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認識加減法》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來源:文萃谷 1.11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步認識加減法》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步認識加減法》教學設計(精選10篇)

《初步認識加減法》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建立減法的概念,理解減法的意義.

2.認識減號“-”,會讀、寫減法算式,正確進行減法計算.

3.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減法的意義,會計算減法.

教學難點

正確確定被減數.

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出示:

學生填空,説數的分解.

問:你能根據2和3的組成情況列出幾道加法算式嗎?

學生説算式,老師板書:1+1=2 2+1=3

問:2+1=3表示什麼意思?

師:除了加法以外,你還知道有什麼算法?

生:減法、乘法、除法.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減法好不好?(板書課題:減法的初步認識)

學習新知

1.調出學生原有知識經驗

師:有關減法的知識,你們都知道些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師:你們知道得真不少!老師也想把自己知道的和你們進行交流,可以嗎?學習減法首先就要認識一位新朋友,你們知道它是誰嗎?對,它就是減號(出示“-”),減號表示去掉的意思.有了它,我們就可以做減法了,下面我們就來研究減法.

2.建立減法概念

演示動畫“減法的初步認識”

師:這個小女孩兒手裏拿着幾個氣球?

繼續演示動畫“減法的初步認識”

問:她不小心,怎麼樣了?

生:飛走了1個.

問:還剩幾個?

師:小女孩兒原來有兩個氣球,飛走了1個,求還剩幾個?你知道用什麼方法計算嗎?對!要用減法.

邊演示邊講解邊板書:原來有2個氣球,飛走了1個,就是從2個裏面去掉1個,應該用“2-1”.

問:2表示什麼?

師:是從總數2裏面去掉一部分,所以要把2寫在減號的前面.

問:2個氣球,飛走1個,還剩幾個?

生:還剩1個.

師:所以2減1就等於1(板書:=1).

問:誰會讀這個算式?

學生試讀.

問:“2-1=1”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生:表示從總數2裏面去掉飛走的部分1,還剩另一部分1.

3.進一步理解減法

(1)繼續演示動畫“減法的初步認識”

師:一共有幾隻小雞?

邊演示邊講解:去掉了1只小雞,虛線圈表示走了,去掉的意思.

問:求“還剩幾隻”用什麼方法計算?為什麼用減法?誰會列算式?

板書:3-1=2

問:3表示什麼?1和2呢?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2)繼續演示動畫“減法的初步認識”

師:請你先説一説這幅圖的意思,然後想一想用什麼方法計算.

問,你是怎麼想的?

4.擺一擺、説一説

擺3個圓片,去掉2個,還剩1個,3-2=1.

擺3個圓片,去掉1個,還剩2個,3-1=2.

5.總結算法

師:如果不擺學具、不看圖,怎樣想減法的得數?

3-2=□ 想:3可以分成2和幾,3可以分成2和1,所以3-2=1.

鞏固練習

1.看圖説圖意,然後列式計算.

問:為什麼用減法?你是怎麼想的?

2.直接寫得數

2-1=□ 3-1=□ 3-2=□

3.遊戲:摘蘋果(詳見探究活動)

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什麼情況下要用減法?怎麼計算減法的得數?

老師引導學生回答上面的問題.

【應用説明】

通過主題圖畫引導學生明確題意,提問:小朋友原來有幾個氣球?飛走了幾個?還剩幾個?誰能完整地説一遍?隨着學生回答,教師板書“2 1 1”(數字間稍微空開一些).

教師講述:飛走了1個就要去掉一個,去掉也可以説成減去.從2裏面減去1個,可以在2和1中間寫“-”(板書),“-”是減號(板書“……減號”).“2減1就是從2裏面減去一個,那麼2減1得幾?”隨着學生回答板書:“=1”.當學生熟悉了算式後,教師小結:……所以這道題用減法計算.同時板書課題“減法”.

《初步認識加減法》教學設計 篇2

一、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小朋友們注意看,老師左手拿了幾枝鉛筆老師右手拿了幾枝鉛筆兩隻手合在一塊兒是幾枝鉛筆

[評析]:通過談話式的情境創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用直觀演示的教具,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如此同時增強了學生的數感,允許學生用不同的策略來思考加法問題。如有的學生用點數法,有的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直接得出了結果。

二、探究新知

1、合作探究,初步感知加法的含義

設疑:請小朋友們想一想,怎樣表示把3枝鉛筆和2枝鉛筆合在一起是5枝鉛筆呢請你們分小組商量商量。

彙報:誰來説説,你是用什麼辦法表示的(可能他們的辦法很多,有擺鉛筆的、有擺小棒的、也有擺圓片的、還有把算式寫出來的。)

