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文明的演講稿集合15篇

來源:文萃谷 2.8W

通過對演講稿語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接觸並使用演講稿的人越來越多,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文明的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文明的演講稿集合15篇

關於文明的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二(13)班的選手張耀華,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關於文明的對話》。

如果讓我以一個文明人的姿態,站在這裏演講、説教,我是沒有資格的,因為我認為台下的你、台下的每一個同學都是或能是一個文明的人,這一點我絕對相信。所以我暫且將我的這次演講稱之為與你們一起探求“文明的對話”,而你們將會告訴我,你是或你能是一個文明的人。

同學們也許會説文明就是微笑,就是禮貌,就是説話時輕聲細語,就是處事時嚴於律己……可是我要説文明的範圍其實很大,文明的含義其實很複雜。

文明是一種物質文化,每一時期的物質文化不同,精神文明也會處在不同的水平。在原始社會,人類就已經萌生了高度的文明,例如:能生火烤熟食物、會用樹葉遮體避羞、扇貝不僅可作貨幣,也可成為婦女的飾物……這些都足以説明當時的人類已經有了一些文明的生活習慣,有一種羞恥之心,有一種愛美之心。

可是社會發展到今天,物質文明雖已高度發達,我們放眼望去,校園的小道上卻隨處可見垃圾;教室裏、寢室裏臭氣熏天;生活中,一些人出口成“髒”,動手就是拳頭,沒有絲毫文明的理性,一些人身為學生,卻做着太多與學生身份不相符的事情,沒有一點羞恥之心。説到這裏,我不得不停下來問一問坐在這裏的你:你是否曾偷偷拿着鏡子照好半天,審視着自己那無可挑剔的面容?你是否曾為了單穿上那一件衣服而躊躇好半天?

你是否一次又一次把你的球鞋擦得亮鋥鋥?我想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想我們會毫不謙虛的説一聲:“我是一個文明的人!”可是我又要發問了:你可曾看見新刷的牆壁上那刺眼的腳印?你可曾聽見那讓人臉紅、讓人憤慨的不堪入耳的語句?你可曾聞到寢室裏那股讓你噁心嘔吐的味道?此時此刻我不禁感到無顏站在此處,向你們發出疑問,因為我看到,我聽到,我聞到,我受到了本為一個現代文明人不應該如此粗鄙的嘲弄和諷刺。

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清醒的認識並必須引以自豪的是:我們生活在文明高度發達的21世紀的今天,不是在原始社會。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社會處在較高的階段和具有較高文化的產物。也許有人會這樣説,我們的社會並沒有發展到很高的階段,我們並沒有形成一種高尚文明的約束力。可是你試想,我們社會的全面進步,正是靠你我一點一滴文明的小事、文明的習慣來形成一個文明的民族和國家。那麼,我們的'社會自然會進化到較高的階段,形成高素質的文化。

也許我們倒不必説的如此遙遠,不必上升到如此的高度,因為我們所要做的只是成為一個文明的學生、文明的公民,所以文明也很簡單。

文明的你,所要做的只是一小點一小點,社會便前進一大步。文明的你,所要做的只是大方的舉止、優雅的談吐、衞生的習慣、沉穩的個性以及一切文明人所應具有的修養。

一個人倘若要贏得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我們成長在如花的季節,此時形成文明的素養,便是對自己的尊重。以後,我們才能在社會的茫茫人羣中立足,才能在社會的燈紅酒綠、車水馬龍裏保留住一片乾淨、寧定的心靈天地。

最後,我想説一句:我們都要做一個文明的人,而且我想你會做的更好,我堅信。

謝謝!

關於文明的演講稿2

尊敬的領導、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愛默生曾經説過這樣的一句話,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有時間來講究禮儀。

同學們,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視的事情,但她確實最珍貴的事情! 在這裏我不想過多的舉偉人、名人的例子,因為這樣會讓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有偉人、名人才有資格去講究,那麼我們將無須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感到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能因之成為偉人、名人。但是實際上我們不但需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的是一羣講道德的民眾。

還記得中央電視台的公益廣告嗎?一個晨練的青年,一邊跑步鍛鍊身體,一邊幫孩子拿下了步小心打到樹上的羽毛球,還把路邊的垃圾扔進了垃圾箱,幫一位費力上坡的三輪車老人推車。早晨跑了一路,好事做了一路,快樂了別人也滿意了自己。

