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進培訓學結

來源:文萃谷 1.72W

經過四次的培訓,讓我有了很大的收穫。最重要的是教學理念的改變,不能固守以前的老知識、老思想。終身學習,是時代的召喚,是每個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跟進培訓學結

對新課改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同時解決了一些教學當中的實際困難,學到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 對課改的新認識

新課程背景下,“對話”已經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理念之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011 年版)》對於閲讀教學是這樣表述的: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可見,閲讀教學的本質就是對話。這就意味着閲讀教學要精心設計並組織好不同對象、多種形式的對話活動,讓學生實實在在經歷對話的過程,在對話的場景中,展開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接納,情與情的交融。對新課程的閲讀教學理念作了適當的展開,增加了不少新的內容表述,值得引起關注: “ 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和綜合性”“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 解決了一些教學當中的實際困難

在語文學習中,老師和學生最頭痛是寫作,學生只要一上作文課就煩,不知道寫啥,如何寫。老師上課只是讀讀例文和範文,對於學生的煩惱也是束手無策。通過本次學習,我有了新的認識,也學到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技巧。

首先明確課標的幾點要求:

1 .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

2 .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徵,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意。

3 .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提高獨立寫作的能力。

4 .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根據表達的需要,圍繞表達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和想象,豐富表達的內容。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5 .寫記敍性文章,表達意圖明確,內容具體充實;寫簡單的説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性文章,做到觀點明確,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常見應用文。

6 .根據表達的需要,藉助語感和語文常識,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總之,這次學習解決了我教學中的一些困惑,讓我學到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技巧,我會把學到的方法和技巧運用到日常教學中,來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國小語文跟進培訓學結

二區龍門五年級 符氣炳

這四次的跟進培訓學習,使我對新教材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我深感這次培訓來之不易。 在學習過程中,我認真聽指導老師講課,做好記錄。課後虛心的與授課老師交流、請教,學習他們的優點。在學習中,使我受益非淺。

在培訓中,我們聽了名師的講解,讓我體會到: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師要有明確的目標來教學,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語文學習活動。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關注學生探索的過程和方法,教師要處理好自主與引導、放與收、過程與結果之間的關係。對於那些估計學生通過努力能探索求得解決的問題,應大膽地放,放得真心、實在,收要收得及時、自然。如果失去教師有價值的引導,學生的主體性也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

這次培訓讓我反思日常教學中,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將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去研究,去探索,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教學上,使教育事業更上一層樓。在培訓中研討了很多問題,讓我反思再不能用老一套的教學模式了,在課堂上教師要更多的引導學生自己主動的學習和對問題進行討論、探究,這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在課堂上,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都是上課之前教師要想好的,一節課就四十分鐘的時間,要在四十分鐘要質量,要讓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要多,老師的講授時間減少,在有限的時間內,怎樣讓學生把要掌握的知識學熟學透,這也是老師要思索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上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去發現、去創新,教師就是引導者。我們常説,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不能光依賴於“教參”,要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教師先要反覆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歸納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存有遺憾的藝術,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去反省、深思、實踐——也唯有此,才能使遺憾不再是遺憾,我們的教育教學才會永葆青春。新課標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應注意細節:搞清歷史事實,尤其是把探究的專題放到歷史的實際進程中來考察,把握史實的本來面貌。要引導學生進入歷史情境中,使他們感受到歷史的脈動,由此產生探究的慾望。

總之,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只有下功夫,刻苦鑽研教材,正確地理解每篇課文的內容,明確編者的編輯意圖,才能充分地利用好教材的資源,並有超越教材的可能。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來調整,直至達到最好的效果。

跟進培訓學結 [篇2]

本學期我參加了二年級語文跟進培訓學習,觀看了四位老師精彩的課堂教學展示,還認真聆聽了主講老師對語文教材的獨到解讀,使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通過這學期的學習,無論從教學思想還是對新教材的認識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是我參加學習以來的 總結: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教師應向個性化,研究型,創新型教學發展,通過教學實踐—反思—研究—昇華,培養科研意識,對教學問題跟蹤研究,使之課題化,並總結成果,形成個性和特色的理論,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理論支撐。

通過培訓使我進一步明白,教育科研能夠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是提高教師素質,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條捷徑。在此之前,我的理論知識很膚淺,不是那麼深刻,當然反思就不會那麼確切了,只不過是自己的理解罷了。他們的點撥講解讓我豁然開朗。