評價:小朋友們可真會動腦筋,想出了這麼多好辦法。(分別以小朋友的名字來命名。)讓學生評議哪一種方法最合理明確:3+2=5。(板書到黑板上)。

理解:小朋友,符號“+”的名字叫加號,你知道“+”表示什麼意思嗎(通過同桌討論明確是“合在一起”的意思。)

加號前面的“3”表示什麼加號後面的“2”呢把“3”和“2”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算。“3+2=5”,它讀作3加2等於5。(學生跟着讀兩遍)

2、自主學習,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

用多媒體演示課本擺一擺中的3幅圖,請小朋友們看圖列出加法算式。同桌之間交換檢查並相互説一説算式中的每一個數表示什麼意思得數是多少你是怎麼想的(對學生合理的方法教師都要加以肯定)。

[評析]: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加法意義的理解;另一方面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通過從學生擺小棒、擺圓片,寫算式的活動中體現了學生思維策略的多樣化。教師的恰當點評,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慾,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與此同時,教師在引導學生獲取數學信息的同時,注重對學生數學建模的培養。通過學生擺小棒對5以內加法的直觀認識到直接抽象出算式2+3=5。使學生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含義,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加法打下了基礎。

三、鞏固深化

學生繼續完成課本第22頁的試一試練習。

第一幅圖:停車場有3輛汽車,又開過來1輛,應提出什麼數學問題該怎樣解答第二幅圖:樹上有2只小鳥,又飛過來1只,應提出什麼數學問題該怎樣解答

[評析]:這兩幅動態畫面可以啟智學生的思維,學生理解如有困難,教師引導時可不拘一格,關鍵是要讓學生明確每幅圖中所提出的數學問題是什麼你是怎樣想的孩子們作出合理的解釋,教師都應給予肯定,學生根據已有的體驗完成題目。這對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很有幫助。其次,通過教師由靜態向動態的思維的訓練,對啟智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學生通過對動態畫面的感知,為進一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應用信息的能力也很有幫助。

四、拓展延伸

1、讓學生觀察大屏幕,練一練2題。

仔細觀察每一幅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你是怎樣想的你能列出相關的算式嗎

2、讓學生仔細觀察大屏幕盤中的蘋果個數,你發現了什麼規律你能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嗎

3、讓學生仔細觀察最後一幅圖,讓學生説一説生活中用加法計算的問題,然後再結合圖意説出從圖中發現的加法問題。

4、讓學生舉出一個生活中用加法解決問題的例子。

[評析]:第一幅圖和第三幅圖所選取的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比較熟悉的生活圖景,學生喜聞樂見,勤于思考,易於激趣;從而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二幅圖,通過教師用多媒體在大屏幕上逐一演示,大多數學生都能夠發現其中藴含的規律。再讓學生把自己的發現用語言表述出來,既關注了學生學習水平,又關注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練習4的設計為學生創設了自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空間,使學生在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氛圍中都能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就在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裏。從而使學生更進一步地明白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明確學習數學的作用。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小朋友們都學會了什麼你們都有哪些收穫可以説給老師聽聽,也可以同桌之間互相説一説。

[評析]:通過師生共同回顧一節課所學的內容,既對所學的知識起到鞏固的作用,又使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鍊,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課堂的輕鬆與快樂,體驗到成功和幸福。

[總評]:本節課的設計以《課標》為依據,把學生與教材作為重要的課堂教學資源。既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訓練,同時也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特別是教學觀的轉變尤為明顯,教師自始至終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與合作者。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評價的方式得到應有的轉變,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積極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通過教師質疑與激趣,為學生創設一個活潑、輕鬆、愉悦的課堂氛圍,學生在不斷獲得成功感的同時,在各個方面都獲得了發展。

《初步認識加減法》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繫,切實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並解決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去過文具超市嗎?你們在文具超市買東西時遇到什麼數學問題沒有?老師在文具裏遇到了一個數學問題,你們願意和老師一起解決嗎?

二、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

文具盒:元彩色筆:元鋼筆:10元訂書機:元轉筆刀:元一個文具盒比一盒彩色筆貴多少錢?師:能列出算式嗎?一起説。生:-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關於計算的知識——小數加減法。(1)試一試:請你試着算一算。(列出豎式)(2)想一想:列豎式時應注意什麼?(3)説一説: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説一説。

2、探究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1)如何列豎式計算指名學生板演。

師:咦,你們以前做過許許多多的加減法吧,無一例外的都是將末位對齊,怎麼這次你沒有把末位的兩個數字對齊呢?是怎樣對齊的呢?

