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期末考試複習題解析

來源:文萃谷 1.51W

題組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二生物期末考試複習題解析

1.某同學在做“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時,進行了如下圖所示的改進,下列敍述正確的是(

)

A.應該向培養皿中加入無水乙醇

B.棉線的作用是為了固定圓形的濾紙

C.向a處滴層析液,而不是滴在b處

D.幾分鐘後就可以觀察到濾紙上出現四個同心圓環

【解析】選D。提取綠葉中的色素用無水乙醇,而分離綠葉中的色素用層析液,故A項錯誤。圖中棉線有利於層析液被吸到濾紙上,故B項錯誤。向a處滴濾液,而不是層析液,故C項錯誤。幾分鐘後,色素在濾紙上隨着層析液擴散,出現四個同心圓環,從外到內依次是胡蘿蔔素、葉黃素、葉綠素a、葉綠素b,故D項正確。

2.(2015·黃岡模擬)某研究組獲得了水稻的葉黃素缺失突變體。將其葉片進行了紅光照射光吸收測定和色素層析條帶分析(從上至下),與正常葉片相比,實驗結果是( )

A.光吸收差異顯著,色素帶缺第2條

B.光吸收差異不顯著,色素帶缺第2條

C.光吸收差異顯著,色素帶缺第3條

D.光吸收差異不顯著,色素帶缺第3條

【解析】選B。本題考查葉綠體中色素的吸收光譜以及色素層析的結果,意在考查對基礎知識的記憶情況。水稻葉片中的葉黃素缺失,其對藍紫光的吸收減少,但對紅光的吸收無明顯差異;色素層析條帶從上往下依次是胡蘿蔔素、葉黃素、葉綠素a、葉綠素b,葉黃素缺失則會導致色素層析條帶缺失第2條。

3.如圖是某同學用青菜葉做葉綠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的結果,下列説法不正確的是

( )高二生物期末考試第一題是綠葉中色素的提取

A.甲、乙、丙、丁四種色素依次為胡蘿蔔素、葉黃素、葉綠素a、葉綠素b

B.在層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丁

C.濾紙上相鄰兩條色素帶距離最近的是丙和丁

D.濾紙上色素帶最寬的是丙

【解析】選B。綠葉中四種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為胡蘿蔔素>葉黃素>葉綠素a>葉綠素b,擴散速度依次為胡蘿蔔素>葉黃素>葉綠素a>葉綠素b,故圖中甲、乙、丙、丁四種色素依次為胡蘿蔔素、葉黃素、葉綠素a、葉綠素b。圖中甲(胡蘿蔔素)溶解度最大;葉綠素a含量最多,故色素帶最寬。

4.(2015·株洲模擬)右圖中①代表新鮮菠菜葉的光合色素紙層析結果,則圖②所示結果最有可能來自

( )

A.水培的洋葱葉

B.生長的柳樹幼葉

C.培養的衣藻

D.秋冬的銀杏落葉

【解析】選D。從兩條濾紙條上條帶位置及數量分析可知,濾紙條②缺少了葉綠

素a和葉綠素b的色素帶,可能是選擇的材料中缺少葉綠素。秋冬的銀杏落葉由於葉綠素分解而呈現黃色,所以層析出的色素帶最可能出現②所示的情況。高二生物期末考試第一題是綠葉中色素的提取

5.(2015·百色模擬)植物的生長髮育需要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各種礦質元素,科學實驗發現土壤中缺磷會導致植株矮小,葉色暗綠。依據葉色變化判斷可能是缺少類胡蘿蔔素,試設計實驗探究葉色暗綠是否是因為缺磷造成類胡蘿蔔素缺乏所致。高二生物期末考試第一題是綠葉中色素的提取

實驗所需主要用具、試劑:燒杯、漏斗、試管、研缽、完全培養液、僅缺磷的完全培養液、無水乙醇、SiO2、CaCO3、層析液等。

實驗材料:正常生長的黃瓜幼苗。

實驗假設: 。

實驗步驟:

第一步:取兩個燒杯編號為A、B,各放入同樣數量、 的黃瓜幼苗。

第二步:A燒杯中加入 ,B燒杯中加入等量 ,置於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培養到兩組黃瓜苗葉片出現顏色差異為止。