通過四次學習我認識到我們教師在新的課改中任重而道遠,即如何把信息知識同其他課程整合起來,教師首先要有課程整合的意識,在備課、上課、課餘的輔導中要合理利用信息資源,其次,教師應教學生如何正確應用信息資源,如何教會學生學習,學科之間如何融合貫通,學以致用,如何與別人溝通與交流,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把新課程理念真正貫徹落實到教學當中來,

跟進培訓,讓我對二年級語文下冊的內容及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對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指明瞭方向。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更新觀念,鑽研教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跟進培訓學結 [篇3]

河南省高中生物新課程研討會於2015年11月11日到14日在鄭州商城飯店舉行。會議議程是省教研室主任魏現洲講了關於畢業水平測試的有關問題,以及大學聯考的有關事宜;安陽市二中申慶豐老師做課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然後生物專家吳成軍做如何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專題報告,吳舉宏老師講了必修3,選修1,選修3教學方法和疑難問題探討,最後濮陽市一高劉本舉老師介紹了必修課程教學要求與教學經驗介紹報告。最後是與會老師互相交流新課程實踐的體會。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聽課交流和學習,淺談幾點體會。

一、要重視初高中的銜接

1、課標要求的銜接要去通讀國中、高中的課標,瞭解學生國中所儲備的知識範圍,是否與高中的內容自然過渡,所以在每堂課之前,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預習新課前可能會遇到哪些知識的障礙。並適時用各種方法清除這些障礙。例如必修3《細胞生活的環境》這一節中,學生對血漿與血液的區別,課文中組織液、血漿淋巴液之間的關係圖(循環系統的局部圖)理解上可能存在障礙,在課前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血液的組成圖、血液循環系統和淋巴循環系統示意圖,從而幫助學生理解。

2、教材的銜接要通讀所有教材,知識常常是螺旋式出現。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把握知識的拓展,不能過渡,有些內容在選修會滾動出現,否則會影響課程進度。例如必修2基因工程只是簡單介紹基本步驟,詳細細節在選修3再出現。

二、教材觀的轉變

現在教材有好幾個版本,但課標是一樣,它是教學的依據,所以合理利用教材是關鍵。過去傳統是教師教教材,學生學教材,注重挖掘教材。而現在教科書只能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如何用好教材,靈活處理教材才是關鍵。教材有的環節呈現時機不夠合理,就要求我們備課時要設計好每個環節出現的最佳時機,做到有的放矢。現在教材設計了不少[資料分析]可以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往往學生只是 就問題回答問題,這是就要引導學生理解教材設計的含義。例如必修3“細胞生活的環境”一節的[資料分析]血漿的化學成分,是要體現對細胞生活的意義,而不是掌握有哪些化學成分。

三、倡導探究性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裏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 己是一個探索者、發行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 烈。”作為現在的中學生同樣也有這種需求。要善於改變傳統問題回答式、講授倡導學生探究性學習,真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倡導探究性學習過程中,要 做到以下方面:1、設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探究,不是老師告訴學生該怎麼做,而是通過情景引導學生該怎麼做。2、讓學生提出假設,即對問題本質做嘗試的説 論述。3、讓學生設計一個探究活動計劃,陳述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4、讓學生分組實施活動方案。5、誘導學生參與推理的活動過程,通過表達和交流,論證或修正他們自己的解釋。

探究性學習需要循序漸進地、系統地進行培養,僅把它作為手段,而不是作為能力 進行培養,難於取得預期效果的,最終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目前,大家對探究性學習的認識還不夠到位,認為探究性學習就是要通過實驗,而有的學校實驗條件設備有限,所以探究性學習還倡導得不夠。探究性學習從活動內容看有三種:1、發現式探究:是以學生本身觀察和經驗為基礎,在學習情境中通 過自己的探索,自我發現學習的主要內容。平時要多引導學生留學周邊的事。2、 推理性探究:是“沒有動手做”,通過探究開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技能。其教學過程往往包括教師講述、師生共同討論、學生運用推理方法形成概念等步驟。3、實驗式探究:是一個完整的實驗過程,包括從問題的提出到最終的解釋報告全過程。希望我們教師儘快走出這個誤區,盡力倡導學生探究性學習,儘快地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起來。

跟進培訓學結 [篇4]

