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大學聯考文言文知識點15篇

來源:文萃谷 1.94W

漫長的學習生涯中,我們總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離、行文簡練。文言文的類型有哪些,你見過的文言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大學聯考文言文知識點,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大學聯考文言文知識點15篇

語文大學聯考文言文知識點1

一、重點詞語解釋

1、鄒忌修八尺有餘(修:長,這裏指身高)

2、徐公何能及君也(及:比得上)

3、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期:滿;雖:即使)

二、通假字

1、鄒忌修八尺有餘(有通又)

2、明日,徐公來,孰視之(孰通熟)

三、多義詞

1、朝:皆朝於齊(朝拜)

於是入朝見威王(朝庭)

朝濟而夕設版焉(早晨)

2、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誰)

孰視之,自以為不如(同熟,仔細)

是可忍,孰不可忍(什麼)

3、誠:心之不虛,由好學之不誠也(誠意,真心)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實在,確實)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果真,表假設)

4、善: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善良,善事)

擇其善者而從之(好)

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長)

王曰:善(可以)

5、間:奉命於危難之間(期間)

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間或)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參與)

中間力拉崩倒之(夾雜)

四、詞類活用

1、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面:名作狀,當面)

2、朝服衣冠(朝:名作狀,在早上;衣:名作動,穿)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意動,以為美)

4、聞寡人之耳者(聞:使動,使聽聞)

5、王之蔽甚矣(蔽:形作名,被矇蔽的事情)

語文大學聯考文言文知識點2

句讀是考查文言文的傳統方式,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讀,要綜合運用古漢語字詞句及古代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識,因而斷句和劃分節奏能力高低,成了閲讀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誌。《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實施建議”中指出“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感情。”這就要求我們在文言句讀方面要下足功夫。

讀準句讀就是指讀準文言文句子的節奏。讀準句讀最基本的原則是不能破句,以便讓別人聽清並聽懂句子的意思。要讀準句讀還有一些規律可循。

命題規律探尋

讀準句讀,是誦讀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頓有兩種:一是句間停頓,二是句中短暫停頓。從近幾年會考試題來看,考查的重點為後者,即句中停頓。

解題技巧與方法

不少考生畏懼文言文句讀題。那麼,給文言文劃分節奏有沒有規律可循呢?其實,文言文中的節奏劃分有時是有方法可循,有關鍵可抓的。在我們遵循了一定的方法,抓住了一些關鍵,就會給文言文劃分節奏帶來方便,大家不妨用下面的方法試試:

節奏劃分有訣竅,劃一劃二不劃三。

主謂謂賓要停頓,謂補之間照樣分。

遇上關聯想一想,總領詞後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詞狀語須打住。

省略成分斷沒錯,提示停頓理當然。

專有名詞分清楚,節奏劃分顧全貌。

這是一首文言句子劃分朗讀節奏的口訣。下面詳細解説這一口訣,以便大家靈活應用。

節奏劃分有訣竅,劃一劃二不劃三。

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頓一兩次是常事,停頓二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頓二次或三次以上,做題時也可以省去可劃可不劃的地方。

②主謂謂賓要停頓,謂補之間照樣分。

通常情況下,文言句子的結構與現代漢語的句子結構相似,都是有主語、謂語、賓語、補語等成分構成,朗讀時主謂之間、動賓之間、中心詞與補語之間要停頓。

③遇上關聯想一想,總領詞後漫步走。

遇上表示假設、轉折等的連詞,如“若”、“而”、“然則”等,或表示總結性的詞語,如“故”、“是故”等,或句首發語詞,如“夫”、“蓋”等,往往在這些詞語的後面要停頓。

④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詞狀語須打住。

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節詞,朗讀時要分開讀;在名詞活用作狀語的這個“活用詞”之前要停頓。

⑤省略成分斷沒錯,提示停頓理當然。

古代漢語通常有省略句式,在省略之處停頓準保沒錯,有些語氣詞用在句子中,表示提示或舒緩語氣,在這個詞的後面停頓合情合理。

⑥專有名詞分清楚,節奏劃分顧全貌。

古代漢語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年號名、官職名等的詞語,我們要加以分辨,在這些專有名詞的中間是決不能停頓的。

語文大學聯考文言文知識點3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邊界地方)

2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庸俗,淺陋,鄙俗)

3鄙人不知忌諱。(鄙人,複合詞,自稱的謙辭)

4孔子鄙其小器(輕視)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兵器,軍械)

2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士兵,軍隊)

3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戰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殺人)

5贏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內(兵符,複合詞,古代調兵用的憑證)

1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疾病)

2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困苦,睏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點)

4範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擔心,憂慮)

5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損害)

6今人乃以儉相詬病 (責備、羞辱)

1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仔細看,觀察)

2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詳審)

3雖不能察 ,必以情(瞭解,弄清楚)

4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潔白的樣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則無魚(精明)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時,常稱病(朝見,朝拜)

