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酒》的原文及翻譯賞析(精選10篇)

來源:文萃谷 5.92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漢魏以後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為基調,押韻、轉韻有一定法式。那麼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對酒》原文及翻譯賞析古詩,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對酒》的原文及翻譯賞析(精選10篇)

《對酒》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1

對酒行

唐朝 李白

松子棲金華,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電,倏忽變光彩。

天地無凋換,容顏有遷改。

對酒不肯飲,含情慾誰待。

譯文

赤松子棲息在金華山上,安期生居住在東海的蓬萊仙山。

他們都是古代修煉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們是否還在?

人生浮幻如夢,如奔流的閃電般轉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

幾十年,天地並沒有多大的變化,改變的只有人的容顏。

這樣人生的即逝,誰能不感慨萬千呢?眼前雖然有盛宴美酒,但歡飲不暢,沒有舉杯的心情。

註釋

對酒行:是樂府相和歌調名,內容多為君主歌功頌德。

松子:即赤松子,傳説中的仙人。金華山:在浙江金華縣北,即赤松子得道處。傳説赤松子遊金華山,自焚而化,故今山上有赤松壇。

安期:《抱朴子》載:安期先生(指安期生),在東海邊賣藥,已有千年之久。秦始皇請來與他談了三天三夜,言高旨遠,始皇感到奇怪,便賜給他價值數千萬的金璧。安期接受後,放置在阜鄉亭,並留下一封書信曰:“複數千歲,求我於蓬萊山。“

羽化:道家以仙去為羽化。

浮生:人生。流電:形容人生短促,似流電。

凋換:凋落變化。

含情:形容心情不歡暢。

賞析

這首出看似平淡無奇,實剛融遊仙、憂生、飲酒、縱情為一體,意藴豐富,耐人尋味。

出想前四句,徑思仙人,提出疑問。出人開篇便從古時仙人、仙境起筆,首先創造出迷離縹緲想意境,也凝聚着出人一生求仙想曲折歷程和複雜心態。首二句仙人、仙境相應,山海人舉,“棲”、“入”二動詞鑲嵌句中,造成神妙飄逸想意境,字裏行間藴含着出人景仰、徑思想情感。後兩句則轉入疑問,這是經過一系列想艱苦探索之後想反思緒果,疑問中透露出出人迷惘、惆悵想複雜心態。

中間四句,感歎時光倏忽,人生易老。這裏,出人為強調人生變化之迅速,用了誇張想藝術手法:“浮生”兩句中,“流電”想意象與“浮”、“速、‘倏忽”等詞語想交互作用,就凸現出其人生短促想意識。”天地”兩句又以永存想天地為反襯,來強化其人命不常想意識,揭示出時間想無限、宇宙想永恆與人生有限、容顏易改想矛盾,傾瀉出出人欲有為而不得,欲超脱而不能想內心矛盾與苦悶,流露出迷惘、倜悵又無可奈何想複雜心態。

結尾兩句,緊扣出題,揭出主旨。出人在仙境、人生皆令人幻滅、絕望想情境中,忽闢奇境,麪人酒杯而產生種種聯想,在欲飲未飲想心靈搏鬥中,以尾句中反詰想語氣透漏出他欲超脱而不能想複雜心態,也表達出更高遠想精神徑求。

總體來説,這首出以出人內心情感流向變化來結構全出。起筆是人古仙人思慕想情感基調,繼而轉入人仙人不復現想失望,人求仙徑求想疑慮與悵惘。然後由上而下轉入人人世時光易逝想憂慮,人容顏日改想無可奈何,表達出一種失落、灰心和幻滅想情緒。至此,出人想感情潮水已退入最低谷,到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想境地。這時,出人又以超然揮灑想筆觸,突然推開去,獨闢蹊徑,以麪人酒杯想聯想、發問,表達了“含情”有待想高遠精神徑求,從而創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想意境。這就形成了全出看似漫不經心、跳蕩不羈,實則整然有序,渾然天成想藝術結構,顯示出這首出“飄逸”想風格。

