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學湯圓教案

來源:文萃谷 1.33W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數學湯圓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1

【設計意圖】

《綱要》指出:“在幼兒教育活動中,要利用身邊的事物讓幼兒去發現問題,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去探究、去思索、去想象、去表現……”。樹葉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秋天的樹葉也是最美的。因此,在活動中我選用樹葉,通過讓幼兒給樹寶寶穿衣服的活動,讓幼兒學習有規律的排列樹葉,使幼兒體驗到用樹葉裝飾物品的美感。

【活動目標】

1、學習按ABAB模式排列樹葉。(重點)

2、體驗用樹葉裝飾物品的美感。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難點】

能正確按ABAB模式排列樹葉。

【活動準備】

1、撿拾大小相近的樹葉若干。

2、幼兒人手一個紙盒和塑料筐。

3、教師裝飾的紙盒範例,樹葉裝飾像框。

【活動過程】

一、出示樹葉收藏盒,引起幼兒興趣。

1、以變變變的形式教師出示自己設計的寶盒,請幼兒猜猜裏面藏着什麼?

師:小朋友吳老師給你們變一個寶盒出來,看(出示寶盒)。這個寶盒漂不漂亮?

2、觀察樹葉寶盒外面的裝飾。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漂亮的盒子上面有幾種樹葉?它們是怎樣排隊的?(一片綠葉、一片紅葉)

3、看樹葉寶盒。

師:那你們猜猜裏面會有什麼?猜到告訴老師。讓我們打開盒子,看看裏面有什麼。噢,原來這個寶盒裏面藏着的就是(盒子外面裝飾的)樹葉。

4、出示樹葉像框範例,請幼兒看看樹葉是怎麼排隊的。

5、小結:原來樹葉的排列很有意思,兩種葉子交替排列。一片大葉子,一片小葉子或者一片綠葉子、一片紅葉子。

二、樹寶寶穿衣服

1、出示樹寶寶紙盒

師:冬天到了天氣越來越冷,小朋友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可森林裏的樹寶寶卻冷的發抖,因為它們沒衣服穿。我們一起幫它們做件衣服吧!

2、教師示範,一邊排列,一邊引導幼兒説出葉子的顏色。下一個應該排什麼?(一片綠葉、一片紅葉……)

師:請小朋友把自己小椅子後面的筐子放桌子上來,裏面有一些綠色的和紅色的葉子,現在我們按照“一片綠葉子,一片紅葉子”的規律幫樹寶寶做衣服。

3、幼兒操作

師:看看自己手裏拿的是什麼顏色的樹葉,下一個又該換什麼顏色了。想好了再動手粘上去。

4、教師巡迴指導,對能力弱的小朋友給予幫助。

三、美化教室

樹寶寶們穿上漂亮的新衣服都開心的笑了,我們一起送它們回家吧!(巧手區)

四、活動延伸

把樹寶寶陳列在巧手區,供幼兒區域活動操作。(幼兒可以在盒子的其它3個空面進行有規律的瓶蓋印畫、塗色等)

【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我以“變變變”的形式出示自己設計的寶盒,請幼兒猜猜裏面藏着什麼,打開盒子,一起看看裏面收藏的樹葉。出示一些不同的樹葉交替裝飾的範例,請幼兒看看樹葉是怎樣排隊的。幼兒通過觀看教師操作發現兩種葉子交替排列,產生興趣。我讓幼兒按照一片綠葉子,一片紅葉子或一片大葉子,一片小葉子的規律動手來排列。在活動中幼兒都很有興趣積極主動的動手操作。

不足之處:由於上課經驗不足,有幾個環節在課前準備中很熟,可幼兒一亂,就忘記強調了!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2

一、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在搓、吃湯圓等活動中學習感知1和許多。

2、讓幼兒知道冬至節搓湯圓、吃湯圓是我們的一種習俗,並喜歡參與這一活動。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二、活動準備

1、環境的創設:

把活動室佈置温馨的家庭的客廳、餐廳模樣(幼兒可圍坐在客廳、餐廳的大桌旁活動),在桌上鋪上漂亮、整潔的餐巾,擺上幾束花。

2、材料的提供:

搓湯圓用的米團若干,幼兒人手一份墊板、塑料小刀、碟子、濕手巾、小袖套和圍兜。

3、生活經驗準備:

活動前引導幼兒觀察、瞭解冬至時節閩南的一些民俗;學習用橡皮泥搓圓。

三、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

(一)以媽媽的身份談話:我們的家佈置得多漂亮呀!冬至快到了,今天媽媽要和你們一起搓湯圓、煮湯圓和吃湯圓,好嗎?

(二)檢查幼兒的小手是否洗乾淨,並幫助幼兒套上袖筒、繫好圍兜。

二、搓湯圓

(一)師操作示範

1、出示大米團,告訴幼兒這是一塊米團,媽媽要變個魔術,把它變成許多小米團。

2、示範將米團搓長、切成許多小米團。示範時結合語言提示,引導幼兒觀察米團的變化,並説出來。如:搓呀搓,搓呀搓,米團變成什麼樣了?(變瘦了,變長了)切呀切,切呀切,大米團變成許多小米團。

3、示範、講解搓湯圓的方法,並啟發幼兒逐一點數,看看媽媽搓了幾個湯圓,引導幼兒觀察一個一個湯圓合起來是許多湯圓。

(二)幼兒動手操作

1、提出活動要求:

(1)媽媽這裏有許多的米團,等會每個小朋友都可以自己來取一份。

(2)搓湯圓時要注意衞生,不可用小手抓頭髮、挖鼻孔或抓其他東西,手髒了可用濕手巾擦一擦。

(3)數一數、比一比,看看誰搓的湯圓多。

2、,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並進行適時的指導。

(1)可以先把一塊大米團米團分成幾塊小米團,再把小米團搓成湯圓。

(2)可以邊搓邊數,看看自己搓了幾個湯圓。引導幼兒看看一個一個湯圓合起來就是許多湯圓。

(3)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看看各自搓的湯圓有什麼不一樣(如大小、形狀等),比一比誰搓的湯圓多。

3、請幼兒把搓好的湯圓交給阿姨,並協助收拾工具和材料,洗洗手。

三、煮湯圓

組織幼兒在安全的地方觀看阿姨煮湯圓,並進行自由交談,體驗成功的喜悦。

四、吃湯圓

輕聲播放歌曲〈賣湯圓〉,師與幼兒一起圍坐在一起吃湯圓,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並適時向幼兒介紹閩南地區冬至節的一些習俗。

教學反思:

數學來源於現實,存在於現實,並且應用於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3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要吃湯圓。

2、瞭解湯圓的形狀,嘗試用紙漿製作湯圓。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KT板各組一塊,上面畫好“湯圓”的外輪廓,各色紙漿、棉籤、鑷子。

活動過程:

1、提問:元宵節的時候,我們吃什麼?

2、出示湯圓的圖片,説説湯圓的形狀,吃去是什麼味道的?裏面有什麼?什麼顏色的?

