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冷雨作文6篇

來源:文萃谷 2.95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冷雨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冷雨作文6篇

冷雨作文 篇1

盈盈月光,我只取一團最清的;落落餘暉,我只擁一縷最美的;灼灼紅葉,我只拾一片最豔的;年年中秋,我只採擷最重要的——團圓。

昨天中午還是赤日炎炎、熱浪滾滾,34℃高温,儼然夏天一般。一夜風起,秋老虎被趕得無影無蹤,下起了綿綿秋雨,迎來了冷雨中秋。

清早,爸爸、媽媽就帶我來到了外婆家。餐桌上擺滿了美味佳餚,而外婆卻仍在廚房裏忙碌着,我看了疑惑不解,就跑到廚房問外婆:“外婆,桌上的菜都擺滿了,你怎麼還在忙啊?”外婆聽後,笑嘻嘻地回答説:“這你就不懂了吧,我現在是在做燒餅,中秋節晚上敬月亮公公用的。”外婆做的燒餅有兩種:糯米麪包的黑芝麻糖燒餅和乾麪包的蘿蔔絲燒餅。外婆不停地忙着,臉上洋溢着歡樂。聽了外婆的話,我不禁覺得中國的傳統節日氣氛濃郁、豐富多彩,真想看看晚上敬月亮公公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到了晚上,天氣不太好,氣温更涼,沒有看見月亮,心裏覺得非常遺憾。吃過團圓飯,看見外公把方桌搬到陽台上,我的勁頭又來了,連忙幫着搞運輸。不一會兒,桌上放上了一杯茶,一枝藕,一個團圓餅,一盤燒餅,還有一碟碟水果等:石榴、柿子、蘋果、桔子、葡萄、芋頭、菱……整整齊齊放滿了一桌子,還點燃了一柱香。這大概就是外婆説的敬月亮公公吧!這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着菱角、瓜子,喝着茶,説着、笑着、暢談着幸福,等着月亮出來。我突然想起今天雖然沒有月亮,我們可以搞一個小活動,彌補這個遺憾。我就説:“今天沒有月亮,我們就來吟誦一些描寫月亮的詩句吧。”大家很贊同,於是外婆當裁判。我一馬當先背起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媽媽不甘示弱,接了下去:“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媽媽剛説完,外公就接了上去:“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輪到爸爸了,爸爸想了想,滔滔不絕地背了起來:“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我猶興未了,緊接着又朗誦起來,一家人其樂融融。

我喜歡中秋,喜歡中秋的月餅,喜歡中秋的意境,喜歡中秋的文化,更喜歡中秋和家人團圓在一起!

冷雨作文 篇2

雨是需要聽的,勿庸諱言:那千絲萬縷般的密密麻麻的銀線,將天地交織在了一起。在這樽温柔而縹緲的獨絃琴上,彈奏的是最為美妙的樂曲。最妙的還是下點小雨呀:淅淅瀝瀝的雨絲如斷了弦的琴,喑啞不成調子,就在這時,你捧上一本書,靜靜地坐在窗前,望着窗外朦朧恍惚的一片。雨點打在屋檐上,石頭上,潤如油膏的土地上,悦耳的“滴答”聲,聲聲入耳。直到這時,你還會覺着雨聲惱人嗎?

不會的吧,你甚至會放下手中的書,出神地凝望窗外,以便更能捕捉到那細微葉片的顫動,磐石深遠的迴音。在細雨濛濛的日子裏,便別有一番情趣。雨不大,卻使得整個世界都好像淌着水,濕漉漉的。“沾花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對的,這時節的雨,縱使迎面撲上來,也好似受了慈母的手的撫摸,輕柔柔的,甜絲絲的。雨巷霧氣升騰,瀰漫,氤氲,雨霧水簾之後,該是怎樣的一個別有洞天。看不分明,便是沒有嗎?不,那只是表象罷!就好像屏障,只是阻礙了人們的視線,卻擋不住渴求一探究竟的點點目光。滿世界,只有雨聲。總不住地將雨與之聯繫起來:小橋、流水、人家,撐着油紙傘的淡淡女子,斜倚在玲瓏古橋邊。楊柳岸,曉風殘月,本就是令人銷魂。卻有細雨助興,在耳畔低吟淺唱。