3強國請服,弱國入朝(朝見,朝拜)

4於是入朝見威王(朝廷)

5兩朝開濟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聽朝(朝政)

7坐南朝北(對、向)

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愛護)

2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歡,愛好)

3齊國雖褊小,我何愛一牛(愛惜,吝惜)

4向使三國各愛其地(愛惜,吝惜)

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慕,欣賞)

6古之遺愛也(恩惠)

7愛而不見,搔首躑躅(隱蔽,躲藏)

1風雨不動安如山(安穩)

2何故置某於安閒之地。(安全)

3然後得一夕安寢(安逸)

4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安撫,撫慰)

5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安置、安放)

6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哪裏)

7衣食所安(養生)

8既來之,則安之(使---安)

1禹,湯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表示被動)

3將軍身被堅執鋭,(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髮行吟澤畔(通披披散)

5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被子)

6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覆蓋)

1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違背)

2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一倍,加倍)

3焉用亡鄰以倍鄭(增加)

4每逢佳節倍思親(越發、更加)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莖幹)

2蓋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礎)

3本在冀州之南(本來,原來)

4今存其本不忍廢,道中手自鈔錄(版本,稿本)

5是無難,別具本間章(臣子給皇帝的奏章或書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詞,書冊的計量單位)

7此之謂失其本心(天賦的善心)

8本未倒置(樹根,樹梢,引申為主次,先後等)

9抑本其成敗之跡(推究本源、考查)

1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事,事故)

2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舊,與新相對)

3暮去朝來顏色故(衰老)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

5君安與項伯有故(老朋友,引申為交情)

6既克,公問其故(原因,緣故)

7故遣將守關者(故意,特意)

8此物故非西產(原來 ,本來)

9故臣復取璧(所以,因此)

10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故事:舊事,前例)

11病故,物故(死亡)

1江山險固,沃野萬里(堅固) 8秦孝公據崤函之固(險要的地勢)

2固請,召有司案圖(堅持,堅決)

3獨夫之心,日益驕固(頑固,固執)

4至於顛覆,理固宜然(本來,原來)

5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讓步,固然,誠然)

6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安定)

7秦數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堅守、安定)

語文大學聯考文言文知識點4

虛詞

【之】

①使工以藥淬之/願大王少假借之 第三人稱代詞,他(們)/它(們)

②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 結構助詞,的/不譯

③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助詞,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而】

①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連詞,錶轉折

②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荊軻和而歌 連詞,表並列

③伏屍而哭/自引而起/秦王還柱而走/倚柱而笑 連詞,表修飾

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圖窮而匕首見 連詞,表承接

⑤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連詞,表遞進

【以】

①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介詞,因

②使工以藥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 介詞,用

③以次進 介詞,按照

④日以盡矣 已經

⑤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興兵以拒大王/遂拔以擊荊軻 連詞,表目的,來/不譯

⑥箕踞以罵曰 連詞,表修飾

【為】

①乃為裝遣荊軻 動詞,做,整治

②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介詞,被

③嘉為(之)先言於秦王曰 介詞,替

【其】

①第三人稱代詞,他(們)(的),它(們)(的)

盡收其地/疑其有改悔/劍長,操其室

②指示代詞,那

其人居遠未來

重要詞義

【略】掠奪,奪取 進兵北略地

【至】到,到達 至燕南界/至易水上

【乃】於是、就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 / 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豈】①表反問,怎麼、難道 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

②表揣度,是否、大概 將軍豈有意乎

【微】表示否定的假設或條件,(如果/即使)沒有 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

【得】①能夠 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 / 非有詔不得上

②得到 誠能得樊將軍首 / 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

【謁】請 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

【信】信物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誠】①果真,如果 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

②的確,確實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説】同悦,喜歡,高興 秦王必説見臣

【更】改變 願足下更慮之

【遇】對待 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涕】眼淚 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

【顧】①不過、只是 顧計不知所出耳

②回頭看 終已不顧 / 荊軻顧笑武陽

【就】①靠近,登上 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

②成功 軻自知事不就

【去】離開 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

【遺】贈送 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唯】句首語氣詞,表示希望 唯大王命之

【次】順序 以次進

【陛】殿前的台階 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

【色】臉色 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

【謝】謝罪、道歉 前為謝曰

【少】稍微 願大王少假借之

【發】打開 軻既取圖奉之,發圖

【見】①通現,顯現 圖窮而匕首見

②介詞,被 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還】通環,繞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

【走】跑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

【卒】通猝,突然 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卒惶急不知所為

【意】意料 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陳】排列 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

