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通用13篇)

來源:文萃谷 2.97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評課稿,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信息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那麼什麼樣的評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通用13篇)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 篇1

聽了施老師的“100以內數的認識”,感覺這堂課主要特色是將激發學生興趣與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貫穿於教學活動中。本節課重視數數和數的組成教學,加強對學生數感的培養,使學生對100以內的數從整體上有比較深的認識。這節課主要有以下的幾個特點:

一、教學引入巧妙、精彩。課一開始,施設計了讓學生報數,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了上課的角色,每個學生都參與積極的站起來報數,自然引入本節課的教學。在學生報數中中,知道有26位學生,施老師問:26比我們以前學過的20小還是大?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經歷,讓學生感受到比20還要大的數在生活中處處可見,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數數,培養學生的數感。施老師通過讓學生觀察小羊數小羊的活動使數的認識由20以內擴展到100以內,施老師在這節課中加強了學生的觀察,讓學生在“用”數學中掌握這些概念,比如為了讓學生數出數量是100的玉米粒,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充分操作,用他們自己理解的方法數出數量是100的物體。明確100的基數含義,同時讓學生在數物品的過程中對計數單位“一”、“十”和“百”有一個感性認識。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估數意識。在數數的過程中老師們都注意滲透了估計、猜測,讓他們瞭解體會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數,吳老師讓學生猜一猜一把小棒有多少根、在後面也出現了小羊有幾隻,通過這些練習從而培養學生了估計意識。

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本節課老師圍繞着教學目標設計了形式多樣層次不同的活動,使學生從自始自終處於活動之中,學習的積極性很高,進行數的組成教學,並進一步通過百羊圖的數數使學生知道10個十是一百。然後通過學生自己擺小棒來鞏固數的組成,引導學生數數的.多樣化,比如,從21往後1個1個的數,40以後2個2個的數,25以後5個5個的數,10個10個的數等等,從而開發學生的想象能力,並突破數數的難度。整體教學以數數為主線,把數的組成教學估計數的培養巧妙的穿插,使整節課給人感覺是既重點突出又豐富多彩。

建議:

1.教師對學生的放手不夠,如教師在出示兩羣羊的圖片後,直接提問學生你看到了什麼,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説出來,教師不用過多提示。

2.學生在5個5個數數時和數出69、89、39這些數後面的數時,有些同學不能順利的數出來,教師應在在此做適當的點撥,幫助學生數出拐角處的數。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 篇2

施老師在數數、數的組成、數位的含義、數的順序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了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時間和空間。下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知識學習方法的遷移

課始施老師讓學生在複習舊知的基礎上,感知新知,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課堂上,出示情境圖:小羊。讓學生大膽的猜測,估計。怎樣才能知道正確答案呢?學生都會説去數。1—20你喜歡用什麼方法數數?肯定每個學生説到的方法。緊接着,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數數,集體看圖訂正。為了進一步深化學生數數的`熟練程度,我讓10個學生上台演示。一個一個的往下數,學生很容易發現,滿十個,十位就發生變化。利用小棒,讓同桌互相監督數數,從具體到數字抽象,體會到數字和小棒的一一對應性。學生都能比較熟練的進行一個一個的數,放手讓學生同桌進行比賽挑戰,兩個兩個,五個五個,十個十個的數數。

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課堂上,要求學生為農民伯伯數花生種子,和同桌相互數數比賽,看誰數的又對又快。讓學生體驗到自己是在親身參與知識的掌握與運用的情感,讓成功的歡樂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 數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數學有序思維的培養。在學生已有的經驗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在小棒的扎捆、學生手指的掰動,學生觀察思考交流,有什麼規律?在29、39、49……後面的數到底是多少,怎麼才能做出準確判斷?在學生激烈的探討交流中,找到幾十九後面的數是多少的規律,哪種興奮之情難以言表呀!使得知識規律形象的展現在自己的腦海裏,從而在把握數數規律的同事,體驗到研究規律的方法,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情感。

建議:通過讓學生擺20以內的數,溝通數和數的組成之間的聯繫。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 篇3

