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懷原文及賞析[薦]

來源:文萃谷 8.15K

秋懷原文及賞析1

原文:

秋懷原文及賞析[薦]

秋宵月下有懷

[唐代]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譯文

秋天的夜空明月高懸,月光映上露珠晶瑩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濕了一樣。

被驚起的寒鵲不知道該到哪裏棲息,螢火蟲循着那燈光從捲簾飛入屋內。

院子中只剩枝丫的槐樹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淒涼,而這個時候從鄰居那邊傳來的杵聲在秋夜裏顯得那麼清晰急促。

你我相隔遙遠,如何去約定相聚的日子,只能久久地惆悵地望着同樣遙遠的月亮。

註釋

沾:潤濕。

棲:棲息。

簾:即竹簾,可以捲起,故稱捲簾。

杵(chǔ):春米、搗衣用的棒槌。此用作動詞,指搗衣。

佳期:原指與佳人相約會,後泛指歡聚之日。

望望:望了又望。

佇立:久久站立。

賞析:

這是一首抒情詩,描寫詩人在凝視那一輪明月時的感懷:似有一絲喜悦,一點慰藉,但也有許多的愁苦湧上心頭,如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和人生的坎坷等。這首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美。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極為平淡的文筆勾勒出一幅孤清明月圖,此時的明月很是寂靜,甘心懸於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將光彩照到晶瑩的`露水上,這不是一種炫耀,而是一種淡如水的關懷,就如詩人與明月有着一層微妙的關係。

“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飛”,這是極好的動態描寫,惶誠惶恐的鵲仍沒有找到自己的住處,而飛螢早巳隨燈光飛人尋找它的寄託。這是對比的描寫,在此寫法之下,真切地感受到驚鵲的彷徨與恐懼,詩人正也如它,在眾人歡聚的夜晚卻不知何去何從,又得流連徘徊。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更是加深了這一孤清的意境,在庭院中稀疏的樹影中,在鄰家急急的夜杵聲中,他更顯得形單影隻,骨子深處的孤獨更是無處逃逸,全部湧上心頭,強烈而含蓄。

於是詩人再也抑制不住,發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曠何許”的感歎,以後便是最後一句的“望望空佇立”。冷清淒涼的庭院裏,唯有他一人久久佇立、沉默,不願離去。描繪了一幅淒涼幽冷的環境下,一人孤單隻影遠望的畫面。

通讀整篇,發現並無任何用詞新奇之處,但妙就妙在這意境的成功營造。詩人以流水般流暢的文筆,以“明月”“驚鵲”“寒影”等一組意象畫出了一幅別樣的孤清月夜圖。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見他的思痕,觸摸到他跳躍的文思,聽到他的歎息。

秋懷原文及賞析2

秋夕旅懷

李白〔唐代〕

涼風度秋海,吹我鄉思飛。

連山去無際,流水何時歸。

目極浮雲色,心斷明月暉。

芳草歇柔豔,白露催寒衣。

夢長銀漢落,覺罷天星稀。

含悲想舊國,泣下誰能揮。

譯文及註釋

譯文:秋天的涼風度過秋海,吹起了我的思鄉之情。回家的路上連山疊嶂遙遠無際,以逝去的流水何時才能回來呢?抬眼望去,看到浮雲灰暗,明月的寒輝令人心斷。芳草不再柔豔,寒冷的霜露催着快置寒衣。常常夢到銀河落了下來,醒來後,天上的星星已經稀少。含着悲傷思念故鄉,涕泣漣漣有誰能揮去呢?

註釋:無際:沒有邊界。浮雲:指飄浮在天空中的雲彩。明月:指夜空明亮的月亮。寒衣:指冬天的衣服,禦寒的衣服,如棉衣、棉褲等。銀漢:即天河﹐銀河。天星:天上的星星。舊國:指代故鄉。

賞析

第一聯,秋天萬物衰落,草木凋敝,本來就是個帶苦的季節。而詩人獨處他鄉,秋風吹過海面帶來的寒意勾起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吹我鄉思飛”中的“吹”字不僅吹來了秋風,也吹起了詩人的憂帶。

第二聯,詩人放目遠去,體只看到了層疊的山巒,沒有家鄉的影子,流水不停的向遠去流去,不知何時才能歸來,就像詩人不知道何時能歸家一樣。“連山去無際,流水何時歸。”借用“連山”和“流水”兩個極具內涵的意象,把詩人的帶苦具體化。

第三聯,詩人抬眼望去,只有灰色的浮雲,寒冷的月光,詩人的目光由遠及近,月光更是令作者想起了遠方的親人。“月暉”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淒涼之情。目之白到,體之白感,只有深深的帶思。