【方】正、正當 方急時,不及召下兵/秦王方還柱走

【被】受 秦王復擊軻,被八創

語文大學聯考文言文知識點5

1、課文預習六步法:查注生詞,掃清三字;朗讀課文,感知內容;瞭解作者,把握背景;標明段序,分清結構;畫關鍵句,體會作用;簡寫主旨,歸納特色。

2、賞詩三步法:知人論世、譯析字面、闡明主旨。

3、劃分文章結構四法:依據表達方式、找尋明暗線索、依據時空順序、依據邏輯順序。

4、分析八種關鍵句作用:點明題目,引起下文;點明中心,亮出主旨;設置懸念,引發興趣;承上啟下,自然銜接;前後照應,和諧統一;側面烘托,間接映襯;後文鋪墊,埋下伏筆;增強語言,突出特徵。

5、辨別七類文章寫法:對比寫法、象徵寫法、烘托寫法、以小見大寫法、先揚後抑寫法、虛實結合寫法、夾敍夾議寫法。

語文大學聯考文言文知識點6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率:六國互喪,率賂秦耶?(全都,一概)

2、以:不賂者以賂者喪(因為)

3、蓋:蓋失強援,不能獨完(因為)

4、固:固不在戰矣(當然)

5、舉:舉以予人(拿)

6、然則: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既然如此,那麼……)

7、判: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確定,斷定)

8、固:至於顛覆,理固宜然(本來)

9、得:此言得之(對)

10、遷:終繼五國遷滅(改變)

11、與:與嬴而不助五國也(結交)

12、既: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已經)

13、以、為、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用,作為,招致)

14、再:後秦擊趙者再(兩次)

15、洎、以:洎牧以讒誅(及,等到;因為)

16、誠: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實在)

17、向使:向使三國各愛其地(假如)

18、數、理: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天數,命運)

19、為、為: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治理,被)

20、苟、從: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如果,跟隨)

二、通假字

1、暴霜露(通"曝")

2、暴秦之慾無厭(通"饜",滿足)

3、當與秦相較(通"倘",如果)

三、一詞多義

1、非:

①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不是)

②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不對)

③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沒)

④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不能)

2、或:

①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有人)

②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有時)

③或以為死,或以為亡(有人)

④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或許)

3、得: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得到)

②此得之(正確)

③誠不得已(辦法)

④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必須,應該)

語文大學聯考文言文知識點7

荊軻刺秦王

文學常識:

《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鬥爭。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衞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共33卷,共497篇。 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前490年智伯滅範氏,下至前221年高漸離以 築擊秦始皇,約12萬字。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戰國策》是我國古代記載戰國時期政治鬥爭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遊説之辭的彙編,而當時七國的風雲變幻,合縱連橫,戰爭綿延,政權更迭,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於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亦佔有重要地位。

(一)指出通假字

1.秦王必説見臣

2.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3.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4.燕王拜送於庭

5.秦王還柱而走

6.卒起不意

7.日以盡矣

8.圖窮而匕首見

(二)找出古今異義詞並解釋

1.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2.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

3.持千金之資幣物

4.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6.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

8.北蠻夷之鄙人

9.圖窮而匕首見

10.秦王還柱而走

11.諸郎中執兵

12.左右既前

(三)指出加點字詞類活用類型

1.進兵北略地

2.秦兵旦暮渡易水

3.丹不忍以己之私

4.樊齡期乃前曰

5.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6.其人居遠未來

7.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8.皆白衣冠以送之

9.發盡上冠

10.頃之未發,太子遲之

11.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12.(秦王)乃朝服

13.燕王拜送於庭,使使以聞大王

14.羣臣怪之

15.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

16.非有詔不得上

17.箕踞以罵曰

18.乃欲以生劫之

(四)一詞多義:

1、實詞

①不得持尺兵

②不及召下兵

③秦兵旦暮渡易水

①圖窮而匕首見

②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①諸郎中持兵,皆陳殿下

②恐懼不敢自陳

①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②乃遂私見樊於期

①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②秦王還柱而走

③計日以還 ——《黃生借書説》

④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周亞夫軍細柳營》

①誠振怖大王之威

②振長策而御宇內 ——《過秦論》

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

④遷我如振落葉

⑤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過秦論》

①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

②軻既取圖奉之

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②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

③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出師表 》

④顧戀慈母

⑤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為學》

①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②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①乃駭而圖之

②圖窮匕首見

③不圖子自歸

①秦王復擊軻,被八創

②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 ——《五人墓碑記》

③被明月兮佩寶璐 ——《離騷》

①乃請荊卿曰

②請辭決矣

③乃置酒請之

④其造請諸公,不避寒暑

①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②聽其言而信其行 ——《論語》

③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

④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⑤信可樂也

⑥低眉信手續續彈 ——《琵琶行》

⑦欲信大義於天下

⑧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劌論戰》

⑨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屈原列傳》

①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②度道里會遇之禮畢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子路從而後,遇丈人 ——《論語》

④斯固百世之遇也

①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

②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燭之武退秦師》

③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鴻門宴》

④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屈原列傳》

①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②國小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師説》

③至唐李勃始訪其遺蹤 ——《石鐘山記》

④使人遺趙王書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①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②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

