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入門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5.47K

素描是一種正式的藝術創作,以單色線條來表現直觀世界中的事物,亦 可以表達思想、概念、態度、感情、幻想、象徵甚至抽象形式。所以小編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素描入門教學設計。

素描入門教學設計

  素描入門教學設計

課程內容:

1、素描的定義、產生及發展;

2、素質的基本分類和學習意義;

3、素描的工具和材料;

4、素質觀察方法;

5、認識點、線、面

教學目的:瞭解素描的慨念,素描的含義、功能,素描的基本學習方法。

重點難點:三度空間的理解與素描的觀察方法

教學環節:

一、素描的定義

1、名詞解釋

廣義上的素描,涵指一切單色的繪畫,起源於西洋造型能力的培養。

狹義上的素描,專指用於學習美術技巧、探索造型規律、培養專業習慣的繪畫訓練過程。

“素描”單從字義上理解是“樸素的描寫”,從所用的工具上講是指單色繪畫。它是一種以單色為主的表達人的認識和思維的繪畫形式,其形式、品類的簡繁與粗精有程度的不同。雖然美術包涵的專業很多,素描乃是各個專業的共同基礎課(或者説它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

現代造型藝術入門,都須經過嚴格的素描基本功訓練,它包括對透視學、投影學、解剖學等自然科學規律的認識和掌握,也包括對造型的觀念、造型的美學原則、造型的諸形式要素和各種藝術表現方法的實踐和認識。

就繪畫創作而言,素描是繪畫的開始,是創作過程中的一個前過程。畫家從創作構思到構圖落幅,用單色畫稿子,尋找比例關係和明暗層次等屬於素描的範疇。

2、素描的分類

按研究對象來劃分可分為:研究性素描、表性性素描、速寫;按表現形式來劃分可分為:結構素描、寫實素描。其中設計素描與素描創作都是在寫實素描(也稱光影素描)的基礎上延伸與發展的。

① 研究性素描:一般指素描習作。它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對物象進行較深入細緻的全面研究,以達到充分地理解對象,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的把握,並通過大量的實踐掌握自然規律和塑造物象的能力。

② 表性性素描:這是在充分理解物象的基礎上主觀性表現物象的一種素描形式。大多數應用於創作階段

③ 速 寫:是指在較短的時間內,用簡潔概括的手法捕捉變動易失的對象的一種素描表現形式。速寫可以為習作速寫和創作性速寫,也包括為創作收集素才的速寫。

本階段主要的學習方向為寫實素描(光影素描)的寫生,即基本造型方法。

二、素描的產生和發展

1、西方素描的產生與發展

素描在人類繪畫史上是一種古老的表現形式,可以追溯到15000年以前(法國的拉斯科巖畫在2萬年前)。古希臘素描重視線的表現力,形成一種輪廓畫法,具有獨特的質樸之美。

素描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被確立下來源於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標誌着西方素描走向成熟。出現了美術學院,素描被設為主要的基礎課程。 17世紀開始,歐洲藝術中心逐漸轉向法國。素描的表現形式趨向自由的多元化的追求。18、19世紀是世界寫實主義繪畫發展的鼎盛時期,出現了大批成就卓著的大畫家(華多、大維特、安格爾),19世紀的法國畫壇出現了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印象主義等創造性的素描風格(德拉克羅瓦、柯羅、畢沙羅、杜米埃、德加、修拉、羅丹、梵高、塞尚等)。此外,德國出現了門採爾、珂勒惠支兩位素描大師,俄國的契斯加可夫創立的素描教學體系造就了列賓、蘇里可夫、謝羅夫等一代批判現實主義畫家。

20世紀的西方素描,建立在反傳統的基礎上,出現了野獸派、表現主義、立體主義、等多種流派共存的多元局面。到20世紀中葉,現代派繪畫已發展到了不反映肉眼看到的對象,而表現肉眼所見不同的對象。與之相對的具象藝術、新古典主義、超級寫實主義繪畫在現時代仍佔有重要位置。

