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的作文合集十篇

來源:文萃谷 2.54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了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古詩的作文合集十篇

古詩的作文 篇1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轉眼間,聖潔而美麗的冬天就來臨了。捧起詩集,迎着漫天飛雪,去尋找冬的足跡,品味她那樣獨特的美。

冬,是寒冷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谷中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冬天的到來來為大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衣,鳥兒們都躲進了暖和的巢穴裏。人們坐在家中靜靜地觀賞漫天的大雪,平時熱鬧的大街冷冷清清,不時只有小孩子滾着雪球跑過。世界一下子寂靜了很多。只有樹兒們披着雪白的披肩,靜靜地佇立在雪中……

冬,是寂寞的。放眼望去,雪地上一片銀白,只有幾顆被雪壓彎的樹,在風中呻吟着,搖擺着。“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在一堵斷牆邊,一樹梅花樹上綴滿了無數粉嫩的花兒,微風拂過,揚起星星點點的花苞,一股幽香悄然而至,這股幽香,是空曠雪地上唯一的精靈呀!

冬,是多姿多態的,看!“昨夜風起花如雪,飛入宮牆不見人”雪,在天空中,在雲彩裏,在田野中,在花園裏奮起勃飛,乘着風,駕着雨在天空中旋轉着,騰飛着,像一位純潔的少女,在天地間跳躍着,舞蹈着。盡情展現自己肆意飛揚的青春,雪地上披着白衣的歪脖子樹,花園中悄然盛開的的白臘梅,都和雪一同舞蹈着,原來寂寥的冬天,此時已成為婀娜多姿的少女,引人深深沉醉其中。

雪是活潑可愛的,“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冰梅花。滿身香霧粗找下。”花園中,一顆顆梅花樹盛開着,迎接漫天的飛雪,在風中扭動着自己軒柔的身軀,和雪花一同跳舞。“梅花歡喜漫天雪。”雪地中,潔白的雪兔蹦蹦跳跳,一會兒扒扒雪地中的胡蘿蔔,白球似的,可愛極了。

冬,是充滿希望的,“去年之雪今安在?”在啊!看那雪,用自己的身軀滋潤幼小的麥苗,哺育着花草樹木來年的生機,她多像一位偉大的母親啊!有了雪的無私奉獻,才有今天生機勃勃的景象啊!

冬,一個純潔的少女,一個蕩滿希望的季節,她用銀裝素裹裝點大地;她用來梅朵朵迎接來年;她用潔白的身軀哺育萬物,我愛這充滿詩意的冬!

古詩的作文 篇2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遙想當年,我隨筆而提,自詡文采飛揚,豈料懷才不遇,到底是我生不逢時,還是我本無千里之能啊?"知、知",秋蟬淒涼急切的鳴叫聲打斷我的思緒,看着那張不施粉黛依舊動人的臉,現今,那淡淡的笑靨下卻又有掩飾不了的憂傷,餞別的酒席上,我,食之無味,緣淺,奈何情深……

離別的江邊,淚打濕了我的衣袖,打濕了她的心,從然有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説起,執手訴説着似海的深情,訴説着萬般的無奈與不捨,行船的人已數次催着要出發,這一別恐無緣相見。

悽泠的秋雨,為我心中更添一份惆悵,霧靄朦朧的水上,我凝望被秋雨打濕的她,"柳郎,身旁的柳樹可否替我留你一留?"滿天的落花承載着我對你恰似一江春水的思念,她柔弱的模樣快要淡出我的視線,"柳郎,從此奴家再無悦己者!"金釵玉簪被她就這樣義無反顧的投入碧江中,"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這是我對她最後一次的承諾,淚,似泉湧,我們仰望被濃雲籠罩着的天空,只想把這刻印入心中!

"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煩憂",往昔歡快的琴聲早已隨着他的離別離去,"之子與我心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無憂",琴絃越撫越快,"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嘣",絃斷,心亂,啟窗,冷月涼青衫,望着倚樓挺拔的合歡樹,又想起那個温潤似玉的男子,白衣袂袂,凝花含笑,傾及我一世的目光"!"柳郎,今夜你是否也輾轉反側,望月思憶"?

