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調查報告

來源:文萃谷 3.1W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對我們來説並不陌生,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調查報告,歡迎閲讀與收藏。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調查報告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調查報告1

92%的企業選擇了網絡招聘、應屆畢業生試用期流失率明顯高於企業員工整體流失率、近半員工認為現有薪酬一般……

近日,廈門市行為科學學會、戰略人力資源專家機構仝博諮詢、福建省企業人力資源發展促進會等聯合發佈了一份《XX年福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調查報告》。據瞭解,該報告已經連續發佈10屆,調查範圍全面覆蓋了福建省各地市及各種類型、規模的企業。

應屆生試用期流失超一成。

我省企業人才招聘渠道比較全面,基本能適應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要求。調查顯示,網絡招聘和內部推薦仍是主流渠道,92%的企業選擇了網絡招聘,內部推薦佔到了82%,都比上年增長了3%。獵頭公司和媒體廣告的選擇下降得比較多。

調研發現,隨着移動互聯網平台的迅速發展,不少企業採用線上線下的多渠道組合招聘,特別是金融、地產、it、電商等行業。而且,新的網絡招聘渠道不斷增加,雲招聘興起,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網絡招聘效率提升,也具有了更高的精確度。

在人員選拔上,“問答面試”仍是我省企業在人才選拔上的最主要方式之一,面試佔比雖然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達到了91%;“知識技能測驗”佔61%,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上年是57%,而XX年僅佔37%;而選擇心理測試的企業則持續下降,佔比11%,上年是14%,XX年佔到了21%。

調研同時發現,在招聘效果上,效果一般和比較有效旗鼓相當,分別佔比48%和46%,而試用期流失率高依然是個突出問題。數據顯示,應屆畢業生試用期流失率明顯高於企業員工整體流失率,超過10%,而企業員工的平均離職率隨着85後員工佔比增高而加大。

對薪酬很滿意的只佔1%。

調查顯示,在“薪酬與工作業績掛鈎”上,75%的員工認同要科學設計薪酬結構和掛鈎比例,認同和接受業績對薪酬收入調節作用,還有22%的員工認為應提高現有的掛鈎比例。

在薪酬的外部公平性上,62%的員工認為差不多,但也有23%的人認為偏低。課題組認為,外部公平性對員工影響巨大,是企業能否吸引和保留人才的關鍵。因此,企業在設計薪酬時至少要保證在關鍵人才或崗位上有競爭力。

此外,調查顯示,在薪酬自我公平性上,很滿意和很不滿意的都只佔1%,34%的員工較滿意,49%的員工表示“一般”,比上年增長了4%,不大滿意的佔了13%。

業者認為,如果一個企業長期處於“一般”的狀態,員工的潛力和主觀能動性將受影響,很難打造一支有戰鬥力的團隊。

不過,薪酬的自我公平是一把“雙刃劍”,公平性不夠會挫傷員工積極性,過度強調自我公平,則又容易吃“大鍋飯”。

數據還顯示,我省企業最主要的定薪方式是“由hr按工資標準制定”,佔到40%,比上年提升了9%;崗位評價、個別協議佔39%,下降了4%;而由公司領導臨時定和由用人部門與其談判確定的佔比都是14%。

相關內容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社會調查報告關於20xx年福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調查報告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調查報告2

我國大多數民營企業是家族企業。根據最新的一次全國民營企業普查資料,民營企業內部普遍實行家族制管理,已婚企業主的配偶50.5%在本企業做管理工作,9.8%負責購銷,已成年子女20.3%在本企業做管理工作,13.8%負責購銷。而在亞洲,由於市場經濟 發展的時間不長,約半數以上的大型企業以家族所有的形式存在。知名的家族更是比比皆是,李嘉誠父子成功的故事為許多人津津樂道。

家族企業“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公司治理結構在一段時間內反而顯得簡單,但同時也埋下了隱患。在企業做大後,原先靠親情維繫起來的不明晰的產權如果處理不當,有可能引發內部爭權奪利,不少家族企業內部人才缺乏卻又不願意管理權旁落。許多暴露出的問題表明,中國的家族企業面臨着巨大的成長挑戰和觀念升級。

一、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

民營企業由於收入低、人才成長環境欠佳,加之家族式的管理對人才晉升等要求的侷限,引進並留住人才有一定的難度,使得人才匱乏成為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仔細分析不難發現,民營企業人才匱乏的癥結在於人力資源管理的不得力,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缺乏正確的人力資源管理觀念

民營企業的大部分決策者還沒有對人力資源管理有一個深層次的認識和了解,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觀點是:建立一種有效的管理機制以最大限度地獲取人才、培養人才、發揮人才的潛質。人力資源管理強調與員工的交流,重視公司文化和凝聚力,培養員工對公司的責任和認同感。而目前我國的許多民營企業對這一觀念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事務性管理層面,以組織、協調、控制、監督人與事的關係為職責,謀求人與事相宜為目標,以事為中心,要求人去適應事,強調使用而輕培育,將人視為成本算人頭賬,而不算人力資本賬,使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停留在較低的層次上。