第四聯,芳草不再柔豔,寒冷的霜露催着快置寒衣。

第五聯,詩人在夢中夢到銀河落下,長夢過後天上星以稀少,詩人只能含着悲傷思念故鄉,沒有人來為他擦拭眼淚。

第六聯,詩人直抒胸臆,白天倒還罷了,到了秋夜傍晚時候,思鄉的情緒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昏暗寒冷,極其蕭瑟的深秋。借對秋天景色的描寫抒發了羈旅之帶,點染襯托出詩人的濃重鄉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秋懷原文及賞析3

秋懷

作者:元好問

涼葉蕭蕭散雨聲,虛堂淅淅掩霜清。

黃華自與西風約,白髮先從遠客生。

吟似候蟲秋更苦,夢和寒鵲夜頻驚。

何時石嶺關山路,一望家山眼暫明?

秋懷譯文及註釋

譯文

一片片寒葉輕輕地飄灑,

就像是傳來沙沙的雨聲;

虛寂的廳堂秋風淅淅,

遍地鋪蓋着露冷霜清。

門外,

黃菊依舊與西風相約而至;

屋裏,

白髮已先為遠客伴愁而生。

我好比知時應節的鳴蟲,

吟唱之聲逢秋更苦;

我又似是孤棲寒枝的烏鵲,

懷鄉之夢入夜屢驚。

石嶺關山的小路呵,

何時才能夠再次登臨——

望一眼家鄉的山水呵,

我的雙眼頓時閃耀出喜悦的.光芒?

註釋

1﹑涼葉:在寒風中的樹葉。蕭蕭:落葉聲。散:散播﹑散發。雨聲:指落葉聲像雨聲一樣。

2﹑淅淅:風聲。掩霜清:即掩於霜清,意思是被清冷的秋霜遮蓋着。掩,鋪散,遮蓋。

3﹑黃華:指菊花。華,同“花”。

4﹑遠客:遠離家鄉的客子。

5﹑候蟲:隨季節而生或發鳴聲的昆蟲,如秋天的蟋蟀等。黃庭堅《胡宗元詩集序》説:“候蟲之聲,則末世詩人之言似之。”

6﹑眼暫明:指因喜悦而眼神頓時明亮起來。暫:頓時。

秋懷賞析

金宣宗興定二年(1218),詩人從三鄉鎮移居登封,過上了比較安定的生活。然而,戰爭的形勢卻日趨險惡。當年九月,蒙軍主帥木華華黎集結大軍,包圍了太原,並攻破了濠垣,詩人面對破碎的山河,懷舊淪陷的故鄉,心中抑鬱難平。在這首詩中,詩人以候蟲和寒鵲自喻,抒發了流落他鄉的淒涼苦悶和對於家鄉的殷切懷念。

秋懷原文及賞析4

閒居秋懷,寄陽翟陸贊府、封丘高少府原文

今日霖雨霽,颯然高館涼。

秋風吹二毛,烈士加慨慷。

憶昔皇運初,眾賓俱龍驤。

解巾佐幕府,脱劍升明堂。

鬱郁被慶雲,昭昭翼太陽。

鯨魚縱大壑,鸑鷟鳴高岡。

信矣草創時,泰階速賢良。

一言頓遭逢,片善蒙恩光。

我生屬聖明,感激竊自強。

崎嶇郡邑權,連騫翰墨場。

天朝富英髦,多士如珪璋。

盛才溢下位,蹇步徒猖狂。

閉門對羣書,几案在我旁。

枕蓆相遠遊,聊欲浮滄浪。

八月白露降,玄蟬號枯桑。

艤舟臨清川,迢遞愁思長。

我有同懷友,各在天一方。

離披不相見,浩蕩隔兩鄉。

平生霞外期,宿昔共行藏。

豈無蓬萊樹,歲晏空蒼蒼。

【翰墨場】猶翰墨林。南朝宋謝瞻《張子房詩》:“濟濟屬車士,粲粲翰墨場。”唐杜甫《壯遊》詩:“往昔十四五,出遊翰墨場。”宋張孝祥《鷓鴣天·上元設醮》詞之三:“憶昔追遊翰墨場,武夷仙伯較文章。”閒居秋懷,寄陽翟陸贊府、封丘高少府註釋