3、教師示範用紙漿在KT板上製作湯圓。

4、幼兒入座,選擇在就近的“湯圓”外輪廓上進行紙漿湯糰的製作。

5、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同時幫助幼兒用鑷子把選用的紙漿放在指定的湯圓輪廓中。

6、作品展示、講評。

活動反思:

對此次的活動感觸頗多:

1、來自孩子的感觸,曾記得班中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紙漿,是在託班,對於他們第一次的操作場面只能用一個字——“亂”來形容,紙漿在桌子、地面隨處可見;而在這次的活動中,場面確是非常整潔、有序。

2、作品 “特效”的感觸,此次的“湯圓”是製作在KT板上的,有一個較長的待幹過程,由於在室內一時沒找到理想的待乾的場地,我們靈機一動,把它臨時佈置在了美工區內,美工區中美術的氛圍頓時增添了許多。這可謂是“弄巧成拙、一舉多得”呀!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4

教學經驗:

第一個是彩色筷子。運用生活中多見的四種顏色的筷子作為出場,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兒的眼球,讓他們更加積極的投入到配對和分類中。幼兒的表現也出乎我的意料,在“為什麼找它作為你筷子的好朋友?”時,不僅有因為顏色的,還有人説出了“因為他們上面的圖案一樣”的答案,這就可以看出幼兒的觀察能力。第二個是圖案筷子。運用三種幼兒常見的圖案進行操作,是要求幼兒根據筷子的圖案進行分類。經過這兩次分類,幼兒能更進一步瞭解筷子的外貌特徵,

縱觀整個活動,所有環節都是圍繞“筷子”來進行的,遊戲情境性強,各環節相互滲透。在最後分享數字餅乾的環節,體現了筷子的使用價值,同時又鞏固了知識點。本次活動,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了“整合”的設計思想,不再是單純的數學活動,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學,學中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玩中學的樂趣。

活動目標:

1、 通過觀察、辨別筷子顏色、圖案的不同,找相應,並進行分類。

2、 在遊戲中,嘗試用筷子夾食物,體驗美味食物帶來的樂趣,並會分享食物。

3、 激發幼兒使用筷子的樂趣。

4、 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 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 紅、黃、藍、粉四種顏色圖案的筷子。

2、 四種顏色的插筷筒,三種圖案的插筷筒。

3、 各種水果切成塊。

4、 人手一個碟子,一雙筷,四個插筷筒。

5、 錄音機、磁帶。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配對、分類及使用筷子。

難點:使用筷子。

活動過程:

一、 導入情景

1、(出示小熊)小朋友,你們好!今天我想邀請你們去我家做客,你們願意嗎?

2、但是我遇到困難了,你們幫幫我,好嗎?

二、學習配對

1、(出示筷子)你們看,這是什麼啊?

2、小熊想請我們小朋友給筷子找好朋友,請你們幫他找找好朋友,好嗎?

3、請你從後面的桌子上找到一支一模一樣的筷子做他的好朋友,好嗎?

4、現在請你們從小椅子下面找到筷子,然後去後面找到他的好朋友!

5、幼兒活動――配對。

6、 “xxx,請你説説,你為什麼找他做好朋友?”(請2-3名幼兒)

7、 原來你們是因為他們的顏色和圖案一樣,才找他們做好朋友的,你們的小眼睛可真亮啊!

三、學習分類

1、 那你找到筷子的家在哪裏嗎?

2、(出示插筷筒)你們看,這就是筷子的家,它叫插筷筒。它們有什麼不同啊?(顏色)這個是什麼顏色啊?那這個呢?那就請你把你的筷子送回家,好嗎?待會請你們輕輕地把筷子送回家,要有秩序,一個一個放,千萬不要把他們送錯家了。

3、 幼兒活動――分類。

4、 請你們看看筷子的家找對了嗎?(如找錯了,請一名幼兒再找,並説説為什麼?)

5、 哇,我們小朋友可真棒啊!把紅筷子送到了紅色的插筷筒裏,把黃筷子送到了黃色的插筷筒裏,把藍筷子送到了藍色的插筷筒裏,把粉色的筷子送到了粉色的插筷筒裏,真厲害!

6、 但是,筷子想找新家了。瞧!這就是他們的新家,他們有什麼不同啊?(圖案)這個是什麼圖案?這個呢?對了,一個上面是花花的,一個有蝴蝶,還有一個上面有綠色的圖案。

7、 現在請你給這些筷子找新家。你喜歡什麼樣的筷子,你就輕輕地把他從老家拿出來,然後再把他送到新家,好嗎?要一個一個有秩序,不然你把筷子弄疼了,他就不理你了。

8、 幼兒活動――再次分類。

9、 請你們看看筷子的家找對了嗎?(如找錯了,請一名幼兒再找,並説説為什麼?)

10、哇!你們的小眼睛可真亮啊!比孫悟空還厲害啊!

四、學習使用筷子

1、 剛才,我們幫筷子找了好朋友,還把他送回了家,那你們知道筷子還有什麼用嗎?

2、 對了,筷子還可以夾東西吃。那你知道筷子怎麼用嗎?(請幼兒説説)

3、 們數數筷子有幾根?——小小筷子兩根棒。

然後小手怎麼拿?——手握中間對對齊。

再怎麼用?我們請中指幫幫忙,把嘴巴張開來。——張開嘴巴夾夾緊。

最後怎麼樣?——阿嗚阿嗚吃個飽。

4、好,我們一起來試試。(再念一遍兒歌)

五、水果大餐

1、(出示小熊)小二班小朋友真棒啊!你們幫我解決了這麼多的困難,為了謝謝你們,我就請你們吃水果大餐,好不好?

2、今天我要請你們吃的是筷子水果大餐,所以你們一定要用筷子夾,千萬不能用小手抓,因為我們的小手剛才玩過了,很髒,知道嗎?這裏的筷子也髒了,我一你們準備了乾淨的筷子放在後面的桌子上,等一下小朋友去拿的時候也要有秩序,一個跟着一個,好嗎?然後把食物夾到盤子裏吃。

3、好,我們開吃了!

4、你也可以把水果夾給客人老師吃。

5、託班的小弟弟小妹妹也想吃,我們也請他們一起吃,好嗎?

課後反思:

一、選材來源:

此活動的選材來源於生活,筷子是幼兒比較熟悉的一種餐具,他們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而且到中班幼兒就要嘗試用筷子吃飯了。因此,我選擇筷子作為活動的載體,讓幼兒在遊戲中嘗試使用筷子,體驗其中的樂趣,激發以後對用筷子吃飯的嚮往。

二.教學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通過觀察、辨別筷子顏色、圖案的不同,找相應,並進行分類。

2、 在遊戲中,嘗試用筷子夾食物,體驗美味食物帶來的樂趣,並會分享食物。

3、 激發幼兒使用筷子的樂趣。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講講了解過新年時的.一些風俗習慣,引導幼兒嘗試自己動手搓湯圓,體驗過新年的快樂氣氛。

2、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6、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7、鼓勵幼兒大膽説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1、《新年好》的音樂磁帶;

2、《新年好》Flash;

3、橡皮泥人手一盒;

4、盤子每組一個;

5、角色遊戲房的娃娃家場景。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主題

教師播放歌曲《新年好》,告訴幼兒新年來到了。

教師提問:寶寶,你們覺得過新年最開心的是什麼事呀?