(二)缺乏人力資源戰略規劃

近年來,民營企業的發展迅速,人力資源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尤其是中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人才的缺乏使得民營企業發展的後勁不足。作為一個企業不能等到用人時才去找人,而應事先有人力資源規劃。在企業的戰略目標、經營計劃、生產計劃、財務計劃的基礎之上形成本企業的人員替補計劃、招聘計劃、退養計劃、發展計劃等。誰是企業未來的領導人?誰是企業未來的“領頭羊”?這是每一個民企老闆必須經常思考的問題。許多民營企業業主存在功利主義,有開發培養人才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的顧慮,對人才只用不養,缺乏充分開發培養、合理使用、有效管理人才的觀念。這種觀念無疑將企業人才的能力侷限在現有水平上,不能有效地挖掘員工潛能,更是對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極大挫傷,其後果必然極大的阻礙了企業自身的發展。

(三)員工流失快,人才穩定難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流動速度越來越快,機制越來越靈活。很多民營企業老闆認為只要有錢,不愁在市場上找不到人。可是他偏偏忘了,骨幹人員的離去,帶走的不僅是技術、市場及其它資源,而且更可怕的是遺留下來的不安全感和不穩定感,使得員工心態不穩,進而引發“跳槽”,整個員工隊伍流失加大,甚至導致高層管理人員的流失過快。嚴重影響了士氣及整個組織氣氛。有資料表明,我國民營企業員工跳槽現象十分嚴重,有的企業員工流失率達25%,以至於影響到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企業由此陷入了招聘—流失—再招聘的不良循環中。這一方面加大了人力資本損耗,使人力成本上升;另一方面也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難以維持,影響了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損害了企業的形象。對企業來講,人才隊伍的相對穩定是必要的,流動異常,不利於工作的延續和事業的發展。

(四)人員招聘不規範,方法單一

人員的招聘本身應具有很明顯的計劃性、程序性和科學性。而我國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由於缺乏規範的招聘規程,在招聘時沒有詳盡周密的招聘計劃,其招聘往往呈現出“現用現招”的特點。結果往往是招聘者重複性地到本地或跨地區的人才市場上去尋找企業所需要的人才,這樣既費時,又費力,造成了招聘成本過高,而且企業難以招到滿意的人才。

另外,大多數民營企業在招聘時,往往採用傳統的面試法,很少採用筆試法、情景模擬法和心理測驗法來考察應聘者的寫作能力、分析創造能力、組織決策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面試法具有簡單、直觀、節省時間的特點,但僅靠面試是很難測試出一個人的實際能力的;加上多數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本身的專業素質較低,在招聘時,往往憑經驗辦事,重學歷不重能力。重應聘者的言談,不注重考察實績,甚至以貌取人。可以想象,這樣的“伯樂”怎麼能夠找到真正的“千里馬”呢?

(五)管理人員素質偏低

在知識經濟時代,對企業員工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隨着民營企業的發展與壯大,接踵而來的問題是人才的缺乏,尤其是缺乏高素質的管理人才。目前民營企業管理人員的現狀是:

1、學歷不高

除了一些集團化發展的企業及一些從事高科技行業的人才素質較高之外,由於民營企業大多數是家族式管理,其管理人員多是家族成員或企業的創業元老,而他們當中大部分的學歷偏低。

2、缺乏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知識

一般來説在民營企業中從事人力資源的管理者缺乏現貨企業管理的基本認識,不大懂得按現代企業制度運行企業,在管理方式上,大部分仍處於經驗管理階段。

(3)專業結構單一,複合型的管理人才少

尤其在一些民營高科技企業中,大部分管理人員都是單純學技術出身的,知識結構太單一,缺乏必要的相關管理知識。民營企業如何拓寬提高人才素質途徑的渠道,如何通過科學配置,整合人力資源、充分發揮人才整體效應、實現素質與結構的和諧,就顯得非常重要。

(六)人才晉升難,發展空間小

由於大多數民營企業屬於家族式企業,因此,在人才選用和晉升時,最為擔心的是這些人才對企業或老闆的忠誠。一方面,企業感到原有的親戚朋友創業元勛的能力、學識和素質已難以勝任企業的持續發展,急需從外部選聘人才。但另一方面又顧慮從外部選聘的人才是否和自己一條心,能否忠於企業,忠於職守。在這種心理影響下,導致企業以家族成員利益為中心,企業內從財務到人事等核心部門充斥着本家族人士,從而造成近親繁殖。相應地,則把引進的外來人才放在各種框框的控制內使用,把人才手腳捆起來跳舞。在晉升、培訓機會的分配與安排上,不是以員工的能力與實際需要為標準,而是將外聘人員當作“外人”,一律拒之門外。

(七)強調管理,忽視激勵

大多數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基本上還處於傳統的人事管理階段,過於強調組織中的管理制度與管理程序的制定,忽視了建立和健全有效的企業激勵機制。現代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更多地把人看成是一種活的資源來加以開發、利用,把激發人的熱情、增強人的能力作為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目標。通過有效而正確的激勵技巧,激發出每個人內在的活力,使其始終保持一種積極進取、奮發向上、勇於拼搏、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把潛能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

