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將進酒》優秀教案(通用5篇)

來源:文萃谷 7.84K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李白《將進酒》優秀教案(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李白《將進酒》優秀教案(通用5篇)

李白《將進酒》優秀教案 篇1

教學分析:

《將進酒》 這首詩的旨趣跟《蜀道難》不同,它着力刻畫的是詩人的自我形象,其實是借勸酒為名吐胸中塊壘。全詩的基調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卻十分複雜。誦讀時應當伴隨着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適當地變換聲調和節奏,力求再現詩人的形象。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2、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理解其思想感情的複雜性;

3、理清詩歌中詩人情感變化的線索,背誦全詩。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閒暇的時候喜歡聽歌嗎?(喜歡!)那麼老師在這裏為大家唱一首歌怎麼樣?(歡迎!)好,下面我就為大家清唱一首。(有感情的誦讀李白詩歌《將進酒》。)同學們聽沒聽出來老師剛才唱的是什麼歌?(不是,是讀了一首李白的詩——《將進酒》!)沒關係。古時候人們讀詩叫“吟誦”,“吟誦”也就是唱。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吟誦和欣賞李白的這首千古佳作——《將進酒》。

二、背景簡介

我們在學習《夢遊天姥吟留別》的時候知道,唐玄宗天寶三年(744),詩人被排擠出長安後,又重新踏上了雲遊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將進酒》這首詩則是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離開長安已達八年之久。當時,他跟好朋友岑勛曾多次應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個好朋友登高飲宴,借酒放歌,抒發情懷。

三、解題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的曲名。將,讀qiāng,“請”“願”的意思。關於“將”字的這一含義,我們在高一時學習《詩經·衞風·氓》中間有“將子無怒,秋以為期”的先例。“將進酒”意即“勸酒歌”, 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李白的這首詩是借用樂府舊題,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四、整體感知

1、下面,先請一位同學為我們大家朗讀一遍李白的這首詩。其他同學注意他朗讀時的字音和節奏。

討論朗讀中的問題,達到所有學生都能讀準字音,讀準詩句節奏,理解詩句的基本含義。

2、下面,我請同學們依據詩歌的內容作一個大膽的推測:宴飲後的李白可能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並説出你的依據是什麼?

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將進酒,杯莫停。”“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3、那麼,老師又產生疑惑了:李白為什麼要這麼狂喝痛飲啊?從詩歌的內容裏,你能找出原因嗎?(詩歌中的哪一句話集中而鮮明的表明了這一原因?)

①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②“銷萬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4、好友相聚,本來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應該把酒言歡。李白卻為何有違常情,不喜反愁呢?帶着這樣的問題,讓我們一起把全詩朗讀一遍,也許能撥雲見日。

師生齊讀全詩。讀後討論問題。

我們知道,李白被排擠出長安,政治抱負不得施展,心中難免鬱悶。又根據課下注釋:此詩寫於天寶十一年,即公元752年,而史載李白生於公元701年,據此推算,詩人此時已是年過50的老人。韶華已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下面我們就來探究一下詩歌是怎樣抒發詩人情懷的。

五、詩意解析

1、請問,李白的愁懷在詩中具體表現為怎樣的情感變化過程?

悲傷

歡樂

憤激

狂放

2、具體是哪幾句寫悲傷?

首二句。

3、作者悲傷的是什麼?

時光易逝,人生易老。

4、詩人在這兩句中使用的是什麼手法來表達這一感慨的?

比興。

5、老師有一點不理解:我們都知道黃河是發源於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黃河之水山上來”了,作者卻説“黃河之水天上來”不是毫無道理嗎?

作者這裏是使用誇張的手法,極言黃河奔騰而來的氣勢。

6、像這樣的誇張手法,本詩中還有哪幾處?

“朝如青絲暮成雪”“會須一飲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馬,千金裘”“萬古愁”。比興和誇張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風格的重要體現。

7、言歸正傳。詩人正自感傷,卻為何突而轉悲為歡?

①既然人生短暫,何不及時行樂?

②悲又何益?既然此處失意,就應另外去尋找寄託。朋友相聚,正好開懷暢飲,及時行樂。

8、好,讓我們把詩的前半部分連起來讀一遍。

既然是把酒行樂,就不免舉杯相勸。詩人呼告朋友,“將進酒,杯莫停”。而且長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詩人的心情好像並不痛快。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幾句勸酒詞。

9、“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是詩人的真心話嗎?

