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制度

來源:文萃谷 3.19W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我們都跟制度有着直接或間接的聯繫,制度是要求成員共同遵守的規章或準則。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擬定製度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企業文化制度,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企業文化制度

企業文化制度1

校園文化環境是學校特有的無形而巨的教育力量,它對學生有深刻的感染力和強烈的號召力,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積極性,協調一致地為實現學校目標而努力。為此必須加強校園文化環境的'管理

一、美化校園:

把校園建設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文明陣地,使學校成為文明的校園、學習的樂園、生活的花園。校語、橫幅、板報、櫥窗佈置主題鮮明,具有特色,有號召力和感染力。牆壁佈置有教育性、知識性和趣味性,起到無聲的薰陶,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宣傳櫥窗做到每月一次更換,內容長新。

二、美化教室:

教室、辦公室、專用教室佈置應各具有特色。字跡工整,行文規範,簡化字使用正確。辦公室佈置要莊重、整潔。教室佈置既要有統一,又要有自己班級的特色。要溶教育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專用教室的佈置應適合專用內容的環境,構成特的文化氛圍。

三、優化陣地作用:

充分發揮廣播室、閲覽室、圖書室、黑板報、宣傳櫥窗等教育作用。

四、強化文體教育作用:

加強對音、體、美教育的管理。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發展兒童個性,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寓教於各項活動之中。

五、根據學校的發展,不斷增建新的教育設施使之完善,使學校特色彰顯。

企業文化制度2

第一條企業文化,是由企業的全體成員經過長期實踐,培育形成並共同遵守和信仰的目標、行為規範、價值體系,是指導員工從事工作的哲學觀念。

第二條企業文化管理的組織機構

公司黨羣工作部是公司企業文化的歸口管理部門,各所屬單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本單位的.企業文化歸口管理部門。

第三條產品經銷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目的:通過企業文化的建設,統一企業思想,規範員工行為,營造企業活力,激發工作熱情,提振員工信心。對內,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和員工的工作效率,對外,提升企業的美譽度和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績效的持續、健康增長。

第四條產品經銷公司企業文化建設應從四個文化層面(精神文化層面、制度文化層面、行為文化層面、物質文化層面)分別逐步推進。推進流程為:

(一)確定文化建設目的,編制企業文化建設規劃和工作計劃。

(二)提煉抽取公司企業文化關鍵要素,編制文化手冊,建立視覺印象。

(三)構建文化建設制度,並將倡導的文化融入公司制度體系建設過程中。

(四)通過培訓、研討企業文化核心,讓員工認可、感受公司企業文化。

(五)嚴格遵照公司vi體系要求,構建物質文化體系,營造公司整體的文化氛圍,提升公司整體企業形象。

(六)通過領導帶頭、全員參與,將文化理念逐步導入員工行為中,讓企業文化落到實處。

第五條產品經銷公司對所屬單位企業文化的管理主要通過核心價值觀的確定、企業文化發展規劃與年度工作計劃的制定與實施、企業文化手冊的編撰等形式來實現。對不同所屬單位,公司採取不一樣的管理控制權限。

產品經銷公司的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與文化發展規劃均應上報集團審批;企業文化手冊由公司黨羣工作部自行編制並報集團公司備案;年度文化工作計劃由公司黨羣工作部自行制定實施。

對全資公司,其企業文化核心價值理念應與公司核心價值理念保持一致,其核心價值觀經本公司內部決策機構審議後,須報公司黨政聯席會審批;全資公司文化發展規劃與文化手冊沿用產品經銷公司的文化發展規劃和文化手冊;年度文化工作計劃由全資公司自行組織制定與實施。

對控參股所屬單位,其核心價值理念、文化發展規劃、文化手冊及年度文化工作計劃由所屬單位自行制定並組織實施。所屬單位企業文化核心價值理念不得與公司核心價值理念衝突。

企業文化制度3

經營管理制度與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不能只寫在本上,貼在牆上,叫在嘴上,而更要實實在在地落在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中,才最有生命力。只有將企業精神、價值觀和理念融入到經營管理制度中,才能固化下來,才能引導企業的經營管理行為,才能防止出現軟文化與硬制度相互脱離現象。

員工行為制度與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不能無為而治,因為職工不會主動感化,主動表現出優秀企業文化所期望的行為。我們必須通過制定與精神文化要素保持高度一致並充分反映精神文化的行為制度,使職工行為成為精神文化的動態體現。我們的企業文化中有“以客户為中心,以質量為根本,以責任為基石,以誠信為原則”的經營理念,但並不是提出了這條理念就能讓員工在行為中自覺體現出一個優秀質量企業的形象。這需要我們仔細地梳理員工在生產中可能發生事故的每一個監控點,用制度來指導和約束職工在這些監控點到底應該如何規範操作,從而體現出優秀的英海公司質量形象。

因此,企業文化的建設,絕不只是企業文化部門的事,所有經營管理部門都要成為企業文化的倡導者、傳播者、踐行者,用制度來撐起企業文化體系。

我們知道,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遵守、帶有本企業特色的價值觀念、經營準則、經營作風、企業精神、道德規範、發展目標的總和。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客觀地溶入了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但是由於企業文化具有抽象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被人們所認識與重視。其實,它就像空氣一樣無時無刻不環繞在我們身邊,雖然看不見摸不着,可是離了它卻不行。所以,建設企業文化對於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講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企業管理制度實施的需要

企業規章制度管理是帶有鋼性的行為控制,而企業文化是企業行為柔性規範。這就像是在企業中的左膀右臂,企業文化便是那隻“看不見的手”,它對該企業全體成員的行為構成無形的羣體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通過輿論壓力、理智壓力和情感壓力來實現管理目標的。一方面,企業價值觀能使企業成員個人價值觀逐漸內化,使規章制度內化為員工自我控制的行為標準,藉助企業文化的微妙作用操縱着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規範、指導、約束着企業成員行為。另一方面,企業成員受到企業文化的影響和薰陶後,對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和企業目標有着與以往不同的認識,通過這種透徹的領悟與深刻的理解,從而自覺地約束個人行為,通過“看不見的手”來完成“看得見的手”的工作。

二、員工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

現代企業裏的員工,已不僅僅想通過勞動從企業中獲得相應的經濟回報,他們還需要被社會和企業認可並有一種個人的成就感和歸屬感,這是追求自我價值的表現,是人的本性。人們在追求自我價值過程中獲得精神滿足,體驗到自己生存的價值,從而在內心產生一種巨大的`驅動力。在企業中,員工自我價值要通過企業發展來實現,而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因此員工的自我價值的實現要以優秀的企業文化為前提條件。

良好的企業文化能在企業內部營造一個公平、信任、互助、關愛的工作氛圍,在這種環境下工作,員工會表現出他們的熱情和奉獻精神,相互間的有效溝通有助於工作效率的提高。優秀的企業文化不僅可以創造並維持適合員工發展的、使員工備受鼓舞的企業內部環境,同時員工在和諧互動自我完善的文化氛圍中,能充分實現自身的價值,使企業和自身始終保持頑強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創造力。

企業文化就是全體員工認可和共有的企業核心價值,它規劃了員工基本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並漸漸將其演變成一種習以為常的規則,而且這種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還能在新老主管交替、新老員工交替過程中具有延續性。也正是因為擁有了這樣的企業文化,員工的自我價值才能夠得以實現,企業才會形成強大的凝聚力與競爭優勢,在商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三、建立高績效團隊的需要

員工的前途繫於企業的前途,員工的利益來自於企業的發展和獲利,有賴於人們之間相互協作和企業自身的發展,沒有團隊精神的企業不可能高效益發展,更不會有企業員工自我價值的實現。所以企業要建立共同的價值體系,使員工產生強烈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

企業文化有助於員工樹立團隊精神。當員工瞭解並認同企業的價值觀、使命後,其內在思想與外在行為將逐漸與企業文化相一致,這種一致性會使團隊前進的方向感更加明確,排除了不必要的內耗。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培養上下級、同級間的相互信任,可以通過有效的溝通避免內外部的衝突矛盾,可以鼓勵團隊成員的信心與主動性並激發人的創造力,還可以形成團隊成員的優勢互補。員工在工作中可以進一步形成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和依附感,願意走出被束縛了的認知模式,並積極地與企業行為、組織意志、團體價值觀聯繫在一起,所以説企業文化培養和孕育了高度認同的空間,激發了人們的集體意識。

四、企業市場競爭的需要

健康、良好的企業文化有助於鑄造企業品牌信譽和塑造企業形象,增加產品的價值,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因為市場中影響競爭產品定價的因素除了生產成本有形值外,還包括品牌價值,品牌價值主要體現品牌的信譽。品牌信譽是集文化管理、文化營銷為一體的企業文化導向,引導企業從品牌文化到品牌信譽的轉化,這種轉化是通過理念、形象、組織和外部溝通一系列的方法和步驟,讓社會通過接受企業服務而產生對品牌的忠誠,進而形成一種消費信譽。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管理風格、經營狀況及積極的精神風貌都將展示在社會面前,因此良好的企業形象是以贏得社會的承認和信賴為前提的,這是企業的一筆無形資產,是企業具有無形的競爭優勢。