③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引趙使者藺相如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⑤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 ——《赤壁之戰》

⑥李憑箜篌引 ——《李憑箜篌引》

①魯肅聞劉表卒 ——《赤壁之戰》

②卒成帝業 ——《出師表》

③卒起不意

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

②軻自知事不就

2、虛詞

①將軍豈有意乎

②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

③豈可得哉

①何以言之

②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

④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⑤日以盡矣

⑥皆白衣冠以送之

⑦以次進

⑧以故荊軻逐秦王

①家祭無忘告乃翁 ——《示兒》

②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遊褒禪山記》

③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

④乃今得聞教

⑤而今乃以手共搏之

①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

②秦王購之金千斤

③為之奈何

④願得將軍之手記以獻秦

⑤頃之未發

⑥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五)指出句式特徵

⑴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⑵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⑶僕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

⑷常痛於骨髓

⑸燕王拜送於庭

⑹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

⑺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⑻羣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⑼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

⑽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⑾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六)、固定句式積累

(1)將奈何

(“奈何”,可譯為“怎麼辦”)

(2)豈可得哉

(“豈……哉”,表反問,“怎麼……呢”)

(3)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有以:有……用來)

(4)而卒惶急無以擊軻

(無以:沒有……用來)

語文大學聯考文言文知識點8

1、文體知識

“記”是散文的一種體裁,可敍事,可寫景,可狀物(記人、記事、記物),記景目的往往在於抒發作者的情懷和抱負(感情和主張),闡述作者的某些觀點。

2、作家作品

王安石(10xx——10xx),字介甫,晚號半山,卒諡文。北宋臨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仁宗慶曆二年中進士,嘉祐三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在政治上強調“權時之變”,反對因循守舊,客觀上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被列寧稱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列寧《修改工人政黨的土地綱領》)。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問,不迷信古人,主張為文要有“補於世”,散文雄健峭拔,詩歌遒勁清新,詩文思想同政治主張是一致的。著作收入《臨川先生文集》。

3、課文解讀

清代古文家方苞評論這篇説:“所見無絕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閒地曠,胸無雜物,觸處流露,斟酌飽滿,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豈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為之,亦不能如此適調而暢遂也。”蘇軾通過各種藝術手法表現自己坦蕩的胸襟,他只有忘懷得失,胸襟坦蕩,才能撰寫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賦》來。

《遊褒禪山記》

第一段,介紹褒禪山概況。

第二段,記遊華山洞的經過。先略述前洞和後洞的概況,然後詳記遊後洞的經過。

第三段,寫遊洞華山的心得。

第四段,借僕碑抒發感慨,提出治學必須採取“深思而慎取”的態度。

第五段),是記遊的結尾,補敍同遊者的籍貫、姓名和作記時間,以及作者籍貫、署名。這是寫遊記常用的格式。

《遊褒禪山記》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任舒州通判時寫的一篇敍議結合的遊記,敍述他和幾位同伴遊褒禪山的經過,並藉此生髮議論,説明要實現遠大理想,成就一番事業,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外,更需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頑強的毅力,並提出治學必須採取“深思而慎取”的態度。

二、綜合練習題

(一)給加點字注音(答案略)

慧褒( ) 廬冢( , ) 僕道( ) 謬( ) 穴( ) 瑰怪( ) 窈然( )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長樂王回深父

(三)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1、 而卒葬之 死後

2、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 因為

3、有碑僕道 倒下

4、其文漫滅 模糊,磨滅

5、蓋音謬也 蓋:承接上文,解釋原因,有“大概”的意思;謬:錯誤。

6、有穴窈然 深遠幽暗的樣子

7、有怠而欲出者 懈怠

8、不出,火且近 將要

9、蓋餘所至 發語詞,也有大概的意思

10、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 十分之一

11、則或咎其欲出者 責怪

12、夫夷以近,則遊者眾 平;近

13、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不同尋常

14、而人之所罕至焉 稀少

15、無物以相之 幫助

16、其孰能譏之 乎 難道,表反問

17、何可勝道 盡

(四)詞類活用

1、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 名詞作動詞 ,築舍定居

2、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 名詞作動詞,命名

3、有泉側出 側:名-狀 從旁邊

4、由山以上五六裏 名詞作動詞,上行

5、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 窮:形容詞作動詞,走到盡頭

6、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進:動—名,前進的情況;

見:動—名,見到的景緻

7、則其至又加少矣 至:動—名 ,到達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動 照明

9、極夫遊之樂 極:副—動 盡情享受(窮盡)

10、常在於險遠 險遠:形—名,險遠的地方

11、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形—名,幽深昏暗,叫人迷亂的地方。

12、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傳:動—名,流傳的文字;

名:名—動,指識其本名

(五)翻譯下面句子,有特殊句式的請指出特殊句式:

1、唐浮屠始舍於其址(介賓短語後置句),而卒葬(於)之(省略句)

2、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判斷句)

3、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判斷句)

4、有碑僕(於)道 (省略句)

5、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無特殊句式)

而我也後悔自己跟隨他們因而不能夠極盡遊玩的樂趣。

6、於是餘有歎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無)

對於這種情況,我又感慨了。古人觀察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的時候,往往有心得,以為他們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而且無處不在。

7、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無)

盡了自己的努力卻不能到達的人,就可以沒有悔恨了,難道誰還會譏笑他嗎?