王老師上的100以內數的認識?這節課,課前我認為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讓學生理解計數單位“一”、“十”、“百”,並在數數的過程中建立數感,留下表象,這樣的概念課枯燥、抽象,比較難教。可是聽了之後我感到王老師的笑容和鼓勵感染了學生,學生在這節課上思維活躍,積極性高,老師的教學思路清晰,重、難點突出,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學生學得認真,學得開心,知識掌握得較好,是值得我學習的。

課一開始王老師就用星星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先猜一猜老師手中有多少顆星,再通過數一數來驗證,知道老師手中有10顆星,接下來讓學生根據10顆星來估計老師盒子裏有多少顆星,再通過數來驗證並發現我們學過的數已經不夠用了,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需要,要認識更大的數。接下來讓學生通過擺小棒,思考怎樣擺讓人一眼看出來,從而認識了100以內的數。其中“幾十九添1”是學生數數的難點,學生通過擺小棒理解了二十九添1是三十,體會了“十進制”。接着集中解決三十九添1、四十九添1、五十九添1……這樣就突破了難點。

王老師教學一百時首先讓學生一個一個地數,從85數到90,再從90數到99,思考九十九根小棒添上1根是多少根? 學生很快就説出“九十九添1是一百”, 通過課件演示,學生直觀形象的理解了99添1是100。接下來讓學生十個十個地數,從十數到一百。把10捆小棒紮成1扎,表示一百,讓學生體會10個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個十。從而認識了新的計數單位“百”。這裏教師如果節奏放慢一點,可以反覆進行10捆小棒紮成1扎,1扎小棒拆成10捆的演示或操作,加強“十”與“百”關係的教學就更好了。

最後王老師讓學生數生活中的物體,體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數的方法,不僅鞏固了今天所學內容,而且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總之王老師能根據低年級學生思維特點,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遵循直觀到抽象的原則,比較圓滿地完成了教學目標。當然本課還有一些不足之處,還請其他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 篇4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20以內的數,知道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個十,2個十是20,1捆和幾根合起來是十幾等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宦教師能深入鑽研教材、教參,較好地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合理整合教學資源,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建構知識,有效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具體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導入簡潔、有效

學生在一年級上冊認識20以內的數時均是藉助於小棒來學習的,已經知道10根小棒可以捆成1捆,表示1個十。宦老師能找準學生的認知起點,從學生熟悉的小棒入手,既複習了相關知識,喚醒了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又很自然地引出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簡潔有效!

二、新知教學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體現數形結合思想

新授部分分三個層次教學。首先是通過擺二十幾根小棒的操作,感知二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二十幾,二十幾裏面有二個十和幾個一,初步理解二十幾的含義;接着繼續通過小棒數數的活動,認識“幾十九添上1是多少”這個百以內數認識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教師採用了由直觀到抽象的教學方法。在探究“二十九根添上1根是多少”時,讓學生結合擺小棒的操作直觀看出結果,並讓學生結合小棒圖進行充分地説理,有效突破難點。在探究“三十九根添上1根是多少”時,就直接讓學生看圖説結果和想法。然後脱離小棒讓學生直接從“四十九添上1根是五十”説到“八十九添上1根是九十”,有效培養了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第三層次是認識“九十九添上1一百”“一百里面有10個十”“10個十是一百”,教師依然是充分運用小棒來展開教學,學生在觀察、説理中主動完善知識結構,對100以內數的含義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認識。本環節較好地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認識在操作、觀察、交流中得到完善,數感在數數、比較、交流中得到發展。

三、注重通過比較,培養學生探索規律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教師特別注重通過比較,初步培養學生探索規律的意識和能力。在教學“幾十九添上1是多少”時,教師課件出示學生自主探索出的“二十幾添上1是三十”一直到“八十九添上1是九十”,讓學生仔細觀察,有什麼發現,學生通過比較、思考,能很快發現幾十九添上1得到的都是整十數。這時,教師繼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為什麼二十九添上1得到的幾十比二十九前面的幾十多一個十?學生充分説理後,教師順勢讓學生觀察每一排都有這樣的'規律,繼而讓學生用找到的規律進行對口令練習,學生思維活躍,興趣盎然,數感得到進一步培養,也初步體會到探索規律的價值。