目前許多民營企業認識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並以較高的工資收入或其他物質激勵方式吸引人才,但在對人才資源管理的過程中,單一地以增加報酬激勵員工的工作激情,忽視非物質的激勵方式(如理想激勵、目標激勵、榜樣激勵、培訓激勵和自我實現激勵等),忽視良好的企業組織環境的培育,使得企業缺乏凝聚力,員工缺乏歸屬感。

(八)注重培訓的形式和數量,忽視培訓的內容和質量

隨着民營企業的不斷髮展壯大,企業本身也認識到培訓是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手段,許多企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搞培訓,結果卻是受訓者對培訓內容興趣不大,參訓的積極性不高,培訓對促進管理及人員素質的提高作用不明顯,培訓的整體效果並不理想。究其原因在於國內許多民營企業的培訓往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具有被動性、臨時性和片面性,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培訓目標並沒有與崗位相聯繫。培訓並沒有與員工的工作績效的提高相聯繫。培訓並未與員工個人發展相聯繫。只圖完成任務,辦了多少期班、培訓了多少人,至於為了適應企業的發展所應該做哪些培訓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缺乏培訓要求的調查,並且缺乏培訓體系的規劃,培訓手段落後,培訓形式單調,培訓方法不適應成人學習特點,培訓者專業化素質不高,培訓資料和教材缺乏,培訓政策不到位等等都給培訓工作帶來了挑戰。

(九)人事法規政策淡漠

我國民營企業中,由於部分企業經理只知道技術、產品與市場的重要性,而對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認識較少,所以選用人力資源管理人士隨意性很強。這些人力資源管理者基本上身兼多職,既不懂勞動人事政策,又沒有勞動人事管理專業知識和經驗,在管理上根本不考慮人事法規政策,完全依照老闆的旨意行事,老闆讓怎麼幹就怎麼幹,企業的建章建制、醫療保險、社會保險等管理也不健全。該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的不籤,該給員工交納社會保險的不繳,由於勞動力市場的買方特點,員工只得接受不合理條件的限制,這就使員工缺乏歸屬感、穩定感,增加了員工的流失率。更有部分民營企業為了點滴的局部小利,經常大規模的換人,造成人員流失率大20%,員工的基礎隊伍不穩,事業發展受到影響。有的民企甚至害怕員工在企業工作時間過長,企業將要給予其較多的福利待遇,而有意藉故解僱資深員工,傷害了一些員工的感情。

二、民營家族式人力資源管理

(一)家族制企業管理的弊端改革開放20多年來,以家族制企業為主要的民營迅速。改革過程中,由於企業制度和管理模式尚未建立,所以在民營企業中家族制度而然地承擔起整合資源的作用,家族制度的一些基本原則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得到充分發揮,並適應了一定階段的企業發展需要。這是因為:

(1)到為止,我國個人和企業的商業信用不足,融資關係的建立往往需要靠家族血緣關係的支持,融資對象主要在家族和親朋的範圍中,出資人大都來自家族內部,家族內部的信任關係降低了企業內部的管理交易成本和監督代理成本,集資可以解決企業發展資金不足的且成本低廉。

(2)家族式企業集中決策比較靈活的特點可以使企業抓住發展機會,家族內部的信息封閉有利於企業行動的保密性不給競爭對手以可乘之機。

(3)民營企業的所有者面對“經營者持大股”、 “企業家(經營者)創造利潤”的社會輿論,對請人管理企業不能不多一分疑慮,多一分謹慎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在這種輿論下,職業經理人難以形成健康的職業道德規範。

但是,在完成原始積累以後,隨着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家族制管理的固有缺陷就成為民營企業再上一個台階的最大障礙。家族制管理的弊端有:第一,經營者選擇面狹窄,無法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家族制企業選擇經營管理人員往往侷限於家庭血緣關係中,事實上繼續依賴於企業主個人家族成員已經很難保證企業的繼續發展了。企業家族圍牆弱化了家族以外成員對於公司的凝聚力,家族企業“內部繁殖”現象嚴重,管理權也大多傳子不傳賢,傳內不傳外,家族外成員在企業中始終有一種被排斥和被拋棄感。選擇優秀人才的範圍狹窄,必然企業的經營效率。第二,集權式管理模式容易導致企業戰略決策失誤。企業主個人獨斷決策,隨意性大,影響決策的質量和性。特別是在一些私營企業主小有成就時,以為自己理所當然成了企業家,盲目自信,更容易沿用過去成功的經驗決策方式。這類家族制企業決策靈活、規範性低,以經驗直覺為基礎,信息收集、處理、利用無規則,信息溝通方式主要為非正式的偶遇式,信息成果準確度及操作性均較差,對於市場、政策和管理諮詢等現代信息服務非常陌生。粗糙的決策往往不影響他們發跡,但在企業的長期發展中這種決策會帶來無窮後患。第三,缺乏科學合理的約束管理機制,對家族以外的人員缺乏凝聚力。

經營者的權利無制約,缺乏有效的監督,企業不是靠健全的機制進行管理,而是憑經營者主觀的經驗和常識,靠簡單的信任和親情去約束人。以人情代替制度,使企業管理制度扭曲。過分依賴情感的作用,勢必削弱企業管理者的“制度意識”;難以形成制度化管理。在這些民營企業中,許多人才往往是有責無權,大小事只能按老闆的旨意行事,存在太多的獨裁和專制。這必然會使崇尚科學與民主的人才和老闆及原體制發生衝突,由開始重用到冷淡、到不用,最後只能是自動離去。