佳人已別,臨江望月,"酒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一杯酒,敬仕途無望的自已,一杯酒,敬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她,我仰天大笑,"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租了,我又醉了,誰知我今夜酒醒何處?願醒在那一彎殘月,曉風冷冷的河提旁,回憶那一段紅袖添香的美好中,"柳郎,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可好"?你一襲紅裝,正淺笑吟吟走來……

古詩的作文 篇3

南風,吹熟了莊稼,吹來了豐收,也吹來了農民的辛苦。

相傳為舜帝所作的《南風歌》大概是最早歌詠南風的詩歌: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史記·樂書》曰:“舜歌《南風》而天下治,《南風》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天下治也。”

這首詩,借舜帝口吻抒發了先民對“南風”既讚美又祈盼的雙重感情。因為,温熱而適時的南風,對夏季莊稼的生長成熟,對萬民百姓的生活是那樣重要,那樣不可缺少。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這是就苦夏的日常生活而言。赤日炎炎,暑氣如蒸,百姓怎能無怨?而南風一起,暑熱的天氣多少能使人感覺到一點涼爽,所謂薰風兼細雨,喜至怨憂除。白居易《首夏南池獨酌》中“薰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一句,就表達了這種情懷。

“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清涼的南風可以解民之愠,適時的南風則可以阜民之財,由日常生活轉而到收成財物,詩意更進一層。《禮記·樂記》曰:“天地之道,寒暑不時則疾,風雨不節則飢。”可見,“南風”的“阜民之財”比之“解民之愠”更為重要,也更為令人祈盼。司馬遷説:“《南風》之詩者,生長之音也。”(《史記·樂書》)王肅也説:“《南風》,育養民之詩也。”概言之,《南風》之歌,即讚頌“南風”煦育萬物、播福萬民的恩澤之歌。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白居易的《觀刈麥》則直敍其事,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觀刈麥》是白居易任周至縣縣尉時有感於當地人民勞動艱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詩。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兩句一開頭就流露出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一派豐收景象,大畫面是讓人喜悦的。可是誰又能想到在這豐收景象下農民的悲哀呢?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這八句,通過具體的一户人家來展現這“人倍忙”的收麥情景。婆婆、兒媳婦擔着飯籃子,小孫兒提着水壺,他們是去給地裏幹活兒的男人們送飯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牀後先忙家務,而後做飯;小孫子跟着奶奶、媽媽送飯時一齊到地裏。她們是要在飯後和男人們一道下地去的。你看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這四句正面描寫收麥勞動。他們臉對着大地,背對着藍天,下面如同籠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們用盡一切力量揮舞着鐮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記了炎熱,因為這是“虎口奪糧”,時間必須抓緊呀!捨不得浪費。天氣如此之熱,白天又如此之長,而人們卻竭力苦幹,就怕浪費一點時間,可見人們對即將到手的麥子的珍惜程度。

這首詩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責,於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因為白居易時任周至縣尉,主管緝捕盜賊、徵收捐税等事,所以他對勞動人民在這方面所受的災難也知道得最清楚:詩人想到自己四體不勤卻飽食祿米,內心十分慚愧,於是寫下此詩。

南風,在關注民生的詩歌裏,承載着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在一些田園詩歌裏,表達的大多是詩人自己內心的閒適愜意。

宋代劉攽 的《初晴》 :“青苔滿地初晴後,綠樹無人晝夢餘。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户又翻書。” 這首詩描述了新晴之後頗為清靜的環境和詩人悠閒的心情,語言通暢易曉而又情趣十足。最後兩句詼諧而有創意,詩人把南風想象成一個善於戲謔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開了門,闖了進來,還裝作愛讀書的樣子,正不停地翻着書。這兩句擬人手法的運用,使得本詩自然親切,生動有趣,也從側面烘托了詩人閒適愜意的心情。

明代楊基的《天平山中》:“細雨茸茸濕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綿綿細雨中,楝樹開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於沾上了雨珠,顯得格外嬌豔和滋潤。初夏的南風輕輕吹拂,在鬱鬱葱葱的草木叢裏,不時露出一樹樹金黃色的枇杷。茸茸細雨,微微南風,徐行山中,讓人好不愜意舒適!

