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精選10篇)

來源:文萃谷 2.58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精選10篇)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義,理解平面裏的任何一個向量都可以用兩個不共線的向量來表示;能夠在具體問題中適當地選取基底,使其他向量都能夠用基底來表示。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探索與發現的形成過程,體會由特殊到一般和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初步掌握應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分解向量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向量的應用意識,並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及積極探索勇於發現的學習品質、

二、教學重點: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三、教學難點: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與應用、

四、教學方法:

探究發現、講練結合

五、授課類型:

新授課

六、教具:

電子白板、黑板和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課,板書課題

由導彈的發射情境,引出物理中矢量的分解,進而探究我們數學中的向量是不是也可以沿兩個不同方向的向量進行分解呢?

(二)複習鋪路,漸進新課

在共線向量定理的複習中,自然地、漸進地融入到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師生互動合作的探究與發現中去,感受着從特殊到一般、分類討論和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碰撞的火花,體驗着學習的快樂。

(三)歸納總結,形成定理

讓學生在發現學習的過程中歸納總結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並給出基底的定義。

(四)反思定理,解讀要點

反思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實質即向量分解,思考基底的不共線、不惟一和非零性及實數對

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五)跟蹤練習,反饋測試

及時跟蹤練習,反饋測試定理的理解程度。

(六)講練結合,鞏固理解

即講即練定理的應用,講練結合,進一步鞏固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七)夾角概念,順勢得出

不共線向量的不同方向的位置關係怎麼表示,夾角概念順勢得出。然後數形結合,講清本質:夾角共起點。再結合例題鞏固加深。

(八)課堂小結,畫龍點睛

回顧本節的學習過程,小結學習要點及數學思想方法,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渾然一體,一氣呵成。

(九)作業佈置,回味思考。

佈置課後作業,檢驗教學效果。回味思考,更加理解定理的實質。

八、板書設計: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是同一平面內的兩個不共線向量,那麼對於這一平面內的任意向量,有且只有一對實數

2、基底:

(1)不共線向量

叫做表示這一平面內所有向量的一組基底;

(2)基底:不共線,不唯一,非零

(3)基底給定,分解形式唯一,實數對

存在且唯一;

(4)基底不同,分解形式不唯一,實數對

可同可異。

例1例2

3、夾角:

(1)兩向量共起點;

(2)夾角範圍:

例3

4、小結

5、作業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 篇2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平面向量的概念》,這是江蘇省職業學校文化課教材《基礎模塊·下冊》第七章平面向量中的第一節的內容,我將嘗試運用新課改的理念、中職學生的認知特點指導本節課的教學,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的教要本着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以學生活動為主線,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建構新的知識體系。下面我將以此為基礎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五個環節,向各位專家談談我對本節課教材的理解和教學設計。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向量是高中階段學習的一個新的矢量,向量概念是《平面向量》的最基本內容,它的學習直接影響到我們對向量的進一步研究和學習,如向量間關係、向量的加法、減法以及數乘等運算,還有向量的座標運算等,因此為後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結合本節課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2、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識記平面向量的定義,會用有向線段和字母表示向量,能辨別數量與向量;

2)識記向量模的定義,會用字母和線段表示向量的模。

3)知道零向量、單位向量的概念。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通過對向量的學習,能體會出向量來自於客觀現實 ,提高觀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方面的能力,感悟數形結合的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勇於提出問題,同時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及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向量的定義,向量的幾何表示和符號表示,以及零向量和單位向量

教學難點:向量的幾何表示的理解,對零向量和單位向量的理解

二、學情分析

(1)能力分析:對於我校的學生,基礎知識較薄弱,雖然他們的智力發展已到了形成運演階段,但並不具備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概括能力及數形結合的思想。

(2)認知分析:之前,學生有了物理中的矢量概念,這為學習向量作了最好的鋪墊。

(3)情感分析:部分學生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強烈的探究慾望,能主動參與研究。

三、教法學法

教法:啟發教學法,引探教學法,問題驅動法,並藉助多媒體來輔助教學

學法:在學法上,採用的是探究,發現,歸納,練習。從問題出發,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讓學生經歷觀察分析、概括、歸納、類比等發現和探索過程。

四、教學過程

課前:

為了打造高效課堂,以生為本我選擇生本式的教學方式,以穿針引線的方式設計了前置性作業。其中包括一些向量的基本概念,並提出:

1、你學過的其他學科中有沒有可以稱為向量的?

2、向量的特點是什麼?有幾種描述向量的表示方法?