深黛的古樸老屋,斜風細雨不須歸的蓑衣,艄公的船槳輕搖,便蕩進了那煙雨迷濛的水墨江南。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雨打窗台濕稜梢。曾記否,顰兒,那個水做的骨肉,對寶玉説她最為鍾愛李商隱“留得殘茶聽雨聲”這一句。説這話時,她雖是含着笑,淚珠卻“簌簌”落下。她大概是戀那珠落玉盤的聲響,一絲一縷都恰到好處地擊在心坎上,心便痛苦地絞作一團,歎着韶光易逝,香消玉殞,人便愈發憔悴。是的,她怕,怕雨撥動她那極為敏感的心絃,怕一經觸碰便彈出令她無法承受的苦痛來。可她又苦戀其中,無法自拔。初見“聽雨軒”時,怦然心動,一股觸電般的狂喜陡然襲來,興奮地顫慄:這三字,真真的把一切玩徹透了啊!苦苦尋覓的,竟在此處找到了。雨很濕,亦很詩,自然與文學本就沒有矛盾。曾記否,僵卧病榻的陸游,在十一月四日,那個風雨大作的不眠之夜,卧牀沉吟:“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曾記否,茅屋下的杜少陵,面對“屋漏又逢連夜雨”的悲苦情狀,憤然疾呼:“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雨,打濕了他們的衣襟,卻打不濕他們報國濟世的情懷。一場雨,滴落千年,仍未聽夠。只是靜靜地,聽一場雨,純粹地享受其中的意趣。只是默默地,任雨漫濕思緒,洗盡鉛華。聽聽那冷雨,在雨的世界裏,你體會到的,不只是純淨。

冷雨作文 篇3

故鄉的冬在今年似乎來得早了些,早得讓我有點驚乍。

她的冬承諾過會帶來一些洗禮,一絲一絲刺骨的寒風穿進我的心,心靈的湖泊得到了一絲盪漾的快樂與憂傷。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即連在夢裏,也似乎把傘撐着,然而一把傘也撐不起整個心靈的憂愁,任憑它怎麼樣動也甩不掉那幾滴黏在傘上面的含着幾絲淡淡的傷意的冷雨。

故鄉雨的心裏潮濕濕的,因而撫到它的人也是潮濕濕的,因為他的心已如止水般的清與淨,他擺脱不了冷雨此時對他的柔情撫慰,過去如此,將來也如此,因為冷雨的根與他的情結是一致的,他們同屬於她心中的那一片落葉歸根般的土地。

冷雨從屋檐上跳下來,一滴、兩滴、三滴,它們快樂而又憂愁地撲下來,是那麼有勁,那麼柔情,讓人不忍心用腳去踐踏它們,於是,我伸出雙手,以天使般的純潔來接住它們,看着它們那可愛的樣子,嘴角的憂愁於心中那深深的痛又加重了許多,深深地舔舔它們,一絲淡淡的鹹味充滿了味蕾,然後,輕輕的將它們捧在心口,啊,雨兒們,你們長大了嗎?你們承載了多少故鄉的回憶?那麼深切,那麼深刻!你們是故鄉記憶的精靈,是我回憶的精神支柱。

啊,雨兒啊!你們可曾知道,你們早到的降臨,又一次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聽,它在滴血,從心窩一直流淌到心坎兒裏。不知不覺間,眼眶裏也打轉着幾滴似曾相識的“冷雨”,而它們又承載了多少對故鄉的回憶於痛楚,雨兒們,是你們在呼喚我沉痛的記憶嗎?或許吧,這是你們對一個遊子的心靈的懲罰,應該的,應該的。

結成串珠狀的你們,掛在人家的門前,編織着它們曾經的回憶,當你們奮力地撲向他們的手時,你可知道,你帶給他們的不只是肉體上的傷痛,更是心靈上的折磨啊!當你們結成一幅悽傷的圖畫時,那煙爐又飄出一縷縷思念的炊煙,那是慈母對遊子的深切的呼喚,雨兒們,你們能體會這種孤寂的憂愁嗎?

故鄉的冷雨,是慈母手中一根根扯不斷,理還亂的絲線,編織着對子女的深深思念;故鄉的冷雨,是對遊子眼眶中冰冷雨又激動的淚水,飽含着對父母以及故土的回憶;故鄉的冷雨,是兒女與故土之間的聯繫紐帶,傳達着雙方的心靈的溝通……

啊,故鄉的冷雨,讓我再一次深深地握緊你,握緊你,永不捨棄。

冷雨作文 篇4

咚咚咚!急促而有節奏的敲門聲又響起來了,這已經是第三次了,這一節課就這樣。今天的確是太冷了,剛走進教室好温暖哦,可三分鐘的熱情一過,那就是二個小時三十二分鐘的冷酷了,慢慢熬唄。

剛掉進茫茫學海中,“龍捲風”又刮起來了,短髮飄起來,腦海中,那一片“桃花盛開的地方”,也許親愛的爸爸媽媽還在為我操心,他們哪知道我正處在“傷心太平洋”,天氣也是“冷酷到底”,不知發什麼瘋,讓“天使在夜裏哭”。“同桌的你”,已經收到媽媽送來的外衣,而我卻在兩個通風口中瑟縮,剛邁出教學樓,“蒙娜麗莎的眼淚”又掉了下來,“冷死我了!”恐怕這281公里以內的人們都在重複這句話,不過還好,每個人都“死不了”。

遠遠的池塘裏,雨點兒砸下來了,濺起“浪花一朵朵”,那聲音就像上帝的娃娃在玩“撥浪鼓”,“對面的女孩看過來”,雨景其實倒也不錯!

