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認識》二年級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3.13K

一條射線繞着它的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形成的圖形叫做角。接下來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角的初步認識》二年級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角的初步認識》二年級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8-39頁的內容。

 【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初步比較角的大小。

★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等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角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動手能手和實際操作能力。

★情感與態度:在富有挑戰的交流活動中,創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教學重點】

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使學生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摺疊、拼擺、製作學具等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徵。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教材中還特別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如摺紙、制角、畫角、比較角的大小等活動,以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就為以後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

 【學生分析】

角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整個課時將運用觀察、操作、演示、實驗、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採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比一比、想一想、説一説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並充分發揮現代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動手中思維、觀察中分析”的氛圍中收穫知識,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裏。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探索新知的過程中來。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剪刀、吸管、圖釘、兩個硬紙條、圓紙片、三角板。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

  一、 激發興趣,遊戲導入:

師:老師這裏有幾個圖形,我們一起看一看,這些是什麼圖形呀?

出示:三角形。

出示:五角星。

出示:正方形。

……

師:這些都是我們學過的圖形,現在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玩個猜一猜的遊戲。我把這些圖形藏起來,只露出一部分,你能猜出它是什麼圖形嗎?一起來試一試吧!

(玩猜一猜遊戲)

師:剛才,我們猜的這些圖形都有什麼相同點呀?(都有角。)

師:對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課件板題:角的初步認識)

(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情緒低落時的思維水平只有在情緒高漲時的二分之一。説明人的認識活動和情感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整堂課都處在"好奇"、"好學"的高昂學習情緒中。)

 二、 創設情境,引導探究:

師:學校是我們的家,我們天天在這裏學習、遊戲、鍛鍊。看!我們的校園多麼整潔、優美。(電腦課件出示主題圖)請仔細觀察,你都看到了哪兒有角嗎?

(老師三角板上的角,老爺爺剪刀上的角,球門上的角,小旗上的角,做操的學生伸出雙臂組成的角……)

1、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同學們真能幹!找到了那麼多角,老師也找了幾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電腦課件顯示例1圖案,從實物中的角抽象出“角”)讓學生觀察三種角。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在上課前10—15分鐘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所以導入這個環節我儘量簡化,開門見山,但又明確了學習目標,直入課題。)

師:上面的圖形都是角。請認識觀察一個角有幾個頂點?有幾條邊?

指名請學生回答。

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探索學習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

1個頂點,(電腦閃出頂點並出現“頂點”二字)

2條邊。(電腦顯示角的兩條邊閃動並標上“邊”字。)

板書:畫一個角並標上各部分的名稱。

師:你能指出另外兩個角的頂點和邊分別在哪裏嗎?(請學生到黑板上指一指)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本39頁,寫出另外兩個角的各部分的名稱。

( 新課標提倡做數學,要解決數學抽象性和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靠具體的操作與觀察。)

2、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師: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的生活當中的許多物體上都有角,請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認真找一找,哪裏有角呢?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①、摸一摸。

(在學生説出課本有角後)請同學們摸一摸書本的角,有什麼感覺呀?

師:這個尖尖的點是角的什麼?(角的頂點)

師:從頂點出來的這兩條直直的線,就叫做角的什麼?(角的邊)

②、折一折。

(重視形象直觀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創造各種條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學生通過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實踐,及觀察電腦的動態演示,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觀察,在觀察中動腦過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認識,形成角的正確表象,掌握角的本質特徵。讓他們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

師:剛才,我們摸了角,現在老師用一張

紙對摺再對摺,就可以折出一個角,你能用

(用圓紙片)紙折出一個角嗎?

要求:1)請同學們折出一個角;

2)小組內互説折角的過程;

3)指出角所在的位置。

③、做一做。

學生用學具,做活動角。

師:這個角和剛才的角有什麼不同?

(它能動)

師:怎樣才能把角變大一些?(兩邊張開,角就越來越大。)

師:那怎樣才能變小呢?(兩邊合攏,角就越來越小。)

讓學生邊操作邊思考: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變大小的遊戲,好嗎?請拿起活動角。

老師操作活動角後問:你能變一個比老師這個角大的角嗎?

老師操作活動角後問:你能變一個比老師這個角小的角嗎?

思考: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大的角?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小的角?

引導學生説出:角的兩邊張開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兩邊張開得越小,角就越小。

 四、動手嘗試,提高能力:

1、畫角。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新朋友——角,你能把它畫在紙上嗎?自己先試一試。

師:誰願意到黑板上來畫一個?(請幾個同學板演)

2、判斷角。

師:我們先來判斷一下,他們畫的是角嗎?為什麼?(強調1個頂點和2條邊)

(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了一個角。)

師:現在,我們總結了畫角的方法,請同學們用我們總結出來的方法,再畫幾個角,並在你畫出的角上,寫出角的各部分的名稱

 五、鞏固練習,挑戰自我:

1、 找出下列圖形中的角: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此,我將根據問題的不同難度,教學時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所得。都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悦。)

2、看誰的眼睛最厲害:找一找,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

3、下面的兩個角,哪個角大?哪個角小?

小結: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只和開口的大小有關。

4、(發展思維)一個長方形剪去一個角剩下幾個角?

 六、暢談收穫,全課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呀?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角,請同學們回家後,讓爸爸媽媽找找出家中的一些角,看他們找得對不對。

(設計練習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練習,也有發展性練習,盡最大努力體現因材施教。並通過教法、學法的使用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並在時間、空間諸方面為學生提供發展的充分條件。)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空間與圖形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這兩點要求在本課教學中均有體現。

首先,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現出“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應用於生活。”本課中,讓學生觀察校園情景圖,從中找出角,抽象出幾何中的角;在對角有一定的感知後,我又還失時機地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角。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角在生活中被廣泛應用。培養了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和解釋生活,感覺數學知識的現實性,激發起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其次,角的初步認識內容雖然簡單,但由於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足,要讓他們建立正確的表象並不容易。我按課標要求注重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因此,在教學中設計了“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等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體現了“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這一基本理念。

新課標還強調設計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要創設一切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條件,使學生在求知過程中主動、積極,並學得輕鬆、有趣、起勁!在本節數學中,學生通過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實踐,及觀察電腦的動態演示,得到大量的感性認識,形成角的正確表象,掌握角的本質特徵。教師和學生在一個寬鬆、民主的授課環境下可以達到情感相融的教學、教育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