3、零向量的特點是什麼?

【設計意圖】目的是通過課前的預習明確自己需要在本節課中解決的問題,帶着問題聽課,我會在上課前就學生的完成情況明確主要的教學側重點,真正打造高效課堂。

課上教學過程:

1、 創設情境

數學的學習應該是與學生的生活融合起來,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讓他們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探究數學,認識並掌握數學,由生活的實例引入,在對比於物理學中的速度、位移等學生已有的知識給出本章研究的問題平面向量

【設計意圖】形成對概念的初步認識,為進一步抽象概括做準備。

2、 形成概念

結合物理學中對矢量的定義,給出向量的描述性概念。對於一個新學的量定義概念後,通常要用符號表示它。怎樣把我們所舉例子中的向量表示出來呢?

採取讓學生先嚐試向量的表示方法,自覺接受用帶有箭頭的線段(有向線段)來表示向量。明確為什麼可以用有向線段表示向量,引導學生總結出向量的表示方法,強調印刷體與手寫體的區別。結合板書的有向線段給出向量的模。

單位向量、零向量的概念

【即時訓練】

為了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深化理解,從而達到鞏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設計了一組即時訓練題,通過學生的觀察嘗試,討論研究,教師引導來鞏固新知

3、 知識應用

本階段的教學,我採用的是教材上的兩個例題,旨在鞏固學生對平面向量的觀念,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掌握求模的基本方法,提升識圖能力。

4、 學以致用

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本環節我採用小組競爭的方式開展教學,小組討論並選派代表回答,各組之間取長補短,將課堂教學推向高潮,再次加強學生對向量概念的理解。

5、課堂小結

為了瞭解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效果,並且將所學做個很好的總結。設置問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可以從各種角度入手)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使學生明確本節的學習內容,強化重點,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定的基礎

6、 佈置作業

出選做題的目的是注意分層教學和因材施教,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

以上幾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並充分體現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在教師的整體調控下,學生通過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層層遞進,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以問題為驅動,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逐步深入。而最後的實際應用又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領學生進入對本節課更深一步的思考和研究之中,從而達到知識在課堂以外的延伸。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設計和説明,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 篇3

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

很高興參加這次説課活動。這對我來説也是一次難得的學習和鍛鍊的機會,感謝各位老師在百忙之中來此予以指導。希望各位評委和老師們對我的説課內容提出寶貴意見。

我説課的內容是平面向量的教學,所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必修)數學第一冊下,教學內容為第96頁至98頁第五章第一節。本校是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學生基礎相對較好。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也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

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過程的設計四個方面來彙報我對這節課的教學設想。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向量是近代數學中重要和基本的概念之一,有着深刻的幾何背景,是解決幾何問題的有力工具。向量概念引入後,全等和平行(平移),相似,垂直,勾股定理等就可以轉化為向量的加(減)法,數乘向量,數量積運算(運算率),從而把圖形的基本性質轉化為向量的運算體系。向量是溝通代數,幾何與三角函數的一種工具,有着極其豐富的實際背景,在數學和物理學科中具有廣泛的應用。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是在學生了解了物理學中的有關力,位移等矢量的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向量的深入學習。為學習向量的知識體系奠定了知識和方法基礎。

(2)教學結構的調整

課本在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為一課時,首先從小船航行的距離和方向兩個要素出發,抽象出向量的概念,並重點説明了向量與數量的區別。然後介紹了向量的幾何表示,向量的長度,零向量,單位向量,平行向量,共線向量,相等向量等基本概念。為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基本概念,同時深化其認知過程和探究過程。在教學中我將教學的順序做如下的調整:將本節教學中認知過程的教學內容適當集中,以突出這節課的主題;例題,習題部分主要由學生依照概念自行分析,獨立完成。

(3)重點,難點,關鍵

由於本節課是本章內容的第一節課,是學生學習本章的基礎。為了本章後面知識的學習,首先必須掌握向量的概念,要抓住向量的本質:大小與方向。所以向量,相等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幾何表示是這節課的重點。本節課是為高一後半學期學生設計的,儘管此時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但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多數學生對向量的認識還比較單一,僅僅考慮其大小,忽略其方向,這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比較高,所以我認為向量概念也是這節課的難點。而解決這一難點的關鍵是多用複雜的幾何圖形中相等的有向線段讓學生進行辨認,加深對向量的理解。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新大綱對本節課的教學要求,學生身心發展的合理需要,我從三個方面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理解向量,零向量,單位向量,共線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的概念,會用字母表示向量,能讀寫已知圖中的向量。會根據圖形判定向量是否平行,共線,相等。