創作背景

李白自“十五遊神仙”始,一直痴迷於道教之中。而今當李白“老之將至”之時,他回首求仙訪道的歷程,開始反思平生求仙的經歷,以及眼見“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的事實,對自己沉於道教已開始覺醒,鑑於這種複雜的心態,便創作了這首詩。

《對酒》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2

對酒

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

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古詩簡介

《對酒》是清代詩人秋瑾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前兩句詩人用誇張手法寫到不惜“千金”和“貂裘”去換取寶刀和酒;後兩句明確表達了詩人願意將一腔革命的熱血獻於祖國,即使是犧牲,這熱血灑出去也會如萇弘那樣化作碧綠的波濤。全詩充溢着革命的豪情,閃爍着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光輝。

翻譯/譯文

不吝惜很多錢去買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換酒也算得上豪邁,

革命者要充分愛惜自己的生命,拋灑鮮血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業。

註釋

(1)對酒:指此詩為對酒痛飲時所作。

(2)寶刀:吳芝瑛 《記秋女俠遺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學時曾購一寶刀。

(3)貂裘換酒:以貂皮製成的衣裘換酒喝。多用來形容名士或富貴者的風流放誕和豪爽。

(4)勤,常常,多。 珍重:珍惜重視。

(5)碧濤:血的波濤。用《莊子·外物》典:“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萇弘是周朝的大夫,忠於祖國,遭奸臣陷害,自殺於蜀,當時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來,三年後化為碧玉。後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鮮血。 濤:在此處意即掀起革命的風暴。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1905年。詩人從日本回國後,曾在上海她的摯友吳芝瑛女士家中,拿出新購的一把倭刀給朋友看,幾人喝完酒後,詩人便撥刀起舞唱歌,吳女士命女兒用風琴伴奏,聲音悲壯動人。這首詩便是緣此而作。

賞析/鑑賞

第一句以不吝惜千兩黃金去購買鋒利的寶刀起興,“千金”本是珍貴的錢財器物,而詩人卻毫不可惜地用來換取別人看來價值根本不足相當的東西。表現了詩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鬥爭,甚至不惜流血犧牲,表現出詩人的性格的豪爽。

第二句與首句呼應,詩人願意用名貴的貂裘去換酒喝,這些貴重的東西都毫不猶豫地捨棄,詩人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語,顯示出詩人仗義疏財,不計較個人得失的豪爽性格。

詩的後兩句,借用周朝的忠臣萇弘鮮血化碧的典故闡明:人的生命是非常寶貴的,蠻強的熱血也不能白白的流淌,應當為了崇高的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只有這樣這輩子算是沒有白活。同時抒發詩人隨時準備為國捐軀的豪邁情感。

全詩句句鏗鏘有力,字字擲地有聲,借對酒所感抒發革命豪情,表達了詩人決心為革命奉獻一切的豪情壯志,充分表現了詩人的英雄氣概。

《對酒》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3

原文:

重來對酒,折盡風前柳。若問看花情緒,似當日、怎能彀。

休為西風瘦,痛飲頻搔首。自古青蠅白璧,天已早安排就。

譯文及註釋:

作者:佚名

譯文

幾欲舉杯,對酒無言,折盡風中搖曳的柳條也數不盡那濃濃的離情別緒。遙憶當年花前把酒、壯志酬籌,何等快意。

還是不要提那些空虛如幻的陳情舊事了,趁着良辰未盡,再多飲一杯消愁的美酒,自古英雄多壯志難酬,是非成敗上天早已為我們安排妥當了。

註釋

⑴霜天曉角:詞牌名。又名“月當窗”、“長橋月”、“踏月”。越調,仄韻格。各家頗不一致,通常以辛棄疾《稼軒長短句》為準。雙調四十三字,前後片各三仄韻。別有平韻格一體。

