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優秀教案

來源:文萃谷 1.96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作文優秀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作文優秀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瞭解對比論證的相關知識及其類型

(2)學生從所學《師説》《過秦論》課文中找到對比論證,並在寫作時借鑑

2、能力目標

樹立文體規範意識,提高學生寫議論文的能力,靈活運用對比論證方法

3、情感目標

在議論文寫作中,學生通過使用對比論證的方法,明確是非善惡,能明確表達自己的看法。

二、教學重點

1、學習《師説》《過秦論》兩篇古文中對比的論證方法

2、辨析縱向對比和橫向對比

三、教學難點

學生在具體寫作時能借鑑古文中的對比論證,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出一篇説理透徹的議論文。

三、教學課時:

1課時

四、教學過程與步驟:

(一)導入

議論文是考生在考試中選用頻率最高的一種文體,許多學生之所以不能寫出一篇説理透徹的議論文,是因為不能恰當運用常見的議論文論證方法。從多次作文閲卷情況來看,大多數同學只是使用例證法,論證方法很單一。其實,語文課本中的古代議論性散文《師説》《過秦論》《勸學》等名篇,已經為我們展示了精妙的論證方法,今天,我們就從這些古文當中學習論證方法中的對比論證。

(二)對比論證的定義

1、什麼是對比論證?

用相反或相對的兩方面事實或道理論證論點的論證方法。對比可以是兩個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是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

(三)學習《師説》《過秦論》的對比論證

《師説》運用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造成了強烈的反差效果,使作者主張從師學習的觀點不言自明,值得同學們學習借鑑。而《過秦論》運用對比論證方法也堪稱精彩絕倫————通篇的對比:秦國本身先強後弱,先盛後衰,先興旺後滅亡的對比;秦與九國之師的`對比;陳涉與九國之師的對比;秦與陳涉的對比。通過這樣的對比,讓人對秦的滅亡感到觸目驚心,對秦滅亡的原因認識得更加深刻透徹。也讓我們看到對比論證這一平常普通的論證方法運用得當,其作用多麼神奇而強大。

(四)對比論證主要有兩種類型:

(1)縱向對比,就是對不同歷史時期內屬於同一類的不同事物,或是同一事物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情況進行“縱向”對比,是非得失,一目瞭然。

學生查找,教師概括

如《師説》第二段中: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

首先闡明觀點“師道不傳,人而有惑”,接着從縱向選定具備相反行為屬性的古之聖人和今之眾人,即古之聖人從師、今之眾人恥師的對比點進行分析論證:古之聖人“從師而問”,而今之眾人“恥學於師”,結果是“聖益聖,愚益愚”。對待從師完全不同的態度,引出截然相反的結果,在正反對比中作者“人必從師”的觀點更具典型性和説服力。

又如《過秦論》中縱向對比————秦國和秦朝的對比:

由弱到強,原因是“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這些政策符合社會發展,是“仁義之施”逐漸強大是必然結果。由強到弱,原因是“廢先王之道”不施行仁義,逐漸衰弱直至滅亡也是必然結果,這就強有力地證明了中心論點。

(2)橫向對比,則是對同一時期的同一類事物,或同一事物內部存在的各個方面進行“橫向”對比,好壞優劣,不言自明。

學生查找,教師概括

如《師説》第二段中: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作者對當時社會上出現的兩類人即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進行的橫向對比。將“君子不齒”的“巫醫、樂師百工之人”與自恃高貴的“士大夫之族”截然不同的從師態度及其結果加以對比,深入分析“師道”難復、恥師成風的社會根源,讓讀者充分認識到“從師”的必要性,從而有力地證明了中心論點“學者必有師”。

又如《過秦論》中的橫向對比:

首先拿進行對比,反襯出秦國的強大,含蓄地指出秦國曆代君王“因遺策”施行仁政,勢力才如此強大,為論點的提出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緊接着拿對比,突出了雙方的尊卑、才能、軍隊、武器的懸殊,而弱小的陳涉竟能一呼百應,共起滅秦,原因正在於秦朝的“仁義不施”。最後拿”對比,前者勢單力薄卻起事之易,一舉滅秦;後者勢力雄厚卻攻秦之難,自取滅亡,突出了陳涉的弱小以及敗案的“輕鬆”,實際上還是為了證明中心論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無疑增加了強大的論證力量。

(五)寫作中常見問題

在閲卷中發現,學生運用對比論證時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不會“議”例:舉出正反事例後,不再作半點分析和拓展,呈現出“論點+正反例子”的簡單模式,這樣使論證缺少了説服力。

如下面片段

詩意地生活,源自人們內心的和諧。(觀點)如水般澄澈的林妹妹幽居在瀟湘館,在那一叢青翠的綠竹下迎風灑淚,對月抒懷,吟出一句句清巧奇譎的詩。(正面例子)而渾身散發着酒肉臭的薛蟠卻只懂得猜拳行令,信口開河胡謅些“一個蚊子哼哼哼”的段子。(反面例子)內心和諧,充溢着對萬物的愛的人才可以詩意地生活。(結論)(《詩意地生活》)

補充:試想,一個內心渾濁不堪的人怎能讓生活充滿詩意呢?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往往是其內心的真實反映。

(六)運用對比論證的操作步驟:

確定文段所要闡述的觀點————→為自己的觀點選定具有相反或相異屬性的人或事(先正面舉例後反面舉例或者相反)————→找出對比點緊扣觀點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具體格式:論點→甲事物+對比事物→對比點→結論

(七)【拓展學習】

以“雙贏”為話題,寫一段對比論證的練筆。

雙贏,是一種人倫的智慧之美。(觀點)鄭和是一個航海家,率領船隊浩浩蕩蕩地出發。他帶着天朝上諭,所到之處,送陶瓷,送絲綢,送茶葉。他送去了一個古老的東方國度的文化,也受到異域的禮讚和膜拜,同時也學習了異域文化。他用的是東方的“禮”,是東方的智慧。(正面例子)當哥倫布帶着他遠洋的發現,成為西方殖民者在海上旅行的明燈時,他只不過是一個殖民者的先驅,為了東方的黃金,為了東方的絲綢而來。所到之處,帶給土著居民的是災難。帶走了車載斗量的財富,留下了殖民地人民泣血的控訴。(反面例子)所以鄭和的航海史是金色的,處處煥發着“雙贏”所帶來的人倫光輝;所以哥倫布的航海史是血色的,處處浸染着貪婪所帶來的罪惡。(抓住對比點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八)板書設計

縱向對比橫向對比

《師説》

對象:古之聖人今之眾人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

從師態度:從師而問恥學於師不恥相師羣聚而笑之

結果:聖益聖愚益愚士大夫之智不及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論述中心: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古之學者必有師

《過秦論》

秦國→由弱到強秦國——九國之師→仁義不失而攻守之勢異也←秦朝——陳涉

秦朝→有強到弱陳涉——九國之師

(九)小結

學生在論證方法上存在的問題,其實在語文課本中就可以得到解決《過秦論》《師説》就是兩篇運用對比論證的典範。我們只要認真研讀揣摩,在具體寫作時借鑑其論證方法,那麼就可以克服在寫作上的毛病,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出一篇説理透徹的議論文將不是一件難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