有的同學會説別扯的太遠了,我們還是學生呢!可是我們終將會成為中國未來的民眾,那麼我們現在又是怎樣做的呢?請大家跟我一起捫心自問,在家裏有沒有對家人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與父母溝通,不理解家長的辛苦,不珍惜家長的勞動,不分擔家庭的勞動,一味索取不知奉獻;在學校有沒有不聽從老師的教誨,説一些時髦的髒話,穿一些奇特的衣服,留着時尚的髮型,不知道認真學習,在校園內大聲喧譁、亂扔垃圾。

這些行為嚴重影響了我們的成長,影響着我們成為中國未來民眾的形象。

這與中國在國際地位上的冉冉上升的形象是及其不符的。這些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自古以來“禮儀之邦”的美稱會不會斷送在我們青少年的手中? 那麼文明到底是什麼?文明是成功之花的`蕊,是理想之舟的帆。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又困難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撞到對方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見到有人隨地吐痰的主動制止……順手撿起的是一片紙,純潔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塊污漬,淨化的是自己的靈魂。

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同學們,我們來到xxx這麼美好的校園環境中來求學,學的到底是什麼?千學萬學,就是來學做一個文明的人。微笑是我們的語言,文明是我們的信念,讓我們人人努力爭做文明的崇雅人,讓素質和文明體現在我們的一言一行當中。

關於文明的演講稿3

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已成為大家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休閒方式。市民的一言一行,不僅體現了個人的文明水平,更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主要體現和重要標誌。創建文明和諧的旅遊環境,展示美好xx的旅遊形象,是我們每位市民和旅遊從業者共同的責任。為此,我們特發出如下倡議:

一、旅業以身作則,規範管理

全旗旅業應堅持“遊客為本,服務至誠”的理念,推行品質旅遊,杜絕出售假冒偽劣商品,文明經營,誠信服務;自覺完善旅遊服務設施,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按照旅遊服務標準,強化經營管理,規範服務行為,提升管理水平,優化旅遊環境;增進行業自律,倡樹“明白消費、快樂旅遊”的良好風氣,共同維護健康和諧的旅遊市場秩序。

二、廣大市民克己守禮,文明出遊

每位遊客在旅遊活動中,應做到維護環境衞生,不亂扔廢棄物;遵守公共秩序,不喧譁吵鬧;保護生態環境,不踩踏綠地;保護文物古蹟,不亂塗亂畫;愛惜公共設施,不損壞財產;提倡健康娛樂,抵制封建迷信。尊重旅遊目的地的文化習俗,爭做文明旅遊的傳播者,以文明的言行舉止為自己加分,為xx添彩。

三、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共創新風

文明和諧的旅遊環境不是靠一個人就能建立起來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來的。需要社會各方面一起努力,共同營造文明旅遊的良好風尚。要褒揚先進典型,批評不文明陋習。社會各界要對有損xx城市形象、違背社會公德的不文明行為説“不”,用公眾監督的力量推動文明旅遊良好風尚的形成。

人人樹形象,處處講文明。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提升文明旅遊素質,共創文明旅遊新風,為全旗旅業的又好又快發展貢獻力量。

關於文明的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高9班的薛xx。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文明與禮儀》。

山中清流,潺潺不息,奔流而下,乃因山凹疏導之功也;石間野草,兀然向上,百折不撓,乃是石縫引導之勞也。

五千年文明悠久燦爛,禮儀如一朵奇葩,傲然挺立於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走過漢唐風雨,走過宋韻之聲,在浩瀚的歷史煙雲中迴盪。孔融讓梨而傳成佳話,誠信知禮乃流芳百世。在中國這樣重視禮儀的國家,文明如此瑰麗。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顧名思義,不學“禮”,則無處“立”身。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禮儀即為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與社會道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國家的臉面。所以,學習文明禮儀不僅可以加強個人素質,還能夠潤滑和改善人際關係。

作為擁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我們身在社會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變化之中。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下一刻就成了別人討厭的對象。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的行為引起的。當今社會,有許多人都會“不拘小節”,且對於這些粗俗無禮的行為不以為恥,不以為怪,還為之辯解:“區區小事,何足掛齒?”難道這真的是區區小事嗎?人常言“勿以惡小而為之”。由此可見,積劣小而成大惡,文明禮儀就是在這樣的想法中被忽略,被磨滅。那麼,又能從何處彰顯我泱泱中華的翩翩風度?