不是。是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憤慨之詞。

10、“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是真地在羨慕飲者還是另有所指?

另有所指。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聯想古今,對荒唐社會的憤怒嘲諷和痛徹總結。

11、詩人為何舉陳思王曹植的例子來對自己的觀點加以説明?

一樣的才思敏捷,一樣的遭人妒忌排擠。詩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

面對着古來聖賢皆寂寞的現實,詩人內心有太多的不滿和不平。這無限的激憤表現在行為上就成了無比的狂放。“主人何為言少錢,經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全詩緊緊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傷——歡樂——憤激——狂放,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於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歎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真是——“這次地,怎一個愁字了得!”

六、誦讀指導

1、在理解了詩歌的基本內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礎上,讓我們來聽一下專業人士的朗誦,看看他們是怎樣用聲音來演繹詩歌的。

(播放朗誦錄音。)

2、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不看手中的詩文,默想一下你還記得詩中的哪些句子。

3、下面請同學們看着黑板上的內容,試着跟老師一起把這首詩背誦一遍。

七、課堂總結

讀李白的這一首《將進酒》以及他的其他飲酒詩確實能讓我們產生的審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飲畢竟還是一種消極行為。杜甫在結識他之初就看出了這一點,曾贈詩給他,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這種豪放不羈的灑脱一但與酒結緣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為代價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詩,卻不可模其行。正所謂美酒誘人,可不要貪杯呦!(下課!)

附錄:板書設計

將 進 酒

李白

悲傷——歡樂——激憤——狂放

李白《將進酒》優秀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理清詩歌情感變化線索,理解其思想感情的複雜性(貌似消極行樂實則渴望用世)。

2、探究詩人狂放性格的由來,體味本詩體現的浪漫主義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體味詩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探究詩人狂放性格的由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大家猜一個簡單的謎語:酉時下大雨。(酒)

“酒”是一種文化,它與中國古代詩人似乎結上了不解之緣。他們或仗酒力助發豪興,舉杯而靈感紛來;或借酒來排遣愁緒,飲酣而筆底奔騰。無數名句佳篇都與灩灩美酒相互輝映。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説:“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在《不見》還用“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來概括他的一生。現在就讓我們來欣賞李白的一首勸酒詩《將進酒》。(朗誦全詩)

(二)簡介背景

我們在學習《夢遊天姥吟留別》的時候知道,唐玄宗天寶三年(744),詩人被排擠出長安後,又重新踏上了雲遊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將進酒》這首詩則是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離開長安已達八年之久。當時,他跟好朋友岑勛應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個好朋友登高飲宴,借酒放歌,抒發情懷。

(三)解題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的曲名。將,讀qiāng,“請”“願”的意思。“將進酒”意即“勸酒歌”,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李白的這首詩是借用樂府舊題,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四)整體感知

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卻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這個歷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題以積極的內容,這是值得重視的。但是,李白的狂歌痛飲畢竟是一種消極行為,這是他的傲世態度和豪放不羈的個性使然,是無法改變的。杜甫在結識他之初就看出了這一點,曾試圖説服他,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贈李白》)杜甫這個批評是正確的,但我們也不可忽視李白的飲酒詩中仍包含着積極的內容。

給學生五分鐘朗誦全文(先自由讀,再1齊讀),要求其注意作者的感情變化(讀後點評)。

(五)鑑賞要點

1、三種主要情感

(1)顯示了詩人對未來充滿無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之意: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3)表達詩人蔑視權貴,盡吐鬱積在胸的不平之氣: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2、感情上大起大落

這首詩中,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極快,可分四個層次:

開頭四句寫悲壯之情。

(詩人一落筆就寫黃河景象)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讀者指引到波濤洶湧的黃河岸邊,觀賞水從天來,東流入海的壯觀景象。)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這兩句極言人生短促。)

開頭四句運用誇張的修辭有慷慨生悲之意,這是非同尋常的。

之前,詩人寫黃河,頗能顯示它的宏偉氣魄和浩大聲勢,如“黃河如絲天際來”“洪波奔流射東海”(《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公無渡河》)等,其基調是壯;這次則不同——詩人彷彿站在高山之巔,頃刻間就着遍了它的萬里流程,因有“不復回”之歎,儘管也寫出了黃河的氣魄之大,其基調卻是悲。由此聯想人生,詩人頭腦中便出現了這樣一幅圖景:高堂之上,人們對鏡自視,兩鬢斑斑,真是“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間一樣短促啊!至此,詩人的悲意更濃了。