幼兒交流討論。

教師小結:你們過新年的時候可以穿新衣服、吃糖果、拿紅包……

二、播放Flash。

1、教師播放Flash:我們來看看別人的新年是怎麼過的?

2、幼兒欣賞、交流。

3、師小結:過新年是最重要的節日,在新年裏很多人都會放鞭炮,一家人還會開開心心在一起吃湯圓,吃湯圓表示團團圓圓的意思。

三、操作探索。

1、教師:寶寶,那我們也來試試做好吃的湯圓吧。

2、教師示範做湯圓的步驟:先取一小塊橡皮泥放在手掌心,用另一個手掌蓋在橡皮泥上,來回團、搓,一個小小的圓圓的湯圓就做好了。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配背景音樂《賣湯圓》)提醒幼兒將搓好的湯圓放在桌上的小盤子裏。

四、延伸活動。

帶幼兒去角色遊戲房,把做好的湯圓放進娃娃家的鍋子裏,模仿煮湯圓的場景,體驗過新年的快樂。

活動反思:

有句老話“上燈圓子,落燈面 ” ,意思就是在正月十三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親自做圓子,吃圓子,在正月十八的時候呢將會吃麪,意味着新的一年真正的開始了。而今天正好是正月十三,所以我將“搓元宵”這節活動安排在了今天,希望孩子們更加深入的瞭解“元宵節”同時學會“搓元宵”

為了更加突出元宵節的這一氛圍,我提前一天讓小朋友將花燈帶到幼兒園,用花燈來裝扮我們的教室及幼兒園,有了孩子們五彩絢爛的花燈,使得節日的氣氛更加濃郁了。

活動開始我選擇讓每個孩子參觀我們的教室,讓他們討論“為什麼要玩花燈”。孩子們像事先説好似的,一起説着是因為元宵節快到了,看來孩子們已經在家中從家人的口中瞭解到了元宵節要玩花燈的特點。可是當我問到“除了玩花燈還要幹什麼”的時候,孩子們歪着小腦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眼睛都盯着我的時候,我便告訴他們元宵節還要搓元宵。可能是因為方言原因,孩子們對於“元宵”這個詞彙不是很瞭解,後來向孩子們解釋了一下,孩子們終於瞭解了“元宵”=“圓子”。(從這裏讓我知道由於方言的差別,以後對於孩子的語言還要加強引導,增加一定的詞彙量。)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感知三原色中兩種顏色相混合都會產生一種新的顏色。

2.激發幼兒樂於觀察、樂於發現、樂於表達的興趣。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小藍和小黃》

2.紅、黃、藍三種顏料水若干瓶、一次性塑料杯、色卡、毛巾。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與小朋友們打招呼,播放課件《小藍和小黃》第一部分

2.提出問題:小藍和小黃是好朋友,小綠是誰?從哪裏來的?

3.播放課件第二部分(小藍和小黃融合變成綠)

二、驗證藍色和黃色抱在一起是否真的會變成綠色。

1.老師進行配色活動。

2.操作後,請小朋友説一説,變出的是什麼顏色?是怎麼變出來的?

3.教師小結:藍色和黃色抱在一起真的會變成綠色。(播放課件第三部分:藍色和黃色融合變成綠)教師示範用記錄卡記錄。

4.綠色真漂亮,讓你們想到什麼東西是綠色的?

三、配色遊戲,感知多種配色方案

1.探索紅和藍會變出什麼顏色?

(1)出示課件第四部分:小紅出現,

(2)幼兒分組,進行配色活動。

(3)投放記錄卡,請幼兒把配色結果記錄下來。

(4)請小朋友説一説,變出的是什麼顏色?是怎麼變出來的?

(5)教師小結:藍色和紅色抱在一起會變成紫色,黃色和紅色抱在一起會變成桔色(課件第五部分:紅色和藍色融合變成紫色)。

(6)紫色真漂亮,還有什麼物品是這個顏色的?

2.探索紅和黃會變出什麼顏色?並記錄。

(1)幼兒分組,進行配色活動。

(2)投放記錄卡,請幼兒把配色結果記錄下來。

(3)請小朋友説一説,變出的是什麼顏色?是怎麼變出來的?

教師小結:黃色和紅色抱在一起會變成桔色(課件第六部分:紅色和黃色融合變成橙色)。橙色真漂亮,還有什麼東西是這個顏色的?

四、你還知道什麼漂亮的顏色?播放課件第七部分。

五、到室外找顏色我們去找找還有什麼漂亮的顏色。

活動反思:

顏色,對於幼兒來説是非常喜歡的,本次活動是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瞭解到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變成另一種顏色,也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顏色變化的快樂,活動開始,我是用魔術師的形式導入課堂,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活動中,讓幼兒自己當小魔術師,從而體驗魔術師帶來的快樂,之後以愛護樹寶寶,引導幼兒做一個樂意幫助人的好孩子,整節活動達到了活動的目標,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發展了創造與想象的能力。導入的形式符合幼兒心理特點,就能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一節科學活動課,要讓幼兒觀察,然後有機會説,能説,大膽説,幼兒在先,教師在後。在我的教學活動中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在講解這環節要非常清晰,詳細。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不足:

1.材料投放要充足。活動過程中,由於用蠟筆和用顏料玩色時間不同,玩色用的塑料小杯很快就用完了,幸好阿姨進來幫忙,才使活動得以正常進行。

2.整節活動對幼兒的提問較少,針對性較欠,在科學的中小結部分比較重要,在教學活動中也漏掉了這一點。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不斷學習與探索創新,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實踐經驗,給幼兒恰到其分的指導,並以幼兒的心態,興趣和目光參與教學,融入孩子。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團的技能來塑造湯圓。(重點)

2、通過情境化的泥塑環境讓幼兒對泥工活動感興趣。

3、感受作品的美感。

4、感受色彩對比。

活動準備:

各色面泥、盤子

活動過程:

一、魔術魔術變變變教師出示面泥,

師:"今天,我們要變魔術,一起來念口訣:魔術魔術變變變!"教師手藏身後,團出湯圓。激發幼兒一試身手的興趣。

二、幼兒學習團湯圓

1、幼兒自主"變"湯圓。老師會變出湯圓,你們想變魔術嗎?我們一人拿一塊彩色面泥,自己變變,看誰能變出湯圓。

2、教師教幼兒團湯圓團湯圓是有祕訣的--

(1)從面泥媽媽身上分出一個面泥娃娃

(2)邊唱歌謠邊團:"手心轉呀轉,團團團湯圓,我團的湯圓圓又圓,你團的湯圓圓不圓?"

