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作要點

來源:文萃谷 7.06K

2015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全市安全生產工作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市委“一九五一”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轉方式、調結構這一中心任務,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安全發展原則,堅持以人為本,以貫徹落實國發〔2010〕23號、魯政發〔2010〕77號、濰政發〔2010〕34號文件為主線,以開展“安全生產基礎管理提升年”活動為抓手,進一步落實責任、創新監管、深化整治、強化保障,全面提升企業安全生產能力和政府安全生產監管能力,努力保持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為全市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安全工作要點

工作中,努力實現“一個目標”,即:控制事故總量,努力減少一般事故,有效遏制較大事故,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兩項控制指標以及其它相對控制指標全面下降,保持在省下達的控制指標範圍之內。全面落實“兩個責任”,即: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政府及部門安全監管責任。加快推進“三個轉變”,即:由專業監督為主向專業監督與社會監督並重、由封閉式管理向開放式管理、由單純保護法人向更加註重保護職工利益、羣眾利益轉變。大力實施“四大工程”,即:企業本質安全、安全素質提升、安全示範創建和科技興安工程。進一步健全完善“一個格局”,即:“橫向抓網格管理、不留死角,縱向抓基層基儲不留空檔”安全監管新格局。

圍繞上述任務目標,深化六項關鍵措施:

一、落實主體責任,提升安全生產領導能力

(一)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進一步健全以目標責任書、安全承諾書為有效載體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使其內容更具有科學性、操作更具針對性。明確政府“一把手”是本地區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落實政府及部門安全監管責任,細化領導班子成員“一崗雙責”,做到職責清晰;明確企業法人代表是本單位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層層落實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部門、車間、班組直至員工的安全生產責任,並與個人經濟利益掛鈎,實行重獎重罰,確保安全責任到崗到人,構建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無縫隙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

(二)開展“安全生產責任落實月”活動。3月份,在全市集中開展以全面落實責任為主題的“安全生產責任落實月”活動。各級各有關部門各生產經營單位通過不同形式、不同載體,把安全生產各項任務目標細化量化,把工作責任逐項分解,層層落實到位,並全面完成安全生產責任書(承諾書)備案工作,達到以月促年的目的。

(三)加強安全生產目標責任考核。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目標責任考核激勵約束機制,並納入對各級各有關部門領導班子及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堅持每月安全生產控制指標與經濟發展指標同時考核通報制度,加強對各級年度控制指標實施情況的跟蹤監控。

二、創新監管方式,提升安全生產保障能力

(一)實施“企業本質安全工程”。按照國家最新頒佈的工礦商貿行業安全標準化指導意見要求,在高危行業和其它行業領域重點企業全面推行以崗位達標、專業達標和企業達標為內容的安全標準化創建活動,督導企業加強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安全管理,嚴格執行安全標準,規範安全生產行為。市政府安委會協調各行業制定實施意見,提出剛性要求,分級組織實施。力爭年內高危行業生產企業基本達到三級安全標準化要求,進一步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

(二)深入開展安全示範創建活動。在認真總結前段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深化以示範鎮(街)、示範社區、示範企業、示範班組為重點的安全示範創建活動。進一步修訂完善創建標準,建立工作考核機制,不斷總結經驗,實行典型引路,引領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向縱深發展。年內,有200個單位通過達標驗收。

(三)試行分級管理,建立綜合施治格局。繼續在高危行業生產企業中推行分級管理和規範化創建試點工作,着力從信貸、用電、許可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實行綜合施治,以點帶面,督導各級各有關行業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的有效途徑。

(四)健全完善法制體系,為安全生產提供製度保障。着眼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按照國務院、省政府、市政府三個重要文件要求,從加強安全生產綜合監管、科技興安、安全投入、標準化建設、示範創建、隱患排查治理及打非治違、安全文化建設、職業安全健康監管、應急管理和責任追究等重要節點入手,逐項研究制定工作措施,推動黨委、政府安全生產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