感情朗讀(自己先示範,後學生齊讀)

但詩人深知“白髮如絲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轉悲為歡。所以“人生”以下六句轉而寫歡樂之情。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儘管詩人在政治上並不“得意”,但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也同樣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興興地痛飲一場呢!想到這,他頓生豪情,相信自己將來必能作出一番事業,對區區金錢也毫不在意。於是連呼“烹羊宰牛”(此處用典:“烹羊宰牛且為樂”語本曹植《箜篌引》),準備像東漢大學者鄭玄那樣“一飲三百杯”。“且為樂”就是姑且作樂,也就是把不愉快的事情丟開不想。(提問:詩人的這種歡樂是真實的嗎?僅僅為了一醉方休嗎?)詩人這種歡樂感情是真實的,也是高尚的,不同於凡夫俗子的只圖一醉方休,因為他説出了“盡歡”的正當理由。

女生感情朗讀。

“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鐘鼓”本意指樂器,這裏做“擊鼓作樂”解;“饌玉”指精美的食品。“鐘鼓饌玉”在這裏是富貴利祿的代稱。

待到酒宴開始,詩人舉杯勸飲,他的感情突然由歡樂轉為憤激,這是因為他要藉此把長期鬱積在胸的不平之氣一齊宣泄出來。他鄙棄那結黨營私、排斥賢能的豪門貴族集團,因而説“鐘鼓饌玉不足貴”;他憎恨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徑,因而説“但願長醉不復醒”—一這兩句詩可以説集中地表現了他自離開長安至今的憤激之情。但這又不僅是為了一己遭遇,他還想到了“古來聖賢”(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類人,也有屈原、賈生一類人),他們有經天緯地的才能而不為統治者所用。(提問:詩人説他們“古來聖賢皆寂寞”,是不是否定他們呢?)不是!這是為他們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讚揚曹植的豪華酒宴,其實是為曹植的懷才不遇抱恨終生而歎惋,兼以自況。這就加深了詩人的憤激之情,為結尾説的“萬古愁”埋下了伏筆。(這裏要注意,此處用典:“陳王昔時宴平樂”語出曹植《名都賦》:“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

男生感情朗讀

“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之情。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

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五花馬:唐朝開元天寶年間講究馬的裝飾,會把馬的鬣鬃剪成花瓣,剪成三瓣的叫三花馬,五瓣的就叫五花馬。在這裏指名貴的馬。

這一層寫詩人要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都拿來“換美酒”,而且是“徑須沽取”,要毫不猶豫的去買,這就反客為主了,真是狂放到了極點。(提問:這種狂放是不是可信的,為什麼?)這是可信的,因為上文説過“千金散盡還復來”。這種狂放,從實質上看,是詩人的悲之重、歡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至此,再用“同銷萬古愁”來結束全詩,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全體齊讀。

3、小結:

全詩緊緊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壯——歡樂——憤激——狂放(初讀一兩遍,會覺得它豪氣十足,但弄清詩人感情發展的脈絡以後,就會看出詩人的憤激之情是占主導地位的。確切地説,豪放只是它的外殼,而內核則是憤激)。

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於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歎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

這萬古的愁從何而來呢?請同學們結合背景,結合你所瞭解的李白。(找同學回答)

4、探究詩人狂放性格的由來。

(1)政治遭遇(詩人李白的政治夢想與詩人的秉性、情趣、個性的人格)

這首詩大約作於天寶十一年(752年),這一年,李白已經51歲,八年之前,李白到長安尋求功名,進入到統治中心以後,他原本以為能夠幹一番事業。然而現實卻不容許他這樣做,所以現實的政治遭遇使他鬱郁不得志。

(2)人生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李白畢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個夢,然而,當無法企及的現實無情地擺在李白麪前時,他的夢碎了。於是,他開始縱酒,他開始狂歌,開始了永遠沒有盡頭的愁苦。文中他以聖賢自稱,以喝酒排解內心的苦悶,以縱酒來對抗現實的齷齪,以精神的曠達來張揚自己的個性。因為他是謫仙人,所以他必定擁有恣情傲物的權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樑。