(2)能力訓練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歸納、類比、聯想等發現規律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共同活動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

Ⅰ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採用了”啟發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突出以下兩點:

(1)由教材的特點確立類比思維為教學的主線。

從教材內容看平面向量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都與物理學中的有向線段,矢量的概念類似。因此在教學中運用類比作為思維的主線進行教學。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繫以及發生與發展的過程。

(2)由學生的特點確立自主探索式的學習方法

通常學生對於概念課學起來很枯燥,不感興趣,因此要考慮學生的情感需要,找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題材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慾望,希望得到老師和其他同學的認可,要多表揚,多肯定來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考慮到我校學生的基礎較好,思維較為活躍,對自主探索式的學習方法也有一定的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進行自主探究。將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討論等探索活動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Ⅱ教學手段

本節課中,除使用常規的教學手段外,我還使用了多媒體投影儀和計算機來輔助教學。多媒體投影為師生的交流和討論提供了平台;計算機演示的作圖過程則有助於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更易於對概念的理解和難點的突破。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Ⅰ知識引入階段---提出學習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1)創設情境——引入概念

數學學習應該與學生的生活融合起來,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讓他們在生活中去發現數學、探究數學、認識並掌握數學。

由生活中具體的向量的實例引入:大海中船隻的航線,中國象棋中”馬”,”象”的走法等。這些符合高中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的特點,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觀察歸納——形成概念

由實例得出有向線段的概念,有向線段的三個要素:起點,方向,長度。明確知道了有向線段的.起點,方向和長度,它的終點就唯一確定。再有目的的進行設計,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出本課新的知識點:向量的概念及其幾何表示。

(3)討論研究——深化概念

在得到概念後進行歸納,深化,之後向學生提出以下三個問題:

①向量的要素是什麼?

②向量之間能否比較大小?

③向量與數量的區別是什麼?

同時指出這就是本節課我們要研究和學習的主題。

Ⅱ知識探索階段---探索平面向量的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等概念

(1)總結反思——提高認識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也即共線向量,並且規定0與任一向量平行。長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規定零向量與零向量相等。平行向量不一定相等,但相等向量一定是平行向量,即向量平行是向量相等的必要條件。

(2)即時訓練—鞏固新知

為了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深化理解,從而達到鞏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設計了一組即時訓練題,通過學生的觀察嘗試,討論研究,教師引導來鞏固新知識。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瞭解基底的含義,理解並掌握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會用基底表示平面內任一向量。

2、掌握向量夾角的定義以及兩向量垂直的定義。

學情分析

前幾節課已經學習了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運算,如共線向量、向量的加法、減法和數乘運算及向量共線的充要條件等;另外學生對向量的物理背景有了初步的瞭解。如:力的合成與分解、位移、速度的合成與分解等,都為學習這節課作了充分準備

重點難點

重點:對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探究

難點:對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及其應用

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情景設置

火箭在升空的某一時刻,速度可以分解成豎直向上和水平向前的兩個分速度v=vx+vy=6i+4j。

活動2【活動】探究

已知平面中兩個不共線向量e1,e2,c是平面內任意向量,求向量

c=___e1+___e2(課堂上準備好幾張帶格子的紙張,上面有三個向量,e1,e2,c)

做法:

作OA=e1,OB=e2,OC=c,過點C作平行於OB的直線,交直線OA於M;過點C作平行於OA的直線,交OB於N,則有且只有一對實數l1,l2,使得OM=l1e1,ON=l2e2。

因為OC=OM+ON,所以c=6 e1+6e2。

向量c=__6__e1+___6__e2

活動3【練習】動手做一做

請同學們自己作出一向量a,並把向量a表示成:a=31;31;31;31;____e1+_____

(做完後,思考一下,這樣的一組實數是否是唯一的呢?)(是唯一的)

由剛才的幾個實例,可以得出結論:如果給定向量e1,e2,平面內的任一向量a,都可以表示成a=入1e1+入2e2。

活動4【活動】思考

問題2:如果e1,e2是平面內任意兩向量,那麼平面內的任一向量a還可以表示成a=入1e1+入2e2的形式嗎?