8、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無)

後代的人使流傳的文字弄錯,而沒有人能夠説明白的情況,哪能説的盡呢?

語文大學聯考文言文知識點9

一、一詞多義

1、見:①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見面,動詞)

②轉頭向户裏,漸見愁煎迫(被,副詞)

③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我,代詞)

2、相:①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命相,名詞)

②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宰相,名詞)

③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復指你,表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

④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互相,副詞)

⑤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輔助,動詞)

⑥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互相,副詞)

⑦朱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輔助,動詞)

⑧勝不敢復相士(觀察,審察,動詞)

⑨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她,表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

⑩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我,表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

3、迎:①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迎接,動詞)

②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後人(迎娶,動詞)

③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迎娶,動詞)

④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迎接,動詞)

⑤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投降,動詞)

⑥公夫人甚愛女,每迎女,婿固不遣(迎接,動詞)

⑦趙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於界(迎接,動詞)

二、古今異義的詞

1、下牀:媒人下牀去,諾諾復爾爾。

①古義:從座位上起來。

②今義:離開牀

2、多謝: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①古義:多多勸告。

②今義:謝謝。

3、交通: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①古義:交錯相通。

②今義:交通運輸。

4、可憐:可憐體無比,阿母為你求。

①古義:可愛。

②今義:讓人同情。

1、自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

①古義:自作主張。

②今義:沒有束縛,自由自在。

語文大學聯考文言文知識點10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席: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名作狀,像席子一樣)

2、蒙:惠言語、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承接)

3、因:惠言語、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沿襲)

4、舉: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

5、敲撲: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刑具,短的叫敲,長的叫撲)

6、卻:卻匈奴七百餘里(擊退)

7、隳:隳名城,殺豪傑(毀壞)

8、躡足:躡足於行伍之間(用腳踏地)

9、揭:揭竿為旗(舉)

10、抗:非抗於九國之師也(高,強)

11、度、絜:試使山東之國與陝西省涉度長絜大(用尺量,衡量)

12、愛:向使三國各愛其地(珍惜)

13、殊俗:餘威震於殊俗(不同的風俗,指邊遠地方)

14、謫戍: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被徵發戍守邊疆)

15、餘烈: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遺留下來的功業)

16、鞭笞: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名作狀,用鞭子、竹板打)

17、作難: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起事,起義)

二、通假字

1、合從帝交,相與為一(通縱)

2、贏糧而景從(通影,影子)

3、外連衡而鬥諸侯(通橫)

三、一詞多義

1、制:

①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指揮)

②秦有餘力而制其弊(制服)

③用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規模)

④一日不再食則飢,終歲不製衣則寒(縫製)

2、亡:

①追亡逐北,伏屍百萬(逃亡)

②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丟失)

③吞二週而亡諸侯(滅亡)

④河曲智叟亡以應(通無,沒有)

3、利:

①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好處)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有利)

③信臣精卒利兵而誰何(鋒利)

4、固:

①秦孝公據崤函之固(險固)

②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徹(頑固)

④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本來)

5、遺:

①秦無亡矢遺鏃(丟失)

②夜不閉户,路不拾遺(遺留下來的東西)

③蒙故業,因遺策(遺留下來的)

④是以先帝拔以遺陛下(wi給予)

6、度:

①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制度)

②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du計算,量)

③萬里赴戎機,並山度若飛(越過)

④平心而度之,吾果無一失乎(du揣度)

四、詞類活用

1、固:秦孝公據崤函之固(形作名,堅固的地方)

2、席、包:有度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名作狀,像席子一樣,像包裹一樣)

3、鬥:外連衡而鬥諸侯(使動,使鬥)

4、南、西:南取漢中,西舉巴蜀(名作狀,向南,向西)

5、約:於是從散約敗(動作名,條約)

6、鞭笞: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名作動,用鞭子抽打,用竹板打)

7、卻:卻匈奴七百餘里(使動,使退卻)

8、彎:士不敢彎弓而報怨(形容詞使動,使彎)

9、愚: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形作動,愚弄)

10、弱:以弱天下民(形容詞使動,使削弱)

11、固:自以為關中之固(形作名,堅固的地方)

12、甕、繩: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名作動,用破甕作,用草繩系)

13、賢:非有仲尼墨翟之賢(形作名,賢能的人)

14、雲、景: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名作狀,像雲一樣,像影子一樣)

