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精選11篇)

來源:文萃谷 2.83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精選11篇)

三年級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從理解重點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作者由現實生活所展開地合理想象。

3、能理解課文思想內容,激起對資本主義社會裏貧苦兒童悲慘生活的同情。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從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從最後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裏藴含着的意思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蒐集安徒生的資料。課文有關課件。

【預習題綱】

1、自由朗讀課文,圈劃出不懂的字、詞或喜歡的詞、句子,小組討論解決不懂字詞。

2、再讀課文,回答問題。

(1)本課的作者是()國作家(),他的作品還有()等。

(2)小女孩共幾次擦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麼?為什麼會看到這種事物?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年的大年夜你們是怎樣過的?大年夜本來是很高興的,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有雞、鴨、魚、蝦等好菜,大家生活在這裏是幸福的,但在沙俄統治下的俄國人民卻過着悲慘的生活,有一個小女孩,她在大年夜還要在街上賣火柴,你們想知道她在街上賣火柴發生了什麼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板書課題]只要你認真學習,就知道小女孩究竟發生什麼事了。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讀生字,師生正音。

2、開火車讀生字,組詞。

3、大家自由大聲的朗讀課文,讀完後完成一個練習:課文先寫了小女孩_______,再寫小女孩________,最後寫小女孩_____。

課文就寫了這樣三部分內容,下面我請大家把課文分成三段,看誰分的又快又準確。

(1)悲慘生活(2)美好幻象(3)凍死街頭

三、重點研讀課文第一段

1、這節課,我們重點研究課文第一段,下面我們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一段,讀後説説小女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可憐)

2、我請大家再次默讀課文第一大段,邊讀邊思考,你是從文中那些詞句中體會到小女孩的可憐?並説説理由,前後桌之間可以討論。

討論交流:主要從小女孩的冷、餓、無人同情、受人欺負、家窮等幾個角度體會到小女孩的可憐。例如:在學生體會又冷又餓後,教師小結,這樣一個又冷又黑的大年夜本來應該是在家中圍着温暖的火爐,吃着豐盛的晚餐幸福的度過,可小女孩卻光着頭赤着腳流落街頭,真是太可憐了!在學生體會了小女孩無人同情、受人欺負後,教師小結,這樣一個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年夜忍凍捱餓一整天,不僅得不到別人的半點憐憫,甚至還有受別人的欺負,真是太可憐了!

重點句學習:

(1)“這一整天,誰也沒有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有給過她一個錢。”從三個“一”你體會到什麼?

(2)“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髮上,那頭髮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

這些指那些?她為什麼沒注意這些?小結,誰不愛美麗?可此時的小女孩,又冷又餓根本無法顧及外表的美麗,她想要的只是能讓她吃飽穿暖,可就是這樣小小的要求都是無法實現的,小女孩真實太可憐了!

(3)“每個窗子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着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

這個指哪個?她為什麼忘不了這個?大年夜本該一家人團聚一起幸福的度過,可小女孩卻只能踏着冰雪流落街頭,有家不能回,真是太可憐了!

四、朗讀指導

1、同學們,剛才我們從詞句中體會到小女孩的可憐,現在請大家選擇自己最想讀的一句話,細細品位,怎麼通過朗讀表現小女孩的可憐。

2、指導交流,主要通過重音、語速、表情的指導讀出小女孩的可憐。指導方式先個別指導,同學交流、老師範讀、學生齊讀。

3、下面大家選擇自己最想讀的句子,我們一起自由把它讀出來。

五、討論

同學們聽了大家剛才的朗讀,我不僅深深同情小女孩悲慘的遭遇,與此同時我的心中也不由的湧起一股強烈的怒火,你們知道我為什麼憤怒嗎?你們現在也開始為小女孩的遭遇感到不平了嗎?俗話説不平則鳴,今天我們就要在這兒為小女孩鳴不平!我們要控訴那些導致小女孩悲慘命運的人,下面大家想一想,你要控訴誰,要控訴他什麼?(控訴沒有同情心的行人,欺負窮人為樂的坐馬車的有錢人,欺負同齡人的小男孩,不疼愛孩子、不稱職的父親,罪惡的根源萬惡的社會制度)

六、總結,設置懸念

同學們,在小女孩生活的時代,是沒有人為她鳴不平的。小女孩最終活活的凍死在街頭,但她卻是帶着微笑離開這個沒有幸福的世界的,你們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我們下節課再來學。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安徒生曾經説過這樣一段話:擁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擁有健美的心靈,什麼樣的厄運也不能奪走你的幸福。那麼,應該説,只要活着,就能體會到幸福的存在,可是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卻在這樣一段話(出示):“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那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過渡):這一切都是真實的嗎?小女孩看到什麼美好的東西會使她感到那麼幸福呢?

二、品讀,感悟

1、聽老師讀第二段,(讀時課件演示)學生思考:小女孩心中,幸福是什麼?

2、學生交流,得出結論:是因為小女孩擦燃火柴,在幻想中得到了火爐,烤鵝,聖誕樹,最重要的是,她還見到了親愛的奶奶。

3、為什麼小女孩覺得有一個温暖的火爐就是幸福的?請大家輕聲讀第5自然段,聯繫上下文,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4、四人小組交流學習成果。

5、全班交流,綜合意見。

抓住重點句,進行感悟:

①“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

含義:因為她寒冷難忍,在迷迷糊糊中把一根火柴的光看得非常神奇,把一根火柴的熱看得非常温暖。

②“她坐在那兒,手裏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

含義:小女孩在幻景中是那麼温暖,但是回到現實中,包圍她的只是這寒冷、漆黑的夜晚。

③“她敢從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來……來明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

含義:火柴是用來維持生計的,平日肯定捨不得用一根,但是她實在是被凍死了,課文有一句:“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説明了這一點。

6、由於難忍的寒冷,小姑娘幻想得到火爐,那麼她為什麼會幻想到噴香的烤鵝呢?小組合作學習,一人朗讀,其他同學先聽,然後聯繫實際説説體驗,討論從這段話中,你又領悟到了什麼?你能不能補充板書呢?

