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教學設計方案8篇

來源:文萃谷 3.55K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並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8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6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種筆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認識秋天的一些特徵,懂得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的道理。

教學時間:二課時教學準備:教學圖片;各種紙樹葉;配樂朗誦音樂;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小朋友,前幾天我們一起去科大校園找秋天,你發現了什麼?

2、小朋友們發現了許多秋天的祕密,秋姑娘可高興了,你看,她來到我們班(貼出秋姑娘的圖片)小朋友們跟秋姑娘打聲招呼吧!(板書:秋姑娘)引出課題,指導正音:“娘”讀輕聲。大家可知道秋姑娘來做什麼?(請學生有禮貌地提問)原來,秋天到了,秋姑娘給小朋友們送信來了。(板書:信)指導正音:“信”是前鼻音,第四聲。(齊讀課題)

3、秋姑娘知道小朋友們剛學過拼音,想通過音節詞讓小朋友們認一認漢字,這樣就能讀懂她寫的信了,小朋友們願不願意試一試?

出示音節詞:寫信、摘下、片片、好朋友、小心、生病、山村、裹上、

(指名讀、齊讀,出示課後生字表和綠色通道的生字認讀)

秋姑娘誇小朋友們真聰明,她邀請小朋友們一起去看她給好朋友們寫的信呢!

二、初讀課文,感悟整體

1、秋姑娘給哪些好朋友寫了信?信中説了些什麼?我們來讀讀課文,聽清楚老師的要求:

(1)自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序號。(2)秋姑娘給哪些好朋友寫了信? 請你用“─”劃出它們的名字。 秋姑娘給好朋友的信中分別説了些什麼?請你用“~~”劃出來。 2、 學生彙報自學成果,老師相機貼圖,隨後,出示“秋姑娘給 、 、 和 寫了信。”指導學生把它們併成一句話來説。(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帶拼音詞大雁、青蛙、松鼠。)(指名讀這一句話。)三、細讀課文 感悟重點 1、創設情境,引導自學(1)秋姑娘給大雁寫了什麼?誰願意把第2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2)大雁是候鳥,秋天到了,它們就開始往很遠很遠的南方飛,整個冬天它們在温暖的南方度過。你能幫秋姑娘讀讀寫給大雁的信嗎? (大雁好朋友,路上要多加小心啊!)(3)秋姑娘對自己的好朋友大雁多麼關心、多麼愛護,我們一起來讀讀第2自然段。 (4)指導看圖背誦: 看,大雁們聽懂了秋姑娘的話,隊伍排得多整齊。 師引: 一封寫給——…… 讓它們——…… 誰能不看書,把這段話全部説出來? (5)小結學法: 我們學習第2自然段,是先讀一讀,然後幫助秋姑娘讀信,再練習把這一段話讀好,讀得多了,自然而然便會背了。 2、自讀自悟,朗讀交流

課文哪幾段跟第二自然段很相近?按剛才的學習方法,請你學習秋姑娘給松鼠、青蛙、山村孩子的信。聽清老師的要求:(1)你喜歡讀寫給誰的信就讀誰的信。(2)你讀懂了什麼?

(3)不懂的地方畫上“?”(播放音樂,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自讀自學)

(回答問題時儘量放開讓學生自由説,讀懂一點説一點,學懂哪裏説哪裏。文中的重點詞“別、冬眠、快、充足、裹上”,老師給於適當的點撥、引導。通過分角色讀、表演讀、競賽讀等方法,再次感悟秋姑娘對好朋友無微不至的關心和體貼,從而也瞭解秋天的一些特徵:大雁“南去”,青蛙“冬眠”,松樹“準備食品”,小樹穿“冬衣”等,感受大自然充滿了無限的情趣。)

3、學習課文最後兩自然段。

老師引讀:秋姑娘寫呀寫呀---

學生跟讀:咦,……?……,……!(指導朗讀,讀出疑問的語氣,讀出高興的語氣)

