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嘗試教學法發展學生主體性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2.1W

主體性是熱作為對象性活動的的主體所具有的本質特徵,是主體在作用於客體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動性。它集中體現為人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只有培養學生的主動性,才能使他們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才能真正實現學生積極的.生動活潑的思維發展。嘗試教學法是以嘗試題為訓練方式,通過精心設計提問,使學生能輕鬆愉快地獲得“嘗試——成功——再嘗試——再成功”的心理過程,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敢於探索.樂於創新的精神,並使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全面的發展。

運用嘗試教學法發展學生主體性教學設計

  一.運用嘗試教學法,發展學生的獨特性。

1.嘗試教學法運用學習不可替代律,強調學生自學.嘗試。讓學生從小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不能依賴別人。長期訓練能養成學生獨立學習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從而發展學生的獨立性。例如“小數除法”中“循環小數”一節,我出示嘗試題“1÷6”後,請學生自學例7、例8,並自寫思考題。討論時,學生提出的思考題有:“10÷3的商有何特點?應該如何表示?”,“例7、例8的商有何共同的特點?有什麼不同之處?”,“什麼叫做循環小數?循環小數怎樣表示?”等等。我又補充了一些問題,像“遇到商是循環小數時,應在豎式中除到哪兒為止?”等問題。這節課學生上得極有興趣,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2.嘗試教學法注重學生的“試”。教學適時,總是讓學生先“試一試”,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然後教師再給予針對性指導。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主人,是探索的主體,他們在不受任何思維禁錮的狀態下,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不斷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實現自我,不斷獲得成功的愉悦,使學生產生我能學好的意識,從而更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獨立性。

例如,教學《比一比》時,我對學生説:“小朋友,你們能告訴我“=”、“>”和“<”的這幾個符號的讀法和用法嗎(邊板書)?”話音剛落,他們就七嘴八舌、自信地猜測着,我沒有馬上公佈答案,而是讓學生閲讀書本的圖文,感受教材所提供的情境、文字,小組開展討論找答案。雖然是一年級的學生,也可通過看書思考找到答案,並且清楚地知道“=”、“>”和“<”的用法,接着通過嘗試練習,證明他們總結出的結論是正確的。同時,在他們的細心觀察下,又想出了獨特的方法來區分“>”和“<”,有個別小組甚至看着這些符號的讀法和用法,學生積極參與,大膽嘗試,享受嘗試成功的喜悦,而教師只要在學生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加以小結強調就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二.運用嘗試教學法,發展學生的主動性

主動性是對現實的選擇,是對外界適應的能動性。嘗試教學法強調和諧氣氛的創設.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寬鬆的環境和可預見性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積極主動的獲得“人人能嘗試.嘗試能成功”的心理取向。嘗試是創造的前提,嘗試是成功的階梯,讓學生在嘗試中學習。教師先提出嘗試問題,讓學生嘗試解決,由於沒有現成的答案,沒有思維的束縛,學生可以這樣試也可以那樣試,為學生留下了自我探索和創新的空間;為學生獲取知識、構建自我的知識體系,實現學習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主動性。

1.利用學生心理特點,將目標具體化,鼓起學生嘗試的勇氣和學習興趣。嘗試教學法要求教師把每次學習的內容明確地.分層次地設計在一個個具體的嘗試題中,使學生在每次嘗試成功的同時,激起他們對新問題.新知識產生敢於嘗試。善於闡釋的心理指向,從而調動的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主動地探索新知識。例如:在教學長方體表面積後,教師提問:“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有何異同?你能用最簡捷的方法求出正方體的表面積嗎?”這樣,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思考.嘗試.討論.交流,進而獲得問題的解決,避免的相關內容分課教學的思維中斷,遺稿了教學效率,發展了學生的主動性。

2.手腦並用,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動作思維。嘗試教學法注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如教學“圓柱體表面積”時,首先佈置一些課外準備課:(1)用硬紙做一個圓柱體;(2)觀察這個圓柱體由哪幾部分組成?(3)圓柱體各部分有什麼關係?這樣,在學新課時。學生因具備了課前操作練習,很容易回答出圓柱體側面面積和表面積公式。即便回答不出來的,我們可以通過檢查嘗試操作題中的個別錯誤,進行反饋自省,從而在遭受挫折的教學過程中,獲得更深刻的記憶和理解。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發展了學生的智力,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三.運用嘗試教學法,發展學生的創造性。

創造性是對實現的超越,是主體發展的最高表現。嘗試教學法設置的嘗試題,允許學生“越軌”,給予學生思維的廣闊空間,從而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發展。例如在教學“比的意義”時,有學生質疑:比的後項不能為零,為什麼足球比賽會出現1比0”呢?同學們通過討論發現,足球比賽中使用的比是表示兩個隊進球數的相差關係,而我們學習的“比”是表示兩個數想除的關係,它們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嘗試教學法同時強調題組訓練,通過多樣.多變的練習,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技能,發展學生的創造性。

須知,國小生學習數學,不是僅僅以接受知識為目的。對學生而言,學習數學的真正意義在於養成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嘗試教學法正是採取學生嘗試.操作為主,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從而主動地解決問題以獲得新知識的。這種方法,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全面地提高了學生的素質,推動了學生個性的蓬勃發展。

  內容提要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目前學生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髮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主體性是熱作為對象性活動的主體所具有的本質特徵,是主體在作用於客體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動性。它集中體現為人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須知,國小生學習數學,不是僅僅以接受知識為目的。對學生而言,學習數學的真正意義在於養成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嘗試教學法理論:“讓學生在嘗試中學習,在嘗試中成功”。其基本觀點是“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其特徵可用八個字概括,即“先試後導,先練後講”。“嘗試教學法正是採取學生嘗試.操作為主,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從而主動地解決問題以獲得新知識的。這種方法,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全面地提高了學生的素質,推動了學生個性的蓬勃發展。只有培養學生的主動性,才能使他們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才能真正實現學生積極的.生動活潑的思維發展。

嘗試教學法是以嘗試題為訓練方式,通過精心設計提問,使學生能輕鬆愉快地獲得“嘗試——成功——再嘗試——再成功”的心理過程,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敢於探索.樂於創新的精神,並使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全面的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