當年,美國哈佛大學的創始人留下一筆遺產——250本書,學校將它們一直珍藏在圖書館內,並規定學生只能在館內閲讀,不能帶出館外。1764年的一場大火燒燬了圖書館。在火災發生前,一個學生恰巧將其中一本《基督教針對魔鬼世俗與欲的戰爭》的書帶到館外閲讀,而倖免於難。第二天,他得知火災的消息,意識到自己這本書已是那250本珍品中唯一存世的孤本。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他找到校長,把書還給學校。校長收下書感謝他,然後下令把他開除,理由是他違反了校規。有人提出異議,畢竟是他使哈佛留下了“這唯一的遺產”。校長則不這麼認為:他感謝那個學生,是因為他誠實;開除他是因為校規不可違反。哈佛的理念是:讓校規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讓道德看守哈佛更完全有效。法理第一,堅持制度化管理,這便是哈佛大學的行事態度。哈佛的成功源自其行之有效的制度管理體系,同樣對於一個企業也一樣,如果不能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那就不可能獲得成功。現在許多企業已經意識到企業制度化建設的重要性,正所謂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是許多企業還處於有制度卻形同虛設的階段,那麼影響企業制度化建設的因素是什麼呢?一、制度本身可操作性不強。制度的產生源於企業管理的需要,然而企業管理層在出台製度前,往往沒有經過深入基層調研,只是憑藉主觀需要進行編寫。這樣出台的制度只是表面上滿足了管理者的需要,根本無法有效推行。久而久之,還會導致由於管理層與基層制度執行不暢通而產生矛盾,重則影響企業健康、有序的發展。二、沒有統一的制度管理部門。企業內部的各種管理制度往往是由各職能部門起草,這樣起草出台的制度會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當然也不可避免得具有相對獨立性,從而間接影響企業協調發展。三、企業領導對制度建設不夠重視。企業的領導必須高度重視制度建設,重視制度出台的及時性、可操作性。企業要發展就必須壯大,規模企業的發展是不可能再依賴企業領導的個人魅力,而只有靠制度去規範和約束。四、企業培訓、導向力度不夠。制度是企業管理的基石,是員工的行動指南。企業如果只組織管理人員對新制度進行學習、培訓,那麼導向面就會比較狹窄,不利於制度的深入貫徹和執行。為切實規範員工工作行為、量化員工工作業績,企業必須強化制度建設過程,把握好以下幾點:一、制度編寫人在編寫制度前,一定要深入基層調研。本着尊重員工、理解員工、相信員工的原則制定制度,從而增強制度的可操作性,促使制度運行上下暢通。二、建立統一的制度管理部門。由統一的制度管理部門牽頭,協調部門間的管理制度,對其進行統一彙編和梳理,提高管理制度的協調性和指導性。三、企業領導人要高度重視制度化建設工作,經常組織召開管理工作總結和提升研討會,及時對管理制度進行修訂,使其為企業發展更好的保駕護航。四、加大宣傳和導向力度。在條件許可得情況下,組織全員學習,加強企業宣傳報道工作,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

總之,人是企業文化的創造者,又是企業文化的傳播者和承載者。

企業文化制度4

為加強我礦文化企業文化建設管理工作,逐步形成為全體員工所認同和遵守並帶有本企業特點的價值觀念,經營準則、經營作風、企業精神、道德規範、發展目標的綜合,特制訂本制度:

一、構建礦區安全文化遵循的原則

1、以人為本的原則。人的正確思想不是頭腦裏固有的,而是通過正確的引導和培育而獲得的,齊抓共建礦區全新文化

的濃厚氛圍。

2、與時俱進的原則。一切事物都是在發展變化中形成並完善的。煤礦企業文化建設要隨着礦區形成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提煉特色工作和經驗,創新工作方法,實現共性和個性、內容和形式的'有機結合。

二、培育和建設獨具煤礦企業特色的優秀安全文化

1、圍繞集團公司的本質特徵,培育個性化企業理念,是礦區文化建設的核心。是指導員工為實現共同願望的精神支柱和行為準則。

2、通過不同的形式,廣泛宣傳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引導每個員工掌握本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念,形成共識。

3、通過宣傳、表彰在安全生產和經營管理中湧現出的先進個人和模範集體,引導員工明確努力的方向,告知員工企業倡導什麼、反對什麼,進而實現員工對企業理念從認識到認同;工作態度從只限於完成都盡力去愛崗敬業,思想上從一般信任到完全信賴,依靠企業的發展提高自身形象和生活質量。同時組織開展一系列的宣傳教育學習,使整合後的文化成果印入人腦,深入人心;人人都能理解和掌握新的企業文化理念的內容和內涵,自覺接受企業全新文化的薰陶,規範自身行為、上標準崗、幹標註活、做文明人。

三、塑造良好的礦區形象、全方位優化礦區環境、突出礦區特色、豐富安全文化

1、礦區的形象是內強職工素質、外拓煤礦知名度的重要內容,是礦區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內涵。首先大力塑造視覺形象,按照煤礦企業的性質和發展需要,對工隊的管理,排土場綠化、、辦公區的美化、各種標識、宣傳系統規範。

2、礦如家,講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為總則,積極培育職工的“主人翁意識”,造就一支訓練有素的職工隊伍。開展各類技術比武、勞動競賽等活動,大力表彰先進,隊取得突出成績的各類人才給予肯定。

3、全方位優化礦區環境,搭建礦區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把職工作業環境優美安全環保視為礦山企業文化建設工程的重要環節。加強與礦區開展文化活動相關的“硬件”建設,不斷改善職工生產、生活環境,提高我礦生產率,務實追求安全文化的時效性,進一步提高職工安全意識,調動安全工作積極性。

企業文化制度5

所有企業都是有企業文化的,評價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如果不探討這個企業的制度建設,只能是一種空洞的、不真實的主觀臆想。制度對於企業的意義在於它建立了一個使管理者意願得以貫徹的有力支撐,並且在得到員工認可的前提下,使企業管理中不可避免的矛盾從人與人的對立弱化為人與制度的對立,可以更好地約束和規範員工行為,減少對立或降低對立的尖鋭程度,逐漸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業文化。

但是制度化管理要完美地體現企業文化建設,成為企業文化的良好支撐工具,也不是無條件的、自然而成的。這就是現實生活中企業制度眾多,而影響的企業文化卻並不多的緣故。

制度化管理在這裏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得到員工認可”。任何人都千萬不要將這個條件簡單化,因為它正是從制度化管理上升到企業文化的重要一步,而通向這一步的核心就是把握制度文化效力點所在的問題,也就是把握企業文化的“柔”與制度化管理的“剛”。

如何把握這個問題,實際上是一種基本的人性和人情觀的問題,因為制度的最終效力在於人的認同,也就是“員工的認可”,制度文化的效力點不在別處,而在人的心靈,所以把握企業文化的“柔”和制度化管理的“剛”,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要審視各種制度是否是以企業的根本性需求出發,並且是與企業最本質的目標相聯繫的。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文化建設是企業文化的骨架部分,任何一個企業離開了制度就會成為一盤散沙。但制度又反映一個企業的基本觀念,反映企業對社會、對人的基本態度,因而制度又不是隨心所欲不受任何制約的。制度必須從企業的根本性需求出發,是對企業根本性需求的維護。如事關企業生存的各種問題,包括產品質量、安全、客户關係等,毫無疑問是必須以制度加以明確規範的。制度並不是越繁瑣越好,也不能為嚴格而嚴格,制度必須體現對人有高度的約束和規範,但又充分地信任人和尊重人,這就要求制度的產生必須是立足於需要之上的,立足於需要之上的制度即使再嚴格也是被人樂於接受的。

2、要審視制度是否使各直接參與者的利益得到平衡,產生互相制約的作用。制度作為公正的體現不但要求其形式是公正的,更要求其內容是公正的,要使制度約束下各直接參與者的利益得到平衡,體現權利與義務的對稱。制度在其形式上是對人的利益的制約,既然是制約,對於相對人來説就有一定的心理承受限度,決定這種承受限度的是制度內容的公正、公平性。同時,制度制約下的每一個成員既是受約束者,又是監督者,如果制度的內容是不公正的,就不能得到全員的認可。

3、要審視制度出台的'程序是否公正和規範。制度管理如果沒有一個公正的出台程序就有可能陷入強權管理範疇。而強權發展到一定程度,往往會產生“指鹿為馬”的結果,這就提出了制度創設程序的重要意義。制度文化客觀上排斥強權,主觀上卻又無時無刻不在倚重強權、彰顯強權。在當代企業的制度建設中滲入強權成份的情況屢見不鮮,試想,朝令夕改,出口成規的情況,在多少企業真正得到了徹底根除?而且管理越不規範,這種情況就越嚴重,而越是這樣,就越是與企業文化建設背道而馳。

4、要審視制度的執行是否真正嚴格平等。制度執行的最好效果就是在無歧視原則下產生的普遍的認同心理,這也正是制度執行中的難點問題。因為每個人在企業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制度的監督執行部門在企業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在執行制度時是很難以做到完全公正和無歧視性的,這樣往往就會影響制度的效果,危及制度的最終目標。

所以,制度化管理體現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柔”和“剛”並不是對立的,關鍵是從制度的制定到執行整個過程是否真正體現出了公正的內含,是否體現了企業的根本需求,如果達到了這個要求,那麼制度化管理就奠定了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企業文化制度6

1、負責全面推動企業文化系統的建設工作。

2、負責mi、vi、bi系統的組織設計、優化和推廣應用工作。

3、負責企業文化活動方案的制訂與組織實施。

4、負責組織公司業務流程、規章制度的設計、維護及優化,並負責執行情況的檢查、落實和反饋。

5、負責公司報告、總結、會議紀要等行政公文的擬訂。

6、根據領導安排完成相關文件和文字資料的起草工作。

7、負責公司發展史資料的收集、整理。

8、負責公司公文的'印發及相關通知信息的發送工作。

9、負責公司級會議的落實工作。

10、完成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

企業文化制度7

為了有效的維護企業文化的執行,加強員工對公司企業文化的認知程度,把企業文化推上公司戰略管理日程,特制定本制度。

企業文化:包括企業精神文化、企業制度行為文化和企業物質文化。

企業精神文化層:包括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道德等在生產經營中所形成的企業意識。

