《教育家之路》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3.18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家之路》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家之路》讀後感

《教育家之路》讀後感1

本學期學校組織我們教師教學教育叢書讀本《教育家之路》第九本與第十本兩本書集納了中外教育家的生平事蹟和他們在教育領域中的卓越成就,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他們的教育經驗和對教育的無私奉獻精神永遠都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是我們教師成長的好幫手。所以,我會認真閲讀、學習,做了大量的筆記,更好的理解其中的真諦、理論,把它轉化成自己的教育教學幫手。通過閲讀學習,豐富自身個人人文涵養,強化自身修養,使自己的精神世界變得更為豐富多彩。

在讀書過程中,我把讀書與反思相結合,讀書與實踐相結合;個人閲讀與集中學習相結合,和同事廣泛交流,相互啟發,共同提高;並把讀書與課改相結合,理解新課程,融入新課程,實施新課程理念;把讀書與不斷解放思想相結合,提高認識,創新工作思路。

同時把書活動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要用現代教育思想指導教育教學工作實踐,緊緊圍繞學生髮展和學生需求這個中心,為學生的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邊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育觀念,及時認真地進行教學反思,真正做到“讀”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總之,通過閲讀,使自己知識不斷積累,增加教育思想內涵、用教育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生活和教育教學充盈着創造的活力和快樂。從而實現自我人生層次的提升和生命的昇華。

《教育家之路》讀後感2

書中介紹了從古到今的16位教育家。品味到了他們不同的教育人生和共同的教育情懷。讀此書感慨頗深。讓我明白了他們之所以成為“家”是和他們執着的追求和忠誠的實踐離不開的。

其中給我最深的感悟教師要不斷地學習。教書的人自己要多看書,要看多家之言,才能融會貫通,才能領會到理論的精神實質。教書不一定只看與本學科知識有關的書籍,還應該看其他學科的書籍。看多家之言,要用去一部分時間,從形式上看影響工作。實際上,正因為看書,才看清了日常工作中哪些是無效勞動,從而去掉它;因為看書,才學習了更科學、更有效的教學方法。

其次是這些教育家對教育的執着追求。一個人如果沒有對教育的執着,心中沒有夢想,沒有信念是無法支撐他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他們從平凡的細節開始,從一個教書匠開始,並不滿足於現狀,懷着夢想,並腳踏實地,放棄一些利益的誘惑,專心於自己的追求。在面對着別人的質疑和疑惑時,以自己的智慧贏得別人的信任,用學生的成功證明自己的對教育正確的理解。

第三 ,這些教育家都把無私的愛送過孩子。記得高爾基説過:愛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事情。但是他們更懂得怎樣去愛,用自己的智慧藝術地去對待孩子。真正做到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師愛,這才是每一位老師應努力追求的。

第四,要堅持寫作。樂於讀書、勤於動筆、善於總結和反思是這些教育家共同的特點和愛好。正如全國特級教師竇桂梅所説的:“寫作不僅是積累經驗的一種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於閲讀和思考的強勁動力。堅持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讓忙碌的自己不斷與寧靜的自己對話,你會獲益良多……”。

學習,反思,提高,我想這是所有教師應該堅持和秉承的。教育家之路給了我以無數的收穫和啟發,他們嶄新的教育思想、豐富的教育理論和成功的教育教學實踐將不斷激勵我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越走越有力量,腳步也越來越堅實。

《教育家之路》讀後感3

前些時,學校要求學習人文素養讀本,平時只有忙忙碌碌的工作,哪裏有閒暇坐下來讀書呢?等到忙裏偷閒,靜下心來拿起書本,就被《教育家之路》深深地吸引住了,其中,當代教育家魏書生的教學方法與班級管理使我感慨萬千,受益匪淺。

先看他的教學方面所採用的方法:其實魏書生的辦法很簡單,他認為“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為學生着想,和他們一起想辦法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和學生一起進步,一起享受成功的快樂!”因此他經常與學生商量教什麼、怎樣教。他在70年代就採取的這種做法不正是我們現在大力宣揚和提倡的“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思想嗎?學生的自覺學習的能力正是通過讓他們自己做主才培養出來的。相反,如果老師把一切都計劃好了逼着學生做這做那,學生永遠處於被動的地位,沒機會更沒時間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時間被老師佔有,機會被老師喪失!魏書生的辦法取得的成績很顯着,他所教的語文升學平均成績高出重點中學的7、8分。

魏老師的班級管理是以人為本的民主管理:在魏老師龐大的管理系統中處處體現着以人為本的管理特色,他相信每一個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魏老師經常説這樣一句話“凡是學生能幹的事,班幹部不要幹;凡是班幹部能幹的事,班長不要幹;凡是班長能幹的事,班主任不幹。”從魏老師的這句話裏,體現了他民主、科學的.管理思想,他認為民主管理提高了學生對管理的認識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解決了學生服從管理、投入管理的問題。

科學的民主的班級管理與班主任平時的工作是息息相關的,要管理得好就要作好班主任工作。我深深體會到:良好的師生感情是決定班主任工作成功與否的關鍵。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呢?在工作中,我覺得從以下幾點做起,會收到一定的效果。