(3)對絕對自由的嚮往與現實性的矛盾

錢穆先生的《中國文學論叢》中這樣寫到“……(李白)自己的生命還想要超出世間。……他的境界之高,正高在他這個超人生的人生上。”他內心深處所期望的不是在現世規則之下對他人的控制,而是扔掉規則對宇宙萬物的掌握。或者説,他最想做的不是可做之事,而是不可完成之事。他因“不可完成”而豪情萬丈,也由於相同的緣故而倍受打擊。

正是以上的種種原因是的李白成為了一個複雜的、立體的自我,成為了宇宙間一個大寫的“人”字。

這種複雜的個性體現在詩歌之中,則是快、狂、逸、達。

(再根據遭遇和矛盾齊讀課文)

(六)全文總結:

李白是詩人,是酒仙。詩人的思維是穿越今古的羅盤,承前一千年,啟後一千年。詩人搖擺的身軀不羈於長安城內的鶯歌曼舞,犀利的目光明亮於唐代以後悠悠千載。詩人放蕩的思緒飄蕩於崇山峻嶺之間,遊弋於碧波萬傾之中,面對無人理解的苦惱、傷楚、迷頓,還不如“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來得瀟灑自在。即使是酩酊大醉,忘記昨天今天和明天,把歷史當作下酒菜,裹卷在酒杯中頹然而廢,只在某個月夜輕輕歎息一聲,吟起“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就是李白,這就是那個把包羅萬象的軀體釋放於長天大地的李白,這就是那個醉出一個詩仙,灑出千古詩章的李白。

讓我們還是用余光中先生的詩句來結束我們的李白之旅吧: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給學生十分鐘,練習背誦。注意作者的感情。)

(七)佈置作業:

1、背誦

2、小作文:我眼中的李白

李白《將進酒》優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李白“借酒澆愁”的虛無消沉的消極反抗,以及他自信和對現實的憂患思想,瞭解“酒”在中國文化中的特殊涵義。

2.鑑賞“將進酒”的意境及在矛盾中展示內心的詩歌特色。

3.體會李白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基本特點,即大膽的誇張和豐富的想象。

教學重點:

1.瞭解李白的生平事蹟及其人格魅力,理解作者的內心世界,從而把握本詩的題旨。。

2.把握本體意境張揚、誇張大膽、想象豐富的浪漫主義的手法。

教學難點:

體會李白詩歌“豪放飄逸”的詩美特點並對其內涵有所瞭解。

教學方法:

賞析與討論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與酒相從相隨,幾乎有一種天然的緣分。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且多半是因為“愁”了才喝酒,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業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詩人因酒忘卻人生的痛苦憂愁,因酒在自由的時空盡情翱翔、因酒而丟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傳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詩人李白尤為突出,他是“詩仙”,有自稱是“酒中仙”,時人也號之為“酒聖”。古時酒店都愛掛上“太白遺風”、“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現在。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説: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2、唐詩是中國詩歌的頂峯。在燦若羣星的詩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為耀眼奪目。李白一生詩酒相依,杜甫讚歎:“李白斗酒詩百篇”。杜康造酒,真是對人類的一大貢獻,否則,生活將缺多少情趣,詩人將缺多少靈感,人類將缺多少美文詩篇。酒與詩,好像天生就結緣,酒催詩生,詩隨酒發,相伴而留香千古。同學們都知道哪些詠酒的詩句?

二、寫作背景

約作於天寶十一載(752),此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八年之久。此時,詩人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贇)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發抒。

《將進酒》,樂府舊題,內容多寫飲酒放歌時的情感。

三.誦讀感知

1.詩中一會兒“高堂明鏡悲白髮”“與爾同銷萬古愁”,一會兒又“人生得意須盡歡”“烹羊宰牛且為樂”,到底是“悲愁”還是“歡樂”?

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喜、轉狂放、轉激憤、再轉狂放,最後歸結於“萬古愁”,迴應篇首,如大河奔流,縱橫捭闔,力能扛鼎。於豪放不羈之中深藴情才不遇、時光易逝之深沉悲哀。所以讀的時候要於狂飲縱歌之中把握好詩人深沉的愁緒。

2.“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感慨時光流逝,應該用什麼語調來讀?

