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興趣教學在國小語文課堂的應用

來源:文萃谷 4.3K

摘要:語文是一門集工具性、人文性於一體的基礎學科。近年來,隨着教育觀念的更新、教學方法的探究,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進一步凸顯,課堂教學結構也由封閉走向了開放。新時代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已不同於以往,因此,語文課堂教學的方法也必然要發生變化,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加強生活的體驗應該始終貫穿在課堂教學之中。

淺析興趣教學在國小語文課堂的應用

有了興趣作伴,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就會無限高漲,學習激情就會被充分點燃,學生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享受學習的過程,享受學習的快樂。有興趣作伴的學習,學生的情感始終是愉悦的,精神始終是飽滿的,成效自然是高效的。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求知的開始,是推動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主觀意向,激發學生興趣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力措施。語文教學中教師導入新課,如果開頭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就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引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常説“興趣是成功的一半”就是這個道理。然而,在現實的學習中,我們的一些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再濃厚,學習的熱情不再高漲。他們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更多的,他們只是完成學習的任務。

一、學習語文興趣不再濃厚的原因

1、教師自身的原因

教師的教學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學習。如果教師對教學沒有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課堂教學缺乏足夠的激情,學生又怎麼會興趣盎然、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呢?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自問:我們對教學是否充滿了興趣?我們的課堂是否充滿了激情?當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再濃厚,我們是否應該更多地思考自己的教學呢?

2、學生自身的原因

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景:教師一腔熱血、激情四射,一些學生卻面無表情、無動於衷。教師的滿腔熱忱付諸東流、化為烏有,這不能不讓教師感到心痛。的確,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的部分學生沒有表現出語文學習的興趣,這也是一個客觀現實。

3、教材的原因

毋庸置疑,教材上所選的課文都是名家名篇,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美文佳作,集思想性、人文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十分適合學生的學習。但同時不可否認,教材的部分課文太過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忽視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忽視了學生學習的感受。

4、學習語文的渠道過於單一,學習的方式過於簡單

教學中,課堂成了學生學習的唯一場所,語文課本成了學生學習的唯一用具,大量的練習擠佔了學生們課外閲讀和實踐活動的時間。語文學習成了識記、誦背、練習、考試……這樣的學習,學生會喜歡嗎?學生會感興趣嗎?

二、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1、以趣激趣

要讓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教師必須對語文教學充滿興趣,讓語文課堂充滿激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一面鏡子,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更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的教學潛移默化地影響、薰陶、感染着學生。教師的興趣必定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教師的激情必定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激情。只有教師對教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學生才會真正地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心理等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投其所好”,使之更好地適合學生的.學習,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的學習,學生會不喜歡嗎?

2、培養興趣

興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培養部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並非易事,需要我們教師有足夠的耐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逐步培養他們的興趣,逐步幫助他們感受學習的快樂。

3、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豐富學生學習語文的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學習語文的渠道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方式也應該是靈活多樣的。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呼吸芬芳的空氣,感受景色的怡人,激起情感的漣漪,這是在學習語文;讓學生走進社區,感受社區的變化,體驗社區人民的生活,這也是在學習語文;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朗誦會、故事會、辯論會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知識,陶冶情操,這同樣也是在學習語文。這些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都能夠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離不開課堂上教師的傳授,也離不開課外的實踐與探索。

4、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閲讀,激發學生閲讀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閲讀材料。”如果一味地要求學生讀語文課本,久而久之,學生也會產生厭倦情緒。為了追求高分,很多家長都反對孩子閲讀課外書籍,他們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他們沒有認識到閲讀對於孩子學習、成長的重要性。對此,許多孩子可謂是“痛心疾首”。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充分利用時間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閲讀,讀他們喜歡的書籍。與書本為友,必會受益無窮。沉浸在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着一次次心靈旅行帶來的快樂和悲傷,心靈一次次地受到震撼和洗禮,情感一次次地得到陶冶和昇華。這樣的閲讀,知識會不豐富嗎?這樣的閲讀,感受會不深刻嗎?這樣的閲讀,學生會不喜歡嗎?

5、有針對地進行語文訓練

(1)課堂訓練

提倡課堂實踐訓練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教學觀,它要求教師精講多練,講練結合,適當增大課堂教學密度,每節課至少穿插20分鐘左右的課堂練習。特別是在口語交際等課堂中,更應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緊密結合教學重點和難點,有代表性,有針對性,有層次,有梯度地進行,練習的形式要有情趣性,生動活潑,有口答,有筆答,有小組討論,還可以結合遊戲和競賽。

(2).課外延伸訓練

語文課堂教學受時空限制,往往會影響學生對有些課文的閲讀理解。在教學中,教師若能注重延伸課堂教學,做到課內外結合、語文教學與社會活動結合,即配合課文,開展調查、訪問、參觀等活動,便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兼收幷蓄,擁抱知識之樂。如教師在教學《把鐵路修到拉薩去》一課後,可以讓學生查找拉薩鐵路的一些資料,同時還可以瞭解我國西部大開發的宏偉藍圖,理解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俗話説得好,“知之愈深,受之愈切”。所以,教學中應創設一定的條件,使學生在參加實踐活動中面對某種任務,在完成過程中不斷培養其求知慾。國小教育心理學表明,國小生形象思維強,邏輯抽象思維稍弱,模仿能力強,獨立創造能力較弱。適度的模仿,學習別人的經驗不僅應該而且必要,可讓學生摘錄平時課內外讀書時遇到的好詞好句,使他們從中獲得擁有知識之樂,並開展各種各樣的興趣小組,鼓勵學生接觸大自然和社區生活。這樣既可以讓學生走向更為廣闊的生活天地,又能讓他們的身心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