10月25—11月14日我們13位來自廣東各地級市的教師了走進特級教師楊特的名師工作室進行跟崗學習。楊特老師為了我們這13位教師的成長,在20天的學習中想了很多辦法,運用了多種方法,觀摩各種課型,參與評課與撰寫反思,參加各種講座,與專家們面對面交流,與學員們共同切磋教學教法,真是緊張而又繁忙,讓我深深地感受了深圳教師刻苦鑽研的敬業精神和樸實無華卻不失偉大的教師人格魅力。

跟崗期間,我們還先後觀摩了焦雅、王曉菁、歐陽明-慧、徐平、侯雪莉等多位老師的課堂教學,領略了他們幽默風趣的教育風格、先進的教育理論,收益良多。評課過程中,大家踴躍發言,妙語連珠,充分挖掘課堂的優點,也敢正視教學的不足,有時甚至對教學的問題展開熱烈的討論,讓我不但學到了知識,更加學到各位老師高尚的品質和對教學認真的態度。對我們這羣一線教師來説,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好課標準”,但或多或少都是不夠全面的、粗糙的,間或帶有些主觀的東西。通過對多節課例的觀摩,大家的討論交流,聽取導師的點評、指導,我對“好課”的理解、認識達到了一個較深的層次。

在講座中,專家們富有啟迪的話語,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精彩的演講,生動的舉證,全新的理念,無不使我震撼;專家們的學識、儒雅無不使我敬畏,他們引領我對語文教學改革進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深感自己的靈魂在淨化,視野在敞亮,內心更走向了澄明,給予我的教育教學生涯一次有活力的血液……

跟崗期間,認真聽取了所有同學的彙報課,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學校,相同的是,大家都是經過多年的教學磨練,都形成成熟的教學體系和別具一格的教學風格,大家都是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學佼佼者。在同學們的課堂裏,我彷彿走進了“百家課堂”,領略了百家風範;也品味“同課異構”的奇思妙想,匠心獨具的教學風格。

20天一晃而過,我們的感觸很多,言語已無法表達,更多的是留戀和感激,感謝楊特老師,感謝翠園中學東曉分校的領導和全體員工,感謝指導過我們的所有專家。

跟進培訓學結 [篇5]

一學習有關文件,明確任務要求

根據《關於開展廣東省2015年中國小骨幹教師省級培訓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廣東省中國小骨幹教師省級培訓跟崗學習工作指南》的要求,本工作室主持人在跟崗老師報到之前,就制定了較為詳細的跟崗學習計劃與方案,並公佈在個人博客上,以徵求意見完善,保證跟崗學習活動的正常開展。

1、學習有關文件,明確任務與要求。跟崗教師到來後,先是座談,跟崗教師和工作室成員互相認識、瞭解。主持學習了省教育廳的“通知”和“指南”等,跟崗老師們集體討論,調整了跟崗學習計劃,形成了具體到每天上午、下午、晚上三個時間段的培訓內容與時間安排等,對要求更加明確,使任務更加具體。

2、舉行“跟崗學習開班儀式”,由主管教學的副校長主持人,工作室主持人、校領導、教育局領導、進修學校領導、跟崗教師等分別發言,介紹有關情況,説明工作室的跟崗學習安排,跟崗教師表決心等。

3、根據工作室跟崗學習活動方案,結合跟崗教師的個人實際,每一位老師都詳細制定了有個性化的個人跟崗學習計劃,並公佈在工作室與個人教育博客上,以進一步明確每一位跟崗教師此次跟崗學習的任務及要求。

二跟崗學習內容,既豐富又多彩

1、加強理論學習,增強教研意識,打下堅實基礎。

為紮實開展此次培訓,使跟崗老師有促進和提升,首先是引領他們從日常埋頭苦幹的工作中短暫的解放出來,投入到理論的研讀中。有了更高、更切合實際的理論指導,才能讓跟崗老師在後續的實踐過程中找到發展和提升的空間。

(1)研讀論著。工作室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書籍和專業期刊,讓跟崗老師每天隨時都可以研讀。每一位跟崗老師在培訓期間都至少閲讀完了兩本教育論著、多篇發表於數學期刊上的優秀文章,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實際需要,撰寫兩篇以上的讀書筆記。

(2)學術講座。工作室先後舉辦了三次專題學術講座,分別是宋發奎老師談《教師如何進行課題研究》、楊仁寬老師談《中學教研與寫作》、何小亞教授談《中學數學教什麼》。通過名師的經驗、專家的見解,給跟崗老師拓寬教育教研思路,指引發展方向。

