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關於百年孤獨的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97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作文關於百年孤獨的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作文關於百年孤獨的讀後感

作文關於百年孤獨的讀後感1

我無法像他們一樣,那麼深切的去歌頌《百年孤獨》。任何一本書,在我這裏,就是一面鏡子,照見自己的同時,也照見了我們習慣漠視不見的事實。我在想,那些人他們悲慼的命運。他們曾經那麼努力執着、那麼奪目,卻有一個那麼荒誕和無聊的晚年。我由此又產生了害怕,怕我有生之年,來不及真真切切的保護我的父母,在物質上滿足他們,在精神上支撐他們。

我也深深的瞭解到一個現實。一個人,在有了愛和理想的時候,就有了孤獨。我們愈愛,便愈發孤獨。

那麼,今天這個日子,於我,雖然是一年中的唯一,但終歸不會圓滿。《百年孤獨》的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個人,他們的人生全部由童年決定,某一幕某一瞬間,就已經影響到了他們這豐富而漫長的一生。走到最後,能憶起來的,也不過是那一瞬間的景象,只不過那一刻,已不帶任何情感,就好像,那一刻一直跟在他身邊,而他,才是一直迷失的人。

我希望我能不像他們一樣,在生命的進程中,執着於最初的不圓滿,一直迷失下去。

打開那顆心,擁抱這世間的好,做個註定不圓滿,卻滿足幸福的人。

這就是生日的感言吧。不祝自己生日快樂,卻祝自己豁達知足。

作文關於百年孤獨的讀後感2

《百年孤獨》,還記得第一次讀這本書時的艱澀難懂,人名如一串不可參透的密碼一樣,外國小説向來如此,俄羅斯的小説更甚,暱稱與本名更是毫無相似之處,讀起來遇到不熟悉的名字只能回頭看看,很難堅持地把一本書看完。

這應該是我自從高中以來第一次讀完的一本外國名著,國中的時候似乎讀的還要多一些,《海底兩萬裏》、《致加西亞的信》、《八十天環遊世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愛的教育》等等,是在國中班主任的要求下啃完的。隨着年紀的增加,讀的中國文學的書籍愈多,《平凡的世界》、《活着》、《人生》這種描述鄉村的傷痕文學作品深受我的喜愛,語言樸素,感情真摯,對於感情和對話的描寫入骨三分,不知道勝過無病呻吟的《最小説》式的文學作品千百倍,也讀過一些網絡小説,最是推崇《雪中悍刀行》,烽火戲諸侯寫小説,不流於表面,有古風遺韻。

劉慈欣的《三體》更是堪稱獨步天下,拍案叫絕,天馬行空,不絕於此。散文則不同,余光中是王勃般的才子,左手詩歌右手散文,《聽聽那冷雨》在我心中可以媲美《滕王閣序》,餘秋雨褒貶不一,中學的時候沒有錢,買不得《文化苦旅》、《霜冷長河》、《山居筆記》這些單行本,當時有十五塊錢一本的《餘秋雨作品集》,紙質很薄,印刷很差,還有一種刺鼻的化工氣味久散不去,但勝在價格實惠,內容充實,於是我翻來覆去的讀,伴我度過了中學的時光,最近讀季羨林,楊絳,兩位老人的散文苦心經營,語言質樸,加以為人謙虛,誠實不二,因此不在乎世俗評價,敢寫敢説,讓我這個後生欽佩不已。關於中國文學的`一些粗陋見解,實在不能登大雅之堂,説了這麼多不過是想説一件事,在我許久不碰外國書籍以後,受季羨林老師的書中指點,“年輕人有必要多讀一些外國文學作品,增加文學修養,對一輩子都是好事”。我對季老是深信不疑的,於是就慢慢啃完了《百年孤獨》。

為了記住人名,我創新了讀書方法,把書中的人名都寫在一張紙上,用事故樹的方法把他們串聯起來,註明關係,事實證明這種做法很是有用,每次我遇見新的人名以後,把他們寫下來,之後遇到見過卻忘記是誰時,就在紙上找線索,一般都能找到,以後讀外文書籍時都可照此辦理,效果不錯。

《百年孤獨》最讓我摯愛的不僅僅是馬爾克斯的文學素養,句子在他的筆下似乎有魔力,像是一幅畫一樣栩栩如生,愈是細枝末節的東西他寫的愈是深刻,他就像是一個親歷者一樣,在遙遙旁觀布恩迪亞家族百年來的興衰與榮辱。後面沒那麼多耐心,讀的有些快了,沒有深思“羊皮卷”的深意,讀後感.小覷了梅爾基亞德斯的身份和分量,對於那些鬼魂的情節以為是臆想的產物,不曾想,“羊皮卷”竟是預言書,幾代布恩迪亞窮盡精力想要解讀的東西竟然如此神奇,在故事的開頭就預言了故事的結尾——“家族的第一人被捆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不寒而慄。所有的一切隨着羊皮卷的消失,就像一陣吹過漣漪的風一般無影無蹤,布恩迪亞家族在世上再無存在的痕跡,就像《龍族》裏消失的楚子航,無人記得他的名字。

不僅僅是《百年孤獨》,似乎我讀過的西方文學作品都不避諱情色描寫,對於情慾和動作描述的很細膩,甚至有些很唯美,這在中國的文學作品中是很少見的。倒也不是沒有,《金瓶梅》一直如雷貫耳,不過人們提起時也是面紅耳赤,羞於出口,這與歷史有關,與國民性格有關,中國人受儒家思想影響深遠,到了朱熹那兒更狠,“存天理滅人慾”直接宣判了情色的死刑,膽敢寫這東西估計得被罵的體無完膚,好不容易憋出一個《金瓶梅》,也只敢署名蘭陵笑笑生,怎敢署真名?幾百年來,沒人敢逾越這個鴻溝。

有點懶了,就寫到這兒吧。

以後有機會再讀一遍,看着自己劃線的句子不知道能不能想起當初的心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