(二)家族制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上的弊端

1、在人力資源制度安排上,隨意性代替規範化家族企業的經營管理機制從根本上有別於國有企業,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這有它適應市場供求關係積極性的一面,但表現在人力資源配置方面,基本人事制度不健全,對員工的招聘、錄用、培訓、晉升和辭退等沒有一套科學、合理的制度規範和操作程序,往往憑企業主的以往經驗和主觀判斷,隨意性很大,感情多於理智,內外有別。對家族成員因人設職,親朋好友不管能力高低都被安排在重要的崗位;家族以外的員工崗位設計不合理,職責過大,要求苛刻,一旦違規處罰過重,這樣不僅挫傷了非家族成員的工作積極性,也很難把高素質人員招至麾下。因此,家族企業在規模擴大以後,必須建立科學、公正的用人機制,用“規制”代替“人治”,任人唯賢,按照制度規範招納賢才,充分發揮人力資本潛力,適應多層次、寬跨度的綜合性企業管理對人力資本的需求。

2、在人力資源配置上,重學歷輕能力我國家族企業大多是在城鄉個體工商户、各類專業户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企業主文化層次較低。這些企業主在自己創業的過程中,深深體會到知識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紛紛招聘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到自己的企業,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這是非常可貴的轉變。但在人才認知上,不少家族企業極易走向另一個極端:“唯學歷論”。不分析工作崗位需要,不講究職責分工,不計聘用成本,一味追求受聘者的高學歷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以致出現了門衞必須專科畢業,一般操作工必須本科畢業的現象。慕虛名而不求實效,用高學歷裝點企業門面,作為向世人誇耀的資本。這不僅極大浪費了國家的人力資源,增加了企業的成本支出,也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據調查,家族(民營)企業最缺乏的核心員工是:專業營銷人員、熟練技術工人和職業管理人員。這類人員並不能完全通過學校培養出來,而必須經過市場經營實踐鍛鍊才能造就出來。家族企業員工整體素質較低,人才匱乏,確實需要引進大量高層次人才,特別是有經驗、懂技術、會管理的複合型人才,但高學歷並不等於高素質,如果一味追求高學歷而忽視聘用人員的工作經驗、團隊精神、協作能力、創新意識等方面的素質,則是捨本逐末。企業人才配備的關鍵不在於有多少高學歷、高職稱人員,關鍵在於人力資源搭配合理,人才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專業結構、性別結構優勢互補,發揮整體協同優勢,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相適應,提高人力資源的整體配置效率。

3、在人才結構上,重視技術型人才輕視管理型人才毋庸諱言,技術進步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沒有先進的技術支撐,產品在市場上必然缺乏競爭力,影響其經濟效益但很多家族企業人才結構單一,過分注重技術領域,而忽視管理人才的引進與培養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論文。在家族企業中,尤其是高企業中,創業者往往是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是本行業的行家裏手,在技術創新、產品開發方面有着自己的優勢。但作為企業主,易陷入經驗主義,片面認為有了先進技術就能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就能佔領市場,從而獲得利潤,甚至為了追求技術先進而進行研究開發。家族企業大手筆的引進專業技術人員,而不注意管理部門人員的配備,缺乏人力資源管理的統一部署和協調配合,忽視了科學管理在企業經營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發展不協調的局面,結果企業雖然有先進的技術能力,產品性能也很好,但由於管理跟不上,成本降不下來,銷售上不去,售後服務搞不好,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並沒有很大改觀。實際上,家族企業規模擴大以後,更為缺乏的是高素質、複合型的高層經營管理人才,特別是企業策劃、資本運營、職業經理等方面的管理人才,家族企業人、財、物的配置,產、供、銷的銜接,技術、資源、信息的利用,都離不開管理人員的指揮和協調,在企業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合適的人才,才能使企業所有的經濟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最佳組合,發揮企業的`最大潛力,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4、在激勵機制上,用物質刺激代替精神關懷有效的激勵機制能夠極大的激發員工的潛能,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為企業創造出更多的財富。激勵是一項科學含量很高的複雜工作,家族企業要結合本企業的實際,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運用有效的激勵,提高員工的士氣和忠誠感。但在家族企業中,企業與員工之間基本上是一種僱傭與被僱傭、命令與服從的關係,企業主對激勵的理解十分簡單,認為激勵就是“獎勵加懲罰”,把員工看成是為自己掙錢的“機器”,不僅缺乏長期、有效的激勵機制,激勵手段也過於簡單,主要就是物質激勵形式,幹得好就加薪,做不好則扣錢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從上分析,當員工的貨幣收入達到一定數額後,再增加單位貨幣收入的邊際激勵效果將呈遞減趨勢,金錢的激勵功能弱化,激勵強度下降,物質激勵並不總能起到預期的作用。按照行為科學理論,企業員工不僅是“經濟人”,更是“社會人”,他們是複雜社會系統的成員,不僅追求物質利益,更有社會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企業在物質激勵方面,也要進行激勵手段的創新,可以通過工資、獎金、紅利、利潤分享、員工持股、股票期權等多種方式;特別是在精神激勵方面,把企業目標與員工利益結合起來,使其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和歸屬感,使工作本身變得更富有挑戰性和開拓性,給員工創造實現人生價值的機會,創造有特色的企業文化,注重感情投入與人文關懷,在提高員工的自我發展意識中從整體推動企業的發展。