生:小數點對齊。師生交流算理。

(2)你能提一個小數加法或小數減法的問題,並解決嗎?試試看。師巡視後,提取不同情況的問題與學生交流。例如:鋼筆比彩色筆貴多少錢?10-師:我們又遇到了新的情況,整數減小數怎麼辦?學生自主計算後,和同桌交流。學生説想法。

師追問:10沒有小數點怎麼對齊的?計算這道題我們還要注意什麼?生:退位。

(3)師提取出計算結果末尾有“0”的指明要簡化。(4)學生互查。(5)師小結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

練習1:計算下面各題説説你有什麼發現。 + = += +3=練習2:計算下面各題並且驗算。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你懂得了什麼?

《初步認識加減法》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一)能正確地口算整百整十數加、減整百整十數,以及整萬數的加、減。

(二)培養學生推理遷移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掌握口算方法。

2、難點:培養學生計算的正確性。

教具和學具: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板演:

40000簡寫成( );70000簡寫成( )。

2、教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定一名學生口答,並説一説口算過程。

27+38= 670+80= 520+400= 64-38=

530-400= 730-300= 80-54= 430+70=

540-200= 35+16= 360-80= 250+400=

(二)學習新課

過去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及兩位數加、減整百數的口算,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口算加、減法。今天學習的口算加、減法與過去有什麼不同呢?教師把複習中最後一道口算題改為250+470,即課本題中的例1,也就是幾百幾十加幾百幾十。

1、教學例1。

口算:250+470。

提問:同學們會口算250+400,那麼怎樣口算250+470呢?有250+400的基礎,同學們可能會想到:先用250+400=650,再用650+70=720。教師肯定上面的算法是正確的,然後提出:還可以怎樣想呢?相鄰的兩位同學可以互相商量,然後全班交流。可能會出現下面幾種想法:

(1)50+70=120,200+400=600,600+120=720;

(2)25+47=72,推出250+470=720。

教師肯定以上幾種想法都是正確的。

2、教學例2。

啟發性提問:同學們會口算幾百幾十加幾百幾十,那麼怎樣口算幾百幾十減幾百幾十呢?相鄰的兩位同學互相商量,然後全班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540-300=240,240-70=170;

(2)54-37=17,推出540-370=170;

(3)140-70=70,500-100-300=100,100+70=170。

教師肯定以上想法都是正確的。

(三)鞏固反饋

1、全體同學筆答。

(1)口算下面各題,並把得數填在空格里。(用豎行的每個數與橫行的每個數相加)

(2)口算下面各題,並把得數填在空格里。(用豎行的每個數作被減數,分別去減橫行中的每個數)

訂正時,個別的題讓學生説一説口算過程。引導學生觀察,提問:

(1)在加法中,一個加數不變,另一個加數變了,引起和有什麼變化?

(2)在減法中,被減數不變,減數變化了,引起差有什麼變化?

2、全體同學試做練習四的第5題。

温泉鄉今年修了4條水渠,總長1608米,等於去年修的3倍。今年比去年多修多少米?在試作的基礎上,由學生説一説怎樣想的,説一説解題思路。從問題出發來想:

要想求“今年比去年多修多少米”,必須知道今年修多少米,去年修多少米。已知今年修的水渠總長是1608米,去年修多少米沒有直接告訴,但告訴我們今年修的1608米等於去年修的3倍,這樣就可以求出去年修的米數。

根據學生的講述,由學生獨立列出等式,並解答出來。

《初步認識加減法》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景,體會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

2.在具體的情景中,理解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與法則。

3.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感知轉化的數學思想,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異分母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與法則。

【教學難點】

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與算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兩張正方形紙片、題單(看圖填空)。

【教學流程

課前談話:

我知道我們5年級的學生在語文課中剛剛學習過猜謎語。老師這裏也有幾個謎語,想不想猜一猜?

1.一加一不是二 (打一字)

2.一減一不是零(打一字)

3.再見了,媽媽 (打一數學名詞)

4.考試不作弊 (打一數學名詞)

5.七上八下 (打一分數)

師:在猜謎的過程中,我看到很多孩子都在積極地動腦思考,發言聲音也很洪亮。那在即將開始的課中,你們能做到嗎?

好,我們開始上課。

一、談話引入

在我們剛才的謎語中,提到了我們本學期學習過的分數。今天,我們便一起來繼續研究分數的有關知識——分數加減法。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知

1.教學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1)課件出示情境圖:一工人説,今天上午鋪了這個廣場的1/16,另一工人説,今天下午鋪了這個廣場的7/16。

(2)根據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課件出示問題。

①今天一共鋪了這個廣場的幾分之幾?

②今天下午比上午多鋪了這個廣場的幾分之幾?

(4)拿出本子,列式計算兩個問題。不作答。

(5)請一生展示講解。

預設1:1/16+7/16=8/16=1/2

預設2:7/16-1/16=6/16=3/8

師:你們同意嗎?

通常結果要化為最簡分數。

師:1/16和7/16兩個分數的分母是相同的,我們稱為同分母分數。

(6)師:誰來説説1/16+7/16是怎樣算的?