(3)幼兒基本完成,大聲回答:"圓!"由此體驗團成湯圓帶來的成功體驗

三、幼兒練習團湯圓

1、教師邊引導幼兒唱兒歌,邊指導幼兒正確的團圓方法。

2、提醒幼兒團好一個湯圓就放到盤子裏,比比誰團得多,團得圓。

四、送湯圓去展覽幼兒將一盤盤湯圓送到鄰居班,請他們參觀,欣賞。最後將湯圓送到娃娃家。

教學反思:

作為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8

設計意圖

“區分裏外”是小班幼兒在感知形狀與空間關係須掌握的內容之一,《指南》中提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因此我結合本班幼兒的特點做到所問有所指、有所據、有所依,教學展開運用了ppt、創設情境、各種教具等方式,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運用。

活動目標

1、能辨別裏外空間方位,用“××在××的裏面(外面)”進行表述。

2、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環境創設:創設抓迷藏的情景

物質準備:ppt課件、玩具、籃子

活動過程

一、通過“小手藏哪裏”讓幼兒初步瞭解裏、外空間

請你跟我這樣做,我就跟你這樣做;請你把手藏洞裏,我就把手藏洞裏,請你小手放洞外,我就把手放洞外;請你跟我這樣做,我就跟你這樣做;請你把手藏袖裏,我就把手藏袖裏,請你把手放袖外,我就把手放袖外。

提問:小手藏(放)在哪裏?

二、通過“送禮物”激發幼兒興趣,讓幼兒區分裏外空間方位

播放ppt引導幼兒觀察

引導語:今天有一位客人要來我們班級做客(喜洋洋)想邀請你們去我的羊村玩遊戲,你們願意嗎?去羊村前老師為小羊們準備了很多禮物,我們來看看有什麼?(雪花片、、玩具熊、球)

提問:玩具熊()在盒子什麼地方?球(雪花片)落在盒子什麼地方?

三、通過設置關卡鞏固對裏、外空間方位的認識

引導語:我們跟着喜洋洋出發吧,糟糕!灰太狼出現了,這可怎麼辦呢?聰明的喜洋洋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它為你們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個籃子,看看誰能根據指令放的又對又快,成功的小朋友就可以逃離灰太狼安全到達羊村玩捉迷藏遊戲哦!

要求:請幼兒根據教師的指令將玩具放進籃子裏面或放在籃子外面遊戲“捉迷藏”,引導幼兒用××在××裏面(外面)進行表述

教師藏,幼兒説

引導語:恭喜你們闖關成功,到達羊村,可以玩捉迷藏遊戲了,趕快坐下來休息會兒,準備開始了!

(1)教師藏,幼兒説

提問:老師躲在哪裏?

(2)幼兒藏,幼兒説

要求:當老師數123時所有小朋友必須找到一個位置站好哦!我摸到頭要告訴我你躲在哪裏哦!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描述教室裏、外的物體

引導語:你們玩的開心嗎?我們今天學會了“區分裏外”的本領,喜洋洋要交給你們一個小任務,請你們當小小觀察員看看我們教室裏面有什麼?(小朋友、桌子、黑板等)教室外面有教室外面有什麼?(滑滑梯、花等)找到小朋友可以告訴你們好朋友也可以告訴客人老師哦!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活潑好動,好模仿,對動態的事物容易產生強烈的興趣。我結合幼兒特點,藉助喜洋洋與灰太狼的故事激發幼兒參與興趣,,整節課我圍繞着該故事展開,讓幼兒在情境中、遊戲中不斷層層遞進的學習、區分、表述分裏外;活動內容我始終貫穿着目標“能辨別裏外空間方位,用‘××在××的裏面(外面)’進行表述”展開。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9

活動目標:

1.以發展持物行走,保持平衡的能力。

2.能按老師的指令來遊戲

活動準備:

塑料碗、若干個人乒乓球

活動過程:

幼兒每人一個塑料碗,內裝2到3個乒乓球(代表湯圓)。遊戲開始,幼兒端起裝有"湯圓"的碗走向終點線,保持平衡能力。

活動反思:

幼兒園是孩子生活的小樂園,孩子大部分時間是在這裏渡過的。首先,根據幼兒園户外活動形式多樣的特點,決定户外活動的設備、器材、玩具材料必須多樣化,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滿足孩子的實際需要。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10

設計意圖

數學是一個有別與其他學科的科學知識,它具備培養幼兒思維能力及良好思維品質的特殊作用。數學本身具有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等的特點。因此怎樣讓幼兒學習好數學,是我們值得探究的問題。“遊戲法”這一個數學教學法也是值得在教學中運用的。可以説它也是一種操作,只是它的操作更加多元化。例如“情節性的數學遊戲”它可以給幼兒創造一個真實的環境,讓幼兒在情境中通過自己的探索和操作解決一些生活中可以遇到的問題。而“競賽類的數學遊戲”不僅僅可以讓幼兒更直觀的感受到數的概念,也可以激發幼兒學習動力,更加自主的探索和學習數學知識。

而數學活動中的分類活動是一個最貼近生活的數學活動。當你進入超市、進入學校,你都會發現同一種類的物品被放置在一起。而向幼兒教授分類可以讓幼兒更好的建立“類”的概念。分類活動看似簡單,但它卻是一個需要運用分析綜合進行的活動。只有先分析清楚分類對象的各項特徵,才能進行比較和區分,最後概括成為類的聚合。因此是一個非常鍛鍊孩子數學思維的活動,正是有了生活上關於分類的要求,我們為孩子精心設計了這一節關於分類的數學活動。

活動目標

1.能夠按顏色分類,從多種顏色的物體中找出同一種顏色的物體進行歸類。

2.建立“類”的概念,懂得分類的思維方法。培養其用分類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分類問題。

3.幼兒能自主積極的參與到數學遊戲中,喜歡數學活動。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幼兒能夠按照物體的顏色進行分類活動。

活動難點:幼兒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顏色將玩具進行分類整理。

活動準備

1.環境創設:

(1)佈置一個花園情景,花園裏有紅、黃、白三種顏色的花若干。

(2)背景音樂磁帶、故事書《三隻蝴蝶》、故事視頻。

2.教具準備:

花籃若6個;大鼓一個;紅、黃、白三色蝴蝶頭飾各兩個。

3.學具準備:

花和蝴蝶的操作卡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故事導入:

1.老師播放輕柔的背景音樂,使用手偶道具講述《三隻蝴蝶》的故事。

2.帶領幼兒觀察環境,帶入情景。

二、基本部分

(一)顏色的辨識和初步分類。

1.展示三種顏色的蝴蝶手偶,辨識和複習顏色的知識。

2.帶領幼兒參觀情景創設的花園,引導幼兒觀察花的顏色,説出花的顏色。

3.老師拿出一種顏色花的模型,讓幼兒到花園中找出相同顏色的花,放置在一個籃子內。

4.分析籃子內的花朵顏色,讓幼兒認識同顏色的聚合。

(二)角色扮演遊戲,學習顏色對應分類。

1.播放《三隻蝴蝶》的故事動畫,再次回顧故事情節。

2.老師講解角色扮演遊戲的規則。

遊戲規則:

(1)幼兒根據自己喜歡的顏色選擇蝴蝶頭飾,扮演蝴蝶在花園中玩耍。

(2)老師利用鼓聲扮演打雷聲。當雷聲響起,幼兒就要在花園中找到一朵和自己蝴蝶頭飾顏色一樣的花朵來避雨。雷聲停止,扮演蝴蝶的幼兒繼續在花園飛舞。

(3)找錯顏色的幼兒,將在下一輪扮演響雷,進行敲鼓。

(三)幼兒進行遊戲,老師隨場參與並指導。

1.老師參與其中一個角色與幼兒一起遊戲。

2.老師在第二輪遊戲時不再參與,注意觀察幼兒,完成評估表。

三、結束部分

1.結束角色扮演遊戲,評比幼兒表現。

2.幼兒獨立完成操作卡:拿出花和蝴蝶的卡片,讓幼兒以蝴蝶顏色為目標,選擇相同顏色的花的卡片粘貼在一起。

活動總結

(一)幼兒數學教學活動評估

(二)教師教學活動評估及建議

1.教育活動環境評估:

在《三隻蝴蝶》的教學中,根據故事情節設計佈置了花園場景,讓幼兒可以通過情景演繹更順利的解決了分類操作活動。同時用《三隻蝴蝶》故事為背景導入和貫穿整個教學,讓幼兒心理清楚老師每一個教學環節,在熟悉的環境學習新的知識,拜託不安感。

2.教學目標評估:

幼兒通過角色扮演遊戲,都可以自主的完成按照顏色分類的操作,到達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幼兒在活動中的積極表現可以看出他們很喜歡這個教學過程,可以積極參與其中。

3.教學活動方法評估:

此次教學用語言故事作為背景進行教學,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而中間的角色扮演操作活動,更是形象和生動的讓幼兒感知分類這一抽象概念,讓幼兒通過物體操作感知和角色感情認識,自主的加工分類這一知識概念。

4.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過程的評價:

分類知識的學習符合3歲至4歲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他們有能力學習和理解分類的知識。整個教學活動流暢,幼兒參與積極。但是通過教學活動中幼兒的認知,可以發現,整個活動的安排趨於平緩狀態,沒有讓幼兒自我挑戰的環節,因此導致一些幼兒在進行第二次以蝴蝶顏色與花對應分類時出現各自講話的情況,建議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增加有難度的活動,讓幼兒有探索欲,也可以使整個教學目標有一個昇華。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11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要吃湯圓。

2、瞭解湯圓的形狀,嘗試用紙漿製作湯圓。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湯圓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KT板各組一塊,上面畫好“湯圓”的外輪廓,各色紙漿、棉籤、鑷子。

活動過程:

1、提問:元宵節的時候,我們吃什麼?

2、出示湯圓的圖片,説説湯圓的形狀,吃去是什麼味道的?裏面有什麼?什麼顏色的?

3、教師示範用紙漿在KT板上製作湯圓。

4、幼兒入座,選擇在就近的“湯圓”外輪廓上進行紙漿湯糰的製作。

5、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同時幫助幼兒用鑷子把選用的紙漿放在指定的湯圓輪廓中。

6、作品展示、講評。

活動反思:

對此次的活動感觸頗多:

1、來自孩子的感觸,曾記得班中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紙漿,是在託班,對於他們第一次的操作場面只能用一個字——“亂”來形容,紙漿在桌子、地面隨處可見;而在這次的活動中,場面確是非常整潔、有序。

2、作品 “特效”的感觸,此次的“湯圓”是製作在KT板上的,有一個較長的待幹過程,由於在室內一時沒找到理想的待乾的場地,我們靈機一動,把它臨時佈置在了美工區內,美工區中美術的氛圍頓時增添了許多。這可謂是“弄巧成拙、一舉多得”呀!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1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濕糯米粉搓元宵並能團得較圓。

2.能感受到元宵節的快樂。

3.增強合作精神,提高競爭意識。

4.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請幼兒收集花燈,佈置活動室。

2.用濕糯米粉適量,消毒過的盤子一組一個。

3.幼兒用肥皂洗淨雙手。

4.PPT。

活動過程:

一、觀賞花燈,感知元宵節。

1、幼兒自由觀賞花燈,相互欣賞。

2、引發幼兒討論:為什麼現在要玩花燈?

3、小結:元宵節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燈、玩花燈、做元宵、吃元宵。

二、引導幼兒搓元宵。

1.老師介紹做元宵的材料,濕糯米粉。

2.討論製作方法引導幼兒將濕糯米粉搓成長條,再分成一段一段的,最後將每一段搓圓。

三、幼兒操作。

老師將濕糯米粉分給幼兒,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提醒幼兒不能把元宵掉到地上,以免弄髒。然後將幼兒做好的元宵送到廚房請師傅幫助煮沸熟。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裏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裏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悦,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13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在搓、吃湯圓等活動中學習感知1和許多。

2、讓幼兒知道冬至節搓湯圓、吃湯圓是我們的一種習俗,並喜歡參與這一活動。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準備

1、環境的創設:

把活動室佈置温馨的家庭的客廳、餐廳模樣(幼兒可圍坐在客廳、餐廳的大桌旁活動),在桌上鋪上漂亮、整潔的餐巾,擺上幾束花。

2、材料的提供:

搓湯圓用的米團若干,幼兒人手一份墊板、塑料小刀、碟子、濕手巾、小袖套和圍兜。

3、生活經驗準備:

活動前引導幼兒觀察、瞭解冬至時節閩南的一些民俗;學習用橡皮泥搓圓。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

(一)以媽媽的身份談話:我們的家佈置得多漂亮呀!冬至快到了,今天媽媽要和你們一起搓湯圓、煮湯圓和吃湯圓,好嗎?

(二)檢查幼兒的小手是否洗乾淨,並幫助幼兒套上袖筒、繫好圍兜。

二、搓湯圓

(一)師操作示範

1、出示大米團,告訴幼兒這是一塊米團,媽媽要變個魔術,把它變成許多小米團。

2、示範將米團搓長、切成許多小米團。示範時結合語言提示,引導幼兒觀察米團的變化,並説出來。如:搓呀搓,搓呀搓,米團變成什麼樣了?,變瘦了,變長了)切呀切,切呀切,大米團變成許多小米團。

3、示範、講解搓湯圓的方法,並啟發幼兒逐一點數,看看媽媽搓了幾個湯圓,引導幼兒觀察一個一個湯圓合起來是許多湯圓。

(二)幼兒動手操作

1、提出活動要求:

(1)媽媽這裏有許多的米團,等會每個小朋友都可以自己來取一份。

(2)搓湯圓時要注意衞生,不可用小手抓頭髮、挖鼻孔或抓其他東西,手髒了可用濕手巾擦一擦。

(3)數一數、比一比,看看誰搓的湯圓多。

2、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並進行適時的指導。

(1)可以先把一塊大米團米團分成幾塊小米團,再把小米團搓成湯圓。

(2)可以邊搓邊數,看看自己搓了幾個湯圓。引導幼兒看看一個一個湯圓合起來就是許多湯圓。

(3)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看看各自搓的湯圓有什麼不一樣(如大小、形狀等),比一比誰搓的湯圓多。

3、請幼兒把搓好的湯圓交給阿姨,並協助收拾工具和材料,洗洗手。

三、煮湯圓

組織幼兒在安全的地方觀看阿姨煮湯圓,並進行自由交談,體驗成功的喜悦。

四、吃湯圓

輕聲播放歌曲〈賣湯圓〉,師與幼兒一起圍坐在一起吃湯圓,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並適時向幼兒介紹閩南地區冬至節的一些習俗。

教學反思:

數學來源於現實,存在於現實,並且應用於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14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要吃湯圓。

2、瞭解湯圓的形狀,嘗試用紙漿製作湯圓。

3、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4、培養幼兒耐心完成任務的習慣,享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KT板各組一塊,上面畫好“湯圓”的外輪廓,各色紙漿、棉籤、鑷子。

活動過程:

1、提問:元宵節的時候,我們吃什麼?

