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勞動關係的對策是什麼

來源:文萃谷 8.04K

新常態的勞動關係是很多人關注的內容,所以有很多的人都會想要知道勞動關係有哪些對策。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推薦的勞動關係的對策,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新常態下勞動關係的對策是什麼
  新常態下勞動關係的對策

1.加強法治建設,依法規範勞動關係。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新時期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治國方略。構建新常態下的和諧勞動關係,關鍵還是要依靠法治,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預防和化解勞動矛盾。無數事實證明,凡是遵守法律、恪守法治,勞動關係就和諧穩定;凡是漠視法律、違法越界,勞動關係肯定要出問題,甚至是影響穩定的大問題。為此,一要加強立法。深入貫徹“依法治國”理念,抓好勞動法律法規的研究制定。既要出台《勞動基準法》、《勞動監察法》等規範和保護基本勞動行為的法律法規,健全勞動標準,完善勞動爭議處理規程,使勞動關係運行的全過程都符合法制要求。

同時,還要制定完善與《社會保險法》配套的涉及各險種的行政法規,以完善社會保險的運營環境,夯實勞動保障根基。二要強化恪守法治理念。根據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區居民等受眾對象的不同,開展有針對性的法治宣傳教育,擴大勞動法律法規的知曉面和影響力,在提高黨員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勞動糾紛矛盾、維護社會穩定能力的同時,也讓勞動關係各方懂法、守法,嚴格按照法律規定開展活動。三要嚴格行政執法。要依法行政,推進公正執法,強化執法監督,切實提高勞動監察執法的公信力,用法治的力量保障勞動關係健康運行。

2.強化民主管理,完善勞動關係運行機制。企業和勞動者之間有利益矛盾,但這種矛盾屬企業內部性質,可以通過民主管理、相互協商等方式找到雙方利益的最佳結合點,從而實現勞動關係的和諧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一要積極推行企業民主管理。在我國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方式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建立現代企業治理結構,引入並推進民主管理,這對建立勞資權力平衡、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產生巨大推進作用。今後,要進一步推進企業民主管理進程,廣泛推廣職工董事和監事制度,大力推進廠務公開,以進一步增強勞動者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企業建成勞資和諧的共同體。二要儘快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工資集體協商機制。集體協商是由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進行溝通協商的一種制度。

現階段推行這一制度對調節勞資利益分配、維護社會平等公正具有重要意義。作為社會秩序的維護者,政府部門、特別是各級工會組織要大力宣傳,抓住關鍵環節、加強分類指導,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同時,勞動者也要積極參與,充分認可,支持自下而上(由職工發起)的集體協商。如果能儘早建立起溝通充分、協調有序、事前協商與事後協商相互補充的中國式集體協商制度,那麼類似西方國家的勞資鬥爭就有望得到避免,和諧勞動關係也將在政府主導、工會力推、勞資互動中得以實現。

3.增強監督檢查,提高社會監督參與度。和諧的勞動關係很難自然產生,有關各方必須增強對勞動關係的監察督促,特別是對勞動關係中的'“強者”——企業,更要強化監督。一方面,勞動保障監察部門要指導和督促企業落實好《勞動合同法》、《集體合同規定》、《工傷保險條例》和《最低工資規定》等法律法規,用法律來促進和諧勞動。要通過定期檢查、聯合檢查、重點檢查等方式,規範企業用人行為,加大對嚴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企業的打擊力度,建立有利於和諧的勞動秩序。在轉方式調結構的大背景下,特別是要注意規範企業因轉型調整導致生產經營不正常而發生的裁員行為,勞動保障監察部門應積極指導企業依法與職工解除勞動關係,儘可能地減少勞資矛盾。另一方面,要強化新聞媒體和網絡傳媒的輿論監督作用。傳統的電台、報紙等新聞媒體在穩定勞動關係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應充分發揮其正面宣傳引導作用。通過組織專題報導、推廣成功經驗等方式,引領企業主動建立和諧勞動關係。同時,在網絡時代,還要注重發揮互聯網、微信、微博等新平台傳播速度快、關注程度高、覆蓋人羣多、互動效果好的優勢,重點發揮其在監督曝光方面的作用。可通過設立公眾賬號、舉報中心等辦法,引導更多的人關注勞動行為,維護自身權益,積極監督舉報嚴重侵害勞動者權益的行為,讓不法企業無處藏身。

4.完善勞動關係協調機制,進一步提高勞動糾紛預防化解能力。勞動者權利受到損害,必然會引發勞資矛盾。調整處理勞資矛盾,需要構建多層次的勞動關係協調機制。一是在宏觀層面上,要進一步改革完善三方協調機制。2001年以來,我們在制定勞動保障政策、開展集體協商等方面較好發揮了三方機制的作用。新形勢下,需要進一步發揮好三方機制作用。要做實組織機構,以勞動關係三方委員會代替三方會議;擴展工作職能,把就業、社會保障等與勞動關係聯繫緊密的議題列為三方機制工作內容,推動三方機制建設向廣度和深度延伸。二是在中觀層面,要推動行業或是區域集體協商。各地區、各行業應立足各自特點,制定勞動定額,形成工資標準,簽訂集體合同,促進簽約企業履行合約。三是在微觀層面上,要加強勞動爭議調解仲裁能力建設,提升勞資衝突處理效能。加強仲裁機構建設,通過補充專業人員、強化業務培訓等方式,使仲裁力量和辦案條件與仲裁任務相適應,不斷提高仲裁效能,努力將勞動矛盾化解在基層和源頭。