①富人和窮人的生活差別是那麼大,當窮人還在忍飢挨餓時,富人卻能在佈置精美的餐桌前享用豐盛的聖誕大餐。

②小女孩眼前只是一堵又厚又冷的牆,冷酷的現實,隔絕了她和美好的幻想,當小女孩回到現實中來時,只會更加痛苦。

7、雖然幻想消失後,現實只會讓人更加痛苦,但是小女孩仍然無法抑制內心對幸福的渴望,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二段剩下的部分,再仔細想想:這四次幻想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為什麼?

三、反覆引讀,細細品味

四、作業佈置

讀一讀安徒生的其他作品。

三年級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2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激起對資本主義社會貧苦兒童悲慘生活的同情。

2、體會作者由現實生活所展開的想象。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

2、從最後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教學掛圖。

四、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理清課文敍述順序,學習課文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瞭解“導讀”內容,引人新課

1、指名讀第三組的“導讀”。

2、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安徒生)你對安徒生有哪些瞭解?

(是十九世紀丹麥著名的作家,被稱為“世界童話之上”。)

2、用生字生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每人讀一段。讀後評議,糾正讀錯的字音。

三、理清課文敍述順序

1、提出自學要求:用比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想一想,哪幾個自然段是講小女孩擦火柴的。

2、學生按要求自學,在書上找出有關的部分,做上記號。

3、討論交流。

(1)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講小女孩擦火柴的?(第五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講小女孩擦火柴的。)

(2)把課文分成三段,可以怎麼分?”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是第一段;第五至第十自然段是第二段,第十二、十三自然段是第三段。)

4、這三段,每一段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認真看看課文,再用自己的話回答。

(第一段講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着雪,小女孩還在街上賣火柴。第二段講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從火柴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第三段講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了。)

四、學習第一段

1、提出自學要求:認真閲讀第一段,想一想課後“思考·練習”第一題應該怎樣回答。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着雪,小女孩為什麼還在街上賣火柴?(抓住兩點:一是“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二是回家同樣要挨凍,因為“家裏跟街上一樣冷”。)

從這裏,你體會到這個小女孩怎麼樣?(小女孩凍了一天,餓了一天,沒有人關心,徊去還要捱打,真可憐。)讓我們把體會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要讀出這個小女孩的可憐。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先學生自練,再指名朗讀。

五、佈置作業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一段。

2、按照“思考·練習”第二:三題,預習課文第二、三段。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理解課文第二段。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課,引人新課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2、小女孩在一座房子的牆角坐下來,後來又怎麼樣了呢?讓我們繼續學習第二段和第三段。

二、自學第二段

1、提出自學要求:認真閲讀第二段,想想課後“思考·練習”的第二題。

2、學生按要求自學。

三、指導理解第二段

1、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

2、請五位同學把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的部分讀一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在火柴發出的亮光裏,小女孩看到了什麼?

3、五位同學讀課文後討論:在火柴發出的亮光裏,小女孩看到了什麼?(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一個大火爐,第二次擦火柴看到了烤鵝,第三次擦火柴看到了聖誕樹,第四次擦火柴看到了奶奶,第五次小女孩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奶奶把她抱起來,摟在懷裏,帶她飛走了。

4、小女孩為什麼一次又一次地擦火柴?請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看看書,同座討論討論,然後我們再一起研究。

(1)小女孩是在什麼情況下擦第一根火柴的?(是在凍得實在受不了的情況下才擦第一根火柴的。)你是從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學生讀講有關的語句。)“她敢從成把的火柴裏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從這兩句話中你們知道了些什麼?(從第一句話可以看出小女孩不敢擦火柴。從第二句的“終於”這個詞可以看出,小女孩經過很長時間的思想鬥爭,實在凍得受不了了,才抽出一根火柴來擦的。)

(2)小女孩擦第一根火柴經過很長時間的思想鬥爭,第一根火柴滅了,她為什麼緊接着又擦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呢?(因為擦燃第一根火柴時,小女孩看到了火爐,她正想暖和暖和,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小女孩緊接着又擦了一根,是為了留住那個火爐。擦燃第二根火柴時,小女孩看到一隻烤鵝在向她走來,火柴滅了,烤鵝不見了,她馬上又擦燃一根火柴是為了得到那隻烤鵝。擦燃第三根火柴時,小女孩看見了美麗的聖誕樹,火柴滅了,聖誕樹又不見了,小女孩為了留住美麗的聖誕樹,就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3)小女孩為什麼“趕緊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因為小女孩在擦燃第四根火柴的時候,見到了疼愛她的奶奶,小女孩知道,火柴一滅,奶奶就會不見的,她趕緊擦着了一大把火柴,是想把奶奶留住。)

5、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發出的亮光裏,她看到了火爐、烤鵝、聖誕樹、奶奶。同學們想一想,她怎麼會看到這些東西的?(因為小女孩又冷又餓,沒有歡樂,也沒有人疼愛,她想要暖和暖和,想要吃點東西,想要和別的孩子那樣得到歡樂,有人疼愛,所以就看到了火爐、烤鵝、聖誕樹和奶奶。)小女孩渴望得到這些東西,這是個原因。但是,我們如果想要一樣東西,擦根火柴,在火柴光裏,能不能看到這樣東西?(不能看到)小女孩在火柴發出的亮光裏看見火爐、烤鵝,聖誕樹、奶奶,還有什麼原因?(小女孩看到的是一種幻覺。人在神志不清或精神不正常的情況下有可能出現幻覺。小女孩整整一天受凍捱餓,這時候已經神志不清了,所以在火柴發出的亮光裏看到了許多平時渴望得到的東西)是啊,弄明白了這兩點,我們就更覺得這個小女孩太可憐了,我們的心情也更加沉重了。讓我們帶着這種沉重的心情,看看插圖,練習朗讀第二段。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