第三步:分別從A、B兩組中選取 ,用 提取葉片色素,用

法分離色素,觀察比較

實驗結果預測:

(1)A、B兩組類胡蘿蔔素色素帶寬度和顏色一致,説明缺磷導致的葉色暗綠,不是由於類胡蘿蔔素缺乏所致。

(2) 。

【解析】實驗假設:實驗假設的提出要依據題目所給的背景材料以及實驗目的。從背景中可知葉色變化可能是缺少類胡蘿蔔素引起的,我們要探究葉色暗綠是否是因為“缺磷造成類胡蘿蔔素缺乏”所致。所以,本實驗假設為缺磷導致類胡蘿蔔素缺乏,引起葉色暗綠。

實驗步驟:實驗應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其他無關變量應該相同,故A、B兩燒杯內除含磷量不同外,其他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應全部一樣,如黃瓜幼苗的苗齡相同,長勢相同等。依據探究目的,觀察目標為“A、B兩組色素帶中類胡蘿蔔素色素帶的寬度和顏色的深淺”。根據“實驗所需主要用具、試劑”,確定用“紙層析法”提取色素,提取色素的溶劑為無水乙醇。

實驗結果預測:對比A、B兩組類胡蘿蔔素色素帶寬度和顏色,由是否一致來判斷實驗假設是否正確。 答案:實驗假設:缺磷導致類胡蘿蔔素缺乏,引起葉色暗綠

實驗步驟:

第一步:同一品種且長勢相近、苗齡相同

第二步:完全培養液 僅缺磷的完全培養液

第三步:等量葉片 無水乙醇 紙層析 A、B兩組色素帶中類胡蘿蔔素色素帶的寬度和顏色的深淺 實驗結果預測:

(2)A組比B組類胡蘿蔔素色素帶寬度大、顏色深(或B組缺少類胡蘿蔔素色素帶),説明缺磷導致的葉色暗綠,是由於類胡蘿蔔素缺乏所致

第二篇:《2013—2014第一學期高二生物期末考試題》

2013—2014第一學期高二生物期末考試題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在進行“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實驗時,不能讓層析液沒及濾液細線的原因是( )

A.濾紙條上幾種色素會擴散不均勻而影響結果 B.濾紙條上濾液細線會變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C.色素會溶解在層析液中而使結果不明顯 D.濾紙條上的幾種色素會混合起來

2.光合作用包括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下列參與暗反應必需的物質是( ) A.H2O、CO2、ADP B.CO2、[H]、ATP C.H2O、CO2、ATP D.[H]、H2O、ADP 3.光合作用過程中,能量傳遞的途徑是:( )

A 光能 ATP 葡萄糖 B. 光能C. 葉綠體

D. 澱粉

4.葉綠體在光照下進行穩定的光合作用時,如果突然中斷CO2氣體的供應,短時間內葉綠體中C3化合物與C5化合物相對含量的變化是 ( )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減少 B.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 C.C3化合物減少、C5化合物增多 D.C3化合物減少、C5化合物減少 5. 下列提高農作物產量的措施中,那些與光合作用有關: ① 適時播種、套種 ② 合理密植、間作 ③ 施用有機肥料 ④ 及時鬆土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6、連續進行分裂的細胞,分裂間期的主要特點是

( )

(A)出現染色單體 (B)染色體數目增加一半

(C)染色質變成染色體 (D)完成DNA分子的複製和有關蛋白質合成 7.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染色單體.DNA分子三者數量為1:2:2的時期是( )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後期 C.後期和末期 D.間期和末期

8、在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中,姐妹染色單體的形成和分開分別發生在 ( )

(A)間期和末期 (B)前期和末期 (C)間期和後期 (D)間期和前期 9、下圖中①~⑤表示一個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變化的不同情況,在整個細

( )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③②①

10、家兔的體細胞有22對染色體,在有絲分裂的後期,染色體的數目和形態是 ( )

①22對 ②22個 ③44個 ④88個 ⑤每個染色體含有兩個姐妹染色單體 ⑥每個染色體都不含姐妹染色單體

(A)①和⑤ (B)③和⑥ (C)④和⑥ (D)④和⑤ 11.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現象的不同之處是( )