企業制度文化層:包括企業制度文化、企業目標、企業文化活動等以動態形式存在的文化。

企業物質文化層:包括企業器物、企業標識、生產環境、生活環境等構成的器物文化。

5.1.1 企業精神文化層:是企業的思想,是員工內心的認識,是企業的信仰和追求,起到聚合員工之心的作用。

經營理念:為股東創造利益,為員工創造前途,為地方創造繁榮

利用網絡宣傳。網絡宣傳是公司對外形象宣傳的方式,在信息高速發展的現在,網絡宣傳已經成為每一個公司企業文化宣傳不可忽缺的一部分。同時網絡也可以作為員工與高層管理者交流的一個通道,我們可以設置總經理與員工交流版,員工可以用不計名的方式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議。由公司綜合管理部負責策劃並實施。

建立企業文化宣傳欄。企業文化宣傳欄是公司對內對外的窗

口,也是公司員工瞭解公司動態、決策的窗口。主要包括:“總經理致詞”體現了總經理對公司過去的總結,對公司未來的'規劃以及對公司員工的期盼。由公司總經理負責提供,每年調整一次。

“公司簡介”是對公司發展情況的基本介紹,是讓新進員工以及外來人員瞭解公司的一個窗口,由公司綜合管理部負責提供,每年調整一次。

“公司大事記及榮譽”是公司發展歷史的記錄,是員工榮譽感的源泉。由公司綜合管理部負責記錄並提供,每半年更新一次。

“公司組織架構及人力資源一覽表”是公司的基本架構及公司的基本人員情況,也是新進員工瞭解公司、熟悉公司的一種渠道,由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制定,並根據公司人員變動情況更新。

“公司動態欄”是關於公司近期發展目標及規劃,以及公司高層決策基本情況的體現,是公司所有員工瞭解公司決策,制定自我工作方向的一個基準。由公司綜合管理部負責提供並及時更新。

“公告、通知欄”是公司最新的決議事項,是員工及時瞭解公司相關政策、決定的通道。由公司綜合管理部負責提供並及時更新。

“典範標榜人物”是公司對優秀員工的一種肯定,同時也是公司新老員工工作的動力以及目標,是對所有員工的最好激勵。

“培訓專欄”是公司增強員工素質,為員工職業生涯發展進行規劃的最直接體現,也是員工自我發展所迫切需要的。由公司人力資源部根據部門及公司培訓計劃擬定,通過培訓專欄,讓員工瞭解培訓內容的概況,並號召員工積極參與。培訓專欄內容每月更新一次,由公司人力資源部協助綜合管理部更新。

企業文化制度8

企業文化建設一直被企業家們歸入“軟管理”範疇。企業文化對企業員工的心理,可以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同時也是企業成員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基本信念、經營哲學、道德風氣和行為準則。優秀的企業文化無疑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鑄就百年企業重在建立自身的企業文化。歷史經驗證明,凡百年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或者獨特的精神氣質。如果説一個企業率先採用了先進的.機器設備,可以獲得超額利潤,那些率先進行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具有戰鬥力的企業文化建設的企業同樣可以獲得超額利潤。

企業文化的基本特徵,一是誠信,這是一種無形資產,可以贏得顧客和各方面的合作伙伴。二是執着,辦企業需要細緻的、紮實的、不急不躁的努力,不能幻想一夜之間可以成為世界知名企業。三是創新,一些百年老店之所以能夠成為百年企業,是不斷地創新使然,是企業與時俱進的風格、生產模式和服務方式。四是彈性或張力,即企業應對各種複雜變化的能力。五是凝聚力,即能夠凝聚各方面人才,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種人才的智慧,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團結和凝聚員工。

由此可見,企業文化是作為企業組織內部全體員工的共同價值觀和道德準則,共同的精神追求和行為規範。從人本邏輯看,企業文化則是企業家文化,而企業家文化的形成,則必然打上企業家個人的價值取向烙印,即企業家自己的最有利的選擇。

所以,企業文化建設的意義首先在於解決老闆不在的時候應當怎麼辦。事實上企業文化的形成就是一種集體無意識或者説是下意識的表現,是一種從來不需要想起卻永遠不會喪失的能動性。在這個意義上説,企業文化是建設和諧企業的基石。好的企業文化薰陶,企業會達到一種境界,即使老闆不在,無人監督,管理人員也會按規則辦事,員工也會一如既往地工作、一如既往地忠於企業

企業文化制度9

在企業管理中,對於企業制度與企業文化的關係,主要有兩種不同認識,一種是把企業制度與文化分立開來,強調企業文化與制度的不同作用,一種是把企業制度歸入企業文化,強調企業制度在企業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但有一點似乎已形成了共識,那就是這兩者對於一個企業來説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文化、制度與員工行為

一個企業家曾經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剛創業時,企業裏只有五六個人,什麼制度也沒有,但是,大家工作熱情極高,表現出的奉獻精神至今令人感動;現在企業大了,員工多了,相應的管理制度也完善了,但是,員工的奉獻精神卻消失了,甚至最早一起創業的人也開始斤斤計較了。這是不是意味着,"制度越多,員工越自私"?

在單純靠制度管理的企業中,員工"斤斤計較"的現象的確非常普遍。但是,在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和理念得到員工廣泛認同的企業,制度管理卻沒有帶來員工的"自私化"傾向,或者説員工的行為與企業要求的符合程度相對要大得多。

這使我們不得不做認真的思考:管理制度與企業文化是如何作用於員工行為的?他們對行為的作用機理是什麼?如何利用這種機理指導企業管理?

二、從行為科學角度看文化的作用機理

按照行為科學的基本原理,人的任何行為都有一定的心理基礎。一切外在因素對人行為的影響,都要通過人的心理髮揮作用。

人的行為有兩大動力系統:

一是基於"自我需要"的動力系統(簡稱自我動力),是個體為獲得一定的利益或機會滿足純"自我"需要而產生的'動力系統,在這一系統作用下,人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維護"自我"的利益與機會;

二是基於"超越自我"的動力系統(簡稱超我動力),是個體為滿足社會(有時表現為組織、企業等)需要、社會利益而產生的動力系統。在這一系統作用下,人是以"社會"為中心的,行為的目的是實現社會的價值、社會的理想,維護的也是社會的利益。

"自我動力"的運行機制主要是自我利益機制。在這種機制作用下,員工產生"自我價值觀",它以是否"利己"作為一切判斷的標準,因而使人產生自私和利己的行為。"自我動力"是員工行為的基本動力,通過工作行為得到某種利益從而滿足自我需要則是員工工作行為的原始和主要目的,因此,由"自我動力"產生的"利己性"特徵是員工個體工作行為的一個基本屬性之一。

"超我動力"的運行機制主要是對"社會價值與目標"的認同機制。當員工對所在社會的理念與價值觀產生認同時,員工就會產生"超我價值觀",它以是否"利他"作為一切判斷的標準,因而使人產生無私和利他的行為。如果用企業的價值觀、核心精神與理念統一員工的價值觀、精神與理念,就能讓員工用企業的價值觀指導自己的行動,從而使員工發生對企業有利的行為,這就是企業文化理念的作用機理:通過控制員工思想控制員工行為。

上述對"自我動力"與"超我動力"形成機制的分析,顯示了管理制度與文化理念對人的行為的作用機理,在現實企業管理中很有借鑑意義。

當管理者只重視管理制度的運用,完全靠嚴格的管理制度管理員工時,只能激發起員工的"自我動力",使員工完全受"自我動力"的支配,從而使員工越來越自私。也許表面上員工很"聽話",但是,完全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並沒有真正考慮企業利益。企業為避免這種情況,必然又要規定更加嚴格的制度和進行更加嚴格的監督,這又使員工更小心地維護自己的利益。當管理者一味強調企業利益、企業價值觀,強調員工的奉獻精神時,員工也許能夠把企業價值觀和核心精神內化認同下來,確實按照這種精神的要求發生有利於企業的行為,很少想甚至根本不想自我的需要,表面看是行為指針完全指向企業組織目標,但是,如果自我的需要長期得不到滿足,員工自我就不可能獲得良好發展,企業的人力資源最終將枯竭,也不利於企業發展。

三、企業文化在企業制度管理中的滲透

(一)充分尊重員工的合法"自我需要",激發員工的"自我動力"。

首先從制度上對員工的合法利益給予充分保障。目前企業內部員工存在着較為嚴重的等級化現象,不少一線基層員工感覺工作最辛苦,待遇最低,所期望的"自我需要"長期得不到滿足,對企業缺乏認同感和奉獻精神。要解決這一問題,企業必須承認合法追求個人利益是員工的基本權利,是激勵員工的必要前提,從制度上對員工個人利益予以充分保障,建立員工激勵機制。在激勵機制建立過程中,要真正關注員工個人的願望,真誠地聽取員工對工作報酬實現的條件、途徑和方法的意見,充分尊重員工的合法個人利益,努力使企業利益與員工利益協調一致,使企業成為員工心目中真正認同的利益共同體。

其次要從管理上對員工的心理需求予以充分滿足。對員工的激勵過程,就是不斷滿足員工個人心理需求的過程。因此,在做好企業員工激勵工作過程中,要更深入地研究員工的心理需求,盡力滿足員工的心理需求。在設計員工激勵方式時,應充分考慮員工的自信心、自愛心,在設計精神鼓勵項目時,應充分考慮員工的期望值、榮譽感等等。