15、序、朝: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名作動,引,招致;朝:名詞使動,使來朝見)

五、難句翻譯

1、振長策而御海內,吞二週而亡諸侯。

譯:高舉長長的鞭子,用武力來統治各國;吞併東西二週,滅亡各個諸侯。

2、然後踐華山為城,因河為池。

譯:這樣以後,憑着華山當做城,就着黃河當做護城河。

3、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譯:天下的人像雲一樣聚集響應,(許多人)擔着乾糧如影隨形地跟着(陳涉)。

4、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譯:不施行仁政,攻和守的形勢變了。

語文大學聯考文言文知識點11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既望:七月既望(農曆十六。既,過了。望,農曆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不多一會兒)

3、如:縱一葦之所如(往)

4、凌:凌萬頃之茫然(越過)

5、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駕)

6、溯:擊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懷:渺渺兮予懷(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荊州(當;佔領)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漁樵於江渚之上(江邊)

12、卒、消長:而卒莫消長也(到底;消減和增長)

13、適: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享受)

14、狼藉:杯盤狼藉(凌亂)

15、白:不知東方之既白(亮)

二、通假字

1、屬:舉酒屬客(通囑,勸酒)

2、馮:浩浩乎如馮(png)虛御風(通憑,乘)

3、繆:山川相繆(通繚,環繞,盤繞)

三、一詞多義

1、望:

①七月既望(農曆每月十五,名詞)

②西望夏口(向遠處看,眺望,動詞)

2、長:

①抱明月而長終(永遠,副詞)

②而卒莫消長也(增長,動詞)

3、然:

①其聲嗚嗚然(擬聲詞詞尾,表狀態)

②何為其然也(這樣,代詞)

4、於:

①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在,代詞)

②月出於東山之上(從,介詞)

③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被,介詞)

④於是飲酒樂甚(於是,表示後一件事緊接前一事,連詞)

5、白:

①白露橫江(白色的,形容詞)

②不知東方之既白(亮,形容詞)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動詞)

②歌曰(歌詞,名詞)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聲調或節拍)

語文大學聯考文言文知識點12

1、抓關鍵詞語

很多重點句的含義,往往是通過一、二個動詞、形容詞、副詞、數量詞等關鍵詞語傳遞出來的。抓住句中關鍵詞語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種賞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們的腳下,波浪輕輕吻着巖石,像矇矓欲睡似的。”

【賞析】一個動詞“吻”字,寫出了海浪親暱温柔的情態。

例句2:“海水瘋狂地洶湧着,吞沒了遠近大小的島嶼。”

【賞析】“瘋狂”、“洶湧”、“吞沒”這些充滿力度的詞語,描繪出了大海勇猛無畏的性格。

2、抓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的運用,能使句子表達的意思更形象、生動、傳神。修辭常見的有八種(即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覆、設問、反問),它們在不同的語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説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現在能將表達的內容説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又如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用它説理可使論述詳盡,條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發讀者的感情,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用它敍事寫人,能使描寫細膩深刻。

例句1:“森林是雄偉壯麗的,遮天蔽日,浩瀚無垠。風來似一片綠色的海,夜靜如一堵堅固的牆。”

【賞析】以“海”、“牆”作比喻,寫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堅不可摧。透過字表,我們能夠領會到作者對森林的喜愛與讚賞之情。

例句2:“多少年過去了,風兒把山頂上巖石的表層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細密;它又不辭辛苦地從遠處茂密樹林裏捎來種子,讓雨水把它們喚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討得陽光喜歡了,陽光便慷慨地撫愛它們。”

【賞析】本句用擬人手法,賦予風、雨水、小苗、陽光以人的靈性,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獲取原來如此的詩意,與峽谷的悽清冷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3:“那聲音彷彿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語那樣芳醇;低低的,輕輕的,像微風拂過琴絃;像落花飄在水上。”

【賞析】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徵,展開豐富的想象,運用多個比喻來描摹海潮的幾種情態。用“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來比喻海浪聲的輕柔;用“情人的蜜語”來比喻海浪聲的甜美;用“落花飄零在水上”來比喻海浪聲漸聞漸遠,直至杳然無聲的情態。這種多角度的設喻,將落潮時大海的輕柔、靜謐刻畫得細緻入微,使人如臨其境。

3、抓句式特點

常見的句式特點有:長短句結合、句子對仗工整、雙重否定句.排比句、反問句、倒裝句等。

例句1:“因為島嶼擋住了它的轉動,它狠狠地用腳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興奮,一刻比一刻用勁。”

【賞析】作者運用排比句式,以表現大海驚醒後的劇烈動盪,展示了大海的粗獷、豪放的性格,讓讀者讀來琅琅上口。

例句2:陽光不喜歡峽谷,峽谷莫非不知道?陽光是公平的麼?峽谷莫非不明白?