《教育家之路》讀後感4

自從認真閲讀《教育家之路》這本書後,我知道了在成都教育界有一位的名人——李鎮西。李鎮西於1982年2月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系、20xx年6月獲得了蘇州大學教育哲學博士學位,現任成都武侯實驗中學校長,曾獲得四川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十傑教師等榮譽稱號。通過讀《教育家之路》這本書,瞭解到李鎮西是一個很忙碌的人:在負責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同時,他每天還要看上萬字的書籍,寫上千字的教育日記,每年還要編寫幾本着作,時不時的還要外出講學。李鎮西的事蹟,再次驗證了那句老話:勤奮是成功最根本的基礎。李鎮西的教育思想,讓我認識到以下四點:

(一)教師的最高境界。

李鎮西把教育看成是幸福的事,追求做最好的老師。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做最好的自己。成為最好的我。

(二)做到三心、三家。

“三心”即童心、愛心、責任心。童心,即和學生有共同的興趣和愛好;愛心:在日常生活中有依戀、思念,想你的感情;責任心:一道成長,為共和國培養現代公民。

“三家”即專家、思想家、心理學家。專家:專業上有造詣;教給學生特長,自己也有特長。思想家:思想是引路人,帶着思考的大腦教學,思考學生在想什麼,帶着學生思考。心理學家:不知不覺走近學生,打開學生的心靈大門。

(三)做反思型的教師。

帶着思考的大腦從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不停的實踐,不停的閲讀,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寫作。

(四)教師要有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從什麼地方來,從實踐中來、從困惑中來、從學生中來、從寫作中來。要挑戰自我,做自己的事,爭取做個最好的老師。

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再次提醒我們:要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人民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師德,而師德的靈魂是師愛。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李鎮西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這和他具有的高尚的師德是密不可分的。

有愛才有教育。師愛是師德的靈魂。優秀教師共同的特點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教育、熱愛學生。一位著名教育家説過,“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的確,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愛心的職業,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做學生的好老師,首先就要愛學生。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對待(視學生為子女),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關懷每一個學生,去愛護和培養每一位學生。伸出温暖的雙手,獻出真誠的情和愛,扶持他們一步步長大。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充滿了愛,教育將永遠是豔麗的春天!願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把真愛奉獻給每個孩子,讓我們的下一代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健康成長。

《教育家之路》讀後感5

傅斯年,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健將,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學者和卓有成就的歷史學家、教育家。

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在相當長的歲月中人們對他了解甚少。1919年元旦,新潮問世。第一期出版後,在社會上反響很大。傅斯年在很短的時間內,先後發表了《怎樣做白話文》、《中國文藝界之病根》、《白話文學與心理的改革》等文章,並創作了《深秋永定門城上晚景》、《老頭子和小孩子》、《心悸》、《心不悸了》等自由體新詩。在北大師生中,文言功底差而贊成白話文的多,文言文寫得好卻贊成白話文的就極少,而傅就屬於後者。他雖然國學根底很厚,文言文寫得很精彩,但卻深知提倡白話文是文學革新和學術革命的關鍵,所以才追隨胡、魯、陳等新文化運動的主將,積極倡導白話文運動。

在這場運動中,阻力也是很大的。其中,最頑固的要算文學系的黃侃教授。在一次講課中,黃反對胡適提倡白話文,並讚美文言文的高明。他舉例説,如胡適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電報必雲:“你的太太死了!趕快回來啊!”長達11字。而用文言則僅需“妻喪速歸”4字即可,只電報費就可以省三分之二。

火燒趙家樓將五四運動推向高潮,不過,傅斯年並未繼續學生 領袖之路,他志不在政治,而在於學問,

。傅斯年講授《中國文學史》,並沒有現成的講義,常常需要刻鋼板油印講義。他不僅授課受歡迎,而且十分關心學生,對成績優秀者獎掖有嘉。傅斯年不但是一位大氣磅礴的學者,卓越的學術組織領導人,還是一位日常生活非常嚴謹的傳統知識分子。

對於教育改革,傅斯年有自己的考慮。1949年3月,胡適由美國來台,兩人對教育制度進行了深入探討。傅以為,中國的學校制度,可以説是抄襲的,連模仿都算不上。因為模仿要用心,抄襲則隨便。莫名其妙、興之所至,便是學校制度的現狀。胡適以為,世紀初的學校,章程譯自日本,日本也是抄襲的,中國教育按這個行不通。民初,又學美國,結果長處沒學來,短處卻學了不少。每任教育部長上任,又有新見解、新作為,舊的不改,新的激增,使學生課程繁難,嚴重摧殘青少年身心健康。

傅斯年説,從教育宗旨看,中國仍是傳統的讀書做官論,於是認字的越多,學校辦得越多,社會寄生蟲越多。衡量一個學校成功與否的標準,一是學生是否具有運用課本知識動手實幹的能力,二是能否將所學知識與課本知識聯繫起來。只有這樣,才不至於學生成為社會廢物和遊民。教改的另一原則,則是教育大眾化,以獎學金解決寒門學子的入學與上進。

他辦的四件大事,一是中山大學的文學院,二是史語所,三是北大復員,四是台大,都是最大的成績。

傅斯年先生,偉大的教育家,讀完他的經歷,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他的“敦品,勵學,愛國,愛人”,會一直銘記在我心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