1、出示掛圖,學生看圖,自由朗讀。

2、指名朗讀,有的讀整段,有的可自選其中的一部分朗讀。

五、佈置作業

1、閲讀課文的第三段,想想課後“思考·練習”第三題。

2、看看本課砒生字,注意生字的寫法。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第三段,體會作者是怎樣展開想象的。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課,導人新課

1、我們已經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一段和第二段,這兩段講了什麼?(請學生説説這兩段的主要內容。)

2、課文裏説,小女孩“,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小女孩後來怎麼樣了呢?我們來繼續學習第三段。自學第三段1、提出自學要求:認真閲讀第三段,試着回答課後“思考·練習”第三題中的問題。

3、學生按要求自學。

二、指導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讀第三段。

2、這個小女孩後來怎麼樣了?(小女孩凍死了。)前面説的“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小女孩死了,離開這個世界了。)

3、“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對這句話中的兩個“幸福”,你是怎樣理解的?(第一個“幸福”是説小女孩臨死的.時候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許多美麗的東西的幻覺中死去的;第二個“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沒有寒冷,沒有飢餓,沒有痛苦了。)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些什麼?(體會到小女孩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活路,只有死亡才能擺脱痛苦。體會到作者對小女孩的同情和對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的不滿。

三、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四、體會作者是怎樣展開想象的

1、課文中説“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作者知道不知道?(作者也不知道。)那麼作者是怎麼寫出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看到火爐、烤鵝、聖誕樹、奶奶的呢?(作者是根據想象來寫的。)

2、這篇課文是童話乙童話的內容來之於生活。但具體情節往往是根據想象虛構的。這篇童話的作者是根據什麼來想象的?(是根據他平時見到的窮苦孩子的悲慘生活和窮苦孩子凍死街頭的情景來想象的。)

五、鞏固生字詞

1、仔細看看生字,想想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

2、同座把“讀讀寫寫”中的詞語讀一讀,互相糾正讀音。

3、將“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抄寫兩遍。

六、佈置作業

預習下一篇課文《窮人》。

三年級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3

《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作者是安徒生。安徒生生於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貧困不堪。1835年開始寫作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發表於1846年。當時,有一個朋友寄給他一封信,信裏附着三幅圖,要求他寫篇童話,以配其中一幅圖。他選擇了描繪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窮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這篇童話。這是因為安徒生的母親,幼年是個討飯的孩子。安徒生説:“媽媽告訴我,她沒有辦法從任何人那裏討到一點東西,當她在一座橋底下坐下來的時候,她感到餓極了。她把手伸到水裏去,沾了幾滴水滴到舌頭上,因為她相信這多少可以止住飢餓。最後她終於睡過去了,一直睡到下午。”這幅圖,自然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的母親的苦難童年。文中那小女孩的模特兒是安徒生的母親。

☆學習目標:

1.使學生了解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悲慘遭遇,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

2.掌握動腦、動口、動手的學習方法。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重難點: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他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內容:

(一)字詞:

1.重點字:

(1)查字典

“魂”查“鬼”部

(2)注意下帶點字的讀音:

(4)易錯易混字:

蜷(蜷縮)烘(暖烘烘)梗(火柴梗)

倦(疲倦)供(供給)哽(哽咽)

跚(蹣跚)櫥(櫥窗)僵(凍僵)籃(搖籃)

柵(柵欄)廚(廚房)疆(邊疆)藍(藍天)

2.詞語解釋:

精緻——質量很好。精,精巧,完美;致,精細,講究。

蹣跚——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搖擺擺的樣子。

慈愛——仁愛,喜愛。這個詞一般用於長者對幼者。

靈魂——迷信的人認為附在人的軀體上作為主宰的一種非物質的東西,靈魂離開軀體後人即死亡(舊時迷信的説法,指能離開肉體而存在的精神。)

(二)重點理解內容:

1.課文幾次提到“大年夜”,在什麼情況下提到的?體會它的作用。

提示:課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開頭,寫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賣火柴;第二次是寫小女孩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別人家窗户透出的燈光,聞着烤鵝的香味,心裏忘不了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寫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

課文三次提到“大年夜”,這是給故事安排的特定時間、特定的環境。大年夜本應是歡樂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夜走在街頭,在大年夜看着別人家窗户裏透出的燈光,聞着烤鵝的香味,在大年夜凍餓而死了,這就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慘,更引起人們對她的同情、憐憫。

2.讀下面的句子,回答括號裏的問題,理解句子的含義:

提示:這些含義深刻難理解的句子①要充分朗讀課文②要抓住重點詞語,理解他的字面意③聯繫上下文,體會其中的含義,也就是説明白作者這樣寫的目的,即要説明什麼?表達什麼?揭露什麼?

(1)“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髮上,那頭髮打成卷披在肩上,看出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每個窗子裏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着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她沒注意什麼?她“忘不了”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對比着寫?)

提示:小女孩沒注意的是她美麗的金髮,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美麗的金髮上落着潔白的雪花,確實很美,但她顧不了這些,因為飢餓寒冷纏繞着她,她更需要的是温暖與食物,尤其是大年夜,這是人們盼望的一年中最歡樂最美好的日子。這樣對比着寫可以看出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餓、生活的悲慘,説明那個社會多麼的不合理。

(2)“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着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小女孩既然凍死的,為什麼還“兩腮通紅,嘴上帶着微笑”?)

提示:這是因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靈魂飛到了“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天國去了。她就是在這樣美好的幻想死去的,所以“兩腮通紅,嘴角帶着微笑”。

(3)“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把他放在全文結尾有什麼意思?)