2、出示湯圓的圖片,説説湯圓的形狀,吃去是什麼味道的?裏面有什麼?什麼顏色的?

3、教師示範用紙漿在KT板上製作湯圓。

4、幼兒入座,選擇在就近的“湯圓”外輪廓上進行紙漿湯糰的製作。

5、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同時幫助幼兒用鑷子把選用的紙漿放在指定的湯圓輪廓中。

6、作品展示、講評。

活動反思:

對此次的活動感觸頗多:

1、來自孩子的感觸,曾記得班中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紙漿,是在託班,對於他們第一次的操作場面只能用一個字——“亂”來形容,紙漿在桌子、地面隨處可見;而在這次的活動中,場面確是非常整潔、有序。

2、作品 “特效”的感觸,此次的“湯圓”是製作在KT板上的,有一個較長的待幹過程,由於在室內一時沒找到理想的待乾的場地,我們靈機一動,把它臨時佈置在了美工區內,美工區中美術的氛圍頓時增添了許多。這可謂是“弄巧成拙、一舉多得”呀!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15

教育活動:

做湯圓(數學-點數)

活動目標:

1、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物體的數量並説出總數

2、在遊戲的過程中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3、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橡皮泥,盤子,賣湯圓的歌曲

2、幼兒準備:已有的風俗習慣,用橡皮泥搓圓的經驗

活動過程:

1、遊戲情景導入,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指導語:小朋友們,今天是元宵節,我們要吃什麼啊?那我們一起搓湯圓,好嗎?

指導重點:引發幼兒對湯圓的關注併為下面的活動打下基礎引入活動

2、教師示範

(1)、指導語:今天,我和小妹妹在家,我要做兩個湯圓,要選擇幾個麪糰啊?我們放到手上搓一搓,一個湯圓出現了,然後放到鍋裏,我們再搓一個麪糰,現在幾個湯圓出現了,小手要指着一個一個的數,最後數到幾就是幾個湯圓。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手口一致地數,最後説出總數

(2)、指導語:這時,我的爸爸回來了,他告訴我,他很餓,我會怎麼做啊?那我在搓一個吧。我們再來數數有幾個湯圓?還記得老師説的方法嗎?手要指着,嘴要數着,最後的數到幾就是有幾個湯圓。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逐一數數,幼兒掌握點數的方法。

(3)、指導語:我們現在要開火煮湯圓的時候,我的媽媽回來了,我會怎麼做?那我又要搓一個湯圓,我們再來數數有幾個湯圓了。

指導重點:鞏固幼兒點數,引導幼兒手口一致地數,説出總數

3、幼兒動手操作,老師放音樂指導語:請小朋友拿到盤子,盤子上有幾個點,你就要做幾個湯圓,然後你去告訴你的好朋友,你搓了幾個湯圓。

指導重點:幼兒一邊搓湯圓,一邊數,鞏固幼兒點數的方法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瞭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多加遊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16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操作活動,並能按要求完成操作活動。

2、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物體的數量並説出總數。

3、學習按數取物,根據5以內的指定數量取出相等數量的物體。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具:帶圓點的蘑菇形房頂用1―5的點卡表示;貼有小動物的房間,分別為五種不同的動物;大子兩顆。

2.學具:幼兒人手一份操作學具“糖”、糖紙、數字卡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練習點數

唱歌《開車歌》到小動物家做客。依次出現小動物的房間:“看看我們先到誰家啊?”(小豬)“有幾隻小豬在家?”(3只)打亂順序出示,請幼兒點數並説出總數。

小結:大家都數一數,知道每個房間住着幾隻 小動物。

(二)遊戲“掛門牌”――將數字與數量對應匹配

“小動物的房子蓋好了,可是它們都忘記掛門牌號了,我們大家來幫它們掛一下吧!”請幼兒分別用數字卡表示門牌號。並提問:“你怎麼知道這個門牌號是ХХ家的呢?”

小結:小狗的房間裏住着一隻小狗,門牌號應該是1。(類推)

(三) 遊戲“包糖果”――練習按數取物

1.教師擲有點卡的 子,幼兒根據點卡數量取出相應數 量的糖紙,邊拿邊説:一個點我拿一張糖紙。(重複遊戲)

2. 教師擲有數字的 子,幼兒根據數字取出相應數量的糖紙,並邊拿邊説。

3.幼兒自由“包糖果”,把糖果送給自己想送的小動物。

小結:有幾隻小動物就包幾顆糖果。

教學反思:

3歲半到4歲的幼兒已經開始掌握計數活動,並學會按計數活動的要素進行計數,形成了最初的數概念。我班幼兒現處於小班下學期,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和訓練,已經能夠按順序口頭數數,能夠手口一致地點數4以內物體的數量,並説出總數。根據幼兒計數能力發展的順序:按順序口頭數數→按物點數→説出總數→按數取物,特設計此次數學教育活動。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17

活動目標:

1、學習以自身及客體為中心,認識和區分前後。

2、通過活動使幼兒形成初步的空間概念,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3、學習正確使用方位詞:前、後。能用方位詞正確完整地表述,並讀準字音。

4、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6、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7、發展辨別、分析、歸納智力和運用智力。

活動準備:

1、貓警長頭飾一個,白貓警士頭飾若干(與幼兒人數相同),“一隻耳”頭飾一個。

2、紙做的若干個(數量與幼兒中男幼兒的人數相同)。

3、玩具若干個(數量與幼兒中女幼兒的人數相同)。

4、大型可站立的房子和大樹各一幅。

5、創設活動情境:教室的一半場地放一棵樹,一幢房子,五六塊積木。將和玩具放在這些物品的前面或後面。

6、讓每位幼兒知道黑貓警長的故事。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1)談話導入遊戲,分配遊戲角色。

小朋友,你們都聽過黑貓警長的故事嗎?你們都喜歡誰?今天,老師力來做黑貓警長,小朋友都扮演白貓警上,現在我們一起來做遊戲。

(2)電話鈴響,警長聽電話。

警長:剛才我接到一些小朋友打來的電話,有許多到我們教室,把小朋友的玩具偷走了。請白貓警士幫助把玩具找回來。現在我命令成立特警隊,白貓警士的一切行動必須聽警長指揮。能不能完成任務?