A.染色體的複製和分配 B.紡錘體的形成和細胞質分開 C.染色體的螺旋化和複製 D.染色體的解螺旋化和染色體的分開

12、下列對細胞分化時期的敍述,最確切的是

( )

(A)只發生在胚胎髮育的早期 (B)發生在細胞分裂過程中 (C)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 (D)發生在胚胎髮育的整個過程中 13、生物體內,存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具有穩定性差異的細胞,是因為 ( )

(A)細胞失去全能性 (B)不同的細胞,基因是不同的? (C)遺傳物質發生了定向的改變 (D)不同細胞中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14、人體內雖然有原癌基因,但多數人不患癌症,而只有少數人患癌症,其原因 ( )

(A)原癌基因不能被激活 (B)在正常情況下,原癌基因處於受抑制狀態

(C)癌細胞是細胞畸形分化造成的(D)大多數人體內有抵抗癌細胞的免疫功能 15.下列敍述不正確的是 ( ) A.細胞分化是一種正常生命現象 B.細胞衰老也是一種正常生命現象 C.細胞凋亡也是一種正常生命現象 D.細胞癌變也是一種正常生命現 16.為鑑別一株高莖豌豆和一隻黑色豚鼠是否是純合子,應採用的簡便方法分別是( )

A.雜交、雜交 B.雜交、測交 C.自交、自交 D.自交、測交 17.通常人的褐眼由顯性基因控制,一對褐眼夫婦生下一個藍眼的子女,則第二胎仍是藍眼的可能性是( )

A.25% B.50% C.75% D.100% 18.某一雜交組產生了四種後代,其理論比值3∶1∶3∶1,則這種雜交組合為( ) A.Ddtt×ddtt B.DDTt×Ddtt C.Ddtt×DdTt D.DDTt×ddtt 19.向日葵種粒大(B)對粒小(b)是顯性,含油少(S)對含油多(s)是顯性,某人用粒大油少和粒大油多的向日葵進行雜交,結果如右圖所示。這些雜交後代的基因種類是( )

A.4種 B.6種 C.8種 D.9種? 20.在兩對相對性狀獨立遺傳實驗中,利用AAbb和aaBB作親本進行雜交,F1自交得F2,F2代中能穩定遺傳的個體和重組型個體所佔的比例各是( )?

A.4/16和6/16 B.9/16和2/16? C.1/8和3/8 D.1/4和10/16? 21.人類多指基因(T)對正常指(t)為顯性,白化基因(a)對正常基因(A)為隱性,都是在常染色體上且獨立遺傳。一個家庭中,父親是多指,母親一切正常,他們有一個白化病而手指正常的孩子,則下一個孩子只有一種病和同時有兩種病的概率分別是( ) ?A.3/4、1/4

B.1/2、1/8

C.1/4、1/4

D.1/4、1/8

22.將基因型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雜交,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後代中基因型為AABBCC的個體比例應為( )

A.1/8

B.1/16 C.1/32 D.1/64

23.染色體交叉互換髮生的時期及對象是:( )

①減數第一次分裂 ②減數第二次分裂 ③姐妹染色單體之間 ④非同源染色體之間 ⑤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

A.①③ B.②④ C.①⑤ D.②⑤ 24.正常進行分裂的細胞,同源染色體、染色單體、染色體、DNA分子之比

為0∶0∶1∶1,則該細胞所處的時期是( ) A.有絲分裂時期 C.有絲分裂後期

B.減數第一次分裂末期 D.減數第二次分裂後期

25.下圖中,不屬於精子形成過程的是:( )高二生物期末考試第一題是綠葉中色素的提取

二 非選擇題

26.(11分)下圖是光合作用過程的圖解,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光合作用的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A表示__________階段,B表示_________階段。

(2)寫出圖中①----⑤所示物質名稱: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 (3)C和D的化學過程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寫出光合作用的反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過程需要色素參與,這些色素分佈在_________________ 27.(10分)下列是有關細胞分裂的問題。下圖中的A圖表示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與每條染色體DNA含量變化的關係;B圖表示處於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細胞圖像。請根據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A B

⑴.圖A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 ,該過程發生於細胞分裂的

期。

A圖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⑵.B圖中 細胞處於A圖中的BC段,B圖中 細胞處於A圖中的DE段。

