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教學設計方案集合7篇

來源:文萃谷 1.27W

為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緻的方案准備工作,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集合7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目標點擊

(一)知識目標

1.瞭解曹雪芹其人及其生平思想,高三語文 第三單元複習教學設計示例。

2.瞭解《紅樓夢》有關章節的故事情節。

3.瞭解寶玉、王熙鳳、香菱、晴雯等人物性格。

(二)能力目標

1.學習簡潔明快、準確生動、質樸自然、耐人尋味的敍述語言和個性化的人物語言。

2.閲讀有關章節,力求較好地欣賞《紅樓夢》這部偉大作品。

  二、要點回放

1.《紅樓夢》有關章節的思想內容。

(1)《訴肺腑》

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愛情婚姻悲劇是《紅樓夢》故事情節的主線。本文通過寶黛傾訴肺腑,吐露心聲,表明他們的愛情已經成熟。

(2)《寶玉捱打》

所寫的是《紅樓夢》中的著名事件之一,突出表現了賈政與寶玉父子兩代的思想衝突,明確展示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

(3)《香菱學詩》

以飽蘸深情的筆,謳歌了這精華靈秀所鐘的薄命女兒香菱。

(4)《抄檢大觀園》

王夫人因下人在大觀園裏拾到一個繡春囊而大發雷霆,質問鳳姐,風姐説出理由排除自己的干係,刑夫人的僕人王善保家的進讒言,提議夜裏到大觀園各處一一抄檢,通過描寫一系列活動,表現了複雜的矛盾衝突,逆造了王熙風、晴雯、探春等幾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抄檢大觀園是賈府內部各種矛盾激化的結果,也是賈府由盛而衰的一個徵兆。

2.分析有關章節中的人物形象

賈政:懼怕忠順府,聽信讒言,易於動怒,笞子時下手不知輕重,性格正統頑固。

賈寶玉:言談機敏,不善應酬,矢志不移,性情温潤,善體貼少女,思想叛逆。

王夫人:善用心機,以退為進。

王熙鳳:指揮若定,管家風範。

林黛玉: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同時又熱情實在,富於同情心,不虛偽,不做作。

晴雯:身份低微但性格堅毅,不甘心庸俗的現狀,而發憤自強的女性形象,執着精誠,虛心求教,努力追求,不達目的決不休止。

3.領會所選章節的基本手法

《訴肺腑》通過細膩的心理刻畫表現人物性格是其突出特點。

《寶玉捱打》情節聽跌宕起伏,錯落有致。

《香菱學詩》筆墨飽蘸深情,人物栩栩如生,人情味很濃,立意新穎,章法新巧。

《抄檢大觀園》情節頗為曲折矛盾複雜。

  三、方法指津

本單元學習節選自《紅樓夢》的四篇課文。學習這四篇課文,要投入感情,展開想象,走進《紅樓夢》的藝術世界;又要“跳出來”,客觀地評析它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藝術特點,國中三年級語文教案《高三語文 第三單元複習教學設計示例》。尤其要注意學習它的簡潔明快、準確生動、質樸自然、耐人尋味的敍述語言和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同時,閲讀《語文讀本》中所選的《紅樓夢》有關的章節,最好課外閲讀《紅樓夢》全書,力求較好地欣賞這部偉大作品。

  四、考點例析

[考點]

1.鑑賞古代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例題]

閲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説,“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説?為什麼?

[答案]“折柳”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分析]此題重點是考查鑑賞古典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客觀世界中的一切具體的物象一旦進入詩中,便成為具有強烈感情色彩乃至具有深邃思想的詩的意象,這種現象,在美學理論中稱之為移情作用。一種深入人心的意象一旦形成,它甚至可以世代襲下去成為一個民族的某種心理象徵。自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被作為一種惜別的象徵之後,“折柳”便成為人們送別親友的感情表達方式。自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對美好的比喻之後,“人面桃花相映紅”的詩繼而流行,“桃花”就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徵。總是重複某種意象的藴涵,必造成閲讀者的反感,聰明的詩人總是在尋找着表達的新意,所以楊柳、桃花在不同的詩篇裏呈現出各異的內涵。例如,楊柳可以是依依惜別的感情寄託,但也可以因其報春的特徵而勾引起少婦的閨思,甚至還能從它隨風擺動的形象發現某些與人格精神有關的藴涵。桃花可以是美色的表徵,也可暗喻夕陽或鮮血。所以詩的意象中雖然有一些出現頻率較高的自在的物象,但是它們的內涵和指向則不應受到限制和定位。