(3)交流座談。教育理念與理論水平的提升,除了由上而下的傳授指導,還要同行之間的互通有無和彼此借鑑。為此,工作室安排了三次學術交流座談,包括到東垸一中孟勝奇工作室的學習交流、與從化六中的參觀交流、與從化中學領導們的座談與交流,讓老師們各抒己見得到共鳴,又“他山之石”學經驗。

2、以實踐為主線,促進教學、教研能力的`提高。

理論學習是前提、基礎和導向,但真正有效的鍛鍊和提升必須落實於一線的教學實踐中。只有紮根教學實踐這片沃土,才能切實提升跟崗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研能力。為此,工作室給跟崗老師安排了大量充實的教學實踐機會。

(1)“師徒結對”。為使一線教學實踐有更具體到位的指導,工作室安排了從化中學、從化六中的資深數學老師與跟崗老師結對,通過互相聽課、評課,讓彼此能取長補短,共同促進。

(2)聽“示範課”。工作室的幾位指導老師精心準備了8節示範課,通過聽課,讓跟崗老師領略各位名師的教學特色,汲取各人的優點;同時也展現了從化中學的數學教學特色與先進的課堂實施理念。

(3)上“常態課”。原汁原味的常態課,最貼近日常的教學工作。通過異地帶班一週的常態課鍛鍊,讓跟崗老師熟悉這裏的學生特點,鍛鍊老師的課堂駕馭能力,展現各位跟崗老師的教育水平和課堂風采。並通過常態課堂的操作,探究各類課型的有效性原則。

(4)上“彙報課”。每位跟崗老師都精心設計了一節彙報課,以促使老師們發揮自己積累的經驗和教學策略,去打造一節力求完美的優質課。同時安排幾位老師同一天上同一個課題,採取“同課異構”的形式進行對比交流,讓跟崗老師在切磋中得以長進,更加豐富了他們的教學智慧。

(5)評課研討。每位跟崗老師聽了8~9節“示範課”和8節“彙報課”,還聽了部分“常態課”。幾乎在每天的下午,都組織評課與交流:或是工作室主持人或從化中學資深老師主持評課,或者是學員之間的互相研討。通過這些評課活動,讓跟崗老師清晰地明確了評課的方法和要素,提升了他們聽課的藝術與評課的水平,更給日後的教學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6)認真批改。跟崗老師通過批改1—2次試卷或幾次作業,更實際地瞭解到學生的情況,為上課做好鋪墊,也瞭解學生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使講評課更有針對性,並由此讓跟崗老師探索思考講評課的有效模式等等。

(7)開發課例與案例研讀。跟崗老師結合教學實踐和理論學習,研讀了核心期刊上的典型案例。並開發了課例,通過此過程,讓老師們學習、思考和規範一個課例的設計與製作等環節。

(8)外出學習。跟崗培訓除了務實的立足於工作室基地,還採取了“走出去、請進來”的形式,豐富了跟崗學習活動的內容。在三個星期內先後安排了到東莞一中聽課交流、到從化六中聽課交流、請華南師大數學學院何小亞教授作學術報告暨到工作室指導等,以拓展老師們的見識和視野。

(9)課題研究。在主持人的指導下,跟崗老師都以各自的教學實踐和特長,初步選定了課題研究方向,撰寫了開題報告,瞭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增強了老師們撰寫專業文章的意識並提高了寫作水平。

3、以反思、提煉為主體,提升教學、教研素養。

有理論作基礎,有教學實踐為載體,要使跟崗老師通過培訓有收穫、有成果,重要的是老師們的反思、總結和提煉,主持人言傳身教作引領,跟崗老師們積極地投入到學習、實踐之後的提升過程中。

(1)寫教育日誌。從培訓開始的第一天,到結束的最後一天,跟崗老師都堅持通過寫教育日誌,記錄每天的學習內容,學習心得體會和自我感悟後的收穫。這些既是過程的記錄,更是原始材料的積累,還是思想火花的收集。

(2)寫教學反思。通過聽課、上課、評課,各跟崗老師都深思熟慮的撰寫至少三篇教學反思,包括聽課的反思、上課的反思、對自己以往教學的反思等。通過寫教學反思,總結提煉學習成果,為後續的自我完善、教研實驗的深化提供了素材。