二、引導幼兒學習方位詞。

(1)很狡猾,藏在各個地方,我們先要去偵察一下敵情。輕輕地走過去仔細看藏在什麼地方然後記住了,回來報告在什麼地方發現了。

(2)警長示範。

(3)請個別警士偵察,報告敵情。要求會説:在什麼的前面(後面)發現了。

三、引導幼兒學習正確使用方位詞。

(1)請弟弟警士捉,妹妹在旁邊觀戰。要求記住是在哪裏捉到了。捉住後告訴妹妹警士在什麼前面(後面)抓到了。(對的肯定,錯的糾正)。

(2)抓到了,現在請妹妹警士去把玩具找回來。找好玩具,告訴大家是在什麼地方找到的玩具。(指導幼兒正確運用方位詞前或後)

四、進一步理解和運用方位詞。

剛才白貓警士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務,特別表揚XX、XXX警士 但是最大最壞的“一隻耳”逃走了。你們想把它抓住嗎?“一隻耳”很狡猾,要抓到它,先要練好本領。

(1)聽命令行動 請警士躲到椅子後面;走到椅子前面來;向前走一步;向後退一步;弟弟到警長前面來;妹妹到警長後面。

(2)開三輪摩托車去現場。 三分之一幼兒做摩托車司機。另外幼兒聽警長指揮按命令排在司機前面或後面。三人一輛車開赴抓鼠現場。

(3)佈置任務。 某些警士躲在大捌後面;某些警士在大樹前;某些警士躲在房子後;某些警士在房子前面。警長躲在門後面。請警士各就各位,不説話。

(4)抓“一隻耳” 其他老師扮演的大“一隻耳”出現了,東張西望。警長一聲令下“不許動”,警士們撲上去把大抓住。送到軍事法庭去。

五、遊戲結束。

特警隊勝利完成任務,在音樂中休息。結束遊戲。

活動反思:

杜威曾説:“教育即生活”,幼兒的數概念的形成是與幼兒所接觸的生活環境密不可分的,是建構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的。因此,本活動的設計從生活出發、在遊戲中進行、在反覆練習中建構經驗,萌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喜愛。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18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要吃湯圓

2、瞭解湯圓的形狀,嘗試用紙漿製作湯圓。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KT板各組一塊,上面畫好“湯圓”的外輪廓,各色紙漿、棉籤、鑷子。

活動過程:

1、提問:元宵節的時候,我們吃什麼?

2、出示湯圓的圖片,説説湯圓的形狀,吃去是什麼味道的?<.>裏面有什麼?什麼顏色的?

3、教師示範用紙漿在KT板上製作湯圓。

4、幼兒入座,選擇在就近的“湯圓”外輪廓上進行紙漿湯糰的製作。

5、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同時幫助幼兒用鑷子把選用的紙漿放在指定的湯圓輪廓中。

6、作品展示、講評。

活動反思:

對此次的活動感觸頗多:

1、來自孩子的感觸,曾記得班中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紙漿,是在託班,對於他們第一次的操作場面只能用一個字——“亂”來形容,紙漿在桌子、地面隨處可見;而在這次的活動中,場面確是非常整潔、有序。

2、作品 “特效”的感觸,此次的“湯圓”是製作在KT板上的,有一個較長的待幹過程,由於在室內一時沒找到理想的待乾的場地,我們靈機一動,把它臨時佈置在了美工區內,美工區中美術的氛圍頓時增添了許多。這可謂是“弄巧成拙、一舉多得”呀!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19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團的技能來塑造湯圓。(重點)

2、通過情境化的泥塑環境讓幼兒對泥工活動感興趣。

3、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並用較豐富的語彙進行表述的能力。

4、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閲讀的習慣,激發閲讀興趣。

【活動準備】

各色面泥、盤子

【活動過程】

一、魔術魔術變變變教師出示面泥,

師:"今天,我們要變魔術,一起來念口訣:魔術魔術變變變!"教師手藏身後,團出湯圓。激發幼兒一試身手的興趣。

二、幼兒學習團湯圓

1、幼兒自主"變"湯圓。老師會變出湯圓,你們想變魔術嗎?我們一人拿一塊彩色面泥,自己變變,看誰能變出湯圓。

2、教師教幼兒團湯圓團湯圓是有祕訣的--

(1)從面泥媽媽身上分出一個面泥娃娃

(2)邊唱歌謠邊團:"手心轉呀轉,團團團湯圓,我團的湯圓圓又圓,你團的湯圓圓不圓?"

(3)幼兒基本完成,大聲回答:"圓!"由此體驗團成湯圓帶來的成功體驗

三、幼兒練習團湯圓

1、教師邊引導幼兒唱兒歌,邊指導幼兒正確的團圓方法。

2、提醒幼兒團好一個湯圓就放到盤子裏,比比誰團得多,團得圓。

四、送湯圓去展覽幼兒將一盤盤湯圓送到鄰居班,請他們參觀,欣賞。最後將湯圓送到娃娃家。

活動反思:

對此次的活動感觸頗多:

1、來自孩子的感觸,曾記得班中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紙漿,是在託班,對於他們第一次的操作場面只能用一個字——“亂”來形容,紙漿在桌子、地面隨處可見;而在這次的活動中,場面確是非常整潔、有序。

2、作品 “特效”的感觸,此次的“湯圓”是製作在KT板上的,有一個較長的待幹過程,由於在室內一時沒找到理想的待乾的場地,我們靈機一動,把它臨時佈置在了美工區內,美工區中美術的氛圍頓時增添了許多。這可謂是“弄巧成拙、一舉多得”呀!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20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在搓、吃湯圓等活動中學習感知1和許多。

2、讓幼兒知道冬至節搓湯圓、吃湯圓是我們的一種習俗,並喜歡參與這一活動。

3、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4、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環境的創設:把活動室佈置温馨的家庭的客廳、餐廳模樣(幼兒可圍坐在客廳、餐廳的大桌旁活動),在桌上鋪上漂亮、整潔的餐巾,擺上幾束花。

2、材料的提供:搓湯圓用的米團若干,幼兒人手一份墊板、塑料小刀、碟子、濕手巾、小袖套和圍兜。

3、生活經驗準備:活動前引導幼兒觀察、瞭解冬至時節閩南的一些民俗;學習用橡皮泥搓圓。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

(一)以媽媽的身份談話:我們的家佈置得多漂亮呀!冬至快到了,今天媽媽要和你們一起搓湯圓、煮湯圓和吃湯圓,好嗎?