第三要創造適宜的工作環境以調動員工的創造力。創造好的工作環境和平等溝通的機會,使員工之間沒有觀念、資歷、權位、等級、背景等方面的障礙而能實現自由交流,創造公平競爭的人際環境和企業氛圍,使企業成為員工施展才能,實現自身價值、抱負和追求的廣闊舞台,創造有利於個人發展的客觀環境和條件,鼓勵員工勤奮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奮發進取。

(二)實現企業文化與制度有機結合,激發員工的"超我動力"。

首先是建設富有時代特色的企業文化。隨着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員工個性的張揚,打破傳統理念的框架,建設體現現代管理思想、富有鮮明時代特色並得到員工認同的行業企業文化,就顯得尤為必要。

其次是建立以企業文化為導向的企業管理制度。制度對於企業的意義在於它建立了一個使管理者意願得以貫徹的有力支撐,並且在得到員工認可的前提下,使企業管理中不可避免的矛盾從人與人的對立弱化為人與制度的對立,以更好地約束和規範員工行為,減少對立或降低對立的尖鋭程度。

第三是嚴格執行管理制度。制度執行的最好效果就是在無歧視原則下產生的普遍的認同心理,這也正是制度執行中的難點問題。因為每個人在企業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制度的監督執行部門在企業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在執行制度時是很難以做到完全公正和無歧視性的,這樣往往就會影響制度的效果,危及制度的最終目標。

企業文化制度10

第一部分改革績效考評制度的客觀必要

一、改革績效考評制度是建立現代企業文化的需要

經營績效考評制度反映一個組織或團隊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文化,是一個企業員工的一種共同價值觀念,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核心組成部分,是現代化企業管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係到企業的經濟效益的提高,關係到一個企業員工的工作導向,涉及到員工的切身經濟與非經濟利益,關係到企業員工的職業成功感、工作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的激發。可以説:企業績效考評制度的任何改變與調整,都將意味着企業整體文化的一次震盪,都將對企業產生積極或者消極的影響。建設銀行績效考評與績效工資掛鈎分配製度已搞了十多年,特別是資產重組上市以後,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的績效考評機制初步形成,朝陽分行現行的動態激勵考核辦法經過近兩年的在持續改進中運行,激勵效果明顯,各經營單位業績穩步提升,員工收入穩步增長,績效工資分配關係基本和諧,從一定程度上講:現行的績效考評制度已經融入到了企業的文化中,對企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在績效考核與績效工資分配及各單位信息反饋過程中,我們發現仍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績效管理思想還沒有根植到每位員工心中,績效考核方案的執行沒有完全達到方案設計的初期目標,考核結果與實際存在一定偏差,個別員工對指標設計、收入差異存在不同認識。如:管理人員與經辦崗位人員績效工資不成正相關,經營單位負責人現買績效工資不應參與本單位分配而應由市行統一發放,現買單績效工資在績效工資中佔比過大結構失衡等問題。因此,要建設一個對企業發展更加有利的文化管理制度,必須對原有方案進行進一步的調整完善,對績效管理的目的,意義,性質和特點,以及組織實施績效管理的程序,步驟,方法,原則和要求進行進一步明確,對制度的執行力度與標準進行進一步統一,使得績效管理制度融入到建設銀行員工的共同價值觀當中。

二、新的經營導向要求對績效考評政策進行改革

二級分行經營績效考評制度是傳承總省行業務發展導向的載體,是二級分行所轄員工收入的槓桿和量具。當前,省市行的經營目標、市場環境和資源狀況在變化,這要求我們二級分行必須對績效考核方案作出相應的調整。20xx年,省行為加速發展,進一步提高市場份額,員工費用配置辦法討論稿較08年有了較大改變,雖然基調仍是以價值創造為核心,但分解了經濟增加值構成要素;仍然實行資金全額計價管理,但加大了利差考核力度;朝陽分行各經營單位之間經營環境、客户資源、業務功能、地理位置、資源配置、人員素質等方面儘管已有很大改變,但仍存在很大差異;現實狀態下,朝陽分行績優客户資源有限,資金成本率逐步升高,貸款收益率下降趨勢明顯,財務資源特別是能夠用於營銷激勵的財務資源本就有限,受金融危機影響,20xx年全行費用預計零增長,甚至負增長。針對這種現狀,朝陽分行黨委確定了必須實現規模快速擴張、超常發展的方針,必須加大增量考核力度,對績效考評原理進行闡明與完善,對原有考核指標進行調整改進。

三、應對行業日趨激烈的競爭形勢的需要

目前,本地區原有四家國有商業銀行都已股改完畢,治理結構趨同,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已掛牌營業,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所有上述要素都對績效考評方案設計、考核方法、考核技術、考核指標設計等增加了難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建立、健全相對科學有效的績效考評體系,利用有限的財務資源通過績效考評的手段帶動整個隊伍的積極性,激勵各經營單位、員工的價值創造力,提升員工動力和組織活力,平抑各經營單位之間存在的差異,使考核結果能夠真實反映各經營單位現有經營管理水平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為此,有必要建立一個動態的績效考核辦法,讓其成為朝陽分行發展的基本動力。目前,當務之急是總結現有績效考核方案的特點、優點和不足,尋求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出台相對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辦法,使績效考評管理化、制度化,以達到通過績效考評正確的引導員工行為,加強各經營單位、員工的自我管理,從而提高工作績效,發掘團隊及員工的潛能,建立良好的員工與上級之間溝通關係,創建一個具有發展潛力和創造力的優秀團隊,達到推動我行各項業務長久快速發展的目的。

第二部分二級分行經營績效考評制度體系設計目的與原則

讓所有的員工瞭解經營績效考評制度的基本目的,是讓員工理解接受考評方案的基本要求,只有明確了目的,才能知道行動的意義。而方案設計的原則,則是體現了方案本身對企業管理方向了引導,是一個企業文化優劣的基本表現。

一、基本目的

1、朝陽分行進行績效考評制度、管理辦法的研究,意在通過對績效考核的相關信息、調研信息和績效考評管理方法的研究,更確切的瞭解各經營單位、員工隊伍的工作態度、個性、能力狀況、工作績效等基本狀況,為人員選拔、崗位調動、獎懲、培訓及職業規劃等提供信息依據,從而研究形成一套完善的績效考評管理體系,並使之持續改進制度化。同時,通過績效考評的開展,改善員工的工作表現,以達到企業的經營目標,並提高員工的滿意程度和未來的成就感。

2、通過研究,找到一種具有相對科學性、連續性、可操作性的績效考評工具、技術、方法和標準。尤其在現代的信息社會,績效考評制度的建立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現代化考評制度與工作體系。

3、打造一支以先進的價值管理理念武裝頭腦的能打硬仗、善打硬仗、敢於拼搏的優秀隊伍角度出發,建立健全績效考評管理機構,改變績效管理工作方法,改善績效管理工作流程,完善動態績效考評技術、方法和標準,促進儘快實現黨委“532”任期工作目標,最終實現員工收入與企業發展共同增長的目的。

4、通過對建設銀行二級分行經營績效考評制度的研究,為建設銀行二級分行提供一個需要建立的經營績效考評制度架構及其核心的經營績效考評制度模式,形成科學有效的薪酬激勵與約束機制,以解決經營績效考評實踐中在考評主體效率化、經辦崗位與管理崗位差別化、績效工資總量控制目標化、考評對象功能差異可比化、考評內容導向化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充分調動廣大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營造“為員工搭建廣闊的發展平台”使命氛圍,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核心理念。

二、基本原則

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經營績效的考評制度,就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把握制度建立完善的各種原則,才能把握企業考評制度的基本導向,把握企業發展的基本方向,把企業的員工的命運、精神與企業的文化與前途緊緊地捆綁在一起,最大限度的激發職工的積極性與創造熱情,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形成企業長期發展的基本動力機制。

1、以人為本的原則。西方現代管理學認為:現代企業的管理實際上就是對人的管理,企業文化就是人的文化。今天,我們的企業要學習西方先進的管理經驗,不是從西方企業身上照搬某種僵化的模式來進行嫁接,而是要認真反省我們自己,從根本上理解人的基本權利,人的基本的尊嚴。績效管理的核心是對人的管理,績效方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的前提是對人的尊重,讓企業員工有幸福感,讓員工的利益與企業的利益統一,讓員工的前途與企業的前途一致,充分激發職工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也就是説:“人”才是經營績效考評制度分析與研究的對象。所以,績效考評制度建立的第一個原則就是:不能僅僅從企業的效益角度去理解績效考評制度,這樣一旦偏差就會在企業與員工之間形成基本方向上的偏差,影響職工的積極性,甚至產生牴觸情緒。我們要從企業與員工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尋找企業與員工之間的利益最佳結合點,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最佳結合點,制定建立在共同價值觀基礎上的企業績效考評制度與文化。

2、相對穩定性原則。員工的績效考評制度是指用系統的方法、原理,評定、測量員工在職務上的工作行為和工作效果。動態考核可以隨時反映經營業績,克服年初等待計劃的弊端,推動業務連續自動成長。考評的結果主要用於工作反饋、報酬管理、職務調整和工作改進。所以,要維護制度本身的系統性與穩定性,維護制度的權威性,就要在在一段連續的時間之內,績效考評制度的內容和標準不能有大的變化,至少應保持1年之內考評的方法具有一致性。一個經常變化的考評制度,一定只有三種原因:一個是剛剛實施,很不完善;二是制度不科學,執行不下去;三是領導的意志決定一切,屬於人治階段,這樣的績效考評制度一定是名存實亡。