5、在人才開發利用上,重視人才引進,輕視人才培養家族企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是一項長期而細緻的工作,企業必須制定完善的人力資源開發與培養戰略,並在企業中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隊,才能使企業的發展常盛不衰。但有的家族企業有嚴重的急功近利思想,短期行為較為普遍。表現在人力資源開發管理上,不願意自己投資培養,不願承擔人才投資成本與人力資源投資風險,總想坐享其成,挖其他企業人才牆腳;或者等到人員空缺影響正常運作時才急急忙忙向外界招聘,由於時間倉促,很難保證錄用人員的質量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論文。從長遠看,家族企業必須創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養與再生機制,以自己培養為主,外來引進為輔,企業的發展規劃必須有相應的人力資源開發培養計劃相配套,制定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規劃,把人才培養作為部門領導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為員工提供一個繼續和自我發展的空間,關心員工的工作環境和發展環境,使其有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保證家族企業對人力資源的吸引力,維持人才數量和質量的穩定性,解決家族企業高級人才流失問題。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調查報告3

一、調查背景和樣本

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化和發展,我國民營經濟已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最有活力的組成部分,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浙江作為我國民營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其民營企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靈活的企業制度和良好的經營環境而成就的“温台模式”,使民間企業家的才能和創業積極性迸發出來,彌補了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能源、資源劣勢,創造了温、台州地區民營企業欣欣向榮的局面。在温、台州地區中小型民營企業的創業初期,其靈活的選人、用人制度以及凝聚力較強、監督成本較低的家族式管理,為企業的發展節約了成本、贏得了時間,造就了企業的快速發展。21世紀是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尤其是人才的競爭。那麼這些優秀的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狀況又是如何呢?為此,本小組展開對温州、寧波、紹興、舟山等幾個民企發展比較典型地區的調研,以此輻射整個浙江地區,管中窺豹,來了解浙江地區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現狀。

本次調研涉及大中小各類規模的企業。從生產領域看,所調研的企業涉及服裝、皮革、塑料化工、機械、輕工工藝、五金、印刷、房地產、餐飲等眾多產業。因此,此調研成果極具普遍性、代表性和全面性。

二、調查內容和現狀對比分析

浙江的民營企業多為家族模式或集體合作形式,以鄉鎮個私股份集團為主要構成,一般下設多個子公司,充分吸收外資、政府扶助等各方資金,領導層以家族、親友為主,在人事運行上有較大的主觀性。在調查中發現,發展比較成熟的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存在着較大的差異。在所調查的企業中90%的中小企業實行家族式管理,而80%的規模較大的企業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和比較正規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實行科學管理。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人力資源管理方面

調查發現,65%的中小企業沒有獨立的人力資源部。即使有人力資源部門的企業,也仍然沿襲過去的考勤、獎懲、工資分配等純管理約束機制。同時中小民企普遍缺乏挖掘和培養企業自己人才的中長期計劃,沒有系統進行培養開發人才的工作,人才嚴重青黃不接,根本沒有將管理職能轉到開發和培訓人力資源方面來。而在調查的企業中,90%以上的大中型企業有獨立的人力資源部,對員工的招聘、錄用、培訓、管理、晉升和辭退等方面有相對比較科學合理的制度規範和操作程序。

招聘用人方面

在招聘這一塊,70%以上的中小企業缺乏科學的崗位分析及能力素質分析,企業常常根本不知自己需要什麼樣的人。對一般的操作工往往是老闆接到業務了發現人力不夠時才想到招聘錄用。而對於高素質人才,企業常常感覺到自己是缺人,但是什麼崗位缺人,崗位缺什麼樣素質的人,該如何與應聘者談什麼樣的條件,都一概不知。沒有深入的人力資源需求分析,只能憑感覺尋找高學歷、高職稱的人員,造成“唯學歷論”誤區。但往往又是高的不來,低的又不想要,或者高的來了卻留不住。大部分中小企業的領導層幹部來源於親戚或值得信任的朋友,因人設崗的較多。其管理層崗位的招聘最看重的不是能力,而是可信任度。

相對於處於初創或發展中的中小企業來説,大企業的招聘顯得比較成熟。調查結果得知,85%的大企業有人力資源規劃和崗位分析。區別於中小企業只用廣告招聘和員工推薦兩種比較單一的招聘方式,大企業實現了招聘途徑的多元化,如網上招聘、人才市場招聘、校園招聘等。而在關鍵人才招聘中,大企業比較注重技術能力等,而且但都會預留一部分管理崗位用於安排有裙帶關係的人。