跑着喲,那風兒更大了,扭頭一看,哈,“前前後後左左右右”的人都哆嗦着,口中發出咿咿嗚嗚的叫聲,哦,“姐姐妹妹跳出來”,踏着風的舞曲,跟着“春天的故事”,追隨着風中的“雨蝶”,其實,這樣的天氣“最美”!

冷雨作文 篇5

秋日的傍晚是多麼美麗,天空是她的舞台,雲彩是她的幕布。拉開了這個金色季節的序幕。

經歷了一天的洗禮,陽光已經不那麼耀眼。可淺淺淡紅中卻獨有一種温婉的美麗,她映紅了雲彩,點亮了楓葉,令這個世界別樣的美麗。

在秋日夕陽照耀的傍晚,散步是最好的選擇。閒庭慢步走進楓林,一片片楓葉火紅火紅。一棵似一團火,一排似一片霞。微風吹拂,所有的楓葉都跳起舞來了,好像一羣穿着火紅色舞衣的少女,在習習秋風中翩翩起舞。

幾縷陽光從樹的縫隙中照射進來。陽光映照在地面的楓葉上,使楓葉好像鍍上了一層金。金紅金紅的楓葉輝映着楓林,竟有種淒涼的華美。

一滴,兩滴,楓林中突然下起雨來。雨,很冷,冷得透進人骨子裏,滲進人心裏。可是,冷過以後,卻令人那麼心曠神怡,那麼神清氣爽。這場秋雨,這場冷雨,彷彿帶走了人們心底的憂傷與哀求,讓人綻放出純真的笑顏。

楓林中一時靜悄悄的,經過雨水的洗刷後,楓葉更加光鮮了,卻沒那麼絢爛。往日繁華已不再,一切皆是過眼雲煙,可不在繁華中反倒有一種純真的美好。

夕陽,楓葉,冷雨,這三樣景色繪出了秋天的美好。讓她在天空的舞台上一展風姿,美麗嫣然。

冷雨作文 篇6

或許唯有文人對雨的偏愛最甚,他們對雨的無限愛恨情仇貫穿了幾個世紀。

我們形容一場雨時,説它“淅淅淋淋”,説它“霏霏”,説它“綿綿”,説它“滂沱”大概已經是極致。但那些雨在文人眼中,卻能層層滲透他們的想想,然後浸潤了一個時代的憂愁。他們將雨描寫的'讓人拍案叫絕,饒是同一場雨,但他們所看到的都是截然不同的世界,或美好,或空靈,或悲傷,或是難得的一份閒情逸致,卻以是把所有文字可以描述的意向都用盡。就拿《聽聽那冷雨》做例子。

文章雖説通篇寫雨,寫愁,寫離怨,但決不借那朦朦的愁雲濛濛的雨幕來晦澀自己的觀點,他勇敢地涉足讓庸人卻步的政治湍流 ,有意讓作品的社會意義、美感價值經歷洗禮和考驗。此文開篇,作者便將在悽風冷雨中產生的單調感順勢遷延為對歷史與現實的喟歎:“雨裏風裏,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這樣子的台北悽悽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個中國整部中國的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這比喻準確、簡賅、新鮮,下筆時全然不想着會開罪於何人,只是讓藝術把真情實感饋返給現實。

余光中正視現實的勇氣還表現在他不沉湎於歷史的“杏花春雨”,也不輕信來自官邸或酒肆的傳言。他思索、辨析:“日思夜夢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裏呢?”“在報紙的頭條標題裏嗎?還是香港的謠言裏?還是傅聰的黑鍵白鍵馬思聰的跳弓撥絃……”。難怪他要寫冷雨,聽冷雨,嗅冷雨——“淋淋漓漓”的雨絲能清醒頭腦,“淅淅瀝瀝”的雨聲能增聰聽功,“爽爽新新”的雨香則沁心潤脾。

文中,作者決不忽略文字的美感價值。冷雨中誘出了祖宗的詩韻,君不見“渭城朝雨浥輕塵”、“清明時節雨紛紛”都以“變奏曲”形式流韻在字裏行間。作者的“情絲”與雨絲始終交織着,在冷雨中憶起了初臨孤島時的“悽迷”,也憶起了初戀時的温馨。他相信“商略黃昏雨”的意趣,只有在中國方要盡享,也許在基隆的港堤上,也許在四川的池塘裏。他想起辭書中“雨”部字塊的繁紜,米家山水畫的雲情雨意,王禹偁為聽雨而造的竹樓以及現今雨城中千傘萬傘的奇觀。雨連着台島與大陸,連着悠悠的歷史與難盡人意的現實。儘管為文的契機是感慨於海峽兩岸“參商太久”,但此文的審美對象是雨,所以作者一直是用雨來濯滌自己的愁緒,用雨來勃發讀者的情趣。至於載什麼“道”,完全沒必要讓藝術去屈就。真正的藝術本身自有揚善祛惡,昭示美與光明的功能。關鍵是那藝術要真,不要偽,每個藝術品種都要遵從自身規律去反映現實。唯其如此,也就必定能與當代生活節奏同步了。余光中的散文創作實踐對上述的分析做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熱門標籤