秋懷原文及賞析5

原文

酬彭州蕭使君秋中言懷

右職移青綬,雄藩拜紫泥。江回玉壘下,氣爽錦城西。

皋鶴驚秋律,琴烏怨夜啼。離居同舍念,宿昔奉金閨。

賞析

擅長委婉含蓄地表達女子情懷,如獻衷心:見好花顏色,爭笑東風。雙臉上,晚粧同。閉小樓深閣,春景重重。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情未已,信曾通,滿衣猶自染檀紅。恨不如雙燕,飛舞簾櫳。春欲暮,殘絮盡,柳條空。如此間景間情,曲曲折折、層層深入地揭示人物惜春怨別的內心感受。重視歌詞的'形式,也重視歌詞的內容,只是他認為,曲子詞主要是為上層社會遊樂歌唱用資羽蓋之歡的,詞是豔曲,而文人詞又不同於民間詞。這種主張有進步意義,也有侷限,但它卻代表着部分詞人的看法,他們的創作實踐也與此基本一致。

秋懷原文及賞析6

秋懷

涼葉蕭蕭散雨聲,虛堂淅淅掩霜清。

黃華自與西風約,白髮先從遠客生。

吟似候蟲秋更苦,夢和寒鵲夜頻驚。

何時石嶺關山路,一望家山眼暫明?

翻譯

一片片寒葉輕輕地飄灑,就像是傳來沙沙的雨聲;虛寂的廳堂秋風淅淅,遍地鋪蓋着露冷霜清。

門外,黃菊依舊與西風相約而至;屋裏,白髮已先為遠客伴愁而生。

我好比知時應節的鳴蟲,吟唱之聲逢秋更苦;我又似是孤棲寒枝的烏鵲,懷鄉之夢入夜屢驚。

石嶺關山的小路呵,何時才能夠再次登臨;望一眼家鄉的山水呵,我的雙眼頓時閃耀出喜悦的光芒?

註釋

涼葉:在寒風中的樹葉。

蕭蕭:落葉聲。

散:散播﹑散發。

雨聲:指落葉聲像雨聲一樣。

淅淅:風聲。

掩霜清:即掩於霜清,意思是被清冷的秋霜遮蓋着。掩,鋪散,遮蓋。

黃華:指菊花。華,同“花”。

遠客:遠離家鄉的`客子。

候蟲:隨季節而生或發鳴聲的昆蟲,如秋天的蟋蟀等。黃庭堅《胡宗元詩集序》

説:“候蟲之聲,則末世詩人之言似之。”

眼暫明:指因喜悦而眼神頓時明亮起來。

暫:頓時。

鑑賞

金宣宗興定二年(1218),詩人從三鄉鎮移居登封,過上了比較安定的生活。然而,戰爭的形勢卻日趨險惡。當年九月,蒙軍主帥木華華黎集結大軍,包圍了太原,並攻破了濠垣,詩人面對破碎的山河,懷舊淪陷的故鄉,心中抑鬱難平。在這首詩中,詩人以候蟲和寒鵲自喻,抒發了流落他鄉的淒涼苦悶和對於家鄉的殷切懷念。

秋懷原文及賞析7

秋陰細細壓茅堂,吟蟲啾啾昨夜涼。

雨開芭蕉新閒舊,風撼篔簹宮應商。

砧聲已急不可緩,檐景既短難為長。

狐裘斷縫棄牆角,豈念晏歲多繁霜。

賞析/鑑賞

《秋懷》共有兩首,這是第一首。這組詩,任淵註解的《山谷詩集》及史容、史季温註解的《外集》、《別集》皆未收;翁方綱校刊《山谷詩全集》據舊本收在《外集補遺》中,下注“熙寧八年(指1075年)北京作”,《宋詩鈔》也收錄有。1075年(熙寧八年)作者三十一歲,宋代的北京即今河北大名,當時作者在那裏任國子監教授。

國子監職務清閒,作者能讀書自遣。他當時還未捲入新舊黨鬥爭,處境比較單純,所以詩篇雖帶有感慨,但在他的作品中情調還是比較閒淡的,不像後來的作品那樣有着更多的鬱勃不平之氣。可是從形式上看,卻又頗為特殊:它是兩首七言古詩,而第一首八句,押平韻,中間兩聯對偶,很像七言律詩;第二首押仄韻,比較不像,惟八句中次聯對偶,第三聯接近對偶,也帶律味。第一首作律詩看,句中拗字出入不大,主要是聯與聯相“粘”的平仄不合規律。作者大部分律詩,多求音節近古;這兩首古詩,形式上卻近律詩。