三、堅持科技興安,提升安全生產支撐能力

(一)實施“科技興安工程”,為企業本質安全提供技術支撐。研究制定推進安全技術進步的實施意見,提出非煤礦山、危化品、煙花爆竹等重點領域運用信息化技術提高物防、技防水平的任務目標和工作措施。以六大系統建設、瓦斯監測監控、中深孔爆破開採技術、儲油罐等設施阻隔防爆技術、化工高危險工藝自動控制技術等為重點,加大科研成果推廣轉化力度。加快推進生產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擴大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範圍。通過政府引導推動、專家隊伍支持、科技研發創新、提供技術服務等方法途徑,逐步建立政府、行業、企業三個層面的安全科技支撐體系,提升基層安全生產保障能力。

(二)推行積極的經濟政策,為隱患整改和基礎建設提供有效保障。發揮經濟政策的導向作用,加快推進安全生產源頭治本、政策治本。加大安全生產費用提取使用的監管力度,年內組織全市性的專項執法檢查;擴大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範圍,放大“安保良性互動”效果;所有鎮(街)和各類工業園區都要建立起與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相適應的安全生產專項資金;用足用好各級政府的安全生產專項資金,用於扶持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化監控、應急救援和技術改造。年內,篩選一批重點科技興安項目,爭取有更多的項目擠進省專項資金扶持“籠子”。

(三)發揮中介服務機構和專家組作用,為安全生產提供技術服務。健全完善安全生產技術協會,充分發揮其技術和人才等方面的優勢,為基層安全生產提供技術服務;充實加強安全生產專家隊伍,發揮專家技術特長,為安全生產提供技術支撐;加強對安全評價、安全培訓、安全設計等中介服務機構的監管,進一步規範中介服務市場秩序。

四、突出重點領域,提升安全生產監管水平

(一)加強礦山企業安全監管。煤礦突出抓好“六大系統”建設和瓦斯、水害預防治理,堅決制止超能力、超定員生產。非煤礦山積極推進“數字化礦山”建設,加大防範大事故“七不準”措施的實施力度,加快視頻監控、人員定位和應急通訊三大系統建設。深入開展礦山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整頓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礦山。

(二)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制定印發《化工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發展規劃》,嚴格落實“三同時”制度,強化源頭管理。深化化工、醫藥和危險化學品領域安全專項整治和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淘汰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小化工企業;推動化工生產企業進園區、經營企業集中交易、儲存企業完善監控措施、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區域聯控工作;加強化工企業試生產、檢維修、開停車等關鍵時段的監管,加強對動火、動土、進入受限空間、登高等施工作業的過程監控,有效防範爆炸、泄露、中毒等事故的發生。

(三)加強煙花爆竹安全監管。督導批發企業按照國家標準和行業規範要求,改造提升安全生產條件。銷售旺季和重大節日期間,切實落實好向批發企業派駐安全監察員和向零售業户集中配送等項制度,持之以恆地抓好零售業户的安全監管工作。按照煙花爆竹“打非”工作機制的要求,持續深入開展煙花爆竹等重點行業領域的“打非”專項行動,保持煙花爆竹領域安全穩定。

(四)加強工商貿領域安全管理。重視和改進冶金、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等工商貿企業的安全監管,制定完善規章制度,明確工作職責,落實監管責任。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213號令,切實做好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審查等工作,抓好源頭管理,消除事故隱患。

(五)加強職業安全健康監管工作。理順職業安全健康工作體制,完善工作機制,建立職業衞生安全許可、職業危害申報和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監督檢查等項制度,嚴格落實建設項目職業衞生“三同時”規定,開展專項檢查,督促指導企業改善作業環境,防範和減少職業危害事故。

(六)認真做好各相關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整治和事故預防工作。深化交通運輸安全整治,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運營、違法載人、客運超載、機動車超速和疲勞駕駛等行為,切實加強對道路運輸企業、航運企業、港口企業、水運施工企業和水運船舶的安全管理。深化建築施工安全整治,加強城市安全監管。深入治理“三合一”、“多合一”建築、“九小場所”生產經營單位火災隱患,深化消防安全整治。深化農機、水利、林業、旅遊、教育、電力、特種設備等行業領域的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各行業主管部門都要根據安全生產新形勢的要求,修改完善本行業領域專項整治的實施意見,明確工作目標,落實整治責任和措施。

