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雞翅的結構與運動的關係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1.58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探究雞翅的結構與運動的關係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探究雞翅的結構與運動的關係教學設計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探究雞翅的結構與運動的關係”是蘇教版教科書8年級上冊中的一個探究活動。在活動中,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瞭解脊椎動物運動系統的各部分組成。該探究活動通過讓學生在小組中合作探究,使其瞭解合作的重要性,增加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但教材中並未給出正確的雞翅解剖方法,或是較簡易、適合國中生進行解剖實驗的方法。對於國中生而言,也從未使用過解剖工具。這些不足造成了實際操作的困難,使學生很難得到科學的結果。

2、學情分析

在國小科學課程以及生活知識積累中,學生對於運動系統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在探究實驗中,以雞翅進行實驗,提高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學習的興趣。同時在7年級上學期學生已經瞭解了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在7年級下學期還具有多次參加科學探究實驗的經驗,這就為本次的探究奠定了基礎,也大大增加科學探究的成功率。但是,對於國中生來説,從未使用過解剖工具、也未進行過解剖實驗,這會影響學生對雞翅的解剖,也會導致部分學生在課堂中不能完成探究實驗。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瞭解脊椎動物運動系統的組成和作用。

(2)瞭解伸肘、屈肘運動的過程。

2、能力目標

(1)通過“探究雞翅的`結構與運動的關係”的探究活動,加深瞭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通過體驗、分析和觀察實驗活動,提高自身進行合理推測、觀察、得出結論、表達的科學探究能力;通過合作探究,提高團隊協作能力。

(2)嘗試用所學的方法解釋一些相關生活現象。

3、情感目標

(1)意識到通過探究、觀察可以獲得科學的事實和證據,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建立“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基本生物學觀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能説出脊椎動物運動系統的組成和作用。

(2)能完成“探究雞翅的結構與運動的關係”的實驗。

2、教學難點

能完成“探究雞翅的結構與運動的關係”的實驗。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學生活動:多次重複上課起立的過程,體驗這一運動過程,並和同桌討論,在這一過程中,身體的哪些結構參與?1 min後全班交流,教師將學生的有關回答寫在黑板上,如,骨骼、關節、肌肉等,同時引導學生對這3種結構進行鍼對性的探究。

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猜測脊椎動物運動系統的組成,從而提高學生探究的興趣,為探究活動的開展提供條件。

2、合作探究

(1)提出問題。學生以4人/組,討論小組想探究的問題,並寫在老師提前發放的工作單上。3 min後,各個小組在全班交流。每個小組提出的問題都由全班同學進行自由評價,最後師生共同幫助每個小組修改提出的問題。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評價的能力。

(2)做出假設。引導學生根據小組提出的問題進行作出假設。在這一環節中,着重強調作出的假設可以錯誤的。

(3)制訂計劃。在學生進行制訂計劃之前,教師需要講解解剖工具的使用和雞翅如何解剖。通過這一指導,可降低學生在實驗操作方面的困難,也能提高實驗的成功率。

本探究中制訂的計劃:

①探究骨骼與運動的關係:

a、兩手捏住雞翅兩端,向內、外做伸縮運動。

b、先用鑷子夾起翅上的一塊皮膚,用解剖剪剪開一個縱向開口;再把解剖剪剪尖向上挑起,沿翅的縱軸將皮膚剖開。

c、左手拿鑷子夾住皮膚,右手用解剖剪剪斷翅中區域的骨骼。

d、用兩手捏住雞翅兩端,向內、外做伸縮運動。

e、觀察雞翅是否能完成伸縮運動。

②探究骨連接(主要是關節)與運動的關係:

a、兩手捏住雞翅兩端,向內、外做伸縮運動。

b、先用鑷子夾起翅上的一塊皮膚,用解剖剪剪開一個縱向開口;再把解剖剪剪尖向上挑起,沿翅的縱軸將皮膚剖開。

c、左手拿鑷子夾住皮膚,右手用解剖剪剪斷雞翅上的關節。

d、用兩手捏住雞翅兩端,向內、外做伸縮運動。

e、觀察雞翅是否能完成伸縮運動。

③探究肌肉與運動的關係:

a、兩手捏住雞翅兩端,向內、外做伸縮運動。

b、先用鑷子夾起翅上的一塊皮膚,用解剖剪剪開一個縱向開口;再把解剖剪剪尖向上挑起,沿翅的縱軸將皮膚剖開。

c、左手拿鑷子夾住皮膚,右手用解剖刀刮乾淨翅中上的所有肌肉。

d、用兩手捏住雞翅兩端,向內、外做伸縮運動。

e、觀察雞翅是否能完成伸縮運動。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照本小組探究的問題,把制定的實驗計劃寫在工作單上,並在小組內談論並完善實驗方案。

教師在學生制訂計劃的過程中,進行巡視,對小組進行制訂計劃的指導,讓學生注重實驗中的變量控制、實驗步驟的具體可行以及個小組成員的合理分工等。

④實施計劃。各小組按照制訂的計劃,在25min內完成實驗。

3、展示交流

按照小組上講台用實物投影進行實驗成果的展示。每個小組展示完畢後,接受班級其他學生的提問質疑,以及合理的評價。在課後本小組還可對此次實驗方案進步修改,使得課堂的知識在課後能得到延伸。

通過學生的展示、互評,師生共同總結脊椎動物運動系統的組成及功能。

在這一過程中,主要是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率,同時還能加強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正確評價他人的處事方法。

4、整合提升

出示“人伸肘、屈肘運動”示意圖,學生討論伸肘、屈肘運動的過程和原理。結合學生的表述,教師再次引導學生了解運動的過程,強調是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引起運動。

出示各種運動系統結構受傷的圖片,讓學生討論為什麼這部分結構受傷,運動就會無法完成。通過這一環節的討論,讓學生能運用本節課所學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相關現象,使學生建立“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基本生物學觀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