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讀後感 15篇

來源:文萃谷 2.47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愚公移山》讀後感 ,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愚公移山》讀後感 15篇

《愚公移山》讀後感 1

自從我買了《中國古代神話》這本書後,我認識瞭解了很多人:用生命創造世界的盤古與女媧;為民造福的神農、大禹、后羿;為理想奮鬥不止的愚公、刑天、精衞;為人類文明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的燧人、倉頡;承載着善美與人們夢想的八仙……

在眾多的神話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故事主人公愚公想把兩座山移走,便召集家人們,對他們説:“你們和我把這兩座山剷平如何?這樣才能有一條道路,可讓我們通行無阻。”大家聽了都很贊成,於是,便分頭展開了移山的工作。有人聽了就説:“自己已經大把年紀了,現在才想要移山,不嫌太遲了嗎?”愚公聽了,説:“就算我死了,我的兒子仍會繼續移山的工作,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連續不斷,山卻不會變大,何必發愁,不能剷平呢?”那人聽了無話可説。

這是什麼?這正是一種不服輸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激勵着我們向前進,最終超越自我,達到我們的奮鬥目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收穫,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希望……

《愚公移山》讀後感 2

讀了《中外神話故事》中的《愚公移山》,讓我知道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一顆“心”,一顆堅持不懈的心,做事方能成功。如果沒有這樣一顆“心”,做什麼事都會一事無成。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就有這樣的事,有的農民工創業,成功了;有的失敗了。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成功者都應該有一顆堅持不懈的心,失敗者都是半途而廢者。比如:我的姨夫就是創業成功者,他現在擁有一個公司,手下有幾十名員工,住的是別墅,開的是寶馬。可誰知道他在開始創業時吃了多少苦頭,整天風餐露宿,受盡了別人的嘲笑和諷刺,也曾一度想放棄不幹,但是,他勒緊褲腰帶,咬緊牙關,戰勝了困難,挺了過來,現在彩虹終在風雨後出現了。這不就是愚公的精神在姨夫身上的體現嗎?

還有的人做什麼事都不能堅持,怕吃苦,就像寒號鳥一樣,每天都説“明天我要蓋新房”。它總是怕苦怕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寒號鳥也沒有蓋上房子,最後凍死在山谷裏。

俗話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因此,我們做事要學習愚公,不怕吃苦,持之以恆,孜孜不倦的精神。千萬別當寒號鳥!

《愚公移山》讀後感 3

大家好!我今天要為你們講一個寓言故事名叫:《愚公移山》!

傳説古時候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裏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歲了。他每次出門,都因被這兩座大山阻隔,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説:“我準備與你們一起,用畢生的精力來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條通向南方的大道。你們説好嗎!”

大家都表示贊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大家的力量加起來,還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搬掉呢?再説,把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哪裏去呢?”討論下來大家認為,可以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

有個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這件事後,特地來勸愚公説:“你這樣做太不聰明瞭,憑你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這兩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説:“你這個人太頑固了,簡直無法開導,即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這裏。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卻不會再增高,為什麼挖不平呢?”

當時山神見愚公他們挖山不止,便向上帝報告了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派了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揹走。從此,這裏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無論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愚公移山》讀後感 4

這天,我媽媽給我讀了一篇愚公移山故事,這個故事講了: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90多歲叫愚公老人,他家屋前有兩座太平和王屋大山擋了愚公們外出,他們每一天外出都要爬山,十分辛苦,於是愚公就下決定把這兩座大山移走,然後叫上全家人來幫忙,有人説愚公,你這麼大歲數了移不了這兩座山,愚公説:“我死後還有我兒子和孫子,兒子生兒子,孫子生孫子沒有盡頭,但是這山還是這麼大,總有一天會把它剷平。”這篇故事告訴我們,如果遇到困難只要我們堅持和努力必須能克服困難,在學習和生活中也一樣,就像媽媽常説一句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恆心,愚公應對兩座山都不怕,我們不能被作業題給難倒。只要我們持之以恆,就沒有什麼解決不了問題。

一鏟,兩鏟……

一筐,二筐……

我合上《話説成語》眼前不禁浮現出愚公率領兒孫們在山腳下穿梭忙碌身影,我為愚公精神所感染。

《愚公移山》故事,對我們教育很深,我要努力學習,正向書裏所説那樣只要有雄心壯志和堅定不移精神任何學習上困難都是能夠戰勝!