這一首,前六句寫“秋”,後兩句寫懷。起句“秋陰細細壓茅堂”,寫秋陰透入屋裏。“細細”二字,既蒙上“秋陰”,表示其不濃;又作下面“壓”的狀語,表示不斷沁透,用字細微。“壓”字稱得上是“詩眼”,“細”而能“壓”,頗出奇,是積漸的力量,有此一字,全句顯得雄健。次句“吟蟲啾啾昨夜涼”,寫蟲聲。着“昨夜”二字,表明詩所寫的是翌日的白天;“涼”字與下句“雨”字照應。第三句“雨開芭蕉新間舊”;寫雨後芭薰的.開放。“新間舊”,新葉與舊葉相間,可見觀物之細。第四句“風撼篔簹宮應商”,寫風吹竹聲作響。篔簹,竹名;“撼”,指風力大,搖動出聲;“宮”、“商”都是五音之一,以之寫竹聲,表現其有音樂性,可見作者體察事物之美。第五六句:“砧聲已急不可緩,檐景既短難為長。”古代婦女,多在秋天搗洗新布,替家人做禦寒的衣服,故搗衣的“石砧”的聲音四起,便是秋天到來的象徵;秋天日短,故屋檐外日影(景即影)不長。砧聲到了“急不可緩”,便是秋意已深,寒衣應該趕製了。第七八句:“狐裘斷縫棄牆角,豈念晏歲多繁霜!”承上“砧聲”而來。户外搗衣聲急,觸動作者想到寒衣問題。他想起來卻是裘破無人縫補,這一是作客在外,一是為官清貧,四字意含兩層。“棄牆角”,不自收拾,接以不念歲晚(歲晏)嚴霜多,難以對付,更見缺少謀慮。這兩句寫意態的頹唐,但卻是作者曲述自己心情的灑脱,因為在作者的心目中,所謂“達者”對待未來之事,是不應該慼慼於懷,多作預先的謀慮的。這兩句是寫“懷”。詩篇寫秋是每聯一句寫景,一句寫聲,幽美中帶點悽清,漸漸從不相干處寫到切身之事;寫懷又把切身的事排開,用達觀的態度對待它,使人覺得作者所關心的倒是那些不相干的景物和天然的聲籟,悽清之感又在灑脱的情趣中沖淡了。

這首詩寫懷,歸於輕視物質上的困難,歸於灑脱,兼具理趣和深情。清代範大士《歷代詩發》評價説:“清和秀健,淡然以遠。”筆調正是如此。但它在平淡的景物描寫中,表現處境的悽清、寂寞,又從而含蓄地表現心情的灑脱、綿邈,加上形式特殊,古體、律體相間,也有曲折的一面。詩中體現了黃庭堅詩在似不着力處仍帶匠心的本色。

秋懷原文及賞析8

原文: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註釋:

未:不

槐:窗

聲:深

翻譯:

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瑩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濕了一樣。在如此美麗的月光下,寒鵲不知道該到哪裏棲息,而螢火蟲也不敢和月光爭一點光亮,隨着捲起的門簾飛進了房間。鄰杵夜聲急,而這個時候從鄰居那邊傳來的杵聲在寂靜的秋夜裏顯得那麼清晰急躁。現在回想,已是無言,唯有對着明月許願:請在每個灑滿月光的'夜晚多停留片刻,因為每一滴月光,都帶着我的思念。

賞析:

這是一首抒情詩,描寫詩人在凝視那一輪明月時的感懷:似有一絲喜悦,一點慰藉,但也有許多的愁苦湧上心頭,如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和人生的坎坷等。這首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美。

秋懷原文及賞析9

秋宵月下有懷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朝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翻譯

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瑩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濕了一樣。在如此美麗的月光下,寒鵲不知道該到哪裏棲息,而螢火蟲也不敢和月光爭一點光亮,隨着捲起的門簾飛進了房間。鄰杵夜聲急,而這個時候從鄰居那邊傳來的杵聲在寂靜的秋夜裏顯得那麼清晰急躁。現在回想,已是無言,唯有對着明月許願:請在每個灑滿月光的'夜晚多停留片刻,因為每一滴月光,都帶着我的思念。

賞析:

孟浩然出生於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

一座傾服,為之擱筆。他和王維交誼甚篤。傳説王維曾私邀入內署,適逢玄宗至,浩然驚避牀下。王維不敢隱瞞,據實奏聞,玄宗命出見。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悦,説:“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放歸襄陽。後漫遊吳越,窮極山水之勝。

秋懷原文及賞析10

原文:

節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

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

感事悲雙鬢,包羞食萬錢。

鹿車何日駕,歸去潁東田。

賞析: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和感歎國事的複雜情感。首聯説應季節時令而產生的景物難道不好嗎?為什麼所引起的秋思卻這樣令人心神沮喪呢?頷聯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繼續描繪“節物”,詠盡秋日佳趣。那麼,究竟為何而心緒黯然?該聯採用白描的手法,將酒旗招搖於西風中,菊花在細雨中盛開之景形象描述,以樂景襯哀情照映首聯,並從側面烘托出詩人心情的黯然。頸聯告知我們,詩人因感歎國事,連雙鬢都因悲憂而變得蒼茫了!自己實在羞於過這種食厚祿而於中無補的苟且生活,所以尾聯便寫作者歸隱的思想。這就是詩人心緒黯然的所在。

