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化教學的嘗試與應用教學心得體會

來源:文萃谷 2.55W

記得我們小時候,不論數學還是語文,課堂的一成不變的模式是“一塊黑板一張嘴,一支粉筆一本書”。課堂倒也落個清靜,再大的波瀾無非是多幾塊小黑板,貼幾個小紙條。長大後記憶中最深刻的是一年級時老師用過的能粘東西的絨布,對於那時的我們來説那是何等神奇,曾經怎樣吸引着我們幼小而單純的心靈。可見教學手段的運用對於孩子們來説意義非比尋常。如今的課堂電化手段花樣翻新,層出不窮,讓人大開眼界,大飽眼福。其中以多媒體教學更為廣泛應用。多媒體教學以其生動直觀簡便快捷深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歡。

電化教學的嘗試與應用教學心得體會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曾給教師提出一個要求:“一切事物都應當儘量地放到感官的眼前。”多媒體教學滿足了這個要求。然而物極必反,如果讓多媒體教學搶了課堂的第一把交椅,那就只是為了使用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讓多媒體教學流於形式,而失去了多媒體這個廣闊天地的真實意義。

如何讓多媒體教學服務於課堂?服務於學生?如何把握教學媒體在教學中的最佳作用點,為學生提供理想的學習認知工具、提高教育教學效率這是我們廣大一線教師不斷研究和探索的話那麼,什麼是教學媒體的最佳作用點?教學媒體的最佳作用點,是指在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最適合發揮教學媒體優勢的地方。課堂教學的最佳作用點找準了,教學媒體的作用就會事半功倍。

在工作中我有幾點感悟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藉助多媒體創設情境

這種應用大多在新課伊始,為激起學生對課文的興趣,營造與課文思想感情相符的氛圍而為之。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第五冊《盤古開天地》一文時,因為這是一個神話傳説,它來源於生活但又脱離了生活。為了營造課堂氣氛,讓學生進入混沌世界,讓學生對天地尚未分開之前的景象充滿好奇與興趣,我在開課伊始,利用多媒體播放了天地混沌一片的圖片,然後讓學生閉上眼睛,我再配以解説“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盤古醒後見四周一片黑暗,掄起大斧用力劈去”,這時多媒體配上一聲轟然巨響,孩子們有的嚇得閉上了眼睛,有的驚恐的睜大了雙眼,有的向同學身邊靠攏。等孩子們睜開眼睛,已經被課文的神話魅力深深吸引,讀書情趣高漲。

  二、藉助多媒體理解詩文意境

詩歌語言精煉,意境優美,寓意深邃。但由於國小生知識面狹窄,生活閲歷淺,表象儲備貧乏,對詩歌中所描繪的社會時代、人物思想、風土人情感到疏遠,因而古詩教學一直是小語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幾年來,通過教學實踐,我發現若在古詩教學中採用電化教學媒體併合埋地運用,不僅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想象能力,促進學生對古詩的學習理解,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

如古詩《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絕妙,但僅憑教師口頭講解,學生始終難以理解、體會。而錄像地恰當運用就解決了這一難題。教學時,教師先提問:“生”字是什麼意思?詩人為什麼不用“升”而用“生”呢?緊接着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觀看錄像,畫面上:草木葱籠,蒼翠欲滴,危峯兀立,山巒疊民而香爐峯此時正被煙霧籠罩,在陽光的照耀下,一團團紫煙不斷從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勝收,錄像將古詩中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動態畫面,給學生以美享受。學生學習興趣極為濃厚,他們積極觀察、思索,很快從香爐峯的雲霧源源不斷地升騰的`動態畫面中領悟到“生”字的妙處:“升”字僅僅只能看到煙霧升起,不一會就散去;而“生”字還含有“產生”的意思,這説明香爐峯始終處於雲霧級繞之中。通過此環節的教學,學生不僅理解了語言文字的表層意思,而且使他們體會到語言文字的深層含義及感情色彩

還有古詩《飲湖上初晴後語》中有一句“水光瀲灩晴方好”,“水光瀲灩”對於國小三年級的學生來説難以想象意境,在此完全可以藉助圖片或視頻來理解,看到的是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

  三、藉助多媒體挖掘課文思想內涵

例如國小人教版三年級教材中有一篇課文《趙州橋》,這篇課文寫作的目的是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為了挖掘出這一思想內涵,我在網上搜集了很多現代橋樑的精美圖片,並且把這些圖片放在趙州橋的前面播放,同學們被一張張光彩四射的現代橋樑圖片深深吸引了, 哇!哇!一聲驚呼。等播到趙州橋時,孩子們明顯表現出失落,我順勢誘導:“趙州橋跟他們相比美嗎?”孩子們猶豫着,最後還是小聲説出了:“不美。”我又追問道:“不美為什麼還寫它而不寫那些橋?”一番討論,思想內涵被挖出來了。

  四、藉助多媒體朗讀指導

記得聽過一位教師上《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一文,小男孩的爸爸為了和平而血染征衣,在這裏那位老師插入了一段護送男孩的爸爸遺體回國的視頻,催人淚下!在那樣凝重而悲傷的氣氛中,哪個孩子還能笑得出來?朗讀不用指導而水到渠成。多媒體的畫面效應實在是為朗讀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氛圍效果。

  五、藉助多媒體補充課文內容

我們的學生生活條件優越,對於苦難的歷史教育與愛國教育內容無法引起心靈上的共鳴,面對這樣的教學內容任憑老師磨破嘴皮也於事無補。怎麼辦?補充歷史資料是一捷徑。例如我曾經教過的《馬背上的小紅軍》一文,在教到小鬼掉隊一段時,我截取了一段紅軍長征的視頻,孩子們再補充了這段與他們相隔甚遠的歷史資料後,孩子們才能理解小紅軍的掉隊,才能理解他的倔強是為了什麼,從而才能感受到小紅軍的可敬可愛!

以上只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嘗試,拿出來與各位老師研究。電化教學潛能無限,唯有合理進行挖掘才能讓他錦上添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