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廣東大學聯考生物全國卷試題評析

來源:文萃谷 1.55W

自打廣東大學聯考把廣東卷換成全國卷之後,難度增加了很多,尤其是大學聯考生物試題的難度。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廣東大學聯考生物全國卷試題評析,希望大家喜歡。

2018廣東大學聯考生物全國卷試題評析

  廣東大學聯考生物全國卷試題評析

一、關注生態學的觀點,體現立德樹人的大學聯考立場

人類是生態環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環境是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因此人類的生活、生產等活動都與生態環境密切相連。隨着時間的推移,生態環境問題愈加受到人們的重視,如“森林遭到嚴重砍伐、野生動物大量滅絕、盲目捕撈使漁業資源受到破壞、大量使用農藥使農作物及人體健康受到損害等等問題”被環境專家定義為嚴重威脅世界生態環境的十大問題。針對“盲目捕撈使漁業資源受到破壞”這一類問題,理綜全國Ⅰ卷的第5題以草原上散養的某種呈S型增長家畜種羣的增長率隨種羣數量的變化趨勢為素材。讓學生判斷“若要持續儘可能多地收穫該種家畜,開始捕獲家畜的合適時機是什麼”。這一試題向學生傳達的生態學觀點是,無論是草原上家畜的捕獲,還是漁業資源的捕撈,要持續地獲得最大捕獲量,根據種羣增長的S型曲線,都應使種羣的數量保持在K/2的水平,這是因為在這個水平上種羣增長率最大。試卷中生態學方面的試題也向考生和社會傳達了在對待地球資源的問題上,人類不能只求索取,無原則地索取最終受到損失的還是人類自身,為了全人類的自身利益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要具有保護全球環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二、考查學生對生命過程進行深度思考的能力、服務於大學聯考的選拔功能

生物科學的素養是考生未來走向社會進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一個不具備生物學素養的公民,不一定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現代人。對生命現象和規律的探究能力,以及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則是大學聯考生物學科所定義的關鍵能力,是生物大學聯考中高一層次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基本要求,然而探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揮離不開考生對生物學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2017年試題的設計在圍繞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生物技術與實踐和現代生物科技等展開的同時,對生物學科的素養、關鍵能力、核心價值也進行了考查。試題不但從一般層面考查學生對生物學基本知識的理解與綜合運用能力,也嘗試考查學生對生命過程進行深度、全面思考的能力,這種設計理念不但有利於區分和選拔學生,也是2017年生物大學聯考的一個亮點。面對紛繁複雜的生命過程是否能夠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衡量考生生物學科素養高低的一個指標。如理綜全國Ⅰ卷的第30(1)題其答案的設計即有所創新,關於“密閉小室中的植物在光下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這一問題,若考生只回答“CO2的濃度的降低”是不夠的,回答出“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於呼吸作用釋放CO2的量,使密閉小室中CO2濃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隨之降低。”才是比較全面的。第30(2)題也是同樣的要求,對於“密閉在無O2小室中的植物在光下有氧呼吸增加的原因”這一問題,若考生只回答“光下植物光合作用釋放O2”是不夠的,回答出“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釋放的O2使密閉小室中O2增加,而O2與有機物分解產生的還原型輔酶Ⅰ發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個環節,所以當O2增多時,有氧呼吸會增加” 才是比較完善的。理綜全國Ⅱ卷的第30題以動物在不同温度條件下的行為表現為主題進行設計,試題除考查與實驗組動物相關的內容外,還在第30(3)題考查了對照實驗方面的內容。設置對照組對考生來説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內容,與以往的實驗考查相比,這一小題要求考生回答:“本實驗中設置對照組的目的是什麼?”答案是“排除41℃以外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以保證本實驗的結果是由41℃引起的。”這一看似簡單的答案,雖然只是簡單的兩句話,幾十個字,對考生來説準確地概括和歸納出來並不容易,只有對對照實驗的本質有深刻和全面理解的考生才能答出關鍵點。2017年試題和答案的這種設計思路不但很好地體現了教育部考試中心所倡導的大學聯考服務選拔的核心立場,對於學生生物學素養的提升,以及全民素質的提高都是有幫助的。