【賞析】作者用兩個反問一個設問表達了對陽光不公的,“莫非”一詞更讓人感受到作者的怨恨之情。

例句3:《假如你想做一株臘梅》文章最後寫道:“此刻,北風正在敲打着我的窗户,而我的那幾株臘梅,依然在那裏默默地綻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結合全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賞析】“賣”是賣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極其狂妄自大,這三個詞語原是貶義,這裏貶詞褒用,表現出漢子們打鼓時的精神抖擻、氣勢非凡。

例句4:《鼓神》敲打鑼鼓的漢子們敦實威風,這些平時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時一個個精神抖擻,紅光滿面,(A)賣着狂傲,逞着威風,顯得不可一世。(B)只見他急敲慢敲,重敲輕敲,時而敲打鼓沿時而肘杵鼓面,時而躍騰猛捶,時而貼鼓輕撫,柔時如絲綢無骨,堅時像槍擊鋼板,亂時如烏雲壓頂,齊時如布兵排陣;鐵馬金戈亂箭飛,細雨輕風荷塘清,劈山開路是男兒,再聞堂前紡織聲……

【賞析】一連串的排比,將鼓神擊鼓的姿勢、動作描繪得栩栩如生,氣勢磅礴。又藉助比喻和對比,表現出鼓聲的變化多端,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4、抓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是作家在創作中為塑造藝術形象,表達審美情感時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手段,如襯托、對比、借景抒情、託物言志、聯想、想象、象徵等。

例句1:“那兒的樹木雖然遠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卻可以自豪地宣佈:我是森林!”

【賞析】小草比樹木高的原因不是因為它本身,而是借用地勢;而樹木憑的是自身的優勢,這裏運用對比手法,寫出了作者對地下森林的欣賞之情。

例句2:“大小的島擁抱着,偎依着,山靜靜地恍惚入了夢鄉。星星在頭上眨着慵懶的眼瞼,也像要睡了。”

【賞析】以大海周圍的景物島、山、星星為襯托,把大海熟睡的“恬靜美”推進一步,讓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這是一幅清麗、温柔、恬靜的“海睡圖”。

例句3:“我喜歡海,溺愛着海,尤其是潮來的時候。”

【賞析】作者直抒胸臆,鮮明地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偉大力量的歌頌,表明了作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5、抓結構作用

一個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有承上啟下、前後呼應、總結上文或總結全文等。我們應該抓住總領句、過渡句、總結句分析其在結構上的作用。

例句1:“遠處的鐘聲突然驚醒了海的酣夢。”

【賞析】這是一個過度句,在結構上的作用是承上啟下,是聯繫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漲的紐帶。

例句2:“我喜歡海,溺愛着海,尤其是潮來的時候。因此即使是伴妻一道默坐在房裏,從閉着的窗户聽着外面隱約的海潮音,也覺得滿意,算是儘夠欣幸了。”

【賞析】文章首尾照應,以房中聽潮開始,以房中聽潮結尾,使文章結構謹嚴。

6.抓思想內容

準確把握內容及思想情感每個句子本身都可提煉出一定的內容,也有的飽含作者的某種思想情感。在賞析句子的答案中,內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例句1:“狂風呼嘯,氣浪灼人,沙石飛騰,巖漿橫溢,霎時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賞析】這是描寫最初地質突變時的情景,一句話一種景象,字雖不多,形象生動,讓人如臨其境,同時也交代了峽谷的來源。

例句2:“你似乎深不見底,寬不可測,沒有人見過你的全貌。雖然你擁有珍貴的樹木,這大自然無價的財富,然而你沉默寡言、與世無爭──多麼不公平啊,你這個世上罕見的地下森林。你從哪裏飛來?你究竟遭受了什麼不幸,以致使你沉入這黑暗的深淵,熬過了那麼漫長的歲月?”

【賞析】作者用第二人稱手法,面對面地直接抒發感情,強烈表達了自己對峽谷的關切、同情、抱不平以及無限的敬意。

語文大學聯考文言文知識點13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尚:宮中尚促織之戲(崇尚,愛好。)

2、居:居為奇貨(積,儲存。)

3、比:宰嚴限追比(追徵)

4、啻:雖連城拱璧不啻也(比)

5、造:徑造廬訪成(到)

6、固、強:少年固強之(堅持,一定;迫。)

7、庠:又囑學使俾入邑庠(學校。)

8、過:裘馬過世家焉(超過。)

9、貼:民日貼婦賣兒(抵押。)

二、通假字

1、昂其直(通"值",價值)

2、手裁舉(通"才",剛剛)

3、而翁歸(通"爾",你的)

4、翼日進宰(通"翌",明天)

5、蟲躍去尺有咫(通"又")

三、一詞多義

1、責:①因責常供(動詞,責令)

②每責一頭(動詞,索取)

③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動詞,責罰)

④以塞官責(名詞,差使)

2、進:①以一頭進(動詞,進獻)

②徑進以啄(動詞,前進)

3、益:①死何裨益(名詞,好處)

