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賞析

來源:文萃谷 2.74W

【出處】

回鄉偶書賞析

唐·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其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譯註】

我在年少時離開家鄉,到了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髮卻已經疏落。

【説明】

賀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寶三載),辭去朝廷官職,告老返回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時已86歲,這時,距他中年離鄉已有五十多個年頭了。人生易老,世事滄桑,心頭有無限感慨。

【賞析】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兩句寫詩人時隔多年歸鄉的一個情節。詩人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離開了家鄉,等到滿頭白髮的時候才重返故里,雖然鄉音還在,並沒有改變,可是家鄉的兒童卻已不認得自己,看到自己的到來,便笑着問:客人是從哪裏來的'呀?戲劇性的一個對話,流露出情隨事遷、物是人非的感慨,抒發了詩人對故鄉的深厚情誼和年暮傷老之情。

這是一副充滿感慨的場景,又是詩人自嘲的自畫像。詩人當年離家,時值年少,想必正是風華正茂,春風得意,歲月一晃就是五十年,如今歸家,詩人已八十五,鬢毛疏落,面色已蒼,心裏實在是幾多感慨。從朝廷到故鄉杭州蕭山,一路上兩千多裏,車馬勞頓,詩人心裏面也是很不平靜,按捺不住的興奮,好不容易到了故鄉,卻發生了這樣一副戲劇化的場景。一個孩童笑着向自己打招呼,這本來是一件歡樂的場面,又是一件具有生活情趣的事情,孩童有口無心,可是聽者有意,想必詩人此刻的內心一定是極其尷尬和苦澀的。更多描寫思鄉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

詩表面上詩人寫的是樂景,實際上卻是一種哀情。詩人認得故鄉,可是故鄉卻已忘記詩人,對於詩人來説,這是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以樂景寫哀情,從而更顯其哀。全詩在這樣的問句中結束,而弦外之音卻如空谷迴響,久久不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