2、我國素描的發展與回顧

無論是中國或是西方,原始藝術用線條造型有着共同的形式特徵。而中國人對線條的理解和表現是獨特而超前的,中國的書法可以説是最簡潔、最抽象的素描。線條是我國曆代繪畫尤其是人物畫的基本造型手段。

線描在我國真正成為獨特的藝術形態是從唐代吳道子開始,宋代李公麟則是集大成者。

元代以前的繪畫力求藝術性的表現,着眼於傳神、寫意、着重形象與筆墨的“氣韻生動”,而在繪畫的科學性方面(透視、解剖、明暗)是落後的。

到了明代和清代,西方的繪畫開始對中國產生影響,其中以意大利傳教士羅明鑑、利瑪竇以及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影響最大。

戰爭失敗後,一些進步知識分子向西方尋求真理,以圖救國革新。李叔同留日回國任教於浙江高級師範,劉海粟留法回國創辦第一所美術學校上海美專,為中國美術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0世紀的中國畫壇貢獻最大、成就斐然,影響廣泛的美術教育家當推徐悲鴻先生。50年代,我國的美術教育主要借鑑前蘇聯的模式,全國第一次素描教學座談會後,契斯恰可夫素描教學體系在我國普遍推行。

改革開發後,藝術領域開始活躍起來。1979年全國第二次素描教學研討會的召開,改變了素描單一化的造型觀念,為不同學派的發展和造型風格的多樣化奠定了基礎。美術院校的素描教學由單一的明暗塊面表現轉為以結構為主,線面結合、線條造型等各種形式的探索。

3.素描的基本概念

自然界是(三度空間)的形色存在,而繪畫是平面則是事實。從事平面創作者,必先認清這種平面與空間之間的差異性。在平面中追求三度空間的視覺效果,便是歷代大師們所致力深究的透視法則(遠近法),即在一張平面作品上,經由透視法則的暗示,使畫面產生深度的錯覺。

平面中追求深度,本身是一種矛盾,因為平面永遠不等於三度空間。因此,畫家利用透視法則,在畫面上表現出立體深度效果,即使幾可亂真,也只是一種錯覺而已。事實上,再精確的描繪,甚至是一張攝影作品,平面是永遠不爭的事實。

視覺判斷深度空間,除了透視上的造形變化之外,大多以移動眼睛的位置,及雙眼視差的方式進行。

雙眼視差:當眼睛在觀察某一對象時,事實上,在兩隻眼睛的視網膜上,呈現的是兩個不同

視角的影像,經由大腦的結合,產生深度的效果,特別是愈靠近眼睛的物體,雙眼視差的效果更為突顯。譬如將自已的食指直指雙眼,左眼與右眼所看到的影像,便因視角上的差距而有所不同,不過這兩個同時出現的不同影像,經由大腦,可以將之結合而作出判斷。

移動眼睛:移動眼睛的觀察角度,可使前後物體移動的速度不同,更是判斷深度最具體的方式,尤其對遠近差距大的物體,感覺更是明顯。我們可以做一個簡易的實驗,便是左右移動你的眼睛,注視眼前的任何一件物品,如此會出現不同觀察角度的影像,經由這些先後出現的不同影像,能輕易對該物體的空間位置作出判斷。

事實上,雙眼視差及移動眼睛是平面繪畫所無法做到的,也許先進的科技可以輕易的解決此一難題,不過,追求深度並非繪畫創作的惟一選擇。除了平面上追求空間外,畫面所產生的光線效果,亦是一種暗示與錯覺,畫面所表現的陽光,永遠不等於真實的陽光。何以然,比如一張水彩畫作,畫面上頂多是以白紙的白表現光源。自然光源和白紙的白,二者的亮度如何能比,但畫家所能作的,便是利用明暗關係的對比法則,表現出光的感覺。不只是明暗如此,色彩、體積、質量、空間感亦足如此。