這首詩着重寫作者的一種思鄉之情。作者的思鄉之情,從詩中看,又恰恰是由“聞”到“折柳”曲後而引起的。因“折柳”曲,它屬於漢樂府古曲,以古代離別往往從路邊折柳枝送別來抒寫離別行旅之苦,所以“折柳”寄託着惜別懷遠之意。説“折柳”在詩中的地位實為重要,可見是有根據的評價。但鑑賞詩歌見仁見智是正常現象,因此命題者沒有把這種評價絕對化,而是認為是否同意“關鍵”之説,只要能自圓其説即可考慮給分。這種主觀性命題,更符合鑑賞的原則。

  五、遷移訓練

閲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題。

波瀾,亦即情節波瀾,它是小説的縱向運動。對小説結構的考察,亦應包括對情節波瀾的考察。

總的説來,《紅樓夢》的情節推進並非大波大瀾、大起大落,不給人以大驚大喜的審美感受。從題材角度看,《紅樓夢》是一部家庭瑣事小説,從風格上看,它又是一部“不敢稍加穿鑿”的大寫實小説,這決定了《紅樓夢》的波瀾不驚。小説情節波瀾的基本面貌如此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設計理念

1.有意識地開發和整合包括教材在內的語文教育資源,作文前引導學生廣泛查閲相關資料,豐富學生的積累;作文時引進相關資料進行補充閲讀,加強感性認識;作文後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強化認識,深化感情。

2.倡導自主探究學習,引導學生自行查閲資料,自讀自悟,在讀議練的過程中掌握贈言的一般規律。

3.提倡合作學習,在互評互贈中提高寫作水平,陶冶情操。

二、教學目標

1.在廣泛閲讀的基礎上,能分辨出贈言的優劣,並能説出它優劣的所在。

2.能根據同學的特點,用比較生動、得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3.能感受同學之間真摯的友誼。

三、重、難點

重點:能分辨出贈言的優劣,並能根據同學的特點寫贈言。

難點:能選取合適的內容,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意。

四、課前準備

學生:廣泛蒐集、閲讀有關贈言,選擇幾則自己喜歡的贈言背誦下來;製作一張精美的贈卡。

教師:瞭解學生中流傳的贈言,選擇幾則典型的抄錄下來,製成錄音;準備幾則自己寫的或從其他資料中找到的優秀贈言。

五、教學流程及設計(節選)

1.激情導入 ,出示課題

你認為在畢業臨別之前,什麼東西最能表達你對同學的情誼,最具有紀念意義?(小禮物、賀卡、贈言等,根據學生討論,相機出示課題——畢業贈言)

2.通過課前的閲讀,你認為畢業贈言該寫些什麼?(懷念、勸勉、警戒、希望、回憶等)

[這個提問的目的在於瞭解學生課前蒐集資料,閲讀資料所完成的知識的初期建構,以便調整學生的學習進程。]

3.提出聽辨要求:

我從同學們的畢業贈言中選了幾則,請大家聽聽,哪幾則寫得比較好,哪幾則寫得不夠好?為什麼?(播放錄音,附錄音內容:)

(1)丁侃:

你的文章“鳳頭豹尾”令我欽佩不已,相信進入中學以後經過努力,你的口才也能像你的文筆一樣清新、流暢。

同學 俞康康

(2)葉凱航:

我送你一個168,祝你財源滾滾,一路發!發!發!

(3)王政達:

願你是航船,在知識的海洋裏乘風破浪;

願你是水晶,永遠保持一顆純潔善良的心;

願你是雄鷹,經得起生活中狂風暴雨的考驗。

同學 胡世能

(4)胡舒婷:

今後的學習就像山路一樣坎坷,你不要被困難打倒,要用自己的力量戰勝困難!相信自己,你一定是最棒的!