四、練習形式多樣,逐步發展數感

學生對百以內數的含義有了初步的認識後,教師又通過多種形式的數數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數的含義的理解,不斷髮展數感。教師以“送禮物”串聯整個練習環節,過渡自然,形成整體。數數過程中,教師還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不斷深化學生對數的含義的認識。如在講到羽毛球時,教師提問:二十五和五十二表示的數量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學生在比較、交流中進一步感受到前後(即數字)顛倒後所表示的數量是不一樣的。學生的數感在數數、比較、交流中進一步得到發展。

總之,本節課較上節課相比,有了很大進步,層次更清晰,教師的語言也更加規範,問題指向明確,引導也比較到位。個人覺得在以下幾方面還有待加強:

1.部分細節處理不夠到位。如“添小棒數到二十九”時,應讓學生説説二十九的含義,為理解後面的三十是怎麼得到的做鋪墊;“為什麼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學生説理不到位,應讓學生結合小棒多説一説,更深刻地理解“10個十是一百”。

2.説理不夠規範。如“三十九添上1是多少”,應強調“三十九後面的9根添上1根是10根”,而不是直接説“後面的9根添上1根是10根”。

3.教師語言還不夠精煉,需進一步錘鍊;評價語言還有待進一步豐富。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 篇5

100以內數的認識是很重要的認數教學的內容,這個階段的數概念不僅是學習100以內數計算的基礎,也是認識更大的自然數(萬以內的數、大數的認識)的基礎,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

一、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對100以內的數有着廣泛的接觸。

通過課前調查發現孩子們對於數100以內的數並不陌生。通常的孩子都能數到100,但是在數法上可能並不是很標準,很多孩子習慣了簡單的口語式數數把幾十幾數成几几(如二十一數成二一等)。另外,拐彎處的數數也是一個難點,尤其在59 、69、79、89後面接着是幾十,還是有不少孩子需要停頓一下想一想再數下去。

二、教學中我用四種數數方式進行了數的鞏固。

在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我發現數數、理解數的組成、比較數的大小大部分學生掌握不錯,不僅會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還會三個三個地數,順着數倒着數基本沒問題。根據以往的'經驗,學生數到幾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該數幾十,三個三個的倒着數基本不會。在比較大小方面,學生不僅會比較,更重要的是他們能説出比較的方法,而且這些方法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歸納總結出來的。

1、是讓學生集體從0數到100;

2、是分組數數,一二組用五個五個數的方法數到100,三四組十個十個的方法數到100;

3、是分男女同學,女同學數100以內的雙數,男同學數100以內的單數。這樣,不但鞏固了數的順序,還加深了學生對單雙數的概念和記憶。

4、關於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達到了要求,而且不僅能會算,還能與老師、同學和家長交流算法。

三、教學中我還注重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課中安排兩次小組合作學習。第一次8人小組合作分類、數數,在活動中讓學生試着與他人分工、合作。第二次小組合作學習設計綜合練習,如果説第一次合作學習是教師安排的話,第二次合作可屬於學生自發行為,當學生獨自未數清畫面數量時,自發產生小組分工、合作的需要,從而再次數數。

但是本單元的教學仍有不足。

1、學具小棒沒有發揮好他的作用。對學生來説,100以內的數數沒有什麼困難,所以沒有必要讓他們藉助小棒數,浪費了小棒操作的時間。學具小棒是在學生需要它幫助的時候再試着用。

2、對100這個新的數概念建立得不深。可讓孩子感受一下100在不同物體中所表現出來的整體概念,也可讓孩子自己找找生活中的100。

3、在做練習時,要激發孩子做的興趣,讓他們有動筆的欲。

4、學生的估測意識和估測能力與標準還有一段距離,另外,在具體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係也讓一部分學生感到很困難。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 篇6

100以內的數是學生在學習了0-20數的基礎進一步教學的。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的物體個數,知道這些數組成;繼續培養學生數數的興趣和估算意識,拓寬學生的思維,為以後學習數學奠定基礎。