⑵彀(gòu):同“夠”。

⑶搔首:以手搔頭,是為人之焦急或有所思的情態。

⑷青蠅(yíng)白璧:喻小人讒謗好人,污其青白。青蠅,蒼蠅。白璧,白玉。《楚辭·劉向(九歎·怨思)》:“若青蠅之偽質兮,晉驪姬之反情。”王逸注:“青蠅變白使黑,變白使黑,以喻讒佞。”

賞析:

作者:佚名

《霜天曉角》,其名得自林逋詠梅詞中“霜潔” “曉寒” “玉龍三弄” 又稱《長橋月》((踏月》《月當窗》等,有多種體格,皆為雙凋,這首詞就是其中之一體。上闋四句,下闋五句,共四十三字。上闋第一、第二、第四句, 下闋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句押仄聲韻。

這首詞的主題並不明確,後世多認為是納蘭性德與好友飲酒時的寄情之作。詞人在上闋説自己與友人再一次飲酒作別,只是心情與昔日大有不同。詞 的下闋,詞人筆鋒突轉,勸慰好友忘卻煩憂,痛飲美酒,自古以來上天對卑鄙小人讒害好人、誣陷清白的事情早有安排。詞人寫這首詞,既是勸慰臨行的好友,也是在抒發自己對好友被小人讒害的激憤之情。

《對酒》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4

原文

曲江對酒

杜甫

苑外江頭坐不歸,水精宮殿轉霏微。

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

縱飲久判人共棄,懶朝真與世相違。

吏情更覺滄州遠,老大徒傷未拂衣。

翻譯

我還不想回去,我就想守着一江流水,就守着這座被戰爭浪費的皇家園林。我想多坐一會兒,即便時間的移動,使豪華的宮殿的位置變得朦朧難測,我仍想多看看,桃花如何追逐白色的楊花,它們如何爭着拋棄這個世界。黃鸝和白色鷗鳥,比賽逃離。我也是厭世者,早已失去朝見皇帝的胃口。由於缺少異數,我縱酒,爛竽充之。想隱居水邊,可在水濱依然是王臣。現在老了,還説什麼“事了拂衣去”。

賞析

詩人微官縛身,空懷報國之心,卻無所作為,虛空寥落之際,將失望與憂忿寄託於花鳥清樽。頷聯描繪的是暮春景色、形神兼有、色香具備、生動傳神,同時也反映出詩人空閒無事,留意花落鳥飛的懶散無聊的心境。

《對酒》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5

除夜對酒贈少章

歲晚身何託,燈前客未空。

半生憂患裏,一夢有無中。

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翻譯

一年將盡,這身子將向何處寄託?燈下的客人,事業理想卻未落空。

我的前半生均在憂患裏度過,彷彿一場夢在現實與幻境中。

憂愁煩惱催短催白了頭髮,憔悴的容顏憑藉酒力發紅。

我唱起歌來,你且跳起舞,我倆潦倒的景況大致相同。

註釋

歲晚:一年將盡。

未空:?職業、事業)沒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

有:指現實。

無:指夢境。

酒借紅:即是“借酒紅”的例裝。

潦倒:頹衰,失意。

賞析

這首詩寫除夕之夜,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憐,於是一人吟詩,一人踏歌起舞,以互慰寂寞、窮愁,表現了兩人相濡以沫的深厚友誼,寫得情真意切,悽婉動人。

詩一開頭,便直言不諱地和盤端出詩人的牢騷和不平:“歲晚身何託?燈前客未空。”明亮的油燈前,客人們正在興高采烈地喝酒猜拳。這些客人們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職,生活有了着落,所以他們是那樣無憂無慮。而詩人這一年又過去了,依然像無根的浮萍,隨風飄蕩,無所依託。除夕之夜,本應閤家團聚,可妻子兒女卻在遠方,難以相見;一年終了,詩人託身何處仍無結果,心中感到抑鬱不平。

