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建設的影響因素是什麼

來源:文萃谷 2.65W

企業文化是企業形象中最富有魅力的內容之一。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有哪些影響因素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企業文化建設的影響因素,希望對你有幫助。

企業文化建設的影響因素是什麼
  企業文化建設的影響因素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企業文化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一家企業要想發展的好,就要有一個好的企業文化,在進行企業文化建設之前,要考慮影響因素。

企業家特質。企業家對企業決定性作用無可否定,因此企業家特質、個人魅力、工作風格和經營哲學均對企業文化的形成具有重大影響。

長期形成。企業文化形成非短時之功,需要長時間潛移默化和滲透到心靈深處,才能成為企業員工的共同行為規範和共同意志。

國內國際企業文化新潮。國內、國外知名企業均具有自己的文化模式,並形成一些流行概念。調查表明,使用較多的概念有和諧、誠實、努力、敬業、信用、服務、責任、奉獻、創造力、安全、滿意等。

行業特徵。企業主要屬於哪個行業,那麼該行業特徵應反映在企業文化中。對製造業,強調“個人向上的資質”,即以個人為本,自我實現;對一般服務業,強調“對顧客的服務”;對傳媒業、金融業,強調“對社會的服務”。

追求獨特模式。企業文化最忌流於形式、趨於雷同。我國企業離不開“求實、創新、奉獻、質量第一、用户至上”這些套話。在國有企業其企業文化大同小異背景下,應刻意追求自己特有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一般由企業領袖倡導,以企業全體員工集體意識為基礎,達到全企業的共識和認同,最終融合為全體企業人的默契、習慣和氛圍。有時還須進行強化企業文化的灌輸教育,在塑造企業文化過程中;還應注意企業內亞態文化的整合;引導非正式組織,調動其積極性;並且與企業黨政思想工作、營造“凝聚力工程”結合在一起。

第一層:表層的物質文化。

第二層:淺層的行為文化。

第三層:中層的制度文化。

第四層:核心層的精神文化。

企業文化是決定企業發展好壞的標準,要想企業發展好,就要有好的企業文化,就要有好的企業文化建設,就要考慮企業文化建設的影響因素。

  怎樣進行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建設包括三大部分:企業的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

企業精神文化包括企業的核心理念、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哲學等。物質文化包括企業標誌、環境氛圍、標準色等。制度文化包括企業的規章制度。而最為重要的就是企業的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

企業價值觀是企業的核心、企業精神是企業的靈魂、企業倫理是企業的標尺、企業標誌是企業的形象、企業理念是企業的統帥。

企業價值觀是企業的核心。它明確指出:企業提倡什麼,反對什麼。表明了企業的價值取向。無論是個人或者組織,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有正確的價值觀來指導。不同的價值觀會選擇走不同的路。企業的價值觀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幾種取向:A.經濟價值取向:主要表明企業對利益的看法。企業是經濟實體,必然以贏利作為經濟價值取向和行為規範。但企業不是單純的謀利組織,必須文明經營,適合市場需求,滿足消費者需求。利潤是企業為顧客提供服務後所得到的報酬。比如:為企業創造效益、時間就是金錢。B.社會價值取向:表明對企業和社會關係的看法。企業是社會的細胞,企業要為社會做貢獻,增進社會利益,改善社會環境,促進社會發展。企業要確認並積極處理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造成的社會影響,確認社會問題的存在並積極參與社會問題的解決,既滿足社會的需要,又為企業的發展奠定基礎,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創造無形價值。比如:促進就業、為國為民。C.倫理價值取向:主要涉及企業所有者、經營者、員工之間、企業和消費者之間,企業和合作者之間等的關係。企業應遵守倫理道德規範,以正直、善良、誠實、守信的企業行為,確立和各方的良好關係,以實現持續的發展。D.人文價值取向:企業即人,去人則止。企業必須以人為本。一切為了人,依靠人,具有人文關懷。比如:TCL集團的價值觀:為顧客創造價值、為員工創造機會、為股東創造效益。價值觀必須是真實的,假的價值觀不可能成功和持久發展。以往價值觀教育失敗的主要原因:違背現實與常理的極端教育。結果是:壞人是極端壞,只做壞事,不做好事,沒有一絲善心。好人是極端好,只做好事不做壞事。沒有一毫私心——違揹人性。結果造成:極端壞人很少有,好人榜樣不長久。

企業精神,是一個企業全體員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鳴的內心態度、意志狀況、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員工是否認同,是企業精神形成與否的首要標誌。員工的認同,是企業精神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基本依據。企業精神是一個企業積極向上的羣體意識的體現,決定着一個企業的品格與風貌,凝聚着企業的精氣神。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靈魂。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特質中最富個性、最先進、最有號召力的內容的反映。