⑶.由B圖乙分析可知,該細胞含有 條染色單體,染色體數與DNA分子數之比為 。該細胞處於 分裂的 期,其產生的子細胞名稱為 。 28.(10分)下圖的五個細胞是某種生物不同細胞分裂的示意圖,(假設該生

___________。

(2)A細胞有___________條染色體,有___________個DNA分子,屬於___________期。

(3)具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染色體暫時加倍的細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具有姐妹染色單體的細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細胞經分裂形成的子細胞是___________,染色體有___________條。

第三篇:《高中生物教學反思5篇》

篇一:新課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複,更應該是教師置身於整體的生物教學情境中,從社會實踐、情感價值觀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我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必考,對於實驗必須專題複習。目前來講還未發現原原本本的課本實驗作為大學聯考試題,而且大學聯考是考試驗不是動手做實驗,因此,根據我們目前條件,對課本實驗有條件儘量做,沒條件看來可以不做,但必須讀和講,講清原理和設計,講清技能的要點,講清方法和結果。對於沒有條件做的實驗,我藉助錄像片、照片。比如,我們生物教研組曾去錦繡大地參觀,用數碼相機留下不少影像資料。比如,二氧化碳發生器、組培設備及流程,課堂上都能發揮不小的作用。複習中更重要的是總結中學生物實驗的技能和方法。我精選了不同類型的大學聯考實驗題,讓學生分析知識點,考的形式、角度,從而對大學聯考試題沒有陌生感和恐懼感。

由於時間的原因,在最後階段對一些城區的考卷的利用上還不夠充分,選題也不夠精練,顯得過多、過雜,使學生茫然。我覺得最後應做一套難度適中,比較基本的試題,有利於學生增強自信,對考生考試的心態會有幫助,這是我們今後要注意的。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加強積、總結、反思,是教學水~平和教學成績上一新台階。一、教學觀念的反思。

以前,教師的教育觀念往往是在非主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的實踐反思,往往只是簡單的重複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如:“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筆者先輕鬆愉快地説:“同學們,據史學家考證,六千年前,陝西、甘蕭一帶是個風景優美,充滿生機的地方,那裏山清水秀,林木參天,遍地綠草如茵,處處鳥語花香”。講到這兒,學生因受老師情感的感染,內心充滿喜悦,那種對美好大自然的嚮往熱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説:“由於人們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環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後果,使生態系統受到了破壞,同學們,我們要有環保意識,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講到這裏,師生情感產生共鳴,近而產生共振,教學的效果得到優化。生物新課標不僅對生物知識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目標。“培養學生必備的生物素養”是高中生物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生物觀。

二、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適合,不斷思考教學目的、教具準備、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並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例如學習“應激性”概念時,我先做一個簡單的小實驗:用黑

例如學習“應激性”概念時,我先做一個簡單的小實驗:用黑板擦敲打講台桌發出聲響,結果學生循聲觀望,這一情景引入後,我分析實驗現象,學生很容易得出應激性概念,“聲響”是刺激,“觀望”是反應,生物對刺激作出反應的現象就是應激性。事實證明,這種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能將抽象內容轉化為直觀、形象的東西,比一味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級授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照顧絕大多數同學,課後不僅要對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輔導,更重要的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記得有人説過“教師對好學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養的”,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時間花在成績好的學生身上,教學、輔導的重心自然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為差生,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好像他們不存在似的,從而造成好的學生越學越好,差的學生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級分化。所以,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羣體”。

第二、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有充足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鍊,體現出學生的主體角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那種以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努力成為一個善於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

第三,教學方式多樣化。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學平台,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老師除了採用對學生提問、分組討論、要求學生查資料、寫小論文等等傳統的教學方式之外,還可以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投影儀、錄音錄像、多媒體課件,特別是製作複雜生命現象演示動畫等視聽設備和手段。它除了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視覺上的衝擊外,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大量而豐富的感性材料,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將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許多現象和過程生動地表現出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過程的反思。

