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交流心得

來源:文萃谷 2.84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父母交流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父母交流心得

父母交流心得1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標、內容和方法上表現是否一致,直接影響教育質量和效率的提高,關係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共同的願望和一致的社會責任,要求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必須合作和交流,建立一種和諧的友情關係,從而多角度、多層次地發揮教育的功能,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與家長怎樣才能達到有效的溝通呢?我覺得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真誠交往,密切聯繫

教師要想與家長取得聯繫,主動熱情地與家長相交,在心理雙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橋樑,以爭取家長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過家園雙方互相訪問,電話聯繫;召開家長會;家長開放日;親子運動會等,通過這些活動拉近家長與老師的.距離,密切孩子與父母的關係。還可定期開展家長個別諮詢活動,幫助家長解決實際問題。比如説:班上的嘉睿、戎騰、樂添、鄭佳等小朋友的生活獨立性較薄弱。那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獨立性呢?是這些家長們所關注的。因此在於家長的溝通中,我建議家長平時多給孩子一些處理事情的機會:如洗自己的手絹、襪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業本、小畫書等。隨着孩子常時間的鍛練和培養,相信孩子們會逐漸增強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的能力。以上這些都是教師可以利用的與家長溝通的途徑。

二、尊重家長,增進理解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和家長存在許多不合作現象,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教師對家長尊重不夠或雙方不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師與家長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長,尊重他們的感情,尊重他們的意見,尊重他們的人格。教師不可擺出一付教育權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對家長進行旁敲側擊,使家長不願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長,並讓家長也理解教師,作為家長,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關心,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就會覺得臉上無光,教師在與家長接觸,不宜總是向家長指出孩子的缺點、短處,向家長“告狀”,不要用刻薄的語言指責,挖苦學生,應從有利於學生髮展的角度客觀地交換意見,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養孩子的對策與辦法。

三、激勵幫助,搞好配合

為了使家長與教師更好地配合,教師應激勵家長樹立教育信心,幫助家長提高教育素養,教師應多方面瞭解學生家長,根據學生家長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對於後進學生家長來説,應幫助家長指定教育計劃,明確教育方向。例如:我班的宇烽、雲逸、兆豐等常有發現在與小朋友交往中存在侵犯性行為。事後會推卸責任或接受批評表示以後不敢了,但大都不久就又犯了。針對這種情況,我與家長進行反饋和溝通,希望家園共同為幼兒提供一個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間,不要在孩子面前講有攻擊色彩的話語。並建議家長採用“轉移注意”法,給幼兒予較多的關注,比方説: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緒緊張或怒氣衝衝時,可以帶他去跑步打球或進行棋類活動;引導幼兒經常從事這類活動有助於恢復他們的心理平衡,逐漸轉移侵犯性行為。

四、以誠相待,摒棄功利

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往,是教育學生,培養學生成長的需要,不是處於功利目的,例如:有的家長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就是希望獲得老師對孩子多一些照顧和偏愛。因此,百般討好老師,尋找哪一位是班裏的“主管”,哪一位比較好説話,就想辦法或利用節日給老師:“意思意思”。倘若事後沒有對他的孩子照顧好或存在誤解,家長便開始論頭品足,與其他家長結起伴來,言談中表示出

父母交流心得2

為了有效地促進家長科學地開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使學校和家庭合力育人,班主任必須與家長互相溝通,尋求有效的解決學生問題的辦法。溝通是連接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重要橋樑,也是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因此如何做好這一個環節,是廣大班主任教師所應慎重思考的一個問題。在此我結合自己幾年來的工作經驗,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要克服互相埋怨的情緒。