當我們身為遊客時,總是依着自己的'興致,隨地吐痰,亂扔亂畫,踐踏草坪;當我們身為市民時,又對以上理解深惡痛絕;

當我們身為學生時,總是埋怨同學“不拘小節”,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當我們身為同學時,又往往去忽略那些“小節”。

當我們身為乘客時,總是大喊大叫,推搡擁擠;當我們身為乘務人員時,又因此而憤恨不已。

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精神需求層次和自我認知價值越來越高,就越來越希望得到理解、受以尊重。毫無疑問,在現今形勢下,禮儀已非個別行業、個別社會層次需求,而是全民所需。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素來以講文明,守禮儀著稱。日常生活中,日本人謙虛有禮。與人交談時,從不指手劃腳,別人講話時也切忌插嘴打斷;乘坐巴士地鐵時,日本人多是安靜地看書,而非旁若無人地大聲喧譁;初次見面時,日本人也多是彎腰鞠躬,以90°的姿態以示尊敬。同樣地,中國的另一個鄰居——韓國,在文明禮儀方面也風評極佳。上下公交車時要習慣性向司機道謝,熱情好客重視接待禮儀,尊重長輩,在長輩面前要使用敬語……與之相比,中國作為“禮儀之邦”反倒做得差強人意。推搡叫罵,公交車上不給老人讓座,公共場合隨處亂扔垃圾……亂象比比皆是。這時,我們就要問,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怎麼才能夠改變?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在家裏,如果家長能帶好頭;在學校,如果師長能帶好頭;在單位,如果領導能帶好頭;在窗口單位,如果窗口工作人員能帶好頭……推而廣之,要在全中國推廣、普及文明禮儀,如果首都一千多萬人都能帶好這個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毫無疑問,我們的文明禮儀建設,就會和物質文明建設一樣,取得飛速發展。我們十三億人民的精神面貌,定會煥然一新,人們地在友好、寬容、關愛、温馨的社會中愉快生活!

身為中學生,身為祖國未來的棟樑,幫助文明禮儀建設,我們在所不辭!它不是一朝一夕間能完成的。我們應從小事做起,學會“慎”,不僅要在一方面做到文明禮儀,更要在多方面做到文明禮儀。在校園,在家中,在各種公共場合,都不要忘記禮儀;懂法律、愛祖國、尊師長、禮待人,時刻不忘從自己做起。當我們在家裏,應當學着心疼父母,與他們文明對話。不爭執,不偷懶,學着體諒,學着做家務;當我們在學校,應當學着尊敬師長,愛護公物。亂象例如剩飯菜、丟垃圾、頂撞老師、違反校規等,都應受到制止。我們身邊就常有這些發生。對此做出如下建議:用餐時按需打飯,踐行“光盤”,不浪費,節約糧食;遇見老師要打招呼,尊重師長,凡事禮讓,切勿頂撞長輩;便後要衝廁所,保證設施清潔……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小事積累也可成一番大成就;當我們在公共場合,應當學着講文明,樹新風,不亂扔亂吐,學會尊老愛幼,自學遵守規定……文明禮儀不是靠一個人遵守的,它靠的是我們大家。一個集體,只要人人都遵守禮儀,講道德,那麼世界都會因此變得更美好!

生命短促,唯有美德能歷經時間的考驗,傳承後世。文明與禮儀,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定能像陽光,灑滿世界每一個角落,為之帶去温暖,帶去希望,為世界帶去光明!文明禮儀人遵守,美德高尚遍神州!攜手共建文明禮儀新社會——

我能,我們能,我們一定能!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關於文明的演講稿5

有一種美,令人驚豔令人回味令人追求,這是一種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奪目。 有一種美,飄逸在浮雲上深埋在古壘下,這是一種可以吸引靈魂的美,它——深藏不露。有一種美,給生命帶來激情,給生活帶來温馨,它就是-----和諧文明之美——無時無刻與我們同在,只是沒有人留意,而我卻在無意中有所發現。

