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敍文賞析題答題技巧

來源:文萃谷 1.52W

中學階段,為了教學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訊、人物傳記、回憶錄、寓言、童話、小説等,都劃歸到記敍文教學中。閲讀記敍文還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記敍文賞析題答題技巧,歡迎閲讀。

記敍文賞析題答題技巧

記敍文賞析題答題技巧:

1、先讀題後讀文。一般題讀一兩遍,難度題必須讀三四遍。讀題時注意從題幹中找出“題眼”(即答題關鍵點),帶着問題讀文,使閲讀具有明確的目標。

2、粗讀全文,細讀題目涉及段落。讀文時,要注意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意思。具體題目涉及到相關段落,要選定文段區域,再對這些段落反覆研讀;如涉及全往篇,則要再讀全文。

3、仔細審題,思路清晰。準備答題時,必須再次細讀題目,多想想題目到底要答什麼(內容),要怎樣答(形式)才能得高分。問答闡述題有幾個問,每個問從哪幾個層次回答,不妨用“1、2、3”進行標識。

4、答題力求做到準確、簡潔、全面。答題時要點要全面、內容要精確、用詞要準確、語言要簡潔。儘可能多答,因為現代文閲讀字數逐漸放開,那麼多答一點,就會多得分。況且答了也不扣分。

5、忠實於原文。現代文閲讀的答案往往在原文之中,答題時我們儘量在文中去找,或摘錄關鍵詞句並重新組合。

6、採用“看分答題”的方法。有時可採用“看分答題”的方法,可參考該小題分值答題,如3分,有可能要答3個小點。

7、認真書寫。卷面整潔、字跡工整者已成功了一半。

記敍文閲讀考點梳理

記敍文是以記敍、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體,它以寫人敍事、寫景狀物為入要內容。從廣義角度理解,國中階段所學散文、小説、寓言、童話、新聞等文體都屬於記敍文範疇。在現代文閲讀試題中,記敍文閲讀的試題是最普遍的、最廣泛的,題型的設計角度也比較開闊、豐富,相對來説所佔分值也較多。

命題熱點:

1、能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分清要素、人稱、線索、順序。

2、劃分文章段落、層次,概括段意、層意,明確詳寫、略寫與中心的關係。

3、理解重點段落、關鍵語句含義及作用。

4、理解敍述、描寫、説明、議論、抒情表達方式的作用。

5、分析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把握性格特徵。

6、體會象徵、諷刺、對比、襯托等表現用法及作用。

7、結合文章的內容、情感、價值觀談看法,或引申其他話題,考查學生質疑、遷移和鑑賞、創新能力等。

常見考點

複述故事或概括內容

可按以下方式組織語言:誰(在何時何地)+幹什麼+結果怎麼樣或什麼(事物)+怎麼樣。注意表達的準確和簡潔

概括層意(段間)

1.摘句法:找段落中心句作為段意(有時要對中心句進行適當的刪改)

2.概括法:記敍了誰(在何時何地)+幹什麼+結果怎麼樣,或:什麼(事物)+怎麼樣(抒了怎麼樣的感情)

3.疊加法:有些文段的兩個以上的主要內容,把要表達的這些內容組合成句就行。總的要求:完整、簡潔、明確。

概括文章主旨

1、掌握概括方法:題目、文章結尾、文中關鍵詞語及抒情議論的句子往往與中心有密切的關係,可根據這些詞句來領會和概括文章主旨。

2、注重格式:此文記敍了(描寫了、刻畫了)……的故事(事蹟、經過等),表現了(讚美了、提示了、諷刺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發了作者……的感情。

詞語在文章中的含義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修辭義

修辭義涉及到比喻義、借代義、移覺義、比擬義、諷刺義等,理解含有修辭格的詞語應從修辭本身的特點出發,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關性,比擬的形象性,反語的諷刺性等。

如:天然湖泊也在被迫精簡機構。由於地下水位的迅速降低,由於污染,由於填灘蓋療養院,瀑布都有了管教,平時野性全無,被引去耕地發電。

試題:文“精簡機構”和“管教”兩個詞語的意思分別是什麼?

答案:文中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精簡機構”指湖泊水位下降,面積縮減;“有了管教”是指瀑布被人為地控制,失去了自然之態。

2、隱含義

隱含義即詞語的深層含義,就是常説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是相對於字面義而言的。理解隱含義應注意象徵義。

如:我的父親是一個極普通的農民,勞動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黃土。黃土長了莊稼。卻並不為太多人的注意。全中國老一輩的大多數農民都是這樣。

他現在去了!黃土上勞動一生,最後回到黃土裏去。黃土是博大寬容的,無論善與惡,最終收容了所有的人。

試題:這篇散文題為《黃土》,請結合閲讀材料,簡要分析“黃土”的象徵意義。

答案:①象徵了“我”的父親;②象徵了辛勤一生、默默無聞的中國老一輩的農民;③象徵了博大寬容

3、臨時義

臨時義是相對於詞語的固定意思而言的,它是指詞語在特定的語境中派生出來的意思,離開了這個語境,這個詞語的臨時義也就消失了。如《貝多芬之謎》的'第二題:

這就是貝多芬之謎。他有能力設計最好的樂式;他能寫出使你終身受用不盡的樂式;他能挑出那些最枯燥無味的旋律,把它展開得那樣引人,使你聽上一百次也每次都能發現新東西:一句話你可以拿所有用來形容以樂式見長的作曲家的話來形容他,但是他的病症,也就是不同於別人之處,在於那激動人心的品質。他能使我們激動,用他那奔放的感情左右我們。一位法國作曲家聽了貝多芬的音樂覺得不舒服,説:“我受聽能使我入睡的音樂。”是的,貝多芬的音樂是使你清醒的音樂;而當你想獨自靜一會兒的時候,你就怕聽他的音樂。懂了這個,你就從18世紀前進了一步,也從舊式的跳舞音樂前進了一步,不僅懂得貝多芬的音樂,而且也能懂得貝多芬以後最有深度的音樂了。

試題:最後一段中,作者説的“最有深度的音樂”指什麼音樂?

