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九年級作文三篇

來源:文萃谷 3.13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作文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九年級作文三篇

九年級作文 篇1

廈門這幾天一直下着冬雨,瀝瀝的下個不停,沒有颳風,雖下着雨,在外面還不會凍手,在室內更不會感覺到冷,這天氣倒更像是春天了。

廈門的冬天一般都不會很冷,北國的飄雪在廈門是永遠見不着的,連結冰都幾乎沒有見過。

廈門的冬天最冷的是下雨,又起海風的時候,風呼呼的颳着,給人一種刺骨的感覺,但只要在室內就好了。

廈門天氣怡人,在全國是數一數二的了,廈門的風景也可以説是獨領風騷!你看,廈門有聞名全球的鼓浪嶼,獨此一處別無分號的,鼓浪嶼也叫琴島,你在鼓浪嶼的小巷穿行,時不時的可以聽到悠揚的琴聲,別有風情讓人回味。鼓浪嶼還是世界上少有的沒有汽車的島,你走在島上沒有別處車馬的喧譁,只有行人,鮮花,琴聲,偶爾轉角處會冒出一個家庭小花園,滿園是綠色,滿園是花香,尤如世外桃園般的風景,讓人有愰如隔世的感覺。鼓浪嶼的美,筆端無法盡描,只有親至,讓自己心靈去感受。

到了廈門,怎能不去南普陀寺,聽千年鐘聲,出家人的禪語,在佛前上一柱香,求得自己內心的安寧。到了南普陀,又怎能不去廈門大學,感受廈大校園的美,去感知學子求學的身影,

到了廈大,怎能不去白城,那裏有沙灘,有海洋,還有百年古炮座卧在胡裏山。

到了白城,又怎能不去環島路,這也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馬拉松賽道。那裏有綿延數公里的沙灘有熱帶的植被,還可以遠眺大小金門島,還有國際會展中心。

穿行於廈門,你會感覺到它的美是從骨子裏散發出來的,它的美麗許多都是天然的,廈門的天氣尤如十八九歲的少女,總是那麼温柔,怡人,走在廈門你會感到自然如此美麗,美麗的自然需要大家的愛護,希望每個到廈門的人帶走風景,常走美麗,同時不留下一個瓶子,一張紙屑。

九年級作文 篇2

一日,倍覺無聊,隨手翻開一本古詩集,正巧翻到杜秋娘的《勸學》。此詩後兩句“有花堪須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倍覺新鮮,不禁誦讀幾遍。讀完之後,將其深深地烙在心頭,無法磨滅。

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教育我們珍惜光陰,努力學習。初讀這首詩我便想起了耳熟能詳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真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含義更深一層。人生是如此的短暫,在這條路上,我們所扮演的不過是一個匆匆的過客,人來到世上便成為了這個世界的一部分,幾十年的光陰不是用來揮霍的,而是用來創造價值的,“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但這一切如果沒有知識來武裝自己,那又怎麼能打贏人生這場戰呢?然而,人生是有限的',知識是無限的,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時間,利用時間,去學習更多的知識。我們要學習魯迅那種“從海綿中擠時間”的精神;我們要學習蘇秦那種挑燈夜讀、懸樑刺股的精神;還要學習巴爾扎克那種充分利用時間的精神。時間這朵花,一定要摘好,並把它放在最美的花瓶中,開出人生繁華之花。

“有花堪須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還教給我們把握時機,珍惜時機的生活經驗。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一次在麥田邊讓弟子去麥地中摘取一束最大的麥穗,但不許回頭。弟子照辦,但直到不知不覺中到了地頭也沒摘下一束麥穗。後來蘇格拉底説:“這條路就像人生,東張西望、猶豫不定的人永遠也摘不下時機這束麥穗。”這個故事無疑會給我們一些啟發。在當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時機就同雨夜中的一道劃破天幕的閃電,眨眼間便消失在無盡的黑夜中,只有能在時間長河中,捕到時機之魚的人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同樣是人,同樣是一輩子,為什麼有的人創造了輝煌,而有的人卻碌碌無為?就是因為他們有的及時摘下時機這朵花放入花瓶中,而有的卻眼看着它消逝卻無動於衷。要敢於摘,善於摘,才能成為像李嘉誠那樣的成功者。

“有花堪須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境界,是一種能力,這句話儼然已在我心頭開了花,而這朵花我已插入瓶中,終生觀賞。

九年級作文 篇3

中國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20xx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總人口為13.7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由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衞生條件的改善,中國人口的增長更為迅速。當我們為今天的幸福生活放聲歌唱之時,你有沒有為這麼多人的吃飯問題而憂慮呢?

雖然袁隆平博士發明的雜交水稻使中國的糧食穀物產量居世界第一,然而,沉重的人口包袱使吃飯仍然是一個大問題,關係到國家的安全。儘管我國的糧食穀物產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平均算起來,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還不及世界的平均的水平。因此,愛糧節糧對我們的國家仍然有着特別重大的意義。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我們已經耳熟能詳,然而,我們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懂得種糧人的辛苦,做到珍惜每一粒糧食呢?

在我們身邊就存在着很多驚人的浪費。就拿早餐的饅頭來説吧,潑飯菜的大桶裏每天都是滿滿的一桶,更有甚者,連路邊的垃圾桶裏都是。也許你當時不以為然,可你知道還有非洲有多少貧困地區的孩子缺少糧食甚至都吃不上飯嗎?不知何時,奢侈浪費之風在我們之間彷彿成了一種行為藝術,人人都爭先仿效。

仔細想想,我以前也有一些做得不好的地方,但那件事以後,我再也沒有糟蹋過糧食,養成了愛糧節糧的好習慣。

那天夏天我7歲,正是農忙季節,爺爺奶奶要去收割稻穀,但又不忍心把我一個人丟在家,於是,爺爺帶我去了莊稼地。不知道是天太熱,還是路不好走,反正那次我是出了一身的臭汗。説實話,當時我有點兒後悔來這兒。

“到了!”爺爺的話讓我回過了神。哇,眼前的美景讓我情不自禁地發出了一聲讚歎。一片金黃的海洋在微風的吹拂下掀起了波瀾。走近稻田,一顆顆顆粒飽滿的稻穀呈現在我眼前。

想想爺爺奶奶們為了這豐收的景象,每天都是“臉朝黃土背朝天”,不辭辛苦地鋤草、殺蟲,每一粒稻穀都是他們汗水的結晶啊!面對眼前的一粒粒飽滿的稻穀,我由激動變成了敬畏。

飢餓曾是一個國家的苦難記憶,時至今日仍有八千多萬人尚未脱貧。浪費不只是道德層面的背棄與殘忍,更是對窮人的冷漠戲耍。聯合國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就是為了提醒人們:這個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吃不飽,穿不暖,希望人們在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的同時不忘節約。時時保存飢餓體驗,時時敬畏每粒糧食,人人當身體力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