繪畫表現上所運用的各種表現行為,即所謂繪畫的造形語言。基礎繪畫便是訓練學習者能理解並熟悉這些繪畫語言,以期在創作表現能得到更充份的自由。

惟有確實的理解,才能取捨自如:確實的理解,便是基礎訓練,取捨自如,才是創作真正的目的。也就是説,基礎學習在於取,創作則是可取可舍。

▲基礎素描,一般是通過寫生的觀察及練習,去理解素描所藴含的各種觀念與表現技法。而寫生的對象,可以是靜物,可以是風景,也可以是石膏像,經由這些對象物,素描的觀念與經驗才得以客觀地產生流通與傳達。

至於以照片或幻燈片進行基礎練習,實為不妥。首先,平面的照片無法體驗出三度空間(體)的視覺效果;再者,基礎的學習,旨在通過寫生,以培養紮實的表現能力,及敏鋭的觀察能力,以便日後作為創作的根基,若只是依樣(形)畫葫蘆,那就失去基礎學習的真意了。

簡言之,素描主要是訓練對寫生形體的觀察與表現,而照片只能見其平面的形而無法察覺其空間的體。我們以理性的態度去面對基礎學習,更應該以感性的態度去面對創作。

三、素描的工具與材料

繪畫創作,除了不斷在表現上尋求突破外,理解與掌握材料工具的特性,亦不容輕忽。因此,有效的掌握材料工具,才能確保創作意念的自由表達,使筆能隨意轉,遊刃而有餘。否則意到筆不到,創作的意念只會平白的消耗在材料的克服上,即使有再好的構思,再強烈的表現,亦是胎死腹中。

工具材料對素描而言,只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在材料的選擇上,不必過於拘泥,只要能符合素描學習的要求與效果,任何材料皆可運用。

1.鉛筆

是素描練習上最常用的表現筆材。目前市面上的鉛筆款式相當多,有木質鉛筆、工程用自動鉛筆、全鉛筆、扁鉛筆等,不一而足。款式不同是為了配合不同的需求,其所含筆心部份則大致雷同。筆心是由石墨與膠質混制而成,二者的混合比例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軟硬度。通常在鉛筆末端,都會以[B](Black)及[B](Hard)的號數標明其軟硬度。H的號數愈高,筆心愈硬愈淡,適合精密描繪。B的號數愈高,筆心則愈軟愈黑,較適合素描練習使用,其中2B、6B最常使用。而介於二者之間的[HB],因筆心軟硬適中,多用於筆記書寫。

2.炭筆

炭筆種類繁多,除了木炭條外,更有以炭粉加膠混製成的各類炭精筆,由於炭筆可表現出較鉛筆更深的暗色調,又易於大面積塗抹,故常作為素描練習的重要筆材。

◎木炭條

1.多以柳樹、櫻桃等新枝燒製而成,由於採集及燒製不易,故價格較為昂貴。

2.選擇時以質地勻細、平直節少為佳。木炭條亦有粗細軟硬之分,可依個人所需多加嘗試

木炭條色黑質鬆,能快速且大面積的塗擦揩拭,適合大畫面整體明暗之調整。不過因炭粉的附著力較差,完成品必須及時噴上一層固定噴膠,否則炭色極易渾濁脱落。

◎炭精筆、炭精條

皆為炭粉加膠合劑混制而成,故附著力較強,也就是較不易修改。除了黑色外,尚有白、黑褐、紅褐等色製品,常用於速寫。粉質的炭精筆性質類近於硬粉彩,故亦可作為粉彩畫起稿施底之用。臘質炭精筆,附著力更強,塗抹更不易,畫面易有乾澀之感,使用時得事先留意。

