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月亮與六便士》心得體會:人生維度

來源:文萃谷 2.22W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月亮與六便士》心得體會:人生維度,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月亮與六便士》心得體會:人生維度

“理想國”那不存在的真實

每個人曾經的內心或多或少的都存在這樣的一塊淨土。可是我們開始長大,開始成熟。我們學會了,也試圖與這個社會妥協求生。萬物豐富着我們的日常生活,卻又日益對比出內心的某種匱乏。又或者是吃飽肚子之後,我們更想去追尋一種幸福感。“幸福感”“歸屬感”是每個人中最無價的珍寶。

“理想國”就是我們意識還沒有與這個社會碰撞之前的'自我“真理”,我們願意為之傾身而為。直到這個世界有了羈絆,這個“國”,那些我們無處安放的靈魂碎片,被自己驅逐。被現實世界打磨而下的精魄,逐漸的成為我們最神聖的祕密。那種自我純粹感,像是力量的源泉一樣。

“靈”與“肉”,就是看似矛盾的維度。而人活着不只是是為了更好的吃飽肚子。

高更與梵高

最近聽了吳伯凡的課,課程的名字叫做“認知裏的《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的人物模型就是畫家高更,就是那位與梵高情投意合,又因為個人性格和對繪畫理解的矛盾徹底決裂了的畫家。梵高更是因此割掉了一隻自己的耳朵。和創作了那一張只放有一隻蠟燭的椅子。

小説裏面的高更也是:“生於畫,死於畫,又融入了畫。”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人們總説,藝術家的世界是深晦難懂的。作為人,“肉”的維度,我們都是一樣。而這種“”難懂“”可能就代表人與人之間“靈”的維度差異。於是“靈與肉”的維度決定了我們人與人的不同。

而你同樣不能去説“靈”一定高尚於“肉”,而肉、“肉”一定現實於“靈”。陷入某種對比的思想之後,就很容易產生一種一緯度的思想模式,而無論你的思想模型有多完善,只要是模式緯度上無法展開,那依然是殘缺的。

譬如如果太過追求“肉”那將會把生活變成一句只能追求身體快感的“行屍走肉”,而太多的追求“靈”那就將變成,完全不切實際的空想主義。所以讓一件事情獲得更有價值的意義那麼就是緯度上完善,很多時候我們稱這種完善叫做“矛盾”,又如周國平説的“矛盾,就是智慧。”那麼就是生命的意義吧。

我們不能只是兩眼頂着月亮,而忘記了腳邊的六便士。或許這就是一名作家,有一篇故事把一個道理,一種觀點,一個思維模式。表達的更加透徹的方法。而月亮與六便士,就是人生緯度“靈與肉”的追求。

生活不會總是一帆風順。記得人民日報裏面的一句話,真正的勇士就是知道這個世界的殘酷依然勇敢面對人生。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腳踏實地,仰望天空,就是對於生活最最熱愛的態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