由於班主任與學生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中的困難認識不一致,特別是當教育教學效果不佳時,雙方就易產生互相埋怨的情緒:如一方怨老師不會“教”,對自己子女有偏見;而另一方則怨家長家教不嚴,縱容、袒護其子女。此外,由於所處環境的不同,老師瞭解的較多是學生的在校情況,而家長了解的較多是學生在家的情況,而學生由於環境的不同表現出來的行為也會有所差異,如果雙方缺乏溝通的話,就會由以上的埋怨情緒導致某種對立情緒,最終將對學生產生不利的影響。例如,我班就有不少學生在校調皮、吊兒郎當,各項基本工作不做或馬虎了事,而家訪時家長都聲稱其子女在家如何聽話,如何懂禮貌。因此,作為班主任應及時地找機會與學生家長坐下來,互相交換意見、看法,具體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協商其解決的'辦法。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能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問題,適時、適當、科學地進行家訪。家訪中要防止向家長“告狀”,要同時尊重家長。因為每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雖然有時“恨鐵不成鋼”,個別家長會在一怒之下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但心底裏還是十分疼愛自己的孩子,他們喜歡看到、聽到自己孩子的長處、優點,而往往忽視其短處、缺點。因此,班主任在與家長溝通時,要避免傷害家長的感情,不要使用推卸責任的諷刺、挖苦的語言。通過家訪,要使家長真正感到:老師是在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並適時通過各種途徑向家長傳遞教育的正確方法,以取得家長配合。

二、對學生的要求要達成一致。

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教育思想與教育方法都會有所差異,加之文化素質及道德修養不盡相同,對學生的期望有所不同,對學生要求的標準不相一致,這樣就會導致對學生各方面的評價產生較大的差距。如班主任要求學生要全面發展,家長要求學生考試成績好,能升學,有“出息”。於是,有的家長就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參加學校以及社會的各項活動,説這些活動會耽誤學習。

父母交流心得3

教育孩子,是整個家庭的重任,教育孩子真的需要父母從“修身”走向“齊家”,才可能向着教育的目標邁進。我今年為此專門購置了MP3和一套音響功放,把網上的經典講解和誦讀下載到MP3中,然後通過功放播放,讓家中每一個人都接觸到這些信息,同步學習。同時對家庭成員的生活行為進行一定的約束和規範,孩子教育需要家庭每一位成員的成長。同時,藉助MP3隨身聽的功能,也會加速我對古文的學習進程。我發現網絡上有很多傳統文化的優秀資源,時間一長,我和孩子的文學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學習過程中也曾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有時候苦口婆心卻適得其反的現象並不少見,也曾為此苦惱過,過後細細思索:做父母的不應該只怪孩子,也應該反思反思,看看問題出在哪裏,能不能換種方式使孩子能夠更容易接受一些。其實,只要有心、有創意,家庭教育同樣也可以富有情趣。

孩子有了一些閲讀能力之後,我便開始嘗試着給孩子寫一些不同內容的小紙條,哪怕只是三言兩語。我把這些小紙條有時放在孩子的鉛筆盒裏,有時又悄悄放在孩子的玩具箱裏,甚至冰箱門上、鏡子上、枕頭上,只要是孩子能看到、能找到的地方都曾經是他的目標。當孩子意外地發現這些小紙條的時候帶給他的是一份驚喜,同時也讓他能夠真實地觸摸到父母對他的關注和愛心。

文字和語言有着不同的特點,語言稍縱即逝,有時候説好幾遍也不一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而文字則克服了這個弱點,只要不把它毀掉,那麼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拿出來看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覺都在重温一遍,印象自然比較深刻。這與暴風驟雨式的訓罵與呵斥相比,不僅考慮到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它不僅可以讓孩子對父母有更多的瞭解與尊重,堅持下去説不定可以逼着你同孩子一起進步。因為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紙條的內容將不再是單一的表揚啊、批評之類,逐漸會擴展到推薦一本書啊,介紹一篇好文章啊,留下一個需要動動腦筋才能回答的小問題啊,甚至包括對某個觀點的'探討等等,內容開始五花八門,這對於他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訓練也是一種幫助。如此來來往往,家庭教育同樣可以增添不少樂趣。

在孩子的教育中怎麼做才是對的,怎麼做才是最好的,我也説不好,但對孩子的教育有的方面是共性的,有的東西又要應孩子的個性、特點而不同,在教育中既要順其自然,又要循循善誘,在管與不管中尋找平衡點。