“半生憂患裏,一夢有無中。”這一年,詩人已三十四歲。古人説:“三十而立。”而詩人的半輩子卻在憂患中度過,雖有才華,卻無處施展;雖有抱負,卻無法實現,只好在夢中尋求理想,尋求安慰。可夢境和現實截然相反。“有”,是指夢境,“無”,是指現實。夢中,抱負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實現,還有歡笑、有團圓、有衣食、有房舍……應有盡有;而現實中卻一無所有。

“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嚴酷無情的現實粉碎了詩人美好的夢幻。眼見光陰流逝,愁白了頭。這裏説“發短愁催白”,他的頭上不一定真有白髮;説“顏衰酒借紅”,他的顏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詩人這年才剛剛三十出頭,在作於同年的《次韻答邢居實》中,詩人也説:“今代貴人須白髮,掛冠高處未宜彈。”王直方以為“元祐(指1086-1094)中多用老成”,所以蘇軾、陳師道、秦觀皆有“白髮”句(《王直方詩話》)。詩人此寫愁催白髮,酒助紅顏,無非是表示愁之深、心之苦罷了。杜甫、白居易、蘇軾、鄭谷等人都曾寫過類似的詩句,但詩人此聯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對仗更工整,且恰如其分地表現了詩人當時的窘況,帶上了他個人特有的主觀色彩。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愁不能勝,苦不堪言,滿腹牢騷,無人訴説。座中只有當時也是“布衣”的秦少章與詩人遭遇處境略同,可以作為他的知音了。所以在發泄了一肚子的不平之氣後,詩人和秦少章一起唱和,兩個“潦倒略相同”的人,用歌聲來排遣滿腹愁緒。這一晚是除夕之夜,他們只希望來年再努力了。全詩針對題目收住,把前面的意思放開,在低沉壓抑的氣氛中透露出一絲亮光,卻正襯出詩人無可奈何的心情。

詩中體現了詩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心境,也體現了詩人那種對理想執着追求的精神。詩人並非僅僅哀歎時光的流逝,他做夢也希望能一展平生抱負,他為理想不能實現而鬱鬱不樂,而憤憤不平。此詩正是他的一曲高唱,情詞奔驟、意氣揮霍。

創作背景

此詩似作於任職前頭一年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的除夕。這一年秦覯與詩人同在京師,交往密切。除夕之夜,詩人置酒待客,與朋友們一起開懷暢飲。正當酒酣耳熱之際,詩人卻想起了自己的遭遇。於是趁着酒興,發發牢騷,把滿肚皮的不合時宜對朋友傾泄一番。