一年級的學生經過了幼兒園的學習,已經能數出100以內的數,但孩子們的數感不強,只是單純的數數,還沒有在頭腦中形成100以內數的概念。所以在教學中我注意培養學生們的估算意識和數數能力,利用猜猜教室裏有多少位學生及百羊圖,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猜數、點數(手口一致)感知100有多少,親身體驗出了100是比以前數過的數大得多。

在教學數的組成時由於課前複習了20以內數的組成及小棒的'擺法,學生很順利地擺出38根小棒,對數的組成也非常得心應手,由此往後擺到40根小棒,學生捆了4捆,很好的突破了教學中幾十九後面的數是幾的難點。

反思本課的不足有以下幾點:

1、由於數數大部分同學都會所以學生非常活躍,但課堂秩序有點混亂,不利於後進生的關注,今後還需在保護學生積極性的同時規範學生的課堂紀律。

2、本課沒有很好的拓展學生的知識,在課後的5個5個數數及倒着數數的練習題中有一部分同學出錯很多。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 篇7

《100以內數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一年級下冊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且基本上已能數百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旨在讓學生在掌握數序的同時,瞭解數數方法的多樣化及如何按規律選擇合適的方法數數,這也是以後進一步學習百以內寫數、比大小的基礎。

在教學設計時,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中學習新知。

1、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課本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中介物,它對數學起着指導作用。教材是外在的,教師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學生可以感受到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變的生動有味。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擴大了取材的範圍,增加了學生熟悉的糖、種子等,為學生提供了更廣泛的思考空間,同時讓學生估計糖的數量,使學生自覺產生更想知道糖有多少的問題,從而引出課題。

2、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使一年級的學生也有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和知識的積累,特別是一百以內數的認識這一內容,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接觸過。因此,我在進行教學時,不是讓學生被動地吸取、模仿、記憶和反覆練習,而是創設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通過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學習,讓學生共同數出100粒種子,讓學生認識並感受100有多少。然後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數一百以內的'數,並進行猜數遊戲。最後讓學生説一説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一百以內的數,充分鞏固了學生對一百以內數的認識。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沒有教師生硬的講解,而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而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同時,學生智慧的火花也在多樣化的設計中迸發出奪目的光彩。

3、力圖體現一百以內的數在生活中的意義,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養成有條有理的習慣。我們教師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善於在教學中挖掘各種素材對學生進行教育。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我在學生學習完後,讓學生從自己身邊尋找數。例:我們教室有多少張凳子,多少張桌子等。並以獎勵的形式正面向學生樹立形象,達到教育目的。

總而言之,本節課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精心設計,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學生不光學到了知識,其動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得到了發展。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 篇8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包括數數、數的組成、數的讀寫、數位的含義、數的順序和比較大小以及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本單元知識是重點也是難點。通過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數出100以內數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知道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同時在理解數位的意義的基礎上,能夠正確讀寫100以內的數,會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在教學中,我發現數數、理解數的組成、比較數的大小以及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學生掌握比較好,尤其是數數,大部分學生不僅會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還會三個三個地數,順着數倒着數基本沒問題。根據以往的經驗,學生數到幾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該數幾十,三個三個的倒着數基本不會。大多數學生喜歡用圈十法做題。在比較大小方面,學生不僅會比較,更重要的的他們能説出比較的方法,而且這些方法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歸納總結出來的`。關於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達到了要求,而且不僅能會算,還能與老師、同學和家長交流算法。

不足之處:在數的讀寫上,個別學生分不清讀數和寫數的書寫。學生的估測意識和估測能力與標準還有一段距離,另外,在具體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係也讓一部分學生感到很困難。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 篇9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本節課採取了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組交流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具體表現在:

一、以形象的和擺小棒教學,非常適合低年級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徵

我設計了非常精美好玩的教學,引導學生先複習20以內數的認識,然後説我們全班要坐大客車去參觀美麗的大草原,接着出示了一輛大客車,上面寫着限乘56人,我問學生這輛車夠我們全班同學和兩位老師坐嗎?學生都回答能坐開,於是就出現了美麗的大草原,學生紛紛驚呼太美了,慢慢出現了兩羣羊,讓學生猜有多少隻,我和學生一起數,是20只,然後又出現了很多羊,讓學生猜有多少隻。學生知道這節課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於是齊聲回答100只,我就讓他們數一數驗證究竟是不是100只,師生一起數,沒數完10只就圈起來,初步認識了10個十是100。接着又出示了很多10個十的圖畫,學生非常感興趣。學得非常高興。