生:分母不變,分子相加。

(7)師:在這裏,為什麼可以分母不變,而只把分子相加呢?

生:因為他們分母相同。

師:在分數中,分母表示什麼?

生:平均分的份數。

師:在這裏是將這個廣場的面積平均分為16份。單位1相同、平均分的份數相同、那每一份的大小呢?也相同。每一份就是它們的分數單位都是1/16;1/16+7/16就是1個1/16+7個1/16,就是8/16。

(8)總結。

師: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是怎樣計算的?

生: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師:一起來念一遍,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課件)

2.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算理,初步感知算法。

(1)剛才我們用同分母分數加法解決了兩個問題,求出今天鋪了這個廣場的1/2,如果我告訴你,前幾天已經鋪了這個廣場的1/4,您能解決下面的問題嗎?

問題:前幾天和今天一共鋪了這個廣場的幾分之幾?

(2)一起説怎樣列式。

生:1/2+1/4。

師:與前面相比,這個算式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生:分子相等。

生:分母不同。

師:分母不同的分數我們稱為——異分母分數。(板書)

(3)師:1/2+1/4得多少?猜一猜,試着計算一下。

學生獨立嘗試計算,老師在巡視中注意學生方法。(請三學生板書)

1/2+1/4 1/2+1/4=1/6 1/2+1/4

=2/6 =2/4+1/4

=1/3 =3/4

(4)師:你們同意哪一種呢?

(5)師:1/2+1/4=1/3你們覺得可能嗎?為什麼?

生1:1/2比1/3大,加上一個數應該比1/2更大,不可能比1/2還小。

師:同意嗎?只用估算的方法,就可以做出判斷。

生2:他們兩個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減。應該先通分。

師:能直接相加嗎?

生:不能。

(6)那第三種答案可能正確嗎?有什麼辦法來驗證一下嗎?老師給你兩個温馨小提示:你可以利用身邊的紙折一折、畫一畫。也可以用其他的計算方法。先自己試一試。

(師巡視,參與學生討論)

(7)交流彙報。

生1:我採用的是畫一畫的方法。我先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1/2染上顏色,再取剩下的一半即1/4染上顏色,這樣總共就是3/4,所以3/4正確。

師:有圖形,有數字,數形結合,清晰明瞭。

為了使同學們看得更清楚,老師把他這種方法用課件演示給大家。(課件演示)

師:1/2+1/4,他們的分母不同,平均分的份數也不同,每一份的大小也不同。能直接相加嗎?先把1/2通分為2/4,2/4+1/4=3/4.

生2:我把他們化成小數再計算。

師:把分數化成小數,你們覺得怎麼樣?

生:好。

師:好的話就給點掌聲吧!

生3:3/4-1/4=1/2。

師:我們看,和減一個加數等於另一個加數,用減法來驗證加法,也很有創意!

……

(8)師:各種各樣的方法都證明了3/4是正確的。那我們再來看看具體是怎樣做的?

板書:1/2+1/4

=2/4+1/4

=3/4

(9)師:面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我們提出猜想、試着解決、想辦法驗證,再得出結論。短短時間,你們已經經歷了科學探究的過程。真了不起!但科學探究並未到此止步,我們還應該將我們的結論進行推廣應用。用這種方法,試着做一道題。

3.教學例二。

(1)8/9-5/6 (教師巡視,提醒學生做題格式,學生做完,請兩位計算方法不同的學生板演)

(2)交流彙報。

8/9-5/6 8/9-5/6

=48/54-45/54 =16/18-15/18

=3/54 =1/18

=1/18

(3)師:黑板上的答案對嗎?觀察這兩種計算方法,你能找出他們有什麼不同點?

生:不同之處,第一個是用兩個分母的乘積作為公分母,第二個是用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為公分母。

師:也就是選擇的公分母不同。

師:那又有什麼相同點呢?

生:相同之處是都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數減法,利用通分轉化為分母相同的分數減法。

師:觀察得真仔細。

(4)總結法則。

師:你能總結一下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怎麼計算的嗎?

生:我們是把異分母分數先化成同分母分數,再來計算的。(板書:轉化,通分)

生:我先通分,化為同分母分數,再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

師:在你的話中用到了一個詞——化為。(板書:轉化)在這裏,我們是把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

師:轉化的方法是什麼?通分。

師:一起看看法則。(課件出示)

三、基礎練習

師:通過我們努力,探索出了知識,學到了思想方法。你能靈活運用嗎?做一做題單上的題。

1.(出示題目,課件)看圖填空。

集體對答案。

2.計算。(課件)

我們剛才利用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數形結合解決了兩個問題。如果沒有圖,你會計算嗎?試試看。

1/4+2/5 7/9-2/3 1/10+1/15

師:做完的孩子可以到黑板上板書。

集體講評。你覺得在計算時要注意什麼問題?