3.色粉筆、赭紅色粉筆與粉彩筆

4.橡皮擦、可塑性橡皮

5.其他表現媒材

除了鉛筆、炭筆外,沾水筆、粉彩,水彩......只要能達成素描練習或創作上的要求,皆無不可,即便是其它毫不相干的材料。不過,基礎素描實際上是一種觀念及表現的訓練,材料的選擇並非首務,多以容易掌握,方便取得為原則。

◎紙。素描用紙,限制不多,各類紙張,如描圖紙、宣紙、水彩紙、光面紙及各色粉彩紙,甚至紙張以外的材質皆可嘗試。可依據使用的筆材及作者對材料特性的要求作為選擇的依據。素描專用紙,因是棉漿製成,較木漿製紙具較長的纖維,紙質結實強韌,耐擦拭,不易起毛,且紙紋稍粗,使炭色容易附著,塗抹均勻,反而是初學者最佳的選擇。

◎素描固畫液。主要由松脂混合酒精及其他溶劑製成,除固定畫面上之木炭粉外,亦可保護紙面,使之不易受到沾污。若使用鉛筆或炭精筆完成之作品,雖其附著力較強,但最好也能噴上一層固定膠保護畫面。

四、素描寫生基本技法與觀察方法

▲1.基本技法

技法是繪畫的基礎性工作,由於各種技法的綜合應用,組合出畫面上的形、色,並賦予一幅作品某種意義與生命;因此,在從事鉛筆畫的創作之前,對鉛筆畫的技法必須先有基本認識。

基本技法注重用筆的方法,依筆觸形狀(線條)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類:

直線筆觸: 用筆時線條刻意畫直,即成直線筆觸。直線筆觸排列整齊時,會給人一種清爽整齊的感覺,但易流於呆板,因此可適度調整線條的方向變化,以增加活潑感,卻也不可過度,以免顯得雜亂無章。

長三角形筆觸: 下筆時力量先重漸輕或先輕漸重,都能畫出細長的三角形筆觸,長三角形筆觸和直線筆觸類似,但本身多了漸次的變化;因此,當長三角形筆觸規則排列時,便能產生色彩漸變的漸層效果。

曲線筆觸:

將線條彎曲即成曲線筆觸。曲線具有優美、柔軟的特性,比直線難控制,因此要多作練習,直到各種轉折極為順暢,才能表現曲線之美。

不規則筆觸:

任意用筆塗畫,即成不規則筆觸。不規則筆觸的應用,能增加畫面的變化,使人感覺生動活潑,但也易陷入雜亂無章。

點狀筆觸:

利用筆尖敲點紙面,即形成點狀筆觸。描繪時,刻意變化用力的方向,便能產生不同形狀的點狀筆觸;如圓形、小三角形等等,適合瑣碎複雜的物體描繪。

連續筆觸:

連續筆觸是指以筆快速地來回繪出直線或曲線線條的筆法,由於快速來回移動,故能很快地繪出一個色面,但是較難控制線條的形狀及色面的範圍。

2.特殊技法

特殊技法除了鉛筆之外,尚必須使用其他的輔助工具;有的是以其他工具為主,鉛筆為輔;有的是以鉛筆為主,其他工具為輔,或者兩者相輔相成。總之,在此類技法中,其他工具佔有相當重要的比例,練習時,其他輔助工具的合?使用是不可少的。以下就依使用工具與技法運作之不同,加以分類:

紙紋的應用: 作畫時,紙張的選擇,可使畫面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選用粗糙的紙,便可輕易作出粗糙的質感;平滑的紙則有助於筆粉的平均塗布,以增加畫面的光滑感。這些都是紙紋所產生的輔助效果。

橡皮的應用:

橡皮除了可擦去畫錯的部份之外,也可作為畫具使用,例如:將硬橡皮削成尖棒狀,或將軟橡皮捏成尖細狀,便可擦出細長竹線條:此外,以橡皮(軟硬皆可),輕壓畫面,便能產生如白雲狀的白色色塊。只要畫者肯花心思去想,橡皮定能配合個人的意思,做出所期望的效果。