三、體現學科特色、重視對實驗能力的考查,導向教學

在實驗與探究能力方面,生物學科要求考生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和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等環節。生物學科也要求考生具備實驗設計、實驗結果預測和得出結論的能力。然而2017年的實驗試題對考生提出了一個相對較高的要求,這不但有利於大學聯考區分功能的發揮,對於改善中學教學不重視實驗,不重視實際操作 ,較多關注“背”實驗、“記”實驗的狀況也是非常有利的。如理綜全國Ⅱ卷第37題圍繞“研究影響豆豉發酵效果的因素”這一實驗主題進行設計。其中的第37(1)、(2)、(4)題考查的都是生物學科的基本知識。與以往不同的是第37(3)題,即“如果在實驗後,發現32 h內的發酵效果越來越好,且隨發酵時間呈直線上升關係,則無法確定發酵的最佳時間;若要確定最佳發酵時間,還需要做的事情是 。”這是一個有一定難度而且比較新穎的試題,其答案對考生的要求也比較高,即“延長髮酵時間,觀測發酵效果,最好的發酵效果所對應的時間即為最佳發酵時間。”回答這類實驗試題對於親手做過實驗,並對相關內容有所思考的考生是非常有幫助的。這類試題也從一個側面推動了中學生物實驗的開展。理綜全國Ⅲ卷中的第37題以從植物中提取某種物質這一實驗主題進行設計,試題在考查原料、提取劑選擇的同時,其中的第37(5)對實驗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也進行了考查,如實驗要“在温度較低的情況下進行,要注意防火”,試題這一設計思路是比較新穎的。這些內容對確保實驗室不發生安全事故,確保實驗室中人員的安全和健康是非常有利的,對中學的實驗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大學聯考生物遺傳學複習資料

名詞:

1、遺傳病是指因遺傳物質不正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通常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三類。

2、單基因遺傳病: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屬於單基因遺傳病。

3、多基因遺傳病:由多對等位基因控制。常表現出家族性聚集現象,且比較容易受環境影響。

4、染色體異常遺傳病:例如遺傳病是由染色體異常引起的。

5、優生學:運用遺傳學原理改善人類的遺傳素質。讓每個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

6、直系血親”指由父母子女關係形成的親屬。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孫子女等。

7、“旁系血親”指由兄弟姐妹關係形成的親屬。

8、“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包括有共同父母的親兄弟姐妹、有共同祖父母的堂兄弟姐妹、有共同外祖父母的表兄弟姐妹。

語句:

1、單基因遺傳病:a、常染色體隱性:白化病、苯丙酮尿症。b、伴X隱性遺傳:紅綠色盲、血友病、果蠅白眼、進行性肌營養不良。c、常染色體顯性:多指、並指、短指、多指、軟骨發育不全、d、伴X顯性遺傳:抗VD性佝僂病、

2、多基因遺傳病:青少年型糖尿病、原發性高血壓、脣裂、無腦兒。

3、染色體異常遺傳病;a、常染色體病:21三體綜合徵(發病的根本原因是患者體細胞內多了一條21號染色體。)、b、性染色體遺傳病。

4、優生及優生措施:a、禁止近親結婚:我國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b、遺傳諮詢:遺傳諮詢是預防遺傳病發生最簡便有效的方法。C、提倡“適齡生育”:女子生育的最適年齡為24到29歲。d、產前診斷。5、禁止近親結婚的理論依據是:使隱性致病基因純合的機率增大。6、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遺傳病(先天性心臟病),遺傳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名詞

1、基因突變:是指基因結構的改變,包括DNA鹼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改變。

2、基因重組:是指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

3、自然突變:有些突變是自然發生的,這叫~。

4、誘發突變(人工誘變):有些突變是在人為條件下產生的,這叫~。是指利用物理的、化學的因素來處理生物,使它發生基因突變。

5、不遺傳的變異:環境因素引起的變異,遺傳物質沒有改變,不能進一步遺傳給後代。

6、可遺傳的變異:遺傳物質所引起的變異。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

語句:

1、基因突變①類型:包括自然突變和誘發突變②特點:普遍性;隨機性(基因突變可以發生在生物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和生物體的任何細胞。突變發生的時期越早,表現突變的部分越多,突變發生的時期越晚,表現突變的部分越少。);突變率低;多數有害;不定向性(一個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發生突變,產生一個以上的等位基因。)。③意義:它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也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④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條件或者生物內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複製過程出現小小的差錯,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順序的改變,最終導致原來的基因變為它的等位基因。這種基因中包含的特定遺傳信息的改變,就引起了生物性狀的改變。⑤實例:a、人類鐮刀型貧血病的形成:控制血紅蛋白的DNA上一個鹼基對改變,使得該基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發生了改變,也就是基因結構改變了,最終控制血紅蛋白的性狀也會發生改變,所以紅細胞就由圓餅狀變為鐮刀狀了。b、正常山羊有時生下短腿“安康羊”、白化病、太空椒(利用宇宙空間強烈輻射而發生基因突變培育的新品種。)。⑥引起基因突變的因素:a、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種射線。b、化學因素:主要是各種能與DNA發生化學反應的化學物質。c、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寄生在細胞內的病毒。⑦人工誘變在育種上的應用:a、誘變因素:物理因素---各種射線(輻射誘變),激光(激光誘變);化學因素—秋水仙素等b、優點:提高突變率,變異性狀穩定快,加速育種進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狀。c、缺點:誘發產生的突變,有利的個體往往不多,需處理大量的材料。d、如青黴素的生產。

2、基因突變是染色體的某一個位點上基因的改變,基因突變使一個基因變成它的等位基因,並且通常會引起一定的表現型變化。

3、基因重組:①類型:基因自由組合(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交換(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②意義:非常豐富(父本和母本遺傳物質基礎不同,自身雜合性越高,二者遺傳物質基礎相差越大,基因重組產生的差異可能性也就越大。);基因重組的變異必須通過有性生殖過程(減數分裂)實現。豐富多彩的變異形成了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4、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不同點:基因突變不同於基因重組,基因重組是基因的重新組合,產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變是基因結構的改變,產生了新的基因,產生出新的遺傳物質。因此,基因突變是生物產生變異的根本原因,為進化提供了原始材料,又是生物進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主要來源.

  大學聯考生物複習資料

1.(2013·四川卷,10)普通酵母菌直接利用澱粉的能力很弱,有人將地衣芽孢桿菌的α?澱粉酶基因轉入酵母菌中,經篩選得到了可高效利用澱粉的工程酵母菌菌種(過程如圖甲所示)。

(1)圖甲中,過程①需要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達到篩選目的,平板內的固體培養基應以________作為唯一碳源。②、③過程需重複幾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學嘗試過程③的操作,其中一個平板經培養後的菌落分佈如圖乙所示。該同學的接種方法是______________;推測該同學接種時可能的操作失誤是______________。

(3)以澱粉為原料,用工程酵母菌和普通酵母菌在相同的適宜條件下密閉發酵,接種________菌的發酵罐需要先排氣,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凝膠色譜法分離α?澱粉酶時,在色譜柱中移動速度較慢的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較________。

答案 (1)限制性核酸內切酶、DNA連接酶 澱粉 進一步篩選純化獲得分解澱粉能力強的酵母菌 (2)稀釋塗布平板法 塗布不均勻 (3)工程酵母 工程酵母菌分解澱粉產生葡萄糖的能力強,導致酒精發酵產生CO2的速率更快

(4)小

解析 (1)圖甲中過程①為構建基因表達載體,需要的酶有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及DNA連接酶;欲篩選可直接利用澱粉的菌種,宜製備以澱粉為唯一碳源的選擇培養基;圖示②、③過程需重複幾次,其作用在於“純化”,從而進一步篩選出分解澱粉能力更強的酵母菌。(2)圖乙所示培養基平板中的菌落呈分散分佈,應為採用稀釋塗布平板法接種的結果,然而,該平板上菌落並非“均勻分佈”而是相對集中於左側,這可能是由於製作平板時“塗布不均勻”所致。(3)若以“澱粉”為原料,則相對於普通菌種,工程酵母菌因轉入了α?澱粉酶基因,其利用澱粉的`能力將更強,故發酵產生CO2的能力更強,因此需要先排氣。(4)凝膠色譜法分離蛋白質的原理是相對分子質量較小的分子,能夠進入凝膠內部的通道,路程較長,移動速度較慢。

