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2.39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與地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與地壇教學設計

我與地壇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理解、體味史鐵生對“生命”的感悟。品味散文語言,學習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重點:

理解、體味史鐵生對“生命”的感悟。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對散文語言的品味。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人的生命是異常的脆弱,人生路上又不可能始終豔陽高照。所以,當病痛、甚至是殘疾等不幸猝不及防地降臨,命運之神對你極盡捉弄時,你將作出何種選擇?因為我們還沒有這樣的經歷,所以還很難作出抉擇。那麼,就讓經歷了風雨的史鐵生來告訴我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內心世界,用心靈去丈量他從痛苦中掙扎而出的腳步吧。(板書課題)

二、解題:“我與地壇”,根據我們的閲讀經驗,可能寫“我”與地壇的一段經歷、一種關係、或由此而來的一種感悟。因此,我們對本文的研習大致可以由此而展開。

三、初讀感悟:(學生帶以下問題快速閲讀文章)

1、“我”去地壇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讓我殘廢了雙腿。”“兩條腿殘廢後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我就搖了輪椅總是到它那兒去,僅為着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

教師補充關於史鐵生的經歷:史鐵生,1951年生於北京,1967年在清華大學附中國中畢業,1969年赴陝西延安插隊,三年後21歲時因病雙腿癱瘓轉回北京,後到街道工廠當工人。黃金年華,正是生命力旺盛之時,卻不幸殘疾了,這打擊有多大啊!在最初的那些日子裏,他的精神幾乎完全崩潰,是否生存下去成了他不能迴避的嚴峻問題。

因此,他當時的心態應該是痛苦、消極、頹廢。去地壇的目的就是逃避。

2、作者看到了怎麼樣的地壇?

明確:①“四百多年裏,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誇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硃紅,坍圮了一段段高牆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的自在坦蕩。”(荒蕪、破落)②“蜂兒如一朵小霧穩穩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着觸鬚,猛然間想透了什麼,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幹上留着一隻蟬蜕,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滿園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長弄出的響動,悉悉碎碎片刻不息。”地壇向我展示了一個鮮活靈動的生命世界,讓我意識到不管怎樣微弱纖細的生命主體都有它自身的價值,都有屬於它的歡樂、悲傷及情趣,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無法替代的。生命的自得其樂促使我認識到每一個個體生命都有屬於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當然,人也不例外。③“譬如祭壇石門中的.落日,寂靜的光輝平鋪的一刻,地上的每一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得燦爛;譬如在園中最為落寞的時間,一羣雨燕便出來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蒼涼;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腳印,總讓人猜想他們是誰,曾在哪兒做過些什麼,然後又都到哪兒去了;譬如那些蒼黑的古柏,你憂鬱的時候它們鎮靜地站在那兒,你欣喜的時候它們依然鎮靜地站在那兒,它們沒日沒夜地站在那兒,從你沒有出生一直站到這個世界上又沒了你的時候;譬如暴雨驟臨園中,激起一陣陣灼烈而清純的草木和泥土的氣味,讓人想起無數個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風忽至,再有一場早霜,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卧,滿園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3、作者對地壇總的感受:(學生總結)“園子荒蕪但並不衰敗。”

4、這種感受顯示了作者怎樣的心態?

明確:同一景物在同一人眼中有不同的感受,其主要的原因是他看景物時的心態不同。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荒蕪”是因為當時作者正遭受沉重的打擊,一下子還難以接受這一殘酷的現實,心情極為悲觀失落,用作者的話就是“失魂落魄”的狀態,“他在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於死的事”。這樣無論如何眼前都不可能有美景、有生機。正像杜甫的“感時花濺淚”。

