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課程學結

來源:文萃谷 8.17K

剛剛終於完成了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答辯。但是寫了份總結,不過那個是交給上級看的,湊字數的。工科生語文本來就差,可這説明書還有頁數限制,一共三十頁。我一同學實在是寫不了那麼多,畫了兩個大圖湊字數,還偷偷撕了一頁(不過老師沒發現)。其實老師也説過,我們交上的設計説明書主要的作用就是應付教育部過來的檢查,除此之外,真的沒什麼要。而且每年那麼多份,很佔空間的。所以為了節省空間,老師們過段時間就把這些浪費我們一天時間30也得設計説明書給當成廢紙賣了。

機械設計課程學結

設計的具體任務是設計一個符合規格兩級圓錐圓錐齒輪減速器。設計時間為三週。我因為第一週有一些事情,所以從第二週才正式開始進入設計階段。

具體步驟是最開始是由給出的負荷和工作條件、使用壽命選擇所需的電動機。之後就是計算和分配傳動比,傳動比分配的依據是經驗公式和推薦範圍。完成這些工作大概需要一天的時間。之後就是齒輪的設計計算、軸的設計和計算、軸承的選擇和校核。到這裏你大概得用七天的時間。這個階段的特點是涉及的知識面多(比如材力、理力、機原、機設、)、計算量大、數據繁瑣、容易出錯。最直觀的感受是按計算器按得手指頭疼,草稿紙用的特別多。當你計算了一個上午,發現前面的一個公式代錯了,你會體會到什麼是抓狂。之後的一個階段就是cad繪圖了。之前學工圖學的怎麼樣這次就體現出來了。我一哥們對製圖不敏感,也沒多大興趣,大一工圖就掛了,連個螺栓都畫不好。這個時候他就畫得特別慢。這個階段得用四五天得時間。最後就很輕鬆了,把前面自己的計算數據整理到一個設計説明書上就行了。

工程計算就是這樣,它不需要像數學那樣的精確,只需要能解決問題就行。所以大多由數學模擬出的複雜的公式都會簡化為一個個影響因子

難點在最初的齒輪設計計算。如果題目是既有圓錐又有圓錐,那麼還要更難,因為圓錐齒輪平時很少見到,而書上也沒有相關的例題,只能自己摸索着設計。不僅如此,齒輪的計算直接影響到你減速器整個箱體的大小。我當時因為怕強度不夠,把齒數選的很大,也很厚,後來在軸和軸承都校核完畢後才發現這樣設計下去a0圖紙恐怕會裝不下我得三視圖。後來想辦法把齒厚減薄,這樣做的結果是前面軸和軸承的校核得重新再計算一遍。

cad繪圖建議使用快捷鍵,這樣能極大的速度。我不知道我得那些同學為什麼喜歡一隻手拿着鼠標一下一下的點,這樣真的很慢。也許他們嫌記憶那些快捷鍵太麻煩。但是那些快捷鍵不用記憶,你用兩個小時就自然而然的記住了。

做完後感覺自己前面的知識沒有學習紮實。像材力我又翻開劉鴻文那本書認真看了看才分清如何判別彎矩和扭矩的正負。以前總是覺得大學學的東西沒用,這次用上了才發現自己沒學好。所以以後的課程一定要學好。

最後説一下我們那本課設指導教材

這本書也真夠經典的了,1995年12與第1版,到現在我這一屆用的這一本已經是第27次印刷了,可還是第1版。更為經典的是這本是錯誤百出。螺栓的位置,油槽畫法等。老師通常很不屑地指出這本書這樣那樣的錯誤來顯示自己有多高明,呵呵。

下面是我認為比較長用的autocad快捷鍵:

b塊定義

br打斷對象

c繪製圓

ed編輯文字、標註文字

dan角度標註

dli創建線性標註

e刪除對象

f倒圓角

h填充

i插入塊

l繪製直線

le創建引線和註釋

m移動

mi鏡像

o偏移對象

t創建文字

tr修剪對象

機械設計課程學結 [篇2]