分析:題目考查詞語的指代義。文中説“不僅懂得貝多芬的音樂,而且也能懂得貝多芬以後最有深度的音樂了”,這表明“最有深度的音樂”指和貝多芬的音樂具有相同的特點,它就是文中一再強調的貝多芬注重用音樂表達強烈的感情,也就是激情。文中對它表述最具體全面的的就是“他給它們注入驚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產生於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種最高的激情”,整個這句話可以得到“最有深度的音樂”中具有產生思想、信念的最高激情的音樂。

指代對象的判斷一般是入前找,找到之後,將找到的內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合。

4、情感義

作者從情味、感情色彩等方面給詞語附加的含義。

詞語是有感情色彩的,詞語中按感情色彩分為褒義詞、貶義詞、中性詞。但是某些褒義詞、貶義詞、中性詞,在某種特定的語境中,他們的感情色彩不是一成不變的,甚至還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如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標緻”一詞,首先必須知道該語境表達的是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之情,然後才能對“標緻”作出準確理解。是反語,表示諷刺。

再如“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並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我的老師》)“狡猾”本是貶義詞,“詭計多端”的意思,為什麼要用在一個孩子身上呢?聯繫上下文的語境,則知這是貶義詞褒用,用以形容兒童天真頑皮的神態,從側面表現了蔡老師對孩子的愛。

理解句子的含義及作用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

1、從內容上看思想感情

句子在文章內容上所起的作用,做此類題時最重要的一點是結合文章的思想感情與中心思想來理解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從結構上看作用

句子在文章內容上所起的作用。一般情況下,統領句起總起全文的作用,結論句起歸結全文的作用,轉承句(過渡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還需注意的是有的情況下,尾句還會起提示主題、點明中心的作用,注意根據不同情況來區分。

3、從藝術手法上看錶達效果

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藝術效果(表現手法及效果)。這類題有這麼幾類,如運用修辭手法、設懸生疑、對比映襯、烘托渲染、欲揚先抑、情景交融、小中見大等,有的昇華(深化)、有的象徵寓意等。這就要求我們把握好各種表達方式,做到心中有數,有備無患。

句子的含義一般有基本義、特定義、深層義。句子的基本義即表層意義,往往不難理解。有些句子的特定含義往往是指句子的警策意義,這樣的句子須在總攬全篇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去理解。閲讀文章時,還會遇到一些含義深刻、耐人尋味的句子,這樣的句子雙往往起重要作用。這樣的句子往往具有隱含意義(象徵、比喻)和附加意義(雙關、言外之意、語法意義)。

如《小橘燈》的結尾:“她的媽媽也一定好了吧?因為我們在家都‘如’了。”顯然句子加點的“好”運用了雙關辭格,不只是指病好了,更主要的是指黑暗社會已被推翻,人們已進上了美好的生活。這就是言外之意。

分析句子的深層含義:

如《驛路梨花》的結尾句:“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詩:‘驛路梨花處處開’。”這裏運用了引用辭格,聯繫全文,分析引用詩句的作用,可推知其象徵意義是表明了雷鋒精神不斷傳遞、處處發揚的深意。

答題技巧:

解答這類題目,最主要的是要聯繫具體語言環境,藉助上下文去推測,判斷詞語或句子的特殊含義。

詞語的語境義和作用

含義

作用

“XX”一詞原指……,文中指的是……,起到了……的作用。

句子的意思是……,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內容+結構)

句子或語段的意義和作用

解答詞語或句子的含義這類題目,要聯繫具體語言環境,藉助上下文去推測、判斷詞語或句子的:

1.特殊含義

2.言外之義

3.深層含義

1、從內容上,常有:①開篇點題;②設伏筆、作鋪墊;③深化中心;④點明主旨(畫龍點睛);⑤表達感情;⑥表現人物的特點等作用。

2、從結構上,常起:①承上啟下過渡;②總領下文;③總結上文的作用。

表達方式及作用

考點剖析:

“在閲讀中瞭解敍述、描寫、説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這是新課標的要求。本考點主要考查在閲讀中識別敍述、描寫、説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能在閲讀中分析體味不同表達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表述特定內容所用的特定的語言方法、手段就叫表達方式。它是文章構成的一種形式要素。

1.記敍。記敍是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敍説和交代。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記敍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在議論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敍文、説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説明。説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開關、性質、特徵、成因、關係、功用等解説清楚的表達方式。

表達方式

記敍、議論、説明、抒情、描寫

本段(本句)運用了……表達方式。

記敍中議論的作用:引發讀者思考,突出中心,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記敍中抒情的作用:抒發作者的……感情,引發讀者共鳴,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描寫及作用

肖像、神態

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處境、經歷以及……心理狀態、……思想性格等。

語言、行動

形象生動地表現人物的……心理(心情),並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或……精神品質。有時還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心理

形象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質。

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自然環境:交代時間、背景,渲染……環境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預示人物的……命運,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社會環境: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渲染……環境氣氛。襯托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

細節

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人的的……心理(心情),並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或……精神品質。

其他描寫作用

描寫角度:下面描寫(直接)、側面描寫(間接)

襯托、突出……特點

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寫出了人物……性格特徵

描寫的感官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生動形象,使人身臨其境

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

以動寫靜,生動形象,較好地寫出……特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