培訓開發方面

中小企業在培訓方面做得較差,有嚴重的急功近利思想,短期行為較為普遍。表現在人力資源開發管理上,只想引進熟練的操作工、成熟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希望能“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他們不願意自己投資培養,不願承擔人才投資成本與人力資源投資風險,總想坐享其成,挖其他企業人才牆腳。他們在人才培養方面表現出“等不起”現象,企業不願自己培養人才。在所調查的中小企業中,有三家最基本的崗前培訓也沒有。即使有培訓的,也只是傳統的“師徒型”老員工帶新員工式。雖然此種方式受到業界眾多專家的批判,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得已的因素。調查中一位管理者説:“我們也想像書上説的搞培訓搞開發,但對於正處於起步階段的小企業來説,這根本不現實。我們首先得生存下去,這就需要不斷的縮小成本。為了減縮成本,我們就不得不取消人力資源部、培訓開發這類見效慢投入高的投資。”正如這位管理者所言,中小民營企業由於資金短缺,取消培訓開發等人力資源管理職能是不得以而為之,是生存之必需。

大企業在培訓上所做的相對較多。培訓方式多樣化,對關鍵人才的培訓把講座、授課、外派學習等方式相結合。但存在的不足在於很多企業高層缺乏科學的培訓理論知識。幾家大企業的培訓仍停留在缺啥補啥,而很少是為了以後更好的發展。附帶而出的是培訓內容也往往是領導説了算,缺乏前瞻性和科學性。

績效考核方面

調查中發現,超過一半的中小企業近乎沒有績效考核。他們對操作工優差的劃分只是根據生產產品的多少。而管理人員的績效完全憑老闆或總經理的印象主觀判斷。存在着很大的主觀色彩。

大企業在績效考核方面基本有一定的標準、方法和流程,但仍存在許多缺陷。60%以上的企業只是為了考核而考核,考核結果只是用於工資獎金的發放或人員的晉升降職,而且基本只有上對下的考核,沒有平級或下對上的考核。在調查的企業中,只有兩家企業有為了提高員工未來績效而進行了發展性考核,並有績效面談和反饋。

薪酬管理方面

調查的幾家中小企業中,幾乎沒有一家有比較完善的薪酬管理系統。他們對一般操作工的工資發放完全按照計件或月工資計算,但很少有獎金。而管理人員只拿固定工資,他們的獎金取決於老闆願意拿出來分給大家的數額。獎金有無或給多給少老闆説了算。往往是平時跟老闆關係熟的人工資獎金更高。隨機性和主觀性很大,嚴重缺乏公正性、公開性、和公平性。但有兩家企業以員工持股方式作為薪酬支付方式之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極大激發了員工的積極性。

大企業在公平公開公正方面比中小企業有所改善。但也存在某些方面的誤區與不足。如薪酬形式單一,多數只是傳統的工資加獎金形式。只有一家四星級酒店對關鍵性員工實施了帶薪休假等新薪酬形式。薪酬雖與績效掛鈎,但因為沒有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體系與之匹配使得薪酬分配也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福利體系不完善。有一半以上的被調查企業沒有養老保險等法定福利。因此,很難建立起員工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員工關係管理方面

調查顯示,中小企業的員工平均流動率達到45%左右,嚴重者超過80%。特別是基層員工的變換,一家紡織企業每年過年後70%——80%的員工需要重新招聘。而大企業的員工流動率一般在30%左右。這跟員工關係管理存在密切的聯繫。人才在民營企業看不到成長的空間,沒有地位,沒有成就感,在掌握一定技能後往往就跳槽,使企業面臨人才競爭的劣勢,削弱了企業的實力。一些有特殊技能的員工頻繁跳槽,泄漏了企業的商業祕密,帶走了企業的核心技術與市場競爭策略,使企業失去了其原有的競爭優勢。在我調查的企業中,親戚朋友往往是能進不能出,但能力有限。而真正的核心人員又留不住。在員工關係管理方面,大中小企業存在普遍的共性。基本理念都認為企業與員工只是一種各取其利的金錢僱傭關係,以為員工拿到了應該拿的錢,別的事就不用管了。都沒有專門的機構來協調和維護員工關係,或者把員工關係的維護看成是人力資源部一個部門的事情。大部分企業都沒有工會,就算成立工會的,也往往是有名無實。在薪酬體系設計時,重物質激勵輕精神激勵,企業領導缺乏感情投資。

三、結論與對策建議——“家族模式”還是“職業經理人模式”

從以上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業普遍使用的是“家族模式”,而發展比較成熟的企業較多使用現代科學管理的“職業經理人模式”。近來眾多業內人士對“家族模式”大肆批判,把它作為民營企業短命的罪魁禍首,並極力宣揚改制成“職業經理人模式”來突破短命怪圈。然而,本人認為這兩種不同的模式適合在民營企業的不同階段使用。不能妄然談論孰是孰非。

作為一種最普遍的企業類型,家族企業早已遍及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證明了家族企業並不是一種落後的企業,其經營也不是一種落後的經營。美國《家族企業評論》發表的一篇報道稱,在全球500強企業中,37%是家族企業。另據有關資料顯示,世界上大約80%的企業與家族有關。同樣,當民營企業在浙江遍地開花時,家族企業也到處安家落户,“家族模式”也成了“温台模式”的代名詞。在創業初期,“家族模式”有着無可比擬的優勢。家族企業的創業者往往就是經營管理者,同時又是家族的權威,這就決定了家族企業有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家族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合二為一。《金融時報》對全球企業做過一個比較:“家族企業有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家族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合二為一,在經營上較具彈性,遇到外在環境發生變化時,往往能較非家族企業更迅速的做出明確而有效率的決策。”家族企業比非家族更具生命力,表現在其有強大的凝聚力,高度的一體感和創始人的吃苦耐勞精神。這些優勢使得“家族模式”成為創業初期的最佳選擇模式。這也是“家族模式”成為中小民營企業蓬勃發展的浙江地區的特色模式的原因。