古詩的作文 篇4

春天,當我看到小溪邊拿一排排嫩綠的,筆直的柳樹,一陣風拂過,柳樹上的柳條迫不及待跳起了優雅 的舞步。那翠綠的枝葉被風姑娘打扮得更加生機勃勃,我便想起了: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高,當那一根根小草立在那兒恢復生機,一首古詩傳入腦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當江邊的楊柳很青垂着綠色的枝條,睡眠上一片平靜突然傳來一陣歌聲,我想起了,楊柳青青江水平,穿藍岸上踏歌聲。

夏天,當我看見綠樹那高大,長長的影子,一棟棟大樓的影子倒入池塘,我在那大樹下乘涼,呻吟着“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映池塘中。”當荷葉露出尖尖的角,蜻蜓落在上面時,我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秋天,當我在天上看,天上的`夜聲,清涼如水,仰望着星空,牽牛星正盼望着織女星,便高聲呼喊“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當我見到山上有人停歇在那兒,山上的美景美不勝收,我便想起:停車坐愛楓林晚,楓葉紅於二月花。

冬天,當我看見窗外那千萬只鳥美麗,路上的行人沒了,我呼喚道:“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當那牆角一枝枝梅花,在寒風中開放。我説“牆角樹枝梅,凌寒獨自開。當我見到千里黃雲蔽天日色昏昏的,北風吹着大雁一路上雪滿天飛,我便想起: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古詩的作文 篇5

飄飄灑灑,淅淅瀝瀝,醉人的小雨躍動起靈動的舞姿。我獨倚窗前,靜聽冷雨,記憶似乎開始變得縹緲,最終定格在古詩中的雨……

雨·杜甫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是誰,憑欄遠眺,錦官城內繁花似錦,好雨啊好雨,是你昨夜踏着輕快的步伐,喚醒了沉睡一冬的生靈麼?

是的,春風和着細雨,對楊柳耳語一陣,楊柳就抽出了嫩芽;輕輕撫着小草嫩嫩的髮梢,小草就輕輕地抽出了身子,抖一抖泥土,綠得那麼羞澀;輕吻着花兒的臉,花兒的臉就紅了。

這一夜,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而這一切都細細無聲。

雨·陸游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是誰,仰卧在潮濕冰冷的土炕上,身上搭着一條破敗的棉絮,老朽之年,尚有一股豪氣,為國家願意付出一切。

那場雨,成就了他的夢,風雨交加,雷聲轟鳴。睡眼朦朧中,彷彿回到了沙場,金戈鐵馬馳騁殺敵,冰冷的雨中彷彿帶着敵人温熱的血。他從夢中醒來才發現,雨還是雨,夢還是夢。

於是,他又翻過身去,在夢中繼續他的金戈鐵馬。那場雨見證了一顆熾熱的心。

“我(雨)是大海的歎息,是天空的淚水,是田野的微笑”雨不但澆灌了禾苗,盪滌了灰塵,也浸潤了文人墨客的心田。

走進古詩中的雨,欣賞雨的詩情畫意。

走進古詩中的雨,感悟雨的自古多嬌。

走進古詩中的雨,品味雨的百年滄桑。

古詩的作文 篇6

前幾天看到中央衞視出台了一個新的節目,是董卿主持的,關於古典文化傳頌的一檔節目。

看了沒幾期,我就已經被它深深的吸引了。節目中來自全國各地,各大高校的同學前來參賽,出口成章,對於古典文化很是瞭解,看得我心生羨慕,滿滿的古詩的。

其實我一直很喜歡中國的古典文化,也很喜歡那些有故事的古詩詞。因為他們代表着古人對於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感,也承載着中國傳統文化,讓人怎能不心生喜愛。