同學 張和清

(5)邵韋蔚:

祝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這裏選取的都是同學自己的贈言,具有更近的真實感,能夠引起學生討論的興趣。

4.聽後同桌自由討論。

5.全班交流,教師從旁相機點撥。

總評:第1、3、4則抓住了同學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寫出了對同學真誠的希望和祝願。

第2則不符合國小生的身份,掙錢不能作為學生努力的方向。

第5則是套話,沒有抓住一個人的個性特點,針對性不強。

小結:從剛才幾則贈言中,你認為贈言可以寫哪些方面的內容?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鬱、澈”等9個宇,學會“林、鬱”等13個字。正確讀寫“山谷、森林”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亂砍伐樹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教學難點是聯繫生適實際理解本文所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學準備:

1、小黑板(字詞)。

2、課前佈置學生查找資料,瞭解我國的森林覆蓋率與森林的破壞情況、植物與水土流失、植物與環境保護等相關知識。

教學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投影插圖,導入新課

1、師:山谷中,有這樣一個小村莊,請同學們看一看,它給你留下怎樣丁怎岸的印象?

2、學生講述自己的感受,體會小村莊的環境之美。

3、今雲,我們就讀一讀這個小村莊的故事。(出示課題)讓我們把時光倒回到許多年前開始。

二、自讀課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認讀生字,指正字音。

森林、鬱鬱葱葱、湛藍、甜潤、蓋房、裸露、擴大、一棟棟、各式各樣、咆哮

應有盡有、鋒利、喘氣兒、黎明

3、邊讀邊思考:小村莊結果怎麼樣了?

三、彙報交流思考的問題。

小結: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最後在一場大雨中消失得無影無蹤,真令人痛心,這到底是誰造成的呢?我們下節課探究這個問題。

四、熟讀課文,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1、自己練習講述。

2、指名講述。評價讀音的準確,故事的完整。

第二課時

一、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中感悟

1、自已練習讀。

2、小組內讀,評議後再練習。

3、指名讀,師生評議。

(1)第1段要讀出小村莊環境之美。

這樣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後來在一場大雨中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這是多麼令人痛心的事呀!是誰毀了的呢?

(2)深入學習2、3段。

①理解第二段第三句話:具體給這十幾户人家取一些名字並描述他們的行為。

②把“一間間、一棟棟的房子,應有盡有的傢俱、工具”説一説。

③説説對“還有大量的樹木隨着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中”這句話的理解。

④朗讀指導:讀出小村莊人們的行動以及村莊變化的過程。

(3)學習最後兩段。

①去掉“還”字跟原句比較,找出問題的實質。

②聯繫上下文理解“大雨沒喘氣”和“什麼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體會悲慘的無法挽回的結局。

③過渡:事實正像我們所預料的那樣,這個小村莊的人們在享受了斧頭帶給他們的好處之後,最終還是讓這些斧頭給毀了一切。

④“什麼都沒有了”指的是什麼沒有了,你能具體説説嗎?

⑤議議如何讀好這兩段,再試試。

二、總結全文。

1、有感請地朗朗全文。

2、你想對小村莊的人説什麼?

第三課時

一、學習生字

1、認讀生字,給每個生字組詞。

2、認記字形,交流方法。

3、點撥字形:

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應該協調。“葱”的中間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補”不是“示補”;“黎”的上部右邊的不能寫成多一撇的“勿”;同樣是“木”這個部件,在“森、棟、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很多獨體字作偏旁時具體形狀要發生改變,如“葱”中的“心”、“砍”的“石”。

4、書寫練習。

二、鞏固練習

1、抄寫自己認為意思深刻的句子。

2、記下一則廣告,想想根據本課內容,你會寫一句什麼?寫下來。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比賽目的:

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積極建構“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的課堂教學模式,大力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促使教師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技能,充分調動我校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熱情。

二、參賽對象:

1979年1月1日後出生的所有青年教師。

三、比賽方式和比賽地點:

分組分科命題,賽後集中評比。語文、數學、英語在崇德樓3樓計算機房1,其它學科在機房2,具體座位到時見座位表。

五、比賽時間:

1月7日(週三)下午3:00開始。

六、比賽要求:

(一)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符合課程標準要求、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狀況,體現對學生知識、能力、情感與思維等方面的發展要求。行為動詞使用準確。

2.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把握準確,分析清楚;學生學習水平表述、學習習慣和能力分析準確、切合實際。

3.教學過程設計層次分明,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各個教學流程之間有設計意圖的表述,能反映教學內容、師生互動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4.教學方法選用適當,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有利於教學難點的解決,有利於教學重點的突出,有利於學生思維的激發。