經過一個月的努力,我終於將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做完了.在這次作業過程中,我遇到了許多困難,一遍又一遍的計算,一次又一次的設計修改這都暴露出了前期我在這方面的知識欠缺和經驗不足.剛開始在機構設計時,由於對matlab軟件的基本操作和編程掌握得還可以,不到半天就將所有需要使用的程序調試好了.可是我從不同的機架位置得出了不同的結果,令我非常苦惱.後來在錢老師的指導下,我找到了問題所在之處,將之解決了.同時我還對四連桿機構的運動分析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在傳動系統的設計時,面對功率大,傳動比也大的情況,我一時不知道到底該採用何種減速裝置.最初我選用帶傳動和蝸桿齒輪減速器,經過計算,發現蝸輪尺寸過大,所以只能從頭再來.這次我吸取了盲目計算的教訓,在動筆之前,先徵求了錢老師的意見,然後決定採用帶傳動和二級圓柱齒輪減速器,也就是我的最終設計.至於畫裝配圖和零件圖,由於前期計算比較充分,整個過程用時不到一週,在此期間,我還得到了許多同學和老師的幫助.在此我要向他們表示最誠摯的謝意.整個作業過程中,我遇到的最大,最痛苦的事是最後的文檔.

儘管這次作業的時間是漫長的,過程是曲折的,但我的收穫還是很大的.不僅僅掌握了四連桿執行機構和帶傳動以及齒輪,蝸桿傳動機構的設計步驟與方法;也不僅僅對製圖有了更進一步的掌握;matlab和autocad,word這些僅僅是工具軟件,熟練掌握也是必需的.對我來説,收穫最大的是方法和能力.那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能力.在整個過程中,我發現像我們這些學生最最缺少的是經驗,沒有感性的認識,空有理論知識,有些東西很可能與實際脱節.總體來説,我覺得做這種類型的作業對我們的幫助還是很大的,它需要我們將學過的相關知識都系統地聯繫起來,從中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以待改進.有時候,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合眾人智慧,我相信我們的作品會更完美!

機械設計課程學結 [篇3]

雖然每學期都安排了課程設計或者實習,但是沒有一次像這樣的課程設計能與此次相比,設計限定了時間長,而且是一人一個課題要求更為嚴格,任務更加繁多、細緻、要求更加嚴格、設計要求的獨立性更加高。要我們充分利用在校期間所學的課程的專業知識理解、掌握和實際運用的靈活度。在對設計的態度上的態度上是認真的積極的。

通過近一學期畢業設計的學習,給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我的設計思維得到了很大的鍛鍊與提高。作為一名設計人員要設計出有創意而功能齊全的產品,就必須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觀察思考我們身邊的每一個機械產品,只有這樣感性認識豐富了,才能使我們的設計思路具有創造性。

為什麼這樣説呢?就拿我設計的單體仿形棉花打頂機來説吧,最初老師讓我調研一些關於棉花打頂機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設計一個方案出來,使結構簡單,並且造價低,通用性好等特點。我選擇了單體仿形棉花打頂機這一課題來作為我的畢業設計這是對我的四年知識能力考查,也是對我應用這些知識能力的考查,我盡力使自己的設計減少錯誤,但我知道由於許多知識和能力的欠缺,肯定有一定的錯誤。

通過本次設計我學到的不僅僅是棉花打頂機這單一方面的瞭解,讓我熟悉了設計的各個方面的流程,學會了把自己大學四年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的方法。從以前感覺學的許多科目沒有實際意義,到現在覺得以前的專業知識不夠紮實,給自己的設計過程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棉花打頂機是服務於農的工程行業,涉及了與專業結核性較強的課題,是一個綜合農藝及農機的全面性課題,培養了自己的綜合能力、自學能力,從而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與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培養了自己綜合的、靈活的運用的發揮所學的知識。

特別感謝我的導師胡斌老師給我的悉心指導,還有其他老師給我在設計方面給予的幫助。我覺得通過這次設計,讓我瞭解了設計的整個流程,在設計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和不少的漏洞讓我自己能夠在以後加以改正在今後的工作中能夠更好的發揮在大學四年中的.知識,在我能夠在以後的分工作中做的更好。

機械設計課程學結 [篇4]