想起“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就想起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我們不能聽信他人的一面之詞而對某個人產生一定的見解,同樣的,也不能因為他做事情就從此揪着不放。

想起“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就會想李白在寫這首時候是什麼心情,明月皎潔,窗前靜立,一定很美好很有趣。

想起“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會想起陶淵明隱居山外,悠然愜意的生活,那是多少人所向往的啊,遠離都市喧囂,內心寧靜。

古詩的味道,能夠帶給人安寧的味道。

古詩的作文 篇7

人們在品評古代詩歌時,常把一句詩中至關重要的一字叫之為詩眼。詩眼在詩句中是極其重要的,因為著“眼”處常常是全句之關節點,詩句的神采氣韻往往繫於此一字之錘鍊。若錘鍊得好,則全句生輝,若錘鍊得不好,則會使整句詩顯得索然無味。

在古代詩歌的那些名篇佳句中,詩眼隨處可見。如杜甫《旅夜書懷》中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一聯,其中的“垂”和“湧”即為詩眼,“垂”字和“湧”字本是極平常的字,但用在這裏卻有了極不平常的表現力。星而言“垂”,月而言“湧”,語意十分奇特,再配以平野的闊展,大江的奔流,便給人一種水平的延伸和空間的垂直相交織的感覺,表現出廣袤、空曠而又寂靜、悽清的環境和氣氛。又如《夜宴左氏莊》中的“暗水流花徑,春星帶草堂”一句中的“帶”字,在這裏意思雖有一定的彈性,但主要為映帶之意。詩人不用“映”而用“帶”,則更顯出月落後夜色的朦朧,如果用“映”字,就顯得一般化,而且有一種亮的感覺,與上句中的“暗水”不協調。再者,“春星”、“草堂”,詞語都比較輕麗,用一樸重的字墜於其間,既相映成趣,又使全句沉着而不飛揚。在遣詞造句和錘鍊關鍵字方面,杜甫曾有言“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可見其在這方面的重視程度。又如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中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中的“聽”字,亦為詩之眼。這一“聽”字的使用,不僅使那初春之夜,細雨綿綿的境象躍然紙上,而且把作者當時身居京城小樓倍感孤寂無聊、閒愁難耐的心情刻畫到了極至。其他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中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一句中的“敲”字,盧照鄰《折楊柳》中“露葉凝愁黛,風花亂舞衣”中的“凝”字和“亂”字,等等。這些字都起着詩眼的作用。詩眼於一句詩的重要性,猶如一串珍珠中最光豔奪目的那一顆,因其閃亮,使整串珍珠都顯得熠熠生輝。詩眼常顯示出詩人駕馭文字的能力,讀者也能借此一斑窺見全豹,看出詩作者藝術修養的高低。

詩眼雖然主要是針對古體詩而言的,但在現代新詩中,也有詩眼,只是因為現代詩在句式上非常自由,因而詩之眼或者表現為一行詩句中的關鍵詞和詞組,或者表現為一首詩中的關鍵詩句。如艾青《花樣滑冰》中的“有大的弧線的徐緩/有小的急促的旋轉/忽而是旋轉中的跳躍/忽而是跳躍中的旋轉”這幾行詩,其中“弧線的徐緩”、“急促的旋轉”、“旋轉中的跳躍”、“跳躍中的旋轉”即可謂詩眼,它們起着使詩句更精煉、使詩的意象更明確的作用。再如徐志摩《再別康橋》中的“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一節,其中詞組“輕輕的”就是這一節詩的詩眼。通過這一詞組的使用,就把詩人當時離開英國時對劍橋的懷念之情極其自然地傳遞給了讀者,同時,因這一詞組的使用,還使整節詩讀起來朗朗上口,極具音樂感。