當然,隨着企業的不斷髮展,家族企業原先被隱藏的一些劣勢開始暴露出來,成了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的的障礙,如重感情輕理性、用人的混亂、內部人際關係的衝突等。這時需要成功實現轉制,把現代企業制度與家族制度親密結合,實現管理專業化,即要由具有管理、人力資源、市場營銷等專業知識的人員來管理企業,改變過去所有者與經營者一體的“家族模式”,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實現從“家族模式”向“職業經理人管理模式”的轉變。

根據以上的結論,浙江的民營企業應該從這些方向發展。浙江的民營企業應該積極地從數量型、外延型的規模擴張模式轉向質量型、內涵型,縱向深化發展模式;積極考慮如何實現家族企業的現代化,不要輕易放棄家族制,也不要把家族制神祕化。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調查報告4

為對公司人力資源工作情況和一線員工的思想動態情況進行掌握瞭解,進而為人力資源規劃發展提供方向和實際解決一線生產中的人員流動問題,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特在20xx年3月7日到3月15日運用了一線實習走訪、人員座談、a、b問卷等方式,進行了詳細的調查;通過調查發現,公司人力資源的管理現狀大體是好的,但在人力資源規劃管理方面,一線員工管理方面,員工培訓學習方面,公司工資制定方面,公司制定方面仍有許多的不足。

一、調查問卷情況:

此次共發放人力資源工作問卷(a卷)共66份,按全體管理人員比例的77%進行調查;一線職工調查問卷表(b卷)共220份,涉及造紙1、3、5、7車間、機電、熱電、水處理各車間220人,佔公司一線生產類總生產人數的40%。對公司管理層的調查問卷主要以對人力資源工作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反饋評議為主,一線員工的調查問卷着重於現階段員工思想狀態的掌握和一線員工流動率的原因收集。詳細情況表附後)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方面:

1、招聘方面:主要反映在公司的招聘條件和人力資源招聘的員工的穩定性方面,尤其對生產一線的操作工人需要吃苦耐勞,並有能具備良好穩定性的員工,對人力資源在這個問題上應該做的工作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和希望。

2、培訓方面:普遍認為公司的中層是應該接受培訓的主要階層,尤其是一線的生產管理者,應該運用正確的管理方法和方式來管理,而非是傳統的打罵和棍棒教育,對人力資源組織的培訓和內培,以及新員工入廠後入職培訓跟蹤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質疑?並對員工入職管理後定期培訓的實施和監督提出了要求。

3、入職管理方面:主要質疑存在於員工入廠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和職業狀態管理,新員工在崗位上自生自滅,缺乏對新入職員工的後續管理和幫助其進入狀態的入職幫助,成了單純的招聘人事部門,並對公司的人才流失,有警覺,也毫無建樹,新的人來後,因為沒有人管理和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很快就會離開公司,很多管理層的普通管理員工在問卷中表達了一種失望的狀態,表示沒有自己明確的職業規劃和職業發展方向。

4、對公司人力資源工作的定位和作用產生了質疑,認為公司沒有足夠重視人力資源,同時人力資源也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不適應現在的市場競爭環境,必定會影響到公司的後續發展。

(二)車間一線員工思想動態方面:

1、車間管理方法:主要反映在車間管理者管理粗放式,管理方法粗魯對員工缺乏耐心,批評教育以高壓方式為主,難以有人情味,對員工的自尊沒有半點可顧忌,“願幹就幹,不幹快走”的話竟然能在管理中使用頻繁,根本不去考慮熟練工人對生產的重要性,高壓強壓政策使員工慢慢的失去了對公司管理的信任和熱情,新員工到職後,作為管理者沒有從管理角度去考慮,往往是將其往工作崗位上一放,指定個師父後,任其自生自滅,做的好點的管理者,偶然還會在車間巡視中問問,做的官僚的管理人員甚至在新工人入職一週後,仍然不能知道新職工的名字,更不用説和工人談心做工作和為工人解決到新環境中的難點、難題了。

2、制度管理方面:主要反映在罰款制度和請假扣款等方面,職工認為罰款管理是管理的一種方式本身沒錯誤,可如果以罰代管,像檢查衞生罰款、質量問題罰款、上下班問題罰款等等,現在很多職工對任何問題都是抱着一種非常機械和麻木的心態工作,喪失了工作的熱情,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被罰款,帶着被處罰的心態工作,工作中有怨氣,來新工人後錯誤的引導,甚至説喪氣話,促使了新工人離開。工人工作中想的最多就是怎麼不被罰款,帶着思想包袱工作,形成了一種非常不好的現象。