“加油”!“別灰心,再試一次”“你做的這件事真棒!我為你感到高興!”……我們經常會給孩子這樣的鼓勵,孩子將會在我們的鼓勵聲中快步前進。孩子需要鼓勵,我們經常鼓勵孩子參加學校集體活動,回來後聽他講一講參加活動時發生的事情,還進一步問他一些問題:今天搞的什麼活動?跟誰在一起?有沒有興趣繼續參加這樣的活動?參加這項活動有什麼收穫和體會?為什麼?以引起孩子的興趣,發現問題並及時排除解決。所以説我們的每一次鼓勵都是他進步的催化劑。在學習和生活的很多方面,我們都給了孩子很多的鼓勵和讚賞,所以,孩子是自信的,讓他有這樣的積極的思想我認為是很可貴的。

父母交流心得4

讓孩子能與自己暢通無阻的溝通交流,是每個家庭、每位家長熱切關注的問題。對於已經進入青春期的初中學生來説,他們正處在成人感迅速增強,但心理卻並不成熟的階段,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是他們很強烈的願望。但對於成人尤其是父母,他們往往缺少最基本的信任,輕則有意迴避與父母的交流,重則還會與父母“過不去”。這時候的孩子特別需要知心朋友,需要心靈關懷,作為家長首先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做與孩子溝通的主動者。

1、以欣賞的眼光看孩子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家長要對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賞優點,儘量地包容缺點,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暗示自己:我有這樣一個可愛的孩子,我們要一起成長,我們要一起面對很多問題,我們會比別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樂趣。現在孩子因為有我這樣的家長而驕傲,將來我會因為有這樣的孩子而自豪。告訴孩子:在爸媽眼裏“你最棒”,因為,每個人都是有天賦的,但並不是每個人的天賦都能被喚醒。就像打開寶藏的口訣“芝麻,開門”一樣,喚醒這沉睡的巨人也需要祕訣,那就是“你最棒”。

2、對孩子的要求具體化

家長有一種習慣就是容易語重心長,但是説出的話卻又特別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學習”。這種語言表達在今天對孩子的教育是無效的,也是無益的。因為這些話缺乏明顯的可操作性,作為孩子基本把握不住,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緊張焦慮。同事的孩子上九年級了,她很着急,就對孩子説:“九年級了,可得下功夫。”孩子卻很茫然,反過來問:“怎樣是下功夫?”你的要求孩子無從下手,其實你也説不清楚操作程序。積極的方式是要以一種具體的問話,通過鼓勵的.方式漸進式地與孩子溝通。就比較容易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動的方向。將孩子的行動目標分成許多的小台階,每一步都具體而又相對容易能夠達到目標,讓他們每一步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3、抓住關鍵時機不放鬆

新學期開始時。這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學生總會有很多新的想法,其中最主要的想法就是我要好好學,把學習搞上去,做一個好學生。對於學生的這一上進心,家長應該珍視和愛護。這是家長對他的要求和制定的目標,他會牢記在心。

享受成功喜悦時。假如你的孩子在運動會上獲了獎、單科競賽獲了獎、文明禮貌獲獎,等等。家長若能在祝賀、鼓勵的基礎上,對孩子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將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孩子受到委屈時。家長若能主動地以冷靜、寬容的態度去幫助孩子解釋,孩子會產生感激之情,更易於接受家長的告誡。

孩子有困難或失敗時。家長這時不是訓斥,而是肯定成績,對不足之處給予指點。家長要以樂觀豁達的精神感染孩子,讓孩子擁有積極樂觀的精神,快速飛出“困境”。

他人取得優良成績時。看到別人取得好成績,孩子往往會暗下決心,家長要抓住此時機,對孩子提出適當的要求,使孩子一時的熱情變為永恆的行動。

父母交流心得5

小時侯,我們對父母依附、崇拜、進入青春期後,我們有了自己的思想,開始獨立行事,渴望從家長那裏拿到"解放證書",渴望父母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我們,甚至挑戰父母的權威。而在父母的眼裏,我們總是長不大的孩子,沒有生活經驗,沒有豐富的閲歷,卻有自己的主意。父母責怪我們越來越不服管教,越來越不懂事,而懷念我們小時侯的乖樣子.他們對我們的關愛之心沒有變,只是要求更加嚴格,免不了多叮囑幾句,在我們聽不進時,就覺得家長嘮叨、羅嗦。於是,我們與父母之間就產生了矛盾。望子成龍、望女成風,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願.我們與父母的衝突,往往基於父母對我們的高期待、嚴要求。這種在我們看來有些苛求的."嚴",反映出父母對於我們的愛。我們要理解、體諒父母的一片苦心。與父母發生衝突,如果以強硬的態度頂撞,以粗暴的舉止反抗,或者對他們不理不睬.冷淡相對,或者由對某事的分歧遷移到對父母本人的惡感,甚至採用極端的辦法來處理,都是錯誤的,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在家中,父母與我們之間容易產生矛盾和代溝,對此不能否認,不能漠視,但也不能誇大.積極的做法是從中架起溝通的橋樑。溝通是雙方的事。我們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親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溝,與父母攜手同行。