生:不行,e1,e2必須是平面內兩不共線向量

活動5【講授】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1,e2是平面內兩個不共線的向量,那麼對於這一平面內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對實數l1,l2,使a=l1e1+l2e2。我們把不共線向量e1,e2叫做這一平面內所有向量的一組基底。一個平面向量用一組基底e1,e2表示成a=l1e1+l2e2的形式,我們稱它為向量的分解。當e1,e2互相垂直時,就稱為向量的正交分解。

説明:

(1)基底不惟一,關鍵是作為基底的兩個向量不共線。

(2)由定理可將任一向量a在給出基底e1,e2的條件下進行分解,基底給定時,分解形式惟一,即l1,l2是被a,e1,e2惟一確定的數量。

活動6【講授】平面向量基底運用

例1. 如圖所示,平行四邊形ABCD的對角線AC和BD交於點M,AB=a,AD=b,試用基底a,b表示MC,MA,MB和MD

活動7【講授】向量夾角的定義

閲讀教材P94,回答如下問題:

1、兩個向量夾角是如何形成的?,必須要滿足什麼條件才是它們的夾角。

2、有向量夾角範圍是多少?有夾角大小來描述一下向量同向,反向,垂直?

活動8【練習】完成《聚焦課堂》活動9【講授】課後小結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運用

3、向量夾角的定義。

活動10【作業】課後作業

1、已知向量e1,e2,求做:-3e1+2e2

2、做育才報第八期專項訓練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掌握向量的加法運算,並理解其幾何意義;

2、會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則和平行四邊形法則作兩個向量的和向量,培養數形結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將向量運算與熟悉的數的運算進行類比,使學生掌握向量加法運算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並會用它們進行向量計算,滲透類比的數學方法;

教學重點:會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則和平行四邊形法則作兩個向量的和向量。

教學難點:理解向量加法的定義。

學法:

數能進行運算,向量是否也能進行運算呢?數的加法啟發我們,從運算的角度看,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可看作向量的加法。藉助於物理中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來理解向量的加法,讓學生順理成章接受向量的加法定義。結合圖形掌握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則和平行四邊形法則。聯繫數的運算律理解和掌握向量加法運算的交換律和結合律。

具:多媒體或實物投影儀,尺規

授課類型:新授課

教學思路:

一、設置情景:

1、複習:向量的定義以及有關概念

強調: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長度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相等。因此,我們研究的向量是與起點無關的自由向量,即任何向量可以在不改變它的方向和大小的前提下,移到任何位置

2、情景設置:

(1)某人從A到B,再從B按原方向到C,

則兩次的位移和:AB?BC?AC

(2)若上題改為從A到B,再從B按反方向到C,

則兩次的位移和:AB?BC?AC

(3)某車從A到B,再從B改變方向到C,

則兩次的位移和:AB?BC?AC AB

C

(4)船速為AB,水速為BC,則兩速度和:AB?BC?AC

二、探索研究:

向量的加法:求兩個向量和的運算,叫做向量的加法。A B C AB C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 篇6

一、單元教學內容分析

本章節內容教學北師大版教材安排在三角函數章節之後,教本必修四的中間位置,為後面推導和差角公式做好鋪墊,為解三角形問題和平面幾何中的許多計算問題提供便利工具。

向量既有代數特徵,又有幾何特徵,是溝通代數與幾何的橋樑。向量具有代數特徵,運算及其規律是代數學研究的基本問題。向量可以進行多種運算,如向量加、減、數乘和叉乘等。向量運算具有一系列豐富的運算性質,與數運算相比,向量運算擴充了運算的對象和運算的性質。向量具有幾何特徵,它不僅可以描述、刻畫幾何中的點、線、面及其位置關係,數量關係,還可以表示空間當中的曲線與曲面,是研究幾何問題的基本工具。本教材能從學生熟悉的實例出發,經過觀察、分析、歸納等方法概括出向量的相關概念,比以往教材更能使學生產生自然而親切的感覺,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真正認識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向量是刻畫現實世界的重要的數學模型。它為理解抽象代數、線性代數、泛函分析提供了基本數學模型。他與物理學科緊密相連。由於向量是近代數學中重要和基本的數學概念,是溝通代數、幾何與三角函數的一種重要工具,它有極其豐富的實際背景,有着廣泛的實際應用,因此它具有很高的教育教學價值,它對更新和完善知識結構具有重要的意義。

教材結合向量的幾何背景——有向線段,引入向量的表示法,規定了向量的長度的概念。定義了零向量、單位向量、平行向量和共線向量等概念。對於許多舊有的知識利用向量方法去處理,就會變得非常簡捷,甚至變得十分明瞭,從而有助於學生對這些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更牢固的記憶,更自如的應用,總之,有助於學生建立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通過本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促使學生認識到向量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它在解決實際問題當中有着廣泛應用。