4、迴歸整體,表情朗讀,指導背誦。

(1)師生合作朗讀,老師讀給誰寫信,學生讀信的內容。

(2)練習背誦課全文。看圖聽配樂朗誦,學生看圖把信的內容介紹給大家,還可以加上動作。

四、説寫結合 培養能力

1、 秋姑娘用楓樹的樹葉寫信,把楓葉全寫完了。老師帶小朋友們出去找秋天的時候,收集了一些落葉,小朋友們認識嗎?(請學生説説它們的形狀和顏色。)

2、 秋姑娘還有許多好朋友,她也想給他們寫信,不過,秋姑娘太忙了,想請我們一(3)班的小朋友幫幫忙,代表她寫信。小朋友們願不願意?老師這裏有許多紙樹葉,請小朋友們小組討論一下信的內容,再把信寫下來,不會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3、 彙報,評價。

五、佈置作業

1、 課後背誦課文,熟讀生字。

2、 收集落葉,辦一個“落葉展覽”。

3、 課後按秋姑娘的口氣給爸爸或媽媽寫一封信,提醒爸爸媽媽在秋天注意身體。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課時]:1節課

[教學內容]:對已學過命令的組合使用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合作能力。

2、培養學生綜合利用命令及獨力思考能力。

3、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對已學的命令的正確使用學會如何畫車輪。

[教學難點]:綜合應用學過的命令進行熟練的語言編寫。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室、遠志多媒體教室廣播軟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師:還記得我們學過的正三角形、正六邊形及正十邊形的命令嗎?大家再來複習下怎麼畫。生動手,師講解。

師:要是我們畫的正多邊形的邊數越來越多的話,那麼這個正多邊形就接近圓了,通常我們就用正36邊形來代替畫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麼畫圓。

二、新授

活動一:畫一個邊長為10步的正36邊形

師:大家動手畫個邊長為10的正36邊形

生動手,展示:

大家看看象不象圓了(很接近圓了)

試一試:

1、大家來畫下書P63圖2,想一想可以怎麼畫?

師:除了用正36邊形來代替圓外,還可以用其他邊數更多的正多邊形來表示圓,如360邊,邊數越多這“圓”就越光滑越接近。

2、讓我們來試試畫邊長為10的正360邊形吧。

師:象圓嗎?(不太圓)要是把步數改成1呢?再試試。(象)

活動二:用重複命令畫直徑為80步的車輪(P64圖3)

師:這車輪的輻條長度就是半徑。我們用正36邊形來代替圓,前進命令後就是正36邊形的邊長,已經知道圓的半徑,那麼邊長應該是多少呢?

正36邊形的邊長=圓的半徑*0。174

正36邊形的邊長=圓的半徑*0。0174

思考下這車輪怎麼分解?(分解為米字形和圓形)

下面大家動手試試看

大家看看上面的命令畫出來的效果怎麼樣?(不好有偏差)知道原因嗎?(不夠圓)那麼怎麼樣才能更好能?(畫360邊的)怎麼修改?

試一試:

1、同學們看看書P65圖5怎麼畫,這個太陽的半徑為80步,光芒長20步,二者間相距10步。

提示:先想想分幾步,每步畫什麼?

(第一步:畫一個圓;第二步:將海龜抬筆移到圓心;第三步:畫類似“米”字形的空心光芒。)

2、大家從書P66圖6中挑選你最喜歡的圖形用LOGO命令畫出來,大小可以自己決定。

[教學反思]

……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聰”。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説話時的語氣。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聯繫歌曲,導入課文

1、提要求:邊聽邊想一想歌曲裏講了什麼?

2、播放錄音《好媽媽》,説説聽了這首歌,你知道了什麼?

3、小結: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愛自己的父母啊!你們喜歡嗎?今天我們的課堂上來了三位小朋友,他們又是怎樣做的?你們喜歡他們嗎?

4、揭題:三個兒子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生提學習要求:讀課文時該注意什麼?

2、師小結:五不(並強調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

3、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4、解決學生讀書過程中出現的字音難點,並説説“蕩”的字形。(沉甸甸胳膊晃盪)

5、簡要説説:在三個**的眼中,他們的兒子分別是怎樣的?