(二)檢查幼兒的小手是否洗乾淨,並幫助幼兒套上袖筒、繫好圍兜。

二、搓湯圓

(一)師操作示範

1、出示大米團,告訴幼兒這是一塊米團,媽媽要變個魔術,把它變成許多小米團。

2、示範將米團搓長、切成許多小米團。示範時結合語言提示,引導幼兒觀察米團的變化,並説出來。如:搓呀搓,搓呀搓,米團變成什麼樣了?(變瘦了,變長了)切呀切,切呀切,大米團變成許多小米團。

3、示範、講解搓湯圓的方法,並啟發幼兒逐一點數,看看媽媽搓了幾個湯圓,引導幼兒觀察一個一個湯圓合起來是許多湯圓。

(二)幼兒動手操作

1、提出活動要求:

(1)媽媽這裏有許多的米團,等會每個小朋友都可以自己來取一份。

(2)搓湯圓時要注意衞生,不可用小手抓頭髮、挖鼻孔或抓其他東西,手髒了可用濕手巾擦一擦。

(3)數一數、比一比,看看誰搓的湯圓多。

2、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並進行適時的指導。

(1)可以先把一塊大米團米團分成幾塊小米團,再把小米團搓成湯圓。

(2)可以邊搓邊數,看看自己搓了幾個湯圓。引導幼兒看看一個一個湯圓合起來就是許多湯圓。

(3)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看看各自搓的湯圓有什麼不一樣(如大小、形狀等),比一比誰搓的湯圓多。

3、請幼兒把搓好的湯圓交給阿姨,並協助收拾工具和材料,洗洗手。

三、煮湯圓

組織幼兒在安全的地方觀看阿姨煮湯圓,並進行自由交談,體驗成功的喜悦。

四、吃湯圓

輕聲播放歌曲〈賣湯圓〉,師與幼兒一起圍坐在一起吃湯圓,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並適時向幼兒介紹閩南地區冬至節的一些習俗。

教學反思:

數學來源於現實,存在於現實,並且應用於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21

一、活動目標:

1、複習1、2的點數。

2、能在三個物體中找出1、2的物體。

3、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二、活動準備:

音樂DVD一台、一隻灰太狼頭飾、兩隻灰太狼圖片、兩隻喜洋洋圖片、數字1、2、1-3的各種水果圖片(若干)、實物:蘋果3個、橘子3個、實物:玩具(若干)、小筐子(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放歌曲“喜洋洋歌曲”,出示灰太狼頭飾:“誰來了?”“幹什麼的?”

(二)、出示圖片一隻灰太狼和一隻喜洋洋,領幼兒數數,有幾隻灰太狼,捉到了幾隻喜洋洋?(引導幼兒用數數用數字1表示)比較每隻灰太狼都捉了幾隻喜洋洋。

(三)、出示圖片二隻灰太狼和兩隻喜洋洋,帶領幼兒數一數,有幾隻灰太狼,幾隻灰太狼,(引導幼兒用數數用數字2表示),比較每隻灰太狼都捉了幾隻喜洋洋。

(四)、按物點數

灰太狼捉喜洋洋真辛苦,它的肚子餓了,請幼兒拿水果給它吃,每隻灰太狼只吃一個水果,來了幾隻灰太狼,就拿幾個水果給它吃。

教師分別出示、一隻灰太狼、二隻灰太狼,請幼兒拿出相應的一個水果、兩個水果、三個水果,並檢查對錯。

實物:三個蘋果、三個橘子(讓幼兒點數,教師説出數字幾,幼兒拿出相應數量的水果)

(五)、遊戲“灰太狼捉喜洋洋”

(1)學本領:老師當灰太狼,幼兒當灰太狼寶寶,灰太狼拍一下手,幼兒拍一下,灰太狼拍兩下、三下,灰太狼寶寶也拍相應的下數。

(2)實物:玩具

教師給每一小組發放一小筐的玩具,幼兒聽教師説的數字,從小筐中拿出相應的玩具。(教師巡迴指導)

四、活動結束

讓幼兒在我的數學《水果數一數》作業中在三個物體中圈出1、2的物體來。

教學反思

數和形是幼兒身邊常存的事物,也是小班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根據幼兒學習數學的特點,(在玩玩樂樂,拼拼擺擺中習得)以形象生動,深受幼兒喜歡的“灰太狼捉喜洋洋”為遊戲情節,設計了此活動。讓幼兒在玩玩樂樂中運用比較多的物體及手口一致點數1、2以內的事物。孩子們都能在複習的過程中掌握1、2以內的點數,而手口一致的點數,只有在實踐操作中,讓幼兒們去反覆練習、反覆操作,才能習得。但在實際教學中沒考慮細節問題,是本次教學顯得很失敗,通過今天的這節課,我最大的收穫是:要掌握時間是細節中的關鍵,在不同混淆的物體中找出相應的物體,讓孩子有更多的思考空間。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22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要吃湯圓

2、瞭解湯圓的形狀,嘗試用紙漿製作湯圓。

3、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4、鼓勵幼兒大膽正確的上色。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KT板各組一塊,上面畫好“湯圓”的外輪廓,各色紙漿、棉籤、鑷子。

活動過程:

1、提問:元宵節的時候,我們吃什麼?

2、出示湯圓的圖片,説説湯圓的形狀,吃去是什麼味道的?裏面有什麼?什麼顏色的?

3、教師示範用紙漿在KT板上製作湯圓。

4、幼兒入座,選擇在就近的“湯圓”外輪廓上進行紙漿湯糰的製作。

5、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同時幫助幼兒用鑷子把選用的紙漿放在指定的湯圓輪廓中。

6、作品展示、講評。

活動反思:

對此次的活動感觸頗多:

1、來自孩子的感觸,曾記得班中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紙漿,是在託班,對於他們第一次的操作場面只能用一個字——“亂”來形容,紙漿在桌子、地面隨處可見;而在這次的活動中,場面確是非常整潔、有序。

2、作品 “特效”的感觸,此次的“湯圓”是製作在KT板上的,有一個較長的待幹過程,由於在室內一時沒找到理想的待乾的場地,我們靈機一動,把它臨時佈置在了美工區內,美工區中美術的氛圍頓時增添了許多。這可謂是“弄巧成拙、一舉多得”呀!

小班數學湯圓教案23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要吃湯圓。

2、瞭解湯圓的形狀,嘗試用紙漿製作湯圓。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KT板各組一塊,上面畫好“湯圓”的外輪廓,各色紙漿、棉籤、鑷子。

【活動過程】

1、提問:元宵節的時候,我們吃什麼?

2、出示湯圓的圖片,説説湯圓的形狀,吃上去是什麼味道的?裏面有什麼?什麼顏色的?

3、教師示範用紙漿在KT板上製作湯圓。

4、幼兒入座,選擇在就近的“湯圓”外輪廓上進行紙漿湯糰的製作。

5、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同時幫助幼兒用鑷子把選用的紙漿放在指定的湯圓輪廓中。

6、作品展示、講評。

【活動反思】

對此次的活動感觸頗多:

1、來自孩子的感觸,曾記得班中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紙漿,是在託班,對於他們第一次的操作場面只能用一個字——“亂”來形容,紙漿在桌子、地面隨處可見;而在這次的活動中,場面確是非常整潔、有序。

2、作品“特效”的感觸,此次的“湯圓”是製作在KT板上的,有一個較長的待幹過程,由於在室內一時沒找到理想的待乾的場地,我們靈機一動,把它臨時佈置在了美工區內,美工區中美術的氛圍頓時增添了許多。這可謂是“弄巧成拙、一舉多得”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