二、單元學生情況分析

1、學生在國中階段接觸過物理學裏面的矢量,已具備基本的認知水平和運算能力,具備在運算中探索和發現數學結論的基本能力。

2、學生已基本掌握函數和三角函數章節的基礎知識,會運用數形結合法,整體代換,分類討論法,類比思想解決實際問題。

3、學生已具備基本的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的勇氣和智慧。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並掌握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通過力與力的分析實例,瞭解向量的實際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和向量相等的含義,理解向量的幾何表示。

(2)通過實例,掌握向量的加、減、數乘向量和兩向量數量積運算,並理解其幾何意義。

(3)理解並掌握向量共線和垂直問題。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義。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座標表示。會用座標表示向量的加、減、數乘向量及數量積運算。

(4)通過物理中“功”等實例,理解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含義及其物理意義。體會平面向量的數量積與向量投影的關係。掌握數量積的座標表示,能運用數量積表示兩個向量的夾角,會用數量積來判斷向量的垂直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實例讓學生親身經歷觀察、分析、歸納、抽象概括的思維過程。感受和認知不同維度中的向量表示。

(2)通過讓學生體會平面向量數量積的物理意義和幾何意義,體會數學與物理是密切聯繫的。

(3)經歷用向量方法解決某些簡單的平面幾何及力學問題與其他一些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向量是一種處理幾何問題、物理問題等的工具,使學生的運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出發建立平面向量概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物理知識引入到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體會到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繫,建立全面、科學的價值觀。

(2)通過對向量正交分解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一般的問題往往歸結為人們最熟悉的特殊問題。

(3)通過對本章節內容的學習,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和其他知識相聯繫,體會數學作為解決問題的工具的作用。

重點:

1.平面向量的概念,運算,共線問題,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2.平面向量的座標表示,向量數量積的概念和性質,向量的垂直問題。

3.體會向量在解決平面幾何問題和物理問題中的作用。

難點:

1.對自由向量,向量加、減法數乘向量定義的理解和對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理解。

2.對平面向量運算座標表示及向量數量積概念的理解,平面向量數量積的應用。

3.用向量表示幾何關係。

四、單元教學活動

1.引入向量相關概念時,除用教材中給出的實例外,鼓勵學生列舉實際生活中的其他實例。

2.學習向量知識的同時,儘量地聯繫熟悉的物理現象或其他生活實例,用向量表述和刻畫。以便讓學生領悟到知識之間和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繫。

3.通過協作討論,根據生活中的實際案例,邊瞭解概念,邊畫圖;邊進行計算,邊畫圖;進一步培養學生數形結合、形象思考、分析問題的習慣。

4.在學習本章知識的過程中,應注意向量運算的兩個方面:幾何意義與代數表示。由於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它們相對孤立,學生對他們的認識也就不容易形成體系。所以在教授新課時應有意識地做一些滲透和鋪墊,在章節小結時應強調它們的區別與聯繫,以便學生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向量。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 篇7

一、説教材

平面向量的數量積是兩向量之間的乘法,而平面向量的座標表示把向量之間的運算轉化為數之間的運算。本節內容是在平面向量的座標表示以及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及其運算律的基礎上,介紹了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座標表示,平面兩點間的距離公式,和向量垂直的座標表示的充要條件。為解決直線垂直問題,三角形邊角的有關問題提供了很好的辦法。本節內容也是全章重要內容之一。

二、説學習目標和要求

通過本節的學習,要讓學生掌握

(1)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座標表示。

(2)平面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3)向量垂直的座標表示的充要條件。

以及它們的一些簡單應用,以上三點也是本節課的重點,本節課的難點是向量垂直的座標表示的充要條件以及它的靈活應用。

三、説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啟發式教學法

因為本節課重點的座標表示公式的推導相對比較容易,所以這節課我準備讓學生自行推導出兩個向量數量積的座標表示公式,然後引導學生髮現幾個重要的結論:如模的計算公式,平面兩點間的距離公式,向量垂直的座標表示的充要條件。

(2)講解式教學法

主要是講清概念,解除學生在概念理解上的疑惑感;例題講解時,演示解題過程!

主要輔助教學的手段(powerpoint)

(3)討論式教學法

主要是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來加深對較難問題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發現、分析、解決問題以及創新能力。

四、説學法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學生展開,藉以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上和學生的交流,從而達到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通過精講多練,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如讓學生自己動手推導兩個向量數量積的座標公式,引導學生推導4個重要的結論!並在具體的問題中,讓學生建立方程的思想,更好的解決問題!