深沉悲愴,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要有氣勢。

3.“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才必有用,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應該怎樣讀?

這幾句是李白自信、狂放的體現,於深沉的悲緒中洋溢着暫時的歡樂,應讀得充滿喜悦,而且是稍帶誇張的'喜悦。其中“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四個三字句,酒酣之時,喜悦之至,短句疊用,喜悦之情溢於言表,要讀得充滿喜悦之情,節奏要快,聲音有力。

李白《將進酒》優秀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主要字詞,進行必要的詞語積累。

2、能力目標

聲情並茂的品讀詩詞,培養學生朗誦詩歌、鑑賞詩歌的能力。

3、素養教育目標

瞭解作者懷才不遇的苦悶和豪放不羈、樂觀自信的情懷。

【教學重點】

品讀詩詞,培養學生朗誦詩歌、鑑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由悲而歡而憤而狂放的複雜矛盾的思想情感。

【教學設想】

通過誦讀與探究討論來鑑賞作品。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授課步驟 自主地帶 互動空間 教師站點

導入新課

回憶中國古典詠酒詩,以酒與詩的“緣分”導入新課。

詩歌初讀

此詩氣勢豪壯,又情感起伏較大,學生自由誦讀,初步感悟。

討論並把握詩人複雜多變的思想情感

教師指導下,學生可個別誦讀,可集體誦讀。

1. 校正字詞。

2. 個別誦讀,教師指導。

3. 齊讀。

4. 體會文章情感。

教師適當指導,各組代表各抒己見。情感脈絡如下:

1、感傷之情:如“君不見”兩句。

2、歡樂之情:如“人生得意須盡歡──會須一飲三百杯”。

3、憤激之情:如“鐘鼓饌玉不足貴──斗酒十千自歡謔”。

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為言少錢──與爾同銷萬古愁”。

教師根據學生朗讀情況及時指導誘發,營造高昂活躍的課堂氛圍。

教師適當引導,並相應補正。

誦讀指導

在教師的適當指導下,掌握詩歌朗誦的相關技巧,學會聲情並茂地朗誦詩歌。

適應着詩人情感的變化,朗誦時,可注意以下技巧:

1、 注意節奏:例,“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節奏要適當加快。師範讀,生跟讀。

2、 讀重音:例,“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三百杯”須重讀,要讀得鏗鏘有力。生讀,師範讀,生集體跟讀。

3、 讀四聲:例,“將進酒”,三字聲調要讀足,飽滿,教師示範。

4、 拖長調:例,“五花馬,千斤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五花馬,千斤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節奏要加快,“與爾同銷萬古愁”可兩字一頓,並加長音調。師範讀,生自讀。

在教師指導的基礎上,學生有感情的誦讀,學生代表展示誦讀。

根據詩人情感,點撥朗誦技巧,並示範誦讀。

課堂拓展、引申

藝術特色

分組討論,深入探究,賞析詩中經典名句。

相互討論

展示答案

例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對於上述經典詩句,你是怎樣認識和理解的?(適當結合自己的專業)

根據教師引導,學生引申發揮。

學生思考:

本首詩歌哪些詩句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分別寫出了什麼?

參考答案如下:

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言黃河源頭之高。

2、會須一飲三百杯:言飲酒之多。

3、斗酒十千自歡鱈:言酒價之高。

4、與爾同銷萬古愁:言愁怨之深。

師生共同賞析經典名句。

引導、分析、補充

小結

號召學生繼承和發揚中國古典文化精華

佈置作業 結合自己的專業和本文作者所表現出來的樂觀自信的精神,寫一段文字來談談自己的感想。

檢測題目:

一、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

A.將領(jiàng) 將出(jiāng) 將進酒(jiāng)

B.金樽(zūn) 酌酒(zhuó) 千金裘(qiú)

C.饌玉(zhuàn) 戲謔(nuè) 岑夫子(cēn)

二、填空題

在這首詩中,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極快,開頭四句寫 ,一落筆就寫黃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寫,“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主人”句至結尾寫 之情。

三、下列對詩中的詩人形象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 詩人懷着平生之得志,又逢老友相聚,縱酒狂歌,互訴衷腸,感到無限快樂。