《愚公移山》讀後感 5

其實有時候只要不怕困難,堅守鬥爭,定能取得事業或學習的成功,説明: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最近,我們學了一篇文章《愚公移山》——愚公,以為90多歲的老翁,帶領着自己的家人憑着心中的一股信念把擋在門前的大山給剷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21世紀是個人才競爭的社會,也是個飛速發展的時代,雖然只需要用頭腦,不需要蠻力,但是堅持的恆心是一定要有的,如果學業半途而廢。何來成功?如果不堅持鍛鍊,何來健康的體魄?如果不堅持照料果樹,何來碩果?所以,堅持,恆心是每個想要成功人士所必須的,是亙古不變的。

上學期,長跑因為每天的堅持,都有所提升,獲得了屬於自己的點點成功,可是寒假,沒有老師的督促,有了懶惰的依賴,從來不去自覺鍛鍊,結果開學測驗,都跌倒了低谷,成功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所以,堅持對我們是多麼重要呀!我們還要原理堅持嗎?哈、、除非自己不想得那僅有的體育20分。

還有半個月的時間,只要我們再努力點,再給自己施一點壓力,告訴自己,要堅持,勝利就在前方,這樣,或許奇蹟會發生,把應得的分拿回來,準備下一場的會考考試。

跳過“痠痛”,躍過“疲勞”,堅持下去,不怕困難,像愚公一樣,保持信念,一定會取得成功的。因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一定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愚公移山》讀後感 6

道家學派自春秋的老子開始,就主張順應自然,清靜無為,戰國時期的莊子也認為人生應精神自由,保持獨立人格,《列子·湯問》便是由道家的列子所編。

其中一篇,是家喻户曉的愚公移山:太行、王屋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翼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謀日:“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

河曲智叟笑而上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歎曰:“汝之心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孫焉……

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本文講了愚公決定移山,被河灣上的老頭譏笑,他兩個的對話被天帝知道後,天帝被感動,命令誇娥氏揹走了兩座山。

本文象徵了“道的永恆”,因為愚公移山中,“子有孫焉”,子子孫孫即為永恆。它想告訴我們的`,便是克服困難就必須堅持不懈。它運用了多處對比,愚公與智叟,兩人對話也加深了本文想要表達的情感。本文“愚”與“智”,兩個字做對比,但“智”並不是真正的智,“愚”也是為了突出強調愚公的堅持不懈。

堅持不懈,方能克服困難。

《愚公移山》讀後感 7

故事説,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歲了。他們家門口有兩座山,人們進進出出很不方便。

一天愚公對全家説:”這兩座山,擋住咱家的門口。咱們不如全家出力,移走這兩座大山,的家看怎麼樣?“愚公兒子、孫子都説:” 你説的對,咱們明天動手吧!“可是,愚公妻子卻説搬兩座山太難了,這麼大兩座山可以一點點移走,你又放的下這麼多石頭和泥土?

第二天,於公開始搬山了。但愚公一個月下來跟以前沒什麼兩樣。有一個老頭,處事精明。有一天,他就對愚公説:”你這麼大歲數了,走路都不方便,怎麼可能搬兩座大山。“愚公説”我覺得你還沒小孩子聰明。我雖然快死了,但我還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一直傳下去,無窮無盡。

愚公帶着一家無論嚴寒酷暑,每天起早貪黑挖山不止。他們的行為終於感動了上帝。上帝於是派兩名神仙到人間去,把兩座山搬走了。

讀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我明白了,只要有決心,有恆心,不要被困難嚇倒。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愚公移山》讀後感 8

從前,有一個名叫愚公的老爺爺,他家門前有兩座山,山名分別叫太行山和王屋山,他們進進出出都要繞道。於是愚公和家人決定要把兩座山搬走。有一個叫智叟的老頭嘲笑愚公都這麼一大把年紀了還挖什麼山呢。愚公自信的説自己死了還有兒子,兒子還會生孫子,孫子還會生兒子。這樣一代代的傳下去,而山是不會增高,總有一天肯定能把山挖平。天神被愚公的誠心感動了,就派天將把山搬走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有堅定地決心和努力,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尤其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都不能被困難嚇倒,而應面對困難,付出努力,最後才能解決困難。

《愚公移山》講的是古時候一個九十多歲的老爺爺愚公的故事,他家門前有兩座大山造成出門很不方便,要走很多路才行,他決定把它們移走,就帶領全家三代一起挖山,每天都不歇,別人問他什麼時候才能移完,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他説我完成不了就讓我的子子孫孫接着幹,總有一天會完成的。

結果天上的玉皇大帝聽到被感動了,就派兩個大力天神,把這兩座山搬走了,從此他們家進出就方便了。

這個故事使我知道一個人辦什麼事情一定要堅持下去就能辦成就能成功,你説是麼?