五、説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準備這樣進行:

首先提出問題:要算出兩個非零向量的數量積,我們需要知道哪些量?

繼續提出問題:假如知道兩個非零向量的座標,是不是可以用這兩個向量的座標來表示這兩個向量的數量積呢?

引導學生自己推導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座標表示公式,在此公式基礎上還可以引導學生得到以下幾個重要結論:

(1) 模的計算公式

(2)平面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3)兩向量夾角的餘弦的座標表示

(4)兩個向量垂直的標表示的充要條件

第二部分是例題講解,通過例題講解,使學生更加熟悉公式並會加以應用。

例題1是書上122頁例1,此題是直接用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座標公式的題,目的是讓學生熟悉這個公式,並在此題基礎上,求這兩個向量的夾角?目的是讓學生熟悉兩向量夾角的餘弦的座標表示公式例題2是直接證明直線垂直的題,雖然比較簡單,但體現了一種重要的證明方法,這種方法要讓學生掌握,其實這一例題也是兩個向量垂直座標表示的充要條件的一個應用:即兩個向量的數量積是否為零是判斷相應的兩條直線是否垂直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題3是在例2的基礎上稍微作了一下改變,目的是讓學生會應用公式來解決問題,並讓學生在這要有建立方程的思想。

再配以練習,讓學生能熟練的應用公式,掌握今天所學內容。

然後是學習小結(由學生完成)

最後作業佈置!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 篇8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人教A版必修4第二章第三節《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座標表示》。

我嘗試利用新課標的理念來指導教學,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和評價分析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和教學的設計,敬請各位專家、評委批評指正。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向量在數學中的地位

向量在近代數學中重要和基本的數學概念,是溝通代數,幾何與三角函數的一種工具,它有着極其豐富的實際背景,又有着廣泛的實際應用,具有很高的教育價值。

2、本節在全章的地位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揭示了平面向量的基本關係和基本結構,足以進一步研究向量問題的基礎,是進行向量運算的基本工具,是解決向量或利用向量解決問題的基本手段。

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空間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藴含一種十分重要的數學思想——轉化思想。

二、目標分析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瞭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條件和結論,會用它來表示平面上的任意向量,為向量座標化打下基礎。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體驗數學定理的產生,形成過程,體驗定理所藴含的數學思想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運用,增強學生向量的應用意識,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向量是處理幾何問題有力的工具之一。

(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重點:對平面向量定理夫人探究

2、難點:對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及運用

三、教法、學法分析

(一)、教法

在教法上採取三主教學法: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思維主線

1、教學手段

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書本的圖形動起來,加強了教學的主觀性

2、學情分析

前幾節課已經學習了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運算,學生對向量的物理背景有了初步的瞭解,都為學習這節課做了充分的準備。

(二)學法

教師通過啟發,激勵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全員,全過程參與。

四、教學過程分析

(一)教學過程設計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數形幾何,探究規律

揭示內涵,理解定理

例題練習,變式演練

歸納小結,深化認知

佈置作業,鞏固提高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內的兩個不共線的向量,a是這一平面內的任意向量,那麼a與e1,e2之間有什麼關係呢?怎探求這種關係呢?

2、數形幾何,探究規律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內兩個不共線的向量,那麼對於這一平面內的任一向量,a,存在一對實數R1,R2使得a=R1e1+R2e2

3、揭示內涵,理解定理

(1)、為什麼基底e1,e2必須不共線?

(2)、基底e1,e2是否可以選擇?

(3)、定理中R1,R2的值是否唯一?

(4)、定理的價值何在?

4、例題練習,變式演練

如圖4,在□ABCD中,AB=a,AD=b

試用a,b分別表示AC,BD

如圖5,如果E,F分別是BC,DC的中點,試用a,b分別表示BF,DE

如圖6,如果O是AC,BD的交點,G是DO的中點,試用a,b表示AG

5、小結歸納,回顧反思。

小結歸納不僅是對知識的簡單回顧,還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知識、方法、經驗等方面進行總結。

(1)、課堂小結

①、向量的座標表示

a、對於向量a=(x,y)的理解

a=xe1+ye2(e1,e2分別是x軸,y軸正方向上的單位向量);

若向量a的起點是原點,則(x,y)就是其終點的座標。

b、向量AB的座標

一個向量的座標等於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線段的終點的座標減去起點的座標。即如果A(x1,y1),B(x2,y2),則有AB=(x2—x1,y2—y1)。

c、注意要把點的座標與向量的座標區別開來。相等的向量座標是相同的,單起點和終點的座標卻可以不同。

②、平面向量共線的座標表示

a、a=(x1,y1),b=(x2,y2),其中(b≠0),a//b的充要條件a=與x1y2—x2y1=0在本質上市相同的,只是形式上的差異。

b、要記準公式座標特點,不要用錯公式。

c、三點共線的判斷方法

判斷三點是否共線,先求每兩點對應的向量,然後再按兩向量共線進行判斷。

(2)、反思

我設計了三個問題

①、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體驗是什麼?

