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閲讀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2.4W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總目標第八條中指出:“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閲讀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參考!

六年級閲讀教學設計

六年級閲讀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學生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讓學生愛讀書,樂於讀書,形成快樂語文觀”

學生實際:孩子們愛讀書,課內的、課外的,可是,在試卷中,閲讀往往又是失分最多的,也使很多孩子對閲讀失去了興趣。經過分析,這主要原因就是孩子們的閲讀步驟不夠妥當,閲讀方法總結不夠,應用不熟練所造成的。

  複習目標:

1、指導學生歸納閲讀方法和做題步驟,能熟練運用到課內外閲讀中。

2、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3、滲透“好讀書,不拘一格;讀好書,永無止境”的意識。

  複習重、難點:

1、將平時所學的閲讀方法和做題步驟加以總結,能熟練運用到課外閲讀中。

2、學會運用多種方法進行閲讀,滲透“好讀書,不拘一格;讀好書,永無止境”的意識。

  複習準備:

1、教師:多媒體課件,供學生閲讀的材料;

2、學生:(1)每位同學總結自己閲讀一段文字的方法。

(2)練習一個閲讀片段,總結出自己做閲讀題的步驟。

  教學過程 :

課前談話(創設濃濃的讀書味和愉悦輕鬆的氛圍)

(師繪聲繪色地説: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手持羽扇,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是誰呢?騰雲駕霧伸張正義,火眼金睛又是誰?這幾個簡單的`詞,我們讀到了兩個不一樣的人物,誰來説説你讀書時讀到了什麼?

一、談話導入,明晰目標。

1、“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書籍,給我們帶來太多太多,所以大家都愛讀書,每天都在讀,課內的、課外的。可是,在試卷中,閲讀往往又是失分最多的,經過分析,這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的閲讀步驟不夠得當,閲讀方法總結不夠。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回顧、總結做閲讀題的方法和步驟,使我們不再是愛讀書卻又怕讀書。(板書課題:閲讀歸類複習)

二、梳理閲讀方法和做題步驟。

1、先談談你做閲讀題的步驟。

2、生交流步驟。(師有針對性地評價孩子們的答案)

3、(課件出示)師總結的閲讀步驟,生讀一讀。

閲讀的步驟 :瀏覽全文 知其大意 找準句段 細細揣摩緊扣中心 提煉觀點

4、説説學一篇課文要學到什麼?又用到什麼方法呢?

5、生積極交流。

6、師出示總結的閲讀方法再讀一讀。

  理解字詞的方法:

1、聯繫上下文,

2、聯繫生活實際 。

概括段落或全文的方法:

1、找中心句

2、從課題想

3、合併法

4、提煉四要素 。

體會情感的方法:

1、讀文字,想畫面

2、關注標點符號

3、抓住重點句

4、聯繫生活實際 。

領會寫作手法的方法:

1、積累摘抄

2、仿寫

三、課內閲讀練習,學會應用,培養能力。

1、下面我們帶着總結的閲讀方法,用提煉出的閲讀步驟,完成練習。

附閲讀材料一

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不得不開鑿隧道,其中數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的工程最艱鉅。居庸關山勢高,巖層厚,詹天佑決定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山頂的泉水往下滲,隧道里滿是泥漿。工地上沒有抽水機,詹天佑就帶頭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們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八達嶺隧道長達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關隧道的三倍長。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決定採用中部鑿井法。從山頂往下打直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這樣一來,幾個工作面可以同時施工,把工期縮短了一遍。

(1)、説説短文的主要內容並説説概括方法。

(2)、填空:居庸關和八達嶺的開採隧道的方法不一樣,這兩種方法是根據 的不同而設計的;它們的好處是什麼

(3)、畫出上述兩種方法的示意圖。(温馨提示) 填完題目後,想想你採用了什麼方法完成題目的,再説説做題的步驟。

2、生交流,師給予合適的評價。

四、課外閲讀練習,學用遷移,提高能力。

1、在課內閲讀中我們已經會運用,我們再完成課外閲讀,提高運用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