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課程實用教學課件5篇

來源:文萃谷 1.27W

六年級數學課程實用教學課件5篇1

比例的意義

六年級數學課程實用教學課件5篇

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能應用比例的意判斷兩個比能否成比例。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找出相等的比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什麼是比?什麼叫比值?怎樣求比值?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3/4:1/8

4.5:2.7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實物投影呈現課文情境圖。(不出現國旗長、寬數據)

①説一説各幅圖的情景。

②圖中有什麼相同之處?

(2)這幾面國旗的形狀一樣,但長和寬卻各不相同。請大家算一算它們長和寬的比,看看能發現什麼?

(3)(指教室裏的國旗)這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是多少?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60:40=3/2

操場上的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是多少?與這面國旗有什麼關係?

學生回答長、寬比值。

2.4:1.6=3/2

兩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相等。

板書:2.4:1.6=60:40

也可以寫成:2.4/1.6.=60/40

(4)找比例。

師:在這四面國旗的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組成等式?

如:5:10/3=15:10

5:10/3=2.4:1.6

15?10=2.4/1.6

15/10=60/40

(5)什麼是比例?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6)1:2是是比例嗎?你能把它組成一個比例嗎?

(7)完成教材“做一做”。

第1題。

什麼樣的比可以組成比例?

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説一説你是怎麼找的。

同學之間互相交流,檢驗各自所寫的比例。

第2題。

學生獨立寫比例,看誰寫得多。

同學之間互相交流,説一説你是怎麼寫的,一共可以寫多少個不同的比例。

3.課堂小結。

(1)什麼叫做比例?

(2)一個比例式可以改寫成幾個不同的比例式?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文練習六第1~3題。

六年級數學課程實用教學課件5篇2

按比例分配應用題

按比例分配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它主要有三種不同的解法:一是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數,用歸一法解答;二是把比轉化成分數,利用分數乘法的意義來解答;三是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教材展示的是第二種解法,通過例2、例3展示了詳細的解題思路。例2是把一個數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兩部分的問題。例3教學是把一個數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三部分的問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問題的意義。

2.使學生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及解答方法。

3.掌握解題關鍵:根據比算出總份數及各部分量佔總數量的幾分之幾。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按比例分配問題的意義。

2.掌握怎樣根據比算出總份數及各部分量佔總數量的幾分之幾的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複習比的有關知識,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

已知六年級1班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3∶4。

男生人數與全班人數的比是∶。

女生人數與全班人數的比是∶。

2.創設情境,提出課題。

(1)媽媽有10塊糖,平均分給哥哥和弟弟。每人可以得到幾塊糖?(每人可分到5塊糖。)

提問:媽媽是怎樣分的?(平均分)

(2)如果媽媽分給弟弟6塊,分給哥哥4塊,弟弟和哥哥糖數的比是多少?(弟弟和哥哥糖數的比是3∶2。)

提問:這樣分還是平均分嗎?

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問題並不是平均分配,那麼,你們想知道還可以按照什麼分配嗎?好,今天我們繼續研究有關分配的問題。

(二)學習新課

1.講解例2。

例2 一個農場計劃在100公頃的地裏種大豆和玉米,播種面積的比是3∶2。兩種作物各播種多少公頃?

六年級數學課程實用教學課件5篇3

分數乘、除法應用題對比

在前邊,我們已經學習了稍複雜的分數乘、除法應用題,這兩類應用題在分析解答時易混淆.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對這兩類應用題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弄清它們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加深對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和內在聯繫的認識.明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掌握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分析、解答方法.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分析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明確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學難點

準確判斷單位“1”,正確地解答分數應用題.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一)導入 :我們已經學過了三種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板書:分數乘、除法應用題),請同學們想一想都是哪三種?解答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是什麼?

(二)判斷單位“1”.

1.鵝的只數是鴨的 .

2.甲的 是乙.

3.乙是甲的 .

4.男生人數的 相當於女生.

5.小齒輪的齒數佔大齒輪的 .

(三)列式計算.

1.4是12的幾分之幾?

2.12的 是多少?