提示:這句話的意思是小女孩凍死了,但誰也不知道小女孩曾經懷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幻景中看到過温暖的大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慈愛的奶奶,在幻想中和奶奶一起飛向天國去尋找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生活。

把他放在全文的結尾使我們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樣的嚮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景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東西,而結局卻是凍死街頭。美麗的幻景與冷酷的現實形成鮮明的對比,更使我們痛恨那個罪惡的資本主義社會,對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深切的同情。

【解詞造句】

[拖鞋]後半截沒有鞋幫的鞋。

[搖籃]供嬰兒睡覺的傢俱。形狀略像籃子,可以搖動,使嬰兒容易入睡。

[圍裙]工作時圍在身前保護衣服或身體的東西。

[哆哆嗦嗦]哆嗦:由於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體顫動。本課中的哆哆嗦嗦指飢寒交迫使小女孩渾身不住地顫抖。例:寒號鳥被西北風吹得哆哆嗦嗦。

[烤鵝]一種掛在特製的爐子裏烤熟的鵝。

[聖誕樹]聖誕節用的松樹、樅樹,樹上裝飾着小蠟燭、玩具和贈送的禮品等。聖誕節是基督的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節日。多數教會規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

[大年夜]就是一年的最後一天。也叫除夕。

[富商]擁有大量財產的商人。

[櫥窗]指商店臨街的玻璃窗,用來展覽貨物的樣品。

[靈魂]①相信迷信的人認為附在人身上的主宰人活動的一種非物質的東西,靈魂離開身體後人就死亡。②人格,良心。本課是一種迷信的説法,認為一個人有一個靈魂,人死亡後靈魂升到天上去。

[噴香]形容香氣非常濃厚。例:桌上的飯菜散發出噴香的熱氣。

[窮苦]貧窮困苦。例:那時,他們一家人過着窮苦的生活。

【近義詞】

奇異(奇特)窮苦(窮困)慈愛(慈祥)

【反義詞】

飛快<緩慢>温暖<寒冷>

精緻<粗糙>慈愛<冷酷>

明亮<暗淡>光明<黑暗>快樂<痛苦>

【詞義辨析】

[温暖温和]都是形容詞,都有温度不冷也不熱之意。“温暖”強調不冷,含有“使人感到舒適”的意味,多用於氣候、陽光等。“温和”強調沒有冷意,可用於氣候和環境,也可用於性情、態度、言語等。

【難句講解】

1.“她從家裏出來的時候還穿着一雙拖鞋,但是有什麼用呢?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麼大,一向是她媽媽穿的。”

這表明小女孩家裏非常窮。她自己沒有鞋,寒冬臘月出門,穿着一雙大拖鞋,就連這樣大的拖鞋也一直是她媽媽穿的。

2.她敢從成把的火柴裏抽出一根來,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

這句話講小女孩想從許多火柴裏抽出一根來,擦燃了暖暖手。她沒有賣掉一根火柴,自己卻點掉一根火柴,她爸爸會打她的。她敢嗎?難忍的寒冷逼得她顧不得捱打,終於抽出了一根。

3.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這是小女孩的幻想,説明小女孩在那個現實世界中只有寒冷、飢餓和痛苦。要想“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只有推翻那個人剝削人的社會制度。

4.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這位小女孩臨死時“嘴上帶着微笑”。人們看見了她那小小的屍體,只是淡淡地説:“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誰也不關心她。可是作者卻深入到小女孩臨死前的心裏。她看到過許多美麗的東西,儘管那是幻象;“她曾經多麼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她得到了人間的慈愛;奶奶把她帶到“新年的幸福中去”,她懷着這樣美好的願望死去。而這些是“誰也不知道”的。

【佳句賞析】

1.可憐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髮上,那頭髮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每個窗子裏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着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

小女孩長着一頭金黃的頭髮,那頭髮打成可愛的卷兒披在肩上,可以看出,這是個美麗的小姑娘。但是,她沒有心思去關心自己的美麗,她一心想的是今天是大年夜——一年的最後一天。在這樣一個本應幸福温暖的夜晚,她卻光着頭,赤着腳,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着有錢人家窗户裏透出的燈光,無可奈何地聞着街上飄着的烤鵝香味。只因為她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這樣的夜晚,也必須出來賣火柴,為家裏掙一點錢維持生活。多麼“可憐的女孩”啊!這段描寫,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對小女孩的同情。

三年級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4

活動設計:

現在的孩子家庭富裕生活充滿陽光,他們有父母寵愛着,有爺爺奶奶呵護着,個個嬌生慣養,也許被愛裹的時間太長了,被蜜泡的太久了,他們不會懂得人世間的辛酸苦辣。反而他們理所當然地享受着這唾手可得的幸福。 通過此次活動,讓孩子們知道我們是幸福的,我們要珍惜這份幸福和快樂。而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身邊還有許許多多生活在同一世界不同一角落的人,他們吃不飽、穿不暖,我們要去關心和幫助他們。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鼓勵幼兒運用形容詞,把自己的感受連貫、完整地述説出來,藉助幼兒思維的跨躍性,培養幼兒語言的組織能力。

2、感受童話故事中小女孩悲慘的經歷,激發幼兒的同情心、樂於助人的愛心,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3、通過幼兒自由想像,並鼓勵他們將發生的事大膽地講述出來,培養幼兒的獨創性。

4、掌握詞彙 火柴、火爐、烤鵝、聖誕樹、奶奶、等。

活動準備

課件《賣火柴的小女孩》 識字卡

活動過程

一、用問題語言導入,激發幼兒欣賞作品的興趣。

1、你們喜歡過年嗎?每年的除夕夜都是怎樣過的?

2、可是,有一個小女孩在大年夜裏沒有回家,她還光着一雙小腳在大街上賣火柴,你們知道她是誰嗎?

二、看繪本《賣火柴的小女孩》,激發幼兒的同情心。

1、小女孩最後怎麼了?她怎麼會死呢?小女孩為什麼要去賣火柴呢?讓幼兒理解小女孩因為家庭貧窮,不能像普通的孩子一樣在家裏過年,最後又冷又餓就凍死在大街上了。

2、組織幼兒討論:如果你是一個行人,碰巧在大街上看見了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看見她穿着單薄的衣服,還光着一雙小腳綣縮在牆角里,你會怎麼做? 引導幼兒講出自己的想法,激發同情心。

3、分段思考,感受小女孩擦亮火柴時的心情,根據需要進行提問。

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看到了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她渴望什麼?如果擦亮一根火柴可以讓你幫助小女孩實現願望,你會怎樣幫助她呢?出示詞彙

擦亮第二三四根火柴又發生了什麼事呢?她渴望什麼?你會怎樣幫助她呢?

