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廣東大學聯考語文試卷

來源:文萃谷 1.04W

緊張的高三複習階段開始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份2011廣東的大學聯考語文試卷,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1年廣東大學聯考語文試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全國統一考試(廣東卷)

語 文

  一、本大題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

A.協作/提攜 殲滅/懺悔 畜牧/牲畜

B.豁免/慶賀 膝蓋/油漆 載重/載體

C.膽怯/商榷 扮演/攪拌 反省/節省

D.儲存/貯藏 阻撓/妖嬈 傳記/傳奇

【答案】D(chǔ/ zhù náo/ ráo zhuàn/ chuán é jiān/ chàn huǐ xù/chù ò/ hè xī/ qī zài è/què bàn xǐng/ shěng)

2.下面語段中畫線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是一項是( )

近年來,我國曆史文學巨匠的詩文專集、選集及各種彙編的整理問世,更是卷軼浩繁,蔚為大觀。隨着國際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國文學讀物大量出現,使人自顧不暇,這裏有各種文化珍品的精譯精編,有各國新作的爭奇鬥豔,也有選材不嚴的作品,魚目混珠,為讀者所詬病,但就其主流來看,文學翻譯家的辛勤勞動,大有益於我們文學的“外為中用”,大有助於文學新人的迅速成長,因此也是值得重視的。

A.蔚為大觀 B.自顧不暇 C.魚目混珠 D.詬病

【答案】B(自顧不暇:暇,空閒。自己照顧自己都沒有工夫,指沒有力量再照顧別人。可改為“目不暇接”。A.蔚為大觀:蔚,茂盛;大觀,盛大的景象。發展成為盛大壯觀的景象;形容事物豐富多彩,匯聚成一種盛大壯觀的景象。C.魚目混珠:混,攙雜,冒充。拿魚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D.詬病:指責;指出他人過失而加非議、辱罵。)

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北接陸上絲綢之路、南連海上絲綢之路,將於2014年申遺的“中國大運河”,包括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以及浙東運河所組成。

B.《野鴨子》最打動人的是對真善美的熱情謳歌,透過劇情的審美體驗,讓人們信服了一個事實、一條真理:世上還是好人多,人間自有真情在。

C.成功的基礎是奮鬥,奮鬥的收穫是成功,所以,天下唯有不畏艱難而奮鬥的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高峯。

D.我先來得展廳後面一座小山上,引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由一塊茶色玻璃構成的覆鬥形上蓋,它保護着古墓的發掘現場。

【答案】C(A.“包括……所組成”,句式雜糅。B.“透過劇情的審美體驗,讓人們信服了……”,成分殘缺。D.“巨大的”,語序不當,多項定語位置不當致語意不明,可改為“一個由一塊巨大的茶色玻璃構成的覆鬥形上蓋”或“一個由一塊紫色玻璃構成的巨大的覆鬥形上蓋”)

4.把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語段,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

①使用語言,不僅要用得對,在語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藝術性,有感染力,這就要講究運用語言的藝術,也就是要講究一點修辭。

②有意用不符合語法常規的辦法取得某種修辭效果是許可的,然而這只是偶一為之,並且要有些特定的條件。

③如果語言不符合語法,説都説不通,就沒有什麼好的修辭可言。

④語言是用來傳遞信息、交流思想、表達情感的。

⑤好的修辭,必然是符合語法規律的。

A.④①⑤③② B. ④③⑤①② C. ⑤②①④③ D. ⑤③④①②

【答案】A(根據語句邏輯關係,總分關係)

  二、本大題7小題,共35分。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題。

東鄉羅提督戰功,見於《聖武記》者詳矣。其智能亦自可韜,非徒以武力雄一時也。公嘗率兵入南山,搜餘賊,村人苦猴羣盜食田糧,晨必發火器驚之。公問故,令獲一猴來,剃其毛,畫面為大眼諸醜怪狀。明晨俟羣猴來,縱之去,皆驚走。後不復至。

官夔州遊擊,夔關臨峽,山水迅急,瞬息千里,鹽梟至則鳴金叫呼,越關以過,船皆設炮械,兩旁系大竹,彎如弓,他船追及,斷系發之,船必覆,人莫敢攖。公募善泅者,持利鋸匿上流水中,俟船過,附而鋸其舵,抵關適斷,船不能行,觸石破,盡獲之。

羅少亡賴,數行竊,令捕之杖斃,棄諸野。中夜而蘇,匍匐至一老嫗家,周之,乃改行,投身軍營,驍勇冠絕儕輩。當趙金龍之亂,羅受命,與總督盧公坤往平之,賊已困,將擒矣。時宣宗以尚書宗室禧恩來督軍,未至,諸公議待禧至,羅曰:“圍久師怠,賊必遁。”遂違眾一戰,殲賊且盡。

羅每對人言生平作賊事,不少諱,並請文人歷敍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後,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過門曰:“有方可救,但得錢三十千乃能配藥。”羅自念貧窶,安得三十千錢,語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餓死耳。苟鬻汝,得錢買藥,則兩活矣。”妻泣而從之,病果瘳。

羅既官遊擊乃遣人訪其妻以重金贖還為夫婦如初報其鬻身救夫之義也此事不足訓然以視少共艱苦既貴而厭棄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區殆不可以道里計天生豪傑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學家之律繩之

(選自葛虛存《清代名人軼事·將略篇》,有刪改)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村人苦猴羣盜食田糧 痛苦

B.明晨俟羣猴來,縱之去 騰躍

C.官夔州遊擊,夔關臨峽 做官

D.抵關適斷,船不能行 碰到

【答案】C(A.為……所苦,苦於……,使困苦,困於。例:《列子·湯問》:“何苦而不平?”(苦於山挖不平)《史記·陳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 B.釋放;放走。例:縱火,縱虎歸山,七擒七縱。D.到達,抵達。例:抵京,抵臨,平安抵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