3.一個數的 是4,求這個數.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3第(1)題

池塘裏有12只鴨和4只鵝,鵝的只數是鴨的幾分之幾?

1.讀題並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提問:應把誰看作單位“1”?是根據題中哪句話判斷的?

3.畫圖.

4.列式解答

答:鵝的只數是鴨的 .

(二)教學例3第(2)、(3)題.

池塘裏有12只鴨,鵝的只數是鴨的 .池塘裏有多少隻鵝?

池塘裏有4只鵝,正好是鴨的只數的 ,池塘裏有多少隻鴨?

1.畫圖理解題意

2.列式解答

3.集體訂正

(三)小結

這三道題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解題關鍵是什麼?

1.結構上

相同點:都有3個數量,即鴨的只數,鵝的只數,鵝是鴨的幾分之幾;

不同點:已知和未知不一樣.

2.解題思路上

相同點:都要首先弄清誰作標準,把誰看作單位“1”;

不同點:根據已知、未知的變化,確定不同的解答方法.

解題關鍵是:正確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明確誰作單位“1”.

教師:分數乘除法應用題,在結構、解題思路及方法上,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我們在解

答這類應用題時,一定要認真正確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準確判斷誰作單位“1”.這樣才能提高解答分數應用題的能力.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進一步學習了分數乘、除法應用題,並進行了比較.解答時,要正確地判斷單位“1”,從而確定解答方法.

四、鞏固練習

(一)商店運來紅毛衣25包,藍毛衣15包,藍毛衣的包數是紅毛衣的幾分之幾?

(二)商店運來紅毛衣25包,運來藍毛衣的包數是紅毛衣的 .商店運來藍毛衣多少包?

(三)商店運來藍毛衣15包,正好是運來紅毛衣包數的 .商店運來紅毛衣多少包?

五、課後作業

(一)校園裏栽了楊樹144棵,栽的松樹的棵數是楊樹的 ,校園裏栽了松樹多少棵?

(二)學校買了藍墨水30瓶,紅墨水24瓶.藍墨水是紅墨水的幾倍?

(三)農場有小牛40頭,是大牛頭數的 .農場有大牛多少頭?

六、板書設計

1.池塘裏有12只鴨和4只鵝,鵝的只數是鴨的幾分之幾?

4÷12=

答:鵝的只數是鴨的 .

2.池塘裏有12只鴨,鵝的只數是鴨的 .池塘裏有多少隻鵝?

12× =4(只)

答:池塘裏有4只鵝.

3.池塘裏有4只鵝,正好是鴨的只數的 .池塘裏有多少隻鴨?

4÷ =12(只)

答:池塘裏有12只鴨.

六年級數學課程實用教學課件5篇4

圓錐的體積

教學內容:

第25~26頁,例2、例3及練習四的第3~8題。

教學目的:

1、通過分小組倒水實驗,使學生自主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係,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圓錐體積計算的簡單問題。

2、藉助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通過小組活動,實驗操作,巧妙設置探索障礙,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正確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

圓錐與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與不等底等高的圓柱。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圓錐有什麼特徵?(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圓錐的特徵:底面、側面、高和頂點)

2、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指名學生回答,並板書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二、新課

1、教學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1)回憶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使學生明確求圓柱的體積是通過切拼成長方體來求得的

(2)能不能也通過已學過的圖形來求呢?圓錐的體積可能和什麼圖形的體積有關?圓錐的體積該怎樣求呢?(指出: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一個,通過演示,使學生髮現“這個圓錐和圓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們通過實驗,看看它們之間的體積有什麼關係?”

(4)先在圓錐裏裝滿水,然後倒入圓柱。讓學生注意觀察,倒幾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教師讓學生注意,記錄幾次,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5)這説明了什麼?(這説明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 )還可以怎麼説?

板書:圓錐的體積=1/3×圓柱的體積=1/3×底面積×高,字母公式:V=1/3Sh

拿不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進行實驗。為什麼倒3次不能剛好倒,和剛才不一樣呢?

強調:“等底等高”。

問:Sh表示什麼?為什麼要乘1/3?

練習:一個圓柱的體積是27立方分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多少?