蒼鷹是為了搏擊長空而在天空自由翱翔,而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羽翼,因此無限的天空賜予了他自由快樂的空間;風帆只為乘風破浪而在海中搏擊風雨,而不是為了誇耀自己的檣桅。因此浩瀚的大海給予了他豪壯寬闊的樂園。其實,你也一樣,只要你用一顆平凡的心去對待,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星羣。藍天和白雲的心一樣,希望白鴿自由翱翔。老師和父母的心一樣,希望我們健康成長。花開的日子我們走進校園這個快樂的地方,在平安校園愉快歌唱;花開的日子我們遨遊在校園這個知識的海洋,和老師一起編織夢想;花開的日子我們願意用心情的音符,去譜寫和諧文明校園的歡快樂章。

和諧文明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觀念,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點。實現和諧文明,是古往今來人類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願望。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構建和諧、文明的校園環境也將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朋友,若想演奏和諧文明的旋律,我勸你再攜一顆友善的心,來面對鳥語花香的自然。對每一朵花,保你擁有一個花香四溢的春天;對每一隻鳥友善,保你擁有一個燕歌鶯啼的清晨;對每一條魚友善,保你擁有一個自由歡暢的童年;只要你對每一棵樹、每一滴水、每一株草友善,保你擁有一個天藍草綠水清樹茂的世界;只要你對每一個人友善,保你朋友如柔雲新親情如細雨,讓你擁有快樂的天堂。我堅信,只要你對一切真心善待,世上的一切將會更和諧。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上雲捲雲舒”。願你為自己尋覓一個桃花源,去發現和諧之美的所在。願你播下寬容的種子,送上誠信的玫瑰,帶上友善之心,伴上平凡的生活,躺在清風送爽的'大草原上,仰望那無邊無限的蔚藍屏障,聆聽那動人心絃的草原民謠。它會讓你置身於另一個世界——充滿和諧之美的人間天堂。

同學們、老師們,構建和諧文明校園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任前方荊棘叢生我們將持之以恆。茫茫學海中,我們要做勇敢的水手,乘風破浪、共赴前程。青春的腳步如行雲流水,青春的歲月需要知識的滋養。讓我們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向和諧校園的彼岸前行。用我們的智慧和勇氣揚起理想的風帆,用我們的青春和生命奏響時代的強音。當我們拋棄了迷茫,把握了航向。當我們共同努力,不懈地搖槳,和諧校園的樂章終將奏響。花開的日子,讓我們在和諧的教育氛圍中愉快地學習;花開的日子,讓我們在和諧的興趣樂園中陶冶情操;花開的日子,讓我們在和諧的人際關係中健康地成長。未來不是夢,今天,在我們手中。

關於文明的演講稿6

如果你失去了這一天,你不是一個失敗者,因為明天還會再來。如果你輸了錢,你不是失敗者,因為生命的價值不在錢包裏。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就是徹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程度可以反映一個社會和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影響自己形象,大的影響國家聲譽。比如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去了俄羅斯。在一個公開場合,他的惡習爆發了,吐了一口痰到處都是,被外國記者大渲染大嘲諷,羞辱了中國人民。這是違背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其人民的影響是很大的。為什麼這麼説?相信有去過歐洲或者日本的同學親身經歷過。大的'不説,就看過馬路之類的小事。只要紅燈亮着,即使路上沒有車,外國人也永遠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想問一下,在這樣的氛圍下,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這就是社會風氣的力量。但是再想想,如果不從自己做起,這種社會風氣從何而來?

文明其實很簡單,但是很難做到。只要我們密切關注身邊的小事,講規則講道理,慢慢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文明就會成為自然的事情。我要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必須從我做起,從小做起。

關於文明的演講稿7

各位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今天,黃老師組織我們班的同學往04街撿垃圾,為環保做件事。我們每人拿了一個垃圾袋就動身了。

到了04街,我們就分散開了,個個都睜大雙眼,尋覓垃圾。我拿着垃圾袋,邊走邊向四周搜索垃圾。走了一段路了,我只撿到口香糖的包裝紙和一張廢紙,心想,這條路還是蠻幹淨的嘛!可是,越往前走垃圾越多:甚麼香瓜子包裝啦,冰激凌包裝啦,冰棍條啦……我不停的彎腰伸手撿垃圾,xx小雞啄米。這時候,烈日當空,炙烤着我的後背,熱烘烘的,就象揹着個大火爐,前額滲出了豆大的汗珠,我直直身子,用手擦擦汗,繼續撿。就在這時候,我發現有些行人以異常的眼光看着我,我馬上感覺渾身不安閒,臉上發燙,身子比剛才更熱了,趕緊低下頭。我偷眼看看同學,只見他們看見垃圾就跑過往撿,好象沒看見路人異常的眼光一樣。因而,我抖抖精神:我可是在做好事啊,有甚麼好害臊的。想到這,我心裏踏實多了,和同學們説説笑笑,繼續撿垃圾,完全忘記了。

