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乘加乘減》聽課有感

來源:文萃谷 2.61W
  國小數學《乘加乘減》聽課有感

兩位老師的這堂課,均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台,幫助學生構建數學模型,整節課的重、難點解決都是貫穿着讓學生通過直觀的玉米圖從中獲取數學信息、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來進行的,主要以説的口述形式令學生體會乘加、乘減的實際意義。這完全符合《新課標》指出的:教師應充分應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當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這是數字生活化,生活數字化的一種形式。

國小數學《乘加乘減》聽課有感

這節課的難點是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思考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解決這一難點,我覺得口述過程可以從比幾個幾多幾少幾去解決,根據教材,比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在前面已經有所掌握,這節課的內容只是把幾個幾的乘法知識與多幾少幾的知識點溶合在一起的內容。

在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通過創設情景,是順向思維,學生很容易理解為什麼+2,看到挨着我坐的幾個學生掌握得還可以,應該全班學生都知道這個方法,但是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對中下生來説,我認為理解還是有點困難的,但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教學目標,所以一定要學生明白為什麼減1,這裏如果處理不好,那麼到時學生就不管少幾,就都減1了,這是應試教育中的.機械地模仿。如果由我去上這節課,我考慮不選用課本上的例題,隨便就可以舉一個學生身邊的例子(或者用動畫、圖片):第二課堂,遊戲3人一組,分成3組,還多2人。學生應該很快想到3個3,再加上多的2人。第二種解法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本來還有一個同學的,因為有事,提前離開,所以原來有4個3,再減去走了的1人,那麼就是4乘3減1,學生能夠想到比4個3少1。知道了事件發生的順序,學生也就明白了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的算理了,老師再進行總結歸納以後遇到又有乘法又有加減法的時候都要按照這個運算順序去進行計算!在進行第二種解法時,教師也可以對主題圖的重點強調、分解式的解説:原來每棵玉米樹上有3個玉米,現在小熊摘走了一個。可設計兩個問題進行引導:原來有幾個?現在有幾個?第一個問題解決了本冊書的重點幾個幾是多少的知識點,第二個問題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點目標。

當然,教學永遠是不完美的藝術!以上只是我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有待大家探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