B. 詩人大聲呼喊不喝上“三百杯”誓不罷休,表現他已暫時從悲感中突破,豪氣洋溢。

C. 詩人頻頻舉杯相邀,氣氛熱烈,酒到高潮,情不自禁狂歌起來。

D.詩人高歌后酒興更濃,不惜寶馬金裘換酒暢飲,活現慷慨爽快之態。

李白《將進酒》優秀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2、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理解其思想感情的複雜性;

3、理清詩歌中詩人情感變化的線索,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

領悟詩人“狂歌痛飲”豪放外表下的憤激之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與酒相從相隨,幾乎有一種天生的緣分。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許多詩人因酒忘卻人世的痛苦憂愁,因酒在自由的時空中盡情翱翔,因酒而丟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傳世佳作。李白好飲,也善飲,這有杜甫詩為證:“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唐代的天才詩人李白尤為突出。他是“詩仙”,又自稱是“酒中仙”,時人也號之曰“酒聖”。古時酒店都愛掛上“太白遺風”、“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他一生寫下了許多詠酒的詩篇。他的《將進酒》就是酒與愁經過心理反應後留下的結晶。

《將進酒》是一支勸酒歌,是漢樂府曲名,大約作於李白以梁園(開封)為中心的十載漫流期間。詩中記李白與岑勛、元丹丘相聚飲酒之事。岑勛,李白稱他為“相門子”。元丹丘是當時著名的隱士,主要隱居地在嵩陽。

二、教師範讀(注意讀音、節奏)

誦讀指導:

這首詩,詩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個顯著的特點,這就是豪放的表現。誦讀時應適應着詩人感情的變化來選擇不同的聲調,要注意詩中節奏的變化。

①起興:開頭用“君不見”領出,要讀得從容、親切。“黃河”一聯用了比興手法,“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不復回”隱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須重讀。“高堂”一聯説及人生,“悲白髮”歎意極濃,“悲”字應重讀。這兩聯把天地人生都説到了,境界極其闊大,應讀得很有聲勢,有慷慨生悲的韻味。

②入題:節奏要逐漸加快。“人生”一聯,“盡歡”和“空對月”須重讀。“天生”一聯顯示詩人對未來的信心,應讀得擲地有聲。“會須”句要用升調讀,讀得豪氣十足。

③舉杯勸酒:應讀得親切,節奏逐漸加快。

④勸酒辭:須讀得酣暢淋漓,再現詩人狂放不羈的個性。“鐘鼓”二句是勸酒歌的主題,也是全詩的主旨,應讀得從容。“不足貴”“不復醒”用極強音讀。“古來”兩句以抒情方式説明“不復醒”的理由,上句宜輕讀,下句宜重讀。“陳王”兩句援引古人飲酒情形,用敍述語調讀,重音落在“恣歡謔”上。“主人”兩句,前句宜輕讀,後句詩人反客為主,直命沽酒,宜重讀。“五花馬”三句當快讀,“與爾同銷”可兩字一頓並放慢速度,“萬古愁”三字要用誇張語調讀。

三、學生自由朗讀,誦讀感悟。

此詩氣勢豪壯,又情感起伏較大,可先指導個別同學朗讀,再採用齊讀的方式。教師可根據學生朗讀情況及時指導誘發,營造高昂活躍的課堂氛圍。然後瞭解學生對詩歌的初步感悟程度。並結合註釋瞭解大意。學生練習朗讀。

四、整體把握:

1、一個驚心動魄的開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一從空間誇張,一從時間誇張。真是“巨人式的感傷”。

2、兩處用典:(1)烹羊宰牛且為樂(語本曹植《箜篌引》)(2)陳王昔時宴平樂。(語出曹植《名都賦》。)

3、三種主要情感:(1)顯示了詩人對未來充滿無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之意。(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3)表達詩人蔑視權貴,盡吐鬱積在胸的不平之氣。(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4、感情脈絡的四個層次:(1)感傷之情:如“君不見”兩句。(2)歡樂之情:如“人生得意須盡歡――會須一飲三百杯。”(3)憤激之情:如“鐘鼓饌玉不足貴――斗酒十千自歡謔。”(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為言少錢――與爾同銷萬古愁。”