6、根據學生的回答,簡要板書。(注:板書的內容根據學生的回答來確定。)

7、在板書的過程中,寫字指導“聰”

①、提醒老師注意在田字袼中寫字該注意什麼?

②、觀察在田字格中的位子。

③、師生同寫,看誰寫的字既快又好。

④、評價。

三.學習課文2、3、6自然段

1、動手劃出三位媽媽説的話,劃好後好好讀一讀。

2、示三句話的小黑板,選一句自己最喜歡的媽媽説的話,想想該怎樣讀?(練習讀)

3、朗讀指導

①、抽三生讀,讀後評議。(你認為誰讀的好,為什麼?)

②、師生合作分角色讀。

四.學習第八自然段

1、自由讀,説説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一桶水很重?

2、用朗讀表現出水很重。

3、如果你看見這樣的情景,你會怎麼做?

4、質疑:三位**的三個孩子是怎樣做的呢?我們可以去讀一讀課文的(由學生得出9、10、11自然段)

五.學習第9、10、11自然段

1、生自由讀,讀完後用自己的話來説説。出示

一個孩子。一個孩子。另一個孩子。

(老師覺得你用自己的話説一個孩子的表現,你已經很不錯了,如果能説三個,那就太了不起了!)

(設計的目的: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2、質疑:小朋友,你們看到了幾個孩子?可老爺爺為什麼説他只看見了一個兒子,那你認為他看見的應該是哪個兒子呢?為什麼?

3、小組討論,彙報交流。

(人人都認為應該是第三個兒子,因為他孝敬父母。可一個孩子卻發表了他不一樣的觀點:一桶水連媽媽都提的腰痠悲痛,兒子怎麼能提得動呢?我覺得另外兩個孩子也表現很好,他們想通過自己精彩的表演,讓媽媽忘記疲勞。)

(孩子真的很能幹,我備課的時候雖也想到,可沒想到二年級的孩子也能往這方面去想。)

六.總結課文,情感昇華

1.此時此刻,如果你是這位媽媽,在談論孩子時,你會怎麼説?(讓生回過頭來看媽媽眼中的孩子,感受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孝敬父母當然也是。)

2.根據學生的回答,把板書第三個孩子下的“沒什麼特別”改成“孝敬父母”,並畫一顆紅紅的愛心。

3.學到這兒,吳老師突然想起《三字經》裏的一句話,送給大家,出示:

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

七.拓展內容,課外延伸

1.讀課外故事《烏鴉愛媽媽》,談談感受。(由於時間不允許,未交流)

2.總結:課外也可以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細細閲讀,相信能給你們很多的啟發。老師希望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

(此時,鈴聲響了。)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設計理念】

力求突出課文所藴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閲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設計特色】

引入選擇機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入研讀機制,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揭示課題,教師簡介作者,讓學生初步瞭解老舍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課文、感受作者語言魅力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意

1、學生帶着要求自學課文: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思考:

課文介紹了哪兩種貓?

2、交流板書:

大貓 古怪

小貓 淘氣

  三、理清結構,概括段意

抓住大貓古怪小貓淘氣這條主線,引導學生研究:

1、課文的分段。

2、段意的概括。

3、主要內容的歸納。

(以一條主線所發揮的三大作用,使初讀訓練機理清晰,環環相扣,提高了讀書效率。)

  四、專題研究,理解課文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合作形成研讀專題,即怎樣感受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請學生任選自己覺得最生動的一處講給大家聽。

1、教師先指導一處給學生聽,讓學生明白應當怎樣講。

2、在此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研讀,教師巡視指導,掌握自主研讀的情況。

3、小組或同桌合作,最後組織課堂交流;教師隨機作點撥、深化和評價。

(教師示範後,要着重引導學生自己去讀。可以讓學生劃出自己最喜歡的、感受最深或最能體現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的句子,研讀領悟這些句子的深刻含義,賞讀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然後,把這個過程具體地説出來與大家交流。這樣保證他們有時間去讀,有效地鍛鍊咯額學生提取、處理信息的能力,把讀課文與研究性學習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有充分的自由,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自豪感,真正發揮他們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五、總結談話,昇華主題