倫理是指道德關係及其相應的道德規範。企業倫理是倫理的具體表現之一。通過道德企業規範來調節企業和員工的行為。企業倫理表明的是一個企業為什麼要存在,將會以什麼方式和途徑來體現和實現存在。企業倫理是指企業全體員工認同並在實際處理各種關係中體現出來的善惡標準、道德原則和行為規範。企業倫理道德建設應處理好以下四種關係:1.處理好企業、國家、社會的關係,建立“企業道德”的約束機制。2.處理好企業與環境的關係,建立企業生態道德的約束機制。3.處理好企業與人的關係,建立企業人際道德的約束機制。4.處理好企業的本職工作權利和企業的特殊行為責任之間的關係,建立企業行業道德的約束機制。比如:聯想集團的道德價值觀:寧可損失金錢,決不喪失信譽,生意無論大小,一律一視同仁,勤勤懇懇勞動,理直氣壯掙錢。

企業形象是企業文化的外顯形態,也是企業文化的載體。企業形象是一個企業的個體形象、類形象、組織形象、藝術形象、自為形象的複合集成。企業的個體形象,是企業內部各種邊界清晰的實體的相貌、形狀的複合集成。企業的類形象,就是和該企業所屬類別的本質相一致的可以感知的外在形象。企業的組織形象,是由屬於該企業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各種對象,組成標誌和象徵系統而形成的感性表象。企業的藝術形象,是由該企業的理想、理念以及對它們的具體生動的表達所組成的感性表象。企業的自為形象,是企業把理想、理念轉化而成的客觀實在集合而形成的感性表象。

企業哲學是指導企業經營管理的最高層次的思考模式,是處理企業矛盾的價值觀及方法論。企業哲學是企業文化的內核和動力源泉,只有在有足夠的.能力處理企業發展的內外矛盾的前提下,企業才能確立其核心價值觀以及圍繞價值觀的辨證方法論。企業哲學包括:經營理念、服務理念、財務理念、生產理念、管理理念、市場理念、競爭理念等。

  企業文化建設需要處理好的關係

一是企業與員工的“和諧關係”。員工是一個企業的主體,企業與員工關係也是企業各種關係的熱點之一。沒有員工,企業就無法讓資本增值,員工是企業的動力。反之,企業也為員工提供了就業和發展機會,為他們提供生活資料,員工要感恩企業。這也涉及一個“ 和諧”的概念,要努力讓雙方達到一個平衡點,要始終關心員工的利益,幫助員工舒心工作,給員工培訓機會,提倡終身學習的理念,要讓員工覺得自己與企業並不是一個被僱用關係,要有“企業的事是自家的事”的概念。讓員工在企業成長,企業與員工的關係和諧了,員工才能愛企如家,才能主動熱情的把工作做好。

二是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和諧”關係。“和諧企業”概念中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和諧”關係是必須高度重視的。一個企業要生存並得到發展,加強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關係的融洽至關重要。企業健康成長與企業團隊的健康成長密不可分,團隊的效益就是企業的效益。一個企業要可持續發展,除了做好企業遠景規劃,把眼光放遠外,處理好領導者與員工的關係可以保持和增強團隊戰鬥力;各級管理者要抱着對員工負責的心態來解決問題,要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克服浮躁心理,做好對員工思想的疏導工作,要多向員工提供培訓機會,支持員工自身發展。

三是企業與社會的“和諧”關係。企業成功歸根結底是社會給予的,只有對社會抱有感恩之心的企業才能真正得到社會尊重,才能融入社會。只有理解企業與社會的“和諧”關係,才能懂得回報社會是企業的責任;企業是為推動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而盈利的,盈利只是手段,不是最終目的。

四是企業與環境的“和諧”關係。自然資源是不可再生的,對資源的浪費最終是要受到大自然的報應的,小煤窯亂採濫挖造成煤炭資源回收率很底,事故頻發就是最明顯的例子,由於不重視環境保護引發的自然災害更是屢見不鮮。企業發展不能以犧牲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為代價,要努力合理配置和利用資源,不能破壞自然環境。因為破壞自然環境,就是毀壞人類自己的明天,也是斷絕企業生存、發展的希望。

五是企業與客户的“和諧”關係。從產業鏈的角度來説,和諧是上下關係,周邊關係的平衡發展。在這方面企業追求的是生產的產品客户滿意、創造的生產價值有利於股東,有利於員工,有利用社會,也有利於與企業有合作關係的上游、下游企業。競爭對手不一定就是敵人,要與對手進行良性合作,與產業鏈上游、下游及周邊企業加強溝通,在競爭與合作中共同發展和進步,爭取雙贏、多贏、共贏。

六是企業與政府的“和諧”關係。政府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在加快經濟改革,尤其是投資體制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財税體制改革以及制定社會公共政策方面起着關鍵主導作用。在溝通和諧企業過程中,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為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擔當着重要責任。主動處理好企業與政府的關係,對企業所在地的環境負責,為當地的居民生存環境負責,依法納税,與政府做好溝通、協調工作,取得政府的幫助和支持,也是構建和諧企業、實踐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樣是企業為保證自身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的內在要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