《愚公移山》讀後感 9

聽了很久江濤的《愚公移山》,很有感觸。在所謂的多元化意識形態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莫衷一是。我亦有些迷茫。

愚公是一種精神,一種堅韌不屈、矢志不渝的精神,為了改變自己的生存處境,不惜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要挖掉太行、王屋二山,這是一種鬥志,是一種為改變自身狀態而進行的一場鬥爭。不是那種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充滿奴性的勞作。

智叟的表現雖説聰明,但那是一種安於現狀、屈服於壓力之下的奴性的小聰明,和愚公相比,他顯得小氣、委瑣,久而久之,他會變得奴氣十足,沒有智慧可言。而愚公則充滿不安於現狀,充滿開拓精神,永遠表現出那種移山填海、大氣磅礴的氣概。

在現代的所謂多元化的意識裏,有些人則蓄意把愚公的精神理解為奴性的屈意服從,弱化了愚公的鬥爭精神,而這種曲意的理解培養了一大批的人民公僕,他們的奴性不是為人民的,而是為那些提拔自己的高級公僕,代代相傳,對人民,他們則大氣磅礴、敢説敢做,其境界遠遠超過了愚公。

能力和智力則胡成反比,口氣愈大,智力越低,人民越苦。

久而久之,欲為亦不能為也,非不能也,實不會也。

明朝人龔自珍先生曾為此賦詩一首,名曰:己亥雜詩。實在記不起來,請各位一序!

在此先行謝過!

《愚公移山》讀後感 10

今天,我讀了《愚公移山》這個故事,很受啟發。

在冀州南邊和河陽北邊有兩座山,分別是太行山和王屋山。兩山相對,方圓七百里,高入雲宵。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每當要到山的對面時,因為山的阻隔非常不便。便召集家人商量,準備剷平大山。於是,一家人便開始行動起來,展開了開山的工作。愚公帶領着祖孫三代鏟石挖土,並把挖下的泥土和石子裝起來運到渤海去拋掉,整個工程艱鉅困難,但是愚公毫無懼色,就這樣不辭勞苦滿懷信心辛勤地工作着。

住在黃河岸邊的智叟,聽説愚公移山的事情,忍不住捧腹大笑,對愚公説:“你的舉動真是愚蠢,也不想想自己一大把年紀了,還要開山,不顯太遲了嗎?”愚公聽了喘了一口氣説:“就算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兒子仍會繼續開山,兒子生了孫子,孫子生了兒子,子子孫孫連綿不斷,山卻不會變高變大,總有一天會剷平的。“智叟聽了,無話可説,只好慚愧地走了。

不久,海神和山神知道了這件事,都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動,他們將此事稟報了天帝,天帝認為愚公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幫助愚公完成了移山的心願。從此,愚公一家出門再也不用費盡周折了。

我想,人們要想搬動大山,也是痴心妄想,但是愚公的行為卻告訴我們,山不會變大變高,但是子子孫孫卻連綿不斷,只要齊心合力,有恆心,有毅力,沒有什麼辦不成的事。

《愚公移山》讀後感 11

這個寒假我讀了很多成語故事,但《愚公移山》這個成語故事然我受益匪淺,過目不忘。

這個故事講的是:有一位高壽的老爺爺,名叫愚公,他家門前有兩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另一座王屋山。這兩座大山在此,使他們的出行很不方便。一天,愚公對一家人説:“這兩座大山擋住我們的路,如果挖掉他們,不就十全十美了嗎?全家人都表示支持他,於是,他就率領全家每天挖山不止,還要把挖下來的石頭、泥土倒進渤海中。”

有個名叫智叟的老頭知道後,譏笑他太傻了:“這麼大年紀了,用盡你的力氣也搬不動大山的一角,何況整座大山呢?”而愚公卻冷靜説:“我老了,可我有兒子,兒子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而山卻不長了,怎能挖不平呢?”

看到這裏,我被愚公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我突然發現,其實成功與失敗只有一步之遙,人們往往會被之前太多的困難弄的筋疲力竭,這時一個微小的障礙就可能讓你前功盡棄,但是如果再咬咬牙堅持一下,也許勝利就在眼前。想到這裏,我不由自主的低下頭來思考我的學習成績,平時在學習上一點點小困難就會讓我知難而退,成績無法提高。從現在開始我就要學習愚公持之以恆的精神,把他當作我學習的榜樣。

《愚公移山》讀後感 12

最近,我在家看了《愚公移山》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山上住着一户人家名叫愚公,他家門前有兩座大山,擋住了他家出去的道路,他們一家人每天總是要繞很遠很遠的路才能出去,於是愚公就決定要把兩座大山剷平。另一個“聰明”的智叟笑他太傻,他説:“山那麼大,你是不可能把他移走的。”愚公就回答他:“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後有孫子,子子孫孫不絕,而山不會加高,為什麼會做不到呢?”於是他就每天這樣一直不停地挖,直有一天,他的行為感動了天上的神仙,神仙叫山神把山給移走了。(.)