《對酒》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6

對酒

新詩滿眼不能裁,鳥度雲移落酒杯。

官裏簿書無日了,樓頭風雨見秋來。

是非袞袞書生老,歲月匆匆燕子回。

笑撫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翻譯

眼前都是新詩的材料,可我一時無法表達;鳥兒從眼前飛掠,雲兒在天上飄浮,都倒映進我的酒杯。

做着小官,文書堆案沒完沒了,使人厭倦;猛抬頭,樓前又是一番風雨,秋天已經到來。

是是非非,接踵不絕,書生漸漸老去;歲月匆匆,翩翩燕子,已倉促迴歸。

我把一切煩惱都拋到腦後,含笑撫摸着用江南竹根做的枕頭,喝醉了酒,美美地睡上一覺,鼾聲如雷。

註釋

新詩:新的詩作。

官裏:衙門裏,官府裏。

簿書:官府的文書。

袞袞:相繼不絕。

賞析

據陳與義集前後詩作年,這首詩當作於宣和六年(1124年)秋。

詩首聯切題,但以倒裝出之。詩人對着酒杯,只見飛鳥掠過,浮雲緩移,這一切都倒映在杯中,於是心中若有觸動,覺得這是極好的詩料,想寫出來,又似乎找不到適當的詩句來表達。江西詩派的詩喜歡拗折,這樣起句,將因果倒置,詩便顯得突兀而有波折。同時人葛勝仲在評論陳與義詩時,曾指出他的詩“務一洗舊常畦徑,意不拔俗,語不驚人,不輕出也”,這聯詩便是很好的例子。詩寫的情況,是每個詩人都遇到過的。這樣的感觸,就是陶淵明《飲酒》詩所説“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也即李商隱《錦瑟》詩所云“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茫然”,明明是極好的景情,詩似乎就在口邊,卻一下子説不出來。陳與義對這種境界體會很深,多次拈出,如《春日》雲:“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又如《題酒務壁》雲:“佳句忽墮前,追摹已難真。”

第二、第三聯寫現實生活,抒發感慨。兩聯都一句説情,一句寫景作陪襯,進一步闡發情。詩人當時官符寶郎,到這年冬天,即以王黼事罷,出監陳留酒税。這時候,他或許已對官場的傾軋感到了厭惡,而自己已是三十五歲,官低位賤,展望未來,前程似漆,於是在這兩聯詩的出句中感歎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周旋於案牘文書之中,沒有出頭的日子;沒完沒了的是非恩怨,又纏繞着自己,伴隨着自己漸漸老去。與所抒發的心理動態相呼應,兩聯的對句便寫相應的景物,自成連續,説眼見到樓頭陣陣風雨,秋天已經來到,滿目蒼涼蕭瑟,使人感傷;燕子已經離開,飛往南方的故巢,令人感到歲月在匆匆地流逝。這兩聯是名句,方回對此極為讚賞,在《瀛奎律髓》中評説:“此詩中兩聯俱用變體,各以一句説情,一句説景,奇矣。”宋吳開《優古堂詩話》説:“近時稱陳去非詩‘案上簿書何時了,樓頭風月又秋來’之句。或者曰:此東坡‘官事無窮何日了,菊花有信不吾欺’耳。予以為本唐人羅鄴《僕射陂晚望》詩‘身事未知何日了,馬蹄唯覺到秋忙’。”方回則以為本蘇軾詞“官事何時畢,風雨外,無多日”,第三聯則與陳與義自己的《寓居劉倉廨中晚步過鄭倉台上》的“世事紛紛人老易,春陰漠漠絮飛遲”同意,“是為變體”。吳開及方回都遵循江西詩派宗旨,在“無一字無來歷”上下工夫,實際上,不論陳與義是否襲用前人,詩都寫得意深情深,格調高迥;其中以“書生”對“燕子”、“簿書”對“風雨”、“是非”對“歲月”,都很靈動,非俗手所能做到。

在發了一通感慨後,詩進入尾聲,迴應題目,説自己含笑把這些人世間的煩惱都遠遠地拋開,痛快地喝上一通酒,醉後往牀上一躺,進入夢鄉。這聯雖然是故作達語,力求軒豁,但氣勢與上不稱。陳與義曾經提出作詩要達到兩個標準,一是“忌俗”,一是“不可有意用事”,這聯卻寫得很俗氣,違背了自己的標準,所以清紀昀、許印芳都曾予以指摘。

這首詩屬於拗體,採用了特殊的結構形式,顯得兀傲奇崛,是陳與義學黃山谷詩的結果,因此被極力鼓吹江西詩派詩的方回贊為“學許渾詩者能之乎?此非深透老杜、山谷、後山三關不能也”。

《對酒》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7

對酒

蒲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

青黛畫眉紅錦靴,道字不正嬌唱歌。

玳瑁筵中懷裏醉,芙蓉帳底奈君何!

翻譯

蒲萄美酒,金叵羅。吳地少女年方十五,嬌小的駿馬把她馱。

青黛描秀眉,還穿着紅錦靴。吐字音不正,嬌滴滴地唱着歌。

豪華的筵席上,你投入懷中醉眼婆娑。芙蓉帳裏,能奈你何?