經過我們一個多小時的努力,04街的垃圾已被我們收進袋中。在回來的路上,我暗暗思忖:為甚麼“城鄉清潔工程”實施了這麼久了,還有人隨便丟垃圾呢?這是我們的習慣嗎?這個習慣可以改嗎?假如我們人人都養成這愛衞生的習慣了,管住了我們的.手了,穩定扔垃圾了,做一個文明的公民,那末,我們一定會修建出一個文明美好的家園!是的,一定會的。

關於文明的演講稿8

老師們、同學們:

上午好!今天,我的講話題目是,告別陋習,擁抱文明。

我國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被譽為禮儀之邦,這曾令無數炎黃子孫為之驕傲、自豪。但是,如今許許多多的事例,令我們感到難堪。我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據報道,國外一些地方,如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

第二個例子:前年十一,新疆烏魯木齊一旅遊景區出現80多名韓國遊客集體撿垃圾的場面,其中包括30多名兒童。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自發地組織起來清理垃圾,短短20分鐘,方圓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乾乾淨淨。在驅車將5個裝滿垃圾的紙箱送至垃圾站後,韓國遊客才安心繼續遊玩。很顯然,不文明行為給我國的國際形象帶來了較多的'負面影響。

走在校園裏,隨處可見到各種不文明的現象:有人將塑料袋隨手扔在樓梯間、操場中,甚至校道上,以至校園中總顯得不太乾淨,各個教學樓後甚至滿地垃圾;有的人滿口髒話,開口稱老子,帶髒字,不堪入耳,完全不象一箇中學生;有的人在樓道里、宿舍內大呼小叫,追逐打鬧,引來周圍居民不少詫異的眼光;有的人躲在廁所裏抽煙、打架,遇到矛盾總是講狠,象街上的小混混、二流子;有人騎車橫衝直撞,完全不遵守交通規則;還有男女生在公共場所行為舉止過分親呢,旁若無人,沒有絲毫羞恥心;有人頭髮上花裏胡哨,染黃髮,還有女生燙髮。這些行為已經給我校帶來了極壞的影響。如果給我校的教學業績打個分,我打100分,因為我校的任何一項指標都可以名列全省前茅;如果一定要給我們的文明程度打個分,能打多少分?我看只能打70分,及格了卻還必須不斷提高。

知恥而後勇。正因為優秀,所以我們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我們不僅要贏在學業上,而且要贏在文明程度上。我們該怎麼做?

從今天開始,每個人要對自已和同學暗暗進行“三比三反對”,一比外貌,誰更端莊、清爽、衣着得體,反對留長髮、染髮、燙髮;二比語言,“請、你好、謝謝、對不起”這些禮貌用語,誰用得更多,反對滿口髒話;三比行為,誰更加講禮貌、有修養、守紀律,反對舉止粗俗。“三比”之後,我們就大致可以看出每個人的文明程度了。

文明,現在已經成為社會進步的標誌,它是高貴、是修養、是禮儀、是風度。讓追求卓越的我們,遠離粗鄙,遠離庸俗,擁抱文明。謝謝大家!因為文明而美麗同學們,當你每天在校園裏的時候,你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儀表呢?人們常説:儀表是心靈的寫照。可見,人的儀表與其人格是密切相連的。幾十年前,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天津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先生就曾在該校的一面大立鏡上方懸掛一幅“鏡箴”,告誡每個學生都要注意自己的儀表美。“鏡箴”上寫着:“面必淨,發必理,衣必整,鈕必扣,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做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作為中學生,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的儀表起碼必須符合學校的氣氛和學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體的儀表,是對老師、同學的一種尊重。

俗話説:“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一個人的舉止風度是指從他舉手投足等身體各部位的直觀動作,以及待人接物與人交往的行為中具體表現出來的。“站如鬆,行如風,坐如鐘,卧如弓”是古人對人體姿態的形象概括,也是對人們舉止的形象化要求。注意正確穿着之後,便要注意我們每天在學校的姿態。我們正處於青春年少、精力充沛的年齡,就像初升的太陽一樣,應是生機勃勃而充滿朝氣的。從踏進校門開始,便是我們每天投入學習的開始,因此要保持情緒高昂、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而絕不能萎靡不振、垂頭喪氣。

