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夏天的古詩賞析

來源:文萃谷 6.62K

詩詞對世間萬物的描寫,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入口。以下是描繪夏天的古詩賞析,歡迎閲讀

描繪夏天的古詩賞析

  《初夏絕句》

宋·陸游

紛紛紅紫已成塵,

布穀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盡,

始知身是太平人。

註釋

1.紅紫:泛指百花。

2.布穀:布穀鳥,多出現在春末夏初。

3.夾路:列在道路兩旁。

賞析:

這首《初夏絕句》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的作品。與其他慷慨悲壯,憂憤傷時的詩歌不同,本詩清新明麗,散發着清曠淡遠的田園風味。至於詩的創作背景,已不得而知,根據內容及風格推測,大概作於陸遊晚年謫居故鄉山陰之後。

起句“紛紛紅紫已成塵”,勾勒出一幅暮春圖景:萬紫千紅不再爭妍鬥豔,各自褪去殘粧,紛紛零落成泥。見此光景,恐怕我們都會禁不住發出一聲歎息,歎繁華易逝,歎青春不再。可是,作者沒有絲毫的感傷,轉而翻出另一種境界——“布穀聲中夏令新”。夏天在布穀聲中降臨,用清爽的'風吹去暮春的陰霾,為大地增添了一抹亮色,為人間注入了一絲活力。一個“新”字,簡單質樸,卻準確地把握住初夏的特點,給人以鮮健明朗之感。

三句“夾路桑麻行不盡”描寫田間地頭所特有的景物,並順帶出畫中人(即作者),為末句抒情作準備。“桑麻”即桑樹和麻,植桑飼蠶取絲,植麻取其纖維,這是古人解決衣着問題的主要經濟活動。如今,道路兩邊盡是鬱鬱葱葱的桑麻,表明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而這一切則有賴太平盛世之福。所以,詩人感慨道:“始知身是太平人。”其中有歡欣,有慶幸,但更多的卻是無奈。

我們知道,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身處我國曆史上民族矛盾異常尖鋭的時代,國家動盪不安,百姓苦難深重,哪裏有“太平”可言。而陸游的大半生都志在為國分憂,一有機會,他便親臨抗金前線,力圖實現愛國之志。然而,卻屢遭議和派的彈劾,他一怒之下罷官回鄉,在山陰老家閒居,達十年之久。這期間,他表面上過着和平寧靜的生活,內心卻停留在戰爭前線,只有在某個時刻,他才記得自己竟然是“太平人”,此“太平”,並不太平。此即“始知”二字的深意。

  夏日山中

唐代:李白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譯 文

懶得搖動白羽扇來祛暑,裸着身子呆在青翠的樹林中。

脱下頭巾掛在石壁上,任由松樹間的涼風吹過頭頂。

注 釋

裸袒(tǎn):指詩人在青林裏脱去頭巾,不拘禮法的形態。青林:指山中樹木蒼翠、遮天蔽日。

脱巾:摘下帽子。

露頂:露出頭頂。松風:松樹間吹過的涼風。

賞 析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因為是夏天,所以有“白羽扇”;因為是山中,所以有扇而懶得搖。因為山林中過往的人煙稀少,詩人敢於脱去頭巾,表現出悠然自得,不拘禮法的形象。句中通 過“懶”、“裸”,突出了詩人在山中夏日乘涼的悠鬧情趣描繪了一幅生動的夏日消閒圖畫。

“脱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詩人解下頭巾,掛在山中的石壁上,多麼涼爽宜人。袒胸露頂,棲身林下,大有解除塵累,反歸自然的情趣。通過“脱”、“露”,來表達詩人無拘無束,嚮往自然的心情。“任”體現了詩人豪放不羈,任憑山風從頭上吹過,表現出一種豁達、爽快的感覺。

全詩寫出了作者在山林無拘無束,曠達瀟灑,不為禮法所拘的形象,有魏晉風度。 詩人忘情沉醉於“夏日山中”,悠悠然一種自樂自足的逍遙,特別是對個人情感的放縱與宣泄,可以説達到了極點。在《夏日山中》羽扇可以不搖,衣履可以不穿。“裸體青林中”,“露頂灑松風”更體現出詩人悠然自得,親近自然的心情詩通過對詩人自身狀態的描寫,來突出夏天的炎熱。同時借夏天炎熱的環境,表達詩人無拘無束,在山林間豪放自如的狀態。詩中在夏天炎熱的環境下,對詩人狀態的描寫生動,別有一番悠然自得的閒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