新課標提倡“探究式學習”。體現在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應用知識能力的訓練;加強了對學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識總量減少並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術的內容。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研究能力,有豐富的教學設計方案和知識儲備,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例如,在分析“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內容時,教材中並沒有指明細菌是如何轉化的,轉化的機制是什麼。因此,教師備課時,在指明“該實驗設計的原理,成功的關鍵之處”的基礎上,應設計下列探究問題:R型菌轉化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殺死”的S型菌復活了,還是被“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種活性物質使得R型菌轉變成S型菌呢如果是後者,該活性物質又是什麼呢該活性物質又是如何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呢教師在備課分析教材時,只有把這些探究問題設計出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運籌帷幄。

五、對教學技能的反思。

第一,語言優美。教師的語言應是科學的、優美的。語言是意識的外化形式,抑揚頓挫的語調,優美動聽的語言,既使學生享受美妙的語言,又對物理教學產生直接的影響。在課堂上,教師聲情並茂的描述,言簡意賅的講解,靈活多變的教法,再加上對語言的靈活操作,恰當地運用比喻、借代、比擬、誇張、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既增強了教學效果,又能使學生在心靈上產生愉悦的感受。

第二,板書精緻。【高中生物教學反思5篇】高中生物教學反思5篇。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讓學生感到教師就是美的化身。因此板書要佈局合理、提綱挈領、層次清楚、端莊大方。這樣學生就會受到激勵和鼓舞,學生會愛屋及烏,學好生物

第三,課件使用合理.。要注意精選課件內容。發揮其優勢,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感染力.例如神經興奮的傳導,神經衝動以電流的形式傳導,雖然電流是真實存在的(生物電),但它卻看不見,摸不着,學生是觀察不到的。如果靠學生自己去想象,難度是較大的,而藉助多媒體課件用電影的形式展現,變抽象為直觀、形象,從而有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神經衝動的傳導”這一知識點,突破本節的難點和重點。

六、教學課後的反思。

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重學生的課堂學習,還要通過課後學生作業獲取教學反饋的信息。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知識的獲得不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而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

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進行的積極、持續、周密、深入的自我調節性思考。回顧多年來的的生物教學,經過教學反思,留自己之長,取他人之優,踢自己之短,豐富了自己的專業知識和開闊了理論視野,促成了個人特色教學風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斷成長,儘快從經驗的迷宮走向智慧的殿堂。

篇二:

採用問題激發互動來複習生物知識

在複習有關呼吸作用內容時,我和學生圍繞有氧呼吸的場所在哪裏?過程如何進行?哪些類型生物能進行有氧呼吸?等問題展開互動交流,使學生對於有氧呼吸的具體過程、發生的條件等知識進一步明確和理解。

當有同學提出“細菌屬原核生物沒有線粒體,為什麼有的細菌是好氧細菌”?問題時,互動的內容就更進一層:我們共同剖析有氧呼吸的實質是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釋放能量,供生命活動利用;所以有氧呼吸是複雜的化學反應,而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必須在酶的催化下才能進行;因此,只要有酶的存在,無論有沒有線粒體,有氧呼吸就能進行。

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思維等能力

實驗考察中,關於“綠葉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的實驗,在具體操作時,學生髮現:用毛細吸管不容易把濾液細線劃細劃勻,甚至有時還會把紙劃破。

此時我便提問:“你能找到替換毛細吸管的更合適的劃線工具或劃線方法嗎?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問題。學生通過回憶實驗原理和目的,想到:可以用載玻片的邊緣來劃濾液細線、顏色濃綠的嫩葉可以作實驗材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且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發揮學生的“創新火花”

學習“運動性失語症”和“聽覺性失語症”時,學生經常混淆“S區和H區”,課堂上有一位學生説“Sport”的意思是“運動”,可與“運動性失語症”聯繫,即S區受損傷,造成的疾病為“運動性失語症”;另一位學生馬上説“Hear”的意思是“聽”,可與“聽覺性失語症”聯繫,即H區受損傷,造成的疾病為“聽覺性失語症”,這樣使學生記得深刻,不易混淆,對於這些具有創新性的獨到見解加以反思有助於開闊我們的教學視野,督促我們更加認真備課,實現教學相長,這也可做為教學材料的養分及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得以補充和完善。

