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試卷分析

來源:文萃谷 5.56K

九年級期末試卷分析篇一:

九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試卷分析

1.本次試題緊扣教材,沒有偏題、怪題和似是而非的題目,把歷史知識和歷史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加以考查,不但要考查學生再認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還考查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試題圖文並茂、形象直觀。例如材料解析題,不是單純的材料,而是圖文材料,並融合新課程的理念,注重考察學生的讀圖能力,有利於引導國中教師重視圖文教學,有利於引導學生養成圖文結合學習歷史的方法和習慣。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比較新穎別緻,一返過去題目枯燥、單一、死板的特點。

3. 試題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關注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質,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廣而淺的歷史知識。

4. 具體試卷分析概況:

選擇題題型特點:

(1)、覆蓋面廣:20道選擇題涉及範圍比較廣。

(2)、注重基礎知識和能力的考查。每道選擇題都是最基本的、課程目標要求掌握的歷史知識。

(3)、注重知識的遷移,考查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將同類歷史知識或前後相關的歷史知識羅列在一起,訓練學生的聯繫、比較

和分析能力。如第3 4 10 14 17 20等題。

原因分析:本題得分率較高,説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較好。失分最多的是第3題,造成該題失誤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題幹不理解,不明白提示的意義,題幹所提示的內容學生了解不太清楚。其次是第10題、第14題失誤原因:一是在學習新課時不求甚解,對有些歷史事實似是而非,;二是對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較強的歷史知識不太理解,三是對老師要求的記憶知識點沒有記憶牢固。

第二大題第一小題,學生答的不是很準確,説明學生對所問問題不是加以思考,而是把所背過來的內容硬搬過來寫下來,答案不是很準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學生對第一冊內容沒有很好的複習。第三大題的第3小題中的有關“根據上述圖片提供的信息判斷,當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現什麼特徵”做的不是很好,學生對所答內容沒有很好的理解,沒有很好的審題,沒有強調政治格局。追其原因是平時對所學歷史死記硬背,只背表面,不看內容,不善於對所學知識理解,不善於對比比較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從這一題可以看出,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的能力不怎麼樣。

總體來説,其它填圖題、材料題做得還可以,説明學生對基礎知識還是比較熟悉的,準確率較高。但部分學生的卷面不整潔

5、建議及構思:

(1)試題注重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應再多滲透一些能力考查題,多設計一些開放性試題。開卷考試儘量避免學生直接翻書

抄書,注重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運用。

(2)本次試卷涉及範圍也比較廣,多側重現代史。

(3)在學習中繼續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鼓勵他們多問、多探討,強化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使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從而達到愛學、樂學,力求全面培養學生。

(4)加大閲讀理解的訓練,提高學生答題技巧,平時注意糾正錯別字,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九年級期末試卷分析篇二:

一、成績分析

2014——2015學年度九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考試已經結束,本次考試試題滿分為12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參加考試的學生最高分為93分,最低分為 70分,平均分為 84.92,學生整體感覺偏難。

二、試卷及試題分析

試卷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提倡並考查了學生的自主閲讀、研究性閲讀的能力,立足於課內,進行適當拓展延伸。這份試卷對於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語文實踐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嘗試,為今後根據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來實施課堂教學指明瞭方向。

第一部分25分,涉及了古詩文、名著、病句修改、標點、字詞、句子排序、綜合性學習幾部分。與以往不同的是病句修改是先找出再修改,錯別字也是選擇題形式出現,但不是給出的幾組詞語,是給出的句子,加大了難度;古詩文名句默寫是機械型默寫和理解型默寫。名著的考察比較細緻,要求寫出三個方面,應該對名著的考察加大了難度。句子排序不僅考察學生理解能力還考察了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綜合性學習貼近現實,更側重學生語文實際運用的能力。