2.請回答下列生物技術方面的問題:

(1)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操作程序是:①配製溶液;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比色。

泡菜發酵過程中產生的亞硝酸鹽在鹽酸酸化條件下,與對氨基苯磺酸的反應產物能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偶聯成________色化合物。

(2)為獲得一種能高效降解農藥的細菌(目的菌),向培養基中加入某種化合物,將初步篩選得到的目的菌轉到固體培養基中,常採用的接種方法是______________;實驗結束後,使用過的培養基應該進行處理後再倒掉,這樣做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發現,固定化強度強的酵母顆粒發酵效果好,且穩定性高、使用壽命長。某機構利用上述裝置,將2%、2.5%、3%的海藻酸鈉分別利用2%、3%、4%的X溶液進行凝膠化處理,所得到的固定化酵母顆粒的強度及在28 ℃下發酵48 h 後的酒精產量見下表:

海藻酸鈉(%) 2 2.5 3 2 2.5 3 2 2.5 3 X溶液(%) 2 2 2 3 3 3 4 4 4 固定化強度(g/30個) 930 950 990 1 030 1 100 1 140 1 170 1 170 1 160 酒精量(%) 6.7 6.5 6.5 6.7 6.4 6.2 6.7 6.4 6.3 由表格內容可以看出,隨着X溶液濃度的增加,________________增加;凝膠固定化效果較好和酒精產量較大的海藻酸鈉與X溶液濃度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製備標準顯色液 製備樣品處理液 玫瑰紅 (2)平板劃線法 防止造成環境污染 (3)固定化強度 2% 4%

解析 在鹽酸酸化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生重氮化反應後,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常用的接種方法有兩種,平板劃線法和稀釋塗布平板法;一般來講在固體培養基上直接進行純化的,需要用平板劃線法;用液體培養基培養後再純化的,需要稀釋塗布平板法。實驗結束後,使用過的培養基應該進行處理後再倒掉,這樣做是為了防止致病微生物威脅人體健康和對環境的污染。固定化細胞操作更容易,對酶活性影響更小,且能更新,容易回收,可連續性生產,成本自然更低。

3.從自然菌樣中篩選理想生產菌種的一般步驟是:採集菌樣→選擇培養→純種分離→性能測定。

(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環境不同,獲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從適合的環境採集菌樣,然後再按一定的方法分離、純化。若培養噬鹽菌的菌樣應從____________環境中採集。

(2)選擇培養指創設特定環境條件,使待分離微生物在羣落中的數量大大增加,從而達到從自然菌樣中分離到所需特定微生物的培養方法。人們對富含耐高温澱粉酶的微生物選擇培養應選擇以____________為唯一碳源的選擇培養基,並在________條件下培養。

(3)實驗室最常用的滅菌方法是利用高温處理達到殺菌的效果。高温滅菌的原理是高温使微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等物質發生變性。________滅菌法是微生物研究中應用最廣、效果最好的濕熱滅菌法。

(4)下圖甲表示在平板培養基上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劃線,請在圖乙中畫出第三次劃線。劃線後在恆温培養箱中培養時,培養皿須倒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也要十分注意滅菌及避免被雜菌污染。在配製好的MS培養基中,若要促進愈傷組織的生長,需要進行的處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高鹽 (2)澱粉 高温 (3)蛋白質和核酸 高壓蒸汽 (4)如右圖 避免水滴污染培養基 (5)添加比例適中的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

解析 (1)嗜鹽菌就生活在高鹽環境中,如海灘等環境。(2)耐高温澱粉酶應存在於以澱粉為唯一碳源且在高温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體內。(3)實驗室最常用的滅菌方法是利用高温處理達到殺菌的效果。高温滅菌的原理是高温使微生物的蛋白質和核酸等物質發生變性,高壓蒸汽滅菌法是微生物研究和教學中應用最廣、效果最好的濕熱滅菌法。(4)每劃一個新區域前都要對接種針進行滅菌處理。(5)培養基配製時應先溶化,再調整pH值,然後滅菌。添加比例適中的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可促進愈傷組織的生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