你們是怎樣熱熱鬧鬧過春節的?可憐的小女孩是怎樣過年的?

三、讓幼兒瞭解現實生活中一個貧困家庭的現狀,誘發起幼兒關心幫助他們的願望。

1、將最後一頁留給孩子進行討論和分析。

2、請小朋友自由討論商量後,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講給大家聽。並給他們説一句祝願的話。

活動延伸:

1、將故事製成圖片,讓幼兒進行排圖講述。

2、設置小小舞台,放置道具,讓幼兒嘗試表演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

3、愛可以給人以温暖,愛可以給人以力量,請你敞開愛的心扉,將愛傳遞給更多的人,大聲對好朋友説我愛你。

三年級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書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三個故事在寫法上和內容上的相同點。

4、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到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重要性。

5、體會本文語言生動、準確的特色,學習用事實説明道理的寫法。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與本文事例相關的圖片或錄像資料,生字、新詞、重點語句的課件。

2、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閲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有很多同學特別崇拜科學家,能説一説你最崇拜的科學家是誰嗎?

2、你們知道科學家們主要依靠什麼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嗎?(學生自由發言,如:善於思考、勤奮刻苦、鍥而不捨等等。)

3、教師小結: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説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是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溯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所以有人説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板書課題)

4、誰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學生自由發言。)

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第20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相信同學們學過課文,對這句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打開書,自讀課文,要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詞語:誕生縱觀漩渦敏鋭追根求源見微知著鍥而不捨洗澡花圃推理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打破砂鍋問到底(1)指名讀詞語。

(2)齊讀一遍。

3、好!同學們再讀課文,看課文講了哪三個故事?分別是什麼?學生自由回答: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通過反覆的試驗和研究,發現水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

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繼而進行了許多試驗,終於發現了酸鹼試紙。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球轉動這個現象,經過反覆觀察和分析,推斷出凡睡者眼球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

三、細讀課文,找出規律。

1、這三個同學説的很對!這三個故事是多麼有趣的生活現象啊!現在再請同學們仔細讀讀三個故事,看看這三個故事的介紹和內容,有什麼相同點?可以在課文中畫一畫。

(學生邊讀書邊思考)

2、我看到有許多同學在書做了圈畫,有的還做了批註。很會學習。

3、現在請同學們在四人小組裏交流交流自己的發現,討論存在的疑問。(四人小組交流)

4、現在請同學説説交流後自己的認識。

三個故事都是講生活中的偶然發現的問題;三個故事都是講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故事;三個故事都是説明“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5、大家講的很好。

有沒有人能把三個故事間的相同點分析透徹些?三個故事中提到的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過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發現問題,不斷地追問;再進行反覆的研究和試驗;最後解決了問題,得出了結論。

6、你真棒!課文讀的很仔細,分析的也很有道理。書上有一段話和你説的意思是一樣的,同學們看看是哪一段啊?(第二自然段)投影(第二自然段)

7、齊讀第二段

8、是啊,“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這也是課文中的哪句話的意思?(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9、一起讀這句話!

10、這裏的“?”“!”各指的是什麼?作者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的含義是:看出問題,不斷髮問、追根求源。!含義是:不斷解決疑問,找到真理。

11、科學史上,能從生活的細小現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你還能舉出一個嗎?魯班上山,手被植物葉劃傷,後來發明了鋸。牛頓在樹下,被蘋果砸了頭,後來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雷達、風車……

12、這麼多的事例説明了科學並不神祕,真理並不遙遠。但是真理的發現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是什麼呀?只要你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那麼,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

13、這也是説課文中的那句話————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三、迴歸整體,總結收穫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知道了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知道了文章思路:開頭提出自己的觀點,再用三個具體事例來説明這個觀點是正確的,最後再來闡述開頭的觀點。

科學發現的“偶然機遇”只能給有準備的人,而不會給任何一個懶漢,希望同學們也做一個“有科學準備的人”。四、鞏固提高,隨文練筆仿照課文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説明一個觀點。

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4、6年紀下冊語文書日積月累,

第一單元: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説》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左傳》

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 《墨子》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 《傳習錄》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而後識器。 《文心雕龍》

第二單元: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把新桃換舊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於人。

第三單元:

囚歌葉挺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着,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着。

一個聲音高叫着: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裏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底下的烈火,

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第四單元: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邁哈福茲《平民史詩》

眼淚無法洗去痛苦。(冰島)拉克司內斯《冰島之鐘》

最偉大的見解是最樸實的。(英國)戈爾丁《蠅王》

人是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蘇聯)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

守信是一項財寶,不應該隨意虛擲。(哥倫比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使卵石臻於完美的,並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爾《飛鳥集》

只有那些勇敢鎮定的人,才能熬過黑暗,迎來光明。(危地馬拉)阿斯圖里亞斯《玉米人》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美)海明威《老人與海》

第五單元:

百鍊成鋼發憤圖強堅持不懈迎難而上集思廣益羣策羣力革故鼎新標新立異

獨出心裁舉一反三實事求是各抒己見不恥下問觸類旁通精益求精古為今用

三年級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6

教案描述:

1、教學重點:

①從小女孩一次一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②從倒數第三個自然段中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學難點:

①培養學生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句子的能力

②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體會文章內涵的能力。

教案的關鍵字:

1、導入新課、啟發自學

2、自主探究、解決疑點

3、質疑問難、培養能力

4、總結全文、課外延伸

賣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知識點:

1、學習作者以現實生活為依據展開合理想象的寫作方法。

2、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點:

1、培養學生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句子的能力。

2、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讀中體會的能力。

思想教育滲透點:

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激起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貧苦兒童悲慘生活的同情。

二、教學重點:

1、從小女孩一次一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從倒數第三個自然段中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四、教學關鍵:

以課後思考練習二為主線。

五、教學方法:

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法。

六、學習方法:

體現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方法。

七、教學思想:

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八、教具準備:

微機軟件

九、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啟發自學

(1)、複習課文第一段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誰願意説一下,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都學會了哪些內容?