②益奇之(副詞,更加)

4、逼:①雞健進,逐逼之(動詞,逼近)

②與村東大佛閣逼近(副詞,極)

5、故:①此物故非西產(副詞,本來)

②故天子一跬步(連詞,所以)

6、然:①然睹促織(連詞,錶轉折,然而)

②儼然類畫(副詞詞尾,……的樣子)

③成然之(動詞,認為……是對的)

7、售:①久不售(動詞,考取)

②亦無售者(動詞,買)

8、歲:①後歲餘(名詞,年)

②歲徵民間(名作狀,每年)

語文大學聯考文言文知識點14

一、文學常識:

李密(224-287 )字令伯,一名虔,犍為武陽(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縣)人。 西晉 文學家。初仕蜀漢,後仕西晉。李密有《陳情表》流傳於後世,被傳頌為孝道的典範。

二、指出下列通假字:

1、夙遭閔凶(閔,通“憫”,憂愁 )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獨 的樣 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六(有,通“又”,多)

三、解釋加點詞語

1、臣以險釁(艱難禍患,指命運不濟)

2、慈父 見背(背棄我,指死亡)

3、舅奪母志(改變)

4、門衰祚薄(福分)

5、終鮮兄弟(本指少,這裏是沒有)

6、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安慰)

7、而劉夙嬰疾病(纏繞)

8、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舉)

9、尋蒙國恩(不久)

10、則劉病日篤(病重)

11、至微至陋,過蒙拔擢(zhuó)(提升)

12、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四、一詞多義

1、行:①行年四歲(動詞,經歷)

②九歲不行(動詞,走路)

2、矜:①猶蒙矜育(動詞,憐惜)

②不矜名節(動詞,自誇)

③願陛下矜憫愚誠(動詞,憐憫)

3、至:①至微至陋(副詞,極其)

②無以至今日(動詞,到達)

4、以:①臣以險釁(連詞,因為) ②臣以供養無主(連詞,因為)

③謹拜表以 聞(連詞,相當於“而”) ④猥以微賤(介詞,憑身份)

⑤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介詞,用) ⑥臣具以表聞(介詞,用)

5、見:①慈父見背(代詞,我,自己)

②二州牧所見明知(動詞,看見)

6、親:①躬親撫養(代詞,親自)

②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名詞,親戚)

7、當:①當侍東宮(動詞,任,充當)

②死當結草(副詞,應當)

8、薄:①日薄西山(動詞,迫近)

②門衰祚薄(形容詞,微薄,少)

9、於:①州司臨門,急於星火(介詞,比)

②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介詞,給)

10、夙:①夙遭閔凶(名詞,很早,幼年)

②夙夜憂歎(名詞,早晨)

11、之: ①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憧。(助詞,的。)

②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 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五、 詞類活用

1、躬親撫養(名作狀,親自)

2、日:則病日篤(名 作狀,一天天地)

3、閔凶:夙遭閔凶(形作名,憂患兇喪這事)

4、微賤:猥以微賤(形作名,卑微低賤的身份)

5、誠:願陛下矜憫愚誠(形作名,誠心)

6、終:無以終餘年(動詞使動,使……結束)

7、卒:保卒餘年(動詞使動,使……終了)

8、遠,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形作動,遠行)

9、進退:臣之進退,實為狼狽(動作名,是否出來做官之事)

10、聞:謹拜表以聞(動詞使動,使……知道)

六、古今異義的詞

1、至於成立(①古義:到。②今義:程度副詞)

2、至於成立(①古義:成人自立。②今義:創立)

3、九歲不行(①古義:不能走路。②今義:不可以)

4、後刺史榮舉臣秀才(①古義:優秀人才。

②今義:科舉考試中最低一級考中者)

5、則告訴不許(①古義:申訴。 ②今義:讓別人知道)

6、臣之辛苦(①古義:辛酸苦楚。 ②今義:身心勞苦)

七、 句式

1、急於星火(介詞結構後置)

2、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判斷句)

3、謹拜表以聞(陛下)(省略句)

4、且劉夙嬰疾病 (被動句)

語文大學聯考文言文知識點15

1.作助詞

⑴附在別的詞或短語之後,組成名詞性短語。指人、物、事、時、地等。譯為:的的人(東西、事情),或不譯。

①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②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③或異於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⑵用作若似如的賓語,譯為的樣子

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説》)

②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黔之驢》)

⑶定語後直的標誌。放在後置的定語後面,相當於的。

①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②石之啌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4)用在句中表示判斷,常與一也呼應,構成者也的判斷句式,一般不必譯出。

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③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作語氣助詞

⑴用於句中表提頓或判斷。不必譯出。

①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②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

③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

⑵放在疑問句的句末,表示疑問語氣等。可譯的或不譯。

①何者?嚴大國之威以脩敬也

②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⑶用於陳述句末表陳述結束。 譯為的或不譯。

①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