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語法講話》領導講話稿

來源:文萃谷 3.11W

摘 要:《現代漢語語法講話》是結構主義描寫漢語語法的作品,是當時新的語法體系,可謂現代漢語結構語法學的開創之作。作為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其意義和價值毋庸置疑是十分重大的;但由於歷史和時代的侷限,我們也應看到其美中不足。

《現代漢語語法講話》領導講話稿

關鍵詞:語法講話;結構主義;句法;詞類

《講話》注重結構分析,重視句子格式和語序,分析句子採用層次分析法等。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在劃分詞類上,《講話》是根據詞的分佈標準,如詞的共同性質和共同用法。

《講話》認為詞是“既有一定意義又能自由運用的單位”。文章把詞分為:名詞、代詞、數詞、量詞、動詞、形容詞、副詞、連詞、語助詞、象聲詞十類;還介紹了詞頭、詞尾。《講話》把量詞與數詞分別獨立出來各自為一類。此外,文章雖沒有提出“兼類詞”,但在談名詞、動詞、形容詞等詞類時舉了一些可做兩類或幾類的詞語。

《講話》根據詞的分佈標準來劃分詞類,打破了以往傳統語法中以意義劃分詞類的局面。實踐證明,按詞的“性質和用法”來劃分詞類,是符合缺乏形態的漢語的實際的,從而解決了當時漢語詞類劃分的難題。

二、在句法結構上,《講話》巧妙地將結構主義與傳統語法結合起來。

《講話》在句法結構章節寫道“除了一個詞的句子以外, 每個句子都可以分成多少個成分,這些成分相互之間有一定的句法關係,造成一定的句法結構”,這句話其實就體現了形式意義相結合的觀念。文章將漢語主要句法結構分析為主謂,補充,動賓,偏正,並列,把動補結構獨立出來,這是首次。《講話》描寫這五種結構抓住了漢語構造的本質特點,不僅可用來分析單句,還可用來分析短語。從最後一章“構詞法”我們能看到,這五種句法結構,客觀上揭示了漢語詞法結構、句法結構的某種一致性。

根據句法關係,文章把句法成分分為主語、謂語、動詞、賓語、補語、修飾語和中心語。由於重視重視句子格式和語序,句子成分的劃定是以位置為標準,而不像傳統語法學根據施受事來判定主賓語。如在談到“主謂結構”時,《講話》指出“主語在前,謂語在後,合起來造成‘主謂結構’。”它認為主語對謂語講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或者致使謂語陳述的對象。

在區分主語和賓語上,文章明確指出“主語是對謂語説的,賓語是對動詞説的。”“一般地講,在現代漢語裏,主語總是在謂語的前邊,賓語總是在動詞的後邊。從意義上看,主謂跟謂語有各種不同的關係,賓語跟動詞也有各種不同的關係。”因此《講話》取消了“倒裝賓語”這一説法,還按語序標準把賓語分析為受事、處所、存在、結果、施事等。根據語序來確定主賓語為當時漢語主語賓語區分問題提供了新的借鑑。

三、在分析句子的方法上,《講話》突破了傳統語法句子成分分析法,把層次分析法與成分分析法相結合,從而形成了一種新的分析方法——成分層次分析法。

文章認為漢語是“一個結構套着另外一個,或是這個結構跟那個並列”,由此提出分析句子結構的步驟為:對並列結構採取“多分法”,其他四種結構用“二分法”。《講話》既講層次,也講關係。如對句子“帝國主義的侵略打破了中國人學習西方的迷夢” 的分析,文章説:“這句話可以先分析成主語和謂語兩部分,主語是‘帝國主義的侵略’,謂語是‘打破了中國人學習西方的.迷夢’。主語是偏正結構,‘打破了’是動補結構,‘中國人學習西方的迷夢’是偏正結構當賓語用。”《講話》把形式和意義結合起來,對後來漢語語法研究具有啟迪作用。

然而《講話》並不是完美無缺的。正是因為它是一部優秀的着作,我們對它不免要求更高。《講話》讓我不滿足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沒有貫徹一個嚴密的語法體系。雖然在《序》中,作者已經強調“實在擔不起來這個總結的擔子。”這有點過於謙虛了。文章大多是在解釋某種現象,而不能把其聯繫起來,加以概括,建立一個嚴密的體系來統攝一切。有人説《講話》沒有一個統一的語法體系卻也未免言過其實。《講話》其實是有語法體系的,那就是結構主義。比如在分析句子時,《講話》一般採用層次分析法。然而在分析兼語式,採用成分分析法。顯然文章遵循的語法體系在文中並沒有完全貫徹。作為一個重要的語法體系,文章對其説明也不多,在行文中也少有交代,就連在句子分析方法一節,對層次分析法的介紹也就寥寥300多字。

第二,語法基本概念不明確。序中説道本書編寫主要是“從事實出發”,“下定義的時候很少。”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但在探討具體問題時,若無明確的定義,不免給後面工作帶來不便。如在詞類一章,文章對於什幺是詞,什幺是詞類沒有給出具體的語法概念。《講話》論及詞類時談到 “一類詞有一類詞的共同性質,共同用法”,但沒有具體説明什幺是“共同性質”、“共同用法”。在介紹名詞“鎖、鋸”時,説它們“也是動詞”;文章還出現“許多雙音動詞也可以是名詞”這樣的措辭,“有時候形容詞加上’了、起來’一類字眼,如‘花紅了’’雨大起來了’,簡直和動詞沒有區別。”這樣似是而非的對認真學習的讀者帶來許多困難。從定義出發不等於下定義,雖然下一個嚴格的定義很不容易,對漢語語法來説就更加困難,但是由此躲避必須要下的定義,則是因噎廢食,其結果也會適得其反。

《講話》是一部集體寫作的水平較高的着作,使現代漢語從傳統語法想結構主義語法靠近。《講話》距出版已有五十多年的歷史了,其中有些觀點相對於目前的語法理論,可能尚欠完備,也正是這些不足,引導人們去思考,去探索新的發展契機。

參考文獻:

[1]郭鳳傑 一部具有鮮明結構主義特色的現代漢語語法學着作[D].1990

[2]殷煥先 《語法講話》讀後報告[J].1954

[3]段茂升 《現代漢語語法講話》與結構主義語言學[J].2004

作者簡介:諶欣(1991—),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字、語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