(七)深入紮實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建立以“專家查隱患、羣眾搞舉報、企業抓整改、政府抓監管”工作流程為主要內容的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機制,搞好層層排查,鎖定一批重大事故隱患,向社會公佈,掛牌督辦,整改銷號。切實做好重大危險源的辨認、評估、分析工作,運用信息化手段實時監控,提高能控度和可控度。

(八)加強安全生產應急能力建設。重視加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構建設,年內基本完成縣級應急指揮中心的組建工作。加快縣級應急平台體系建設,建立應急資源數據庫。積極推進以大企業為主體的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督導各級各生產經營單位修訂完善應急預案並強化演練,增強預案的科學性和演練的.實戰性。

五、弘揚安全文化,提升全民安全生產素質

(一)實施“安全素質提升工程”。堅持“四突出”原則,依法強力推進全員安全教育培訓。突出高危行業企業,突出企業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突出新入廠員工和農民工,突出應知應會和崗位基本操作技能。堅持培訓機構、企業配套聯動,協調一致,多形式、多層面、大範圍開展培訓,力爭年內高危行業生產企業的員工全部輪訓一遍。同時,進一步強化對鎮(街)安監人員和村居安全管理人員的系統輪訓,努力提升安全生產執法能力和水平。

(二)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制定安全文化建設發展規劃和工作計劃,以安全文化示範企業創建為載體,通過典型引路,培植一批安全理念先進、安全管理規範、本質安全能力強的企業羣體,促進安全生產責任的落實。年內20家企業達到市級以上安全文化示範企業要求,形成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排頭兵。

(三)完善安全生產新聞宣傳工作機制。整合社會宣傳工作資源,鞏固壯大安全生產新聞宣傳工作陣地,更好地為全市安全生產工作服務。充分發揮市域各主流媒體的作用,通過專題報道、深度報道、跟蹤報道等,加強正面宣傳,樹立典型、鼓舞士氣。精心組織好6月份“安全生產月”活動,圍繞主題,豐富內容,改進方式,全面行動,大力宣傳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基本常識。切實加強安全生產信息工作,建立規範的安全生產信息報送、發佈制度,定期公佈安全生產重點工作進展情況。進一步凝聚安全發展共識,營造更加有利於加強安全生產、促進安全發展的社會氛圍。

(四)完善社會輿論監督機制。深化職工生命安全維權行動,健全完善以“12350”安全生產舉報電話為主體的羣眾舉報受理機制,暢通員工生命安全維權通道,有效維護人民羣眾的安全生產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形成新聞媒體、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的安全生產輿論監督機制。

六、強化執法監察,提升安全生產履職能力

(一)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查處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加強“三同時”管理,嚴格落實行政許可制度,建立安全生產有序退出機制,淘汰落後工藝、裝備和安全生產條件不達標的企業。推動企業安全生產誠信建設,建立完善安全生產“黑名單”制度。加大對安全誠信缺失、存在非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和發生生產安全責任事故單位的處罰力度,從安全生產行政許可、安全資格證書等證照發放和其他方面,按照有關規定要求給予必要的制裁和限制。

(二)嚴格責任追究,保持安全生產高壓態勢。按照“四不放過”原則和“依法依規、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要求,加快以結果為主問責向以行為過錯為主問責轉變,認真查處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嚴肅責任追究。加大對瞞報事故行為的查處力度,堅持事故查處結果報告備案制度。建立發生事故約談制度、現場分析會制度和通報制度,用事故教訓推動工作。

(三)加強和改進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工作。建立健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安全監管監察隊伍和政府相關部門、公檢法等各方面共同參與的安全生產綜合監管協調機制和聯合執法機制。制定執法工作計劃,完善執法程序,規範執法行為,嚴格執法監督,提高執法效率效能。

(四)加強安監隊伍建設。充實監管力量,加強基層安監隊伍建設。堅持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在全市安監繫統開展創先爭優、爭做安全生產忠誠衞士活動,狠抓監管業務大學習、大練兵、大比武,不斷提升基層安監人員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履職能力。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各項規定,實行全員崗位廉政承諾制,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不斷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的高素質安監隊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