註釋

蒲萄酒:據《太平寰宇記》載西域有之,及唐貞觀中傳入,芳香酷烈。

叵羅:或作“頗羅”,胡語之酒杯。

細馬:駿馬之小者。

青黛:古畫眉顏料,其色青黑。

紅錦靴:唐代時裝。

玳瑁筵:也寫作瑇瑁筵,謂豪華名貴之筵席。

芙蓉帳:用芙蓉花染繒製成的帳子。泛指華麗的帳子。

賞析

這首七言古詩寫少年冶遊情景,是李白初下江南時候的生活寫照。全詩節奏明快,情緒高越,細節明晰,歌唱性極強。

此詩先寫“蒲萄酒”“金叵羅”“玳瑁筵”“芙蓉帳”,其物色華貴精美絕倫。然後女主人公登場。芳齡十五,騎一匹小馬。以“細”指“小”,至今粵語猶然。“馱”字好,坐非正坐,開啟了漫不經心模式。“道字不正嬌唱歌”,是女主人公無目的性地任意揮發。是因為她是吳姬,不能説洛陽正音,才“道字不正”呢,還是她有意來一番個人演繹,將一首熟悉的歌兒唱出陌生化的新奇感呢?李白是深諳此中祕訣的,他明白這是撒嬌,發嗲。在另一首寫給金陵女子的詩中他也説:“楚歌吳語嬌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不要太認真,不要賣弄,有本事最好藏起來,技藝在純熟與生疏之間,態度在迎合與超然之間,這才是“嬌唱歌”,“嬌不成”也“最有情”。十五歲的.吳姬真不簡單,她已經掌握了人情與歌藝的精髓:似能未能,大巧若拙。此詩寫吳姬着筆不多,但其天生麗質,音容笑貌,一覽無餘,很可見出李白刻畫人物之工。

創作背景

安旗《李白全集編年註釋》(《李白全集編年箋註》)系此詩於開元十四年(726年)。當時李白在金陵、揚州等地遊覽。

《對酒》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8

原文:

松子棲金華,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電,倏忽變光彩。

天地無凋換,容顏有遷改。

對酒不肯飲,含情慾誰待。

註釋:

①松子:即赤松子,是古代的仙人。

②金華:山名。在今浙江金華市北。相傳赤松子在此山得道,羽化成仙。

③安期:指安期生。傳説中的仙人,居住在東海仙山。

④羽化:成仙。

⑤“對酒”兩句:化用了王粲的詩句“今日不極歡,含情慾誰待”,含有歡情而不暢。

翻譯:

赤松子棲息在金華山上,安期生居住在東海的蓬萊仙山,他們都是古代修煉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們是否還在?人生浮幻如夢,如奔流的閃電般轉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幾十年,天地並沒有多大的變化,改變的只有人的容顏。眼前雖然有盛宴美酒,但歡情不暢,沒有舉杯的心情。

賞析:

《對酒行》,屬於樂府《相和歌辭》舊題。在這首詩裏,詩人李白表達的是天地久長而人生易逝的深沉感慨。

《對酒》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9

臘夜對酒原文

琥珀杯中物,瓊枝席上人。

樂聲方助醉,燭影已含春。

自顧行將老,何辭坐達晨。

傳觴稱厚德,不問吐車茵。

臘夜對酒註釋

晉陶潛《責子》詩:“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唐韓翃《送齊明府赴東陽》詩:“風流好愛杯中物,豪蕩仍欺陌上郎。”宋辛棄疾《滿江紅·送信守鄭舜舉被召》詞:“問人間,誰管別離愁?杯中物。”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二折:“你不肯冷落了杯中物,我怎肯生疎了絃上手。”亦作“杯中之物”。《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蔡武﹞平昔別無所好,偏愛的是杯中之物,若一見了酒,連性命也不相顧。”