後來,隨着時間的過去,思考的深入,同時由於園中景物對他心靈的啟發:地壇也有創傷,地壇昔日有何等的榮華,連皇帝每年都去祭拜!現在無人關注,而且還有一些肆意雕琢它的人,可它仍然沉靜、安詳的呆在那裏。這能讓作者聯想到自己,他並不是唯一的受苦者。他終於明白:“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剩下的問題是怎樣活的問題”從此,他擺脱了自殺的念頭,走出了死亡的陰影。這樣他於園子中的“荒蕪”重新看到了生機。他的生命也重新迎來了新的春天。(補充)他成了20xx年“感動中國”的侯選人。原因在於他在過去一年發表的一組散文《病隙碎筆》。作者説“我的職業是生病,業餘時間寫點文字。”這組散文寫於作者在患了腎衰竭後生活於一個又一個的手術之間。而在兩個手術間的那一段空隙,是作者清醒的,真正能控制自己大腦的時段,於是他寫下了一些文字,關於生活,關於命運。這就是史鐵生,一個敢於與命運不屈抗爭的史鐵生。

四、課外拓展:通過回顧已經學習過的海子和川端康成,由學生自由闡發對生命的認識,尤其是對生命意識和生命價值的認識和重新定位。

五、精讀品味語言:

1、地壇對作者的影響無疑是巨大而深刻的。目前,作者顯然已經感受到了,那如果你是作者,面對此景,你能感受到什麼?請你找出文中有關描寫地壇的你最感興趣的一個句子,談談你的感受。(示例如下)

①“蜂兒如一朵小霧穩穩地停在半空”:像小霧一樣,給人以一種美感,給人以希望。

②“螞蟻搖頭晃腦捋着觸鬚,猛然間想透了什麼,轉身疾行而去”:想好了才去做,想好了馬上去做。這對作者啟發很大,今後他也要去做了。

③“樹幹上留着一隻蟬蜕,寂寞如一間空屋”:蟬脱皮的時刻是十分痛苦的,但它仍然堅持住,於是它完成了再生,於是它得以飛翔,這會對作者擺脱舊我走向新生有啟示。蟬蜕皮的過程雖然是痛苦的,有紀念意義的,但它並不留戀過去,而是勇敢地飛向新的高度。

④“露水在草葉上流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露珠這樣普通的事物都在不斷積蓄自己的能量,然後在合適的時間展現自己的美。(其它內容略)

2總結品味語言的原則:結合作者的心境和描寫對象的特徵,展開自己的聯想和想象,作出合理的解釋。當然,我們自己寫文章,尤其是借景抒情的文章,也同樣如此。

六、作業佈置:預習本文第二章節,注意對語言的品味。

我與地壇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篩選信息,理解作者對生命感悟的內容;

2、學習本文寓情、理於景的寫作方法;

3、評價作者在文中表達的對生死和生活的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在景物描寫中所傳達的對地壇的情感和對生命的逐步理解。

三、教學設計

1、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

2、媒體設計:powerpoint課件演示

3、教學課時: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1、導語設計

課前聽音樂。説出音樂名和作曲者?

學生回答:《命運》,貝多芬。

引入:貝多芬,28歲開始耳朵有病,聽力逐漸衰退,到32歲基本已經喪失聽力。《命運》交響曲是在他完全喪失聽力的情況下創作的。面對不幸,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喉嚨”,譜寫了音樂史上光輝的樂章。生活中像貝多芬這樣勇敢抗爭命運的人很多,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我與地壇》的作者史鐵生就是其中一個。

2、作者簡介(幻燈片)

史鐵生(1951~),生於北京,18歲去延安插隊。21歲時,因腿疾住進醫院,這一天是他的生日,從此他再沒站起來。他在做了7年臨時工之後,轉向寫作。1983年他發表《我的遙遠的清平灣》,一舉成名。現為專業作家,中國作協會員,其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並有英法日文譯本在國外出版。

3、解題

介紹地壇(幻燈片)

(1)有關地壇的圖片:方澤壇

(2)文字介紹:地壇,又稱方澤壇,建於明代嘉靖九年,整個建築羣呈方型,象徵大地,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地的場所。課文第一部分寫了史鐵生在地壇的所見所聞與所思。

過渡:他有什麼見聞?