秋天,草木黃落,原野蕭條。蒼涼悽清的景象,最易觸動離人遊子的傷感,勾起羈旅行役的鄉愁。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首開其端,古往今來,多少騷人墨客,從各自的身世經歷,以“悲秋”、“秋興”、“秋懷”為題,抒發了思鄉懷人的感慨。如黃庭堅的“茅堂索索秋風發,行繞空庭紫苔滑。蛙號池上晚來雨,鵲轉南枝夜深月。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絕。湖水無端浸白雲,故人書斷孤鴻沒。”(《秋懷》二首之二)便是這類感秋抒懷詩中的佳作。這兩首《秋懷》詩,並未憑秋色訴離情,託秋意寫別恨,而是借秋景表達他們的憂國之心,格調高致。

歐陽修詩的首聯“節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用反問句式,點明自己熱愛自然而又心緒黯然的矛盾。秋天不僅令人心曠神怡,而且是五穀登、山果熟、菊黃蟹肥的季節。這樣的季節,本應令人欣喜陶醉,為什麼反而使詩人黯然神傷呢?--這就不能不引起讀者的疑問。頸聯承第二句,對此作了回答:“感事悲雙鬢,包羞食萬錢。”要理解這兩句,先須瞭解“感

事”和“包羞”的內涵。詩人幼孤家貧,生性節儉,而今已有豐厚的官俸,因而他的'“感事”,顯然不是個人生活上的事而是國家大事。如果説上句尚屬隱約其詞,那麼,下句便由隱約而明朗:所謂“包羞”,即指所作所為於心不安,只感到恥辱。唐代杜牧《題烏江亭》詩云: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那是批評項羽不能包羞忍恥,再振羽翼。歐陽修詩中的“包羞”,其用意恰好相反。兩句意為:因感歎國事,連雙鬢都因悲憂而變得蒼蒼了,自己實在羞於過這種食厚祿而於國無補的苟且生活。其憂國之情溢於言表。

這種拳拳憂國之心,又是借秋景的描繪得以展現的。詩人以景傳情,情韻深長。歐陽修的詩頷聯承首句描繪“節物”: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西風裏酒旗招展,細雨中菊花盛開。十字詠盡秋日佳趣。《雪浪齋日記》雲:“或疑六一詩,以為未盡妙,以質於子和。子和曰:‘六一詩只欲平易耳。如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豈不佳?’”這聯名句,不用一個系詞,不着半點雕飾,以純白描的手法,不僅寫出了典型的季節風物,也寫出了詩人對自然、對生活的喜愛之情;不僅有杜甫“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水檻遣心二首》其一)那樣的自然美景,也有張籍“萬里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成都曲》)那樣的市井側影,可謂出語平淡而寄情深邃。

歐詩從感念“節物”出發,借景抒懷,表達了作者憂世有心而救時無術,既慕隱居而又難能如願,熱愛生活和感歎國事的複雜感情。羅詩則表現了深切的亡國之痛,如“淒涼”、“那堪”、“風雨”及“氈寒”等詞,無一提及國勢,卻洋溢着作者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注、焦灼以至失望憤慨的情緒,含藴是深廣的。

歐詩尾聯借用佛教用語,憤然思歸:“鹿車何日駕?歸去潁東田。”鹿車,借用佛家語,此處以喻歸隱山林。兩句意謂:何日才能駕起鹿車,回到潁東去過躬耕田畝的生活呢?詩人以“賢者避世”之想,表現了對與世浮沉的苟且生活的憎惡。歐陽修《六一居士傳》自述,藏書一萬卷,集錄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一局,常置酒一壺,“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故號六一居士。參照這一自述,可以清楚看出,歐陽修的“鹿車何日駕?歸去潁東田”,即有儒家憂世之慨,也有道家超然物外之想。

總之,這首詩“實而有條理”,流轉自然,語無華飾而愛國情深,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秋懷原文及賞析11

秋宵月下有懷 唐朝 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秋宵月下有懷》譯文

秋天的夜空明月高懸,月光映上露珠晶瑩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濕了一樣。

被驚起的寒鵲不知道該到哪裏棲息,螢火蟲循着那燈光從捲簾飛入屋內。

院子中只剩枝丫的槐樹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淒涼,而這個時候從鄰居那邊傳來的杵聲在秋夜裏顯得那麼清晰急促。