貓,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極其普通的小動物。然後,在作者老舍先生的筆下卻顯得那麼惹人喜愛。小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這正説明了在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們熱愛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先生那樣──不但能發現美,欣賞美,而且能創造美。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倆”、“摘”等7個生字,正確書寫“球”這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朗讀文中角色對話。

3、初步瞭解“地心引力”的知識,鼓勵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培養愛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瞭解地心引力的知識。讀好課文。

  課前準備:學生預習新課。教師製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花果山的桃子熟了,小猴子請他的好朋友小白兔一起吃桃子,可今天他們不用自己動手摘桃子了,地球爺爺已經用他的大手替他們把桃子摘下來了。地球爺爺的手是什麼樣的?今天大家一起來學習課文。(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認讀生字“球”。

3、學寫“球”字:(課件出示在田字格中的“球”字)怎樣才能把“球”字寫漂亮呢?請學生回答,引導學生髮現“王”變成“王字旁”後的區別。老師範寫,學生書空。

4、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地球的年紀已經很大很大了,他從形成到現在已經有45億年了,所以我們稱他是——地球爺爺。(板書:爺爺。)讓我們一起來親切地讀一讀。(齊讀。)誰能和地球爺爺打個招呼?(請學生説,表揚説話親切熱情的小朋友。)

  二、創設情境,自讀識字。

1、創設情境,自讀課文。

告訴大家一個祕密,地球爺爺年紀大了,有幾個字他總是念不準。小朋友,我們能幫助他嗎?(能!)好!巧的是,他念不準的的字就在課文中。我們趕緊打開書,讀一讀課文吧。平時自己讀課文時,你會做些什麼?指名説,老師建議:把預習時圈記的生字和詞語多讀幾遍。(學生自由讀文,老師巡視瞭解學情。)

2、利用情境,認讀生字。

大家準備好了嗎?看,想要摘到花果山上的桃子,就要把這些生字給讀出來,就是這幾個字——(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誰能大聲地念給出來?指名認讀,隨機正音。(這時,課件上生字的拼音消失。)哎呀,拼音不見了,字也打亂了,現在誰還會讀?(隨機點讀、正音。)

開火車讀,引導學生自主識記生字。

3、認讀詞語,引導學生説更多的詞語。

  三、情境繼續,研讀對話。

1、大家讀一讀課文的第一到三自然段,説説小猴和小兔在森林裏幹什麼,指導讀好“唱啊,跳啊,真高興!”

樹上的桃子長得怎麼樣?指導讀好“又大又紅”。

2、出示課件,又大又紅的桃子,真可口,我們再來讀讀桃子上的詞語,把它摘下來吧!學生讀詞語。

3、小猴想請小兔吃桃子,可是又大又紅的桃子高高地掛在樹上,該怎麼辦呢?認真讀一讀課文的四、五自然段。説説你知道了什麼?

指名讀,聽後説説你知道了什麼,讀好“有禮貌的小猴”。

出示桃子掉下的課件,學生説説看到了什麼?你有疑問嗎?

4、自由讀課文的六到九自然段,注意讀好小動物的對話。

集體交流,指名逐個讀,評價提高,最後整合。

  重點讀好:

(1)小兔:禮貌;很奇怪(適當加動作。)(2)小猴:很奇怪。(3)猴爸爸:笑着説。速度較慢。

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其他同學把書立好。

你們想不想知道是怎麼回事?

5、自由讀一讀地球爺爺説的話,指名學生讀,其他同學説説聽後知道了什麼?

你讀懂了什麼?集體交流:

(1)地球有地心引力。帶領學生根據詞語初步理解意思,板書:地心引力;

(2)地心引力“很大很大”,“能”做很多事。根據課文,觀看課件,聯繫生活:①説一説“地球爺爺的手能……”

②有表情讀好這句話,讀出自豪高興的語氣。

6、地球爺爺真厲害,你們知道什麼是地心引力嗎?