一個圓錐的體積是15立方厘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是多少?

2、教學練習四第3題

(1)這道題已知什麼?求什麼?已知圓錐的底面積和高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對照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代入數據,然後讓學生自己進行計算,做完後集體訂正。

説明:不要漏乘1/3,計算時能約分的要先約分。

3、鞏固練習:完成練習四第4題。

4、教學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於圓錐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徑和高,求這堆沙堆的的體積。

(2)要求沙堆的體積需要已知哪些條件?(由於這堆沙堆近似圓錐形,所以可利用圓錐的體積公式來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積和高)

(3)題目的條件中不知道圓錐的底面積,應該怎麼辦?(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徑,再利用圓的面積公式算出麥堆的底面積,然後根據圓錐的體積公式求出沙堆的體積)

(4)分析完後,指定兩名學生板演,其餘學生將計算步驟寫在教科書第26頁上.做完後集體訂正。(注意學生最後得數的取捨方法是否正確)

四、鞏固練習

1、做練習四的第7題。

學生先獨立判斷這三句話是否正確,然後全般核對評講。

2、做練習四的第8題。

(1)引導學生學生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① 這道題已知什麼?求什麼?

② 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什麼?

③ 求出這堆煤的體積後,應該怎樣計算這堆煤的重量?

(2)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視,做完後集體訂正。

3、做練習四的第6題。

(1)指名學生先後回答下面問題:

① 圓柱的側面積等於多少?

② 圓柱的表面積的含義是什麼?怎樣計算?

③ 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④ 圓錐的體積公式是什麼?

(2)學生把計算結果填寫在教科書第28頁的表格中,做完後集體訂正。

五、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是如何準確地記住圓錐的體積公式的?

六年級數學課程實用教學課件5篇5

圓錐的認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P23-26的內容,P24“做一做”,完成練習四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圓錐,圓錐的高和側面,掌握圓錐的特徵,會看圓錐的平面圖,會正確測量圓錐的高,能根據實驗材料正確製作圓錐。

2、通過動手製作圓錐和測量圓錐的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教學重點:

掌握圓錐的特徵。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圓錐的組成。

教學準備:

學生利用教材附頁製作圓錐。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同學們,前面我們認識了圓柱,誰能説一説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及其特徵?

二、新課

出示圓錐實物圖,並從實物圖中抽象出立體圖形。師:像這樣的形狀叫圓錐,你還見過哪些圓錐形的物體?

1、圓錐的認識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着圓錐看一看,摸一摸,它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指定幾名學生説出自己觀察的結果,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圓錐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的,等等。

(2)圓錐有一個頂點,它的底面是一個圓、(在圖上標出頂點,底面及其圓心O)

(3)圓錐有一個曲面,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在圖上標出側面)

(4)讓學生看着教具,指出: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圓錐有多少條高?為什麼?(沿着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由於圓錐只有一個頂點,所以圓錐只有一條高)

2、小結

圓錐的特徵(可以啟發學生總結),強調底面和高的特點,使學生弄清圓錐的特徵是: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測量圓錐的高

由於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我們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這就需要藉助一塊平板來測量。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讀數時要讀平板下沿與直尺交會處的數值。

4、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1)學生猜想圓錐的側面展開後會是什麼圖形呢?

(2)實驗來得出圓錐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扇形。

5、虛擬的圓錐

(1)先讓學生猜測:一個長方形通過旋轉,可以形成一個圓柱。那麼將直角三角形制片繞着一條直角邊旋轉,會形成什麼形狀?

(2)通過操作,使學生髮現轉動出來的是圓錐,並從旋轉的角度認識圓錐。

小結:誰能歸納一下圓錐有什麼特徵?

三、課堂練習

1、做第24頁“做一做”的題目。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模型紙樣,先做成圓錐,然後讓學生試着獨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徑.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2、練習四的第1題。

(1)讓學生自由地觀察,只要是接近於圓柱、圓錐的都可以指出。

(2)讓學生説説自己周圍還有哪些物體是由圓柱、圓錐組成的。

3.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四、總結

關於圓錐你知道了些什麼?你能向同學介紹你手中的圓錐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