可以説,作詩時,錘鍊好詩眼,才能使詩句更凝練;而讀詩時,注重詩眼,才能把握詩的傳神之處,從而更好地領會和感受詩的意境。

古詩的作文 篇8

前幾天看到中央衞視出台了一個新的節目,是董卿主持的,關於古典文化傳頌的一檔節目。

看了沒幾期,我就已經被它深深的吸引了。節目中來自全國各地,各大高校的同學前來參賽,出口成章,對於古典文化很是瞭解,看得我心生羨慕,滿滿的古詩的味道。

其實我一直很喜歡中國的古典文化,也很喜歡那些有故事的古詩詞。因為他們代表着古人對於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感,也承載着中國傳統文化,讓人怎能不心生喜愛。

想起“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就想起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我們不能聽信他人的一面之詞而對某個人產生一定的見解,同樣的,也不能因為他做錯過事情就從此揪着不放。

想起“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就會想李白在寫這首詩歌時候是什麼心情,明月皎潔,窗前靜立,一定很美好很有趣。

想起“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會想起陶淵明隱居山外,悠然愜意的生活,那是多少人所向往的啊,遠離都市喧囂,內心寧靜。

古詩的味道,能夠帶給人心靈安寧的味道。

古詩的作文 篇9

父母生我養我,就是希望有一天能讓他們驕傲,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女兒有能力。因此,我一直很努力……

每當語文老師説要讓我們默寫古詩時,我都會認真複習,作業本上的“優”令我驕傲。可一次,我竟得了“良”。到家後,父母狠狠地罵了我一頓,——他們很少批評我。從那時起,我就決定每天作業一做完就要抄默背古詩詞。

記得有一次,老師沒佈置作業,回家時,我簡直不知怎麼表達內心的高興,結果開心到忘了背古詩。媽媽不滿地直接將我帶進書房,説:“今天你必須背下三首老師沒教的古詩!我兩小時後來檢查!”

我心裏害怕極了,白花花的淚水從眼眶中流出,一滴一滴地落在《國小生必背古詩》上。我只好死記硬背,含着淚水,嘴裏吐出幾個聽不清的字。不知不覺半個小時過去了,媽媽來到我面前。她見我如此傷心,便跟我講起道理來了:“我知道背古詩有點難,但是,只要你多去看、多去理解,就一定能戰勝它的。想要背古詩,那當然要先融入古詩詞中啊,只有明白了它的意思,才能夠一字不少地背。”在媽媽講道理的那一刻,我覺得她是個美麗的天使。

這次,期末考的試卷會考到了課外的古詩。老師説這題難倒了一大片學生,答對的寥寥無幾。我便是其中的一個。所以,這次考試取得讓我驚喜,讓媽媽驕傲的成績——95分。

失敗雖然是人人不願得到的結果,但有時卻能激發人們堅韌的毅力。花點時間去讀詩吧,它是智慧的源泉。

古詩的作文 篇10

輕輕地叩開古詩詞的門扉,我突然發現原來詩歌的殿堂如此美妙。

小時候,媽媽教我念誦唐詩宋詞,讀詩是一種高雅的享受,是一種心靈的洗滌。現在,我時常翻翻古典的古詩詞,它們已經如大片大片的墨水深深地印在我記憶的宣紙上了。我喜歡它們高雅的語調,特別是煙雨中的輕吟淺唱,櫻花樹下的憂傷囈語。

我從“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中彷彿看見了在晶瑩的雪花漫天飛舞的空間裏有一位遠征的戰士歸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看見春雨伴着春風悄悄地在夜晚下起來,蜷縮的小草和乾枯的樹葉在雨水的滋潤下舒展開來;“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讓我聯想起農夫們三個一羣五個一夥地談論着豐收的的年景,空氣中瀰漫着若有若無稻花的清香,沁人心脾。耳畔是接連不斷的青蛙的叫聲。

這些美妙的聯想,讓我更加喜歡讀古典詩詞。我愛古詩,它能讓我們更加有文化底藴,是的,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國粹,我們應該努力地學好古詩詞,為祖國的未來添上古色古香的一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