我提前一天給學生布置每人帶10捆小棒,每捆10根。學生同位合作,互相擺小棒認識數的組成,符合國小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

一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把話説完整,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從而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高。例如35裏面有3個十和5個一,這種數的組成反覆讓學生説,分小組説,同位説等。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又鞏固了數的組成。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 篇10

本節課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學會數100以內的數,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與實際生活相聯繫,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我在設計這節數學課時,着力體現以下一些新課標理念:

一、注重情境導入,將數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我有意識地選擇了一些生活化素材,為兒童提供感興趣的數學問題,如數智慧星、為農民伯伯數花生種子、例舉生活中100以內數的應用等,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存在着許多數學問題,對數學知識產生親近感。

二、師生角色轉變,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成了學生研究成果發佈會。德國教育家福祿倍爾説:“兒童有着強大的驅動力和創造力,教師的任務就是管理和引導他們。把他們的驅動力和創造力用於值得從事的活動中。”本課通過爭奪智慧星、估測羊羣數量、小組合作數種子、挑自己喜愛的學具數數、小組內自由地接力數數、互相之間的猜數遊戲、找生活中100以內的數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充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研究的精神。尤其在彙報小組合作數百以內數的方法時,就是一個小型的學生研究成果發佈會。

三、及時給予評價,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本課學習的.各環節中,當學生完成某種探索知識的任務(數的方法),或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某一問題(小組合作數種子、舉生活實例)後,教師滿腔熱情地給予肯定、鼓勵,並獎給智慧星,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快樂。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 篇11

100以內數的認識是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在整個數的學習體系中具有比較重要的位置。是對“20以內數的認識”的延伸,同時也為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學習打下算理基礎。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特點設計了一系列動手操作和練習的活動。讓學生既在“玩中學”,又在“學中玩”。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體會到數學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擺小棒,在擺的過程中觀察,掌握數的組成。這樣的操作情景,不僅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而且能幫助孩子們在操作中體驗,在體驗中感知。數學課堂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學習並不是簡單的信息積累。而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一個過程。

總之,整節課中,我倡導學生主動探索、合作交流與動手實踐的學習方式,在關注學習古城的同時,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自信心,增強上進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享受學習的樂趣,並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更大的發展。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 篇12

在教學設計時,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中學習新知識。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現實情境中學習數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充分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與價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課教學中創設了小朋友到南極做客這一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情景,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態度中學習新課。

2、關注學生親歷探究、思維展現的學習過程,盡顯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學習。本課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親自數一數企鵝、海豹、海鷗的只數,讓學生親歷數100以內數的過程,又讓學生動手擺小棒,使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做到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在操作中感知,概念的'形成由具體到抽象,發展了學生數感。

3、小組合作學習,體驗成功的喜悦。整個課堂教學我以小組活動的形式為主,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給學生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使他們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發展,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體現個性的良好時機,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但教完後,我有了更深的感悟: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説,在擺小棒的過程中一下襬出100根是有難度的,假如先讓學生擺出10根小棒,然後問學生你是怎樣擺出來的?當學生説出一根一根擺出來的進行板書:10個一是十,然後逐個擺出30、50、60.......一直到100。

在學生用一根一根數到十根捆成一捆,捆成10捆的時候,我應該從三個層次進行引導學生去讀數,首先數1捆、2捆…….10捆,然後再數一個十,兩個十、三個十、四個十……十個十,最後再數10、20、30、40……100。這樣再順理成章的引導學生去總結10個十是一百的教學,學生就會很容易接受。

一年級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 篇13

總複習説它簡單,也簡單,做練習題也行。可是每到總複習時,我總是感到比上新課還要難,如何複習既不讓孩子感到是在燙剩飯,又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呢?