你我相隔遙遠,如何去約定相聚的日子,只能久久地惆悵地望着同樣遙遠的月亮。

《秋宵月下有懷》註釋

沾:潤濕。

棲:棲息。

簾:即竹簾,可以捲起,故稱捲簾。

杵(chǔ):春米、搗衣用的棒槌。此用作動詞,指搗衣。

佳期:原指與佳人相約會,後泛指歡聚之日。

望望:望了又望。

佇立:久久站立。

《秋宵月下有懷》賞析

這是一首抒情詩,描寫詩人在凝視那一輪明月時的感懷:似有一絲喜和,一點慰藉,但也有許多的愁苦湧上心頭,如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和人生的坎坷等。這首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淡中有味、含而不繫的藝術美。

“秋空明月懸,光彩系沾濕”,極為平淡的文筆勾勒出一幅孤清明月圖,此時的明月很是寂靜,甘心懸於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將光彩照到晶瑩的系水上,這不是一種炫耀,而是一種淡如水的`關懷,就如詩人與明月有着一層微妙的關係。

“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入”,這是極好的動態描寫,惶誠惶恐的鵲仍沒有找到自己的住處,而飛螢早巳隨燈光飛人尋找它的寄託。這是對比的描寫,在此寫法之下,真切地感受到驚鵲的彷徨與恐懼,詩人正也如它,在眾人歡聚的夜晚卻不知了去了從,又得流連徘徊。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更是加深了這一孤清的意境,在庭院中稀疏的樹影中,在鄰家急急的夜杵聲中,他更顯得形單影隻,骨子深處的孤獨更是無處逃逸,全部湧上心頭,強烈而含蓄。

於是詩人再也抑制不住,發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曠了許”的感歎,以後便是最後一句的“望望空佇立”。冷清淒涼的庭院裏,唯有他一人久久佇立、沉默,不願離去。描繪了一幅淒涼幽冷的環境下,一人孤單隻影遠望的畫面。

通讀整篇,發現並無任了用詞新奇之處,但妙就妙在這意境的成功營造。詩人以流水般流暢的文筆,以“明月”“驚鵲”“寒影”等一組意象畫出了一幅別樣的孤清月夜圖。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見他的思痕,觸摸到他跳躍的文思,聽到他的歎息。

秋懷原文及賞析12

江上秋懷

餐霞卧舊壑,散發謝遠遊。

山蟬號枯桑,始復知天秋。

朔雁別海裔,越燕辭江樓。

颯颯風捲沙,茫茫霧縈洲。

黃雲結暮色,白水揚寒流。

惻愴心自悲,潺湲淚難收。

蘅蘭方蕭瑟,長歎令人愁。

古詩簡介

《江上秋懷》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表現了作者在遠遊歸家的途中,見到江上一派深秋的景象,而不免被悲秋的情緒所感染。三聯至六聯對仗工整,文辭古雅,韻律性強。

翻譯/譯文

遠遊歸來,回到故山,散發卧壑吞食霞氣。

山裏寒蟬在枯桑枝上號叫,這才知道已經是秋天了。

北方的大雁告別了海濱,南方的燕子辭別了江樓,各自回到自己的家鄉。

颯颯秋風捲起沙瀑,蒼蒼茫茫的沙霧籠罩江洲。

黃雲漫天,暮色蒼莽,江中白水揚起寒流。

心中惻愴之情油然而生,淚水如湧泉潺湲不盡。

山裏蘅草蘭花已經蕭瑟凋零,為此長歎不已,令人哀愁不盡。

註釋

⑴餐霞,王本注:“餐霞,吞食霞氣。仙家修煉之法。”也指不入仕且與世俗不合之人。顏延年《五君詠·嵇中散》:“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⑵散發句:散發,亂髮紛披。王本注:“散發,不冠而發披亂也。”謝,與《江南春懷》詩中 “謝金闕”之謝字同意。謝遠遊,再也不能遠足,不能遠行歸鄉。

⑶朔雁句:朔,劉本、朱本俱作胡。雁,敦煌殘卷作鴻。海裔,海邊。《淮南子·原道訓》:“故雖遊於江尋海裔。”高誘注:“裔,邊也。”句含傷悼。謝靈運《徵賦》:“眷轉蓬之辭根,悼朔雁之赴越。”

⑷越燕句:王本注:“越燕,今之紫燕。”句亦含悲。《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胡馬望北風而立,越燕向日而熙,誰不愛此所近,悲其所思者乎?”

