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黃河的詩賞析

來源:文萃谷 1.04W
描寫黃河的詩賞析1

王昌齡的“白花垣上望京師,黃河水流無盡時。窮秋曠野行人絕,馬首東來知是誰”、“黃河渡頭歸問津,離家幾日茱萸新”。

描寫黃河的詩賞析

杜甫《黃河二首》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鐘天下聞。鐵馬長鳴不知數,胡人高鼻動成羣。黃河南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願驅眾庶戴君王,混一車書棄金玉。

賀敬之《三門峽--梳粧枱》:“望三門,三門開,黃河東去不回來”、“責令李白改詩句,黃河之水手中來!”。

元代詩人薩都剌《過古黃河堤》:“古來黃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變通津,滄海化為塵。”

唐代劉禹錫寫“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吼萬里觸龍門”、“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且探虎穴向沙漠,鳴鞭走馬凌黃河”。

王維的“獨樹臨關門,黃河向天外”。

李商隱的“土花漠碧雲茫茫,黃河欲盡天蒼黃”。

白居易的“黃河水白黃雲秋,行人河邊相對愁”。

宋代丘崈《黃河清》鼓角清雄佔雲祲。喜邊塵、今度還靜。一線乍添,長覺皇州日永。樓外崇牙影轉,擁千騎、歡聲萬井。太平官府人初見,夢熊三佔佳景。皇恩夜出天闈,雲章粲、鳳鸞飛動相映。寶帶萬釘,與作今朝佳慶。勛業如斯得也,況整頓、江淮大定。這回恰好,歸朝去、共調金鼎。

柳中庸《徵人怨》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描寫黃河的詩賞析2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浪淘沙》

明月黃河夜,寒沙似戰場《黃河夜泊》

路出大梁城,關河開曉晴《渡黃河》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涼州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登鸛雀樓》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徵人怨》

黃河走東溟,白日落西海《古風·其一》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贈裴十四》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

黃河清有日,白髮黑無緣《囉嗊曲六首》

黃河直北千餘里,冤氣蒼茫成黑雲《塞下曲四首》

斬胡血變黃河水,梟首當懸白鵲旗《送外甥鄭灌》

蕃州部落能結束,朝暮馳獵黃河曲《塞下曲》

寄泣須寄黃河泉,此中怨聲流徹天《聞夜啼贈》

願銜眾禽翼,一向黃河飛《古風五十九首·之一》

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贈崔侍郎·其一》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北風行》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其一》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

峯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潼關懷》

描寫黃河的詩賞析3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吳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註釋】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邊塞。這是一首五言律詩,選自《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版),是737年(開元二十五年)王維以監察御史從軍赴涼州途中所作。

使:出使。

單車:一輛車,這裏形容這次出使時隨從不多。

問邊:到邊塞去察看,指慰問守衞邊疆的官兵。

屬國:一指少數民族附屬於漢族朝廷而存其國號者。漢、唐兩朝均有一些屬國。二指官名,秦漢時有一種官職名為典屬國,蘇武歸漢後即授典屬國官職。唐人有時以屬國代稱出使邊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漢代稱居延澤,唐代稱居延海,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北境。又西漢張掖郡有居延縣(參《漢書·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員濟納旗東南。又東漢涼州刺史部有張掖居延屬國,轄境在居延澤一帶。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維路過居延。然而王維此次出使,實際上無需經過居延。因而林庚、馮沅君主編《中國曆代詩歌選》認為此句是寫唐王朝邊塞的遼闊,附屬國直到居延以外。

徵蓬:隨風飄飛的蓬草,此處為詩人自喻。

歸雁:因季節是春天,雁北飛,故稱歸雁入胡天,也是詩人自喻。

大漠:大沙漠,此處大約是指涼州之北的沙漠。孤煙:趙殿成注有二解:一雲古代邊防報警時燃狼糞,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散。二雲塞外多旋風,裊煙沙而直上。據後人有到甘肅、新疆實地考察者證實,確有旋風如孤煙直上。又:孤煙也可能是唐代邊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雲: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鎮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煙一炬,謂之平安火。

長河:黃河。

蕭關:古關名,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

侯騎:負責偵察、通訊的騎兵。王維出使河西並不經過蕭關,此處大概是用何遜詩候騎出蕭關,追兵赴馬邑之意,非實寫。

都護: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護府,每府派大都護一人,副都護二人,負責轄區一切事務。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國杭愛山。這裏代指前線。《後漢書·竇憲傳》:憲率軍大破單于軍,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餘里,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此兩句意謂在途中遇到候騎,得知主帥破敵後尚在前線未歸。