③、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技能?

(二)、作業設計

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學生知識水平的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延伸與連貫,強調學以致用。通過作業設置,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獲得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潛能,從而激發學生飽滿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的形成。

我設計了以下作業:

必做題:課本97頁第二題,98頁第六題

——鞏固作業的設計是保證了全體學生對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鞏固應用。

選做題:用向量法證明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於第三邊切等於第三邊的一半

——創新作業的設計,體現了向量的工具性,使得學生對於用向量的方法證明幾何命題有了初步的體驗。

(三)、板書設計

板書要基本體現課堂的內容和方法,體現課堂進程,能簡明扼要反映知識結構及其相互關係:能指導教師的教學進程、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通過使用幻燈片輔助板書,節省課堂時間,使課堂進程更加連貫。

五、評價分析

學生學習的結果評價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評價。我採用了及時點評、延時點評與學生互評相結合,全面考查學生在知識、思想、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情況,在質疑探究的過程中,評價學生是否有積極的情感態度和頑強的理性精神,在概念反思過程中評價學生的歸納猜想能力是否得到發展,通過鞏固練習考查學生對本節是否有一個完整的集訓,並進行及時的調整和補充。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設計,敬請各位專家、評委批評指正。

謝謝!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 篇9

我是户縣二中的李敏,今天講的課題是《平面向量的座標的表示》,本節課是高中數學北師大版必修4第二章第4節的內容,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來加以説明。

一、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展開學習的,也是對以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發展,但對學生的知識準備情況來看,學生對相關基礎知識掌握情況是很好,所以在複習時要及時對學生相關知識進行提問,然後開展對本節課的鞏固性複習。而本節課學生會遇到的困難有:數軸、座標的表示;平面向量的座標表示;平面向量的座標運算。

二、大學聯考的考點分析:

在歷年大學聯考試題中,平面向量佔有重要地位,近幾年更是有所加強。這些試題不僅平面向量的相關概念等基本知識,而且常考平面向量的運算;平面向量共線的條件;用座標表示兩個向量的夾角等知識的解題技能。考查學生在數學學習和研究過程中知識的遷移、融會,進而考查學生的學習潛能和數學素養,為考生展現其創新意識和發揮創造能力提高廣闊的空間,相關題型經常在大學聯考試卷裏出現,而且經常以選擇、填空、解答題的形式出現。

三、複習目標

1.會用座標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減法與數乘運算

2.理解用座標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線的條件

3.掌握數量積的座標表達式,會進行平面向量數量積的運算

4.能用座標表示兩個向量的夾角,理解用座標表示的平面向量垂直的條件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與突破:

根據《2016大學聯考大綱》和對近幾年大學聯考試題的分析,我確定本節的教學重點為:平面向量的座標表示及運算。難點為:平面向量座標運算與表示的理解。我將引導學生通過複習指導,歸納概念與運算規律,模仿例題解決習題等過程來達到突破重難點。

四、説教法

根據本節課是複習課,我採用了“自學、指導、練習”的教學方法,即通過對知識點、考點的複習,圍繞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提出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用做題來複習和鞏固舊知識點。

五、説學法

根據平時作業中的問題來看,學生會本節課遇到的困難有:數軸、座標的表示;平面向量的座標表示;平面向量的座標運算等方面。根據學情,所以我將指導通過“自學,探究,模仿”等過程完成本節課的學習。

六、説過程

(一) 知識梳理:

1.向量座標的求法

(1)若向量的起點是座標原點,則終點座標即為向量的座標

(2)設A(x1,y1),B(x2,y2),則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二)平面向量座標運算

1.向量加法、減法、數乘向量

設 =(x1,y1), =(x2,y2),則

+ = - = λ =

2.向量平行的座標表

設 =(x1,y1), =(x2,y2),則 ∥ ________________

(三)核心考點習題演練

考點1.平面向量的座標運算

例1.已知A(-2,4),B(3,-1),C(-3,-4)

設 (1)求3 + -3 ;

(2)求滿足 =m +n 的實數m,n;

練:(2015江蘇,6)已知向量 =(2,1), =(1,-2),若m +n =(9,-8)

(m,n∈R),則m-n的值為

考點2平面向量共線的座標表示

例2:平面內給定三個向量 =(3,2), =(-1,2), =(4,1)

若( +k )∥(2 - ),求實數k的值;

練:(2015,四川,4)已知向量 =(1,2), =(1,0), =(3,4)

若λ為實數,( +λ )∥ ,則λ= ( )

思考:向量共線有哪幾種表示形式?兩向量共線的充要條件有哪些作用?