禮儀,作為在人類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並積累下來的一種文化,始終以某種精神的約束力支配着每個人的行為。禮儀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適應時代展、促進個人進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徑。禮儀的重要性,在於它有助於培養積極的心態,養成高度的自制力和高超的領導才能,建立自信心,塑造迷人的個性,它讓你看起來充滿熱情,富有合作精神,保持身心健康,這些都是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我們學習禮儀,首先要以學會尊重他人為起點,禮儀從話中來,話從心中來,只有從內心尊重人,才會有得體的禮儀言行。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説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人。

今天,在莊嚴的國旗下,我們高一(16)班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倡議大家做到“四個五”:“五無”:地面無痰跡;室內無紙屑;桌凳無刻劃;牆壁無腳印;出言無髒語。“五節約”: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粒米、一張紙、一分錢。“五帶”:把禮儀帶進學校;把微笑帶進校園;把孝敬帶回家裏;把謙讓帶入社會;把仁愛帶給別人。“五提倡”:説話輕聲;走路慢行、待人禮貌、講究衞生;團結進取。

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讓文明不再是純粹的理念,而是每個同學的自覺言行!讓文明不再是外在強加的約束,而是內化的集體自律!

最後,我選了這樣一句話送給大家,來結束我今天的講話:人不是因為美麗才文明,而是因為文明而美麗!

關於文明的演講稿9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爭做文明學生,創建文明校園”。

記得有人説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該做怎樣的人呢,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後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首先要做文明人。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誠摯關懷;是見到老師時的一聲親切的“您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上下樓梯的右行禮讓……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然而遺憾的`是,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是有着一些不文明行為。比如: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垃圾;樓道走廊上的高聲喧譁,上下樓梯橫衝直撞,走路時的推推搡搡;違紀時的謊報班級;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公共財物。這難道是文明嗎?這與我校的六大特質和諧嗎?

做文明之人,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就不能説是一個真正的“大寫”的人。

“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文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時也是生活裏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最精明的頭腦、最高深的學問都重要。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珍貴的感情。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良好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如果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那麼同學就會無組織,無紀律,不講衞生,擾亂整個學校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是良好的、有序的。

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只有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造出優良的學習成績。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我們一生的行為習慣,同時也影響我們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的道德素質建設,那我們縱然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應該先成人,後成材,不要做一部單純掌握一些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

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着豐富的文明信息,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我相信,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創建文明校園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謝謝大家!

關於文明的演講稿10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見了老師,見了長輩問聲好,文明是隨手撿起一個垃圾,文明是做個懂禮貌的好孩子。我們身邊處處是文明,而且我身邊就遇見一位這樣愛護環境的媽媽。

一個週末,我和媽媽去她公司上班的`路上,看見一位媽媽帶着孩子騎着三輪車在馬路上到處尋找塑料瓶,凡是可以回收的東西她統統都撿起來。這位媽媽的三輪車上坐着一個看上去五、六歲的女孩,正在專注的看着自己的媽媽,媽媽看到孩子一直在看自己,上前對自己的孩子説:你知道媽媽為什麼要撿垃圾嗎?孩子低下頭説,不知道,媽媽温柔的説,因為媽媽是在為這個城市美容啊,媽媽每撿一個垃圾,城市也就漂亮一些……

看到了這一幕,我忽然想起了我媽媽對我的教導,要管好自己的手,不能隨手亂扔垃圾,因為我們駐馬店在創建文明城市和衞生城市。是啊,我們國小生就是這座城市的未來,文明,從我做起,文明從身邊的點滴做起。

關於文明的演講稿11

中國是一個有5000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一直是一個禮義之邦。文明禮貌是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基礎,是我們健康成長的武器。我國教育家陶行知老師有句名言:“教千教人求真,學千做人。”也就是説,教師不僅要教育學生學習知識,還要教育學生學會做人、文明人、社會人。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愛國、守法、文明、誠信、團結、友好、樂於奉獻”。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遺憾地發現,隨着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我國公民的素質存在一些問題,隨地亂扔垃圾的現象日益嚴重。據相關報道,很多外國遊客來到中國,看到景區內到處都是垃圾,就自發組織垃圾,然後就可以安心玩耍了。