5.注重形成性評價,能夠合理地設計出衡量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評價方法和手段。

6.文檔內容完整,條理清楚,格式美觀整齊;文字、符號、單位和公式符合國家標準,文字敍述簡潔、明瞭,字體和圖表等運用恰當。

(二)課件製作

1.參賽教師自己準備U盤拷入相關教學課件資源,比賽時計算機房網絡關閉;

2.課件的取材適宜,內容科學、正確、規範。

3.課件的設計新穎,使用恰當,在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啟發性,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4.操作簡便、快捷,交互方便,適用於教學。

5.畫面設計美觀,有一定的藝術性。

七、考核評分:

1、由教務處組織評委評分(評委名單另行通知)。

2、評分時課件去掉老師真實信息,採用編號;

3、根據比賽成績評比出一、二等獎。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閲讀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準備課前説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

  【教學內容】

1、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2、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着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着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繫生活實際,説説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生字詞。

2、教師可配樂範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4、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1、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2、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三、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問題:讀了這篇文章,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請幾位同學談談個人的感受。

肯定個性化的發現。(這問題比較寬泛,目的是希望學生能注童個體的體驗。)

進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達的感情是什麼?(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終是研究的主要對象,這一個環節也是探究本課語言特點的思維中國)

總結: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輕鬆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筆下變得那麼重要。作者從中三、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

  四、小組學習,圈畫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學生自己閲讀、發現的基礎上,圈畫後面幾節文字中比較特殊的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

(小組活動,全員參與,教師適當幫助有疑問的小組,到一定時候教師要提醒小組及時總結,準備交流。這一階段也可以將文章分成幾部分,分別交給不同的學習小組探討,這樣有利於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五、班級交流,共享發現

每個小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發現與全班共享擇一個句子、一個詞語。

可能有的句子與詞語: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我的母親老了,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就是整個世界。

太遲、總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穩穩地、仔細

教師在交流中適當引導。

(分享學生的發現有助於培養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把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還給學生。教學目標的真正達成在於學生自主的發現與交流中。)

  六、拓展,展開想像

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麼,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裏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不管做什麼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後,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麼辦?

學生討論歸納: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並希望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1、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麼感情?

2、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麼樣的家庭?

3、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麼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揹着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麼説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説説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於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着承前啟後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説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説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着,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儘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重點研讀後,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後一段。

  七、比較閲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後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1、這篇短文寫了什麼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説説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學生讀後,小組交流,教師鼓勵,並因勢引導: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本文的範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説明緣由,只要説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讚。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裏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2、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藴含着豐富的思想內涵。

3、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比較閲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鑑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麼?在思想上感悟到什麼?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後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小結:《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藴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薰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板書設計】

散步

莫懷戚

母親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 走小路 ↓啟下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第三冊80頁例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編制8的乘法口訣的過程,瞭解8的乘法口訣的來源.

2.理解8的乘法口訣的意義,能記住8的乘法口訣,並能用乘法口訣進行簡單的計算.

3.會用8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通過編制口訣,培養學生運用類推的方法學習新知識.

5.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悦,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圖,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背6、7的乘法口訣.

2.師生對口令.如三七( ),( )十二.

搶答;並抽問算式的意思.(電腦演示)

3╳6 6╳5 7╳2 1╳7

二、學習新課.

教師談話:我們已經學習了2-7的乘法口訣,今天我們要根據以前學習口訣的經驗.自己來學習8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8的乘法口訣)

1.準備題(學生製作卡片)

拿出8張卡片,在第一張上寫8,然後8個8個地加,一直加到64,把每加得的數分別寫在一張卡片上,按順序擺好.(課件演示)

2.觀察、並回答.

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嗎?

根據卡片的排列順序,你能編幾句口訣嗎?先想想,並把你編的口訣寫到練習本上,然後在同桌交流.(根據學生回答,師板書,其餘學生進行較對) (電腦演示)

1╳8 =8 8╳1=8 一八得八

2╳8=16 8╳2=16 二八十六

3╳8=24 8╳3=24 三八二十四

4╳8=32 8╳4=32 四八三十二

5╳8=40 8╳5=40 五八四十

6╳8=48 8╳6=48 六八四十八

7╳8=56 8╳7=56 七八五十六

8╳8=64 八八六十四

3.課件出示:

提問:24是幾個8相加得來的?