(3)寫教學設計。對於每一節的常態課和彙報課,跟崗老師都認真進行集體備課、個人設計,相互交流,不斷修改形成一份份的教案,精益求精。這對於促進老師們的實際教學水平,打造精品課堂非常有效。

(4)寫開題報告。一線老師,最不擅長的是做課題研究和論文寫作,通過跟崗學習,老師們嘗試撰寫了研究課題的開題報告。整理出了研究課題的理論價值和實際價值、研究的主要任務、實施步驟與計劃、預期取得的成果等環節。

三跟崗學習形式,“自主”“統一”並存

本次跟崗學習的形式,要求跟崗教師既保質保量地統一完成“規定動作”,又結合個人的喜好爭取有“自選動作”。其中,“統一”的主要有:

一是在集體備課,集中研討,(説課)評課,座談會等活動中,大夥兒統一行為,不做其他任何雜事。

二是重要的聽課活動統一:如,主持人與工作室成員上示範課;集中研討的“同課異構”課;集中安排的跟崗教師上常態度和彙報課,所有跟崗教師及大部分“師傅”都要參加,並做到“每課必評”。

三是“走出去”交流與考察活動,全體成員都要參加,並要有記錄與考察日誌,或經過反思,對本室活動計劃或內容提出改進意見與建議等。

四是“請進來”專家講座與學術報告或專題講座等活動,要求所有成員不得請假,並有記錄與“聽後日志”或“聽後感想”等,以對自己的跟崗學習行為有所幫助,或對自身的教學,教研,科研等有啟發與感悟等!

“自主”的主要有:一是學習名著或專著時可以選擇;二是研讀名師的名篇佳作時可以側重;三是揣摩核心刊物上的優秀課例時可以自主;四是研發優秀案例或開發課程資源時可以自定(內容);五是選擇研究課題時可以組合(至多3人一組),等等,以張揚個性,特色發展。

四跟崗學習模式,嘗試“三八六”式

根據省廳的通知要求和高校的指導意見,結合本工作室和本學科的特點,在本次“跟崗學習”培訓活動中,嘗試了以下“386跟崗培訓模式”。

“3”指三種形式或三塊陣地:以工作室和所在學校為主要陣地;以“走出去”考察與交流為輔助;以“請進來”專家講座或名教師專題輔導報告等,尋求教育與教學的理論支撐,借鑑他人的成功經驗,擴大知識視野,增強技能技巧。

“8”指跟崗學習八環節:讀、寫、聽、説、評、教、思、研。含義如下:

——讀理論書,讀專著書,讀專業刊(核心刊物上的佳作及典型案例)等。

——寫讀書筆記,寫跟崗日誌,寫教學設計,寫教學反思,寫開題報告等。

——聽專題講座,聽(觀)示範課,聽(觀)常態課,聽(觀)彙報課,聽學生的反饋,聽研討時的發言,聽交流時的經驗等。

——説課,説自已的經驗,説各人的體會,説學習的過程,説經驗或教訓。

——評上課,評説課,説寫作(跟崗日誌,教學教研反思,讀書筆記)等。

——教三類課:工作室成員上示範課,跟崗教師上常態課和彙報課等。

——每項活動之後思得失,悟方法,明道理(及時文字化記錄)等。

——研課標與教材,研學情與學法,研教法與考法,研教學科研課題等。

“6”指跟崗學習應提高的六項技能:深鑽教材備好課,細察學情為上課,駕馭課堂上好課,會聽會記會評課,課題引領謀發展,反思提煉搞創作。

以上六項技能,也是跟崗學習的主要目的與任務。

一是旨在有效培訓並提高跟崗教師們深入鑽研教材,有效備課的能力。

二是細心觀察並瞭解學生學習狀況、學習感受等學情,以增強備課選材的針對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在課堂,教師要有熟練駕馭課堂的能力,才能保證課堂教學“放”,“收”適度,使多向互動高效有序。

四是提高教學技能的重要途徑是(觀課)聽課與評課,因而要掌握聽課的藝術、記錄的技巧和評課的要素等,才能促使骨幹教師們的快速成長。

五是以課題研究引領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以反思教學行為、教學過程、教學選材與教學方法等。

六是在以上基礎上,進行有效地提煉,進而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看問題,撰寫出有一定借鑑作用和推廣價值的教學教研論文,以豐富基礎教育文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