一、引言

創新的作用體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到人類文明進步、人類科學的發展、現代科學體系、技術和經濟發展、綜合國力,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一個創新的點子往往能給我們帶來太多的便利。世界各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軍事和科學技術方面的劇烈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競爭的關鍵是人才創造力的競爭。然而,滲透人們生活點點滴滴的東西,總是與機械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如何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特別是對機械類學生來説,更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擺在重要位置。

二、機械與創新

對於一個工科生,還是學機械的我而言,機械其實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機器與機構的總稱,走在大街小巷,進入公司、教室,回到家裏,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物件都跟機械有關,我不想以一個機械專業的學生來講解機械,更通俗易懂的方法還是運用實例,運用大家司空見慣的東西來解説。前不久學校剛剛刮過“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的強風,大家熱情都很高,在創新這塊兒,無論身處何種地位的人,都多多少少有些想法,但是好多人一看到“機械”這樣一個名詞,又開始畏縮了,小到一把剪刀,大到一架飛機,都是我們所説的機械產品,我們大可以認為,只要能夠相互傳遞運動的部件都是機械的範疇,就如同語言沒有國界一樣,創新實際上也沒有界限,只要有思想,它就有實現的可能。

為此,國內全國各高校的機械及自動化類專業相繼開設了《機械創新設計》課程,有些高校還將其作為專業課的核心課程。作為一門核心專業課程,各高校都在對其教學內容、手段、方法、實驗方法進行探討。文獻【1】研究了機械設計創新實驗教學的管理模式和教學方法,文獻【2】就開設機構創新設計實驗的必要性及創新設計實驗室的創建進行了討論,清華大學、華中理工大學、中南大學是將機械創新研究作為主要研究方向,都很重視機械創新設計的發展 。但是,目前用的《機械創新設計》教材主要是圍繞着新機構、新機器創造普遍規律及適用方法的應用基礎理論來編寫的,同時還注重應用基礎理論與工程實際相聯繫。課程中的實例基本上停留在怎樣進行機械機構運動原理分析,即就其實驗的性質來説,這些實例嚴格説來是驗證性實例,離真正意義上的創新設計性實例相差甚遠。

國外很多國家在創新這塊兒較國內有過之而無不及,許多著名的高等學校都非常重視學生創新設計能力的培養。設置有關創新方面的課程。建立創新實驗室。德國大學工科專業的教學計劃中創新實踐活動的比例很高,學生除了要完成依附於課程學習的實踐任務外,還要完成不依附於課程的6項難度與我國畢業設計相當甚至超過碩士論文的創新設計或創新實踐教學任務。此外,學生還必須在工業企業中進行26周以上的實習,通過較長時間的經驗積累來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 。

三、《機械創新設計》課程改革

然而要想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必需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摒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堅持啟發式教學。通過實例分析和引導,課堂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存疑和創新思維;同時為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創新慾望,鼓勵創新熱情;開展各種機械設計實踐活動,如機械創新設計競賽,支持和指導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定場地和必要的實驗條件。

就以上這點,我覺得我們武漢大學在《創新設計》這門課上就做了一番功夫,早在大二的時候,我就上過王曉進老師的《機械創新設計》公選課,老師着重跟我們講目前國內國外的發明動向,舉出很多很多讓我們瞠目結舌的例子,啟發我們的思想;之後到了大四,作為專業課,學院又開設了由胡基才老師主導的《機械創新設計》課程,胡老師是個很有心的人,他總能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看出道理來,也是從他這裏,我深刻體會到了“創新之源”的所在,胡老師舉過一個關於樓梯的例子,告訴我們創新首先要做到合理,胡老師帶到課堂上面的那些他從全國甚至全世界各地帶回來的新奇玩意,更是讓我們自慚形穢,那些東西原理簡單,但就是沒人想到。

資深專家為國內目前《創新設計》課程提出以下建議: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改革並加強現有的機械創新課程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變驗證性實例為設計性實例,以達到優化學生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動手能力;注重創新實例課程與工廠實際的聯繫,培養學生面向產品製造的思維理念,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構想以及動手能力,利用課餘時間,開放實驗室,按基礎型、設計創新型和提高型三個層次進行規劃教學體系,按必修和選修的不同要求提供給學生;努力加大機械設計及理論的各個方面建設,為機械創新設計實踐提供有利的保障,對機械創新人才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