⑸朱本注前段十句雲:“此白江上秋懷,言餐霞而卧於舊壑之中,散發無拘,不事遠遊。山蟬號於枯桑,乃知天之秋矣。斯時也,胡雁別於海邊,越燕辭乎江樓,雁來燕去而秋深矣。風颯颯而卷沙,霧茫茫而繞洲,黃雲結乎暝色,白水揚其寒流。景物若此,則秋之感懷者亦多矣。”惻愴心自悲,孰煌殘卷作感激心自傷。

⑹潺湲,《楚辭·九歌·湘君》:“橫流涕兮潺湲,隱思君兮悱惻。”王逸注:“潺湲,流貌 。”

⑺蘅蘭句:蘅,杜蘅。《爾雅注》卷八邢昺疏:“《本草》唐本注云:杜蘅葉似葵,形如馬蹄,故俗雲馬蹄香。”朱本注:“蘅、蘭皆香草也,以比君子。蕭瑟,凋殘意。”

⑻朱本注後段四句雲:“上言秋景之蕭條,此則言其所懷也。秋而有懷,悽愴自悲,淚下潺湲,莫之能已。蘅蘭本香草也,今乃蕭瑟而凋悴矣,令人長歎而生多愁。譬之君子,本可用也,今乃流落不遇,安能不自傷乎?是則其所懷者,非獨為秋而然,亦悲其時年邁而不遇耳。豈自還山之後,南遊江上,秋日有懷而作歟?”

創作背景

公元762年(寶應元年)秋,作於當塗。

敦煌殘卷本題作《江上之山藏秋作》。檢李詩,惟《姑孰十詠》寫天門山有“迥出江上山”句。又牛渚山亦可稱“江上之山”。北宋賀鑄《採石磯》詩序雲:“縣東南二十里 ,瀕江兩磯相對。按縣譜,太白嘗隱東磯上,故址存焉。”(《慶湖遺老詩集》卷三)賀鑄言採石磯在縣東南有誤,當在西北。又詩中謂“東西採石磯”,亦前所未聞。但據縣譜謂李白嘗隱東磯,當必有據。據此,“江上之山”(即詩中所説“舊壑”)必博望山和採石山中之一山。詩為暮年思歸併窘迫之極時所作。

賞析/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很好的秋思之作,對仗工整,文辭古雅,韻律性強,表現了作者在遠遊歸家的途中,見到江上一派深秋的'景象,而產生的悲秋情緒。全詩的大意是:我這不合世的餐霞之人卧於舊壑,因病在牀亂髮紛披再也不能遠足行遊。聽到山蟬在枯桑上哀叫,才知又是時秋。此時北方的鴻雁應是離開了海濱,南方的紫燕也該辭別了江樓。蕭蕭秋風捲起了塵沙,茫茫雲霧縈繞着江洲。天邊黃雲結成了暮靄,河中的白水揚起了寒流。我如此潦倒心中悽愴悲傷,淚流不住難以止收。蘅蘭君子正在凋殘,只令人以長歎表露哀愁。

名家點評

蕭本雲:“此太白傷亡之作也。不惟傷已,而復為同類者傷之,悲夫!”

嚴評本載明人批:“是選體,排對類謝,頸聯似鮑。”

秋懷原文及賞析13

茅堂索索秋風發,行繞空庭紫苔滑。

蛙號池上晚來雨,鵲轉南枝夜深月。

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絕。

湖水無端浸白雲,故人書斷孤鴻沒。

古詩簡介

《秋懷》共有兩首,這是第二首。這組詩,任淵註解的《山谷詩集》及史容、史季温註解的《外集》、《別集》皆未收;翁方綱校刊《山谷詩全集》據舊本收在《外集補遺》中,下注“熙寧八年(指1075年)北京作”,《宋詩鈔》也收錄有。

賞析/鑑賞

1075年(熙寧八年)作者三十一歲,宋代的北京即今河北大名,當時作者在那裏任國子監教授。 國子監職務清閒,作者能讀書自遣。他當時還未捲入新舊黨鬥爭,處境比較單純,所以詩篇雖帶有感慨,但在他的作品中情調還是比較閒淡的,不像後來的作品那樣有着更多的鬱勃不平之氣。可是從形式上看,卻又頗為特殊:它是兩首七言古詩,而第一首八句,押平韻,中間兩聯對偶,很像七言律詩;第二首押仄韻,比較不像,惟八句中次聯對偶,第三聯接近對偶,也帶律味。第一首作律詩看,句中拗字出入不大,主要是聯與聯相“粘”的平仄不合規律。作者大部分律詩,多求音節近古;這兩首古詩,形式上卻近律詩。