用情感語言創設情景,在知識構建中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

在學習“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這一內容時,先結合多媒體圖片輕鬆愉快地介紹:“同學們,據史學家考證,六千年前,陝西、甘肅一帶是個風景優美,充滿生機的地方,那裏山清水秀,林木參天,遍地綠草如茵,處處鳥語花香”。講到這兒,學生因受具體圖片和老師情感的感染,內心充滿喜悦,那種對美好大自然的嚮往熱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我再心情沉重地説:“由於人們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環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後果,使生態系統受到了破壞。”同時展示環境遭到破壞的圖片等資料,講到這裏,師生情感產生共鳴:“我們要有環保意識,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進而產生共振,教學的效果得到優化。

這樣,用強烈情感語言創設情景,把情感傳給學生,觸動學生心靈,在生物知識構建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複習策略

在複習“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時,染色體行為的變化情況,一直是教學中的難點。如果把複雜、繁瑣的知識用簡明的字組成口訣:“有絲同源不配對,減Ⅱ無源難成對;聯會形成四分體,同源分離是減Ι”。這不僅使學生明確:“有絲和減Ι分裂中有同源染色體,減Ι中同源染色體聯會形成四分體並分離,減Ⅱ分裂中無同源染色體”,還有助於學生記憶,深受學生歡迎。這些做法顯然是教師在教學中的經驗之作。反思它們的目的是供以後教學使用,並在此基礎上發展。

篇三:高中生物課教學反思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新形勢下,我們每位教師都必須思索的現實問題。

教學反思一:

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悦、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生物的關鍵所在。

教學反思二:

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反思,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而大進”。可見“質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學中,它更是培養學生洞察能力,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起點,比如剛剛高一學生學習的呼吸作用知識,本部分知識與每個人的實際都很接近,也有很多問題值得思考,但目前我們學生的問題意識卻非常薄弱,學生課堂發現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隨着年級的升高,變得越來越低,這種現象 本文來自大學聯考資源網

教學反思三:

教師的角色也應改變,即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1)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究的對話者。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學、互教互學。教師不僅傳授知識,更是與學生一起分享對課程的理解。改變師生關係,通過交往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是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教師應放下尊嚴的架子,應從講台上走下來,應與學生成為朋友,要使學生在與教師的溝通與合作中學習,要使學生在學生與學生間的研討中學習,使他們真正感到學習過程是一種愉悦的感受過程,這種變化的實現其實是很難的。

(2)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要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學習個性,幫助學生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3)教師是生物課堂育人資源、學習資源的開發者。教師要善於發現、抓住、挖掘課堂中的教育資源,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生物實踐能力的培養。

只有教師的角色發生了這些轉換,課堂才會真正成為師生共有的課堂、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學生才會真正成為生物課堂的主人。

教學反思四:

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脱離探究、實踐的生物教學不能適應將來新課標的要求,只有經過認真探究、親身實踐,學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實提高。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的基本策略是:(1)從一個實例(或現象)入手,使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分組進行探究。(2)每組學生認真分析實驗現象,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假設,然後提出可行性的設計方案。(3)方案的實施。各小組對設計方案進行分析或實驗,然後小組得出結論。(4)師生共同對各小組結論進行分析,最後探究出結果。在整個探究過程中,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但對於整個探究過程選題要量力而行,做到小而實,一定是先發散,後集中。如《生長素髮現》一節的教學,可以窗台上的植物彎向光源生長,引導學生觀察現象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方案→實施方案→得出結論→交流結果。這樣以探究、實踐為核心,完全擯棄了老師的講解與分析,將學生推到了課堂主人的地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開發學生學習生物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總之,多樣性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高效完成生物學科的學習任務,達成課堂課程目標。活動方式如探究活動、創新活動、實踐活動等。

篇四:高中生物新課程教學反思

一、一綱多本下的教學

1、教師教學應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新課程很大的一個變化就是一個課程標準,多種版本的教材並存,而且各個版本的教材也有着很大的差異。這可以改變過去把課本當成金科玉律,讓學生死記課本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記得98年上海大學聯考有這樣的一道題目:

過度肥胖者的脂肪組織中,佔細胞重量50%以上的物質是

A.蛋白質B.脂肪C.糖類D.水

題目的答案是D、水。這樣命題的依據是因為課本上有“水在細胞中是最多的”的語句,命題的立意是考查考生推理的能力。各種科學證據證明答案應該是脂肪,但是在很多教師的教學中依然堅持錯誤的答案,一個方面因為高度相信大學聯考題,另一個方面為了保證考試的時候可以那多拿2分。這雖然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從中也可以折射出以往的生物教學重結論、重識記、重應試,輕過程、輕實證、輕生物科學素養培養等弊端。一綱多本,大學聯考直接使用某個版本教材的原話直接考查的可能性減少了,這就促使我們教師教學從以往教教材向使用教材轉變,既尊重教材,又不盲從教材,帶着批判的眼光利用好教材,教材是一個呈遞知識的範本,不是“聖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就是讓學生不要盲從、迷信權威,要帶着質疑去學習、去接受。對知識要保持一種開放、動態的認識,而不是把它當成封閉的僵化的教條對待。

2、重視生物學的核心概念

不同版本的教材,知識點的組織、語言敍述、編排的理念等都有很大的差別,大學聯考不可能依據教材來考核,我們如何對待這種差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呢?答案就是抓住生物學的核心概念。有一些近似戲謔的生物學明言如“事實比想象離奇”、“生物學唯一的規律是:生物學中的概括一律具有例外”正是從側面説明了生命世界的紛繁複雜。由於生物多樣性等原因,生物規律既有普遍性,又又有它的特殊性,生物學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概念的發展,概念的發展是認識的進步,理論的更新,觀念的轉變。抓住核心概念的教學就是抓住了高中生物教學學的重點、主幹、提綱,既有利於教師教學的有效性,又可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譬如,免疫的內容以前是放在選修來學習的,現在放在了必修3,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增加對“穩態”這個核心概念的認識。

二、要正視生物實驗教學

高中生物課程是普通高中科學學習領域中的一個科目,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新課標重視實驗不僅體現在考綱有20個基礎實驗的上,體現在課本大量的科學史上,更體現在對科學探究能力的明確要求上。實驗教學既要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又要增加學生對知識的鮮活認識,破除對知識產生過程的神祕感,不再覺得創造知識是高不可攀的。對實驗教學我們要有一個整體的計劃,不可為了實驗而實驗。譬如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我們要把它細分成不同的細節,融入20個基礎實驗教學中,要在回顧科學史中讓學生體會科學家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史的教學重點不是為了讓學生記住哪些人在何時做了哪些事。實驗不僅是學習的內容,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手段和策略。以什麼形式開展實驗教學,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考慮。學生動手能力強,可以多以探究的形式,基礎差的可以先學習理論再實驗驗證,學校硬件環境差,可以多做演示實驗。

三、落實新課標的理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面向全體學生,不僅僅是口號

面向全體學生,一方面體現了教育的公平,另一方面是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這要求我們要了解學生,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分層要求,實行有坡度的教學設計,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多種多樣的評價手段,注重不同學生的情緒體驗,分層輔導提優補差,加強學法指導,特別是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了解他們的學習計劃、指導他們閲讀教材(參考書)、如何聽課、如何做好筆記、用好筆記,提高學習效率。

2、行之有效的教學形式

不管是傳統的講授演示教學還是探究式教學都是教學的有效手段,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內容採取不是的形式,對強調知識呈遞的內容我們可以去用講授演示教學,對一些藴含科學思維科學方法貼近學生實際的可以探究式教學。一些簡單的內容甚至可以用自學輔導法,課後自學法等。

篇五:

本學年我擔任高三(1)班和(4)班、七年級(1)班和(3)班的生物教學工作。周課時14節,教案7個。課雖説不太多,但是兼顧中學裏最大和最小的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不同,需要不斷地調整角色和情緒。七年級和高三各有一個A、B班,進度也不盡相同,壓力也是比較大的。尤其是第二學期,高三有單獨的模擬考試重新調整課表,要做到兩頭都不耽誤,確是煞費苦心,但是我卻做到了。為了不影響七年級的期末複習,我毅然犧牲了高三教師享有的雲南之旅。

雖然主任跟我説,工作重點在高三,但是七年級學生剛接觸《生物學》,對生物有着很高的熱情,我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和渴求心理,認真上每一節課,尤其是實驗、實習更是馬虎不得,必須有板有眼,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學習習慣。但是我與七年級的學生接觸得少,溝通少,學生有問題不能及時找到我,多少會對學生的成績有影響。05年10月,劉國華老師因為處理交通事故,他所教的七年級、八年級的生物課也是由我代上,每週二十多節,幾乎到了極限,繁忙併充實着。【高中生物教學反思5篇】教學反思