考點3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座標運算

例3“已知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1,點E是AB邊上的動點,

則的值為   ; 的最大值為

【提示】解決涉及幾何圖形的向量數量積運算問題時,可建立直角座標系利用向量的數量積的座標表示來運算,這樣可以使數量積的運算變得簡捷

練:(2014,安徽,13)設 =(1,2), =(1,1), = +k 若 ⊥ ,則實數k的值等於( )

【思考】兩非零向量 ⊥ 的充要條件: =0

考點4:平面向量模的座標表示

例4:(2015湖南,理8)已知點A,B,C在圓x2+y2=1上運動,且AB⊥BC,若點P的座標為(2,0),則的最大值為( )

A.6 B.7 C.8 D.9

練:(2016,上海,12)

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已知A(1,0),B(0,-1),P是曲線上一個動點,則 的取值範圍是?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 篇10

一、 教材分析

1、本課的地位及作用: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座標表示,就是運用座標這一量化工具表達向量的數量積運算,為研究平面中的距離、垂直、角度等問題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它把向量的數量積與座標運算兩個知識點緊密聯繫起來,是全章重點之一。

、學生情況分析: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平面向量的座標表示和平面向量數量積概念及運算,但數量積是用長度和夾角這兩個概念來表示的,應用起來不太方便,如何用座標這一最基本、最常用的工具來表示數量積,使之應用更方便,就是擺在學生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本節內容的學習是學生認知發展和知識構建的一個合情、合理的“生長點”。所以,本節課採取以學生自主完成為主,教師查漏補缺的教學方法。因此結合中學生的認知結構特點和學生實際。

我將本節教學目標確定為:

1、理解掌握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座標表達式,會進行數量積的運算。理解掌握向量的模、夾角等公式。能根據公式解決兩個向量的夾角、垂直等問題

2、經歷根據平面向量數量積的意義探究其座標表示的過程,體驗在此基礎上探究發現向量的模、夾角等重要的度量公式的成功樂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座標表示及應用

教學難點

探究發現公式

二、 教學方法和手段

1、教學方法:結合本節教材淺顯易懂,又有前面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和向量的座標表示等知識作鋪墊的內容特點,兼顧高一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處理向量問題的方法的現狀,我主要採用“誘思探究教學法”,其核心是“誘導思維,探索研究”,其教學思想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為此,我通過精心設置的一個個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積極的鼓勵學生的參與,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最終在教師的指導下去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我適時的對學生學習過程給予評價,適當的評價,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識,更進一步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悦。

2、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加大一堂課的信息容量,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學法指導

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是高中數學課程追求的基本理念。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些方式有助於發揮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的過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潛能,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習慣。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本節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通過思考、計算、歸納、推理,鼓勵學生多向思維,積極活動,勇於探索。具體體現在:

1、通過提出問題,把問題的求解與探究貫穿整堂課,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現了結論,推廣了命題,使學生感到成果是自己得到的,增強了成就感,培養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和良好的學習動機。

2、通過數與形的充分挖掘,通過對向量平行與垂直條件的座標表示的類比,培養了學生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教給了學生類比聯想的記憶方法。

四、教學程序

本節課分為複習回顧、定理推導、引申推廣、例題講析、練習與小結五部分。

複習回顧部分通過兩個問題,複習了與本節內容相關的數量積概念,為本節內容的學習作了必要的鋪墊。

定理推導部分通過設問,引出尋求向量的數量積的座標表示的必要性,引入課題,並引導學生應用前述知識共同推導出數量積的座標表示。

引申推广部分,讓學生自主推導出向量的長度公式,向量垂直條件的座標表示、夾角公式等三個結論,強化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例題講析,通過四道緊扣教材的例題的精講,突出了結論的應用,也起到了示範作用。

練習及小結:通過練習題驗收教學效果,突出訓練主線,小結部分畫龍點睛,強調本節重點。再結合課後作業,進一步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同時小結也體現主體性,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總結得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