3、靈活性原則。穩定是相對的,必須與靈活性結合起來,在考核力度、考核範圍、二次分配方面體現考核與激勵政策的靈活性,可以根據市場的變化適時調整和完善,規定考核內容變化比例和直接考核到個人的分配佔比。考核辦法相對固定,根據工作實際需要,動態調整指標的種類、分值、權重,適時評價各單位業務工作執行力、貢獻度、管理能力、經營業績。

4、公平競爭原則:要體現公平競爭,給所有被考核單位與員工提供一個平等的競爭平台。同時在考核指標體系設置時將剔除一些特殊或偶然因素。標準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執行上都必須是公平的,對於同一崗位的員工必須使用相同的考評標準;在執行的過程中還要堅持公開性原則,員工要知道自己的詳細考評結果,吃得住員工的推敲。

5、可行性原則。從內容上講,考評制度必須是客觀的,要符合單位的基本情況,客觀地反映員工的實際情況,避免由於光環效應、新近性、偏見等帶來的各種誤差;從執行力來講,績效考評制度必須是簡單而且易操作的,執行的'環節必須是明確而且不繁瑣,

6、激勵性原則。經營績效的考評制度應該本着以激勵為主,約束為輔,有付出就有績效的指導思想。圍繞分行黨委提出的“532”工程目標、省行工資性費用分配掛鈎政策,預測分配總量,控制在省行下達的年度計劃額度之內。構建全方位考核體系,使績效工資在基本保障、激勵競爭、綜合管理考核等構成方面保持和諧、平衡配置。在績效考核內容方面,結合朝陽分行實際,成分激勵職工的積極性。

第三部分當前二級分行經營績效考評現狀

近幾年來,朝陽分行實施的經營管理業績目標考核和評價,有力地促進了業務活動的健康發展和經營效益的穩步提高。然而,從現行支行經營績效考評機制的形式合理性與實踐有效性看,卻還存在着一些亟待深入探討解決的至關重要的問題

一、經營績效考核“導向性”不突出。績效考核的精髓在於它是對績效目標實現過程的一種控制,是通過了解和檢驗支行的績效,並通過結果的反饋實現支行績效的改進和提升,促進支行績效發展。在績效考核體系的設計過程中,考核指標的設定是整個績效考核體系的參照系。可是,近幾年來的支行經營績效考核辦法卻表現出“導向性”下降,過分追求考核指標的“統一性”和標準值的“同一性”,考核指標的“統一性”難以有效地引導各個支行緊扣當地金融資源特色結構努力做好特色優勢業務;標準值的“同一性”使得一些落後目標較大的支行缺乏努力完成目標的勇氣,而另一些優於目標較大的支行缺失最大限度地超額完成目標的壓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全市經營績效的更好提升。

二、經營績效考核的“經營性”下降。

經營績效考核,顧名思義,應當考核業務經營的規模、速度、質量和效益。然而,近幾年來的支行經營績效考核辦法卻表現出“經營性”下降,把內部控制、案件防範、貸後管理、文明服務等一系列非“經營性”項目列入經營績效考核範圍,並且其所佔的基準分權重越來越大。

三、考評分配“預見性”不強。

近幾年來的支行經營績效考核辦法,支行無法預先測算獲知能夠得到多少分,也不知道達到多少分可以得到多少費用資源。支行在無法預先測算獲知能夠得到多少分和達到多少分可以得到多少費用資源的情況下,只能做到那裏算那裏。不利於績效考核對引導支行經營行為作用的充分發揮。

四、混淆集體與個人績效考核的關係。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業務經營的特殊性法規規定,其分支行不能跨區域從事金融業務擴張經營,只能在劃定的地盤內開展經營活動。由這一特殊性決定,各經營單位間地理位置、客户資源、資本性投入、所處環境及發展空間等方面存在差異,現有績效考評辦法未對此進行平抑。在各區域間經濟金融環境存在明顯差異的條件下,各支行之間的經營績效水平差異,並不能表明支行行長本身的經營管理能力、經營管理工作努力程度的正向差異。對各支行行長的經營績效考核採用統一的指標和同一的標準值,顯然缺乏可比性和公平性。

五、考核掛鈎費用陷入兩難困境。

一是考核激勵力度偏小,經營績效考核掛鈎費用佔全部考核掛鈎費用的比例偏低,未能充分起到經營績效考核分配的統領激勵作用。二是在費用資源總量嚴重緊張的背景下,若把考核掛鈎費用比例提高到應有的高度,則落後支行的經營管理正常運轉將面臨困難;如果維護落後支行的經營管理正常運轉,那麼考核掛鈎費用比例將較低,經營績效考核激勵力度不大。

六、全面性不夠。

績效考評體系不僅是對業務經營指標的考核,而且應對經營單位進行全方位的考核。目前,我行動態績效考核只針對財務指標進行考核,未包含非財務指標(積分、服務質量、業務量、備付率、差錯率等),不能完全體現經營機構實際工作內涵,造成考評體系失衡。

七、分配比例不合理。

考評方案分別考核管理崗位、經辦崗位,造成部分經營單位管理崗位、經辦崗位收入不成正相關,存在偏離。現買單績效佔比過大,衝擊了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的績效分配體制,導致網點、員工之間實際收入差距過大。考核指標設計上未直觀體現人均效率。經營單位負責人蔘與包括現買單在內的所有的績效工資分配,導致不公平現象。

第四部分建立健全二級分行經營績效考評制度的基本思路及建議

朝陽行新一屆黨委成立以來,為落實全行經營發展戰略,引導各行轉變經營模式和增長方式,加快培育和提升核心競爭力,分行以提高經營績效和核心競爭力為導向,本着以激勵為主,約束為輔,動態管理的指導思想,堅持“總量控制、適度平衡、激勵規模擴張、彈性操作”的原則,對經營績效和業務發展考評體系進行了相應的改革,進一步完善以提升核心競爭力為導向的考評激勵機制,創新了績效考評體系及考評方式方法,充分發揮考評體系的政策傳導、業績評價、經營導向作用,對帶動全行員工隊伍的積極性、促進全行各項業務的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健全二級分行經營績效考評制度的基本思路

1、經營績效考評制度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要有統一的財務資源管理制度為支撐。過去我們的績效考核制度由於缺少統一的財務管理制度作為保證,雖然有了一個較為完善的考評制度,但是在具體的執行中出現或者存在着標準不統一、執行不統一、比例不合理、收入不公平等現象,嚴重製約了考評制度的執行,導致了一些員工對考評制度在認識上存在着很多的看法,難以達成共識,影響了職工的積極性。

2、經營績效考評制度反映一個組織或團隊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文化,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核心組成部分。所以我們要把績效的考評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執行當成銀行管理的核心工作來抓,實行精緻化、精細化的執行模式,融入到日常的經營行為中,形成企業核心文化價值觀。

3、經營績效考評制度的靈魂是動態激勵,是二級分行業務發展的引擎。動態的績效考評方案,有利於形成長期的、務實的企業發展以及員工激勵機制,成為企業發展的長期動力,保證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4、二級分行經營績效考評制度是傳承總省行業務發展導向的載體,是二級分行所轄員工收入的槓桿和量具。所以在建立完善二級分行的績效考評制度過程中,要認真貫徹省行的發展方針與要求,與本行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把普遍性與特殊性充分結合起來。同時,對於下一級支行,也要堅持差異化的原則,根據各個支行不同的區域、業務及人員特點,制定確實可行的考評方案與指標。

二、建立健全二級分行經營績效考評制度的具體建議

1、考評制度體系化

考評制度體系化,使其在效應上形成互補。績效考核與績效工資、營銷費用、人力資源管理、積分管理相結合,配套執行,將更好的整體推動全行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形成績效管理網絡化的制度管理文化。

2、建立外延型經營績效考評組織

朝陽分行的績效考評實行分行黨委領導下的績效考評委員會負責制,績效考評委員會專門負責績效考評政策的擬定、協調、政策落實等。市分行績效考核委員會之下設立由相關業務單元骨幹組成的績效考評中心,負責完成日常績效考評工作。績效考評中心成員按業務特長、信息對稱優勢進行績效考核管理工作原則分工,承擔績效考評相關工作:計財部負責績效考評制度牽頭擬定,績效考核方案實施中的協調、彙總、數據公佈、績效工資配置工作;人力資源部負責按職位、責任中心完成落實到個人的工資表編制;績效考評中心其他成員主要完成本條線職責範圍內的績效考核數據採集,考核指標設置、內容修訂、權重設置的修改與完善建議,政策研擬、政策宣導等任務。

3、以競爭思想統領經營績效考評制度設計

經過幾年的運行,朝陽分行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績效考評體系,具體包括了以激勵經辦崗位員工為主的績效考核動態激勵辦法,以激勵經營單位負責人為對象的綜合經營管理考評辦法,以全行員工為對象的現買單績效考評體系,以人力資源管理為主的經營單位負責人業績評價約束方案,以營銷費用配置為主要目的的單元競賽考核辦法和以風險管理為主要內容的積分管理實施辦法等。朝陽分行的績效考評按作用不同分別出台績效工資分配激勵辦法和費用掛鈎競賽辦法兩套制度。經辦崗位人員和管理崗位人員的績效工資分別進行考核。經辦崗位人員績效工資分配以絕對指標占比、相對指標排名賦分配置,管理崗位人員績效工資以關鍵指標排名賦分進行配置,費用掛鈎配置則採用標杆超越法。在具體考核上,引入內部競爭機制,激發經營單位動態博弈,加大考核頻點和考核結果透明度,按旬通報各經營單位各項業務考核數據水平(佔比位次),按月考核預發放和年末一次性清算;每月分配績效工資額度固定(分子),通過激勵各單位競爭,改變各自在分母中佔比份額位次,實現業務發展。改變了績效工資以往的分配方式,由傳統的“分工資”轉變為能夠激勵員工工作積極性的“掙工資”的分配模式。使績效考核在價值創造過程中的“誘導性”作用發揮較為明顯,體現了收益與風險平衡的導向。