《對酒》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10

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

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鹹禮讓,民無所爭訟。

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

斑白不負載。

雨澤如此,百穀用成。

卻走馬,以糞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鹹愛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養有若父與兄。

犯禮法,輕重隨其刑。

路無拾遺之私。

囹圄空虛,冬節不斷。

人耄耋,皆得以壽終。

恩德廣及草木昆蟲。

翻譯

飲酒時高歌,正是太平年代,小吏不闖門。

君主賢明,宰相和股肱之臣都忠心賢良。

人民禮讓,不爭吵打官司。

耕地三年有九年的收成那麼多,糧食堆滿糧倉。

老者不揹着東西。

天降潤雨,糧食豐收。

馬在田間馳騁,用糞便來作肥料。

當官的都愛他的人民,沒有黑暗。

教導孩子敬愛父兄。

犯法不能有重刑。

路不拾遺。

監獄空虛,節日不斷。

老人能得到贍養。

恩惠廣及草木昆蟲。

註釋

1、《對酒》屬於樂府詩《相和歌·相和曲》。同《度關山》一樣,都是表達作者政治理想的詩篇。本詩描寫了一派太平盛世的歡樂景象。政通人和,物阜民康,構想誠然是美妙的。

2、吏不呼門:管理不過問、干涉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3、股肱:大腿和胳膊。古代常以股肱比喻輔佐君王的臣僚。

4、鹹:都,皆。禮讓:遵守禮法,互相謙讓。

5、爭訟:爭奪和訴訟

6、“三年”句:此句本之《禮記·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食,九年耕必有三年食。”曹操又進一步,認為經過三年耕種土地,一定要取得供給九年食用的糧食儲備。

7、班白:即“斑白”,指頭髮發白的老人。負載:肩扛或用頭頂着東西搬運。此句來源於《孟子·梁惠王上》。

8、雨澤:雨水滋潤。

9、百穀:泛指各種農作物。一作“五穀”。用:因而。成:豐收。

10、卻:退。走馬:跑得快的馬。此指戰馬。

11、糞:用如動詞,施肥。意為天下太平時,讓好馬推出戰場,用於送糞和耕地。

12、爵:爵位。這裏用如動詞,分封。公侯伯子男:周天子分封諸侯時的五個等級。

13、黜陟幽明:語出《尚書·舜典》,即貶退不明事理的人,提拔幹練的人。

14、子養有若父與兄:諸侯和管理像對待自己父親和兄長一樣對待老百姓。

15、輕重隨其刑:按犯法之輕重分別量刑。

16、囹圄:監獄

17、冬節不斷:漢代最遲在冬季的最後一個月處決犯人。到春天就不能處決了。此言至冬末也沒有犯人可判決了。

18、耄:人九十歲為耄。耋:人八十歲為耋。

19、恩德:統治者給社會帶來的種種好處。一本作“恩澤”。

賞析

《對酒》是魏晉文學家曹操創作的一首表達自己政治理想的雜言詩,詩中描述了太平的環境裏,人們自由舒適的田園生活。曹操認為,沒有官吏上門催租、政治清明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社會。

對酒高歌,激起詩人曹操無限的感慨。曹操認為,沒有官吏上門催租、政治清明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社會。在這一社會中,君聖臣賢,訟獄不興,五穀豐登,國富民足,路不拾遺,夜不閉户,人人皆得壽終。

這些作為曹操的理想社會是何等地令人神往。然而,直至唐代初年,唐太宗貞觀之治時曾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户”之太平景象。三國時期,曹操卻不得不面對戰火不斷,百姓痛苦的呻吟的現實,理想與現實的反差實在是太大了。可以説,曹操描繪的人生理想是在批判實現的基礎上發生的。一般認為,曹操尚法。從這首《對酒》詩的內容看,應該説他具有外法內儒的特徵,即他所描繪的理想社會是以儒家學説為依據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