煙:烽煙,報警時點的煙火

【譯文】

輕車要前往哪裏去呢?出使地在西北邊塞。

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邊塞,像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邊境。

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煙挺拔而起,長長的黃河上西下的太陽圓圓的。

到了邊塞,只遇到留守部隊,原來守將們正在燕然前線。

【賞析】

737年(開元二十五年),王維奉命赴西河節度使府慰問將士,該詩即詩人赴西河途中所作。這是一首紀行詩,詩人身負朝廷使命前往邊塞。詩即記述這次出使途中所見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達地點,詩緣何而作,以及寫作的地點並説明邊塞的遙遠遼闊。欲問邊,是出使的目的。單車,是説隨從少,儀節規格不高。詩於紀事寫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緒,這種情緒便是從單車二字引發出來。而後一句説身過居延這特殊的地域,則成為詩中描繪的風光景物的根據。

三、四兩句包含多重意藴。由歸雁一語知道,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春天。蓬草成熟後枝葉乾枯,根離大地,隨風飄卷,故稱徵蓬。這一句是詩人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古詩中説到蓬草,大多是自歎身世。如曹植的《雜詩》(其二)所謂轉蓬離本根,飄颻隨長風,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詩中的出漢塞恰與詩人此行相映照;而且,這三個字異國他鄉的情味甚為濃厚,這就加深了飄零之感。去國離鄉,感情總是複雜萬端的,不管是出於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情勢,還是像本詩中所寫乃是因為負有使命。大約詩人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並不同於漢司馬相如初得武帝青睞,出使西南夷那樣的威風、氣派。詩人的失意情緒或者同朝廷政治鬥爭有關。一向器重詩人的宰相張九齡即於本年四月貶為荊州長史。

詩在表現上採用的'是兩兩對照的寫法。徵蓬喻詩人,是正比。而歸雁喻詩人則是反襯。在一派春光中,雁北歸舊巢育雛,是得其所;詩人迎着漠漠風沙像蓬草一樣飄向塞外,景況迥然不同。

五、六兩句寫景描繪了邊疆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境界闊大,氣象雄渾。這一聯由兩個畫面組成。第一個畫面是大漠孤煙。置身大漠,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這樣一副景象:黃沙莽莽,無邊無際。昂首看天,天空沒有一絲雲影。不見草木,斷絕行旅。極目遠眺,但見天盡頭有一縷孤煙(狼煙)在升騰,詩人的精神為之一振,似乎覺得這荒漠有了一點生氣。那是烽煙,它告訴詩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煙是邊塞的典型景物,孤煙直,突出了邊塞氣氛。從畫面構圖的角度説。在碧天黃沙之間,添上一柱白煙,成為整個畫面的中心,自是點睛之筆。《坤雅》:古之煙火,用狼煙,取其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清人趙殿成説:親見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這又是從用字上説。

另一個畫面是長河落日。這是一個特寫鏡頭。詩人大約是站在一座山頭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時當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閃着粼粼的波光。這是怎樣美妙的時刻啊!詩人只標舉一個圓字,即準確地説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點。由於選取這樣一個視角,恍然紅日就出入於長河之中,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闊氣勢,從而整個畫面更顯得雄奇瑰麗。

詩人把筆墨重點用在了他最擅勝場的方面寫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見數行歸雁北翔,詩人即景設喻,用歸雁自比,既敍事,又寫景,一筆兩到,貼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近人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麼奇觀異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裏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温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紅樓夢》第四十一回香菱學詩裏説: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要説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這就是詩的好處,有口裏説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又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這段話可算道出了這兩句詩高超的藝術境界。

《使至塞上》為王維邊塞詩的代表作。開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節度副使崔希逸大勝吐蕃,王維奉唐玄宗之令出塞赴涼州宣慰,居河西節度使幕中。此詩即出塞途中所作。它敍寫了作者奉命出使邊塞的責任感和自豪感,以及塞外沙漠的壯景奇觀,歌頌了唐帝國的幅員遼闊、國力強盛和聲威遠震的邊功,但作者對這次戰爭的性質缺乏正確的認識。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説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