生找出集中寫古園風景的段落(3、5、7)

4、研習課文

(1)出示“曾經”的地壇和“現在”的地壇,請學生概括各自的特點。

曾經:浮誇的琉璃炫耀的硃紅高牆玉砌雕欄

現在:剝蝕淡褪坍圮散落

明確:輝煌→荒蕪(幻燈片)

(2)“我”第一次來到地壇是怎樣的心情?

明確:失魂落魄。地壇的變化就像作者從“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而地壇外形的“荒蕪”剛好與作者“失魂落魄”的心情相吻合,所以“我”與地壇一見如故。

(3)進入地壇以後,作者發現它除了“荒蕪”還有什麼特點?(原文回答)

明確:荒蕪但並不衰敗。

(4)哪些景物體現了“不衰敗”?是怎樣體現出來的?

明確:蜂兒、螞蟻、瓢蟲、蟬蜕、露水草葉;作者寫了它們的動態。

(5)當時的“我”處於怎樣的狀態?

明確:“幾乎什麼都找不到”——被社會遺棄,生存面臨危機,這樣的時候最容易想到死,他為了“逃避”而來到地壇,但地壇讓他感受到了勃勃的生機。

過渡:以後15中他常常來,發現地壇對他的意義遠不止這些。請學生朗讀第七段。

(6)“這古園的形體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東西是任誰也不能改變的。”“有些東西”指的是什麼?

明確:與“形體”相對的古園的“神”——永不改變的、生生不息的精神。

(7)是哪些東西體現了古園的“神”?(朗讀有關內容)

明確:落日的燦爛

雨燕的高歌

孩子的腳印

蒼黑的古柏(幻燈片)

暴雨中草木泥土的氣味

秋風裏落葉的味道

配音朗讀相關內容。

教師概括:人們可以改變古園的外形,但它的精神不能改變;命運可以奪去“我”的雙腿,但不能奪去“我”的意志。古園歷久而彌堅的活力正是激勵作者勇敢地面對不幸,採取積極人生態度的取之不盡的源泉。作者的靈魂已皈依地壇,地壇成為一個精神的家園。他説,“所以我常常要到園子裏去。”(幻燈片)

(8)由上述內容整理出作者“對地壇的感情”和“對生命的態度”兩條線索:

親近→喜愛→皈依

頹廢→豁達→頑強

(9)在這樣的一個古園中,作者思考了哪些問題?(幻燈片)

明確:為什麼生?怎麼活?

(10)雙腿的殘廢,使得史鐵生一切的理想、一切的前途都化為泡影,所以他一心想死,但這個時候,地壇勃勃的生機衝散了他想死的念頭。史鐵生説,他還要感謝卓別林大師,“卓別林”在電影《城市之光》中救起一個要自殺的少女時説了一句很棒的話:“你着什麼急呀?”這句話史鐵生一生都忘不了。用幻燈片出示該材料,請一生模仿卓別林的語氣——喜劇大師對死亡的幽默感。史鐵生也具有這種幽默感,請學生找出類似的表述並齊聲朗讀:

“最後事情終於弄明白了: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個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11)請學生分析這段話的含義

討論明確:不必急着死;不必害怕死。

(12)第二個思考不是由他一個人完成得了的,他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人伴隨,原文的二、四、五三部分作者超越自身,寫來到地壇的其他人。他發現這世上有許多人在受命運的捉弄,在承受不同的苦難,而不僅僅是他一個,特別是苦難而偉大的母親,教會了他怎樣去面對苦難,怎樣去生活。

(13)請學生自讀讀本中的相關內容,討論地壇人物及他們對作者的影響。

5、總結:放音樂《命運》

和史鐵生相比,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幸福的,因為我們都是完整而健康的人,所以,請珍愛生命,珍愛健康。假如有一天你遇上了苦難,也請記得史鐵生曾經説過:“無論多麼痛苦,也要勇敢地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義”。(幻燈片)

6、板書設計

我與地壇

史鐵生

對地壇親近→喜愛→皈依

對生命頹廢→豁達→頑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