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課程探索論文

來源:文萃谷 9.95K

摘要:隨着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和畢業生就業方式的

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課程探索論文

轉變,大學生面臨着越來越激烈的就業競爭,2014年被媒體稱為“史上更難就業季”。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為高校推動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法,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它有助於大學生了解自己,掌握求職擇業的基本技能,培養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實現人生價值,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着一些困境,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管理、師資隊伍及教學研究等方面的問題,有待我們進一步改革和探討。

本文討論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並在此基礎上結合大學各階段職業生涯規劃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就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的設置與提高該課程教學質量等方面提出改進意見。

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 教育

2012年發佈的《大學生職業適應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在受調查的走入職場不滿3年的大學畢業生中,接近60%的人每年跳槽兩次以上,6%的受訪者表示不適應現在的工作,大學畢業生普遍患上工作“不適症”。大學畢業生三年內頻繁跳槽無外乎是為了找到一份更適合自己的工作。但是,“什麼樣的工作適合自己”本應是學生在大學聯考選報志願之前、或者至遲應該是在畢業前就該考慮好的問題,為什麼工作後還要通過頻繁跳槽來尋找答案呢?課題組認為,這一方面反映出了大學畢業生就業擇業的無奈,但更多的還是折射出高校職業規劃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 河南理工大學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課程的現狀

2007年底,教育部印發了《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明確提出將職業規劃課納入選修、必修課。河南省教育廳轉發了教育部通知(教辦學【2008】25號文)並提出了貫徹落實意見。這些強制性政策無疑對大學生生涯教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河南理工大學於2009年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納入公共選修課,並於2011年將職業規劃課作為限選課加入大一新生第二學期的課表,制定了教學大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經過幾年的實踐教學,職業規劃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許多同學深刻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意義。但職業規劃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教學內容不夠統一。河南理工大學大學生職業發展教研室於2011年制定了就業教育系列課程教學大綱,對職業規劃課的教學進行了統一安排。但是由於參與職業規劃課教學的教師比較多,且多是以學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輔導員為核心力量,教師由於工作經驗、學歷背景以及對職業規劃知識掌握程度的不同,導致對教學大綱的理解深度不同、教學的側重點不同及教學課時的安排不同,使得職業規劃課所取得的效果也不盡相同。學校很難用統一的評價標準監管各專業職業規劃課的教學情況,甚至有些學院內部也很難統一。

二是教學班級過大。由於授課教師較少,職業規劃課多是採用大班授課,學生較多的學院課堂規模在150人左右,有的學院甚至更多。教學規模過大帶來的問題有:有的同學得不到老師的關注,接觸不到個性化的職業規劃輔導;課堂教學的互動環節無法吸引全體同學的參與,甚至有許多分組活動無法進行;教室的場地不適合規模較大的班級進行集體授課,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目標。

三是學生主體意識不到位。職業規劃教育在我國開設的較晚,外來的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及方法並不完全適應中國特殊的教育、就業和社會環境,職業規劃教育還處在本土化的探索進程中,職業規劃的理念還沒有在大學生中普及。

2 完善和優化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探索

2.1 完善和優化職業規劃教育課程教學體系

2.1.1 從教學內容方面來講。職業規劃課要注重培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觀念,普及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不僅要告訴學生職業規劃是什麼,而且要告訴學生怎麼進行職業規劃,培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課後要求學生實踐,注重培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鼓勵學生做職業測評、環境分析、做決策及制定行動計劃。以全面地認知自我、認知職業為基礎,掌握職業規劃的技能,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

規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內容,例如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理論教學內容主要分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職業生涯規劃與人才培養(主要涉及內容:人才評價的標準、職業發展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概念、生涯規劃與未來生活的關係,結合健康生活自我評價、人際關係心理測試、消費合理情況測試等測評工具的使用,幫助學生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建立生涯與職業意識)。

二是規劃大學和認知自我(從能力和技能、興趣、人格、需要和價值觀四個方面分析,結合大學生學習心理測試、大學生人格傾向性測試等測評工具,人格-職業匹配測試遊戲,性格理解活動,價值觀評估等方式,幫助學生了解自我特性與職業選擇和發展的關係,形成初步的職業期望)。