師:經過你的提醒,相信你們做題的時候會更認真、仔細,是嗎?

四、拓展練習

1.比一比。

那我們來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快又正確。

(1)集體彙報。全對的舉手。

(2)觀察算式,上面的題有什麼特點,怎樣算才能比較快。小組討論。

師:誰來説説你們的發現?

生2:我們發現當兩個這樣的分數相加時,他們和的分母就是兩個分數分母的乘積,他們和的分子就是兩個分母的和。

師:你真是善於觀察、總結。我們來看第一排。1/2+1/3=5/6中,兩個分數分母2和3的積作為和的分母,兩個分數分母2和3的和作為和的分子。再來看1/9+1/10=19/90中,有這樣的規律嗎?

生3:在減法中,差的分母是兩個分數分母的和,分子是兩個分數分母的差。

師:一起來看,在1/2-1/3=1/6中,差的分母是2和3的積,分子是3和2的差。

師:那是不是每一個分數加減法算式都有這個規律?需要什麼條件?

生:分子都是1,分母是互質數。

(3)你能用這個規律,快速計算下面幾道題嗎?

直接寫答案在題單上,看誰做得最快。

2.簡單評價。

規律的妙處在這裏體現得淋漓盡致。面對試題,我們要有一雙善於觀察比較的眼睛。

五、全課小結

同學們,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你有什麼收穫要和大家分享嗎?

生:我學到了異分母分數加減可以轉化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生2:我知道了為什麼同分母分數可以分母不變,分子直接相加。而異分母分數不能直接相加。

生3:我學到了轉化的數學思想。

……

師:同學們收穫可真不小,關於分數,還有很多知識等待我們下去繼續探究。

《初步認識加減法》教學設計 篇6

[教材簡析]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是在學生學過萬以內數的加、減法和初步認識一位小數含義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創設了學生十分熟悉的購物情境,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在學生運用口算方法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嘗試運用豎式進行計算,並結合口算方法和過去學過的整數加減法豎式計算幫助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豎式計算算理。“試一試” 和“想想做做”主要鞏固一位小數的加、減法,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 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讓學生學會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體會小數加減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 通過解決有關小數的實際問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基本方法,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你知道今天我們學習什麼嗎?生活中你在哪裏見過小數呢?

2、能將這些物品的價格用小數表示嗎?(例題中食品的價格先用元角的形式寫出來)

3、一位同學用他的數學日記向我們講述了他一天中遇到的小數問題,讓我們跟隨他一起開始今天地學習好嗎?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減法

1、日記:5月21日,晴。昨天數學課學習了小數,老師讓我們到生活中去尋找小數。今天一大早我就在家門口的早點店看到了它們,正好還沒吃早飯呢,我想買一個饅頭和一碗豆漿吧,要用( )元呢?我還想給媽媽買碗麪條,一碗麪條比一碗餛飩貴( )元呢?

2、日記中提出了幾個問題?哪兩個問題?怎麼解決呢?(老師板書算式)請你和同桌商量一下,説説你是怎麼算的?(彙報兩題的思考過程)

3、這兩道題能用豎式來計算嗎?在草稿紙上試一試。(指名板書)

4、(先問加法是怎麼算的,介紹完後再問)為什麼這樣對齊呢?為什麼5和7相加?為什麼得數中要有小數點?它應該寫在哪呢?看着自己的豎式互相再説一遍計算過程。

5、(請同學介紹減法的計算方法)豎式中時怎樣對齊的?4不夠減8怎麼辦?得數中為什麼要寫0和小數點呢?0有什麼作用?看着自己的豎式再説説計算過程?

6、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注意些什麼?

(二)試一試

1、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你都會了嗎?完成幾道試一試。(第一題)一邊做一邊想小數的加、減法與整數有什麼相同或不同嗎?

2、小結:列豎式小數加、減法時,要將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數位對齊。先計算小數部分,再計算整數部分。哪一位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一,哪一位不夠減就從前一位借一。

3、你能任選出兩種食品,先求出他們價格的和,再求出他們價格的差嗎?(寫在書上)

4、彙報結果。怎樣才能沒有遺漏的將每種組合都寫出來呢?

三、鞏固應用,深化拓展

(一)習題三

1、日記:盼了一天終於盼來了下午的科學課,課上老師讓我們測量池塘的水深,這裏居然也有小數的問題呢?通過測量和計算我們知道了水深( )米。

2、他們是怎麼測量的,你看懂了嗎?(請一位同學演示一下)要求水深多少米,怎樣解決呢?

(二)習題四

1、日記:放學回家的路上,我路過一家花店,突然想起明天是媽媽的生日,我想買一支玫瑰花和一支康乃馨送給媽媽,給她一個驚喜。可我只帶了3元錢,夠買嗎?