(2)、交代學習任務

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部分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深入地學習,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

2、自主探究,解決疑點

(1)、整體入手,提出問題

圍繞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部分你想知道哪些內容呢?

學生提出問題,教師選擇重點有序地板書幾個問題:

①、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原因?

②、她看到了什麼?

③、從小女孩看到的東西中體會到什麼?

(2)、分段學習,解決問題

①、學習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a、自由讀文,解決課前提出的三個問題。

b、理解“她敢從成把的火柴裏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體會小女孩矛盾的心理和激烈的思想鬥爭過程。)

c、讀中體會小女孩擦火柴時的猶豫不決,看到火爐時的高興喜悦,火柴滅後的難過失望。

②、學習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a、默讀,解決課前提出的三個問題。

b、教師設疑:“桌上鋪着雪白的枱布,擺着精緻的盤子和碗,肚子裏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正冒着香氣。”這句話已經把小女孩看到的東西表達清楚了,為什麼還要寫“更妙的是這隻鵝從盤子裏跳下來,背上插着刀和叉,搖搖擺擺地在地上走着,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這句話呢?

(體會作者想象的豐富性和合理性)

c、指導朗讀“更妙的是......又厚又冷的牆。”

③、學習小女孩第三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a、出示畫面,體會情境。

b、解決前面提出的三個問題。

c、指名讀文,再現情境。

④、學習小女孩第四、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a、指名讀文,解決三個問題。

b、分角色朗讀體會小女孩的心理。

c、屏幕出示“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體會資本主義制度的罪惡)

d、找出五次擦燃火柴的內在聯繫。

3、質疑問難,培養能力

①、輕聲讀最後一段。

②、學生質疑。

③、屏幕出示“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體會兩個“幸福”的含義,激起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

4、總結全文,課外延伸

①、學生談體會,用自己生活的美好和小女孩的悲慘遭遇作比較。

②、教師總結全文,提出希望。

③、佈置作業:寫讀後感《我和小女孩比童年》《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

5、板書設計

7、賣火柴的小女孩

擦火柴美好幻象温暖食物歡樂疼愛幸福

大火爐烤鵝聖誕樹奶奶飛走

火柴滅悲慘現實寒冷飢餓孤獨痛苦凍死

第一根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一大把

三年級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世界著名童話家安徒生的一篇傑作。以虛實結合的方法,記敍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裏,極度寒冷、飢餓、冷落的情況下,一次次劃燃火柴,出現了不同的幻想,最後凍死在街頭的悲慘故事。全文以火柴為線索,從賣火柴到燃火柴,最後拿着燃後的火柴梗,帶着美好的幻想幸福地死去。課文以美好的幻想和細節描寫映襯出小女孩悲慘的命運,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二、設計理念

1、以讀代講。以讀代講,是閲讀教學的最基本方法。課堂上,我讓學生帶着學習問題,通過各種形式的讀來認識生字、理解相關詞義,積累、內化課文語言,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學習寫作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先學後教。整個教學過程我是按照“先學後教”的教學思路設計的。通過 “定向學習”——“交流展示”——“教師精講”——“課堂檢測”四個環節落實學習任務,從而達成學習目標,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學更有針對性。

3、雙主教學。整個設計和教學過程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突出教師的重要作用,如教師在“先學”中走進學生進行引導解疑,在展示中適當補充糾正,特別是“後教”環節,以精彩的點撥和誘導,保證學生學習的質量。

三、學習目標

1、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和理解生字所組成的詞語。

2、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能通順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瞭解現實與幻想相結合的表達方式,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

5、激發學生閲讀安徒生童話的興趣。

四、學習重難點

1.從小女孩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

2、體會作者實虛結合的表達方式及表達的效果。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準備

五次擦燃火柴的課件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暢談作者與題材。

1.你知道什麼是童話嗎?(童話是一種文學體裁,主要面向兒童,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作品,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誇張、象徵的手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2、誰知道安徒生嗎?(安徒生是十九世紀世界著名的丹麥童話作家,一生為孩子們撰寫了168篇童話,你讀過了嗎?)

3、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提綱。

1、認真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生字,多讀幾遍,讀準字音,寫會生字,能理解所組成的詞語意思。

2、把課文讀通順,思考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一次看到什麼?為什麼?

3、小組合作交流,小女孩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幻想,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三)、展示學習情況。

1、學生讀文展示。由每一小組小組長展示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傾聽,鞏固生字讀音,教師隨機矯正其出錯的地方。

2、指定一個小組團隊齊讀最後三個自然段,要求比較通順地誦讀。

3、安排每一小組的較差學生書寫課本中的生字,師生注意其用筆情況,之後進行點評指導。

4、抽查與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意思。

5、哪個小組願意展示回答“學習提供2”的問題?由小組長指定學生回答。

6、指定平時成績一般的學生,試着回答“學習提綱3”。

(四)、精講與點撥。

1、教師示範讀學生在朗讀中容易出錯的相關段落。

2、小組長矯正組內學生寫字出錯的地方,教師隨機課堂指導。

3、點撥引導“學習提綱2”的問題,教師板書:大火爐——烤鵝——聖誕樹——奶奶——幸福的地方。

4、用“因為小女孩渴望——所以她幻想得到——”啟發學生真正掌握“學習提綱3”。教師板書:温暖——吃烤鵝——節日的快樂——得到關愛——幸福的生活。

(五)、課堂檢測與補救。

1、讀寫課文生字:乖 裙 兜 幣 唉 櫥

2、書寫詞語:搖籃 圍裙 圈腿 裂縫 櫥窗 飢餓 乖巧

3、用“因為小女孩渴望——所以她幻想——”通順地概況課文的主要內容。

4、安排課後的“兵教兵”。

第二課時

(一)、檢測“兵教兵”課後合作學習任務。

(二)、出示學習提綱。

1、課文以“火柴”為線索,主要寫了幾件事?