5.深化分配製度改革,形成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機制。貧困帶不來和諧。只有讓勞動者獲得合理的收入,讓他們過上富足的生活,才有助於減少勞動紛爭。當前,要積極推進分配製度改革,努力形成科學合理、富有成效的分配機制,讓勞動者公平享受改革發展成果。初次分配階段,在注重效率的前提下,建立健全正常工資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努力使一線職工工資增幅適當高於社會平均工資增幅,逐步縮小不同行業、不同崗位間的收入差距。再分配階段,更加突出公平,綜合利用財政、税收等手段,調節過高收入,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大力發展社會慈善事業,讓全體居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困有所助,儘早解決因收入差距過大所帶來的各種問題。

  新常態下勞動關係的特點

近幾年來,隨着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勞動關係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總體和諧與局部矛盾並存。總的來看,當前我國的勞動關係是和諧的、穩定的。絕大多數企業用工比較規範,勞動合同的簽訂率和社會保險的繳納率較高,職工收入穩步增長,職工福利不斷提高,勞動條件日趨完善,職工合法權益基本得到保障。廣大職工熱愛企業,勤奮工作。但是,隨着經濟下行趨勢,局部的勞動關係矛盾開始出現激化現象。不少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侵害職工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不籤勞動合同、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糾紛頻發。特別是拖欠工資現象愈演愈烈,有的甚至引發羣體惡性事件,嚴重影響社會穩定。

二是傳統模式與時尚潮流並存。隨着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用工模式呈現多樣化趨勢。勞務外包用工數量大幅上升,多重勞動關係開始流行,彈性工作制、小時工作制和居家工作制等新型用工方式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與此同時,新生代職工的特點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他們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較強的自我維權能力;他們不僅更注重物質待遇的提高,更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改善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因此,勞動關係的性質也隨之也發生相應變化。傳統的《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發展的需要。

三是對經濟的促進與拖累作用並存。勞動關係是重要的社會經濟關係,是企業發展和社會和諧的基礎。和諧的勞動關係有效穩定了職工隊伍,進一步提高了職工的技能水平,為企業轉型升級和供給側改革打下了堅實基礎,從而促進企業發展,促進社會穩定。但是,目前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經營困難,市場遇阻,用工成本壓力巨大,用工管理難度加大,招工難問題也開始顯現,這些勞動關係的局部矛盾嚴重妨礙了企業發展。

  和諧勞動關係構建方法

當前中國的確到了應該高度重視勞動關係的時刻。正如《意見》所明確的,中國勞動關係矛盾已進入凸顯期和多發期,勞動爭議案件居高不下,有的地方拖欠農民工工資等損害職工利益的現象仍較突出,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任務艱鉅繁重。近年來,因為人口結構變化等因素導致的勞動力市場格局的變化,新一代勞動者的主體意識和權利意識變得更高了,這就要求勞動關係能夠與新的現實相適應,同時新一代勞動者也具備了更好的條件來成為更公平、和諧的勞動關係的主體。

要構建和諧的勞動關係,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切實維護職工的根本權益。但是要達到這個目標,職工與企業的關係應該經歷不斷的調整與重塑,改變一方力量過強的不均衡局面,走向職工與企業利益的協調和統一。《意見》要求企業和職工協商共事、機制共建、效益共創、利益共享,還要求以非公有制企業為重點對象,依法推進工資集體協商,不斷擴大覆蓋面、增強實效性,形成反映人力資源市場供求關係和企業經濟效益的工資決定機制和正常增長機制。集體協商能夠改變單個職工面對企業時的力量弱勢以及信息不對稱的局面,能夠帶來一種更為公正的勞動關係。基於這一精神,應該進一步把工會的功能發揮出來,同時對於那些職工自發依法組建的協會等組織,也應該被納入勞動關係的博弈之中。

當前中國的勞動者羣體正在日益複雜和多元化,不同羣體往往在熟練程度、薪酬水平、思維觀念等方面差異較大,甚至有的羣體形成一定的亞文化,這就需要保障所有羣體都享有充分自由來表達訴求。比如農民工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欠薪,而很多非體力勞動者面臨的問題是休假等權利得不到保障。《意見》充分尊重了這些差異性,規定了保障不同羣體權益的具體措施,這些措施應該在現實中得到嚴格落實。

現在中國有完備的調整勞動關係的法律,已經有條件將勞動關係從建立、運行到監督、調處的整個過程都納入法治化軌道。嚴格遵守這些法律法規,將能創造一個企業與職工平等博弈的大環境。

構建和諧的勞動關係也關係着經濟向着適應新常態的轉型。新常態就是要重視經濟增長的質量,而不只是經濟增長的速度,過去那種依靠勞動力等要素投入的增長模式必須要終結了。只有保障勞動者的權利,重視對勞動者的培訓等,勞動者的創新力才能被激發出來,全要素生產率才能提高,產業才能升級轉型,中國經濟增長才能有一個更為穩固的根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