2、怎麼才能知道3元夠不夠呢?(學生計算)

3、根據圖中的條件你能提出什麼加法或者減法問題嗎?請你先在心裏提出一個問題,自己解答在本子上,解答完後和同桌交流一下,讓同桌幫你檢查。

4、根據他的算式你能猜出他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嗎?

四、總結回顧

1、日記:原來生活中用到小數的地方還真不少,我想只要我注意觀察一定還會發現許多與小數有關的問題。同學們,你們今天又學了哪些與小數有關的知識呢?今天回去你也可以試着寫寫數學日記,找找生活中的小數,和他比比誰寫得好。

2、最後我們來做個遊戲好嗎?如果算式的得數大於1,就請男生起來,如果小於一就請女生起來,如果等於1就都起來。

教學反思:

最初自己的設計為了體現簡單的內容要上出內涵來,在練習中設計了很多高難度習題,結果第一次試上就發現,完全是我一廂情願。同時因為將大量的時間花在了練習上,而顯得主次不明。第二次修改後試上,張書蕾老師讓我自己談談教學感受,其實我知道學生學的很輕鬆,主要是內容簡單學生又有相當充分的生活和知識經驗,因此回答時自信滿滿。張老師卻問我説,既然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為什麼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而從頭至尾都牽者孩子走呢?我當時就被問住了。為什麼備課時沒有這樣想法呢?最初是因為自己沒有教學過三年級的內容,對於學生知識和能力水平沒有把握。總擔心他們會遇到困難,場面無法控制。因此加法、減法分開一步一步教學,加法先讓學生自己計算,然後嘗試筆算,學生介紹算法,接着練習幾道題,減法直接進入筆算,請學生介紹算法,練習。如此這般以後,學生都能“較出色”的完成練習。但即使在我試上過兩次後,在張老師提出之前,也從未想過將加、減法同時放給學生,給予他們充分的思考和展示自己的空間。可能心理還是偏向於“教”,而忽視了自主的“學”。接受了張老師的指導意見後,重新思考例題的處理方式,其實當時心中依然沒底,開放式的教學對老師的提問設計和現場問題的處理要求更高。但試上過後發現,對於加、減法的同時計算嘗試,學生並沒有任何的困難,相反還自己開始利用加減法之間的內在聯繫,為自己的計算尋找根據。我的擔心是多餘的。

在試上中我也遇到了其他的問題。初次教學時,我想請同學在介紹計算加法的時候能説明算理。因此我採用了打斷彙報同學的方法,來幫助大家理解算理。比如當同學介紹他是先寫0.5再寫0.7時,我馬上就問你是怎麼對齊的,為什麼這樣對齊。當他介紹先算5+7等於12時,我又問為什麼先算5+7。而到第二次教學時,我做了這樣的思考。如果我在一位同學彙報算法的過程中提問他,雖然感覺追問的很及時。但那樣不但打斷的他的思路,使他的思維過程顯現斷裂而不連續,同時這樣的追問也只有他一個人在思考。不如先讓他全部説完,再將問題拋給全班同學,將所有同學都拉進思維的旋渦。這樣是不是更好呢?第二次試上時,我就實踐了自己的想法,但效果卻並不如第一中方式好,顯得老師的問題多而瑣碎。要不要改回到以前的方式呢?就在我很困惑的時候,張老師肯定了我的想法,贊成我之前的思考價值。老師的肯定給了我極大的鼓舞,我覺得自己所做的每一次努力和奮鬥,都得到了別人的幫助的認可。我是幸運的。因此在最後的教學時我仍然採用了,先請一個同學完整的介紹自己的計算方法,再引導全班探究算理的方式處理了例題。

課後我又在思考,既然學習了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又與整數計算方法進行了比較,如果讓學生嘗試驗算,自我進行驗算方法的從整數到小數的遷移,可能會使得教學內容更加完整。

《初步認識加減法》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一步溝通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繫,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

2、提高計算能力,發展數學思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重點:

溝通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繫

難點: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思考與調整

一、回顧與整理

1、説説本單元我們共同研究了哪些內容。

通過學習有哪些收穫與感受?

2、怎樣計算小數加減法?

用豎式計算時,為什麼要把小數點對齊?

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有哪些相同點?

比整數加減法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3、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對於小數加減法也同樣適用嗎?

二、練習與應用

1、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1題:

口算時也要讓學生説一説部分題的注意點和計算方法,特別是進位加與退位減,以及被減數的數位不夠的情況與結果末尾是0的情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形象的複習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2題:

由於題目較多,可讓學生任意選擇其中的一些,然後集體訂正,學生也要説出列豎式的注意點,並列舉計算中一些典型的錯誤,讓學生在改錯中更深刻的體會計算的方法。

3、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3題:

提醒學生認真分析每道題目的數據特徵,併合理地選擇相應的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把整數的運算定律通過合理的遷移,最終能熟練地應用在小數加減法,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4題:

結合示意圖理解題意:

竹竿的高度分成幾個部分的和?