擦抹技法: 擦抹技法是在畫好的筆觸上,以布、紙、紙筆或手指摩擦壓抹的技法。由於布、紙、手指等所產生的推壓作用,使鉛筆粉的塗布極為平均。而達到減弱筆觸痕跡。柔和調子的功能。其中布與紙適合擦抹大面積的畫面;紙筆由於具有類似鉛筆的尖頭,適合用來擦抹小面積的畫面;至於手指及橡皮的擦抹效果就顯得較差,因為手的汗漬容易影響畫面的效果,橡皮則很容易將筆觸擦去。

水彩顏料的輔助應用:在已完成的鉛筆畫上,可塗抹一層淡淡的水彩,如此不但能保有原來的鉛筆色調及筆觸趣味。更能增添畫面的色彩變化。使作品的表現更豐富。加水彩時,應避免過濃、過深的顏色。否則易將原稿的鉛筆筆觸蓋掉;也不可用水彩筆作多次塗抹,以免色彩灰澀,筆觸模糊。

熟練的鉛筆技法應由簡入難、循序漸進。基本技法可謂為鉛筆畫法入門,熟悉各類作法與應用,對於往後筆法的豐富化有莫大幫助;加上特殊技法的磨練。必能使畫者邁向得心應手、揮灑自如的境界。

五、認識點、線、面

1、體積

① 體積感

所謂體積,便是自然界的實體在三度空間中所佔據的空間位置。體積與空間是相對應的,體積是有的存在。而空間卻是無的存在,也就是實與虛之間的關係。

而視覺感官,通常是最直接且最迅速的一種知覺方式。實體藉由光線所呈現的明暗色彩等提示,視覺很快可以對真實體積的存在作出判斷,在繪畫上,同樣也是利用明暗色彩等造形的手段,作出體積感的判斷。

不同的材質的實體,會呈現出不同的體積面貌,比如山石樹木,人物走獸,除了在表面上具有不同的外形特徵外,實體內卻隱含著一種組織結構上的差異。在山石樹木上所呈現的內在結構特質,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或消蝕,而以特有的形貌外顯出來。而人物走獸,內在卻隱含著更復雜的骨骼與肌肉的結構關係,表現在外的形貌,更因各種不同的活動狀態,而變化萬端。

因此在繪畫的體積表現上,必須徹底的理解複雜的內在結構特性,才能確實的掌握外在形體上的造形特徵,尤其是人物走獸的體積表現,這種內在與外顯的結構特徵,便是所謂的內在結構與形體結構,二者乃因果的關係。

▲若以人體的表現為例,內在結構指的就是有關人體骨骼與肌肉的解剖結構。對於一個初學繪畫者而言,人體解剖上的認識,相當重要,不過,如果説要完全認識人體上的每一塊骨骼與肌肉,甚或在不同的動作與姿勢下,骨胳與肌肉所呈現的複雜互動關係,恐怕窮首白髮亦不為功,基於學習的立場,瞭解人體解剖上的基本關係固然重要,但通過仔細觀察與不斷的表現練習之後,再去印證人體解剖上微妙關係與變化,才是較為可行的途徑。由於人體結構的複雜與多變性,在基礎素描的學習上,一直被視為訓練體積的重要課程。

② 明暗與結構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大師們即以嚴謹的態度,將解剖與透視表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是人體骨骼與肌肉結構的精練表現,到了十七世紀,才逐漸重視明暗的表現力,徐悲鴻先生便曾指出:在林布蘭之前,作品都按肌肉外型來畫,林布蘭之後才用明暗分面法,這是自然科學的發展使畫家觀察客觀世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明暗法在表現上更為有力,這種素描對油畫最有益,加上十九世紀印象派對光與色的提倡,因此,注重內在結構堅實表現的結構畫法,便逐漸為外表光鮮的明暗畫法所取代。