老師演示磁鐵和曲別針的實驗

學生説説發現了什麼?

師小結:吸鐵石把曲別針吸過來的力就叫引力,地球爺爺一樣有這樣的引力,不過要比磁鐵的引力大得多。

7、列舉有地心引力的現象,教師演示紙飛機現象,總結地心引力現象。引導學生説一説生活中有地心引力的現象。

能不能把第十自然段讀好?再讀課文。指名讀。地球爺爺的年紀很大,指導讀慢,“很大很大”讀好,教師範讀,學生再讀,指名讀。

補充句子的練習:

地球爺爺的手能讓( ),能讓( ),能讓( )

8、師讀最後一段,學生讀。

説話練習:老師剛講完課,( )。

  四、情境小結,拓展閲讀。

聽了地球爺爺的話,我不禁想起了這樣一個故事(課件播放相關畫面)——340年前的一天,有一個人在果樹下休息。忽然,“撲通”一聲,一隻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這個現象很平常啊,卻引起了這個人的思考,後來他成了一名舉世聞名的科學家。他是誰——(牛頓。)一隻蘋果給牛頓帶來了什麼呢?大家課後可以問問家長、查查資料、看看書,下次我們再來講故事!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摘要】下面編者為大家蒐集了“八年級生物認識蚯蚓教學設計”教案供大家參考,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課前,教師講台上和學生課桌上都放有學生採集來的蚯蚓,這些蚯蚓放在透明的一次性水杯中。)

:為了學習環節動物的代表──蚯蚓(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章第二節“陸地生活的動物”。),上星期同學們已擬定了有關蚯蚓的研究方案,現在我們請各小組來彙報自己的研究成果。

(大屏幕顯示問題)

1.世界上有多少種蚯蚓?最大的有多大?

2.在什麼地方容易找到蚯蚓?

3.怎樣區分蚯蚓的頭部和尾部?

4.蚯蚓的表面為什麼又濕又粘?

5.蚯蚓的體表為什麼是紫紅色的?是保護色嗎?

6.大雨過後,蚯蚓為什麼會跑到地面上來?

7.蚯蚓怎麼繁殖後代?

8.蚯蚓是怎樣運動的.?

9.蚯蚓冬眠嗎?

10.蚯蚓沒有眼睛,它靠什麼發現食物呢?

生:原來我們認為蚯蚓只有一種,就是我們面前的這種,通過查找資料才知道,地球上已知的蚯蚓竟有兩千多種,其中最大的達1米多,真嚇人。

生:採集蚯蚓時,開始我們認為很容易,到土中去挖就行了,因為我們都知道蚯蚓是生活在土中的,但是我們挖了幾片乾燥的地方都沒有找到蚯蚓,大家猜測,蚯蚓是不是喜歡生活在濕潤的地方呢?於是我們就想到了下水道附近的土壤,果然在那裏採集到了較多的蚯蚓。通過查資料,我們知道了蚯蚓喜歡生活在濕潤、疏鬆的地方,而且這個地方還要具有豐富的有機質。

生:怎樣區分蚯蚓頭尾呢?乍一看,蚯蚓兩端都是尖的,哪是頭部呢?它也沒有眼睛、耳朵、鼻子呀!可是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它有一端活動非常活躍,我演示給大家看,(用投影儀演示)我們想這端可能是頭部,為了驗證猜想的正確性,我們就去看書。書上講,蚯蚓有環帶的一端是頭部,我們一對比,發現蚯蚓活躍的一端都有環帶,大家都很高興,因為我們驗證了自己的設想是正確的。

生:第4個問題比較簡單,蚯蚓的表面又濕又黏,可以減少運動時的摩擦力。

師:還有別的原因嗎?