2、細讀課文,比較通順地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3、你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知道了小女孩的具體處境,在小組中互相交流。

4、自由輕聲讀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動的地方畫下來,並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5、小女孩美好的幻想可以成為現實嗎?你覺得這篇童話的寫法有什麼好處。

(三)、展示學習情況。

1、抽測平時學習成績較差學生回答“學習提綱1”,小組長補充,能準確概括。

2、由小組長代表小組回答“學習提綱2”,全班同學點評補充,使概括基本流暢。

3、教師課堂巡視,關注差生對“學習提綱3”的完成情況,隨機解決學習困難。

4、抽查中差生,讓其暢談“學習提綱4”的學習感受。

5、安排“最想説”的學生,完成“學習提綱5”,鼓勵不同見解。

(四)、精講與點撥。

1、以課文的基本內容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完成。(板書:賣火柴——燃火柴——拿火柴梗死去)

2、從“冷”、“餓”、“缺乏快樂”、“缺乏愛”、“缺乏幸福”幾個關鍵詞引導學生找一找相關語句。

3、用“時間”、“地點”、“天氣”、“小女孩遭遇”、“ 幾次擦燃火柴”

、“最後結果”等啟發語,理解小女孩的處境。

4、教師深情誦讀小女孩幻想的段落,讓學生讀出情,讀出味,讀出感,體會小女孩的悲慘遭遇。

5、用五次擦燃火柴的課件,讓學生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慘。點破,人吃人的社會,幸福只是幻想。

6、“現實與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襯托出了現實的悲涼”——虛實結合的表達效果。

7、板書設計:

美好的幻覺 ———— 殘酷的現實

命運悲慘

(五)、再次感悟寫法,昇華情感。

1、對比閲讀幻象和現實部分,説説幻象的句子在暗示什麼?

2、小女孩死了,作者連用了兩個“幸福”,作者想的是什麼?

(六)、拓展延伸

1、鼓勵學生讀安徒生童話,準備召開“班級讀書會──走近安徒生和他的童話”。

2、讀完這個感人的童話,我們一定有許多話想對那個可憐的小女孩説。把你想説的話寫下來。

三年級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會寫6個生字,能夠正確讀寫“乖巧、圍裙、櫥窗、聖誕樹”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

能力目標:瞭解作者虛實結合的表達方式和表達效果。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同情心和人道主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文章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難點:關注賣火柴小女孩的悲慘命運,激起對小女孩的同情之情。

教學方法:

教法: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教學模式,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的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勤于思考。

學法: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

教學準備:PPT課件、表格。

教學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討論導入

1.同學們,你們的大年夜是怎麼過的?你們過的真幸福,在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筆下有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卻有家難回,在寒冷的街頭賣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樣的命運,在這個大年夜發生了怎樣的故事,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那個風雨交加的大年夜。(邀請孩子上麥分享自己過年的情景)

2.板書課題。

二、作者簡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麥人。生於一個貧困的鞋匠家庭,幼年未進過正規學校,十四歲獨自去哥本哈根,在劇院裏打雜。後來在一些藝術家的幫助下才進入正式上學。他刻苦學習,終於成為作家。十19世紀著名的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被譽為現代童話之父。主要作品有《海的女兒》《皇帝的新裝》《醜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等。(邀請1—3位小朋友上麥簡要分享自己看過哪些童話書,有什麼感受)

三、複習生字詞。

圍裙 哆嗦 烤鵝 蜷縮 凍僵 火焰 噴香 乖巧 拖鞋 兜着 裂縫 櫥窗 唯一 靈魂 慈愛 飢餓 捏着 暖烘烘 聖誕樹 火柴梗 灌進來 銅把手 兩腮通紅(首先老師泛讀,然後邀請一位小朋友上麥領讀,最後同學們自由朗讀)

四、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課文通過記敍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悲慘故事,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邀請小朋友上麥分享,其他小朋友仔細聆聽,如有補充,舉手上麥分享)

2.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課文分為幾個部分,各個部分講了什麼?(邀請兩位小朋友上麥對話式交流自己分層的結果及原因,其他小朋友做補充)

第一部分(1—4):大年夜的晚上,一個赤着腳的小女孩在大街上賣火柴。

第二部分(5—10):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種種幻想。

第三部分(11—12):小女孩凍死街頭。

五、深入品讀,感受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5—10自然段內容,想想小女孩共幾次擦燃火柴,分別看到了什麼?討論,完成下列表格。(同學們可以在討論區進行討論,小組長整理信息,完善表格)

六、情景再現,角色扮演。

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分別邀請五位小朋友上麥表演,其他小朋友在討論去給表演的小朋友打分,滿分十分,比比誰的表演技術更完美)

1.同學們,火給小女孩帶來了温暖,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但如果我們用火不慎,就會給我們帶來危險,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們應該主義用火安全。

2.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現在最需要什麼?(小朋友們在討論區回答)

(温暖、食物、疼愛等)

七、品析句子。(邀請小朋友上麥與老師對話式解答或者小朋友單獨分析,其他小朋友可以一邊聽一邊在討論區回答)

1.天冷極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環境描寫,襯托出小女孩的可憐與孤獨 )

2.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年夜。

交代故事的時間——大年夜。在這個意味着幸福、團圓美好的時間裏卻是小女孩悲慘故事的開始。

3.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髮上,那頭髮打成卷兒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有注意這些。

(上面幾句描寫,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對小女孩的同情。小女孩飢寒交迫,掙扎在死亡線上,沒有閒暇顧及自己的天生麗質)

4.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裏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一根。

(靠賣火柴賺錢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來源,一根火柴對小女孩來説是非常珍貴的。一天裏一根火柴沒有賣掉,心裏的內疚和恐懼使她不敢浪費一根火柴。但是極度的寒冷最終使她抽出了一根。)

八、寫作手法。(邀請小朋友上麥分享整篇課文作用了什麼樣的越做手法)

