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隸書的特點有哪些作品

來源:文萃谷 2.99W

蔡邕字伯喈。陳留郡圉(yǔ )(今河南省開封市圉鎮)人。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蔡邕隸書的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蔡邕隸書的特點有哪些作品
  蔡邕隸書的特點

蔡邕工篆書、隸書,尤以隸書著稱,其字結構嚴整,點畫俯仰,體法多變。靈帝命工修理鴻部門(東漢時稱皇家藏書之所為鴻都),工匠用掃白粉的帚在牆上寫字,蔡邕從中受到啟發而創造了“飛白書”。

這種書體,筆畫中絲絲露白,似用枯筆寫成,為一種獨特的書體,對後世影響甚大。唐張懷瓘《書斷》評論蔡邕飛白書時説“飛白妙有絕倫,動合神功”。

  蔡邕隸書《熹平石經》

漢靈帝熹平四年,蔡邕等正定儒家經本六經文字。他認為這些經籍中由於俗儒穿鑿附會,文字誤謬甚多。為了不貽誤後學,而奏請正定這些經文。詔允後,蔡邕親自書丹於碑,命工雋刻,立於太學門外。碑凡46塊,這些碑羣稱《鴻都石經》,亦稱《熹平石經》。靈帝命工修理鴻都門,工匠用掃白粉的帚在牆上寫字,蔡邕從中受到啟發而創造了“飛白書”。張懷瑾《書斷》評論蔡邕飛白書時説:“飛白妙有絕倫,動合神功。”

《熹平石經》是一組46塊純用隸書寫成的碑刻羣體,內容為《魯詩》《尚書》《周易》《春秋》《公羊傳》《儀禮》《論語》7部我國曆史上最早的官本校刻儒家經典。石經立於太學門外,為研究經學的標準漢隸字體,46塊石刻,足見其工程的浩大。漢末太學遺址在現今的河南省偃師縣朱家圪當村。宋代以來,那裏經常有石經的殘刻出土,後經近代學者馬衡、羅振玉、徐森玉等人多方蒐羅,至今已收集到8000多字。現有一塊殘碑存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可惜存字不多。

漢代是我國書法藝術輝煌的全盛時期,這不僅僅是隸書由秦入漢已達到了它巔峯狀態,而且其它各種書體(章草、草書、行書、楷書)的發展也日趨完善。漢隸可以説是漢代書法突出的成就。它既繼承了秦隸的一些運筆、結構方法,又下啟了魏晉南北朝及隋唐的書法藝術。隋唐以後直至近代,雖然楷書、行書、草書頗為盛行,而隸書依然經久不衰,這就説明漢隸是有着強大的藝術生命力和崇高的美學價值的。

東漢時,石刻漸多,特別到了桓帝、靈帝時期,隸書日趨精美,筆勢旖麗生動,結構婀娜多姿,風格流派紛呈,成為漢隸的黃金時代。儘管漢隸風格流派紛呈,但就整體藝術特徵而言,其運筆藏露相間,表現了筆力含蓄藴精之美,給人以秀潤遒勁之感。以蔡邕的隸書為例,其運筆的'典型特徵是波磔(指漢子書法的撇捺),這是一種富有力感與動感的曲線美。隸書運筆波磔所產生的“蠶頭燕尾”“一波三折”正是曲線與直線的相互映照,風神逸宕。它既體現了一種工穩端莊之美,但又有別於小篆的勻齊對稱,而是利用筆畫線條、偏旁部首的組合來形成的平衡。

隸書在漢代為什麼如此興盛呢?這有它的社會原因,由於漢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文字的使用也日趨頻繁,而隸書的書寫要比篆書迅速簡便得多。正如書法家衞恆在《四體書勢》所言:“隸書者篆之捷也。”於是,原先在民間使用的隸書官方也開始確認了它的使用價值而加以採用。這就為隸書藝術的發展準備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書寫隸書在當時蔚然成風。另一方面,寫隸書也是當時入仕做官的一種途徑,所謂“史書令吏”就是指擅長寫隸書的令史,所以漢人稱隸書又叫“史書”。當時曾流傳這樣的諺語:“何以禮為義,史書而仕宦。”意思是説,何必去講究“禮義”,能寫好隸書就可為官作宦。

蔡邕因親自書丹《熹平石經》而負盛名,所以後世把一些碑刻和論着附合成蔡邕名義的偽作也不少。據説其真跡在唐代已十分罕見。

  蔡邕的文學成就

蔡邕是漢代最後一位辭賦大家。其所作賦絕大多數為小賦,取材多樣,切近生活,語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於世態人情,很有藝術的感染力。其中代表作品為《述行賦》。全賦短小精悍,感情沉痛,批判深刻,情辭俱佳,是漢末抒情小賦的力作。他小賦的題材多樣,他甚至用以表現男女情愛,風格大膽而直率。《青衣賦》就是相當感人的作品。在這篇言情小賦中,他真實地坦露了對一位出身微賤的美女的愛情,以真摯的感情,表現了人情與封建禮法的矛盾撞擊。蔡邕的散文長於碑記,工整黃雅,多用排偶,舊時頗受推重。

蔡邕收集漢朝歷史,沒有看見寫下來作後史。只有所作《靈紀》及十意,又補諸列傳四十二篇,因李傕作亂散失,大多沒有保存下來。所著詩、賦、碑、誄、銘、贊,連珠、箴、吊、論議、《獨斷》、《勸學》、《釋誨》、《敍樂》、《女訓》、《篆執》,祝文、章表、書記,共104篇傳於世。

蔡邕生平喜藏書,多至萬餘卷,晚年將所藏之書載數車悉數贈給王粲,家存藏書還有四千多卷。《隋書·經籍志》著錄有其文集20卷,早佚。明人張溥輯有《蔡中郎集》二卷。丁紹儀《全漢詩·卷七》亦載其作品。嚴可均《全後漢文》卷69~卷80對其奏疏詞賦等作品多有收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