爸爸媽媽,我會做一個好孩子,我會認真的做每件事情,我會好好的孝敬你們,只是爸爸媽媽,我希望你們對我多一點的信任,給我多一些機會,有足夠的時間讓我證明給你們看,讓你們看看你們的孩子是多麼的精彩……

父母交流心得6

佳音在4月初的時候有些行為反常,一早來到幼兒園就趴在桌上,早飯沒吃幾口,不和其他孩子互動遊戲,集體活動開始的時候偷偷抹眼淚,小聲啜泣,問她説是肚子疼,也不想大便,具體哪疼也説不上來,我讓她喝了點熱水休息一下再看情況,太概1個小時之後她還趴在那,抬起她的臉一看,眼淚掛在眼眶裏,説:“老師,你給我媽媽打電話接我走吧。”我聯繫了她媽媽説明了情況,過了一會,佳音爸爸來把她接走了。

我第二天問她爸爸佳音的情況他説只是積食導致的,可是第二天,第三天情況越來越嚴重,甚至中午體她會自躲在被子理偷偷地哭,我和班裏老師意識到了問題有點嚴重,和她父母當面溝通請她們帶孩子去看一下心理醫生,後來佳音媽媽告訴我們,佳音確診是焦慮症,要做一段心理治療,‘導火索’是佳音弟弟生病住院了,媽媽陪護,爸爸工作太忙,佳音由奶奶照顧,每次想媽媽問她什麼時候回來,媽媽總是回答很快了,馬上就回家了,可一直沒有回家。導致佳音缺乏安全感,害怕媽媽媽不要自己了。之後一個月,通過微信瞭解到住音媽媽請長假陪伴她配合治療。

6月的第二週,佳音媽媽聯繫我們説想讓佳音回班裏適應集體生活,週一早上,佳音來園站在門哭着要媽媽陪,説不要在幼兒園,我走過去,先給了她一個擁抱和問好:“”佳音寶貝,我好想你呀,小朋友都等着你一起玩呢!”“可我不想媽媽走,我想跟媽媽一起。“那你看這樣好不好,我們今天上午呢,要去看小朋友種的西瓜,要收小麥,還要排練畢業典禮的節目,這些要對媽媽保密我們要偷偷完成,給她一個驚喜,你留下來做這些事,等做完了吃個飯讓媽媽來接你走,好不好?”她偷偷看看我,緊了緊抱着媽媽的手,説:“那我不在這睡覺!”“嗯,可以的',來吧!”我向她張開雙手,她媽媽把她推進了我懷裏被我一把抱住,她一邊哭一邊喊:“媽媽你不能説謊,你要來接我呀!”“媽媽答應了佳音就一定會來的,我們要相信她,好嗎”我對住音説,“可她之前答應我的都騙我”“不會的,再相信媽媽一次,張老師也會幫你監督她的“我把住音抱進教室帶她一起做上午的活動,中午吃飯的時候不等佳音吃完,我告訴她媽媽來了,已經在門等着了,好如吃完飯亮可以走了,看媽媽很詛信用的不會騙你了,並和她約定下午再來一起玩,佳音答應了。一週過去,佳音媽媽每天準時接送,班裏老師也一直跟佳音強調媽媽會守信,現在她已經可以主動跟媽媽説再見自己進教室也不會再反覆強調媽媽不能騙我了。

在孩子面前,父母要以一個孩子的形象與她交流,而且要讓她感覺到,你會一直在她邊保護她、照顧她,不離開她,不僅在行動上,還有語言上,要讓孩子清楚地知道“我不會離開你,我一直在”給她充足的安全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