4、合理劃分上級行不同部門專項激勵管理邊界

績效考評由各相關業務單元骨幹組成的績效考評中心團隊分工負責,管理人員績效考核各業務單元、經營單位負責人在綜合計劃、條線KPI完成和綜合營銷等方面的貢獻大小,進行競賽排名,並按綜合排名賦分配置工資及費用。各業務單元根據自身業務發展情況以及應該發展的重點確定考核內容,市行統一規定考核技術方法、確定各競賽單元在綜合排名中的權重。績效考核指標設計上綜合考慮人員、產品、絕對量佔比、相對增長、抵減因素和基本考核目標、單元條線考核目標等多個維度。考慮到各經營單位基數規模差異,增量業務考核設“絕對”和“相對”兩個分項指標,分別佔績效工資額度的一定比重,佔比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動態調整。

5、經營績效考評制度優化要建立有效的溝通和反饋機制

不對對績效考評制度的執行結果進行監控,獎勤罰懶。對績效高的要經常進行表揚,對連續排名在後幾名的,按人力資源管理方法對單位負責人採取諸如誡勉談話以及其他行政措施進行約束。

企業文化制度11

一個企業,不管它是屬於哪種類型,影響員工行為的都有三種力量——制度、管理和文化。這三個東西從不同的側面影響着組織的個體行為及其結果,它們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第一種力量:制度。

不管企業大小,首先必須建立制度。我國古人云: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就算是兩個人合夥開公司,也要約法三章,對不對?何況對於一個人數眾多的公司,假如沒有了制度,怎能保證大家步調一致?

這裏説的制度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行為準則,即應該做什麼、不應該作什麼;二是工作標準,即應該怎樣做,包括崗位作業標準及業務流程。前者是強制性的,後者是指導性的,兩者應當互相配合,相輔相成。

第二種力量:管理,具體的講是指員工上司即主管的管理行為。

一個企業有了制度和程序,難道就能運作起來了麼?顯然不是,當然還需要組織各階位上的管理人員發揮作用才行。

主管的管理功能大概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控制,一個是指導。控制是指,主管人員依照公司目標、制度、標準和程序,對部屬的工作進行安排和監控,使部屬的工作在預期的範圍內進行運作,以期達成工作目標。當然只懂得控制的主管算不上一個稱職的好主管,一個稱職的主管還應當懂得指導。指導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導部屬怎樣正確地執行標準規範以及提高員工的工作技能;二是例外事務的調整與指導。我們應當懂得,制度和標準是死的,而現場的情況是瞬息萬變的,有的時候如果按照“標準”做就可能發生問題,這時應當怎麼辦?員工只可以按規定做,而主管則應當依據經驗和“例外法則”(譬如公司核心價值觀、客户導向或趨利弊害原則等等)作出判斷,對部屬的行動做出調整和指導,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第三種力量:文化即企業文化。

對企業文化無論怎樣的下定義其實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正確的看待和運用才是最重要的。筆者在這裏必須澄清一個錯誤的觀念,在管理界許多的專家主張説,構建企業制度和企業文化是大企業的事情,這完全是一個誤導。一個民族的文化是那個民族精神和物質文明的傳承,同樣的道理,一家公司的文化當然是這家公司精神物質文明的傳承。企業文化不是寫在牆上或者是文件的表達形式,而是看不見、摸不着但感覺得到的東西,不管你是否承認,它都是客觀存在的,而且無時不刻地在影響着每一個組織成員的行為。客觀事實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給企業以好的導向,不好的企業文化則會給企業帶來負面影響,或更有甚者可能會毀掉一個企業。老子説,一言能興邦也能毀國。而且,形成一個企業文化的主導因素是這家企業老闆的價值觀、習慣與修養,所謂一個企業的文化就是老闆文化,我認為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種力量中,制度和管理是有形力量,文化是無形力量;制度是基礎是硬件,文化是動力是軟件,管理是橋樑,制度和文化透過管理(人)發揮作用;制度、管理、文化就是一個系統,它們互相配合、共同發揮作用、缺一不可。我們忽略了哪種力量的存在和影響都將是不明智的。重要的是,我們要認知和承認它們的存在,而且,根據自己企業的情況,用心構建這個系統,通過不斷實踐、調整,以實現三者的'最佳動態的配合,這才是我們的管理者所需要考慮的。

制度、管理、文化是管理員工的三種力量,同時也是企業管理的三個層次。

制度是企業管理的低層次,執行的對象主要是企業的基層員工,因為基層員工的管理職能是作業。員工按照規章或規範做事情,規規矩矩,人眾才能步調一致,產品才能減少差異,工作才能減少失誤,才能達成工作目標。一個企業必須管理制度化,但制度化的管理絕對不是好的管理,這是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教授的觀點,我贊同。因此僅有制度化的管理遠遠不夠,還必須有管理和文化相配套。

管理的中級形式就是企業的幹部即主管人員所實施的管理,這也説明管理是幹部的職責。老闆一般不應當直接干涉或參與管理,否則幹部將無所適從,公司運作將發生混亂。

文化是企業管理的高級形式,這是因為企業文化靠老闆發起,是老闆的責任而不是幹部的責任。請試想一下,一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脱離了老闆,沒有的老闆的認同、參與和支持,僅憑着人力資源部門在諮詢師的指導在那裏窮搗鼓,無疑是徒勞無功的,必將使得企業文化建設走入死衚衕。

認識了這些道理,瞭解了事實真相,管理就變的輕鬆愉快而有效率了。

企業文化制度12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企業文化管理,塑造推動企業文化,鼓舞和激勵各部門員工,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對企業文化發展的內容與實施做出規定,是開展企業文化工作的依據。

第三條本制度一經制定,研究所全體員工必須遵照執行,依照本制度享有相應的權力,同時須履行相應的義務。

第二章企業文化管理機構

第四條企業文化管理機構包括研究所AT委員會和部門AT委員會。

第五條研究所AT委員會是企業文化管理的最高決策機構,其職責包括:審議確定研究所的企業文化核心內容;審批研究所內各項企業文化管理制度;審批企業文化發展規劃;審批企業文化年度工作計劃,對企業文化的各項重大事項進行決定等。

第六條部門AT委員會是企業文化管理的執行機構,其職責包括:部門企業文化規劃;監督執行研究所AT委員會決議通過的企業文化規劃決定,組織部門的企業文化活動。

第三章企業文化建設流程

研究所AT委員會制定企業文化建設總體規劃、推行步驟

總體規劃下發至各部門

各部門AT委員會制定部門企業文化建設規劃

人資組收集彙編半年度/年度計劃

研究所AT委員會進行計劃審核

確定研究所半年度/年度企業文化建設內容

呈報畜牧工程中心審批

企業文化建設資源整合

實施

檢查企業文化建設實施情況

第四章企業文化實施管理

第七條廣宣管理:人資組負責推動研究所的企業文化廣宣文化的.實施,主管集團網技術研究所板塊的維護,組織開展對內企業文化宣傳工作。

第八條行為管理:參照《研究所員工手冊》行為規範實施。

第九條:團建活動管理:為更好的培育、塑造研究所企業文化,AT委員會應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企業文化活動。由部門AT委員會提案,研究所AT委員會審批後實施。

第五章附則

第十條本制度由人資組起草和修訂,經所長審批後發佈。

第十一條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二條本制度由人資組負責解釋。

企業文化制度13

內容摘要:餐飲企業的文化建設將增強企業競爭力,實現餐飲企業的持續發展。本文認為,餐飲企業文化建設離不開企業制度創新。以制度創新推動餐飲企業文化建設,需要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注重整合中外企業優秀文化,以及考慮文化觀念漸變的特性。

關鍵詞:制度創新 餐飲企業 企業文化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我國餐飲企業開始直面國際企業的強勢競爭,企業賴以成長的市場環境開始變得更加不確定,這就要求餐飲企業儘快地調整企業經營戰略,以餐飲企業制度創新推進企業文化的建設,從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餐飲企業的永續發展。

餐飲企業文化與企業制度的內在聯繫

餐飲企業文化是以餐飲企業管理哲學和企業精神為核心,凝聚企業員工歸屬感、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論,同時,它又是受社會文化影響和制約的,以企業規則制度和物質現象為載體的一種經濟文化。餐飲企業文化包括企業物質層文化、行為層文化、制度層文化及精神層文化四個不可或缺的層次。餐飲企業制度,是餐飲企業精神的承擔者,也是餐飲企業行為的規範者。沒有餐飲企業制度的依託,企業文化就成為空洞的口號,企業行為也成為失落的個人行為。餐飲企業制度一旦建立,必然成為餐飲企業行為的約束者。餐飲企業精神文化是理想信念,存於員工中的精神狀態。餐飲企業行為,是餐飲企業文化的外在表現,是餐飲企業制度和企業精神內化於員工行為反映出來的員工在企業中的行為方式。餐飲企業制度是連接企業精神與企業行為的中介和橋樑。餐飲企業制度、餐飲企業精神、餐飲企業行為和餐飲企業物質是共生並存的,餐飲企業一經建立,就有相應的精神、制度、行為和物質。