現在已知幾個部分?

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麼的高度?

怎樣求池水的深度?

用什麼方法?列出算式並解答。

集體訂正

師生活動思考與調整

5、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5題:

先簡要介紹鈣在人的生長髮育過程中的作用,

再讓學生看着統計表説説各種食品每1000克中的鈣含量,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分別解答相關的問題,並提出問題。

6、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6題:

教師首先講解,讓學生弄清當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義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表示方法;其中“水位變化”欄中的數字是與前一天比較的差值。

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有關正負數和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這裏,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數,比前一天少則是負數。

7、完成練習與應用的思考題:

先介紹自由落體運動的有關知識和基本規律;

引導學生利用列表的策略進行解答。

集體訂正。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收穫了什麼?增長了哪些知識?

這些知識就是小數加減法的運用啊,小數加減法的運用還遠遠不止這些呢,你還能在我們的身邊找到小數加減法的運用嗎?課後去找,比一比誰找得最多。

教學得與失:

課題小數加減法課時6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項目的調查和了解,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讓學生通過計算有關項目的合計數,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本單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併產生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

2、通過此次教學,使學生能積極關注家庭收入情況,體貼父母工作的艱辛,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支出和收入在計算時採取的方法

課前準備小黑板、多媒體展台、上月的電話繳費單,水電燃氣三個月的繳費數據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思考與調整

一、探索與實踐

1、拿出你家上個月的電話繳費單,看看每個月的電話費包含哪幾個部分。

小組交流,分組彙報;

上月餘額、本月消費、本月餘額之間有什麼樣的關聯,你能寫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係式嗎?

本月消費有很多,你怎樣算本月消費的合計數。

計算一下是不是存在這樣的關係呢?

上月餘額—本月消費=本月餘額

小組交流一下誰家的電話費最多,各自的餘額又是多少呢?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話費,那麼又有什麼樣的數量關係呢,我們一起來幫他算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個月的水電氣消費的數據填在書上,然後自己算一下合計數,看看誰家的哪項費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較高者:

再與你家庭的收入情況結合起來考慮,哪些同學的家庭儲蓄額最多,支出較多的同學考慮一下能不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開支呢?

《初步認識加減法》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的操作活動,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2、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3、培養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探索並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難點:理解先通分,再加減的算理。

教、學具準備:

1、教具:投影儀。

2、學具:每人準備正方形紙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請學生拿出一張正方形的紙折一折,然後在折的一部分塗上顏色,並説一説塗顏色的部分是正方形紙片的幾分之幾?

2、請學生介紹自己的摺紙與塗色的情況。

3、現在要計算兩張紙的塗色部分合起來是多少,你可以列出那些算式?

4、想一想,根據分數的分母特點,這些算式可以分成幾類?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分母相同的,另一類是分母不同的。引出今天的學習內容: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數相加減的計算方法。

二、自主探索。

1、根據自己的愛好,任意選擇一道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試一試如何計算,請學生進行獨立的嘗試。

2、彙報自己探索的過程。

3、就分母不同的加法算法應該是什麼樣的,請學生們進行討論。

4、結合摺紙的塗色部分,思考、驗證哪一種計算方法是正確的。

5、交流彙報。

(1)“與在圖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為它們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當每份都相同時,才可以直接相加。”

(2)“每份不同也就是説它們的分數單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才可以直接相加。”

(3)“所以分母不同的分數相加減,應該先通分,把它們變成同分母的分數,然後再相加減。”

(4)“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三、練一練。

1、第1題,看圖填一填。

2、第2題,估計下列那些算式的結果比較接近1,,0,再算出來。估計分數加減法的得數大小比估計整數運算的結果要困難得多,為此,在開展本題練習前,再一次複習用分數表示直觀圖。

3、第3、4題,獨立完成。

4、第5題,運用分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建議用線段圖分析題意,作草圖即可。

四、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你認為進行分母不同的分數(異分母分數)相加減計算時要注意些什麼?

《初步認識加減法》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一)能結合具體情境分析解決問題,能進一步體會小數進位加法、退位減法的意義;(二)理解小數加減法的計算原理,總結出小數進位加法、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掌握其計算法則是教學重點;

(二)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計算是學習的難點。

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多媒體課件展示:

下面各數不改變大小,變成三位小數。

8.90.4213.4600

2、你會算嗎?

5.4+0.32.5—1.46.4+2.84.5-1.7

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迅速完成上面的題目。

引出課題:當進行多位小數加法運算時,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該怎麼辦?當進行多位小數減法運算時,某小數位上的數不夠減又該怎麼辦?