五、賞析

1、名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賞析:“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不是李白的獨創,早在春秋時代問世的《論語》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記載;漢樂府《長歌行》有詩云:“百川東入海,何日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獨傷悲。”告戒世人:光陰易逝難回頭,莫讓年華付水流。宋代豪放派詞人蘇東坡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以及《三國演義》中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都是我國古代“流水文化”的擴展和延續。《將進酒》一開篇,就把作者的視線引到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既描寫了大河奔騰的壯觀景象,又抒發作者“逝者如斯”的傷感。至於“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如青絲暮成雪。”與作者的《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是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則有異曲同工之妙。詩歌開頭這兩句,不僅為下面的“萬古愁”埋下了伏筆,也為李白的“開懷暢飲”提供了充足的藉口。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進還復來。

賞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進還復來。”這是後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 慰之辭。那時“千金”尚未“散盡”雖有懷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幻想還依稀可辨。八年之後,即公元752年,李白寫《將進酒》時,當年“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夢想已化為泡影,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實際上並未受到重用,所謂“千金散進還復來”實際上並不見來,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宋代詞人李清照語)由此可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進還復來。”表面豪爽,暗藏憂愁。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賞析:“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這兩句詩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鐘鼓”本是一種樂器,在這裏是擊鼓作樂之意,“饌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時代,只有衣食無憂的達官貴人才有閒情逸致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羨慕達官貴人的生活,實際是對權貴們的一種蔑視,這是封建社會的讀書人最可寶貴的性格。這種不隨波逐流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詩《夢遊天姥吟留別》中也有所表現:“……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動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當然,有骨氣,不等於沒有憂愁。李白在蔑視權貴的同時,一種難言的惆悵也在心中湧動,他想通過“長醉不復醒”來忘卻懷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嗎?李白在《宣州謝眺樓芡餞別校書叔雲》一詩中作出了明確的回答:“……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澆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我們可以想象,一個滿腹惆悵的人,當他一心解愁卻又無法解愁的時候,內心是怎樣的愁苦啊!表面上開懷暢飲,實際上愁箭穿心,這就是《將進酒》中的李白!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賞析:在《將進酒》中,李白像一個大哲學家,對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進行了哲學化的概括。“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就是作者在“飲”與“名”的問題上作出的結論。李白彷彿站在歷史的最高點上,指點古代聖賢的功過是非。我們暫且不論他那“唯有飲者留其名”的高見帶有多少歷史依據,只説他與“陳王”的“深情厚意”。在中國歷史上,寂寞的聖賢不可勝數,作者為什麼就提到“陳王”呢?我們從陳王的生平可以略知一二。陳王就是三國時候的曹植,他才華橫溢,志向遠大,但由於“任性而行,飲酒不節”最終沒有得到父親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詩”是著名的文學典故,他的《七步詩》家喻户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與曹植一樣,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長安,抱濟世之志,卻為小人排擠,最後落個“賜金還山”的下場。他對曹植情有獨衷,大加讚賞,也許是同病相憐的緣故吧。

2、藝術手法:奇特的想象,大膽的誇張

(1)這首詩的基調是憤激,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極快。

①開頭四句寫悲。李白和朋友開懷暢飲的潁陽離黃河不遠,因此作者以黃河起興。黃河自西而來,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直奔東海。上句寫大河之來,上句寫大河之去,形成詠歎味。接着四句向人們喻示時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過“朝”“暮”間事。兩個長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襯――以黃河的偉大永恆襯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從空間和時間兩方面誇張。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

②“人生”以下六句寫歡。“人生”兩句由“悲”而翻作“歡”“樂”。詩人漸趨狂放。朋友間的聚會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對月”將飲酒詩化了,“莫使”“空”的雙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為強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擊節讚歎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業,對區區金錢也毫不在意。作者寫了盛宴,“一飲三百杯”。

③“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酒宴開始,詩人的感情由歡樂轉為憤激,藉以渲泄心中的不平。“鐘鼓饌玉”“不足貴”是出於憤慨。“古來”兩句亦屬憤語。説到“惟有飲者留其名”,便舉出“陳王”曹植作代表,因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為曹植的懷才不遇抱恨終生而歎惋,兼以自況。

④“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之情。

(2)誇張的寫法。這首詩具有震撼古今的氣勢和力量,與誇張手法的運用不無關係。詩中有些誇張是憑數字表現的,有些屬於感覺的誇大。“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讀者指引到波濤洶湧的黃河岸邊,觀賞水從天來,東流入海的壯觀景象,讀者在領略詩句內含的同時,也感受到其中的藝術魅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