3、工資方面:工人因為自身工資的問題,對公司的管理根本不理解,特別是對車間管理的工資持很大意見,他們有的甚至這麼講:“造紙的是我們,掙錢的是他們”“掙錢的不幹活,幹活的不掙錢”等等,總之是意見很大,加上去年物價上漲,更是增加了員工發這個牢騷的共性,繼而相互埋怨和影響,最終使很多本來不會離開的人也離開了公司。很多人都在做自己個人得失的比較,現在在這個工作上所受的工作環境勞動強度拿到的工資跟其他的行業進行比較,如果感覺不合適就選擇離開,最讓人擔心的是很多的老工人也説出同樣的話,其中有1個是在企業工作了多年的老工人,相信如果不是的確有不合適,斷然不會這麼説,因為人工作時間長了,畢竟對人對物對公司都會有感情。

4、工作時間方面:現在多數車間三班倒,並且是三天倒三班,員工可以説很難休息好,又加上機器檢修,很多員工是連軸轉,24小時不休息,三班都要來,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沒有加班費,所以很多員工意見很大,平時工作中本身的環境就不是很好,加上這麼累,工資高還可以,現在工資也不高,加上不能準時歇班,請假扣款,調休又沒有人,如此惡性循環下去,更是心裏不平衡,進而就會牢騷、埋怨、甚至離開。

5、信息溝通方面:很大企業高層管理者都不知道一線的任何信息,員工反映的事情也沒有結果,很多工人有問題不知道找誰説,對上對下的管理都是一根線,一旦線斷,就沒有了公司的任何信息,很壓抑,本來有些對公司很好的建議和想法因為沒有説的地方,也就轉為牢騷了,很多企業的老工人希望能有機會和公司的高層談談,説説心裏話,有的員工甚至説:管理人員天天坐在辦公室裏出規定,有時候做的根本就和現實中的不符合,也沒有很好的溝通反映機會,比較壓抑!

三、解決的措施及建議:

1、招聘方面:

對新員工的招聘,特別是一線新員工的錄入,一定要做到三點:a、生源要準;b、雙向合適;c、協議管理,比如:可與某技校簽訂單向人員輸入協議,技校用半工半讀方式為企業培養專項人才,有些技校現在採用的國家補助,學生免費上學,畢業後用工資來抵學費的做法,那這樣的學生到單位後就會相當的穩定,因為學校有協議和條規約束,而企業又可和學校簽訂單獨的協議,穩定性必然強,屬於國家補助的學生,必定能吃苦,這就是:生源準;企業和學校能達成共識,並學校能有能力為企業培訓本專業的學生,這就是:雙向合適;有學校和學生的協議,又有企業跟學校的協議,企業用人管人,學校同樣進行管理,學費,畢業證等後續手續的辦理,使學校的管理非常生效,而學校又和公司有明確的協議約束,使這樣的雙向管理非常生效;另一方面對人力資源和車間管理者也可以採取雙向的問責,從招聘開始,有用人部門出具《人員需求申請表》,根據申請條件和申請到崗日期安排進行招聘,面試時作為使用部門的責任人就必須要參與,形成人力資源牽頭,使用部門面試,最終完成員工的入職,員工入職後,到使用部門後,對員工的穩定考核必須採取雙向管理:即建立《職工管理雙向考核制》,有用人部門和使用部門同時管理入職職工,對職工的流失對人力資源和使用部門雙向考核,從而保證職工的穩定性,實現公司職工的優良管理。

2、培訓方面:

對公司培訓的實施,不能太多依靠於各部門自己的《年度計劃》,作為人力資源必須能夠掌握適時的企業發展動向,從而能夠根據管理人員的動態和管理問題點及時提出培訓的課題,形成《臨時培訓需求計劃》,進而組織培訓,實際解決管理的難點和難題,提升企業的管理能力;對公司的一線生產管理者的培訓:應該從企業理念、生產管理方法方式、企業的企業文化、一線班組長的管理工具等方面展開,做為公司的人力資源必須在培訓組織上有能夠策劃,在實施中能夠單獨授課、有説服力、並能夠讓所有管理者都能信服的培訓講師,人力資源通過人員的《在職管理制度》和《員工入職跟蹤調查表》深入生產一線進行入職跟蹤發現課題後,及時立項,培訓組織者便根據課題馬上組織《臨時培訓需求計劃》實施。公司各部門也可以根據自己本部門的需求,及時的向人力資源部門提交《臨時培訓需求計劃》,兩線控制兩線提交,則必然會通過培訓保證了企業思想和企業管理力的統一性和先進性,更好為企業發展提供軟環境的支持和保障。

3、入職管理方面:

對一線員工和新進公司的管理者,在進廠的前期跟蹤後期的入職溝通方面必須按照《培訓管理制定》,按規定定期召開溝通會,做到一線生產信息和基層管理信息上上通下達,能夠讓員工從思想上先有個疏導口,有人力資源的第二方人力布控點,不再是單純的一線管理一線彙報,而是二線疏導兩線彙報;縱向管理,橫向調度,自然能夠加強人員在職的穩定度和信息掌握的準確度,能夠根據情況和信息及時反應、及時對應、靈活對待、把問題降到最低。在對非從事生產的辦公基層管理者,在收集基本的入職信息後,根據本人的工作情況和職業狀態,必須給予本人一個良好的職業規劃和職業晉升計劃,否則會錯過會很多以後會成長為優秀管理者的基層管理人員,使公司喪失建立良好人才儲備梯隊的機會和平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