本節課的複習內容是100以內數的組成、100以內數的數、讀、寫。複習目標是使學生能熟練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合作,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1、設計了一個課前談話,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課前我給學生明確這節課的上課形式:同學們,這堂課我們來進行一場比賽,比賽的題目是“爭奪小紅星”。比賽以小組為單位,我把我們班按座位分為四個小組(明確小組的分法),哪個小組的小朋友主動發一次言,而且正確,我就獎給他一個紅星(出示紅星)。最後我們統計一下看哪個小組得的紅星最多,哪個個小組就是冠軍。大家想不想得冠軍呀?(想)想就要積極思考、大膽發言。聽到這裏,所有的同學都躍躍欲試了。當場兑現的小紅花和為小組爭榮譽的心理極大地高漲了學生的熱情,而學生課前準備的蘋果卡片以及在教學過程中穿插的各種遊戲,使一堂枯燥的複習課變得生機勃勃。

2、不平均使用力量,用重點內容和核心概念的複習來帶動其它知識的複習。這節課就是以數位的概念和數的組成來帶動其它知識的複習。

3、正確處理部分與整體的關係,按照“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組織複習內容,使全冊內容形成系統的、結構化的知識體系。這一教學策略在本冊教科書中的具體體現是:

(1)整體回顧全冊知識內容。由於這堂課是總複習的第一課,所以一開始我就用一定的時間組織學生簡單回顧全冊知識內容。在學生回憶整理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適當的歸納概括,讓學生形成對全冊知識結構的整體印象。

(2)把整體分解為部分,讓學生從整體與部分聯繫的基礎上提高對各部分知識的掌握水平。在學生對全冊書的知識有一個整體印象的基礎上,緊接着我就給學生明確這堂課的複習目標,這樣學生對這堂課的學習任務心中有數。複習時又要抓住每部分的重點內容,讓學生在複習過程中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3)精心設計複習內容,不貪多但求精,妥善處理提高複習質量與減輕學生負擔的關係。“100以內數的認識”包含的知識點比較多,最初設計時我把所有的知識點都包含進去了,但後來發現內容太多,容量太大,恐怕學生一堂課掌握起來很困難,所以忍痛割愛,刪掉了“比較數的`大小”這部分內容

4、複習課不是簡單的練習課,在複習中不是隻抓知識技能的目標,而是注重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的知識系統化和條理化。如在複習了數數後,教師隨即小結:大家真了不起,會用各種方法數數,會1個1個地數,2個2個地數,5個5個地數,還會10個10個地數,還會倒着1個1個地往前數等;在看圖讀數、寫數、撥數並找規律後,教師及時小結方法:按一定的順序寫數,先要看清這些數是從大到小還是從小到大變化的,再看每一次是增加幾個還是減少幾個,最後填上合適的數。

5、有效地利用開放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如“()、()、()、46、()、()、()”這道題,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思考,獲得不同的答案(可以遞增;可以遞減;等差可以是1;可以是2;還可以是5、10……),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再如“説出個位上是5的所有兩位數”等題,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靈活性,而且有利於訓練思維的有序性和周密性,從而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6、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感。本節課我儘可能都讓學生在一個輕鬆的、愉快的、生動活潑的氛圍中複習100以內的數。如,當場兑現的小紅花,在蘋果卡片上寫自己喜歡的數,請你想請的小朋友來猜數,而數數與寫數都是以遊戲的方式來進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還不時用欣賞的語言調動了所有學生的熱情,將整堂課組織得井井有條,生動活潑。

我意識到在這堂課中我有幾個地方需要改進:

1、在看圖讀數與寫數時,應該對學生明確他它們的不同。每一幅圖下面應該既有“讀作:xxxx”也有“寫作xxxx”,這樣學生就容易區分了。

2、在學生説出所有十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數相同的兩位數後,教師提出:最大的兩位數就在這些數裏面,你能把它找出來嗎?比它大1的數是幾?它是幾位數?在這裏應該將知識再延伸一下,可以讓學生説出最小的兩位數。

總而言之,本節課力求突破傳統複習課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參與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較好的體現了新課程新理念,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