生:有,書上講,蚯蚓是通過皮膚呼吸的,它表面的黏液對它的呼吸很重要,它在乾燥的地面上會窒息而死的,我們做了實驗確實如此。

生:我來談第5個問題。我們在採集蚯蚓的時候發現,蚯蚓體表的顏色和周圍土壤的顏色差別很大,這是為什麼呀?是不是因為一般較小動物都有保護色呢?或許是因為它生活在黑暗的地下?但我們在研究第4個問題時發現,蚯蚓的皮膚下面密佈着許多細小的血管,血液的顏色透過皮膚顯示出來,使它的皮膚呈紫紅色。原來如此!

生:我們組好幾個同學見過大雨過後地面上有時有許多蚯蚓,它們為什麼要跑出來呢?我們分析的結果是,大雨不影響它的食物,也不影響它的運動,可能是水太多,它不能呼吸了,才跑出來的。為此,我們進行了實驗,把蚯蚓放入花盆中,然後澆過量的水,過了一會兒,蚯蚓果然出來了。同學們如果有興趣,可以做這個實驗加以驗證。

生:關於第9個問題,我們想蚯蚓可能是冬眠的,因為現在不是冬天,沒辦法證明我們的猜想,開始我們小組想放棄這個問題,後來,有一個同學提議用冰箱給蚯蚓製造一個冬天,經過多次實驗、觀察,我們發現蚯蚓確實有冬眠的特點,但在真正的冬天,它是否冬眠呢?我們準備到冬天繼續研究。

師:想法非常好。

生:我來彙報我們小組對第10個問題的認識。我們認為蚯蚓不能看見東西,或許它是靠聞味發現食物的吧,可是我們給它不同氣味的東西,發現沒什麼區別。蚯蚓也沒有觸角,不知它是怎麼發現食物的,但我們在研究這個問題時有了另一個發現:蚯蚓怕光。晚上它出來活動時用光一照或一開燈它就鑽入地下,白天一掀盒蓋兒,它也馬上就往土中鑽,不知它為什麼怕光呢?

生:書上講,將一條蚯蚓切成兩段,可以變成兩條蚯蚓,可是,我們切了之後,前半段活了,後半段卻死了,不知為什麼?

師:哪個小組還有問題?

生:關於蚯蚓的運動,我們用放大鏡發現,它又細又小,根本不可能用它蹬地使身體前進。所以,它的運動肯定靠肌肉,但我們解剖了幾條蚯蚓,還沒有找到答案。

生:書上説,蚯蚓是雌雄同體,異體受精,但我們不清楚怎麼一回事。

師:好吧,老師來講這兩個問題。

(教師用課件、圖片講了蚯蚓的運動:縱肌收縮,身體變粗短,環肌收縮身體變細長。教師講完,學生觀察。)

  (教師用課件通過動畫的形式介紹了蚯蚓繁殖後代的過程,順便講了環帶為什麼在蚯蚓的前端。)

師:蚯蚓是人類的幫手,達爾文講,如果犁是人類最早的發明之一,那麼遠在人類生存以前,土地就已被蚯蚓耕耘過而且還將繼續耕耘下去。另外,蚯蚓還可以做藥材,它的糞便是很好的肥料,它還可以做飼料。現在人們又發現,蚯蚓在環保中也大有用武之地,某國一個大企業養了10億條蚯蚓,每天處理造紙廢水50噸,排糞便2.5噸。

師:關於這些新問題,請同學們下去繼續研究,每組寫一篇關於蚯蚓的研究報告。

生:這些蚯蚓怎麼處理?

師:你們説呢?

生:養起來,繼續進行研究,挺有意思的。

生:放歸自然。

生:用來釣魚。

師:按你們的想法去做吧!

點評

執教者同時還作為組織者、參與者,引導學生去尋找和發現,並和學生共同探索。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積極參與每一個教學環節,體驗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滿足了學生求知、參與、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符合“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突出學生主體,關注學生髮展和學習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分數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

教學重點

1.掌握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

2.會用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分數乘法中進行簡算

教學難點

分數乘法的簡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

(一)説説你是怎樣算的?

(二)看看下面每組算式,它們有什麼樣的關係.

(三)那麼分數混合運算如何計算呢?能否應用運算定律簡算呢?這節課我們來一起研究.