第二大部分一是古詩、文言文閲讀,本次試卷改變(轉 載於: :九年級期末試卷分析)了以往的類型,古詩的考察趨向於課外,這就需要教師平時要注意交給學生理解古詩的方法,文言文分課內和課外兩個,兩篇文章沒有什麼聯繫。突出考查學生閲讀表達能力和獨特的體驗。文言文閲讀越來越注重學生的理解能力。

二是現代文閲讀,這個題目共有兩個板快,都是課外閲讀。考察議論文和記敍文。注重學生的閲讀體驗,比如18、21、22兩個小題,體現學生的閲讀積累比如17小題。

總體來説,學生答題情況一般。尤其是第二個記敍文的閲讀,在答題的細節方面顯露了學生閲讀能力的欠缺、語言表達能力欠缺。閲讀理解綜合分析能力差,這是閲讀題失分多的重要原因。這不僅表現在第一部分考查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語言運用題的解答上,而且還表現在通過閲讀材料,對文章的大意的把握,概括捕捉信息等閲讀題的答案表述和作文的語言表達中。學生心中所想沒有準確説出言不達意,是不會得分的。

第三部分是作文50分。以“尋找”為話題,文體不限。留給了學生一定的思維想象的空間,比較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感情較為真摯,有話可説,但缺少深刻的表現,就是説,自己的感情,不知道怎麼表達。選用的材料不是很新穎,有不少同學的材料顯得老套。濫用詞語,語句不通,語言匱乏。不能很好地藉助一些有效的表達方式突出主旨。

三、存在的問題

從教學雙方來分析試卷得分高低,大致可以發現:

(1)目前教學對學生的“雙基”訓練還不夠紮實;

(2)教師對學生語文學習心理及過程,缺少整體的`理性的認識,特別是從課內到課外語文能力訓練的一貫性系統性不夠;

(3) 語文教學關注課堂多,關注課外少;關注課本多,關注生少;

(4) 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整體不高;

(5) 作文教學訓練水平不高,機械有餘,活力不足。

三、對語文教學的幾點建議

1、順應課程改革,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教師注意學習,從整體思考語文教學,立足課內放眼課外,“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2、更新觀念,構建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立足實際,精選教學內容,突出重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能得法於課內。在注重雙基的同時,讓課堂充滿活力,這樣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才高,上面得分率低的題目也就成了得分率高的題目。 3、加強學生課外閲讀的指導。

能讓學生受益於課外。積極創造條件,加強學生的課外閲讀,研究如何加強課外閲讀的指導,建議整體設計富有創意的語文實踐活動,以活動帶動和豐富課外閲讀。

4、強化作文教學,強化“識字與寫字”教學。

“識字與寫字” 和“寫作”教學的改革相對落後 ,課程標準對國中階段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要求。規範的書寫是對祖國語言熱愛的體現,有活力的作文教學,才能使學生寫出有活力的文章。

九年級期末試卷分析篇三:

一、試卷結構分析

本次試題滿分120分,共分積累與運用、文言文閲讀、現代文閲讀和作文四大板塊。其中積累運用20分,文言文閲讀閲讀12分,現代文閲讀38分,作文50分。總體來看,這套試題題型接近會考模式,難度適宜、結構合理,全面貫徹落實了新課改理念。

二、學生成績分析

本次期末考試,全縣九年級9171名學生參加,最高分110分,最低分0分,優秀人數為1659人,優秀率18.08%(96分以上含96分),及格人數6241人,及格率68.05%(72分以上含72分),平均分75.978分。

三、試題分析、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第一部分積累與運用涉及內容廣,主要考查學生字詞的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和文學文化常識的積累、古詩文積累等內容,共20分,比例適中。

第1小題考查漢字的積累。這道題將所要考查的漢字放入了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題中所涉及的漢字都是常用、常見字,降低了難度,其中“奄奄一息”中的“奄”字和“恪盡職守”中的“恪”“職”字出現錯別字現象,有的寫成了“淹”和“克”等,這是對該詞語不理解造成的。