看完這個故事,我終於明白愚公為什麼可以把山給移走了,是因為愚公有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的精神,這個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這讓我想起了之前我一直堅持每天練習鋼筆字,經常練練就停止了,所以一直到現在字都還沒練好,我決定從今天開始每天繼續練習寫鋼筆字,不能輕易就放棄。愚公移山這個故事使我懂得了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堅持到底,不能輕易放棄,只要我們堅持,不管任何困難我們都能戰勝它。

《愚公移山》讀後感 13

今天,我無事可做,就打開成語故事,轉而講龔宇一山的故事。我看了,受益匪淺。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從前,有一個叫龔宇的老人,他的路被兩座山擋住了,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所以他帶領他的後代開始挖山。經過日復一日的艱難困苦,眾神終於被感動了,山也被帶走了。龔玉為後代思考的精神值得學習。另外,雖然被人嘲諷,但他依然勇往直前,鍥而不捨。這種精神也值得學習。因為“龔宇一山”的精神是讓我們持之以恆,鍥而不捨,不半途而廢。所以他的精神才流傳至今。

我呢,遇到困難也退縮,更別説持之以恆了。知難而退就是形容我。比如暑假的時候,我媽給我買了一本奧數練習冊。一開始我是願意做的,覺得很簡單。但是當我寫完第二頁的時候,我遇到了幾個我做不到的問題,於是我繼續回頭,但是以後越來越難了。我跟我媽説看課外書,然後我就不做這些題了,去學習了。稍有困難就放棄了,一點毅力精神都沒有。

看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只有專注於一件事而不是半心半意,堅持而不是半途而廢,才能為我們的未來打好基礎。我們應該向那個愚蠢的老人學習。

《愚公移山》讀後感 14

我在這個暑假裏讀了一本很有意義的課外書,書名是《國小生必讀神話故事》。這本書裏面有一篇《愚公移山》的故事對我觸動很大,至今還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下面,就讓我為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吧!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老人家住在大山的北面。老人家九十歲了,可身體卻很健康,只要是他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底。愚公有一個願望,想親眼看一看東邊的大海和海中的仙山。可是,家門前擋着兩座大山。愚公心裏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要把這兩座大山移的走。於是,愚公一家人就開始挖山,一家人幹得熱火朝天。他們的壯舉感動了四鄰,紛紛前來幫忙。可是,村中有個綽號叫“智叟”的人,卻覺得愚公又笨又蠢,就來開導他。結果,智叟卻被噎得啞口無言,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只覺得羞愧難當,連忙轉身離去了。愚公的精神感動了天帝,於是天帝就命令兩位巨人來幫助愚公。兩位巨人二話沒説,一人背起一座大山,把兩座大山安放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了。從此,愚公家門前成了一片平原,一出家門就能看見東海和海中的仙山了。

看完這篇文章,我想對大家説:“愚公執着的精神十分可貴,一旦認準了一件事情就要堅持不懈的做下去,不管多大的困難都要想方設法去克服,各位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和小朋友們一定要學習哦”!

《愚公移山》讀後感 15

曾經聽過大人講愚公移山,記得當時我對老愚公的做法很不理解,還和家長爭辯,固執的認為老愚公率領子孫一起移山,實在是太愚蠢了,真不如搬到山前去住。

上了六年級,還像三年級那樣“學着玩”。期中考試成績出來了,我慘敗到自己難以置信的地步!痛定思痛,我又重新讀了《愚公移山》。

也許是失敗的慘痛教訓吧,重素使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透了。

與老愚公相比,我就失敗在夢想不費力氣,不必刻苦努力,就可以取得好成績;就在與沒有從內心深處認識到學習的困難就像太行、王屋兩座大山,使人“出入之迂也”,學習就像搬走這兩座大山一樣,本來就是苦差事。我這次失敗,正因為潛意識中不自覺地企圖繞開困難,這不正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嗎?

我還深深地認識到,小到一個人,大至一個民族,“愚公精神”至今仍是我們必須發揚光大的。如果安於現狀,不敢冒失敗的危險,就不會嚐到勝利的喜悦,事業也不會有所發展。

由此看來;“愚公精神”不僅沒有過時。相反,它正激勵我們克服困難,奪取勝利。

愚公移山讀後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