1.對比。

2.虛實結合。

九、板書設計。

十、課堂小結。(先邀請小朋友上麥總結概括,其他小朋友在討論區總結,或在本子上總結後拍照發到討論區)

課文通過記敍一個賣火柴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悲慘故事,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是呀,同學們!美麗的幻想,殘酷的現實!小女孩的悲慘命運深深地牽動着我們的心,如此美麗善良的小女孩竟然凍死在街頭,無人問津,當時社會是多麼冷漠!痛心之餘,更多的是對現在幸福生活的珍惜。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國度裏,當危險與災難降臨時,人們都會伸出援助之手,同舟共濟,共渡難關。希望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和諧、美好。

十一、佈置作業。(作業在微信小程序——小打卡中呈現,小朋友們進羣后第一步修改打卡暱稱為姓名學校年級,第二步選擇打卡主題,第三步根據作業要求完成作業)

1.課堂練習。

2.續寫小女孩和奶奶一起到了天堂以後的生活。

三年級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1、學會十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滿、櫥窗、閃爍、靈魂。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領悟作者基於現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

學習重點

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從火柴光亮中看到的種種幻象。

學習難點

理解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中兩句含義深刻的話。

內容安排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把握故事的內容,學習生字新詞,討論理清課文思路,

第二課時: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激起對小女孩同情的情感共鳴。

第三課時:學習課文第三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大家喜歡過年嗎?為什麼?

2、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知道在遙遠而古老的丹麥王國,安徒生的故鄉,有一個小女孩,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光着頭赤着腳在街上賣火柴。

3、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小女孩的處境嗎?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

1、讀第一部分表現小女孩悲慘可憐的句子。

2、想象這一整天,小女孩是怎麼求別人買她一根火柴的?

3、感情朗讀三、四自然段。

三、學習第二部分

1、默讀課文第二部分。想一想,小女孩幾次劃火柴,她看到了什麼?

2、小組合作學習。

a、完成表格中的內容。

b、自讀、互讀。

c、交流彙報。

總結昇華

三年級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10

1、教材分析

《賣火柴的小女孩》人教版第十二冊第三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本文向您介紹有關《《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的內容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這個小女孩又冷又餓,在臨死前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種種幻象。這種種幻象與她飢寒交迫的現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安徒生通過這個通話,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刻同情。本文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是落實重點訓練項目——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重點課文。我主要教的是課文的第一大段“賣火柴”,這一段內容比較散,共有四個自然段,先講小女陔怎麼會赤着腳走路;接着講她已經在街上走上一整天;再講她聞到街上飄着烤鵝的香味;最後講她不敢回家。

2、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以下4個教學目標:

⑴、讀課文,將課文讀通讀順。

⑵、能根據標題給課文分段。

⑶、重點學習1—4自然段。通過反覆地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小女孩的“可憐”,引起心靈的震憾,產生情感的共鳴,為學習小女孩擦燃火柴產生“幻象”部分奠定濃厚的情感基礎。

⑷、初步感受資本主義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激發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

3、研究主題:

情境教學:崔巒同志説過:“在一定情境之中訓練語言事半功倍。”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説過:“藝術就是感情。”上好語文課首先要通過有效的調節方式,深化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4、教學程序:

圍繞以上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步教學程序,同時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程序的各個層面之中。

第一步,導言揭題。

上課開始,我以讀寄語的方式導入新課,把學生引入特定的情境,同時也自然地交代了課文所寫的內容發生的時代背景,誘發學生情感,激發學習情趣,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初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在初讀課文環節中,我採用學生喜歡的方式練讀課文,並安排一定的練習,引導學生寫出大意,濃縮為小標題,降低分段的難度。

第三步,學習第一段。

第一環節,整體感知,瞭解大意。

安排問題:用一個詞來説説你對小女孩的感覺?文中哪一句話最能概括這一意思?找出中心句“可憐的小女孩!”。抓住這一統攝全段的句子,展開第一段的教學,能省時高效。

第二環節,部分入手,精讀理解。

找描寫小女孩可憐的詞句,抓住五句描寫寒冷和飢餓的句子,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去體會小女孩的可憐,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這一環節中,引導學生進而理解“無人疼愛”這一方面,從而使理解句子的第一層次即理解比較簡單的句子的教學告一段落。

三年級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從理解重點詞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體會作者由現實生活所展開地合理想象。

3、能理解課文思想內容,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從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和作者想象的

合理。

2、從最後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裏藴含着的意思,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同學們,過大年夜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有雞、鴨、魚、蝦等好菜,大家生活在這裏是幸福的,但在沙俄統治下的俄國人民卻過着悲慘的生活,有一個小女孩,她在大年夜還要在街上賣火柴,你們想知道她在街上賣火柴發生了什麼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

二、學習生字新詞

1、檢查自學情況,指名讀生字,師生正音。(略)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一)、學生邊聽課文錄音邊看課文邊思考:

1、課文幾次提到“大年夜”,在什麼情況下提到的?體會了什麼?在文中

畫出相關文段。

(課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開頭,寫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賣火柴;第二次是寫小女孩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別人家窗户透出的燈光,聞着烤鵝的香味,心裏忘不了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寫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

2、畫出你閲讀中印象深刻的句子,你怎樣體會句子的含義?並學會提問題。

(老師相機點撥,學生自由交流、彙報)

(1)“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髮上,那頭髮打成卷披在肩上,看出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每個窗子裏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着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

(她沒注意什麼?她“忘不了”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對比着寫?)

小女孩沒注意的是她美麗的金髮,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美麗的金髮上落着潔白的雪花,確實很美,但她顧不了這些,因為飢餓寒冷纏繞着她,她更需要的是温暖與食物,尤其是大年夜,這是人們盼望的一年中最歡樂最美好的日子。這樣對比着寫可以看出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餓、生活的悲慘,説明那個社會多麼的不合理。

(2)“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着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小女孩既然凍死的,為什麼還“兩腮通紅,嘴上帶着微笑”?)

這是因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靈魂飛到了“沒有寒冷,沒有飢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