板書課題:多位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共同探究,獲取新知

多媒體課件展示教科書第106頁例1的情境圖。

教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説説從這幅圖中獲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準備怎樣解決提出的問題?(學生觀察情境圖,先獨立思考,再與同桌討論,在此基礎上全班交流。)

學生:要知道李伯伯家應付水費和天然氣費共多少元,就需要把他家這個月所交的兩項費用合併起來:24.83+51.6

教師:同學們嘗試估算這道題,完成後交流,説説自己估算的方法。(學生回答、交流。)教師:這個算式應該怎樣列豎式計算?同學們經過探討這個算式與我們以前學過的小數加法有什麼不同之處?(兩位小數加一位小數的進位加法)學生嘗試獨立列豎式計算,巡視觀察。哪種是正確的?為什麼?

根據討論結果,教師板書:

24.83+51.6﹦76.43

24.83+51.6

76.43

答:李伯伯家應付水費和天然氣費共76.43元。

課堂練習:出示練習題

教師總結:只要小數點對齊了,相同數位也就對齊了。課件:小數加法計算方法

教師:下面我們看看同學們提出的第二個問題怎樣解決?同學們嘗試估算這道題,完成後交流,説説自己估算的方法。(學生回答、交流。)

教師:(1)筆算減法時,應注意什麼?(2)怎樣才能把數位對齊?(3)百分位上怎樣減?

師生共同筆算該題,教師板書:

51.6-24.83﹦26.77

51.60

-24.83

26.77

答:李伯伯家這個月水費比天然氣費少付26.77元。

學生完成算一算。交流計算結果。

教師總結:出示課件《小數減法計算方法》

教師:進行小數進位加法、退位減法時的注意事項。(課件)

課堂活動:1、數學醫院。(課件)

遊戲。(課件)

練一練

教科書P109頁1-4題

《初步認識加減法》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繫,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與之相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並解決新問題的意識,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體會成功的喜悦。

【教學重難點】

對小數加、減法算理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聽説我們班的同學計算能力特別強,這兒準備了兩題你會算嗎?

出示:用豎式計算。

475+34=473-34=

指名兩人板書,其他同學在隨堂本上獨立完成,完成後核對。

結合剛才的計算過程想一想,用豎式計算整數加、減法要注意些什麼呢?

預設學生回答結果:①相同的數位對齊。②從個位算起。

追問最終達到:整數中的個位就是它的什麼位?(最低位)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板書:相同的數位對齊從最低位算起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

1.出示例1情境圖

提問:從圖中你獲得哪些信息?(指名説)根據圖中三位同學所説的話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或減法計算的問題(學生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在必要時應適時引導,並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例1和試一試中的問題。)

同學們真厲害!提出了這麼多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這節課我們就從這些問題中選出這四個問題進行研究。

先看這兩題(例1的兩個問題),怎樣列式?(指名説)

觀察這兩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都是小數)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討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出示課題)

A、教學例1第(1)問。

根據這道算式你能估算出小明和小麗一共用了多少元嗎?(指名估算,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想法。)接着問:用豎式你會算嗎?

(預設:

①出現例題中的兩種不同的答案。

②只出現正確的答案。結合實際引導學生討論“你贊同哪種答案?説説贊同的理由。)

我們再一起回顧用豎式計算的過程。(師邊講邊板書豎式,完成解答。)

小結: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時,把兩個加數的小數點對齊,就能使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B、教學例1第(2)問。

同學們!你們剛才用豎式計算了小數的加法,那麼小數的減法你會用豎式計算嗎?試試看!(學生獨自完成,指名扮演。)

學生完成後,指名説説是怎樣算的,並適時強調在計算小數減法時被減數和減數中的小數點也要對齊。

(二)比較算式“12.55+5.65=?”

出示兩位學生的作業。(得數一個是18.20,一個是18.2)

比較這兩個答案,哪個更好一些?(強調要化簡。)

(三)總結、歸納。

(出示複習題的兩道算式和例1中的兩道算式的計算過程)

提問:比較這兩組題,想一想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列式計算時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些什麼呢?先請同學們獨立想一想,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

組織交流。

引導學生歸納:

①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時方法一樣都要把相同的數位對齊,從最低位算起。

②在小數加、減法中,只有把小數點對齊相同的數位自然就對齊了。小數部分末尾有“0“要去掉0把結果化簡。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一題。

學生獨立完成,讓學生説説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練一練“第二題

先讓學生思考,獨立找出錯誤的地方,再分別改正。

3、完成練習八第3題。

先組織完成(1)~(3)題,並分別講評,最後引導學生自由提出問題。

4、課堂作業:練習八1~2題。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小數加減法:(1)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的數位對齊)(2)從低位算起(3)滿十進一(4)末尾有零要去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