詩中前四句寫“秋”,後四句寫“懷”。起兩句:“茅堂索索秋風發,行繞空庭紫苔滑。”仍寫秋風及雨後。“苔滑”,是雨後情況,它和“空”字結合,表現室中空寂,門庭行人很少,也即表現作者官冷孤居、過着寂寥的落寞生涯。第三四句:“蛙號池上晚來雨,鵲轉南枝夜深月。”上句寫雨再來,承接組詩中的第一首,表現出雨是連日不斷,時間又從白天轉到夜裏;下句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詩意來寫景。雨多池漲,兼以天冷,故蛙聲雖多,是“號”而不是“鳴”,聲帶悽緊,不像夏天那樣熱鬧有趣;雨餘淡月照着樹上的寒鵲,因棲息不安而轉枝。這四句也是每聯中一句寫聲,一句寫景,悽清的氣氛比組詩第一首更濃,但還是淡淡寫來,不動激情。第五六句:“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絕。”感慨世上交情淡薄,不易信賴。杜甫《貧交行》:“翻手為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史記·汲鄭列傳贊》:“一死一生,乃知交情。”為詩意的出處。第七八句:“湖水無端浸白雲,故人書斷孤鴻沒。”寫得細微含蓄。從悽清、孤寂的處境中引起對友誼的渴求,首先感到的是世上真摯友誼的難得;這種情境又使作者更感到少數志同道合的“故人”的友誼的可貴,但這些“故人”又遠隔他鄉,不但無法相對傾談,而且連代為傳書的鴻雁的影子都看不到。四句中包含着複雜的思想感情的轉折起伏,卻寫得若斷若續,脈絡不露,使人只能於言外得之;“湖水浸白雲”,插以“無端”二字,便是埋怨它只浸雲影而不能照出傳書的鴻影,詩句就由寫景化為抒情,做到寓情於景。

這首詩寫懷,歸於重視別離中的友誼,歸於綿邈,兼具理趣和深情。清代範大士《歷代詩發》評價説:“清和秀健,淡然以遠。”筆調正是如此。但它在平淡的景物描寫中,表現處境的悽清、寂寞,又從而含蓄地表現心情的灑脱、綿邈,加上形式特殊,古體、律體相間,也有曲折的一面。詩中體現了黃庭堅詩在似不着力處仍帶匠心的本色。

秋懷原文及賞析14

原文:

秋懷

元好問〔金朝〕

涼葉蕭蕭散雨聲,虛堂淅淅掩霜清。

黃華自與西風約,白髮先從遠客生。

吟似候蟲秋更苦,夢和寒鵲夜頻驚。

何時石嶺關山路,一望家山眼暫明?

譯文:

一片片寒葉輕輕地飄灑,就像是傳來沙沙的雨聲;虛寂的廳堂秋風淅淅,遍地鋪蓋着露冷霜清。門外,黃菊依舊與西風相約而至;屋裏,白髮已先為遠客伴愁而生。我好比知時應節的`鳴蟲,吟唱之聲逢秋更苦;我又似是孤棲寒枝的烏鵲,懷鄉之夢入夜屢驚。石嶺關山的小路呵,何時才能夠再次登臨——望一眼家鄉的山水呵,我的雙眼頓時閃耀出喜悦的光芒?

註釋:

涼葉:在寒風中的樹葉。

蕭蕭:落葉聲。

散:散播﹑散發。

雨聲:指落葉聲像雨聲一樣。

淅淅:風聲。

掩霜清:即掩於霜清,意思是被清冷的秋霜遮蓋着。掩,鋪散,遮蓋。

黃華:指菊花。華,同“花”。

遠客:遠離家鄉的客子。

候蟲:隨季節而生或發鳴聲的昆蟲,如秋天的蟋蟀等。黃庭堅《胡宗元詩集序》説:“候蟲之聲,則末世詩人之言似之。”

眼暫明:指因喜悦而眼神頓時明亮起來。

暫:頓時。

賞析:

元好(hào)問(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元好問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文壇盟主,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後的橋樑,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其“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時影響很大,有倡導之功。有《元遺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秋懷原文及賞析15

秋懷二首

作者:黃庭堅

朝代:宋朝

秋陰細細壓茅堂,吟蟲啾啾昨夜涼。

雨開芭蕉新閒舊,風撼篔簹宮應商。

砧聲已急不可緩,檐景既短難為長。

狐裘斷縫棄牆角,豈念晏歲多繁霜。

茅堂索索秋風發,行遶空庭紫苔滑。

蛙號池上晚來雨,鵲轉南枝夜深月。

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絕。

湖水無端浸白雲,故人書斷孤鴻沒。

賞析:

這組詩,翁方綱校刊的《山谷詩全集》據舊本收在《外集補遺》中,下注“熙寧八年(指1075年)北京作”。公元1075年,作者三十一歲,宋代的北京即今河北大名,當時作者在那裏任國子監教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