作為中國人,在向外賓收垃圾致敬的同時,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恥。

文明禮儀總是提醒我們身邊還有別人,我們的行為會相互影響。因此,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是非常必要的`。

其實在“講文明,樹新風”的時代,做一個少年並不是很難。只要從身邊和小事做起,就能養成良好的習慣。

為了教育學生的文明禮貌,我們霍爾克國小給每個班頒發了《霍爾奇國小學生文明禮儀達標要求》,分為七個部分,問學生如何做到文明禮貌。每天早上,每節課讀《弟子規》,中午唱革命歌曲。當我們早上和中午走進校園時,我們可以聽到書籍和歌曲的聲音;可以看到整潔的桌椅,乾淨的校園。但是上了幾節課,我們也能看到校園裏到處丟棄的紙屑和飲料瓶,聽到一些同學吐出髒話。怎樣才能不讓人覺得難過?明代學者王守仁説:“知是性之念,行是知之功夫;知而不做,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卻不自己去執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和沒接受過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要想踐行文明禮儀,就要從這個“知行合一”開始努力!努力從自己的“言行”做起!

同學們,讓我們上下全校,攜起手來,讓文明禮儀之花盛開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為把我們學校建設成一流的禮儀學校而不懈努力。

關於文明的演講稿12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説,你不學“禮”,就無法在社會中立身。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

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是城市和行業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

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幫”,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而我們國税人,身着制服,頭頂國徽,代表着政府的形象,更應當講文明、受禮儀。

當我們處於工作中,我們務必保持自己儀表的整潔大方,務必遵守工作紀律,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工作。我們面對領導和同事,一定要用最真誠的心、最謙和大度的話語。當我們接待服務對象,一定要保持微笑,從他們的真實利益出發,竭誠為他們服務。當我們做到這些,我們的'內心,也會因此而變得亮堂起來,世界也會因此而變得更加美好。

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精神需求層次和自我認知價值越來越高,越來越需要理解和尊重。毫無疑問,在現代社會,文明禮儀越發突現出它的重要作用來。

因此,我們必須丟掉那些陋習,樹立新風,為我們的文明禮儀推廣和普及工作加油吶喊。如果我們每個國税人,都能從自我做起,本着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原則,用微笑和優質服務面對生活,那麼我們將贏得羣眾的信任,我們的工作也更加順利。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就會和物質文明建設一樣,取得飛速發展。這個社會的精神面貌,也會因我們的努力而煥然一新,人們都會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温馨的社會氛圍中!

文明禮儀強調的是“尊重為本”。就讓我們像陽光雨露普照萬物、像甘霖滋潤土地、像冰天雪地的火焰那樣,帶給別人所需,貢獻自己所能。讓我們每個國税人,都變成陣陣清風,在這炎炎夏日,為人們送去涼爽。我堅信,只要我們付出真誠,我們收穫的,將會是一片人與人互相尊重的晴空!

關於文明的演講稿1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文明之花綻放未來》。

文明是一朵花,一朵永久芬芳的花,我們用真誠去澆灌,用熱情來哺育,讓禮儀之詩永久珍藏在彼此的心裏。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説,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而隨着經濟的全球化和對外交流的廣泛化,我們想立於世界之林,就必須提高我們民族的文明素養。《北京晨報》曾報道説,有一個200多人的中國旅遊團去泰國,飛機上三次用中文廣播,呼籲中國乘客不用把飛機上的耳機、毛毯和餐具帶下飛機。令人尷尬的是,下飛機時還是有中國遊客把餐具偷偷藏起來,最後被發現不得不交給乘務員。中國人走到哪都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在國外,許多公共場所都特用漢語赫然寫着“請勿大聲喧譁!”等告示牌,用以提示中國遊客。中國公民在境外的種種不文明的表現,使我們這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民族形象大受損害。同學們,今天,作為文明禮儀的中國人,難道我們不應為此感到汗顏嗎?難道我們還要做“落後就要捱打”的民族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走向世界,就必須重視國民的素質修養,塑造中華人民禮儀之邦的美好形象。

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財富:但如果你失去了文明,那你是徹徹底底地失敗了,因為你已經失去了生命的真諦。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是注重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因此,擁有美德,講究文明,就成為我們每個人心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們從國小習文明,但從同學們的口中總是聽到各種髒話。看見校門外隨處可見的垃圾,我們就應該反思,難道我們只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嗎?難道你就連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都不願意嗎?如果你願意這麼做,環衞工人就不會那麼勞累。