三是認知環境(介紹職業、產業、行業的`定義與區別,幫助學生了解職業所處環境中的各種資源與限制,能夠在職業生涯決策和職業選擇中充分利用資源)。

四是職業生涯決策(講授職業決策的類型、決策相關理論,引導學生將決策技能學業規劃、職業目標選擇和職業發展過程)與創業教育部分(主要概念:創業的內涵與意義、創業精神與創業素質、創業準備及一般創業過程、創業過程中應注意的常見問題及對策、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法規,培養學生創業意識與創業精神,提高創業素質與能力)。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實踐教學內容,主要涉及職業適應與發展內容,如職業技能的培訓(開展職業生涯規劃主題演講比賽、辯論賽,開展課堂讀書交流活動,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快速思維能力);團隊合作與人際交往能力的培訓(與不同的成員完成常規性的任務,如醫療小組、航空機組小組;固定的小組,安排固定題目課下分工研究,模擬教學;户外素質拓展等);抗挫折能力的培訓(設置多種情景模式,增強體驗者心理承受能力與應付突發狀況的能力);以及創業能力的培訓等。 同時,可以拓展和完善職業規劃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利用專題講座、班會、主題演講和辯論、課堂問卷、案例分析、小組討論、情景模擬、角色扮演、課後作業、拓展認知、思維、興趣愛好及人生定位的小測試等互動形式,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2.1.3 從教學理念方面來講。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從學生進入大學開始。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體系教育按照大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分解為四個階段逐步進行,探索適合每個階段的有效的職業生涯教育模式。在整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四個結合:即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與社會需要相結合,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與學生所學專業相結合,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與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相結合,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與增強學生身心健康相結合。

結合各專業學生的教學計劃,在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的前提下,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對教學計劃的制定提出建設性意見。比如每學年初要求學生參加職業規劃測評,學年末要求學生對該階段的學習、工作與生活進行總結歸納,同時與專業的職業規劃教師結合,對學生下一階段的發展提出借鑑性意見。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具有連續性、前瞻性以及系統性。在校期間,一年級學生重在適應生活,對職業生涯進行初步設計,可以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的正常教學,同時瞭解專業的前景和發展方向;二年級主要是職業道德和職業知識的教育,重在自我認知和做好從事職業前的能力準備,結合專業基礎課的開設,可以開展職業生涯講座、利用多種渠道給學生提供各種實踐機會,幫助學生積累社會實踐經驗;三年級主要是進行職業適應,落實職業規劃,可以進行就業指導課的正常教學,涉及職業心理、職業道德、簡歷製作等內容;四年級進行就職前的培訓以及轉變角色,適應社會,涉及畢業生黨團關係、檔案的管理,派遣證的使用與擇業期的設置等內容,可以結合學生離校的系列活動對學生各種手續的辦理以及初入職場的各種準備進行系統講座。在這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減少正常教學的課時,使得學生有更多經歷去實踐、提高各種就業能力。

2.2 完善和優化職業規劃課程教學的管理

2.2.1 構建專業的職業規劃教育教師體系。以學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輔導員為核心力量的教學隊伍有效地推動了課程的發展,強化了教學成果,但因易受日常事務性工作的影響,他們很難對課程進行深入研究,更談不上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並做好專業化的職業諮詢和指導。教師的穩定性、專業化程度、教學水平是決定高校職業生涯規劃師資水平的主要因素,也影響着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發展模式。

因此,職業生涯指導教師應該整合校內外資源,形成全面覆蓋的教師指導體系:以學生為主體,首先是學生管理工作者,他們與學生關係密切,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幫助學生認知自我,制定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其次是本專業的教師,他們以自己豐富的專業基礎知識,引導學生對專業課學深學透,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增強學生自身的競爭力;自此是專業的職業規劃師或心理諮詢師,從專業的角度對大學生職業道德、價值取向、人格素質等方面進行培養,幫助大學生正確地進行規劃職業、規劃人生。

2.2.2建立職業生涯規劃“研究-實踐-反饋”循環一體的教育教學體系,推進職業規劃理論體系的本土化程度,對現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探討並提出解決方案,將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應用於課堂教學中,評估反饋之後及時修正並實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