明暗與結構是體積表現的兩大基礎,二者關係密切,互為表裏。

何謂明暗素描與結構素描,事實上兩者皆須藉助明暗的提示,並以結構面的方式加以理解。明暗素描以明暗為主,利用結構表面的明暗變化進行素描。而結構素描則是以結構為主,明暗為輔進行素描,且多以線的概念加以表現。兩者的差異在於明暗素描是表面的,多變的,受光線左右,而結構素描則是從本質出發,是內在的,較穩定結實且較不受光線左右。

在素描的實際進行上,光影素描通常以感性出發,先掌握大體的造形及調子,再經由分析深入刻畫細部,最後進行整體調整而完成畫面。但結構素描的訓練方式,則是由內而外的理性觀察,再加以表現;

▲表現在人體上,便是透過解剖結構的理性觀察與分析,再借助形體結構的幾何構成來概括對象。

2、方向面

光線與結構面之間的明暗變化,這種關係在明暗素描的練習過程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不同的結構體,是由無數的結構面組合而成,而不同的結構面因光線的投射角度不同,而各具有不同的明暗調子,這種不同方向面的明暗變化,便是視覺上判斷體積厚度的一個重要的依據,在繪畫的表現上也不例外。

▲3、三面五調

三面:黑、白、灰

五調:高光、中間調、明暗交界線、中間調,反光

高光:

在受光面部份,結構面上光線之入射角與反射至眼睛之反射角相等時,單位面積反射光量最多,故為受光面的最亮處,在結構體上呈現最白的調子。一般而言,高光泛指受光面較亮之調子,以別於中間調,而高光點理論上只有一點。

中間調:

亦為受光面部份,高光以外之結構面,因光線進行角度的關係,單位面積反射至眼睛的光量,則依其角度變化而逐漸減弱,在結構體的明暗上呈現較灰的調子。

明暗交界線:

受光面與背光面的交界處,由於此處結構面與光線進行方向平行,單位面積的受光量幾近於無,而且所受的反光量亦最少,因此在結構體中呈現最暗的調子。

反光:

受光面的明暗變化,受光源進行的方向所影響。而背光面則正好相反,其結構面的明暗變化,是受到反射光的影響,反光程度的強弱,會因光源強弱及反射物體結構面的方向、距離及材質的影響,光源愈強,反光愈強。也可以説,反光是背光面的光源,只是反光的來源通常較為複雜。一般而言,受光面的光源較為單一化,而反光則會因物體周圍環境的影響,而有所變化。理論上,背光部份的明暗變化,一如受光面,不同的結構面,單位面積所受的反光程度不同,所呈現的調子,會因結構面的方向與反光進行的角度產生變化。在畫面表現上,由於反光不似光源強,故多呈現灰色調子。

投影:

光源投射於結構體上,產生了受光面與背光面,而光源的進行受到結構體的阻隔,會在另一個結構體上產生投影。我們通常把物體的背光面稱為陰,而投射在另一結構體所產生的投影稱為影,即所謂的物體的陰影。投影的明暗調子,要根據投影部份的結構面材質而定。通常在寫生練習中所觀察到的投影,會受環境光線的影響,愈接近結構體的投影調子較暗,邊緣線較清晰,愈遠則較淡較模糊,這是因為一般的室內寫生,光源較不統一,且容易受到周圍各種反光的影響。

任何結構體在受光的情況下,由於結構面與光源的方向關係,基本上皆會產生以上五種明暗調子。五大調除了可以表現光線感外,更因不同方向的結構面會有不同的明暗變化,素描上便是利用這種方向面的明暗變化,暗示出結構體的體積感。

課堂互動:

1、各種繪畫工具的使用與特性作示範

2、線條練習的示範

3、基本靜物寫生組合觀察與繪畫示範

思考:素描與中國畫的區別和聯繫

作業:

1、線條的練習

2、組合靜物寫生兩張(四開紙)

①、啤酒瓶、陶罐、水果、白磁碟、白色襯布

②、五至六個雞蛋與白色襯布

3、人物速寫十五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