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公開課聽課反思

來源:文萃谷 2.3W

有幸參加了國小數學特級名師教學方法與教學示範體驗式研修,聆聽了幾位特級專家名師的示範觀摩課。分別是錢守旺老師執教的《24時計時法》、北京市昌平區城關國小柏繼明校長執教的《數數與計數-排隊》、武維民校長執教的《租車的問題》、中關村第三國小孫敬斌老師執教的《認識A4紙》、北京實驗二小副校長華應龍執教的《閲兵中的數學故事》和特級名師劉德武老師執教的《平均數練習課》。而在這麼多優秀的教師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柏繼明老師,華應龍老師,劉德武老師。

國小數學公開課聽課反思

走進柏老師的《排隊》一課,讓我有一種“樸實中見深刻 ,簡約中見內涵”深刻感受。《排隊》一課是柏老師根據人教社實驗版教材一上年級第102頁一道思考題設計的內容。原本這樣的思考題,教師在課堂中往往會較為簡單地作為一道習題處理。然而今天她卻將一題化為一課,其意何在?讓我們一起去領悟、思考柏老師通過這一道小小的思考題所承載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思考。

在柏老師的課上我們看到是關注排隊這一類問題中核心要點、知識體系的整理。通過手勢演示“前後左右、排頭排尾、正數倒數、順着數與倒着數”梳理了排隊中數數計數的主要方式,為解決該類問題奠定了基礎。同時將排隊中的三種不同情境結合不同的計數方式進行了系統地整理,並通過三個題組的逐層推進,引導學生自主整理出排隊問題的基本規律。由此可見柏老師對於教材內容解讀的精緻細膩與教學處理的深厚功力。

課中,柏老師引領着學生們逐步梳理要點,整理知識結構網絡。通過內容之間的縱橫關係,從梳理走向整理,關注建構良好認知結構。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在一年級的課中即慢慢地引領孩子追求上位的學習能力,深感佩服。

適應兒童的學習是柏老師的主要教育思想。教學工作除了教師的努力,必須要通過學生內因才能起作用。根本就在於我們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要符合國小生的年齡特點、身心需要,符合國小生的認知要求。這一點在今天的課堂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證。

柏老師的教學流程推進關注學生,遵循兒童的認知方式。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的學習是愉悦的,富有成就感的。通過一隻手的演示即很形象、清晰地引導孩子理清了計數數數的表述方法。課中三大版塊的逐層推進過程中先創設情境,讓孩子在具體的座位圖中感受計數、數數的一般方法並結合列式,非常直觀形象,為學生的後續學習搭建了良好的認知平台。再次逐步推進至藉助畫圖、想圖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每一版塊都很好地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與思考。學生充分經歷從直觀到抽象的學習過程很好地遵循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在過程中學生不斷加深對排隊這類問題的領悟。

柏老師的課堂對於我們如何深刻解讀教材文本、紮實推進課堂教學、有效關注學習方法無疑有着很大的啟示。

感受最深的還有華應龍老師的“魅力課堂”。在課前,華老師就與我們分享了今年閲兵式片段,出乎意料的是這場讓人自豪震驚的閲兵式在華老師的眼中卻又增添了一層數學之美。課堂上,華老師與學生們分享了三個故事:一是破解“51”之謎;二是為了神聖的那一刻;三是當坦克踩上俄軍的腳。三個故事的命名都極富神祕性,讓學生忍不住想去揭開這層神祕的面紗。講解每道問題時,華老師總是能抓住過去所學知識點,例如在解決閲兵方隊長度問題時聯繫到植樹問題,在分析如何求閲兵速度時聯繫到火車過橋問題。

在華老師的課堂上, “融錯教育”始終貫穿始終,首先是“容”錯,包容孩子錯誤,然後將其融化為一種資源,這是教學中很難得的。錯誤,是一種反證,對教師也是一種提醒和幫助。對孩子“不同”的聲音,他總是特別好奇,“還有不同的嗎?”。每次當課堂上只有一種回答的時候,華老師就會不停地去問,“還有沒有不同的?”在隨後與老師們的交流中,他説,“有時候我是有預設的,這個問題,還有着怎樣的答案。更多的時候是沒有預設的。我只是給孩子一個空間,你會發現有時候孩子的想法很獨特。”在華老師的課堂上,孩子們不再把犯錯誤當作一件見不得人的事。而是充分認識到,他的錯誤是很有價值的.,所以他才會提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華老師告訴我們:“在這樣一種融錯的教育中,積澱下來的就是孩子創新的人格,在學習的過程,他不但掌握了知識,而且還養成了敢於嘗試的良好習慣,錯了、失敗了,他會去分析,然後再不斷地探索。這種教育能幫助孩子磨鍊出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

回想這次的觀摩活動,在課堂上,華老師都面帶微笑。當孩子答錯題目時,他會摸摸孩子的頭笑着讓他安心地坐下;當孩子語無倫次時,他會側着頭笑眯眯地用眼神告訴孩子,別怕,慢慢説;當孩子的回答有趣時,他會發出爽朗的笑聲,甚至有幾次他笑得儼然像一個天真的孩子。華老師的笑讓我們在場的每一位都能感受到他的真誠,讓上課的孩子們忘卻後面有那麼多聽課老師在注視着自己,忘卻緊張。 在華老師的課堂上,我真切地體味到,他教給孩子們的,已不再是單純的數學知識,而是整個數學文化。藉助數學,他不僅引領着孩子們去探索真實的數學生活,更“不失時機”地幫助孩子們領悟人生的真諦。

數學專家劉德武老師的《平均數的練習課》,讓我大開眼界,原來練習課也可以上得如此精彩。劉老師平平常常一節課,很好地體現了練習課中的三性,即知識性、思維性、趣味性,不得不讓人佩服。本以為練習課會很枯燥無趣,但是劉老師的課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題型難度慢慢增大,孩子們卻絲毫不畏懼,而是更加積極地思考,更加踴躍地回答。

數學練習課的教學大都離不開題目的練習,教師要設計好題。好題顯現在細節上。劉老師對題的設計讓我佩服不已。給條件,給數據就是暗示,等於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有時候我們要將“全直觀”變為“半直觀”,“半成品”的思維價值要高於“成品”。在設計題目時,教師要帶有創意地將細節做好。

最後,用劉德武老師的一句話總結本次的收穫。教學,有問題要上,沒有問題創造問題也要上!今後,要向華應龍老師學習,不但要做一個心中有數的老師,更要努力為學生營造心中有數的課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