五八四十是什麼意思?

56是由幾個8相加得來的?

4.揭題.齊讀口訣.點題-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8的乘法口訣.(板題)

三、觀察實踐,鞏固新知.

1.學生列式,主題圖.看第一組有幾個人,這是幾個8?怎樣列式?(學生回答)

並讓學生獨立列出2個8,3個88個8的乘法算式.

2.找8的乘法口訣的規律.指算式,這組題有什麼特點?(被乘數都是8,乘數一道比一道多1,積一道比一道多8)

(課件)記住這個規律,可以幫助我們記口訣.比如,忘了四八三十二這句口訣,誰知道可以怎麼辦?(想相鄰的口訣,三八二十四,24+8=32;或者想五八四十,40-8=32)

3.記口訣.看卡片口算,説出用哪句乘法口訣 (課件出示)

8╳5= 8╳4= 8╳2 = 8╳7 =

8╳1 = 8╳3= 8╳8= 8╳6=

4.背口訣,體會一下哪幾句最難背.自己重點記這幾句.

5.對口令.師生之間對,學生之間對.

6.填適當的數.(課件出示)

7╳( )=56 8╳( )=32 8╳( )=

( ) ╳( )=24

(最後一題鼓勵學生用想出多種答案)

7.數學遊戲:摘蘋果(課件演示)

春天到了,我們給果樹澆水、施肥,秋天蘋果獲得大豐收,哪個同學願意幫助摘蘋果。 (可以畫一棵蘋果樹,結滿了蘋果,蘋果上面寫得數,以8的乘法口訣得數為主,也可以有前面學過的題。有6個筐,每個筐上有四道乘法算式,沒有得數。每組派一個代表,摘一筐蘋果,即算出算式的得數去摘蘋果,貼在等號後面,本組同學可以幫助,看哪組摘得又對又快)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怎樣學到的,學得高興嗎?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版本: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1

二、設計內容:第5章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第1節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第1課時——酶的作用)

三、設計理念

在實施新課程中,需要構建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教學策略。根據新課程理念,高中生物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等生物科學素養。使學生由以前的“學會”到“想學”再到“會學”,“引導──探究” 發現式教學法就是在這種理念下應運而生的,該教學法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學習方式。本節課以“引導──探究”科學發現的過程來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為設計理念。符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要求:“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該理念的運用有利於學生科學素養、協作精神的培養,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於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不僅重視知識的獲取,而且更加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問題的推動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真正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思想。

四、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第1課時——酶的作用,主要探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該內容以第4章第3節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中的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國中生物學“消化”為基礎。學習本節利於“細胞代謝的學習”,利於選修模塊中有關酶的應用、微生物發酵、蛋白質提取和分離等知識的學習。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説明酶在代謝中的作用 (Ⅰ)。

(2)技能目標: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索,按所設計的實驗方案和步驟,正確完成相關的實驗操作。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複實驗(Ⅱ)。

(3)情感目標:①評價自己的實驗結果,②參與交流,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維護或修改自己的方案和意見。

3.過程與方法

通過“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感悟酶作為催化劑特點,及控制變量的方法。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觀的圖解和文字説明,讓學生明確催化劑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4.確定教學重、難點及解決方法 教學重點:酶的作用。

[解決方法]利用學生對無機催化劑的知識基礎切入,引入酶的學習。通過實驗、資料分析得出酶的作用。自然界中的生命現象都與酶的活動有關,活細胞內全部的生物化學反應都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在人體內,大約每分鐘要發生幾百萬次的化學反應,這麼多的化學反應之所以能在常温、常壓下進行,完全是因為酶的作用,酶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在化學反應中是怎樣起作用的?顯然應是本節課內容的重點。

教學難點:①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原理。②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解決方法] ①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觀的圖解和文字説明,讓學生明確催化劑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②通過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感悟酶作為催化劑特點,及控制變量的方法。活化能這個名詞在高中生物教材體系中是第一次出現,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對這個名詞都很陌生。化學反應之所以能進行,就是達到反應所需的活化能。在酶的作用下,原來不能進行反應的物質發生了反應,是增加了反應物的自由能,還是降低了反應所需的活化能?通過實驗和類比,必需要讓學生理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