文化形成制度,文化也必須通過制度來強化,同時制度體現着文化的要求。文化的變化必然要帶來制度的變化。餐飲企業文化是餐飲企業制度的直接依據,餐飲企業制度是餐飲企業文化的外化和制度化。制度化是餐飲企業經營管理的基礎,也是建設餐飲企業文化的根本保證,餐飲企業制度的完善與否會直接影響到企業文化建設的深度與實施效果。

企業制度創新對餐飲企業文化建設的作用

如前所述,餐飲企業制度是企業文化的承載者和企業行為的規範者。那麼餐飲企業制度是如何對企業文化和企業行為起作用呢? 根據新制度經濟學代表人物諾斯的見解: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來的規則、守法程序和行為道德規範,它旨在約束追求主體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個人行為。對餐飲企業而言,員工的統一行為通過制度來規範,企業文化也必須通過企業制度來推動和鞏固。

導向和推動的作用。餐飲企業文化由倡導到內化為員工的行為,是每個員工個體的思想轉化過程,受制於每個人的經驗和思維等方面的個體的差異,故其接受的程度也不同。倡導餐飲企業文化的目的,最終是要求全體員工認同,達到這一目的不能僅僅寄希望於員工的自覺性。制度具有規範行為和強化認知的功能,對企業觀念的形成具有導向和推動作用。由餐飲企業領導層倡導的企業文化觀念,僅有宣傳鼓動是不夠的。餐飲企業文化精神要內化為員工的思想,最終成為員工行為的精神支柱,才能發揮其提升企業競爭力的作用。但是,這不是預設的前提,不是僅有宣傳就可自覺達到的`目的,而是企業實行制度化與規範化管理的結果。只有將餐飲企業的管理理念、價值觀念通過規章制度或職責規範予以公佈,敦促所有員工遵守,才能使各員工對企業精神和理念理解的基礎上,形成統一的行為,使企業文化紮根於企業從而成為企業的精神支柱。即使員工接受了觀念,而如何化為行動,則需要制度規範來告訴員工該怎樣做才是企業精神的表現。離開了制度規範,就難以把企業精神內化為行動,文化觀念就只能表現為口號。比如,“服務至上,追求卓越”出現在許多餐飲企業的宣傳資料中,而只有在制度層面嚴格產品質量和管理、規範服務細則,並配之以嚴格的落實措施,才能使這一意識最終成為規範員工行為的約束力,從而成為餐飲企業追求的現實目標。

強化和保證作用。新的餐飲企業文化被員工接受以後,制度起到固化企業文化的作用。餐飲企業文化從被員工認同到接受,再到成為企業長期乃至永恆的精神支撐,不是一勞永逸的,而需要餐飲企業有持之以恆的制度約束。如要推廣“日事日畢”的觀念,既要宣傳和引導,成為員工的自覺行為。但如果離開了相應的制度做保證,非但使宣傳和教育的成本不斷增大,也難以確保這種企業行為持久下去。新的餐飲企業文化形成以後,要使之潛移默化為企業和員工的自覺意識習慣,需要企業通過強有力的制度對企業精神與價值觀的貫徹與支持。如果缺乏制度的支撐,就難以把餐飲企業的精神文化和價值觀念轉化為廣大員工的價值認同和自覺行動,即使—時被員工接受也難以持久。

餐飲企業制度創新中的企業文化建設對策

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優秀的餐飲企業文化的形成都是基於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往往是在吸收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從而每一種企業制度模式形成和發展也都是根植於特定的社會經濟條件。因此,對待國外餐飲企業制度模式,不能簡單地肯定或者否定某種模式的有效性,而應將其置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變革之中加以考察。對海外餐飲企業制度創新的吸收和借鑑,要立足於我國的歷史和現實,結合中國優秀文化傳統創造出適應現代化進程需要的特色的餐飲企業制度。總之,在餐飲企業制度創新過程中,必須把中國傳統文化作為重要考慮因素。

整合中外企業優秀文化。隨着我國經濟日益與國際接軌,餐飲企業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國餐飲企業不但面臨着國內同行之間的激烈競爭,又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這使得餐飲企業制度創新成為競爭的主要內容。餐飲企業文化建設的捷徑之一是學習其它餐飲企業的優秀文化。國外許多著名餐飲企業有悠久的歷史、雄厚的實力,在國際市場中有突出的地位、遠大的目標,其企業文化也歷經錘鍊,不是短期內可以照搬的。相反,許多國外優秀餐飲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的過程中,“入鄉隨俗”,在中國立穩腳跟,無不與其將本企業長期積澱的文化“中國化”密切相關。他們在進軍中國市場的過程中,沒有把它在本國和其它地區的成功經驗直接搬過來,而是針對中國的實際情況和文化背景,力求使本企業的文化與中國文化整合和再發展。比如,國外餐飲企業比較強調理性管理,注重規章制度,管理組織結構、契約、個人奮鬥、競爭等的作用,側重於以理服人。而中國餐飲企業則更強調“人性”的管理,如強調人際關係、資歷、羣體意識、忠誠、合作等的作用,是以情感為本。成功餐飲企業的文化建設經驗説明,在制度創新過程中,不能單純引進其它企業的優秀企業文化管理形式,而應對企業文化的內涵、實質及適用條件進行認真細緻的研究,要吸收國內外餐飲企業文化的優秀部分;同時,要把傳統繼承下來,在融合的過程中創新,實現兩種文化的對接和超越。

注重文化觀念漸變的特性。餐飲企業制度的轉化可以在外在動力下即時轉變,而餐飲企業的觀念行為轉化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表現為人的思想觀念的轉變,這種根植於人的思想深處的文化觀念,在不同的主體之間轉變的誘因、速度、深度和取向千差萬別,這一來,新的餐飲企業文化取代舊的餐飲企業文化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是新制度、新文化與舊制度、舊文化的融合與摩擦必然付出的時間成本。這一餐飲企業文化普遍滯後於餐飲企業制度變遷的特點,要求餐飲企業在進行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從我國企業的實際出發。我國現代餐飲企業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與海外的國際知名餐飲企業的企業發展史相比,我國企業在實力、管理等方面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這是我國餐飲企業文化建設必須正視的現實,這也就決定了我國現代餐飲企業的文化建設必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長期的系統工程。

企業文化制度14

第一章 企業文化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加強公司企業文化管理,塑造推動公司發展的企業文化,規範企業文化建設管理工作,培育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促進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健康有序發展,鼓舞和激勵公司員工,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對公司企業文化管理的內容與實施做出規定,是公司開展企業文化工作的依據。

第三條本制度適用於公司總部及下屬子、孫公司的企業文化工作。

第二章 企業文化管理機構

第四條公司企業文化組織機構設領導小組和工作辦公室。領導小組由總經理任組長、分管(協管)領導任副組長,成員由公司下屬各單位、部門負責人組成。工作辦公室設在綜合管理部。各子公司成立相應的企業文化建設工作辦公室,並設立企業文化建設專責人。

第五條公司企業文化建設領導小組的職責是審定企業文化建設整體方案,

審定企業文化建設的近期目標和長遠規劃;綜合管理部的職責是策劃企業文化建設的整體方案以及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各個階段的相關工作。各基層單位企業文化建設工作辦公室及專責人的職責是推進企業文化理念的具體落實和信息反饋工作。

第六條公司綜合管理部是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協調、審核、指導其他各單位、部門的企業文化建設管理工作。其主要職責為:

1、制定公司企業文化管理制度;

2、制定公司企業文化發展規劃;

3、制定公司企業文化年度工作計劃;

4、制定公司對內對外宣傳規範,並監督執行;

5、組織進行對公司企業文化重要議題的`相關研究;

6、開展公司對內對外企業文化宣傳,組織公司企業文化活動;

7、公司企業文化培訓的組織、考核、管理、培訓效果評估;

8、審核對外宣傳內容,指導各單位、部門開展企業文化活動。

第七條公司將企業文化建設情況納入各單位、各部門的績效考核範疇,各單位、各部門負責人為本單位、本部門企業文化建設的責任人,並設立企業文化專職或兼職管理人員,其具體職責為:

1、制定建設計劃,協助企業文化在本單位、本部門的建設、推廣、宣傳。

2、協助綜合管理部落實文化建設工作,合理安排,保證員工參加公司組織的各項企業文化活動時間。

第三章 企業文化理念管理

第八條公司企業文化理念是指:公司的企業願景、企業使命、核心價值觀、經營哲學、管理思想等企業文化核心內容。

第九條公司綜合管理部是公司企業文化理念管理的執行機構,綜合管理部應充分調研國內外先進企業文化,總結大通的經驗和特點,研究制訂符合公司發展戰略的企業文化核心理念。

第十條綜合管理部在開展企業文化工作中,應深入實際調研分析,瞭解員工的思想動態,分析公司所處產業的特點,廣泛聽取各單位、各部門的意見和建議,提煉公司企業文化的核心思想,使公司的企業文化理念能夠切合企業實際,對公司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第十一條各單位、各部門應為公司綜合管理部的工作提供充分支持和密切配合,積極提供建議和意見。

第十二條公司企業文化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對公司企業文化理念進行審議和確定;企業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審議確定的公司企業文化理念將作為公司企業文化工作開展的依據。

第四章 企業文化制度管理

第十三條公司企業文化制度是公司企業文化理念的表達和規範,必須與企業文化理念保持一致。

第十四條公司的企業文化制度系統涵蓋下述三個領域:

1、企業文化核心理念規範。該制度對企業文化核心理念進行設計,是企業思想文化塑造的基礎;

2、企業員工行為規範。該制度對企業員工行為規範進行了設計,是企業行為文化塑造的基礎;

3、企業風俗文化制度。該制度在對內工作上,對企業教育培訓、禮儀儀式、服飾、體態語言、工作場所相關規範做出規定;在對外工作上,對企業營銷觀念、服務規範、公共關係、銀企關係、公益活動、文化傳統做出規定,是企業風俗文化塑造的基礎。

第十五條綜合管理部是公司企業文化制度的編制和監督機構。相應管理制度經公司企業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審批生效後,綜合管理部負責推動落實。

第五章 企業文化器物管理

第十六條企業文化器物是公司企業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通過對相關器物的設計,可以直觀、生動地表現公司企業文化的核心思想。

第十七條企業文化器物系統包括如下內容:

1、公司 vi 系統(企業形象識別系統);

2、企業象徵圖案;

3、企業宣傳標語;

4、企業吉祥物;

5、企業之歌;

6、企業容貌。

第十八條公司企業文化器物系統應用範圍包括:

1、辦公用品、事務用品;2、企業證照、文件類;3、交通運輸工具類;4、指示、標識類;5、廣告展示陳列類;6、商品及包裝類;7、服飾類;8、公司出版物;9、公司禮品;10、公司網頁;11、其他。

第十九條綜合管理部是公司企業文化器物的設計管理機構,綜合管理部在充分聽取相關意見後,組織設計單位對企業文化器物進行設計。各項設計經公司企業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審議認可,綜合管理部負責推動落實。

第六章 企業文化實施管理

第二十條綜合管理部負責推動公司企業文化的實施,組織開展公司對內企業文化宣傳工作。

第二十一條各單位、各部門在開展對內對外宣傳工作時,必須充分考慮到公司企業文化的要求,不得違反公司企業文化相關規定。綜合管理部負責對公司各部門宣傳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

第二十二條各單位在開展對外宣傳時,必須將宣傳內容上報公司綜合管理部審核,並會同綜合管理部開展工作。

第二十三條綜合管理部應協助各單位做好企業形象推廣工作和企業標誌標識使用規範的檢查工作。

第二十四條為更好地培育、塑造公司企業文化,綜合管理部應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企業文化活動。

第二十五條各單位、各部門可以提議開展企業文化活動,由綜合管理部研究並提案,公司分管領導審批後,綜合管理部組織開展活動,或協助分公司開展活動。

第七章 附則

第二十六條本制度由董事會負責解釋、修訂。

第二十七條公司下屬各單位遵照本制度制訂相應實施細則。

第二十八條本制度由董事會審議通過後頒佈實施。自頒佈之日起,其他同類條款同時廢止。

企業文化制度15

對於企業制度與企業文化的關係,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認識。有的人把企業制度與文化分立開來,強調企業文化與制度的不同作用,有的人把企業制度歸入企業文化,強調企業制度在企業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但有一點似乎已形成了共識,那就是企業制度與企業文化對於一個企業來説都非常重要。

既然企業制度與企業文化都很重要,那麼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企業制度與企業文化之間的關係就顯得尤為必要。企業制度與企業文化之間到底存在何種關係呢?

首先,企業制度是企業文化的構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根據企業文化的“總和説”,企業文化涵蓋了企業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不管是企業的外在表現,還是內在精神,都是企業文化的構成部分。企業制度不僅是企業文化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而且體現着企業的內在精神,但是企業文化的外在表現不僅僅侷限於制度這一種表現形式,企業的內在精神,也不可能完全用制度來體現。

認識制度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意義在於,我們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強調企業制度的建設,同時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不能僅僅侷限於制度建設,或者,甚至迷信於制度建設,而忘記企業文化的其他構成部分。

其次,企業制度本身能體現企業文化,但並不一定就能真實體現企業文化。由於企業制度中規定了企業整體以及員工個體遵循的行為規範,從中我們不僅能看出這個企業崇尚什麼、反對什麼,即企業信奉的價值理念,而且可以看出這個企業的做事方式與風格,所以企業制度本身能體現企業文化。但企業制度能否真實體現企業文化,還取決於企業制度的形成過程和執行情況。

企業制度的形成過程包括制訂企業制度的動機、方式和方法。有的制度的形成並不是企業自身的真實願望,比如,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有的企業是確實希望藉此持續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有的僅僅是為了取得一張走向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動機不同,所體現的企業文化也就不同,前者能體現質量文化,後者卻不能。企業制度的形成,不同的企業會採用不同的方式與方法,有的是學習和借鑑別人的規章制度,有的只是模仿甚至照搬,學習和借鑑重在強調企業制度的內涵,模仿與照搬則重在強調製度的形式,前者是一種務實的文化,後者只是一種務虛的文化;有的企業是跟風而造,人有我也要有,凡是先進的我都要拿來用,有的企業按兵不動,喜歡觀望觀望再觀望,等到別的企業真的有效了,才決定拿來試試,前者體現了急先鋒的文化,後者卻是一種保守文化。因不同的動機或用不同的方式與方法制訂出來的制度,即使完全一樣,它們的真實企業文化卻並不相同。

另外,即使制訂動機、方式和方法相同且制度完全相同,因企業執行制度的方式和方法不同,其企業的真實文化也會不同。有的企業在執行制度時,自上而下強制推行,這些制度往往能迅速實施,很快就在企業整體和員工個人的行為中體現出來,但是,這些僅僅是表象,如果其後缺少與員工的溝通,不能讓員工充分理解和認同制度的內涵,不重視制度執行中的信息反饋,那麼這種制度的有效性不會長久;相反,有的企業在執行制度時,過分強調讓員工理解與認同,頻繁的溝通與反饋往往會促使企業在短時間內不斷調整制度,延緩制度執行的進程,甚至會因觀念衝突、難以達成一致,而使制度無法執行。前者從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獨裁文化,而後者體現的是民主文化。在制度執行中,由於獨裁與民主的次序不同和把握程度不同,企業文化也不相同。先獨裁後民主和先民主後獨裁就是兩種不同的做事方式和風格,重獨裁輕民主和重民主輕獨裁又是兩種不同的價值理念。

認識制度本身能體現但並不一定能真實體現企業文化的意義在於,我們在企業文化建設中,不能僅僅侷限於完善制度本身,而應同時強調製度化和制度執行的過程,從而確保制度的科學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三,制度化過程既是推動企業文化發展的重要手段,又是阻礙企業文化發展的主要屏障。企業制度是企業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通過它,人們能更加清晰、準確和全面地表達自己的企業文化,挖掘優秀文化加以繼承,剖析劣質文化及時摒棄,對照外界環境,汲取先進文化、抵制落後文化,從而有利於推動企業文化的發展。然而,凡事皆有利弊,制度化的過程同時也是企業文化固化的過程,隨着對制度的深入理解和廣泛認同,人們在接受制度文化的同時,又會反對與制度相背的文化,一方面容易讓企業拘泥於制度文化,而忽略企業的其他文化,另一方面又會讓企業抵制外來文化,抑制吐舊納新的過程。制度化過程能促使企業井然有序地運行,卻又會讓企業走上按部就班的道路。

認識制度化過程對企業文化發展的利弊,有利於我們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清醒地意識到並有效地避免制度文化給企業變革帶來的阻力。在變革前,我們要預見變革後企業文化與現有制度文化之間可能存在的衝突,策劃制度變革的有效方法,在變革時有計劃地實施制度變革,變革後,密切關注原有制度對新文化的負面影響,及時糾正。

其四,企業制度在企業文化中能扮演中層文化的角色,卻不是中層文化的全部。根據企業文化的“同心圓説”,企業文化有三個層次,即表層文化、中層文化和內層文化,表層文化主要指企業的外在表現,中層文化主要指企業的運行機制,內層文化就是要指企業的價值理念。行之有效的企業制度,指導和約束着企業整體和員工個體的行為,是企業運行機制的一種具體表現,但卻絕不是唯一表現。任何一個企業的運行機制只能儘可能全面地用制度來表現,卻無法用制度來完全表現。制度化過程與企業運行機制的變化過程總是存在着時間差,或是滯後,或是超前,制度化過程只能儘可能及時地反映企業運行機制的變化而無法同步反映。企業的中層文化實質是企業的運行機制或經營管理模式,而不僅僅是指企業制度本身或制度形成和執行過程中所體現的文化,即制度文化。

正確認識企業制度與中層文化之間的關係,有利於我們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避免將中層文化簡單歸結為制度文化,從而把構建中層文化的重心放在審視和完善運行機制上,而不是僅僅停留在企業制度上。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我們要把適合企業生存發展的運行機制儘可能全面而及時地體現到企業制度中去,而不是僅僅着眼於完善和健全企業制度本身。

最後,企業制度歸根結蒂還是受到價值理念的驅動與制約。不管人們是否認同企業制度是企業文化的一個構成部分,也不管企業制度是否真正體現一個企業的真實文化,企業制度的形成與變化均源於企業對制訂和修改制度的某種需求,這種需求正是企業價值理念的一種具體表現,正是因為企業認為制訂和修改制度有價值,才會去制訂與修改,至於價值何在,不同企業有不同的認知和理解,這些認知與理解也是企業價值理念的一個構成部分。反過來,不同企業對制度認知和理解不同,又會使完全相同的制度出現不同的效果,這些也是企業價值理念使然。

認識企業制度受制於價值理念,我們就能真正理解價值理念才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在企業文化建設過過程中,重視確立適合企業生存發展的價值理念至關重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