第2小題考查成語積累與使用。多數能做對,但有學生對成語的含義不理解錯選了B。

第3小題考查學生對文學和文化常識的積累情況。此題難度適中,選錯是因為對所學魯迅先生的作品體裁,掌握的不夠牢靠。

第4小題古詩文默寫。14個名句大多數是課內所學,只有第九小題也可以寫課外積累的。本題有的學生失分是因為背誦的不夠牢靠,理解不到位和書寫錯誤。值得提出的是出現錯別字的比較多,如“原馳蠟象”中的“象”字寫成“像”;“不求聞達於諸侯”中的“侯”字寫成“候”;“親戚畔之”中的“畔”字寫成“判”;“零落成泥碾作塵”中的“碾”寫成“輾”;其中最多的是“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中的“得”寫成“的”和“簌簌衣中落棗花”中的“簌”字寫成“籟”字。

第二部分為文言文閲讀,考的是課內《唐雎不辱使命》和課外《農夫耕田》。考查難度不大,但卻由於對句子的翻譯不準確而丟分,這是老師平時教學的失誤,只是點到而沒有做嚴格的要求。其中第8小題中的“竭”字的解釋錯的多一些,這是對文章不太理解造成的。

第三部分現代文閲讀題。此題着重考查學生的閲讀能力、解題能力、語言感悟能力、理解鑑賞能力,以及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

第一篇《當一匹被鞭打的馬》是一篇議論文,題目的設置難度不大。其中第13小題考查的是對論證方法的理解和運用,此題錯的最多,原因是論證方法和説明方法分不太清楚,好多學生都答成了“作比較”等。還有失分多的是第14小題對“分水嶺”的理解不夠準確。

第二篇《怯懦》是一篇小説。第16小題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有的學生抓不住重點,不全面;第17小題考查對句子的欣賞,此題題幹上已經指出了賞析的角度,降低了難度。大都能夠指出運用了“比喻”修辭,可是對“喻體”這一形象的含義理解的不夠全面;第18小題考查的是小説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感悟,要求學生從整個故事中分析此時人物的心理活動。有的學生答的不全面;第19小題考查對小説情節和結構的理解與把握,分析小説結尾的妙處。學生都能答出自

己的認識,但還是分析的不太全面,不能清晰的選取多個角度來回答;第20小題依然是開放性試題,考查的是學生自我認識和評價能力,體現試題的人文性。

第四部分寫作。圍繞材料,以“面對”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文體自選。大部分學生能夠緊緊圍繞此話題來寫,或記敍或議論,主題深刻,結構比較合理。但有的學生出現跑題現象,沒有很好的審題和立意;寫議論文的學生作文有的內容空洞,講道理太多;還有的學生抄寫前面的現代閲讀題中的文章,或者是大量引用閲讀文中的段落,這是不好的現象。

四、建議和措施

第一、加強基礎知識的掌握與鞏固,課上嚴格要求,向課堂要質量,注重對學生書寫質量與速度的練習。注意語言積累與運用,培養學生的語感,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

第二、加強課外閲讀分析的指導與訓練,加大對課內外古詩文的背誦記憶力度。

第三、遵循學生的閲讀的規律,避免為考試而考試的純技術性的指導。閲讀教學要努力培養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語言感悟能力及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且不可以純技術性的操練代替學生的獨立思考,且不可肢解文章,打破閲讀教學的整體性原則,這樣學生勢必讀不出文章的情味來。閲讀就是要回歸文本,要帶領學生在閲讀實踐中培養閲讀的能力,使學生學會怎樣品味語言,怎樣捕捉文字背後的隱含信息,怎樣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樣對文本作出既富有創造性又符合文本實際的解讀。

第四、我們要做好寫作複習訓練計劃,將寫作複習抓實抓牢。

總之,如何搞好語文複習,是一種教學技術,也是一門教學藝術,值得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去研究和探索。我們一切都要為學生着想,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紮紮實實搞好語文複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