板書課題:分數混合運算

二、探索、悟理

(一)出示例題

(二)讀題之後請同學試做(板演在黑板上)

教師:這道題應該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強調運算順序)

(三)做一做

教師提問:你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

(四)小結

教師提問:誰能説一説分數乘加、乘減這樣的混合運算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呢?

分數混合運算順序:

在一個分數混合算式中,既有一級運算,又有二級運算,先做第二級運算,後做一級運算;在有括號的算式裏,先做括號裏邊的,再做括號外邊的.

(五)仔細觀察下面兩題,計算中有沒有好方法使它們算得又快又準.

小組彙報結果.

教師提問:説一説為什麼這樣算,依據什麼?(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

教師説明:由這兩題可以看出,乘法運算定律同樣可以應用在分數中.

(七)做一做

三、歸納、質疑

(一)這節課學習了什麼知識?(學生自己小結)

混合運算、分數乘法中的簡算.

(二)你在學習中遇到了什麼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嗎?

四、訓練、深化

(一)鞏固混合運算

1.判斷

(×) (×)

(√) (√)

2.計算

(二)鞏固簡算

1.填空

2.簡算

(三)提高練習

五、課後作業

(一)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六、板書設計

分數混合運算

教學設計點評

學生已通過第七冊的學習,對整數、小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比較熟悉了,所以,本教學設計注意以舊引新,通過複習,讓學生討論、試做,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掌握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計算技巧。鞏固練習中,從基本練習一直到提高題,設計有層次,有坡度。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一、教學目標設計

  認知目標:

1、植物的向性運動(A);

2、植物生長素的發現(A);

3、植物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及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C);

4、其它植物激素在植物體內的分佈、合成及主要生理功能(A).

 能力目標:

1、學會設計植物向性運動的方法;

2、理解植物向性運動實驗的基本過程,培養創新思維的能力;

3、學會觀察植物的向性運動,培養觀察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生長素髮現過程的介紹,培養學生嚴謹的實驗作風,求實的科學態度,探索未知的科學精神;

2、通過對頂端優勢的瞭解,培養學生由量變到質變的唯物辨證思想.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包括植物的向性運動、植物生長素的發現、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生長素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其它植物激素等五部分內容。以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講述前面三部分內容,第二課時講述後面兩部分內容並對本節內容進行歸納和小結。

教材以三個問題導出“植物的激素調節”,接着以向光性和向重力性的設問,把學生的思維引到“植物的向性運動”上。對向性運動進行了定義,並闡明向性運動的意義是植物對外界環境的適應。

教材的第二部分內容首先介紹了達爾文的實驗及對實驗現象的推想,接着介紹了温特實驗及結論,最後簡單介紹郭葛的分離實驗與鑑定結果。

教材的第三部分內容主要介紹生長素對植物生理作用的兩重性,這一特點與生長素的濃度和所作用的植物器官有關,並通過頂端優勝加強理解這一特點。

後兩部分(第二課時內容)

 三、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通過指導預習、提問、圖片和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並講解來突出重點)

1、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2、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難點(通過講解“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曲線圖,並通過欣賞電影瞭解“頂端優勢”現象來突破)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

 四、教學對象分析

本節的一些概念對於學生是陌生的,課本通過學生熟悉的舉例步步深入,因此本節的教學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通過演示圖片,然後再舉例、討論、分析,引入課題,主要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把抽象的“生長素”和實實在在的“向性運動”聯繫到一起,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感知規律。

 五、教學媒體設計

本節課通過自制動畫、配音、字幕、圖片、音樂、下載影片等媒體手段進行教學。

演示和生命活動調節有關的圖片引入課題,同時播放音樂,以增強欣賞效果,提高學生興趣;自制動畫主要用於講解達爾文和温特實驗,使學生有親臨其境的感覺,增強感知的慾望和效果;字幕的出現和動畫演示過程都有相關配音,避免媒體演示過程的單調感;播放有關“頂端優勢”的影片加深對生長素作用雙重性的理解。

六、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七、教學過程流程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