在國外,我看到了許多中國可以改善的缺點。比如過馬路,中國人看到有人過馬路依然飛快地開過去,而美國人看到有人過馬路卻停了下來,不管別人走的多慢,他也不會催,也不會叫,靜靜地等你走過去……

“國家榮辱,匹夫有責”,同學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國小生,我麼有責任做中華文明的傳承者,用“謙謙君子”“大家閨秀”的標準要求自己,弘揚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從小事做起,用我們的行動去感染身邊的人,用我們的真誠去打動他人的心。讓文明之花綻放在我們心間!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關於文明的演講稿1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爭做文明中學生》

有一種美令人驚豔,令人回味,令人追求。這是一種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奪目;有一種美,飄逸在浮雲上,深埋在古壘下,這是一種可以吸引靈魂的美,它——深藏不露。有一種美,給生命帶來激情,給生活帶來温馨,這種美就是文明禮儀之美。

文明是尊重別人,更是尊重自己。文明是一種美德!有人説,於細微之處觀察人。當我走在馬路上,看到行人車輛遵守交通秩序的時候,我看到了文明;當我踏入校園,看到同學們向老師鞠躬問候的時候,我看到了文明;當我看到爸爸媽媽善待老人的時候, 我看到了文明;看到同學們向貧困山區孩子捐款的時候, 我也看到了文明有人可能認為“文明”這個詞離我們很遙遠,實際上不然,文明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上課認真聽講,這是文明;回家認真寫作業,這是文明;別人説話時不隨便插話,這也是文明。文明其實很簡單,但給我們帶來益處卻是無法言説的.。文明是一條瀑布,飛濺着真誠的水花;文明是一縷陽光,驅散了醜陋的迷霧;文明是一縷春風,温暖了失意者的心,;文明是一盆火,燃起春的希望。 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被大家廣泛推崇的優良行為,可事實上我們真的做到了這些了嗎?看看剛打掃過的教室地面上卻飄來了廢紙;看看走廊上起鬨大鬧、推推搡搡的身影;再看看用腳開門,“瀟灑”而過的背影這一切的一切,不覺使人心頭一震。 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左右人生的寬度;我們不能預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我們不能樣樣順利,但可以事事盡力;我們不能改變容貌,但可以展現笑容;我們不能選擇出身,但我們可以選擇文明!文明是一陣清風,爽朗了人們的心情;文明是一盞燈,照亮了前程的光明;文明以一場雨,滋潤了乾涸的心靈!

“天下大事,必行於細”,當我們真正做到“遵公德,講文明”,那我們既是校園文明的受益者,更是校園文明的維護者。 請管好我們的手:愛護公物,不亂寫亂畫;不亂扔垃圾、不打架鬥毆。請管好我們的口:遇到師長、同學,主動問好;不説粗話、不隨地吐痰。請管好我們的腳:上下樓梯,注意謙讓;乘車實先下後上,主動讓座;不踐踏草坪。

同學們,我們期待着文明的陽光灑遍美麗的校園。在這裏,我以一名共青團員的名義呼籲:行動起來吧,讓我們遵守社會公德,爭做一個講文明禮貌的中學生!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創造我們皇冠中學的每一天!!

謝謝大家!

關於文明的演講稿1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五一”節其實就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共同的節日。每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都成為我們讚美勞動者、歌頌勞動的節日。

我們現在還是國小生,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首先應當牢記自己的學習使命。培養高尚的情操,掌握豐富的知識,學會更多的技能,為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勞動者打下堅實的基礎,知識就是力量,今天我們學會的知識越多,將來就能為祖國、為人民作出更多的貢獻。

我們應該從小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在家裏,自己的一服自己穿,自己的牀鋪自己疊,自己的書包自己理;在學校,積極打掃衞生,時刻保持換進的整潔;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培養自己的適應能力。

我們要珍惜勞動成果。“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浪費每一粒米、每一的'水、每一分錢。

我們要尊重每一個勞動的人。勞動最光榮,勞動的人最美。無論是白領還是農民工,無論是科學家還是清潔工,他們都是光榮的勞動者,都應該得到我們的尊重。

我們的幸福生活來源於父母的日夜操勞,來源於老師的辛勤工作,來源於全社會廣大勞動者的共同奉獻讓我們向他們致敬向他們問候!祝他們“勞動節快樂”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