一、夯實基礎,全面複習,狠抓落實

接受2015年大學聯考的教訓,深入理解課本,全面複習,絕不漏掉任何一個知識點。我清晰地記得,去年大學聯考理綜卷會考到了“細菌生長曲線”的縱座標表示的含義,在昌平區所抽取的幾百份試卷中竟無一人做對。我敢説,沒有一個高三生物老師、沒有一個高三考生沒有複習到“微生物的生長曲線”。但結果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只有一個: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不夠。大學聯考與會考的角度不同:我認為會考考的是主幹知識、重點知識,覆蓋面廣;而大學聯考中生物知識不可能面面俱到,往往比較偏,所考的知識未必是重點或者説是人們認為不太重要的。比如05年考到的“微生物接種方法”。所以在本學年的複習中做到夯實基礎,全面複習,不管是課文還是旁欄思考題或是實驗,都認真對待,認真理解。

二、絕對不搞題海戰術

通過做適量的精選的習題和考試狠抓落實,對錯題不僅更正,還要做出書面分析,並建立檔案。2015年10月20日成功為全區生物學科帶頭人及骨幹教師推出的生物校本教研課題研究課《典型錯題講評》,在2015年高中生物示範校複評中講了一節複習課《基因工程》,並獲得聽課教師的好評。我們學科組分工合作,把精選的試題編成昌平二中練習冊,我負責《高三生物》(必修第一冊)的編寫工作,近2萬字。

三、教師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

我深信教學是一種很好的雙邊活動,是教學相長的過程。我在教學過程中對於知識向來釘是釘,鉚是鉚,從不“抹稀泥”。遇到疑惑的問題總是保持一顆亢奮並渴求的心態,有時為了一個名詞查閲大量的書籍、報刊或藉助網絡或求助於學識豐富的專家,把問題搞定,並且抄寫下來或打印出來留做資料。有了這種心態,我喜歡學生向我提出問題,提出質量高的問題。有時就是學生的某個問題或是想法,激勵我不斷地學習、積累,加深了我對知識的理解或是使我對問題有了新的理解。即使不是我教的班的學生也經常來向我問題,我也樂於佔用休息時間多和學生交流。

利用課餘時間,我收集大量整理了大量的歷年生物大學聯考題和各城區的模擬試題,並進行分析。製作教學課件,在學校的評比中獲得校級評比一、二、三等獎;課件《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在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庫開發基地舉辦的“第二屆基礎教育資源應用多媒體課件評比”活動中獲得二等獎。

四、團結合作,加強學科間溝通

在高三複習的後一階段,就要進行理科綜合訓練,我們主動與物理、化學教師溝通,從題型訓練,時間安排等方面進行調整。在某些城區的模擬卷子的使用上意見達成一致。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是有效的。

五、關於實驗

實驗題目大學聯考必考,對於實驗必須專題複習。目前來講還未發現原原本本的課本實驗作為大學聯考試題,而且大學聯考是考試驗不是動手做實驗,因此,根據我們目前條件,對課本實驗有條件儘量做,沒條件看來可以不做,但必須讀和講,講清原理和設計,講清技能的要點,講清方法和結果。對於沒有條件做的實驗,我藉助錄像片、照片。比如,我們生物教研組曾去錦繡大地參觀,用數碼相機留下不少影像資料。比如,二氧化碳發生器、組培設備及流程,課堂上都能發揮不小的作用。複習中更重要的是總結中學生物實驗的技能和方法。我精選了不同類型的大學聯考實驗題,讓學生分析知識點,考的形式、角度,從而對大學聯考試題沒有陌生感和恐懼感。

由於時間的原因,在最後階段對一些城區的考卷的利用上還不夠充分,選題也不夠精練,顯得過多、過雜,使學生茫然。我覺得最後應做一套難度適中,比較基本的試題,有利於學生增強自信,對考生考試的心態會有幫助,這是我們今後要注意的。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加強積、總結、反思,是教學水~平和教學成績上一新台階。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